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肉苁蓉苯乙醇苷对环磷酰胺致小鼠生精障碍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7
1
作者 赵东海 张磊 +2 位作者 张艳 齐玲 邹向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12-615,I0006,共5页
目的:探讨肉苁蓉苯乙醇苷对环磷酰胺致生精障碍小鼠的治疗作用,并初步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乙醇浸提法提取肉苁蓉苯乙醇苷。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肉苁蓉苯乙醇苷低剂量组(50mg·kg-1)和高剂量组(100 mg·kg-... 目的:探讨肉苁蓉苯乙醇苷对环磷酰胺致生精障碍小鼠的治疗作用,并初步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乙醇浸提法提取肉苁蓉苯乙醇苷。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肉苁蓉苯乙醇苷低剂量组(50mg·kg-1)和高剂量组(100 mg·kg-1),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每天注射环磷酰胺(80mg·kg-1)连续5d,制备生精障碍小鼠模型。末次给药后,肉苁蓉苯乙醇苷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小鼠分别给予相应剂量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次,连续30d。末次灌胃后24h,取小鼠睾丸组织。酶联免疫法测定小鼠睾丸组织匀浆中睾酮水平,比较各组小鼠精子密度、精子活率及精子畸形率,HE染色观察睾丸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精子密度和精子活率降低(P<0.01),精子畸形率升高(P<0.01),睾丸组织匀浆中睾酮水平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肉苁蓉苯乙醇苷各剂量组小鼠精子密度和精子活率明显升高(P<0.01),精子畸形率降低(P<0.01),睾丸组织匀浆中睾酮水平升高(P<0.05或P<0.01)。组织学观察,模型组小鼠睾丸生精小管萎缩、退化,生精上皮明显变薄、生精细胞排列紊乱,腔内精子数目减少;肉苁蓉苯乙醇苷组小鼠睾丸生精上皮层数明显增多,层次分明,生精细胞排列整齐、紧密、规则,管腔内可见精子。结论:肉苁蓉苯乙醇苷对环磷酰胺所致小鼠生精障碍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睾丸组织中睾酮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苁蓉苯乙醇苷 环磷酰胺 生精障碍 小鼠 BALB 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味子乙素对脑胶质瘤SHG-44细胞VEGF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细胞生长抑制作用 被引量:12
2
作者 齐玲 金宏 +4 位作者 李蕴潜 于洪泉 温娜 刘威 刘兴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五味子乙素(Sch B)作用于脑胶质瘤SHG-44细胞后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及细胞生长抑制作用,阐明其可能机制。方法:培养脑胶质瘤SHG-44细胞,将其分为对照组和Sch B50、100、200mg.L-1组,MTT法检测不同剂量Sch B作用... 目的:探讨五味子乙素(Sch B)作用于脑胶质瘤SHG-44细胞后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及细胞生长抑制作用,阐明其可能机制。方法:培养脑胶质瘤SHG-44细胞,将其分为对照组和Sch B50、100、200mg.L-1组,MTT法检测不同剂量Sch B作用SHG-44细胞后其生长情况;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和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Sch B作用后SHG-44细胞VEGF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200mg.L-1 Sch B作用SHG-44细胞24h,细胞增殖活性轻度增加(P<0.05);Sch B(50、100和200mg.L-1)作用48或72h,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P<0.05或P<0.01);200mg.L-1 Sch B作用SHG-44细胞72h,培养上清中VEG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Sch B作用SHG-44细胞72h后,Sch B 50、100和200mg.L-1组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Sch B能明显抑制SHG-44细胞VEGF蛋白表达及细胞生长,提示Sch B可能通过抑制脑胶质瘤血管生成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乙素 脑胶质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附子提取物对胶质瘤细胞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2
3
作者 曹志友 金宏 +3 位作者 田晶 王爽 齐玲 李蕴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49-652,I0001,共5页
