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碳化温度下玉米秸秆生物炭的结构性质及其对氮磷的吸附特性 被引量:44
1
作者 张璐 贾丽 +3 位作者 陆文龙 徐聪珑 张文卿 谢忠雷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02-808,共7页
以玉米秸秆为生物质材料,分别在250,350,450℃碳化温度下制备3种玉米秸秆生物炭(分别命名为B250,B350,B450),利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其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表征,并通过实验室模拟考察其对氮磷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碳化温度的升高,... 以玉米秸秆为生物质材料,分别在250,350,450℃碳化温度下制备3种玉米秸秆生物炭(分别命名为B250,B350,B450),利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其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表征,并通过实验室模拟考察其对氮磷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碳化温度的升高,玉米秸秆生物炭表面的微孔形变程度加剧,粗糙程度增大,芳构程度提高,稳定性增强;B250玉米秸秆生物炭稳定性相对较弱,在吸附过程中存在较强的磷释放作用,对磷呈现显著负吸附;B350和B450对磷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均可用Lagergren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描述;3种玉米秸秆生物炭对磷的吸附热力学过程均可用Langmuir方程描述,对磷的饱和吸附量为B450>B350>B250;玉米秸秆生物炭对氮的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Lagergren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热力学过程符合Langmuir方程,对氮的吸附速率为B450>B350>B250,饱和吸附量为B450>B350>B2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特性 结构特征 玉米秸秆生物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改良土壤对磷的淋溶能力及其在不同团聚体中垂直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陆文龙 康春莉 +2 位作者 宋晓娇 郭平 谢忠雷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5-118,共4页
采用室内土柱模拟法研究了不同处理秸秆改良土壤对磷的淋溶能力及其在不同团聚体中垂直分布的影响,测定了淋溶液中全磷和水溶性磷以及土柱不同层次土壤中全磷、Fe-P、Al-P、Ca-P、O-P和水溶性磷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秸秆改良土壤... 采用室内土柱模拟法研究了不同处理秸秆改良土壤对磷的淋溶能力及其在不同团聚体中垂直分布的影响,测定了淋溶液中全磷和水溶性磷以及土柱不同层次土壤中全磷、Fe-P、Al-P、Ca-P、O-P和水溶性磷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秸秆改良土壤中全磷淋失曲线呈降低趋势,碳化秸秆处理相比其他处理淋溶液中全磷的含量较少,对全磷淋溶损失具有较大的抑制作用;T2、T3、T4处理可溶性磷累计淋溶损失量比T1处理分别减少59.44%、30.56%、69.44%,处理与对照间差异极显著;土柱中无机形态磷垂直分布中T2、T3、T4处理在20~25 cm处增加值都低于T1处理,不同处理秸秆改良土壤阻止了无机形态磷向下层土壤的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淋溶能力 垂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微生物对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条件优化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白鹭 吴春英 谷风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1-56,64,共7页
探讨固定化微生物降解石油污染土壤最佳理化条件,为修复石油污染土壤提供理论依据。从几种农业废弃物中选出固定化微生物的最优载体,并以吉林前郭油田原油为降解对象,考察固定化微生物投入量、原油初始浓度、表面活性剂投加量、孔隙率... 探讨固定化微生物降解石油污染土壤最佳理化条件,为修复石油污染土壤提供理论依据。从几种农业废弃物中选出固定化微生物的最优载体,并以吉林前郭油田原油为降解对象,考察固定化微生物投入量、原油初始浓度、表面活性剂投加量、孔隙率、含水率、pH及营养成分含量对原油降解率的影响。秸秆为固定化微生物最佳载体。取1 500g土样进行单因素试验,投入60g原油,最优化的降解条件是添加固定化微生物50g/L,最佳环境因素是:孔隙率45%、含水率20%、pH=8,营养成分C/N=9。固定化微生物降解能力远超过游离菌降解石油污染土壤的能力,调节到最佳的土壤环境,投入一定量的固定化微生物,能够大幅提高石油污染土壤降解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微生物 石油污染土壤 生物修复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纤维素负载白腐真菌处理染料废水 被引量:5
