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L-17E和IL-17F及其受体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7
1
作者 杨学良 孙雪梅 +5 位作者 赵晓晖 杨丽娟 沈维高 肖梓屾 郭冲 刘艳波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74-578,696,697,共7页
目的:观察配体白细胞介素17E(IL-17E)、白细胞介素17F(IL-17F)及其受体白细胞介素17RB(IL-17RB)和白细胞介素17RC(IL-17RC)在肠炎、肠息肉及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直结肠癌恶性度的关系。方法:收集15例肠炎、5例增生性肠息肉及3... 目的:观察配体白细胞介素17E(IL-17E)、白细胞介素17F(IL-17F)及其受体白细胞介素17RB(IL-17RB)和白细胞介素17RC(IL-17RC)在肠炎、肠息肉及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直结肠癌恶性度的关系。方法:收集15例肠炎、5例增生性肠息肉及30例结直肠腺癌组织病理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IL-17E、IL-17RB、IL-17F和IL-17RC在肠炎、肠息肉和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析配体与受体阳性表达率的相关性以及配体阳性表达率与肠癌恶性度的关联。结果:IL-17E、IL-17F、IL-17RB和IL-17RC主要表达于腺上皮细胞、单个核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部分癌细胞;IL-17E在肠炎和肠息肉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肠癌组织(P<0.05),且随肠癌恶性度升高而降低;IL-17F在肠息肉和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肠炎组织(P<0.05),且随肠癌恶性度的升高而升高;IL-17RB在肠炎及息肉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肠癌组织(P<0.05)。与肠炎和肠息肉比较,肠癌组织中IL-17RC阳性表达率升高(P<0.05)。在肠癌组织中,IL-17F阳性表达率与IL-17RC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关系(r=0.667,P=0.001)。结论:IL-17F、IL-17RC、IL-17E和IL-17RB信号可能参与了肠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7E 白细胞介素17F 白细胞介素17RB 白细胞介素17RC 肠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苁蓉苯乙醇苷对环磷酰胺致小鼠生精障碍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7
2
作者 赵东海 张磊 +2 位作者 张艳 齐玲 邹向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12-615,I0006,共5页
目的:探讨肉苁蓉苯乙醇苷对环磷酰胺致生精障碍小鼠的治疗作用,并初步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乙醇浸提法提取肉苁蓉苯乙醇苷。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肉苁蓉苯乙醇苷低剂量组(50mg·kg-1)和高剂量组(100 mg·kg-... 目的:探讨肉苁蓉苯乙醇苷对环磷酰胺致生精障碍小鼠的治疗作用,并初步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乙醇浸提法提取肉苁蓉苯乙醇苷。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肉苁蓉苯乙醇苷低剂量组(50mg·kg-1)和高剂量组(100 mg·kg-1),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每天注射环磷酰胺(80mg·kg-1)连续5d,制备生精障碍小鼠模型。末次给药后,肉苁蓉苯乙醇苷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小鼠分别给予相应剂量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次,连续30d。末次灌胃后24h,取小鼠睾丸组织。酶联免疫法测定小鼠睾丸组织匀浆中睾酮水平,比较各组小鼠精子密度、精子活率及精子畸形率,HE染色观察睾丸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精子密度和精子活率降低(P<0.01),精子畸形率升高(P<0.01),睾丸组织匀浆中睾酮水平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肉苁蓉苯乙醇苷各剂量组小鼠精子密度和精子活率明显升高(P<0.01),精子畸形率降低(P<0.01),睾丸组织匀浆中睾酮水平升高(P<0.05或P<0.01)。组织学观察,模型组小鼠睾丸生精小管萎缩、退化,生精上皮明显变薄、生精细胞排列紊乱,腔内精子数目减少;肉苁蓉苯乙醇苷组小鼠睾丸生精上皮层数明显增多,层次分明,生精细胞排列整齐、紧密、规则,管腔内可见精子。结论:肉苁蓉苯乙醇苷对环磷酰胺所致小鼠生精障碍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睾丸组织中睾酮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苁蓉苯乙醇苷 环磷酰胺 生精障碍 小鼠 BALB 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灌洗泵+负压闭式引流治疗创面感染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宇 梅继文 +2 位作者 王宏伟 穆尚强 黄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3974-3975,共2页
随着工业、交通业的发展,因工伤、车祸等所致的开放伤感染有所增加。化脓性感染基本治疗原则是早期足量应用抗生素。但仅靠全身性给药局部病灶抗生素浓度难以达到有效浓度.所以局部用药也是重要的治疗方法.常用方法为闭式灌洗引流。... 随着工业、交通业的发展,因工伤、车祸等所致的开放伤感染有所增加。化脓性感染基本治疗原则是早期足量应用抗生素。但仅靠全身性给药局部病灶抗生素浓度难以达到有效浓度.所以局部用药也是重要的治疗方法.常用方法为闭式灌洗引流。传统闭式灌洗引流,操作繁琐、不甚精细,易发生堵管、漏液,影响抗生素分布、扩散及吸收。为此我们自主研发了新型局部灌洗泵,其安装、调控、治疗及护理简单方便,灌洗液流速精细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式灌洗引流 创面感染 引流治疗 负压 有效浓度 化脓性感染 抗生素 治疗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肿瘤组织和血清中miR-21表达水平检测及其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赵民学 李柏文 +4 位作者 朱琳 叶洪珊 田晓丰 魏亮 曹宏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37-1240,1337,共5页
