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K19和EpCAM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循证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彭云香 毛静涛 +1 位作者 魏君 侯治富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96-299,共4页
目的:探讨细胞角蛋白19(CK19)和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循证实验诊断学价值。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胃黏膜上皮细胞组织芯片(胃癌31例,良性病变7例,正常胃黏膜16例)中CK19和EpCAM表达差异性,并对染色... 目的:探讨细胞角蛋白19(CK19)和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循证实验诊断学价值。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胃黏膜上皮细胞组织芯片(胃癌31例,良性病变7例,正常胃黏膜16例)中CK19和EpCAM表达差异性,并对染色结果进行循证分析。结果:良性病变和胃癌组织中CK19和EpCAM的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P<0.05);EpCAM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b=1.376,P<0.05)、浸润深度(rs=0.514,P<0.05)及TNM分期(rs=0.581,P<0.05)呈正相关关系;并联实验的真实性、可靠性和收益性较CK19和EpCAM单独实验、串联实验高。结论:CK19和EpCAM与胃癌的发生和发展相关,CK19和EpCAM并联实验在胃癌的循征实验诊断中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芯片 胃肿瘤 细胞角蛋白19 上皮细胞黏附分子 循证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蛋白聚糖在乳腺癌中表达的探讨 被引量:5
2
作者 操海萍 舒振波 +1 位作者 王维忠 张桂珍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9期1105-1108,共4页
目的:探讨核心蛋白聚糖(DC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DCNmRNA及蛋白在38例乳腺癌及9例相对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在乳腺癌癌细胞内可见DCNmRNA表达,阳性率为88.00%(22/25),正常乳腺腺细胞内未... 目的:探讨核心蛋白聚糖(DC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DCNmRNA及蛋白在38例乳腺癌及9例相对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在乳腺癌癌细胞内可见DCNmRNA表达,阳性率为88.00%(22/25),正常乳腺腺细胞内未见DCNmRNA表达,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DCN蛋白在38例乳腺癌中表达阳性率为55.26%(21/38),相对正常乳腺腺细胞内未见DCN蛋白表达,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在乳腺癌间质DCN蛋白表达较相对正常乳腺组织增高,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DCNmRNA及蛋白在乳腺癌癌细胞及间质表达均较相对正常乳腺组织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蛋白聚糖 原位杂交 乳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蛋白聚糖mRNA及其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4
3
作者 操海萍 舒振波 张桂珍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16-318,共3页
目的:研究核心蛋白聚糖(DCN)mRNA及其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DCN mRNA及其蛋白在30例结直肠癌及20例相对正常大肠组织中的表达。结果:30例结直肠癌患者,DCN mRNA表达阳性率为66.67%(20/30);2... 目的:研究核心蛋白聚糖(DCN)mRNA及其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DCN mRNA及其蛋白在30例结直肠癌及20例相对正常大肠组织中的表达。结果:30例结直肠癌患者,DCN mRNA表达阳性率为66.67%(20/30);20例相对正常大肠腺细胞中,DCN mRNA表达阳性率为85.00%(17/20),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30例结直肠癌癌细胞及20例相对正常大肠腺细胞内未发现DCN蛋白表达。结论:DCN mRNA在结直肠癌癌细胞及相对正常大肠腺细胞中均有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核心蛋白聚糖 原位杂交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素结合生长因子Midkine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表达和纯化 被引量:2
4
作者 吴晓冬 薛立娟 +2 位作者 杨绍娟 朱辉 王维忠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46-349,共4页
