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杨淑琴 侯铁 +3 位作者 张千 梁平 许晶 张春雨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90-893,共4页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对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利用美国GE公司的HispeedCT16排螺旋CT灌注的扫描方法对43例SPN患者(有病理诊断38例,20例为恶性结节,8例为炎性结节,10例为良性结节)的肺灌注参数值进行分析,同时对...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对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利用美国GE公司的HispeedCT16排螺旋CT灌注的扫描方法对43例SPN患者(有病理诊断38例,20例为恶性结节,8例为炎性结节,10例为良性结节)的肺灌注参数值进行分析,同时对病灶进行时间-密度曲线形态及强化程度的分析。结果:恶性结节的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均高于炎性结节(P<0.05),而血流量(BF)亦无显著性(P>0.05),而炎性结节的BF、BV、MTT、PS均高于良性结节(P<0.05)。结节的时间-密度曲线(TDC)显示,恶性结节表现为速升缓降型,炎性结节表现为速升速降型,良性结节表现为平缓型(P<0.05)。强化形式,恶性结节多表现为均匀强化或不均匀强化,炎性结节多表现为不均匀强化,良性结节多为不强化(P<0.05)。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既能提供结节的形态学信息,又能提供结节的血流动力学信息,为临床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及恰当的治疗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肺结节 体层摄影术 多层螺旋CT 灌注成像 血流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gr1介导的人截短型凋亡诱导因子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乳腺癌MCF-7细胞中的辐射诱导表达规律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剑锋 方芳 +3 位作者 刘扬 吴嘉慧 龚守良 王志成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21-527,共7页
目的:克隆人截短型凋亡诱导因子(AIF)cDNA序列,并构建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Egr1)介导的重组表达载体pcDNA3.1-Egr1-AIFΔ1-480(pEgr1-AIFΔ1-480),观察其在人乳腺癌MCF-7细胞中的辐射诱导表达规律。方法:以人白血病Jurkat细胞mRNA为模板,R... 目的:克隆人截短型凋亡诱导因子(AIF)cDNA序列,并构建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Egr1)介导的重组表达载体pcDNA3.1-Egr1-AIFΔ1-480(pEgr1-AIFΔ1-480),观察其在人乳腺癌MCF-7细胞中的辐射诱导表达规律。方法:以人白血病Jurkat细胞mRNA为模板,RT-PCR法扩增获得人AIFΔ1-480,与pMD18T载体连接后行全自动测序,限制性内切酶切取pMD19T-Egr1中Egr1片段,并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Egr1启动子介导的人AIFΔ1-480表达质粒pEgr1-AIFΔ1-480。实验分为对照组、pcDNA3.1组、pAIFΔ1-480组和pEgr1-AIFΔ1-480组。各组质粒分别转染MCF-7细胞,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AIF及AIFΔ1-480蛋白的辐射诱导表达时程-效应(2.0Gy照射后0、2、4、12、24和48h)和剂量-效应(0、0.2、0.5、1.0、2.0、5.0Gy照射后24h)规律。结果:经测序证实,RT-PCR获得的人AIFΔ1-480基因与预期一致,pEgr1-AIFΔ1-480经PCR和酶切鉴定完全正确;各组MCF-7细胞经2.0Gy照射后0~48h,AIF蛋白在各组中均有表达,从4h开始显著增加,4、12、24和48h各组AIF表达与0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h达到最大;而在pAIFΔ1-480和pEgr1-AIFΔ1-480组,AIFΔ1-480从2h开始表达,4、12、28和48h各组AIFΔ1-480表达与2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h达到峰值;而且24和48h时pEgr1-AIFΔ1-480组AIFΔ1-480表达较pAIFΔ1-480组显著增加(P<0.05)。各组MCF-7细胞经0~5.0Gy照射后24h,各组均有AIF蛋白表达,而AIFΔ1-480只在pAIFΔ1-480和pEgr1-AIFΔ1-480组表达,二者均随着剂量增加而增加,0.2、0.5、1.0、2.0和5.0Gy照射后各组AIF表达与0Gy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5.0Gy照射时达到最大,相同照射剂量pEgr1-AIFΔ1-480组AIFΔ1-480表达高于pAIFΔ1-480组。结论:成功构建Egr1介导的人截短型AIF重组表达载体pEgr1-AIFΔ1-480,AIF和AIFΔ1-480蛋白在MCF-7细胞中的表达随照射时间延长和照射剂量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r1 截短型凋亡诱导因子 辐射 乳腺肿瘤 基因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YO9B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发病及其临床表型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嘉欣 刘扬 +6 位作者 王珍琦 惠李 赵鑫丽 赵晓霞 杜伟利 武宁 张萱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38-344,共7页