目的:研究白附子提取物对人SHG-44脑胶质瘤细胞生长的影响,初步探讨白附子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培养脑胶质瘤SHG-44细胞,将其分为空白对照组和8、40、200及1 000μg.L-1白附子提取物组,MTT法检测白附子提取物对SHG-4... 目的:研究白附子提取物对人SHG-44脑胶质瘤细胞生长的影响,初步探讨白附子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培养脑胶质瘤SHG-44细胞,将其分为空白对照组和8、40、200及1 000μg.L-1白附子提取物组,MTT法检测白附子提取物对SHG-44细胞生长的影响,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形态,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率,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cl-2与Bax蛋白表达。结果:MTT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8和200μg.L-1白附子提取物组细胞在30min和3h时,细胞增殖均明显受抑制,细胞增殖活性降低(P<0.05);1 000μg.L-1白附子提取物组细胞在30min、1h和3h时,细胞增殖活性均明显降低(P<0.05);不同浓度白附子提取物对胶质瘤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呈剂量-时间依赖性。镜下观察,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药物组细胞均出现数量不等的凋亡小体。流式细胞术分析,部分细胞阻滞于G2/M期,细胞凋亡率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升高。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与空白对照组比较,200μg.L-1白附子提取物组细胞Bcl-2蛋白表达降低(P<0.01),Bax蛋白表达增高(P<0.01)。结论:白附子提取物可抑制SHG-44细胞的增殖及诱导其发生凋亡,其作用机制与Bcl-2蛋白表达下降和Bax蛋白表达上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附子 胶质瘤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味子乙素对乳鼠缺氧/复氧损伤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威 张成义 +4 位作者 沈楠 金宏 袁瑞 万晓明 齐玲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77-980,I0003,共5页
目的:探讨五味子乙素(Sch B)预处理对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H/R)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原代乳鼠心肌细胞,将其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10、50、250mg·L-1 Sch B预处理组,除对照组外各组细胞采用2mmol·L-1 ... 目的:探讨五味子乙素(Sch B)预处理对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H/R)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原代乳鼠心肌细胞,将其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10、50、250mg·L-1 Sch B预处理组,除对照组外各组细胞采用2mmol·L-1 Na2S2O4培养2h后换用正常培养液培养18h,造成心肌细胞H/R损伤。倒置显微镜观察各组心肌细胞形态学变化,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检测各组细胞中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明显回缩、停搏或浮起,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1),LDH和CK活性及MDA水平升高(P<0.01),SOD活性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SchB预处理各组细胞博动尚存,回缩较轻,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P<0.01),LDH和CK活性及MDA水平降低(P<0.01),SOD活性升高(P<0.05或P<0.01)。结论:Sch B对乳鼠H/R损伤的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乙素 心肌细胞 缺氧/复氧损伤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信号传导通路在儿童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7
5
作者 齐玲 王玮瑶 +3 位作者 张艳春 蔡尚霞 杨宁江 刘晓丽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79-382,共4页
目的:探讨哮喘儿童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信号传导通路相关蛋白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为儿童哮喘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留取正常儿童(对照组,n=31)及临床缓解期、慢性持续期和急性发作期(哮喘组,n=33)哮喘患儿的血清。采用ELISA法... 目的:探讨哮喘儿童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信号传导通路相关蛋白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为儿童哮喘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留取正常儿童(对照组,n=31)及临床缓解期、慢性持续期和急性发作期(哮喘组,n=33)哮喘患儿的血清。