目的: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构建、表达和纯化人肝素结合生长因子humanMidkine(hMK),并进行活性测定。方法:利用RTPCR技术从胎儿肾组织中扩增MK,将去除信号肽序列的hMK插入pET30a,构建成表达载体pEThMK,经表达和亲和层析、纯化获得目的蛋白,3... 目的: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构建、表达和纯化人肝素结合生长因子humanMidkine(hMK),并进行活性测定。方法:利用RTPCR技术从胎儿肾组织中扩增MK,将去除信号肽序列的hMK插入pET30a,构建成表达载体pEThMK,经表达和亲和层析、纯化获得目的蛋白,3HTdR法测定活性。结果:hMK序列与Genebank发表的人MK基因编码序列一致,SDS-PAGE电泳显示表达出目的蛋白,3HTdR法测定有良好的活性。结论:人MK已被转入表达载体中,并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获得了hMK的表达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结合生长因子 克隆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氮阳性神经元在缺氧预适应中的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宏雁 邹洪斌 +2 位作者 吕国尉 王维忠 谢湘林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36-338,F002,共4页
目的 :探讨缺氧预适应形成机理。方法 :采用组化法测定小鼠脑内一氧化氮合酶 (NOS)神经元在缺氧 (1次缺氧 ,4次缺氧 )预适应中的变化。结果 :1次缺氧组较正常对照组皮层的 NOS阳性神经元的数目、强弱、细胞的形状、突起的数目及突起的... 目的 :探讨缺氧预适应形成机理。方法 :采用组化法测定小鼠脑内一氧化氮合酶 (NOS)神经元在缺氧 (1次缺氧 ,4次缺氧 )预适应中的变化。结果 :1次缺氧组较正常对照组皮层的 NOS阳性神经元的数目、强弱、细胞的形状、突起的数目及突起的长短未见明显变化 ,但 1次缺氧组 NOS神经元突起明显变粗 ,4次缺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正常对照组海马 NOS阳性神经元数目较少 ,且呈弱阳性 ,1次缺氧组海马 NOS阳性神经元数目增加 ,多呈强阳性 ,4次缺氧组海马 NOS阳性神经元较 1次缺氧组数目变少 ,颜色变浅。结论 :脑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细胞低氧 神经元 一氧化氮合酶/生物合成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蛋白聚糖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CHO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1
6
作者 舒振波 操海萍 +1 位作者 王大民 张桂珍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7-60,F0002,共5页
目的:构建人核心蛋白聚糖(DCN)真核表达载体,并在CHO细胞中进行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其抗肿瘤作用奠定基础。方法:以含有人DCN cDNA的质粒pBluescript为模板,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真核表达载体pcDNA3及PCR产物经XbaⅠ... 目的:构建人核心蛋白聚糖(DCN)真核表达载体,并在CHO细胞中进行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其抗肿瘤作用奠定基础。方法:以含有人DCN cDNA的质粒pBluescript为模板,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真核表达载体pcDNA3及PCR产物经XbaⅠ和EcoRⅠ双酶切后连接,转化大肠杆菌JM109,获得重组载体pCDNA-DEC,进行酶切鉴定和测序鉴定。脂质体lipofectamine介导重组载体转染CHO细胞,经G418(800mg·L-1)筛选建立稳定转染细胞株。采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稳定转染CHO细胞中DCN表达。结果:PCR获得与预期大小一致约1000bp的特异性DNA片段;重组载体pCDNA-DEC经双酶切鉴定及测序证实,人DCN基因cDNA片段正确插入真核表达载体中;在稳定转染的CHO细胞株中可见DCN蛋白表达。结论:成功构建DCN真核表达载体pCDNA-DEC,并建立稳定转染CHO细胞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蛋白聚糖 基因表达 转染 CHO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对U937细胞分化过程中p21^(WAF1)蛋白表达的影响
7
作者 侯治富 杜珍武 +4 位作者 栾先云 卜丽莎 张文岚 高申 郑德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2-183,共2页
目的 :探讨 U 937细胞分化过程中血清对 p2 1 WAF 1 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利用乙酸肉豆蔻佛波醇(PMA)诱导 U 937细胞分化 ,血清作为调节因素 ;实验分为血清组 (FCS)、血清加 PMA组 (FCS+PMA )、无血清组 (NOFCS)和无血清加 PMA组 (NOF... 目的 :探讨 U 937细胞分化过程中血清对 p2 1 WAF 1 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利用乙酸肉豆蔻佛波醇(PMA)诱导 U 937细胞分化 ,血清作为调节因素 ;实验分为血清组 (FCS)、血清加 PMA组 (FCS+PMA )、无血清组 (NOFCS)和无血清加 PMA组 (NOFCS+PMA ) ,将血清组作为对照组 ;细胞的贴壁功能作为分化标志 ;Western印迹测定各组 p2 1 W AF 1 蛋白表达。结果 :PMA作用 U 9372 4 h后 ,FCS+PMA组细胞贴壁生长 ,而其他各组细胞悬浮生长 ;FCS+PMA组细胞贴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 ,而 NOFCS和 NOFCS+PMA组细胞贴壁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 (P>0 .0 5 )。 FCS+PMA组和 NOFCS+PMA组与 FCS组相比p2 1 WAF 1 蛋白呈高度表达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而 NOFCS组与 FCS组相比 p2 1 WAF 1 蛋白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 .0 5 )。结论 :血清不影响 PMA作用 U937细胞内 p2 1 WAF1 蛋白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1^WAF1 U937细胞 血清学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200基因重组质粒延长异基因小鼠皮肤移植物存活的实验研究
