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党实践”对新时代加快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启示研究
1
作者 张秀娥 滕欣宇 《乡村论丛》 2025年第1期47-53,共7页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产业兴旺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乡村产业振兴对于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三进下党”是改革开放时期党员干部继承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帮助偏远贫困地区...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产业兴旺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乡村产业振兴对于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三进下党”是改革开放时期党员干部继承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帮助偏远贫困地区群众解决发展难题的生动典型,也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鲜活样板。本文以福建省寿宁县下党乡为例,对其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生动实践进行分析,得出新时代加快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启示,即促进农文旅融合,激发乡村产业振兴“新活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铸就乡村产业振兴“强引擎”,发挥党建领航作用,打造乡村产业振兴“先锋队”,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注入乡村产业振兴“新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进下党” 产业振兴 乡村全面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振兴再出发:从问题思维到优势视角 被引量:14
2
作者 刘威 张丹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57-166,共10页
在发展主义影响下,人们对东北发展与振兴的认识呈现出明显的唯经济论倾向,即简单地将东北发展问题等同于区域经济赶超问题。囿于产业、企业、产值、税收等看得见的物质性因素,经济手段成为推进东北振兴的关键举措,经济增长成为评价振兴... 在发展主义影响下,人们对东北发展与振兴的认识呈现出明显的唯经济论倾向,即简单地将东北发展问题等同于区域经济赶超问题。囿于产业、企业、产值、税收等看得见的物质性因素,经济手段成为推进东北振兴的关键举措,经济增长成为评价振兴成效的核心标准。相应的,在实施多轮振兴战略之后,面对经济调整的低效表现,某些社会归因也从主张改革经济结构转而质疑东北文化、传统甚至东北人,形成一种全面唱衰、难以逆转的“问题思维”。在新发展阶段,应超越发展主义对经济增长的迷恋,运用更积极的眼光看待区域发展危机,从社会文化多元视角激发地区内生优势和自主潜能,找寻东北社会的发展自信和转型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振兴 发展主义 新发展主义 问题思维 优势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迈向后增长社会的东北振兴:回顾与前瞻 被引量:8
3
作者 刘威 张丹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3-152,共10页
东北振兴历程实质上是东北地区顺应中国式现代化的条件、理念和动力的深刻变革而持续调整和改革的过程。在发展主义思潮影响下,社会和学界多将振兴东北视为区域经济赶超战略,东北振兴政策也聚力于经济产业、投资规模、要素性增长等物质... 东北振兴历程实质上是东北地区顺应中国式现代化的条件、理念和动力的深刻变革而持续调整和改革的过程。在发展主义思潮影响下,社会和学界多将振兴东北视为区域经济赶超战略,东北振兴政策也聚力于经济产业、投资规模、要素性增长等物质维度,人们习惯以经济指标表现来评价政策成效,并因经济增长相对滞后而衍生出一系列问题化思维。随着发展阶段和发展理念的转型,发展不再是对增长神话的盲目追求,而是恢复人类幸福所立足的平衡感。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不是通过一味发展经济维系对无限增长的迷恋,而是以美好生活为目标、以人民幸福为依归重构发展蓝图。应将东北振兴的未来置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中,按照后增长理念的“好社会”的标准,夯实社会保障(福利维度)、社会凝聚和包容(治理维度)、社会永续(生态维度)和社会赋权(参与维度)的基础性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振兴 中国式现代化 发展主义 后增长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对重污染企业可持续绩效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张秀娥 于泳波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2-92,共11页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其中推动重污染企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基于资源基础观和动态能力理论,利用2008—2022年中国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对重污染企业可持续绩效的影响。结果发...