4
作者 贾丹 张彦福 +1 位作者 王雪峰 于凤丽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70-575,共6页
实验中分别采用三种方法固定化白腐真菌处理染料废水。结果表明:细菌纤维素静态吸附法固定化的白腐真菌对甲基橙、刚果红、次甲基蓝和孔雀石绿废水的处理效果最好,对单一染料废水的去除率均达到98%以上,对混合染料废水的色度去除率也达... 实验中分别采用三种方法固定化白腐真菌处理染料废水。结果表明:细菌纤维素静态吸附法固定化的白腐真菌对甲基橙、刚果红、次甲基蓝和孔雀石绿废水的处理效果最好,对单一染料废水的去除率均达到98%以上,对混合染料废水的色度去除率也达92%以上,且固定化菌反复处理六批染料废水,处理效果未见明显下降。细菌纤维素作为固定化载体还具有生物可降解、固定化操作简单等特点,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腐真菌 固定化 细菌纤维素 染料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施肥和测土配方施肥对暗棕壤氮的形态及其在不同团聚体中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陆文龙 康春莉 +4 位作者 王依雪 郭平 熊鹰 王志强 谢忠雷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64-269,共6页
为了解传统施肥和测土配方施肥对暗棕壤中氮的形态及其在不同大小团聚体中分布的影响,采用物理与化学相结合的方法比较研究了传统施肥模式和测土配方施肥模式下暗棕壤不同粒径团聚体中氮的分布和化学形态.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施肥和传统... 为了解传统施肥和测土配方施肥对暗棕壤中氮的形态及其在不同大小团聚体中分布的影响,采用物理与化学相结合的方法比较研究了传统施肥模式和测土配方施肥模式下暗棕壤不同粒径团聚体中氮的分布和化学形态.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施肥和传统施肥春秋两季相比,0 ~ 20 cm层土壤全氮平均减少了23.2%和20%,而20~40 cm层土壤全氮平均减少了48.8%.铵态氮对施肥模式变化极为敏感,在测土配方施肥模式下,秋季的铵态氮下降幅度明显高于传统施肥模式.传统施肥模式土壤氮素主要分布在0 ~0.25 mm和0.5~1 mm的团聚体中;而测土配方施肥模式土壤氮素主要分布在0.25 ~0.5mm和0~0.25 mm团聚体中.研究证实了测土配方施肥模式减少了氮素面源污染的风险;测土配方施肥极大地影响暗棕壤中氮素的形态及其在不同大小团聚体中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暗棕壤 形态 团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改良茶园土壤对氮磷吸附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陆文龙 赵标 +1 位作者 五毛毛 郭景海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38-240,共3页
为探讨秸秆不同处理方式对茶园土壤氮磷吸附特性,将破碎秸秆、腐熟秸秆和秸秆炭添加到茶园土壤中,研究了秸秆还田后对茶园土壤氮磷吸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秸秆添加茶园土壤对铵态氮吸附速率和吸附量大小均为秸秆炭>破... 为探讨秸秆不同处理方式对茶园土壤氮磷吸附特性,将破碎秸秆、腐熟秸秆和秸秆炭添加到茶园土壤中,研究了秸秆还田后对茶园土壤氮磷吸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秸秆添加茶园土壤对铵态氮吸附速率和吸附量大小均为秸秆炭>破碎秸秆>腐熟秸秆;对磷酸根吸附速率和吸附量大小均为秸秆炭>破碎秸秆,腐熟秸秆对磷酸根负吸附。Freundlich方程能更好地描述铵态氮和磷酸根的吸附热力学过程,吸附动力学都符合伪二阶动力学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茶园 土壤 氮磷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薄膜改性聚偏氟乙烯膜污染机理 被引量:2
7
作者 白鹭 吴春英 +1 位作者 谷风 陆文龙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812-2816,共5页
运用溶胶-凝胶原理在聚偏氟乙烯膜表面涂覆二氧化钛胶体颗粒,来改善膜表面的亲水性,延缓膜表面污染时间。通过膜通量、接触角的测定,扫描电镜的观察,得出改性膜既能保持原来的通量,又增大了润湿性,使膜表面被污水中有机物污染时间延长,... 运用溶胶-凝胶原理在聚偏氟乙烯膜表面涂覆二氧化钛胶体颗粒,来改善膜表面的亲水性,延缓膜表面污染时间。通过膜通量、接触角的测定,扫描电镜的观察,得出改性膜既能保持原来的通量,又增大了润湿性,使膜表面被污水中有机物污染时间延长,通过膜阻力分析,找出膜污染的主要原因及清洗后膜通量的比较,最后得出结论,在一定的涂覆条件下,改性膜表面污染能够被延缓,膜污染主要是由污水中有机物在膜表面形成浓差极化及凝聚层造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膜污染 膜阻力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壳对废水中Cr(Ⅵ)吸附及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白鹭 吴春英 +1 位作者 魏薇 谷风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5-49,共5页
