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炎症标志物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断和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王晓雨 李冰 刘国晖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73-1181,共9页
炎症反应贯穿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发病和进展的全过程,各种炎症细胞及炎症因子参与其中,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和疾病的进展程度。脂蛋白(a)[Lp(a)]、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和单... 炎症反应贯穿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发病和进展的全过程,各种炎症细胞及炎症因子参与其中,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和疾病的进展程度。脂蛋白(a)[Lp(a)]、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和单核细胞通过诱导炎症因子、刺激炎性细胞和分泌活性物质等多种方式参与炎症反应,发挥促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而淋巴细胞作为重要的免疫细胞,是抗炎的指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则通过反向运输胆固醇,抑制炎症细胞聚集进而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近年来由上述炎症相关指标组合成的新型炎症标志物与CHD的发病及进展关系密切,在CHD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降低炎症反应仍是目前CHD研究的热点,现通过分析新型炎症标志物促CHD发展的机制,以及针对相关炎症标志物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CHD的诊治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炎症 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与microRNAs的串话效应在心肌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
作者 杨四宝 高永建 杨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52-554,共3页
摘要心脏重构是心力衰竭发生的根本原因,其中心肌纤维化伴随着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转化生长因子p(TGFB)是重要的促纤维化因子,在病理情况下可通过经典的TGFB—Smads通路诱导心肌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并最终导致心力衰竭。Micro... 摘要心脏重构是心力衰竭发生的根本原因,其中心肌纤维化伴随着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转化生长因子p(TGFB)是重要的促纤维化因子,在病理情况下可通过经典的TGFB—Smads通路诱导心肌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并最终导致心力衰竭。MicroRNAs是11~25个核苷酸长度的单链非编码小RNAs,可在转录后水平调节基因表达,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TGFB通路可在转录和转录后水平调节纤维化相关microRNAs的合成和表达,而microRNAs则可在多水平对TGFB通路及其下游基因编码蛋白进行反应性调节,二者之间存在着精细的自身反馈调节系统,作者将二者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及其反馈调节称为串话效应(crosstalk)。本文就心力衰竭中心肌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做一综述,重点阐述TGFB信号通路在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以及TGFp与microRNAs的串话效应在心肌纤维化中的自身反馈调节,旨在为心肌纤维化及心力衰竭的防治提供更为特异和有效的作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重构 MICRORNA 转化生长因子Β 心肌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释放试验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检测在2型糖尿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孙文伟 魏丽琴 +3 位作者 孙丽娟 侯杰 任磊 周雪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38-541,共4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释放试验(IRT)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水平检测在2型糖尿病(T2DM)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阐明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T2DM患者138例,依据空腹胰岛素水平分为T2DMA类(空腹胰岛素值低于正常,餐后释放反应低、峰时延... 目的:探讨胰岛素释放试验(IRT)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水平检测在2型糖尿病(T2DM)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阐明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T2DM患者138例,依据空腹胰岛素水平分为T2DMA类(空腹胰岛素值低于正常,餐后释放反应低、峰时延迟)59例,T2DM B类(空腹胰岛素值正常或高于正常值,餐后释放反应高、峰时延迟)79例,另选4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患者服药(口服25%葡萄糖溶液300 mL)后不同时间血糖、胰岛素及空腹IGF-Ⅰ水平。结果:T2DM A类患者空腹胰岛素水平低,服药后与同时间对照组比较胰岛素水平降低(P<0.05),服药后胰岛素峰值也较低(P<0.05),高峰值后延30~60 min,180 min仍保持较高值(P<0.05),其IGF-Ⅰ低于对照组和T2DM B类患者(P<0.05);T2DM B类患者空腹胰岛素值高于正常对照组,服药后高峰出现较晚,后延60~120 min,峰值与对照组接近(P>0.05),180 min时仍保持较高值,其IGF-Ⅰ高于对照组和T2DM A类患者(P<0.05)。结论:IRT及IGF-Ⅰ能较好地反映人体内降糖途径的功能状况,两者结合分析对于T2DM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胰岛素释放试验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二酯酶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孙欢 于明 +1 位作者 赵绮旎 杨萍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5-120,共6页