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其中推动重污染企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基于资源基础观和动态能力理论,利用2008—2022年中国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对重污染企业可持续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数字化转型正向影响重污染企业可持续绩效;数字化转型通过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促进重污染企业财务绩效提升,但上述关系在环境绩效中不成立;吸收能力未能正向调节数字化转型对重污染企业可持续绩效的促进作用;通过数字化转型促进可持续绩效提升,这一积极作用在国有性质以及成长期重污染企业中更显著。结论既可深化对重污染企业可持续发展驱动因素与数字化转型的认知,也可为加快重污染企业采用数字技术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可持续绩效 资源配置效率 吸收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收缩型城市治理:政治逻辑、功能定位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1
5
作者 马雪松 杨欣雨 《治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9,F0002,158,共18页
收缩型城市治理是地方政府在制度激励与绩效压力驱动之下,以行政力量引导的政策过程和资源重组活动。针对城市收缩引发的不利因素,地方政府依托上级政府资源并盘活城市存量资源,运用多种手段分解落实上位发展规划和空间规划的目标任务... 收缩型城市治理是地方政府在制度激励与绩效压力驱动之下,以行政力量引导的政策过程和资源重组活动。针对城市收缩引发的不利因素,地方政府依托上级政府资源并盘活城市存量资源,运用多种手段分解落实上位发展规划和空间规划的目标任务。在科层逻辑、利益逻辑、改革逻辑的复合作用下,收缩型城市治理具有宏观规划引领与地方政策试验、行政调配资源与横向府际协作、区划尺度重构与行政机构精简的过程性特征。通过分析相关政策文本和实践样态,可以合理预期收缩型城市治理在推进人民城市建设、实现新型城镇化空间格局协调发展、构建现代国家均衡发展秩序方面的功能。收缩型城市治理应以规划模式优化为基础积蓄城市空间集约内涵发展潜能,以内外联动为资源整合方式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动能,以制度化建设为中心环节巩固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缩型城市 城市治理 政治逻辑 新型城镇化 城市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DA模型的新冠肺炎疫情微博用户主题聚类图谱及主题传播路径研究 被引量:63
6
作者 张柳 王晰巍 +1 位作者 黄博 刘婷艳 《情报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34-244,共11页
本文构建“日本钻石邮轮”舆情话题微博用户的主题聚类图谱和对网络社群间主题传播路径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识别微博用户主题特征和意见领袖,从而帮助舆情监管部门对舆情进行更为有效的引导和监管。本文基于LDA(latent Dirichlet alloca... 本文构建“日本钻石邮轮”舆情话题微博用户的主题聚类图谱和对网络社群间主题传播路径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识别微博用户主题特征和意见领袖,从而帮助舆情监管部门对舆情进行更为有效的引导和监管。本文基于LDA(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模型构建新冠肺炎疫情事件下微博用户的主题聚类图谱,利用困惑度评价指标来确定微博用户的最优主题数和主题分布;利用网络用户转发评论关系构建微博用户主题聚类图谱,提出网络社群间主题传播路径分析方法。本文结合“日本钻石公主号邮轮”这一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重要舆情话题,进行微博用户群体主题的确定、主题意见领袖的识别以及该话题下的网络社群间主题传播路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LDA模型可进行网络群体主题识别,并发现衍生的舆情话题,通过意见领袖识别可更好地进行舆情引导,利用网络社群的主题传播路径分析可进行话题推送,从而实现对舆情更好地引导及网络生态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DA 新冠肺炎 微博用户 主题聚类 传播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冠肺炎疫情微博用户情感与主题挖掘的协同模型研究 被引量:37
7
作者 王晰巍 李玥琪 +1 位作者 刘婷艳 张柳 《情报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23-233,共11页
本文主要研究针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舆情事件,了解用户的情感及其关注主题,帮助相关舆情监管部门更好地提升舆情引导能力。本文基于认知情感评价模型,构建情感与主题挖掘协同分析模型,采用朴素贝叶斯模型(Naive Bayesian Model,NBM)对... 本文主要研究针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舆情事件,了解用户的情感及其关注主题,帮助相关舆情监管部门更好地提升舆情引导能力。本文基于认知情感评价模型,构建情感与主题挖掘协同分析模型,采用朴素贝叶斯模型(Naive Bayesian Model,NBM)对用户情感文本进行分类,并基于Relevance公式改进的LDA(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主题模型进行主题提取。本文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日本钻石公主号邮轮”典型舆情话题为例,进行网民情感及评论主题内容协同分析,并结合舆情事件周期和4种主题类型,对其情感特征及用户关注主题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情感与主题挖掘协同分析模型,能够在舆情事件发展生命周期内呈现网民情感及关注的主题特征;并且情感与主题协同分析的方法,可为舆情监管部门提高舆情引导效率,为实现网络生态治理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用户情感 主题挖掘 协同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营村庄:权责视野下的基层政府经营行为研究——以陈村“土地增减挂钩”项目为例 被引量:20