采用ELISA法分析血清中TNF-α、半胱氨酸蛋白酶8(Caspase-8)、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受体2(TRAF-2)、受体相互作用蛋白(RIP)和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临床缓解期、慢性持续期和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血清中TNF-α表达水平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血清中TNF-α、Caspase-8和Caspase-3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临床缓解期哮喘患儿血清中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慢性持续期哮喘患儿血清中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哮喘组患儿血清中TRAF-2和RIP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NF-α信号传导通路与儿童哮喘的发生有密切关联,其机制可能为激化TNF-α通路,使细胞中Caspase-3和Caspase-8表达水平增加,诱导哮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儿童 肿瘤坏死因子Α 半胱氨酸蛋白酶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功率微波辐射对大鼠的肝损伤作用及对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王月华 蒋林哲 +3 位作者 李强 孙艳美 吕士杰 钟秀宏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72-675,共4页
目的探讨高功率微波辐射对大鼠肝细胞形态结构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以100mW/cm2功率对成年雄性Wistar大鼠进行微波辐射,并设立正常对照组。分别于辐射后1、7和14d进行心脏采血,取血清检测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 目的探讨高功率微波辐射对大鼠肝细胞形态结构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以100mW/cm2功率对成年雄性Wistar大鼠进行微波辐射,并设立正常对照组。分别于辐射后1、7和14d进行心脏采血,取血清检测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白介素(IL)-6、IL-10和IL-18水平;采血后处死大鼠,冰浴下取肝右叶组织,采用光镜观察肝组织结构的改变。结果形态学观察发现辐射后1、7d大鼠肝小叶内有散在、片状肝细胞变性、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辐射后14d时病变减轻,但仍有部分肝细胞有变性及点状坏死。大鼠血清AST和ALT水平于辐射后1、7d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14d时ALT和AS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细胞因子IL-6和IL-18水平于辐射后1、7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14d时有所恢复;IL-10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呈下降趋势,辐射后1d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功率微波辐射对肝脏结构和功能具有损伤效应,其机制可能与细胞因子IL-6、IL-10和IL-18的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功率微波 辐射损伤 肝损伤 白介素6 白介素10 白介素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spase-8在胶质母细胞瘤抵抗TRAIL诱导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9
7
作者 齐玲 于洪泉 +4 位作者 金宏 丁丽娟 温娜 唐泽波 李蕴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12-616,共5页
目的:对人脑胶质母细胞瘤SC189细胞株中单克隆细胞株进行研究,探讨caspase-8在胶质母细胞瘤抵抗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诱导凋亡分子机制中的作用。方法:获取SC189单克隆细胞株,应用酸性磷酸酶法检测SC189单克隆细胞株对TR... 目的:对人脑胶质母细胞瘤SC189细胞株中单克隆细胞株进行研究,探讨caspase-8在胶质母细胞瘤抵抗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诱导凋亡分子机制中的作用。方法:获取SC189单克隆细胞株,应用酸性磷酸酶法检测SC189单克隆细胞株对TRAIL敏感性;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单克隆细胞株表达FADD、DR5、DR4及caspase-8情况;经TRAIL作用后发生caspase-8、caspase-3、caspase-9、DFF-45凋亡级联裂解反应情况。结果:获得的5株SC189单克隆细胞株,经不同浓度TRAIL作用后细胞死亡率为-5.25%~45.80%,其中4株对TRAIL抵抗,1株对TRAIL相对敏感;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FADD、DR5、DR4表达相似,caspase-8表达不同,发生抵抗的细胞株caspase-8表达明显减少,经TRAIL作用后不发生凋亡级联裂解反应;相对敏感的细胞株caspase-8表达增多,经TRAIL作用后可出现明显的凋亡级联裂解反应。结论:SC189单克隆细胞株中caspase-8表达量直接与TRAIL反应敏感性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母细胞瘤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caspase一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33免疫磁珠分选脑肿瘤干细胞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6
8