目的:探讨肌球蛋白9B(MYO9B)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发病及其临床表型的关系,阐明精神分裂症发病的遗传学机制。方法:收集了427例中国北方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患者与439名健康对照者全血样品,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 目的:探讨肌球蛋白9B(MYO9B)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发病及其临床表型的关系,阐明精神分裂症发病的遗传学机制。方法:收集了427例中国北方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患者与439名健康对照者全血样品,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MYO9B基因rs2279007、rs8113494和rs1545620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应用拟合优度χ2检验分析精神分裂症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研究对象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的基因型频数分布是否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各SNPs位点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数与精神分裂症及各种临床表型的关联性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病例组MYO9B基因各SNP位点等位基因、基因型频数分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表型分析,rs2279007位点基因型频数与幻觉妄想综合征有关联(χ2=4.160,P=0.041);rs1545620位点基因型频数与意志缺乏有关联(χ2=10.768,P=0.013)。结论:MYO9B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发病无关联,但可能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幻觉妄想综合征和意志缺乏的临床表型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遗传学 表型 多态性 单核苷酸 肌球蛋白9B基因 rs2279007 rs8113494 rs15456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辐射诱导小鼠睾丸细胞中IRE1α和XBP1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
4
作者 于雷 唐庚 +4 位作者 方芳 李鑫 龚守良 王志成 王剑锋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19-923,共5页
目的:检测小鼠睾丸细胞中肌醇需求酶1α(IRE1α)和X盒结合蛋白1(XBP1)mRNA和蛋白的表达,探讨IRE1-XBP1通路激活在低剂量辐射(LDR)诱导小鼠睾丸细胞内质网应激中的作用。方法:50只健康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10组,经75 mGy X射线全身照射... 目的:检测小鼠睾丸细胞中肌醇需求酶1α(IRE1α)和X盒结合蛋白1(XBP1)mRNA和蛋白的表达,探讨IRE1-XBP1通路激活在低剂量辐射(LDR)诱导小鼠睾丸细胞内质网应激中的作用。方法:50只健康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10组,经75 mGy X射线全身照射后不同时间(0、3、6、12和24h)及不同剂量(0、50、75、100和200mGy)X射线照射后12h处死,分别采用实时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小鼠睾丸细胞中IRE1α、Total-XBP1(T-XBP1)和Spliced-XBP1(S-XBP1)mRNA表达水平及蛋白表达强度。结果:75mGy X射线照射后0~24h,小鼠睾丸细胞中IRE1α、T-XBP1和S-XBP1mRNA(除了3h时T-XBP1和S-XBP1mRNA)表达水平均随时间延长而升高,并在6h时达到峰值,而后逐渐降低;与0h组比较,6、12和24h组IRE1αmRNA、6和12h组T-XBP1mRNA及S-XBP1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0h组比较,不同时间组IRE1α和S-XBP1蛋白表达强度升高,6和12h组IRE1α蛋白表达强度升高最明显,24h组S-XBP1蛋白表达强度升高最明显,而T-XBP1蛋白表达强度稍有降低。0~200mGy照射后12h,小鼠睾丸细胞中IRE1α、T-XBP1和S-XBP1mRNA表达水平升高,75mGy X射线照射后升高达峰值后逐渐降低,甚至降至0mGy以下;与0mGy组比较,75和200mGy组小鼠睾丸细胞中IRE1α、75mGy组小鼠睾丸细胞中T-XBP1和S-XBP1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0mGy组比较,75mGy组IRE1α和S-XBP1蛋白表达强度升高,75和200mGy组小鼠睾丸细胞中S-XBP1蛋白表达强度升高最明显,而T-XBP1蛋白表达强度无明显变化。结论:LDR可诱导小鼠睾丸细胞中IRE1α和S-XBP1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表达强度增加,从而激活内质网应激中的IRE1-XBP1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辐射 睾丸 内质网应激 肌醇需求酶1α X盒结合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原发性气管腺样囊性癌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5
作者 王璐瑶 赵晨曦 +1 位作者 张婉泽 刘林林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5-221,共7页