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发展的最终阶段,因而针对心力衰竭的精准治疗策略意义重大。环磷酸腺苷(cAMP)和环磷酸鸟苷(cGMP)是调节信号转导的第二信使,它们在心脏和心肌细胞活动中有着重要意义。磷酸二酯酶(PDEs)是一组分布和功能各具特点的... 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发展的最终阶段,因而针对心力衰竭的精准治疗策略意义重大。环磷酸腺苷(cAMP)和环磷酸鸟苷(cGMP)是调节信号转导的第二信使,它们在心脏和心肌细胞活动中有着重要意义。磷酸二酯酶(PDEs)是一组分布和功能各具特点的水解酶,它们能够有效调节cAMP和cGMP的浓度进而干预细胞活动。PDE3和PDE5的抑制剂是现在临床常用的针对心血管疾病治疗用药,对于它们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不断更新。随着人们对这些PDEs功能和药理价值不断深入的探索,我们会对相应的心衰治疗策略有更加深入的认识,与此同时,了解这些研究的进展能够帮助我们洞悉心衰治疗的策略以及正性肌力药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环磷酸腺苷 环磷酸鸟苷 磷酸二酯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源极光激酶A在毕赤酵母和MCF-7细胞中的表达及纯化 被引量:1
5
作者 于洋 于丽娜 +3 位作者 谢萍 王福启 麻薇 施维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66-270,共5页
目的:构建人源极光激酶A(AURKA)真核表达载体,检测其在毕赤酵母X33和MCF-7细胞中的表达及纯化。方法:将双酶切PCR扩增的目的基因与真核表达载体连接,构建重组质粒。电转法转染重组质粒,筛选后采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AURK... 目的:构建人源极光激酶A(AURKA)真核表达载体,检测其在毕赤酵母X33和MCF-7细胞中的表达及纯化。方法:将双酶切PCR扩增的目的基因与真核表达载体连接,构建重组质粒。电转法转染重组质粒,筛选后采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AURKA蛋白的表达,Ni-NTA柱法纯化表达的蛋白;放射自显影法检测AURKA的生物活性;细胞计数法检测转染重组质粒后MCF-7细胞增殖情况。结果:2种重组质粒经PCR均扩增出1 212bp目的基因,表明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重组AURKA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50 000,且可磷酸化其底物组蛋白H3,表明重组AURKA具有活性。与转染空质粒和野生型MCF-7细胞比较,转染AURKA 24和48h后MCF-7活细胞数量明显增加。结论:AURKA在毕赤酵母和MCF-7细胞中成功表达和纯化,且其过表达可促进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源激光激酶A 毕赤酵母X33 MCF-7细胞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心肌缺血性纤维化后NF-κB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姜铁超 邹颖刚 +2 位作者 于晓艳 王洪智 杨萍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79-881,F0002,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发生心肌缺血性纤维化后转录因子(NF-κB)的表达及作用,阐明其与心肌缺血性纤维化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2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Iso)12h组、Iso72h组和Iso1周组,每组5只。除正常... 目的:探讨大鼠发生心肌缺血性纤维化后转录因子(NF-κB)的表达及作用,阐明其与心肌缺血性纤维化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2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Iso)12h组、Iso72h组和Iso1周组,每组5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大鼠皮下均注射Iso(2mg·kg-1体质量)。按对应时间点取心脏组织,采用常规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分析NF-κB蛋白表达。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心肌排列整齐,横纹清晰,胞核明显,无细胞肿胀。注射Iso12h后,心肌出现较多点状坏死。注射Iso1周后,出现界限清晰、多发散在坏死灶。Masson三色染色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胶原仅有少量表达,而注射Iso12h后,胶原量明显增加(P<0.01),直至1周达到高峰。NF-κB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中可见呈浅黄色或综黄色阳性物质。注射Iso12h后,NF-κB阳性物质表达明显增加。注射1周后,NF-κB阳性表达达到最大值(P<0.05)。结论:NF-κB表达随Iso注射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增加,提示NF-κB参与了大鼠心肌坏死后纤维化的发生及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纤维化 转录因子 大鼠 WIST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滴注硝酸异山梨酯抗心肌缺血作用的量化评价
7
作者 孟繁波 贾杰 +4 位作者 徐文贵 孙平辉 郭金锐 杨萍 王文志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54-457,F0003,共5页