作者 齐玲 金宏 +4 位作者 丁丽娟 温娜 唐泽波 狄阳 李蕴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41-444,I0002,共5页
目的:从人脑肿瘤组织中分离、培养、纯化和鉴定脑肿瘤干细胞(BTSCs),探讨CD133免疫磁珠分选方法获取BTSCs的可行性及BTSCs的生物学特性。方法:留取人脑胶质母细胞瘤新鲜标本,分离获得脑肿瘤细胞。应用CD133免疫磁珠分选方法纯化BTSCs;... 目的:从人脑肿瘤组织中分离、培养、纯化和鉴定脑肿瘤干细胞(BTSCs),探讨CD133免疫磁珠分选方法获取BTSCs的可行性及BTSCs的生物学特性。方法:留取人脑胶质母细胞瘤新鲜标本,分离获得脑肿瘤细胞。应用CD133免疫磁珠分选方法纯化BTSCs;流式细胞仪检测分选阳性率;神经球计数法分析CD133+/-亚群细胞神经球形成情况;免疫荧光方法检测CD133+/-亚群细胞表面神经干细胞(NSCs)标记物CD133、神经巢蛋白(nestin)表达情况;检测CD133+/-亚群细胞经诱导分化后细胞表面分化标记物β-TubulinⅢ、GFAP表达情况。结果:CD133+亚群细胞具有干细胞特性,可形成明显的神经球,具有自我更新和明显的增殖能力,并且NSCs标记物CD133、nestin表达阳性,经诱导分化后分化标记物β-TubulinⅢ、GFAP表达阳性;CD133-亚群细胞无上述特性。结论:CD133免疫磁珠分选方法获得的CD133+亚群细胞即为BTSCs,该方法可以得到高纯度的BTSCs,可以用于BTSCs的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干细胞 神经干细胞 CD133 神经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7
9
作者 郑中华 李蕴潜 +3 位作者 郭敏 于洪泉 丁丽娟 齐玲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诱导人非小细胞肺癌H596细胞发生凋亡,初步阐明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经TRAIL诱导凋亡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培养H596细胞,设对照组和不同浓度(0.01、0.03、0.10、0.30、1.00、3.00、10.00、30.00...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诱导人非小细胞肺癌H596细胞发生凋亡,初步阐明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经TRAIL诱导凋亡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培养H596细胞,设对照组和不同浓度(0.01、0.03、0.10、0.30、1.00、3.00、10.00、30.00和100.00μg.L-1)TRAIL组,TRAIL作用H596细胞24h后,酸性磷酸酶法检测细胞凋亡的百分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TRAIL相关蛋白caspase-8、Bcl-2及Fas相关死亡结构域(FADD)的表达情况。结果:TRAIL浓度为0.01~0.03μg.L-1时,对H596细胞的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细胞出现增殖趋势;从0.10μg.L-1开始,随着TRAIL浓度升高,细胞开始出现凋亡,至10.00μg.L-1时细胞凋亡水平显著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caspase-8、Bcl-2和FADD蛋白表达正常。结论:高浓度的TRAIL可以诱导H596细胞发生凋亡,可能与TRAIL相关蛋白表达正常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兰花多肽对C6胶质瘤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徐俊杰 于洪泉 +4 位作者 赵伟 金宏 温娜 齐玲 刘兴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研究西兰花多肽对大鼠C6胶质瘤细胞生长的影响,初步探讨西兰花多肽对肿瘤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方法:提取、分离及纯化西兰花多肽;培养大鼠C6胶质瘤细胞,用不同剂量(0、0.01、0.10、1.00和10.00mg.L-1)西兰花多肽作用24、48和72h后... 目的:研究西兰花多肽对大鼠C6胶质瘤细胞生长的影响,初步探讨西兰花多肽对肿瘤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方法:提取、分离及纯化西兰花多肽;培养大鼠C6胶质瘤细胞,用不同剂量(0、0.01、0.10、1.00和10.00mg.L-1)西兰花多肽作用24、48和72h后,应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情况,MTT方法检测药物作用后细胞的生长情况。结果:西兰花粗多肽有4个主要洗脱峰,其中第2峰收集液多肽(组分Ⅱ)含量最高,用于后续活性研究。西兰花多肽作用大鼠C6胶质瘤细胞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到明显的凋亡小体,尤其以西兰花多肽10.00mg.L-1组最为明显。MTT结果,药物作用48h时,西兰花多肽10mg.L-1组细胞增殖活性(0.127±0.011)明显降低,与对照组(0.501±0.03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药物作用72h时,西兰花多肽各剂量组均表现为对细胞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组(0.753±0.022)比较,细胞增殖活性西兰花多肽1.00mg.L-1组(0.583±0.082)和10.00 mg.L-1组(0.073±0.001)明显降低(P<0.01)。结论:西兰花多肽可诱导C6胶质瘤细胞发生凋亡反应,并且随着药物剂量升高和作用时间延长,凋亡效应增强,提示西兰花多肽具有良好的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兰花多肽 胶质瘤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味子水提物对微波辐射引起大鼠肝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妍 刘玉莲 +3 位作者 纪朋艳 李庆华 赵东海 张巍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73-1176,1313,共5页