8
作者 张伯宸 刘威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2-73,157,共13页
通过将过往研究中的"利益-经营"理论视角转换为"权力-责任"分析框架,考察陈村"土地增减挂钩"项目运作的具体过程,获取各个主体在"经营村庄"过程中的行动逻辑,从而探索"经营村庄"得... 通过将过往研究中的"利益-经营"理论视角转换为"权力-责任"分析框架,考察陈村"土地增减挂钩"项目运作的具体过程,获取各个主体在"经营村庄"过程中的行动逻辑,从而探索"经营村庄"得以持续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在"经营村庄"过程中,"县-乡-村"三者虽然权责失调,但仍以权责"捆绑"的"互倚"结构持续运行。乡镇政权并不似"协调型政权"论者所述,在项目运作中处于"附庸"地位,只作为"项目撮合"过程中提供各种媒介发生作用的场域而存在,而是利用"权力汲取"与"责任转嫁"所形成的惯性带动县域各主体间权力与责任的相互织连,使"县-乡-村"三者的权责"互倚"结构得以延续,让自身在项目运作与资源配置中获取一定的主动权。这一"互倚"结构使县乡政府在项目亏损的情况下仍不断将项目资源投入村庄,并在项目完结后保持着对村庄的经营。基层政府对村庄的经营超越了"‘谋利型经营者’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固有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营村庄 项目制 地方政府行为 权力汲取 权责互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政治学视域下中国古代国号的意义诠释 被引量:1
9
作者 马雪松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3-81,F0002,239,共11页
中国古代国号兼具历史特征与政治属性,是时间脉络与政治权力互动交织的产物。其既在历史演进中彰显延续性与多样性、因袭性与稳定性、指代性与功能性等特征,又呈现政权发展消亡历程、深受政治权力影响、蕴含丰富政治意义,体现政治权力... 中国古代国号兼具历史特征与政治属性,是时间脉络与政治权力互动交织的产物。其既在历史演进中彰显延续性与多样性、因袭性与稳定性、指代性与功能性等特征,又呈现政权发展消亡历程、深受政治权力影响、蕴含丰富政治意义,体现政治权力逻辑。在政治合法性建构中,国号反映出统治者攀附血缘和地缘制造正统身份、依托谶纬和宗教隐喻天命转移、承接礼制和德性宣示王道赓续。在维护政治统治时,国号可以被用于整合族际关系缓和民族矛盾、统合集团关系化解权力离散。此外,国号能够寄寓政治理想、传递政治理念,为推动政治秩序演进提供方向引导和价值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号 政治名号 意义诠释 历史政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冠肺炎疫情事件信息传播主体特征分析方法及模型——以“钻石公主号邮轮”事件为例 被引量:19
10
作者 王晰巍 贾若男 +1 位作者 刘婷艳 张柳 《情报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45-255,共11页
新冠肺炎疫情被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定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ublic health emergency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PHEIC),并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引发了全球社交媒体平台大量信息的传播。本文对突发公... 新冠肺炎疫情被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定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ublic health emergency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PHEIC),并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引发了全球社交媒体平台大量信息的传播。本文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信息传播主体特征进行分析,是政府舆情监管和引导部门在此次疫情互联网舆情引导及网络生态治理中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构建了新冠肺炎事件信息传播主体的特征分析方法和传播主体特征分析过程的模型,结合新浪微博平台“钻石公主号”邮轮事件为全球疫情期间的典型话题,进行信息传播主体参与时间、信息传播主体影响力和信息传播主体发布内容特征的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不同信息传播主体在参与时间上存在明显差异。网络官媒主体的总体影响力最高,且传播主体的影响力随时间动态变化;网络官媒和自媒传播内容主题鲜明,普通网民关注内容类型多、差异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 信息传播 主体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量社会:一种新的社会结构形态 被引量:87
11
作者 刘威 王碧晨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1-83,158,159,共15页
形象地说,流量社会是卡斯特和鲍德里亚在万物互联时代的相遇。在流量社会,信息流动不只是组织和生产中的一个要素,而是支配了经济、政治与象征生活之全部过程。信息流动与社会生产间的“接合”(卡斯特语)已扩散到整个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 形象地说,流量社会是卡斯特和鲍德里亚在万物互联时代的相遇。在流量社会,信息流动不只是组织和生产中的一个要素,而是支配了经济、政治与象征生活之全部过程。信息流动与社会生产间的“接合”(卡斯特语)已扩散到整个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以致穿透与修改了权力经验,构造出一种新的社会整合逻辑——流量逻辑。流量逻辑以流动数据的筛选评价和注意力捕获,既将个体转化为集信息生产和消费于一身的“流量人”,也改变了社会实践形态。在分层标准上,流量极具渗透性地打通了韦伯式三维分层标准之间的隔阂,将其统一为一个直观显示的数字,基于常规生产劳动的能力积累被排斥在刷屏人气和数据之外;在消费形态上,注意力经济使标榜与众不同的符号消费汇入大众不约而同的趋同潮流,信息是无限的但注意力是稀缺的;在审美取向上,“皮相审美”大行其道,使人们将注意力集中在视觉上的效果和表层的情绪体验,导致精神审美的缺席和审美内容的空洞。人们的认同感并非来自真实互动,而是源于对流量营造的注意力中心的依附。依据焦点对象建立的暂时性同意秩序存在诸多不确定性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量逻辑 流量社会 网络社会 符号消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快乐水”到“社交货币”——Z世代新式茶饮消费的社会学分析 被引量:38