目的: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肿瘤组织和血清中miR-21的表达情况,并阐明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6例PTC患者、3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和18名正常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研究对象甲状腺肿瘤组织(正常人为甲状... 目的: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肿瘤组织和血清中miR-21的表达情况,并阐明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6例PTC患者、3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和18名正常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研究对象甲状腺肿瘤组织(正常人为甲状腺组织)和血清中miR-21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PTC患者肿瘤组织和血清中miR-21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性。结果:PTC患者肿瘤组织和血清中miR-21相对表达水平为2.74±1.53和0.21±0.08,明显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0.92±0.81和0.08±0.05)和正常人(0.86±0.39和0.07±0.03)(P<0.05)。PTC患者肿瘤组织和血清中miR-21的表达与腺外侵润、远处转移、淋巴结转移和不同TNM分期有关联(P<0.05),与性别和肿瘤大小无关联。结论:miR-21在PTC患者肿瘤组织和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升高,其表达水平与PTC临床病理特征有关联;PTC肿瘤组织和血清中miR-21的检测可能用于PTC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MIR-21 甲状腺肿 聚合酶链式反应 mR-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22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急性肝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赵民学 李柏文 +1 位作者 王德盛 曹宏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50-1153,I0013,共5页
目的:探讨miR-122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治疗大鼠急性肝损伤中的作用,阐明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收集雄性大鼠的BMSCs,分为转染组和对照组,其中转染组BMSCs采用脂质体介导转染miR-122mimics,对照组BMSCs未接受转染... 目的:探讨miR-122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治疗大鼠急性肝损伤中的作用,阐明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收集雄性大鼠的BMSCs,分为转染组和对照组,其中转染组BMSCs采用脂质体介导转染miR-122mimics,对照组BMSCs未接受转染。将60只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大鼠随机分为肝损伤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普通治疗组(静脉移植普通BMSCs)和实验治疗组(静脉移植转染miR-122的BMSCs)(n=20)。移植细胞后1、7和14d检测大鼠肝功能,肝组织行HE染色观察其病理学改变。结果:转染miR-122mimics后7d,BMSCs中白蛋白(ALB)表达水平明显上调,而甲胎蛋白(AFP)的表达水平则明显下调。移植细胞后1d,与普通治疗组比较,实验治疗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细胞后7和14d时,实验治疗组大鼠血清ALT和AST活性均低于普通治疗组(P<0.05);HE染色,实验治疗组大鼠肝脏充血、细胞质内空泡变性及肝细胞坏死情况明显好于普通治疗组。结论:上调BMSCs中miR-122表达水平能够促进其分化为肝样细胞,并可明显改善CCl4所致大鼠肝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IR-122 细胞移植 肝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滑膜皱襞综合征诊断及关节镜下治疗效果分析(附31例报告)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洪涛 梅继文 高霞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74-874,共1页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31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21例,年龄15~73岁,平均年龄49岁。有明确外伤史27例,并发关节积液17例,关节软骨磨损剥脱6例,滑膜炎10例,内侧半月板损伤5例,外侧半月板损伤3例。术前查体:全部患者...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31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21例,年龄15~73岁,平均年龄49岁。有明确外伤史27例,并发关节积液17例,关节软骨磨损剥脱6例,滑膜炎10例,内侧半月板损伤5例,外侧半月板损伤3例。术前查体:全部患者皆有膝前内侧疼痛,伴有不同程度的股内侧肌肉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滑膜皱襞综合征 关节镜 治疗效果 半月板损伤 诊断 平均年龄 股内侧 关节积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程序性细胞死亡基因5提高脑神经胶质瘤细胞对替莫唑胺的化疗敏感性 被引量:6
7