目的:探讨五味子水提取物预防给药对微波辐射引起的大鼠肝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阐明五味子水提取物对微波产生的肝损伤的预防和保护作用。方法:36只正常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微波辐射组和五味子水提取物预防给药组,每... 目的:探讨五味子水提取物预防给药对微波辐射引起的大鼠肝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阐明五味子水提取物对微波产生的肝损伤的预防和保护作用。方法:36只正常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微波辐射组和五味子水提取物预防给药组,每组12只。五味子水提取物预防给药组大鼠给予五味子水提取物灌胃,5d后与微波辐射组均进行微波辐射,并在微波辐射后0和16h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丙二醛(MDA)浓度和SOD活性,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和细胞形态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辐射后0h微波辐射组大鼠肝组织MDA浓度和SOD活性均无明显变化;而辐射后16h微波辐射组大鼠肝组织MDA明显增加,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微波辐射16h后,与微波辐射组比较,五味子水提取物预防给药组大鼠MDA浓度减少,且SOD活性增大(P<0.05)。微波辐射引起大鼠肝细胞明显水肿,而五味子水提取物预防给药可明显缓解微波辐射引起的大鼠肝细胞水肿。结论:200mW·cm-2的微波辐射可引起大鼠肝组织氧化应激水平和肝细胞形态明显改变,而五味子水提取物对微波辐射引起的Wistar大鼠肝细胞损伤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水提物 微波辐射 肝脏 大鼠 Wist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附子提取物对胶质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6
12
作者 齐玲 王爽 +4 位作者 温娜 经朋艳 金宏 王玮瑶 曹志友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68-771,共4页
目的:研究白附子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脑胶质瘤细胞生长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抑制胶质瘤细胞生长的机制。方法:培养人脑胶质瘤SHG-44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和不同剂量(8、40、200和1 000μg·L-1)白附子提取物组,MTT法检测白附子提取物对SH... 目的:研究白附子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脑胶质瘤细胞生长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抑制胶质瘤细胞生长的机制。方法:培养人脑胶质瘤SHG-44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和不同剂量(8、40、200和1 000μg·L-1)白附子提取物组,MTT法检测白附子提取物对SHG-44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ELISA法检测细胞分泌Bax和caspase-3蛋白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24h时200和1 000μg·L-1白附子提取物组、48h时8、40、200和1 000μg·L-1白附子提取物组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明显升高(P<0.05或P<0.01);48h时白附子提取物组细胞分泌Bax和caspase-3蛋白水平均呈上升趋势,40、200和1 000μg·L-1白附子提取物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不同剂量白附子提取物组SHG-44细胞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随白附子提取物剂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白附子提取物通过上调Bax蛋白表达水平,使caspase-3表达水平增加,激活凋亡通路,抑制细胞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附子提取物 胶质瘤细胞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胶质瘤细胞死亡诱导信号复合体表达与TRAIL诱导凋亡的关系 被引量:3
13
作者 于洪泉 张宇 +3 位作者 金宏 赵东海 杨淑艳 齐玲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04-906,共3页