以稻壳为原料,经磷酸预处理后,将其用于废水中Cr(Ⅵ)的吸附。当废水中Cr(Ⅵ)初始浓度为200 mg/L、稻壳投加量为30 g/L、吸附温度为30℃、pH为2.5、吸附时间为2.5 h时,Cr(Ⅵ)的吸附率达91%。稻壳对废水中Cr(Ⅵ)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模... 以稻壳为原料,经磷酸预处理后,将其用于废水中Cr(Ⅵ)的吸附。当废水中Cr(Ⅵ)初始浓度为200 mg/L、稻壳投加量为30 g/L、吸附温度为30℃、pH为2.5、吸附时间为2.5 h时,Cr(Ⅵ)的吸附率达91%。稻壳对废水中Cr(Ⅵ)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模型和拟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相关系数R^2分别是0.993 9和0.999,不是颗粒内扩散控制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壳 Cr(Ⅵ) 吸附动力学 吸附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板栗壳、松子壳对Cr(Ⅵ)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5
9
作者 白鹭 吴春英 谷风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8-72,共5页
利用柠檬酸改性板栗壳、松子壳,微波辐射的条件下,对水中Cr(Ⅵ)进行吸附。考察p H、Cr(Ⅵ)初始浓度、吸附剂投加量、吸附时间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吸附条件:p H为1、温度313K、Cr(Ⅵ)初始浓度50 mg/L、吸附剂投加量为0... 利用柠檬酸改性板栗壳、松子壳,微波辐射的条件下,对水中Cr(Ⅵ)进行吸附。考察p H、Cr(Ⅵ)初始浓度、吸附剂投加量、吸附时间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吸附条件:p H为1、温度313K、Cr(Ⅵ)初始浓度50 mg/L、吸附剂投加量为0.5 mg、吸附时间为100 min时,2种吸附剂对Cr(Ⅵ)的去除率都达到98%以上。吸附剂对水中Cr(Ⅵ)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模型和拟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壳 松子壳 六价铬 吸附等温 吸附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芯生物炭对水中Pb(II)的吸附 被引量:7
10
作者 贾丹 王丽敏 黄进文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1-45,共5页
以玉米芯为原料制备生物炭,采用扫描电镜及N_2吸附等温线对其表面形貌及孔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批次吸附试验,研究了其对水中Pb(II)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玉米芯生物炭对Pb(II)的吸附在120 min达到平衡,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La... 以玉米芯为原料制备生物炭,采用扫描电镜及N_2吸附等温线对其表面形貌及孔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批次吸附试验,研究了其对水中Pb(II)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玉米芯生物炭对Pb(II)的吸附在120 min达到平衡,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Langmuir吸附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吸附等温线,最大饱和吸附量为79.36 mg/g。热力学结果显示:玉米芯生物炭对Pb(II)的吸附主要以化学吸附为主,升高温度有利于吸附。在Cd(II)共存的条件下,玉米芯生物炭对Pb(II)的吸附受到一定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玉米芯 PB(II) 吸附动力学 吸附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不同方式处理的秸秆对土壤磷形态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陆文龙 赵标 五毛毛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2期232-234,共3页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施用不同处理方式的秸秆对土壤磷形态分布的影响,目的是利用秸秆还田有效控制面源污染。将破碎秸秆、腐熟秸秆和秸秆炭添加到模拟施肥的土壤中,测定秸秆还田后土壤的水溶性磷、速效磷和全磷含量。结果表明,传统施...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施用不同处理方式的秸秆对土壤磷形态分布的影响,目的是利用秸秆还田有效控制面源污染。将破碎秸秆、腐熟秸秆和秸秆炭添加到模拟施肥的土壤中,测定秸秆还田后土壤的水溶性磷、速效磷和全磷含量。结果表明,传统施肥模式和测土配方施肥模式处理的秸秆能增加土壤的水溶性磷和速效磷含量,但土壤全磷量下降。