本文作者报道1例第二原发性气管腺样囊性癌(TACC)患者的诊疗经过。从疾病发生学角度看,该患者先后确诊气管基底细胞腺癌、气管腺样囊性癌,此情况在临床极为罕见,为研究不同类型气管癌的发病相关性及差异性提供参考。同时,在治疗过程中... 本文作者报道1例第二原发性气管腺样囊性癌(TACC)患者的诊疗经过。从疾病发生学角度看,该患者先后确诊气管基底细胞腺癌、气管腺样囊性癌,此情况在临床极为罕见,为研究不同类型气管癌的发病相关性及差异性提供参考。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放疗期间突发气管切开术后切口大量出血的情况,加深了对TACC放疗并发症的认识。患者,女性,61岁,5年前因行气管基底细胞腺癌手术治疗,1年前,患者自觉劳力性呼吸困难并逐渐加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遂入院寻求进一步诊疗。体格检查见右颈部有一2 cm×1 cm包块,形态不规则,表面皮温和皮色正常,无触痛、无压痛,活动度良好。喉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CT)提示,气管右侧壁及后壁可见菜花样软组织样肿块影,右侧锁骨上区胸锁乳突肌前缘结节,考虑为气管内肿瘤复发。需与气管鳞状细胞癌等相鉴别,鳞状细胞癌在病理形态上多有角化珠形成,细胞异型性更明显,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也存在差异,通过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可有效区分。后行肿物连同气管壁切除,并行右侧锁骨上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提示气管肿物腺样囊性癌,局部神经可见累及。鉴于患者已出现气管阻塞症状且有TACC颈部淋巴结转移可能,手术治疗是首要选择。术后放疗进一步控制局部残留肿瘤细胞,降低复发风险,提高局部控制率。放疗后随访12个月,未见肿瘤复发迹象。临床医生应强化诊断思维,高度警惕气管部位第二原发性肿瘤的可能,综合运用多种检查手段进行全面评估,提高早期诊断准确性,避免误诊漏诊,为患者赢得最佳治疗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腺样囊性癌 放射治疗 第二原发性恶性肿瘤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大鼠原代软骨细胞分离和培养方法的改进
6
作者 杨丹聃 陈骄阳 +4 位作者 王馨珩 赵泽彤 潘莹 薛百功 高长曌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38-1449,共12页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原代软骨细胞分离和培养的改进方法,以建立高效经济的体外软骨细胞培养体系。方法:从新生大鼠关节中分离原代软骨细胞,分为过夜消化(OD)组和快速消化(RD)组进行分离,OD组软骨细胞采用Ⅱ型胶原酶过夜消化,RD组软骨细胞...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原代软骨细胞分离和培养的改进方法,以建立高效经济的体外软骨细胞培养体系。方法:从新生大鼠关节中分离原代软骨细胞,分为过夜消化(OD)组和快速消化(RD)组进行分离,OD组软骨细胞采用Ⅱ型胶原酶过夜消化,RD组软骨细胞采用预消化的物理化学消化相结合的手段分离细胞。采用含0%(空白组1)、1%、2%、4%和10%胎牛血清(FBS),0(空白组2)、0.1、0.2、0.4、0.8、1.0、2.0 g·L^(-1)维生素C(VC)和0(空白组3)、0.5、1.0、2.0、4.0、8.0、10.0μg·L^(-1)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体(PLGA)纳米粒子的改良培养液培养软骨细胞。将杜氏改良Eagle培养基F12营养混合液(DMEM/F12)与含不同浓度FBS、VC和PLGA的培养液分别混合,并按照各成分浓度进行相应分组。采用细胞计数仪计数各组细胞并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和直径,采用甲苯胺蓝特异性染色法检测各组细胞形态表现,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采用细胞黏附实验检测各组细胞黏附率,采用Hoechst/碘化丙碇(PI)染色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采用MTT法检测改良培养液培养后各组细胞增殖活性,将细胞分为DMEM/F12+10%FBS组(对照组)、DMEM/F12+1%FBS组、DMEM/F12+1%FBS+0.4 g·L^(-1)VC+1μg·L^(-1)PLGA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改良培养液培养后各组细胞中性别决定区域Y框转录因子9(SOX9)、Ⅱ型胶原α1链(Col2A1)、Ⅹ型胶原α1链(Col10A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mRNA表达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改良培养液培养后各组细胞中Ⅱ型胶原(COLⅡ)和SOX9表达情况。结果:OD组原代软骨细胞存活率小于RD组,细胞平均直径大于RD组。OD组原代软骨细胞形态较大,呈梭形,大多数细胞出现伪足;RD组原代软骨细胞形态较小,大多数细胞呈菱形,仅部分细胞出现伪足。2组原代软骨细胞经甲苯胺蓝特异性染色均显色明显,但RD组消化时间较短,软骨细胞实际培养时间较OD组缩短9~13 h,原代软骨细胞形态更为幼稚。OD组原代软骨细胞在培养24 h时增殖较为缓慢,培养48 h时增殖速度升高,较培养12 h时增殖活性明显升高(P<0.01)。RD组原代软骨细胞在培养24 h时增殖稍缓,培养48 h时增殖速度加快,较培养12 h时增殖活性明显升高(P<0.01);培养24和48 h时,与OD组比较,RD组原代细胞增殖速度升高(P<0.05)。RD组软骨凋亡细胞数少于OD组,2组均无坏死软骨细胞。大鼠软骨细胞增殖活性随着培养液中FBS浓度升高而升高,与空白组1比较,培养液中含1%、2%、4%和10%FBS时,软骨大鼠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升高(P<0.05)。与空白组2比较,培养液中含0.2~1.0 g·L^(-1)VC时大鼠软骨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升高(P<0.05),其中含0.4 g·L^(-1)VC时大鼠软骨细胞增殖活性最高(P<0.01)。与空白组3比较,培养液中含1~4μg·L^(-1)PLGA时,大鼠软骨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升高(P<0.05),其中含1μg·L^(-1)PLGA时大鼠软骨细胞增殖活性最高(P<0.05)。与DMEM/F12+10%FBS组比较,DMEM/F12+1%FBS组大鼠软骨细胞中SOX9 mRNA和COL2A1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DMEM/F12+10%FBS组比较,DMEM/F12+1%FBS+0.4 g·L^(-1)VC+1μg·L^(-1)PLGA组大鼠软骨细胞中SOX9 mRNA和COL2A1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免疫荧光染色,荧光显微镜下DMEM/F12+10%FBS组部分软骨细胞中出现COLⅡ绿色荧光信号和SOX9红色荧光信号,荧光强度弱;DMEM/F12+1%FBS组大多数软骨细胞中出现COLⅡ绿色荧光信号和SOX9红色荧光信号,荧光强度明显强于DMEM/F12+10%FBS组;DMEM/F12+1%FBS+0.4 g·L^(-1)VC+1μg·L^(-1)PLGA组软骨细胞中均出现COLⅡ绿色荧光信号和SOX9红色荧光信号,荧光强度较DMEM/F12+10%FBS组和DMEM/F12+1%FBS组明显升高。