8
作者 侯治富 郝兵 +3 位作者 郑永晨 高嵩 卜丽莎 王维忠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27-231,共5页
目的:利用小鼠同种异体皮肤移植模型,观察重组基因CD200的抗排斥作用。方法:用肌肉注射并电转染的方法,将pcDNA3-CD200基因重组质粒100μg转染到受者BALB/c小鼠体内,同日进行皮肤移植,记录移植皮片的存活时间,采用RT-PCR和免疫荧光的方... 目的:利用小鼠同种异体皮肤移植模型,观察重组基因CD200的抗排斥作用。方法:用肌肉注射并电转染的方法,将pcDNA3-CD200基因重组质粒100μg转染到受者BALB/c小鼠体内,同日进行皮肤移植,记录移植皮片的存活时间,采用RT-PCR和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CD200基因在受者体内的转录和表达,用HE染色观察移植皮片组织病理改变情况。用MTT法检测受鼠对供鼠及第三方供鼠的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结果:RT-PCR和免疫荧光检测表明,肌肉注射并电转染pcDNA3-CD200基因重组质粒后,可在肌肉组织中检测到CD200基因的转录和表达。空白对照组移植皮片平均存活时间为(8·67±1·75)天,pcDNA3空质粒组移植皮片平均存活时间为(8·00±1·55)天,pcDNA3-CD200组小鼠移植皮片平均存活时间为(11·78±1·86)天,移植皮片的存活时间显著延长(P<0·05);pcDNA3-CD200组移植皮片内浸润的炎细胞数量明显减少;MLR检测表明pcDNA3-CD200组的BALB/c小鼠对C57BL/6供鼠的MLR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15天时0·11±0·02低于0·19±0·03,P<0·05),对第三供鼠的MLR也相似。结论:肌肉注射并电转染pcDNA3-CD200基因重组质粒可在小鼠体内大量转录和表达并延长了皮肤移植物的存活时间,减少移植物内炎细胞浸润,降低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具有显著的抗排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200电转染 皮肤移植 移植排斥 免疫耐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A配型、群体反应性抗体与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 被引量:7
9
作者 杨绍娟 张文岚 +3 位作者 傅耀文 操海萍 张桂珍 刘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73-274,共2页
目的 :研究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配型、群体反应性抗体 (PRA)与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 :应用单克隆抗体板、微量序列特异性引物、混合抗原板进行供受者HLA I类抗原分型、HLA II类基因分型、PRA检测。结果 :PRA为低、... 目的 :研究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配型、群体反应性抗体 (PRA)与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 :应用单克隆抗体板、微量序列特异性引物、混合抗原板进行供受者HLA I类抗原分型、HLA II类基因分型、PRA检测。结果 :PRA为低、中、高三组受者的早期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16 %、2 7%、6 6 6 %。HLA位点错配数 (MM)为 0 1组明显比 5 6组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率低。结论 :良好的组织配型、低水平的PRA ,可降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 群体反应性抗体 肾移植 早期 急性 排斥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对裸鼠人乳腺癌细胞移植瘤的抗肿瘤作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肖钟迪 张玉成 +3 位作者 梁春林 张国利 井月 盖宝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75-278,共4页
目的: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对裸鼠人乳腺癌细胞种植瘤的抗肿瘤作用,阐明其抗肿瘤机制。方法:将120只人乳腺癌细胞MCF-7移植瘤模型的裸鼠,随机分为3组: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组、空粒子植入组和无粒子植入组,每组40只,按照巴黎系统原则植... 目的: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对裸鼠人乳腺癌细胞种植瘤的抗肿瘤作用,阐明其抗肿瘤机制。方法:将120只人乳腺癌细胞MCF-7移植瘤模型的裸鼠,随机分为3组: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组、空粒子植入组和无粒子植入组,每组40只,按照巴黎系统原则植入粒子。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肿瘤组织中Fas mRNA和蛋白的表达以及caspase-3和caspase-8酶的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结果:人乳腺癌细胞MCF-7放射性125I植入组与空粒子组及无粒子植入组比较,肿瘤组织体积明显缩小(P<0.05),FasmRNA、Fas蛋白、caspase-3及caspase-8表达均明显增高(P<0.05),其中caspase-3和caspase-8表达均大于0.6。