目的:量化评价静脉滴注硝酸异山梨酯(ISDN)的抗心肌缺血作用。方法:36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在滴注ISDN 30(Ⅰ组)、60(Ⅱ组)和90 min(Ⅲ组)的3个时间点,利用99mTc-MIBI心肌灌注SPECT断层显像形成展开图,测定患者给药前后缺血心... 目的:量化评价静脉滴注硝酸异山梨酯(ISDN)的抗心肌缺血作用。方法:36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在滴注ISDN 30(Ⅰ组)、60(Ⅱ组)和90 min(Ⅲ组)的3个时间点,利用99mTc-MIBI心肌灌注SPECT断层显像形成展开图,测定患者给药前后缺血心肌面积占整个左心室面积百分比的变化及心电图的改变。结果:Ⅰ组,65%阈值基线值(33.01±5.35)%,ISDN静脉滴注后(28.93±5.20)%(P<0.05);55%阈值基线值(22.06±5.58)%,ISDN静脉滴注后(19.60±4.07)%(P<0.05);缺血ST段片段总数,基线为60段,ISDN静脉滴注后51段。Ⅱ组,65%阈值基线值(29.29±5.08)%,ISDN静脉滴注后(20.81±4.16%)(P<0.001);55%阈值基线值(21.29±5.49)%,ISDN静脉滴注后(17.52±5.59)%(P<0.001);缺血ST段片段总数,基线为58段,ISDN静脉滴注后47段。Ⅲ组,65%阈值基线值(32.87±6.46)%,ISDN静脉滴注后(20.81±4.16)%(P<0.001);55%阈值基线值(18.42±5.17)%,ISDN静脉滴注后(14.18±3.61)%(P<0.001);缺血ST段片段总数,基线为64段,ISDN静脉滴注后41段。结论:99mTc-MIBI心肌灌注SPECT断层显像形成展开图可以作为量化评价硝酸异山梨酯抗心肌作用的方法,硝酸异山梨酯可以提高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山梨酯 硝酸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展开图 ^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心肌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尿激酶溶栓疗效评价
8
作者 王克华 冯朝晖 +3 位作者 陈玉华 朱凤珍 杨萍 金相云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17-919,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尿激酶溶栓疗效与其影响因素。方法:将194例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根据心肌梗塞发生时间是否>12h分为:溶栓组(≤12h者尿激酶150万单位静脉溶栓102例),对照组(>12h未溶栓者92例)。比较溶栓组与对照组的...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尿激酶溶栓疗效与其影响因素。方法:将194例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根据心肌梗塞发生时间是否>12h分为:溶栓组(≤12h者尿激酶150万单位静脉溶栓102例),对照组(>12h未溶栓者92例)。比较溶栓组与对照组的病死率、再通率、再梗塞率、出血发生率、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结果:溶栓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溶栓组再通率、再梗塞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前壁心肌梗塞者溶栓后再梗塞率明显高于急性下壁心肌梗塞者(P<0·05),溶栓再通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溶栓未通者,尿激酶150万U溶栓后出血并发症较少,溶栓出血发生率为0·98%;未通者溶栓开始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塞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安全、有效,但其疗效受溶栓开始时间、梗塞部位、年龄、性别、是否伴有并发症等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治疗 尿激酶/治疗应用 血栓溶解疗法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电延迟现象的超声心动图特征及其发生机制
9
作者 丛志斌 姜铁超 +4 位作者 刘斌 郭红阳 赵一斌 孟鸽 李朝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50-753,F0003,共5页
目的:通过M型及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探讨心脏电生理中的机械电延迟现象,并阐明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通过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TDI)获取26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TDI下的等容收缩波S1起始时间至QRS波群起始点时间(S1-Q间期)、二尖... 目的:通过M型及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探讨心脏电生理中的机械电延迟现象,并阐明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通过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TDI)获取26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TDI下的等容收缩波S1起始时间至QRS波群起始点时间(S1-Q间期)、二尖瓣关闭时间点(C’点)至QRS波群起始点时间(C’-Q间期),并获取这2段时间内心肌的位移及应变;通过M型超声心动图获取M型超声下二尖瓣关闭时间点(C点)至QRS波群起始点时间(C-Q间期)。结果:26例患者S1起始均位于QRS波群起始之前,S1-Q间期为负值;23例患者C及C’点亦位于QRS波群起始之前。心肌在S1-Q间期及C或C’-Q间期内有明显的位移及应变。结论:在心脏的电生理中应当存在一种机械电延迟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是由于心肌的收缩形式中还存在一种不由电信号掌控的收缩,即被动收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机械电延迟 被动收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心室起搏治疗心力衰竭的有关临床试验
10
作者 卢尔滨 卞宁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2年第1期62-65,共4页
起博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有了新的进展 ,试验证明多点起搏或单独左心室起搏比单独的右心