DMEM/F12+1%FBS组软骨细胞中COLⅡ和SOX9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DMEM/F12+10%FBS组,DMEM/F12+1%FBS+0.4 g·L^(-1)VC+1μg·L^(-1)PLGA组软骨细胞中COLⅡ和SOX9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DMEM/F12+10%FBS组。结论:改良后的大鼠原代软骨细胞分离和培养方法可以弥补传统方法的缺陷,缩短原代软骨细胞的分离时间,提高原代软骨细胞的体外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细胞 原代细胞培养 体外技术 条件培养基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度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二线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33
7
作者 张特 刘大海 +1 位作者 王斌 李晓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69-971,共3页
目的探讨恩度(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YH-16)联合GP(吉西他滨+顺铂)作为二线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4例经病理确诊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48例,对照组56例,分别给予恩度+GP方案和泰... 目的探讨恩度(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YH-16)联合GP(吉西他滨+顺铂)作为二线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4例经病理确诊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48例,对照组56例,分别给予恩度+GP方案和泰索帝单药方案化疗2周期。按照实体瘤治疗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评价近期疗效,参照Karnofsky评分(KPS)评价生活质量(QOL),按照NCICTC3.0标准评价毒副作用。结果试验组完全缓解(CR)者0例(0),部分缓解(PR)者16例(33.3%),稳定(SD)者20例(41.7%),疾病进展(PD)者12例(25.0%),总有效率为33.3%(16/48),临床受益率为75.0%(36/48);对照组CR者0例(0),PR者8例(14.3%),SD者8例(14.3%),PD者40例(71.4%),总有效率为14.3%(8/56),临床受益率为28.6%(16/56),两组患者的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临床受益率间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毒副作用主要有白细胞降低、血小板降低及恶心呕吐等,两组患者的毒副作用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度联合GP作为二线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优于泰索帝单药治疗,能明显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有效率和临床受益率,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恩度 GP方案 泰索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养干预对头颈部肿瘤急性放射性口腔粘膜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7
8
作者 王剑锋 方芳 于雷 《肠外与肠内营养》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营养干预对头颈部肿瘤放疗病人营养状态及急性放射性口腔粘膜反应的影响。方法:68例接受放疗的头颈部恶性肿瘤病人随机分为营养干预组(33例)和对照组(35例),分析比较两组在放疗前、放疗结束时、放疗后1个月的营养状况评分、平... 目的:探讨营养干预对头颈部肿瘤放疗病人营养状态及急性放射性口腔粘膜反应的影响。方法:68例接受放疗的头颈部恶性肿瘤病人随机分为营养干预组(33例)和对照组(35例),分析比较两组在放疗前、放疗结束时、放疗后1个月的营养状况评分、平均体质量、体质指数和急性粘膜反应分级。结果:放疗前两组营养评估分数无统计学差别(P>0.05)。在放疗结束,放疗结束后1个月时,营养干预组的营养评估分数明显低于相应时间点的对照组(P<0.001,P<0.05);对照组的评估分数明显高于放疗前(P<0.001,P<0.05)。放疗开始后营养干预组体质量基本保持稳定;在放疗结束时,营养干预组平均体质量明显高于相应时间点的对照组(P<0.001);对照组的平均体质量明显低于放疗前(P<0.001)。营养干预组体质指数基本保持稳定;在放疗结束,放疗结束后1个月时,营养干预组体质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P<0.05);对照组的体质指数明显低于放疗前(P<0.001,P<0.05)。在放疗中两组严重急性放射性口腔粘膜反应(Ⅲ+Ⅳ级)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而放疗结束后1个月时,营养干预组总的急性放射性口腔粘膜反应(Ⅰ+Ⅱ+Ⅲ+Ⅳ级)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556,P<0.05,P<0.05),严重反应(Ⅲ+Ⅳ级)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712,P=0.030,P<0.05)。结论:营养干预可以有效维持头颈部肿瘤放疗病人的营养状态,促进急性放射性口腔粘膜反应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干预 头颈部肿瘤 放疗 营养状态 急性黏膜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瘢痕疙瘩术后放射治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程光惠 姜德福 +1 位作者 韩东梅 王彦琦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6-86,共1页