流式细胞术显示,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组G0/G1期细胞显著增多(P<0.05),而S期细胞明显降低(P<0.05)。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人乳腺癌肿瘤内可以杀伤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周期,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粒子 MCF-7细胞 FAS caspase-3 CASPASE-8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RNA沉默survivin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孙延霞 杨绍娟 +2 位作者 高申 石张镇 卢振霞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77-481,共5页
目的:探讨siRNA沉默survivin基因表达对胃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为胃癌及survivin阳性肿瘤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针对survivin mRNA序列设计合成编码siRNA的DNA模板,构建2个重组质粒pGCsilencerU6/GFP/survivin siRNA-1和-2... 目的:探讨siRNA沉默survivin基因表达对胃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为胃癌及survivin阳性肿瘤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针对survivin mRNA序列设计合成编码siRNA的DNA模板,构建2个重组质粒pGCsilencerU6/GFP/survivin siRNA-1和-2;实验分为脂质体对照、空质粒转染对照及survivin siRNA重组质粒转染治疗组,转染胃癌细胞SGC-7901,采用RT-PCR法检测survivin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蛋白表达,观察重组质粒对其转染的SCG-7901细胞survivin基因表达的影响;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量细胞生长情况;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Western blotting、RT-PCR结果证实转染重组质粒pGCsilenerU6/GFP/survivin-siRNA-1的SCG-7901细胞survivin蛋白质及mRNA抑制率(78.25%及88.75%)均高于脂质体对照组(5%及2%)和空质粒对照组(1%及6%)(P<0.01);转染重组质粒pGCsilenerU6/GFP/survivin-siRNA-2的SCG-7901细胞survivin蛋白质及mRNA抑制率(42%及77%)也均高于脂质体对照组和空质粒对照组(P<0.01);MTT法检测结果显示转染重组质粒pGCsilenerU6/GFP/survivin-siRNA-1组细胞体外生长的抑制率(64%)高于空质粒对照组(11%)(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的转染重组质粒pGCsilenerU6/GFP/survivin-siRNA-1组细胞凋亡率(21.20±3.21)高于脂质体对照组(0.830±0.001)和空质粒对照组(1.98±0.67)(P<0.01)。结论:重组质粒pGCsilencerU6/GFP/survivin-siRNA可抑制胃癌细胞中survivin的表达,并抑制胃癌细胞生长,促进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RNA干扰 SURVIVIN SGC-7901细胞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花粉蛋白对淋巴细胞亚群的免疫调节作用 被引量:10
12
作者 周广宇 毕黎琦 +1 位作者 高申 郑德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89-290,共2页
目的 :探讨天花粉蛋白对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免疫调节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单克隆抗体直接免疫荧光法、流式细胞术检测天花粉蛋白对人外周血 CD4+ 、CD8+ 和 CD2 0 + T淋巴细胞亚群的作用。结果 :天花粉蛋白可使正常人外周血 CD4+... 目的 :探讨天花粉蛋白对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免疫调节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单克隆抗体直接免疫荧光法、流式细胞术检测天花粉蛋白对人外周血 CD4+ 、CD8+ 和 CD2 0 + T淋巴细胞亚群的作用。结果 :天花粉蛋白可使正常人外周血 CD4+和 CD2 0 + T淋巴细胞百分比升高 ,CD8+ T细胞百分比下降 ,从而使 CD4+ /CD8+ 比值增大。结论 :天花粉蛋白具有增强体液免疫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花粉 免疫学 淋巴细胞亚群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量氟对大鼠破骨细胞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华坤 杨少娟 +1 位作者 张文岚 李广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45-347,共3页