目的:通过研究恶性胶质瘤细胞中死亡诱导信号复合体(DISC)与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诱导凋亡的关系,初步探讨TRAIL诱导凋亡抵抗的机制。方法:分离恶性胶质瘤组织,获得和培养原代胶质瘤细胞,用100μg.L-1 TRAIL作用后采用... 目的:通过研究恶性胶质瘤细胞中死亡诱导信号复合体(DISC)与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诱导凋亡的关系,初步探讨TRAIL诱导凋亡抵抗的机制。方法:分离恶性胶质瘤组织,获得和培养原代胶质瘤细胞,用100μg.L-1 TRAIL作用后采用酸性磷酸酶法检测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表达死亡诱导信号复合体的水平。结果:获得3株(GC417、GC321、GC125)原代恶性胶质瘤细胞;3株细胞对TRAIL诱导凋亡的敏感程度不同[GC321(0.12±0.01 vs 0.51±0.02)和GC125(0.22±0.01 vs 0.36±0.01)],对TRAIL诱导凋亡作用敏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GC417(0.24±0.01 vs 0.23±0.02)对TRAIL诱导凋亡不敏感。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结果显示,死亡诱导信号复合体表达不同,GC321和GC125表达增高,GC417表达减少。结论:不同来源的原代培养恶性胶质瘤细胞对TRAIL诱导凋亡的反应不同,死亡诱导信号复合体表达也不同,死亡诱导信号复合体表达的减少可能与凋亡抵抗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死亡诱导信号复合体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PPB对人脑胶质瘤SHG-44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3
14
作者 田晶 齐玲 +3 位作者 纪朋艳 沈楠 崔万丽 王春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37-641,共5页
目的:探讨氯通道阻断剂5-硝基-2-(3-苯丙胺)苯甲酸(NPPB)对人脑胶质瘤SHG-44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并阐明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脑胶质瘤SHG-44细胞,分为对照组及50、100和200μmol·L-1 NPPB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流... 目的:探讨氯通道阻断剂5-硝基-2-(3-苯丙胺)苯甲酸(NPPB)对人脑胶质瘤SHG-44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并阐明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脑胶质瘤SHG-44细胞,分为对照组及50、100和200μmol·L-1 NPPB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蛋白免疫印记法分别检测SHG-44细胞中凋亡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MTT检测,与对照组比较,作用24和48h,100和200μmol·L-1 NPPB组SHG-44细胞活力明显降低(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100和200μmol·L-1 NPPB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4.64%和41.85%,高于对照组(4.17%)(P<0.01)。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免疫印记法检测,100μmol·L-1 NPPB组SHG-44细胞中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或P<0.01),Bcl-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NPPB可以通过下调Bcl-2的表达、上调Bax的表达,使caspase-3活化,进而引起SHG-44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通道 神经胶质瘤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铂对胶质瘤神经球的凋亡诱导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2
15
作者 齐玲 温娜 +4 位作者 杨淑艳 赵东海 王玮瑶 韩磊 金宏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08-1111,共4页
目的:研究顺铂对人脑胶质瘤SHG-44神经球的诱导凋亡作用,探讨其诱导凋亡的机制。方法:培养人脑胶质瘤SHG-44神经球,将其分为对照组和顺铂组,对照组细胞给予干细胞培养液,顺铂组细胞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10mg·L-1顺铂作用24、48和72h... 目的:研究顺铂对人脑胶质瘤SHG-44神经球的诱导凋亡作用,探讨其诱导凋亡的机制。方法:培养人脑胶质瘤SHG-44神经球,将其分为对照组和顺铂组,对照组细胞给予干细胞培养液,顺铂组细胞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10mg·L-1顺铂作用24、48和72h后,MTT法检测SHG-44神经球生长抑制率;倒置显微镜观察2组细胞凋亡情况;ELISA法检测2组SHG-44神经球分泌Bax、Bcl-2和caspase-3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10mg·L-1顺铂作用SHG-44神经球24、48和72h时的细胞生长抑制率均明显升高(P<0.01)。倒置显微镜下,顺铂组神经球数量明显减少,并可见到明显的凋亡小体。与对照组比较,10mg·L-1顺铂作用SHG-44神经球72h,培养上清中Bax和Bcl-2分泌量均降低,caspase-3分泌量增加,Bax/Bcl-2比值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顺铂可以明显地抑制SHG-44神经球生长,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Bax/Bcl-2比值,使促凋亡因素占优势,从而使神经球发生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铂 胶质瘤 神经球 凋亡 BAX BC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母细胞瘤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2
16
作者 齐玲 李蕴潜 +4 位作者 金宏 丁丽娟 于洪泉 温娜 刘威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43-1047,F0002,共6页