目的:探讨瘢痕瘤切除术后放射治疗中采用不同分割方式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3年1月间86例瘢痕瘤切除术后在我科行放射治疗患者的疗效,按分割方式分为A组:12-15GY/2-3次,一周内完成。B组:12—15GY/3-5次,一周内完成。C组... 目的:探讨瘢痕瘤切除术后放射治疗中采用不同分割方式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3年1月间86例瘢痕瘤切除术后在我科行放射治疗患者的疗效,按分割方式分为A组:12-15GY/2-3次,一周内完成。B组:12—15GY/3-5次,一周内完成。C组:12-15GY/6-8次,两周内完成。均于术后24小时开始放疗。结果:A、B、C组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6.00%、90.00%、83.87%。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AB=0.16;PAc=0.07;PBC=0.15。结论:瘢痕瘤术后放射治疗的总剂量以1O-20GY为宜,分割方式对疗效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瘤 放射治疗 手术 分割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止宫颈癌三维适形近距离治疗施源器移位的护理干预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菲 赵红福 +1 位作者 程光惠 韩东梅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20期34-36,共3页
目的降低宫颈癌行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患者施源器移位率及移位度。方法将55例宫颈癌行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25例、干预组30例;对照组按常规实施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安排专人采取多种方式讲解... 目的降低宫颈癌行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患者施源器移位率及移位度。方法将55例宫颈癌行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25例、干预组30例;对照组按常规实施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安排专人采取多种方式讲解治疗过程及配合要点等,设计T型固定带固定施源器。结果干预组施源器移位率及左右、头脚方向移位度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加强健康教育及施源器的有效固定有利于患者的正确配合和稳定施源器,有助于精准放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 施源器 T型固定带 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癌平联合X射线照射对人肝癌HepG_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剑锋 方芳 +1 位作者 于雷 王志成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3-77,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消癌平(XAP)联合X射线照射后肝癌HepG2细胞增殖、周期和凋亡的变化,阐明二者联合抗肿瘤作用的相关机制。方法:选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人肝癌HepG2细胞,分为对照组、XAP组、2Gy照射组和XAP+2Gy照射组。采用75mg·L-1终浓... 目的:通过检测消癌平(XAP)联合X射线照射后肝癌HepG2细胞增殖、周期和凋亡的变化,阐明二者联合抗肿瘤作用的相关机制。方法:选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人肝癌HepG2细胞,分为对照组、XAP组、2Gy照射组和XAP+2Gy照射组。采用75mg·L-1终浓度XAP注射液处理细胞,12h后给予2Gy X射线照射。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活性,采用PI单染和AnnexinⅤ-FITC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凋亡蛋白caspase-3的表达。结果:经药物处理后,在12、24和48h时,与对照组比较,XAP组、2Gy照射组和XAP+2Gy照射组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P<0.05或P<0.01),S期和G2/M期细胞周期百分率明显增加(P<0.05或P<0.01),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且与XAP组和2Gy照射组比较,XAP+2Gy照射组变化更明显(P<0.05或P<0.01);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caspase-3被切割成相对分子质量为17 000和19 000的片段,与对照组比较其表达水平升高。结论:XAP联合X射线照射可以抑制肝癌细胞增殖、诱导G2/M期细胞阻滞和凋亡,二者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消癌平 X射线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血浆抗谷胶蛋白IgA和IgG抗体与精神分裂症发病及临床表型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嘉欣 武宁 +5 位作者 杜伟利 赵鑫丽 赵晓霞 惠李 王珍琦 张萱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51-1057,共7页