目的 :探讨过量氟对大鼠破骨细胞 (osteoclasts,OCs)活性的影响。方法 :对经饮水投氟 2 0周的大鼠胫骨进行常规组织切片 ,并对其进行 HE及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TRAP)染色 ,观察染氟大鼠胫骨 OCs的变化。同时提取股骨干骺端的总蛋白质 ,... 目的 :探讨过量氟对大鼠破骨细胞 (osteoclasts,OCs)活性的影响。方法 :对经饮水投氟 2 0周的大鼠胫骨进行常规组织切片 ,并对其进行 HE及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TRAP)染色 ,观察染氟大鼠胫骨 OCs的变化。同时提取股骨干骺端的总蛋白质 ,应用蛋白质印迹法 (Western blotting)观察长骨干骺端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 9) (又称明胶酶 B)的变化。结果 :染氟组大鼠胫骨各个包被及干骺端 OCs增多 ,骨皮质密质骨松质化。常食加氟组、偏食对照组 (低钙偏食饲料组 )、偏食加氟组 TRAP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均有增加 ,但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 ,常食加氟组大鼠干骺端 MMP- 9蛋白表达增高 ,与常食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偏食加氟组与偏食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 (P<0 .0 5 )。且二者与常食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5 )。结论 :过量氟造成骨转换增高 ,破骨性骨吸收增强 ,低钙偏食是氟骨症的促发因素。氟可通过增强 MMP- 9的蛋白质表达来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化物中毒 破骨细胞 酒石酸盐类 酸性磷酸酶 明胶酶B 大鼠 WIST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CT测量腰椎和股骨近端骨矿含量 被引量:3
14
作者 吕俊峰 韩雪立 +3 位作者 吴恩余 吕文秀 李祎 王维忠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21-524,共4页
目的:了解椎体和股骨近端松质骨骨密度(BMD)变化的规律,为骨质疏松(OP)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436例20~74岁正常人的第2~4腰椎和股骨近端的松质骨做定量CT(QCT)测量,测量结果按5岁1个年龄组进行统计学相关性分析。结果:男... 目的:了解椎体和股骨近端松质骨骨密度(BMD)变化的规律,为骨质疏松(OP)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436例20~74岁正常人的第2~4腰椎和股骨近端的松质骨做定量CT(QCT)测量,测量结果按5岁1个年龄组进行统计学相关性分析。结果:男性及女性腰椎、股骨近端BMD随年龄增加而降低,与年龄呈负相关,男性BMD与年龄的直线相关方程:腰椎BMD-218.61-1.53×年龄(r=-0.6109,Pd0.001),股骨近端BMD-236.0-1.99×年龄(r=-0.5967,Pd0.001);女性BMD与年龄的直线相关方程:腰椎BMD-269.52.77×年龄(r=-0.7085,P〈0.001),股骨近端BMD=259.9-2.46×年龄(r=0.6289,P〈0.001)。男性BMD下降较平缓,女性45岁之后腰椎BMD下降加速,统计学结果低于男性(P〈0.001);男性股骨近端累积丢失率、OP检出率均大于腰椎,而女性腰椎骨累积丢失率、OP检出率大于股骨近端。结论:男性应注重测量髋部BMD,女性特别是绝经后妇女腰椎BMD的测量对OP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放射摄影术 股骨 骨密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泌型核心蛋白聚糖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玉成 杜珍武 +3 位作者 王雅丽 卜丽莎 吕俊峰 张桂珍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54-356,共3页
目的:构建分泌型核心蛋白聚糖(DCN)真核表达载体,为研究DCN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利用特异性引物,应用PCR技术扩增DCN全长基因cDNA片段,与pcDNA3.1载体进行连接,并转化到大肠杆菌JM109中扩增以获得重组载体,应用双酶切、PCR以及... 目的:构建分泌型核心蛋白聚糖(DCN)真核表达载体,为研究DCN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利用特异性引物,应用PCR技术扩增DCN全长基因cDNA片段,与pcDNA3.1载体进行连接,并转化到大肠杆菌JM109中扩增以获得重组载体,应用双酶切、PCR以及测序鉴定此重组载体。结果:获得了约1080bp大小的特异性DNA片段;PCR产物与真核表达载体进行连接,经过双酶切、PCR以及测序鉴定证实分泌型DCNcDNA片段正确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结论:成功克隆了分泌型DCNcDNA,并且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DC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蛋白聚糖 聚合酶链反应 克隆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才华 郭楠 侯治富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10-1112,共3页
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是一类最近才被人们认识的免疫调节细胞,起源于胸腺,发挥抑制性免疫调节作用,持续性表达IL-2Rα链(CD25),具有免疫抑制性和免疫无能性两大特征,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肿瘤的免疫治疗以及移植耐受... 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是一类最近才被人们认识的免疫调节细胞,起源于胸腺,发挥抑制性免疫调节作用,持续性表达IL-2Rα链(CD25),具有免疫抑制性和免疫无能性两大特征,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肿瘤的免疫治疗以及移植耐受的诱导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作者拟对CD4+CD25+Tr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免疫调节细胞 免疫耐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素结合生长因子Midkine在早期大肠肿瘤的表达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晓冬 杨绍娟 +1 位作者 朱辉 王维忠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11-413,共3页