目的:从人胶质母细胞瘤SC 326和SC 189细胞株分离培养干细胞,研究其自我更新、增殖和分化等生物学特性。方法: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人胶质母细胞瘤SC 326和SC 189细胞,检测细胞形成神经球的能力。对培养3代以上的细胞(GSC)进行神经球细胞... 目的:从人胶质母细胞瘤SC 326和SC 189细胞株分离培养干细胞,研究其自我更新、增殖和分化等生物学特性。方法: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人胶质母细胞瘤SC 326和SC 189细胞,检测细胞形成神经球的能力。对培养3代以上的细胞(GSC)进行神经球细胞单细胞克隆形成率实验;用第3代和第7代的细胞评价神经球单细胞克隆形成率;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神经球细胞的干细胞标记物表达及多向分化能力。结果:无血清培养基培养24h时SC 326、SC 189形成神经球样细胞团,1周时神经球内细胞可达数百个,3代内神经球细胞SC 326的增殖率为(2.10±4.33)%、(4.03±4.14)%和(6.91±5.12)%,SC 189为(12.79±2.32)%、(15.78±3.25)%和(37.91±4.58)%;单细胞克隆形成率GSC 326和GSC 189分别为5.56%和8.33%,次级单细胞克隆形成率分别为9.89%和14.58%;GSC 326P3和P7神经球克隆形成率最大值为(12.67±2.86)%和(20.44±1.73)%,GSC 189P3和P7神经球克隆形成率最大值为(32.00±1.00)%和(42.67±5.03)%。免疫荧光染色,干细胞表面标记物CD133和神经巢蛋白呈强阳性表达,分化标记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元特异性类β-微管蛋白Ⅲ(β-TubulinⅢ)表达极弱。分化诱导后分化标记物GFAP和β-TubulinⅢ的表达呈阳性。结论:早期原代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株中存在少量具有自我更新、增殖和多向分化能力的细胞,这些细胞具有明显的干细胞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干细胞 自我更新 增殖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氟灭酸对氯化钴诱导海马神经元凋亡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田晶 邹荣军 +3 位作者 梁祖凤 石婉婷 齐玲 李妍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14-918,共5页
目的:探讨尼氟灭酸(NFA)对氯化钴(CoCl2)诱导的海马神经元凋亡的抑制作用,阐明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原代培养乳鼠海马细胞,并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海马细胞的形态变化。将海马神经元随机分为对照组(含1%血清培养液)、CoCl2损伤组(含200μmo... 目的:探讨尼氟灭酸(NFA)对氯化钴(CoCl2)诱导的海马神经元凋亡的抑制作用,阐明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原代培养乳鼠海马细胞,并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海马细胞的形态变化。将海马神经元随机分为对照组(含1%血清培养液)、CoCl2损伤组(含200μmol·L-1 NFA等体积培养液)和不同浓度NFA组(在CoCl2损伤组基础上加入20、40、80μmol·L-1 NFA)。MTT法检测各组海马神经元的存活率,流式细胞术分析海马神经元调亡率,ELISA法检测神经元培养液上清中相关凋亡蛋白Bcl-2、Bax、caspase-3和缺氧相关蛋白低氧诱导因子(HIF-1α)的表达水平。结果:海马神经元在培养7d后形态规则,突触相互交织形成网络。MTT检测,与对照组比较,CoCl2损伤组神经元存活率明显降低(P<0.01);与CoCl2损伤组比较,20、40和80μmol·L-1 NFA组神经元存活率升高(P<0.05或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与对照组比较,CoCl2损伤组神经元早期凋亡率、晚期凋亡率和总凋亡率升高(P<0.05或P<0.01);与CoCl2损伤组比较,20、40和80μmol·L-1 NFA组神经元早期凋亡率、晚期凋亡率及总凋亡率下降(P<0.05或P<0.01)。ELISA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CoCl2损伤组神经元培养液上清中HIF-1α、caspase-3和Bax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CoCl2损伤组比较,20和40μmol·L-1 NFA组神经元培养上清中HIF-1α、caspace-3和Bax表达水平下降,Bcl-2表达水平升高(P<0.05或P<0.01)。结论:NFA可以降低CoCl2对海马神经元的缺氧损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HIF-1α的表达、下调Bax/Bcl-2及抑制神经元凋亡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氟灭酸 海马神经元 氯化钴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硝基-2-(3-苯丙胺)苯甲酸对人脑胶质瘤SHG-44细胞增殖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
18
作者 田晶 齐玲 +2 位作者 金宏 陈雪 王春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9,共5页