关键词 治疗 心室起搏 心力衰竭 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室壁瘤患者发生左心室血栓的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徐源振 司道远 +1 位作者 张仲樊 张文琪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2023年第3期29-33,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室壁瘤患者发生左心室血栓(left ventricular thrombus,LVT)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166例急性心肌梗死经PCI术后3个月...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室壁瘤患者发生左心室血栓(left ventricular thrombus,LVT)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166例急性心肌梗死经PCI术后3个月内并发室壁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LVT分为LVT组(26例)和非LVT组(140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并对可能导致左心室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造成LVT的高危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LVT组前壁心肌梗死比例高于非LVT组(P<0.05),白细胞水平低于非LVT组(P<0.05)。经胸心脏超声结果显示,LVT组左室内径及左室后壁厚度均大于非LVT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前壁心肌梗死(β=1.595,OR=4.930,95%CI:1.080~22.503)是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室壁瘤患者发生L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前壁心肌梗死是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室壁瘤患者发生LVT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室壁瘤 左心室血栓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与冠心病 被引量:50
12
作者 张志世 王凌燕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05-407,共3页
冠心病(CHD)是由多种危险因素作用于不同环节引起的疾病,其发病率及死亡率不断上升。传统危险因素(吸烟、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等)在CHD的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它们不能完全解释CHD的发病。近年来研究发现,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 冠心病(CHD)是由多种危险因素作用于不同环节引起的疾病,其发病率及死亡率不断上升。传统危险因素(吸烟、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等)在CHD的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它们不能完全解释CHD的发病。近年来研究发现,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可通过多种机制促进CHD的发生,甚至有人认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CHD的新危险因素,并且Hcy水平还可能与CHD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补充B族维生素可以有效降低血浆Hcy水平,然而当前人们对降低Hcy水平能否预防CHD及心血管事件存在不同看法。部分研究结果提示,降低Hcy水平可预防CHD及心血管事件,然而更多研究结果并不支持这一观点,本文就Hcy与CHD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述 高半胱氨酸 冠状动脉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女性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吴燕 何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7-41,共5页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纳入甲状腺功能正常且经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绝经后女性住院患者203例,其中UAP组105例,对照组(CAG检查阴性)98例。UAP组患者经Gensini评分...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纳入甲状腺功能正常且经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绝经后女性住院患者203例,其中UAP组105例,对照组(CAG检查阴性)98例。UAP组患者经Gensini评分评价后,分为轻中度狭窄35例和重度狭窄70例。分析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与UAP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UAP组患者年龄更高,合并吸烟、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脏病的比例更高(P<0.05),且收缩压和血清脂蛋白(a)水平更高(P<0.05),FT3、FT4水平更低(P<0.05)。与轻中度狭窄患者比较,重度狭窄患者血清TC、LDL-C水平更高(P<0.05),FT3水平更低(P<0.05)。相关分析显示,FT3与LDL-C水平呈负相关(r=-0.217,P=0.026),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FT3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显著相关(B=-2.388,OR=0.092,95%CI:0.026~0.326,P=0.000)。结论绝经后女性UAP患者低FT3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期 心绞痛 不稳定型 甲状腺激素类 冠状动脉狭窄 冠状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