关键词 肝素结合生长因子 大肠癌 大肠腺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子点与人源抗谷胱甘肽单链抗体的连接与表征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俊杰 王诗雯 +7 位作者 赵虹 陈桂秋 霍锐 田莉 段玉晶 李敏杰 杨柏 魏景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06-509,共4页
用已构建的表达载体pPELB-B3,在大肠杆菌Rosetta中可溶性表达人源抗谷胱甘肽(GSH)单链抗体B3(scFv-B3),经N i2+螯合亲和层析纯化后,用点印迹法验证了其与GSH结合的特异性.将水相合成的半导体纳米粒子(半导体量子点,QD s)在N-羟基琥珀酰... 用已构建的表达载体pPELB-B3,在大肠杆菌Rosetta中可溶性表达人源抗谷胱甘肽(GSH)单链抗体B3(scFv-B3),经N i2+螯合亲和层析纯化后,用点印迹法验证了其与GSH结合的特异性.将水相合成的半导体纳米粒子(半导体量子点,QD s)在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和1-乙基-3-(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EDC)的作用下,与scFvs连接.光谱分析和膜印迹结果表明,scFvs成功地共价连接到QD s表面,所得的QD-scFvs复合物能够较好地识别GSH.荧光显微镜观察QD-scFvs与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作用结果,初步判断QD-scFvs能够跨膜进入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 人源单链抗体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 共价结合 印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停抗Lewis肺癌小鼠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操海萍 舒振波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98-300,共3页
目的 :研究具有抗血管生成作用的药物反应停对 Lewis肺癌小鼠皮下移植瘤和肺转移瘤的作用 ,并探讨其与肿瘤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2 4只皮下接种 Lewis肺癌肿瘤细胞 ( 1×1 0 6cell/mouse)的 C57BL/6小鼠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每日... 目的 :研究具有抗血管生成作用的药物反应停对 Lewis肺癌小鼠皮下移植瘤和肺转移瘤的作用 ,并探讨其与肿瘤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2 4只皮下接种 Lewis肺癌肿瘤细胞 ( 1×1 0 6cell/mouse)的 C57BL/6小鼠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每日反应停 77.5 mg· kg-1灌胃 ,对照组每日生理盐水灌胃。第 2 1天处死动物 ,秤取瘤重、肺重 ,计数肺转移结节数 ,免疫组化染色后计数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 ,流氏细胞仪测定分析肿瘤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结果 :反应停治疗组皮下移植瘤重量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 P>0 .0 5 ) ,但是肿瘤平均体积有下降趋势 ;反应停治疗组肺重、肺转移结节数目、肿瘤微血管密度低于对照组 ( P<0 .0 5 )。反应停治疗组肿瘤细胞凋亡率及 G1、S、G2 期肿瘤细胞百分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 P>0 .0 5 )。结论 :反应停有明显地抑制肿瘤细胞转移的作用 ,移植瘤体积有缩小的趋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化 病理性 肺肿瘤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CD200基因克隆及pcDNA3-CD200表达质粒的构建 被引量:2
20
作者 侯治富 高嵩 +4 位作者 郑永晨 郝兵 卜丽莎 郭楠 王维忠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6-189,共4页
目的 :克隆人 CD2 0 0基因并构建 pc DNA3- CD2 0 0表达质粒。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 PCR)法 ,从用 2 0 0 μg Con A刺激 6 2 h后的正常人外周血白细胞中扩增出 CD2 0 0基因 ,与 p MD18T载体连接后 ,做全自动 DNA测序 ,并... 目的 :克隆人 CD2 0 0基因并构建 pc DNA3- CD2 0 0表达质粒。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 PCR)法 ,从用 2 0 0 μg Con A刺激 6 2 h后的正常人外周血白细胞中扩增出 CD2 0 0基因 ,与 p MD18T载体连接后 ,做全自动 DNA测序 ,并用亚克隆的方法构建 pc DNA3- CD2 0 0表达质粒。结果 :从正常人外周血白细胞扩增的人 CD2 0 0基因与 Gen Bank中人 CD2 0 0序列 (NM  0 0 5 94 4 )完全相同。结论 :成功地克隆人 CD2 0 0基因并构建了 pc DNA3- CD2 0 0表达质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200 克隆 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