12
作者 刘威 温暖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2-100,共9页
在符号消费中,消费者因为占有符号、参与编码而获得符号赋予的地位认同,然而,符号编码过程也将浑然不知的个体裹挟和操纵其中。Z世代对新式茶饮的热衷就是一个持续发送、接收并重新创制的符号编码过程。资本和媒介合谋通过仪式渲染与差... 在符号消费中,消费者因为占有符号、参与编码而获得符号赋予的地位认同,然而,符号编码过程也将浑然不知的个体裹挟和操纵其中。Z世代对新式茶饮的热衷就是一个持续发送、接收并重新创制的符号编码过程。资本和媒介合谋通过仪式渲染与差异崇拜的符码创造、场景营造与活化周边的符码衍生、数字接触与流量红利的符码推崇,将奶茶消费打造为Z世代悦己体验的理想载体。奶茶不再仅仅是Z世代即时满足的“快乐水”,更是承载着自我和群体归属的“社交货币”。在流量狂欢和消费主义操纵中,他们看似完成了自我认同的建构,实则已裹进虚假自我的泡沫、汇入不约而同的趋同旋涡,在媒介营造的理想自我晕眩、精致生活幻象、圈层部落物化的道路上渐行渐远。Z世代应通过社会化融入和能动性适应,挣脱消费主义的“去个性化”泥潭,回归朴素的朋辈交往,以真实的互动、真诚的联结、真切的参与重构群体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世代 新式茶饮 符号消费 符码建构 社交货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营身体:养生年轻化背后的身体之重及自我调和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威 温暖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8-78,158,共12页
本文把养生看作一种生成性身体的经营策略,是自我对秩序化身体和生命态身体、身体接受性和身体创造性的调和,基于对豆瓣平台“我们就是爱养生”小组的文本分析和个案访谈,关注养生年轻化态势下“个体如何体验自己的身体”和“身体本身... 本文把养生看作一种生成性身体的经营策略,是自我对秩序化身体和生命态身体、身体接受性和身体创造性的调和,基于对豆瓣平台“我们就是爱养生”小组的文本分析和个案访谈,关注养生年轻化态势下“个体如何体验自己的身体”和“身体本身的自觉意识”。本文研究发现,精准量化、表面展演、加速消费、矛盾反差等养生实践呈现出多重身体形态,每个年轻消费者都是努力经营自己的企业家。巧妙的是,青年养生中的结构化权力并不直接掌控个体,而是让个体从自身出发,自己照看自己。这种自我掌控的身体加工看似自由,却使“我”一次又一次把自己当作敌人进行自我缠斗。同时,年轻人在身体之美的意象规制外,以敷衍、掩饰、报复的幕后放纵向秩序化身体发出挑战,具身体现中那些变动不居的特性恰恰成为自我的武器。多重身体在自我、肉身和他者之间灵活选择和不断调和,构造出一种将自我优化和征服、自由与剥削都合而为一的新式主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营身体 低龄养生 自我剥削 自我调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业主维权实践的方式转换及其法治意蕴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威 王恩见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81-88,共8页
老年群体往往是各类维权行动的主力。由于法律意识不强和对诉讼天然的厌恶,他们更喜欢诉讼外的维权策略。但案例中的老年业主从街头走向法庭,坚持并非理性选择的诉讼维权策略,他们屡诉屡败,却始终没有放弃。这种从街头到法庭的实践方式... 老年群体往往是各类维权行动的主力。由于法律意识不强和对诉讼天然的厌恶,他们更喜欢诉讼外的维权策略。但案例中的老年业主从街头走向法庭,坚持并非理性选择的诉讼维权策略,他们屡诉屡败,却始终没有放弃。这种从街头到法庭的实践方式转换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逐渐开放的法律机会结构为业主诉讼维权释放出行动空间;另一方面,政府的策略从"行政吸纳"转向"行政引流",将维权行动引入法院,借助司法力量介入冲突的化解,极力将维权"事件"转化为法律"案件"。同时,诉讼维权的积极效应及其对讲"理"惯习的容纳吸引着老年业主专注于诉讼,从而抑制了诉讼外策略的使用。此外,国家对于法治话语的主体性形塑,将老年业主对党和国家的真挚感情转译为对法律的信奉和坚守,实现了从国家的主体性话语向法治的主体性话语的切换。在依法诉讼的持续践行中,维权者对于法律的崇尚不再止步于权宜性的策略和工具性的价值,它预示着"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得以生成的可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业主 诉讼维权 法律机会结构 法治话语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创新发展道路:探索历程、实践经验与政策展望 被引量:7
15
作者 杨思莹 李政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7-126,共10页