目的:检测中国北方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中抗谷胶蛋白IgA(anti-gliadin IgA)和抗谷胶蛋白IgG(anti-gliadin IgG)抗体水平,探讨人血浆抗谷胶蛋白IgA和IgG抗体水平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发病及临床表型的关系,阐明谷胶蛋白... 目的:检测中国北方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中抗谷胶蛋白IgA(anti-gliadin IgA)和抗谷胶蛋白IgG(anti-gliadin IgG)抗体水平,探讨人血浆抗谷胶蛋白IgA和IgG抗体水平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发病及临床表型的关系,阐明谷胶蛋白在精神分裂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428例中国北方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患者与555例健康对照者全血样品,分离血浆,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中抗谷胶蛋白IgA和抗谷胶蛋白IgG抗体水平。应用χ2检验比较精神分裂症组和健康对照组受试者血浆抗谷胶蛋白IgA和IgG抗体阳性率,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精神分裂症组和健康对照组受试者血浆抗谷胶蛋白IgA和抗谷胶蛋白IgG抗体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精神分裂症组患者血浆抗谷胶蛋白IgA阳性率及IgA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抗谷胶蛋白IgG阳性率及Ig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关系妄想、读心症、被迫害妄想、嫉妒妄想、夸大妄想、思维连贯性障碍、思维逻辑性障碍、古怪行为、攻击性行为、幻觉-妄想综合征、思维贫乏、情感迟钝/淡漠和意志缺乏等临床表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中抗谷胶蛋白IgA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P<0.05);携带读心症和夸大妄想等临床表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抗谷胶蛋白IgG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P<0.05)。结论:谷胶蛋白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发病密切相关,血浆中的谷胶蛋白自身抗体在精神分裂症发病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表型 谷蛋白 抗谷胶蛋白IgA抗体 抗谷胶蛋白IgG抗体 酶联免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纤维腺瘤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海鹏 付彤 +4 位作者 张喆 吴迪 范志民 郑超 韩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33-837,I0004,共6页
目的:采用壳层隔绝纳米粒子增强拉曼光谱(SHINRES)检测乳腺纤维腺瘤和正常乳腺组织,通过探讨乳腺纤维腺瘤光谱学特点,探讨乳腺纤维腺瘤的生物学特征和鉴别方法。方法:收集乳腺外科手术患者的乳腺组织冰冻切片,共26例,均为女性,年龄1... 目的:采用壳层隔绝纳米粒子增强拉曼光谱(SHINRES)检测乳腺纤维腺瘤和正常乳腺组织,通过探讨乳腺纤维腺瘤光谱学特点,探讨乳腺纤维腺瘤的生物学特征和鉴别方法。方法:收集乳腺外科手术患者的乳腺组织冰冻切片,共26例,均为女性,年龄19~59岁,乳腺纤维腺瘤17例,正常乳腺组织9例。冰冻切片解冻后先行普通拉曼光谱检测,加壳层隔绝纳米粒子(SHINs)后再次检测。共收集了243个拉曼光谱和273个SHINRES光谱,所有的光谱均进行基线修正拟合,再将所有的光谱用Adjacent-Averaging算法进行15点平滑。结果:普通拉曼光谱检测,正常乳腺组织特征峰出现在1 090、1 157、1 262、1 300、1 442、1 658、1 745和1 874cm^-1;在加入SHINs后,少数特征峰的峰位出现2~3cm-1位移,其中1 090和1 157cm^-1相对强度明显增加,出现1 496cm^-1特征峰。纤维腺瘤主要的特征峰出现在751、880、930、1 157、1 262、1 442、1 579、1 658和1 745cm^-1,其中主导的特征峰应归属为脂类,但可见蛋白酰胺Ⅰ带特征峰。结论:拉曼光谱能够发现乳腺正常组织和纤维腺瘤组织中明显的蛋白酰胺Ⅰ带特征峰的差异。利用SHINs对不同类型的乳腺组织最大增强的特征峰不同以及特征峰的最大增强倍数不同,可以区分乳腺纤维腺瘤和正常乳腺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拉曼光谱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纤维腺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油对兔眼角膜内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娅娜 苏冠方 +2 位作者 王剑锋 崔极哲 张晓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95-698,778,共5页
目的:制备前房内硅油注入和硅油注入取出的动物模型,以探讨实验动物眼中硅油对角膜内皮的影响,同时观察、分析硅油取出后角膜的病理变化。方法:将40只健康成年白兔随机分成3组:前房硅油注入组(SIG)、前房硅油注入取出组(SIOG)、... 目的:制备前房内硅油注入和硅油注入取出的动物模型,以探讨实验动物眼中硅油对角膜内皮的影响,同时观察、分析硅油取出后角膜的病理变化。方法:将40只健康成年白兔随机分成3组:前房硅油注入组(SIG)、前房硅油注入取出组(SIOG)、空白对照组(CG)。将SIG及和SIOG制成动物模型后进行裂隙灯、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角膜组织学及透射电镜检查,分析硅油在前房内允许停留的最长时间及前房硅油注入取出后角膜发生的病理变化。结果: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检查结果中,SIG和SIOG 8-16周时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比相应时限CG下降明显(P〈0.01);组织学及透射电镜下可见12周角膜内皮细胞核固缩,损伤区出现多层角膜内皮细胞。SIOG组在裂隙灯下角膜呈水肿状,SIOG组角膜厚度与SIG组比较明显增加(P〈0.01),组织学及透射电镜结果显示角膜基质的纤维束排列疏松、紊乱,角膜基质厚度明显增加。CG组角膜内皮细胞无显著改变。结论:兔眼前房内硅油停留8周可引起角膜内皮细胞发生不可逆的损伤,时间越长,损伤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 角膜 硅油类 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患者放射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于雷 王铁君 +2 位作者 王剑锋 刘丽波 鞠桂芝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37-740,共4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放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的变化。