研究结果对有效控制面源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土壤 水溶性磷含量 速效磷含量 全磷含量 传统施肥模式 测土配分施肥模式 面源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离子双印迹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中痕量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丽敏 李英华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89-593,共5页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以3-疏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功能单体,铅离子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为双模板形式络合体系,并加入由四乙氧基硅烷和甲醇所形成的溶胶,用氢氧化钠作催化剂制得铅离子双印迹吸附剂。经红外光谱法和氮气吸附-脱附...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以3-疏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功能单体,铅离子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为双模板形式络合体系,并加入由四乙氧基硅烷和甲醇所形成的溶胶,用氢氧化钠作催化剂制得铅离子双印迹吸附剂。经红外光谱法和氮气吸附-脱附系统对此吸附剂的结构特征及表面性能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在印迹吸附剂中除去铅(Ⅱ)离子模板后,恢复了-SH官能团;CTMAB的存在具有提高表面积和孔径的倾向。此双印迹吸附剂在静态条件下,对铅(Ⅱ)离子的吸附经10min,吸附率达95%。吸附容量达545.6mg·g-1。在镉(Ⅱ)离子共存下,相对选择性系数为192。用0.5mol·L-1硝酸溶液5mL即可从吸附剂上洗脱94.4%铅(Ⅱ)。以此吸附剂作为萃取材料分离富集了环境水样中痕量铅(Ⅱ),洗脱后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其中铅(Ⅱ)量,测定值的回收率在104%~106%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印迹吸附剂 铅(Ⅱ)离子 选择性分离和富集 固相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对新型后置反硝化系统生物脱氮除磷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贾丹 李卓然 钟志国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9-83,共5页
为了探究p H对内聚物驱动后置反硝化生物脱氮除磷的性能及其影响机理,以实际废水为研究对象,在序批式反应器中通过p H变化比较生物脱氮除磷效率,单位周期营养盐和内聚物变化。实验结果表明,p H=8是后置反硝化脱氮除磷系统最佳p H,在此p ... 为了探究p H对内聚物驱动后置反硝化生物脱氮除磷的性能及其影响机理,以实际废水为研究对象,在序批式反应器中通过p H变化比较生物脱氮除磷效率,单位周期营养盐和内聚物变化。实验结果表明,p H=8是后置反硝化脱氮除磷系统最佳p H,在此p H下,生物除磷效率为92.5%,脱氮效率为87.6%。机理研究表明,p H为8有助于内聚物聚羟基烷酸酯(PHA)的积累,PHA的最大积累量为4.5 mmol/L,该值高于p H=7和p H=9作用下PHA的最大合成量。此外,p H=8作用下,生物脱氮除磷关键酶的活性显著高于p H=7和p H=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置反硝化 脱氮除磷 PH 胞内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秸秆生物炭对五氯苯酚吸附行为及吸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贾丹 卓孔友 谷东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1期71-73,共3页
[目的]研究玉米秸秆生物炭对五氯苯酚的静态吸附特性。[方法]探讨吸附剂量、溶液p H、吸附时间等参数对吸附的影响,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式研究吸附平衡过程。[结果]酸性条件有利于玉米秸秆生物炭吸附剂对五氯苯酚的吸附,吸附过程... [目的]研究玉米秸秆生物炭对五氯苯酚的静态吸附特性。[方法]探讨吸附剂量、溶液p H、吸附时间等参数对吸附的影响,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式研究吸附平衡过程。[结果]酸性条件有利于玉米秸秆生物炭吸附剂对五氯苯酚的吸附,吸附过程在30 min即可达到平衡,玉米秸秆生物炭对五氯苯酚的吸附更符合Freundlich等温式。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吸附过程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速率常数为0.015 9 g/(mg·min)。吸附过程是吸热的,升高温度有利于吸附。[结论]玉米秸秆生物炭可用于吸附五氯苯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秸秆生物炭 五氯苯酚 吸附动力学 吸附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子壳基活性炭对Cr(Ⅵ)的吸附性能
15
作者 白鹭 吴春英 谷风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16期276-279,共4页