中国的创新发展具有区别于其他国家的独特特征。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自上而下着力完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重视微观创新主体培育,科技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特色创新实践是一座知识宝库,凝聚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企业家和科研工... 中国的创新发展具有区别于其他国家的独特特征。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自上而下着力完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重视微观创新主体培育,科技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特色创新实践是一座知识宝库,凝聚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企业家和科研工作者的智慧结晶。回顾中国科技创新发展历程,总结中国创新发展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有利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深入剖析中国创新发展的实践经验,厘清中国创新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及其政策方向,对于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创新理论,提高中国创新理论国际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创新发展道路 探索历程 中国成就 中国经验 理论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分权、金融分权与科技创新 被引量:20
16
作者 路京京 杨思莹 马超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6-50,共15页
央地间分权改革是我国调节不同层级政府间权责关系的一项制度探索,对于强化地方政府创新职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我国城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财政与金融分权制度改革对科技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分权与金融分权均能有效促进城... 央地间分权改革是我国调节不同层级政府间权责关系的一项制度探索,对于强化地方政府创新职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我国城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财政与金融分权制度改革对科技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分权与金融分权均能有效促进城市创新,并且这种影响具有显著的时空异质性特征。动态分析发现,随着城市创新水平的提升,两种分权制度对城市创新的影响也存在着差异化的动态变化轨迹。此外,实证分析结果也表明,我国财政分权制度改革与金融分权制度改革的匹配性较差,两类分权制度缺乏有效协同。因此,在有序推动分权制度改革的同时,要提高财政与金融两个领域分权制度的匹配性,最大化分权制度改革对创新型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分权 金融分权 科技创新 制度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满《人世间》:年代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与集体记忆的建构 被引量:1
17
作者 芦猛 刘鸣筝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116-120,共5页
年代剧《人世间》循着东北城市里“光字片”中周姓一家的生活足迹,讲述了近50年时间进程中芸芸众生的人情百态,描绘了社会生活嬗变的壮丽画卷,抒写了质朴而深刻的感人力量。《人世间》中流露着温暖的亲情、浪漫的爱情和真挚的友情,凝聚... 年代剧《人世间》循着东北城市里“光字片”中周姓一家的生活足迹,讲述了近50年时间进程中芸芸众生的人情百态,描绘了社会生活嬗变的壮丽画卷,抒写了质朴而深刻的感人力量。《人世间》中流露着温暖的亲情、浪漫的爱情和真挚的友情,凝聚着细腻饱满的情感。剧中通过对平凡人物、不同阶层和女性形象的塑造,勾画出一幅鲜活的百姓群像;同时,《人世间》再现了东北风情,刻画了时代符号,记录了社会变迁,演绎出真实的父辈故事,勾勒出中国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发展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世间》 年代剧 情感 人物形象 集体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培训对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影响的机制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尹希文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2期61-69,共9页
新时期农民工就业稳定性问题出现了新特征和新趋势,主要体现在跨区择业流动性高、行业选择波动大和流动主体年轻化。本文理论上探讨了农民工择业选择和流动的深层次原因,认为技能约束和职业培训的缺失是影响就业稳定性的核心因素。社会... 新时期农民工就业稳定性问题出现了新特征和新趋势,主要体现在跨区择业流动性高、行业选择波动大和流动主体年轻化。本文理论上探讨了农民工择业选择和流动的深层次原因,认为技能约束和职业培训的缺失是影响就业稳定性的核心因素。社会化大生产对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身份的转换需要、行业和区域资本有机构成变化带来的跨区域和跨行业流动以及劳动力再生产需求对新生代农民工供给的技能错配共同导致了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的下降。职业培训能够通过基本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从身份转换和劳动技能提升两方面增强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的主观动力和客观能力。因此,政府在推动农民工职业培训方面应建立技术等级制度、推动社会和企业共同成为职业培训的供给方、加强基本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相融合,促进稳定就业预期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培训 农民工 就业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