方法:将符合入组条件的食管癌患者21例随机分成两组,Ⅰ组(n=10)采用普通放疗(照射野的形状为规则矩形野的放疗方法);Ⅱ组(n=11)采用适形放疗(照射野的形状与靶区形... 目的:探讨食管癌放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的变化。方法:将符合入组条件的食管癌患者21例随机分成两组,Ⅰ组(n=10)采用普通放疗(照射野的形状为规则矩形野的放疗方法);Ⅱ组(n=11)采用适形放疗(照射野的形状与靶区形状一致的放疗方法),1.8~2.0Gy/次,1次/日,5次/周,总剂量60~70Gy。于放射治疗前后采外周静脉血,分析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结果:普通放疗后与放疗前比较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均增高(P<0.05),适形放疗后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比放疗前亦有提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与普通放疗相比,适形放疗可减轻细胞遗传学的损伤;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可作为评价放疗引起食管癌患者细胞遗传学损伤的简单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放射疗法 染色体畸变 微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头癌的MRCP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席永昌 吕岩 席大鹏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42-144,共3页
本文研究探讨胰胆管磁共振水成像(MRCP)对胰头癌的临床诊断意义。通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1例胰头癌病例的术前胰胆管磁共振水成像表现,应用MRCP扫描,扫描序列包括SE序列T1WI、FSE序列T2WI、T1WIFS、T2WIFS、MRCP冠状位扫描成像。21例... 本文研究探讨胰胆管磁共振水成像(MRCP)对胰头癌的临床诊断意义。通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1例胰头癌病例的术前胰胆管磁共振水成像表现,应用MRCP扫描,扫描序列包括SE序列T1WI、FSE序列T2WI、T1WIFS、T2WIFS、MRCP冠状位扫描成像。21例胰头癌胰胆管磁共振水成像上,均有胆总管胰头段及主胰管胰头段因癌瘤侵袭而破坏截断和其残留段扩张的征象。20例胰头癌通过胰胆管磁共振水成像扫描确诊,1例胰头癌误诊为慢性胰头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头癌 胰胆管磁共振水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血浆抗谷胶蛋白抗体与不同年龄段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的关联性
17
作者 王嘉欣 武宁 +2 位作者 金顺子 王彦君 张萱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63-1268,共6页
目的:探讨人血浆抗谷胶蛋白IgA和IgG抗体水平与不同年龄段中国北方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的关系,阐明人血浆谷胶蛋白抗体在精神分裂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313例中国北方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分裂症组)和408名健康对照者(健康对... 目的:探讨人血浆抗谷胶蛋白IgA和IgG抗体水平与不同年龄段中国北方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的关系,阐明人血浆谷胶蛋白抗体在精神分裂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313例中国北方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分裂症组)和408名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的血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研究对象人血浆抗谷胶蛋白IgA和IgG抗体水平。采用Pearson’s相关分析和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精神分裂症组和健康对照组不同年龄段研究对象人血浆抗谷胶蛋白IgA及IgG抗体水平,并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研究对象人血浆抗谷胶蛋白IgA抗体水平与年龄和年龄分段呈正相关关系(r=0.177,P<0.01;r=0.171,P<0.01),人血浆抗谷胶蛋白IgG抗体水平与年龄和年龄分段呈负相关关系(r=-0.104,P<0.01;r=-0.127,P<0.0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精神分裂症组20~30岁年龄段和50~60岁年龄段患者人血浆抗谷胶蛋白IgA抗体水平升高(Z=-3.746,P<0.01;Z=-2.186,P=0.029)。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精神分裂症组20~30岁患者人血浆抗谷胶蛋白IgG抗体水平升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人血浆抗谷胶蛋白IgA和IgG抗体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73 (SE=0.022,95%CI:0.53~0.62)和0.520 (SE=0.022,95%CI:0.48~0.56),在特异度为92.2%的情况下灵敏度分别为13.7%和12.8%。结论:人血浆抗谷胶蛋白抗体水平升高与不同年龄段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发病有密切关联,人血浆抗谷胶蛋白抗体在精神分裂症年轻亚组患者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谷胶蛋白 抗谷胶蛋白IgA抗体 抗谷胶蛋白IgG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离辐射对转染pcDNA3.1-Egr-1-AIF_(△1-480)质粒的MCF-7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18