目的:探讨氯通道阻断剂5-硝基-2-(3-苯丙胺)苯甲酸(NPPB)对人脑胶质瘤SHG-44细胞生长的影响,初步阐明NPPB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培养人脑胶质瘤SHG-44细胞,将其分为空白对照组和50、100及200μmol·L-1... 目的:探讨氯通道阻断剂5-硝基-2-(3-苯丙胺)苯甲酸(NPPB)对人脑胶质瘤SHG-44细胞生长的影响,初步阐明NPPB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培养人脑胶质瘤SHG-44细胞,将其分为空白对照组和50、100及200μmol·L-1 NPPB组,MTT法检测各组SHG-44细胞的增殖活性,细胞分析仪分析细胞周期变化及凋亡率。结果:MTT检测,与空白对照组比较,50μmol·L-1 NPPB组在48h时细胞增殖活性降低(P<0.05),200μmol·L-1 NPPB组3h时细胞增殖活性增高(P<0.05),100和200μmol·L-1 NPPB组24和48h时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P<0.01)。细胞周期检测,与空白对照组比较,50μmol·L-1 NPPB组G1期细胞百分数明显减少,G2/M期细胞百分数明显增多(P<0.01),100和200μmol·L-1 NPPB组细胞增殖停滞在G1期(P<0.01)。细胞凋亡检测,与空白对照组比较,100和200μmol·L-1 NPPB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分别达到24.64%和41.85%(P<0.01)。结论:高浓度NPPB可以抑制人脑胶质瘤SHG-44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提示氯通道在人脑胶质瘤SHG-44细胞的增殖与凋亡中起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通道 胶质瘤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大鼠融合蛋白NKX2.5-pEGFP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建立
19
作者 赵东海 朱安峰 +3 位作者 杨淑艳 钟秀宏 张以忠 赵丽微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70-674,774,共6页
目的:构建大鼠NKX2.5融合绿色荧光蛋白真核表达质粒NKX2.5-pEGFP,并筛选表达大鼠融合蛋白NKX2.5-pEGFP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为后续性细胞和基因治疗心肌梗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提取胎鼠心肌细胞总RNA,RT-PCR扩增获得大鼠NKX2.5基... 目的:构建大鼠NKX2.5融合绿色荧光蛋白真核表达质粒NKX2.5-pEGFP,并筛选表达大鼠融合蛋白NKX2.5-pEGFP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为后续性细胞和基因治疗心肌梗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提取胎鼠心肌细胞总RNA,RT-PCR扩增获得大鼠NKX2.5基因,将目的基因克隆到pEGFP-N3载体并获得重组后NKX2.5-pEGFP质粒。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联合贴壁法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并获得MSCs。将重组质粒NKX2.5-pEGFP以Lipo2000转染到大鼠MSCs,G418筛选2周。蛋白免疫印记和荧光检测重组后质粒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电泳检测证实经RT-PCR获得NKX2.5基因大小为981bp,与理论值相符。NKX2.5-pEGFP重组质粒经BamHⅠ、SalⅠ双酶切,PCR鉴定得到2条大小约为981和4 700bp的酶切片段,鉴定结果与预期结果完全一致。蛋白免疫印记检测到转染重组质粒的MSCs中有相对分子质量为65 000的蛋白表达,与理论值相符。荧光检测NKX2.5-pEGFP重组质粒转染的MSCs中可见绿色荧光,证实表达阳性。结论:成功建立表达大鼠NKX2.5-pEGFP基因的MS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NKX2.5基因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TA4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的影响
20
作者 赵东海 罗树立 李大鹏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61-464,I0001,共5页
目的:研究锌指转录因子(GATA4)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其机制提供依据。方法:构建GATA4-pEGFP基因质粒,体外分离培养大鼠MSCs,利用脂质体将质粒转染入MSCs。40只SD大鼠制备大鼠心肌梗... 目的:研究锌指转录因子(GATA4)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其机制提供依据。方法:构建GATA4-pEGFP基因质粒,体外分离培养大鼠MSCs,利用脂质体将质粒转染入MSCs。40只SD大鼠制备大鼠心肌梗死模型,于术后10d测定心功能指标。将模型鼠随机分为MSCs组和DMEM组,每组各20只。MSCs组将GATA4-pEGFP基因修饰的MSCs植入心肌梗死后10d大鼠心肌梗死区,DMEM组同时注射等体积无血清DMEM于心肌梗死区。移植注射后4周,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EVF)和左室缩短分数(FS)。结果:体外分离培养的MSCs呈梭形或条形,贴壁生长。GATA4-pEGFP重组基因质粒转染MSCs 2周后,可见细胞中有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移植4周后,MSCs组大鼠LEVF(85%±7%)明显高于DMEM组(47%±4%)(P<0.01);MSCs组大鼠FS(52%±6%)明显高于DMEM组(35%±8%)(P<0.01)。结论:GATA4基因修饰的MSCs移植能够改善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TA4基因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心肌梗死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