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摹写与主体性的缺失——丁玲佚作《杜秀兰》论 |
秦林芳
|
《扬子江文学评论》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贺龙与延安文艺的转型 |
秦林芳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3
|
解放区前期敌后文艺座谈会述论 |
秦林芳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4
|
歌剧《赤叶河》改写的价值追求及其典型意义 |
秦林芳
|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5
|
从神话重述到新主体的生成:《哪吒》系列电影的喜剧美学机制 |
蔡素灵
宋学清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6
|
解放区前期朱德文艺思想述论 |
秦林芳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7
|
论延安前期“作家到前线去”运动的动员——响应机制 |
秦林芳
|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8
|
电影民族化命题下“黄土”与“黄河”的美学探析:从《夜幕将至》说起 |
杨国明
宋学清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9
|
论播客营销的价值优劣与发展策略 |
张劲雨
宋学清
|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5
|
|
10
|
“诗意电影”与“散文电影”源流探析与思想内涵辩证 |
席宇
宋学清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1 |
4
|
|
11
|
《日本沉没》中科技解说的三重维度 |
丁卓
孟庆枢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2
|
|
12
|
影像地质学:从福柯“第三主体性”展开的电影哲学研究 |
王子奇
宋学清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2 |
1
|
|
13
|
国家汉办平台下茶文化推广的研究 |
于昕睿
郑春明
|
《福建茶叶》
|
2021 |
1
|
|
14
|
从地理类型学角度分析汉语方言短时体结构的语法特征 |
刘博洋
|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