作者 齐亚莉 刘洪彬 +2 位作者 谢忠伟 刘彦军 王剑锋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29-932,I0001,共5页
目的:探讨辐射增强靶向截短型凋亡诱导因子(AIFΔ1-480)对MCF-7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阐明其提高肿瘤基因-放射治疗的可能性。方法:人乳腺癌MCF-7细胞经质粒转染早期生长反应1(Egr-1)介导的AIFΔ1-480重组表达载体pcDNA3.1-Egr-1-AI... 目的:探讨辐射增强靶向截短型凋亡诱导因子(AIFΔ1-480)对MCF-7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阐明其提高肿瘤基因-放射治疗的可能性。方法:人乳腺癌MCF-7细胞经质粒转染早期生长反应1(Egr-1)介导的AIFΔ1-480重组表达载体pcDNA3.1-Egr-1-AIFΔ1-480(pE-AIFΔ1-480),2Gy X射线照射后24h,分别采用MTT法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pcDNA3.1组(只转染pcDNA3.1质粒)、pE-AIFΔ1-480组(转染pE-AIFΔ1-480质粒)、2Gy X线照射组和pE-AIFΔ1-480+2Gy X线照射组。结果:质粒转染并经2Gy X线照射后,正常对照组、pcDNA3.1组和pE-AIFΔ1-480质粒组细胞生长较快,且增殖规律基本一致。与正常对照组比较,2Gy X线照射组和pE-AIFΔ1-480+2Gy X线照射组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降低(P<0.05),且以pE-AIFΔ1-480+2Gy X线照射组降低更明显,从12h开始较2Gy X线照射组明显降低(P<0.05)。正常对照组、pcDNA3.1组和pE-AIFΔ1-480组穿过基底膜细胞数基本一致,而2Gy X线照射组和pE-AIFΔ1-480+2Gy照射组穿过基底膜细胞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或P<0.01),并且pE-AIFΔ1-480+2Gy照射组穿过基底膜的细胞数较2Gy照射组减少更明显(P<0.01)。结论:AIFΔ1-480和电离辐射均能抑制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和侵袭,二者具有协同作用,并且Egr-1启动子能增强辐射条件下的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生长反应1 截短型凋亡诱导因子 细胞增殖 侵袭 电离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近距离放射治疗疼痛管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9
作者 卢银亮 朱永刚 +2 位作者 张宁 汤玉环 程光惠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11-216,共6页
放射治疗是宫颈癌根治性治疗手段之一,近距离放射治疗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涉及施源器植入、患者影像资料采集、治疗计划等待和施源器拔出等不同阶段。近距离放射治疗中引起的疼痛影响患者的舒适度以及术者的操作,甚至可能影响局部控制和... 放射治疗是宫颈癌根治性治疗手段之一,近距离放射治疗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涉及施源器植入、患者影像资料采集、治疗计划等待和施源器拔出等不同阶段。近距离放射治疗中引起的疼痛影响患者的舒适度以及术者的操作,甚至可能影响局部控制和正常组织反应,严重时可导致患者的预后不良和生活质量降低。目前,随着对肿瘤患者疼痛管理的重视,尤其是肿瘤治疗中引起疼痛的处理,加强近距离治疗中的疼痛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尚无近距离放射治疗中镇痛相关的指南及共识,本文总结分析近年来国内外对宫颈癌近距离治疗中疼痛管理的相关报道及临床经验,分别对宫颈癌患者近距离放射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疼痛管理进行综述,以期为同行提供可靠的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近距离放射治疗 疼痛管理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活动部癌高剂量率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射治疗研究进展
20
作者 宋姗珊 王学峰 +2 位作者 刘宝财 韩东梅 程光惠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29-236,共8页
舌活动部癌是最常见的口腔癌,其主要治疗方式为手术及放射治疗(RT),舌活动部癌的RT包括体外放射治疗(EBRT)和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射治疗(ISBT)。早期舌活动部癌患者应用单纯ISBT或EBRT联合ISBT可在保证肿瘤局部控制(LC)率的同时保留舌功... 舌活动部癌是最常见的口腔癌,其主要治疗方式为手术及放射治疗(RT),舌活动部癌的RT包括体外放射治疗(EBRT)和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射治疗(ISBT)。早期舌活动部癌患者应用单纯ISBT或EBRT联合ISBT可在保证肿瘤局部控制(LC)率的同时保留舌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无法手术的中、晚期舌活动部癌患者采用EBRT联合ISBT的方式可进一步提高肿瘤LC率,并降低周围正常组织的受量;各期舌活动部癌术后具有局部复发危险因素的患者应用ISBT可有效提高肿瘤的LC率;局部复发性舌活动部癌患者可行ISBT或与EBRT联合的方式行挽救性治疗。现总结和探讨近年来国内外应用高剂量率(HDR)-ISBT治疗舌活动部癌的相关研究和应用进展,对HDR-ISBT治疗舌活动部癌的适应证、靶区勾画、处方剂量、正常组织剂量限值、相关临床结果和不良反应进行综述,以期为同行提供可靠的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活动部癌 高剂量率 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射治疗 体外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