作者 王雷 沈维高 +1 位作者 刘艳波 许海洋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68-875,共8页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程序性细胞死亡基因5(programmed cell death 5 gene, PDCD5)对脑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及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收集吉林大学第一临床医院神经外科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脑神经胶...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程序性细胞死亡基因5(programmed cell death 5 gene, PDCD5)对脑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及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收集吉林大学第一临床医院神经外科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脑神经胶质瘤患者116例。分别利用q PCR、WB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神经胶质瘤细胞系U87、U251、稳定克隆U87-PDCD5细胞、转染si-PDCD5后的脑胶质瘤细胞以及原发性神经胶质瘤组织中PDCD5 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情况。MTT法检测过表达或敲降PDCD5对胶质瘤细胞生长及TMZ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建立脑胶质瘤细胞系U87裸鼠皮下荷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TMZ组、PDCD5组和TMZ+外源性PDCD5重组表达载体联合组,治疗20 d后断颈处死动物,切取瘤组织,测量瘤体积并称瘤质量。采用q PCR、WB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PDCD5的表达水平,分析PDCD5联合TMZ治疗对脑神经胶质瘤生长的影响。结果:PDCD5 mRNA和蛋白在U87细胞中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在U251细胞中的相对表达量(均P<0.05);在高级别脑神经胶质瘤组织中,PDCD5 m 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低级别组织(均P<0.05);U87-PDCD5和U251细胞对TMZ的敏感性均高于U87细胞(均P<0.05),U87-PDCD5-siRNA、U251-siRNA组细胞对TMZ的敏感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比较裸鼠移植瘤的瘤体积和质量,对照组>TMZ组>PDCD5组>联合组(均P<0.05);各组移植瘤组织内PDCD5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趋势与之相反(均P<0.05)。结论:PDCD5过表达可增强脑神经胶质瘤细胞对TMZ的化疗敏感性,而沉默PDCD5表达作用则相反,PDCD5与TMZ联合应用可更好地抑制脑神经胶质瘤裸鼠移植瘤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基因5 脑神经胶质瘤 U87细胞 U251细胞 替莫唑胺 化疗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423-5p调控PDCD5表达增强神经胶质瘤细胞替莫唑胺耐药性 被引量:1
8
作者 王雷 沈维高 刘艳波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00-1105,共6页
目的:探讨miR-423-5p在人脑神经胶质瘤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调控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5(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5,PDCD5)增强胶质瘤细胞对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的耐药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华大学附属医... 目的:探讨miR-423-5p在人脑神经胶质瘤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调控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5(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5,PDCD5)增强胶质瘤细胞对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的耐药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华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手术切除的20例脑神经胶质瘤患者的瘤及瘤旁组织标本,以及胶质瘤细胞系U251、U87、SHG-44和人脑小胶质细胞株HMC-3,用qPCR法检测胶质瘤组织及细胞系中miR-423-5p和PDCD5的表达水平。用合成的miR-423-5p mimics和miR-NC分别转染U251和U87细胞,同时用不同浓度(50、100、150和200μmol/L)的TMZ处理细胞,检测转染细胞对TMZ的耐药性,用MTT法、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转染细胞的增殖活力,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U251、U87细胞中c-caspase 3、Bcl-2和PDCD5蛋白的表达。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423-5p与PDCD5的靶向关系。结果:miR-423-5p在脑神经胶质瘤组织和胶质瘤细胞系中均高表达(均P<0.01)。与miR-NC组比较,miR-423-5p mimics组U251和U87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增强(均P<0.01),对TMZ的耐药性增强。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miR-423-5p可与PDCD53'UTR结合,抑制PDCD5的表达。结论:miR-423-5p高表达增强胶质瘤细胞对TMZ的耐药能力,其可作为临床胶质瘤治疗的潜在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5 脑神经胶质瘤 U251细胞 U87细胞 增殖 肿瘤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