利用Zn Cl2活化制备松子壳活性炭,对水中Cr(Ⅵ)进行吸附,考察pH值、Cr(Ⅵ)初始浓度、松子壳活性炭投加量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吸附条件是pH值为2、温度313K时,Cr(Ⅵ)初始浓度50 mg/L、松子壳活性炭投加量为0. 5 mg、... 利用Zn Cl2活化制备松子壳活性炭,对水中Cr(Ⅵ)进行吸附,考察pH值、Cr(Ⅵ)初始浓度、松子壳活性炭投加量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吸附条件是pH值为2、温度313K时,Cr(Ⅵ)初始浓度50 mg/L、松子壳活性炭投加量为0. 5 mg、反应时间为100 min时,对Cr(Ⅵ)的去除率都达到98%以上。对水中Cr(Ⅵ)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模型和拟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子壳活性炭 苯酚 吸附等温 吸附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马河中游不同土地类型重金属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甜田 邹继颖 +2 位作者 武双双 边红枫 王汉席 《山西农业科学》 2019年第2期239-244,共6页
以饮马河中游为研究区域,测定土壤重金属(Cu,Zn,Pb,Cr)浓度,研究湿地沉积物与陆地土壤中9种土地利用方式下重金属的含量分布以及风险状况,探究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指数、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4种评价体系的准确性... 以饮马河中游为研究区域,测定土壤重金属(Cu,Zn,Pb,Cr)浓度,研究湿地沉积物与陆地土壤中9种土地利用方式下重金属的含量分布以及风险状况,探究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指数、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4种评价体系的准确性。结果表明,Pb在陆地土壤中富集量相对较大,Cr在湿地沉积物中富集量相对较大,在不同类型土壤中Cu,Zn分布无显著差异;评价体系采用地累积指数法与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相结合较为准确。综合2种评价结果,研究区域具有轻微的潜在风险,其中,Pb贡献率最高,部分区域呈现轻微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风险评价 重金属 流域 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钠对芬顿体系降解印染废水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贾冬梅 洪翔宇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997-2999,3005,共4页
氯化钠是印染过程中常见的无机盐促染剂,在印染废水中会普遍存在。以罗丹明B为污染物,研究了氯化钠对其芬顿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氯化钠的存在会明显抑制罗丹明B的降解反应速率;在温度为30℃、NaCl浓度为1000 mg/L、罗丹明B浓度为4... 氯化钠是印染过程中常见的无机盐促染剂,在印染废水中会普遍存在。以罗丹明B为污染物,研究了氯化钠对其芬顿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氯化钠的存在会明显抑制罗丹明B的降解反应速率;在温度为30℃、NaCl浓度为1000 mg/L、罗丹明B浓度为47.9 mg/L、pH=5、Fe^(2+)浓度为0.6 mmol/L和H_(2)O_(2)浓度为6.42 mmol/L的条件下,罗丹明B的去除率可达98.4%,反应平衡时间为2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顿反应 氯化钠 罗丹明B 羟基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芯生物炭对水中活性艳蓝的吸附特性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丽敏 魏薇 +1 位作者 王红 袁红梅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11,共4页
以玉米芯为原料制备生物炭,采用SEM及比表面积分析仪对其表面形貌及孔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批次吸附试验,研究其对水中活性艳蓝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玉米芯生物炭对活性艳蓝的吸附在120 min达到平衡,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Langm... 以玉米芯为原料制备生物炭,采用SEM及比表面积分析仪对其表面形貌及孔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批次吸附试验,研究其对水中活性艳蓝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玉米芯生物炭对活性艳蓝的吸附在120 min达到平衡,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Langmuir吸附模型能够很好的模拟吸附等温线,最大饱和吸附量为80.01 mg/g。吸附热力学结果显示:玉米芯生物炭对活性艳蓝的吸附是自发的,升高温度有利于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玉米芯 活性艳蓝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