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氧树脂/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延春 赵淼 +1 位作者 姚珊珊 金范龙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1,共4页
为提高环氧树脂的导电性能和电磁屏蔽性能,将石墨烯作为导电填料添加到环氧树脂中制备了环氧树脂/石墨烯复合材料,并研究了石墨烯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及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石墨烯使复合材料的电导率和电磁屏蔽效率显著提... 为提高环氧树脂的导电性能和电磁屏蔽性能,将石墨烯作为导电填料添加到环氧树脂中制备了环氧树脂/石墨烯复合材料,并研究了石墨烯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及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石墨烯使复合材料的电导率和电磁屏蔽效率显著提高。石墨烯含量为10.0%(w)时,复合材料的电导率和电磁屏蔽效率分别为1.34×10^(-3)S/m,2.95 dB;石墨烯含量为7.5%(w)时,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为1.67 kJ/m^(2),较纯环氧树脂提高了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环氧树脂 复合材料 电导率 电磁屏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掺杂对锂离子电池材料LiMn_2O_4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耿树东 翟玉春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33-236,共4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备LiCoXMn2-XO4(x=0,0.05,0.1,0.2),研究了掺杂Co后,材料的相结构和充放电性能,并与LiMn2O4相对比.结果表明:掺杂Co后材料的充放电性能相对LiMn2O4均有所提高;两种方法制备的LiCoXMn2-XO4循环40次后,容量... 采用高温固相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备LiCoXMn2-XO4(x=0,0.05,0.1,0.2),研究了掺杂Co后,材料的相结构和充放电性能,并与LiMn2O4相对比.结果表明:掺杂Co后材料的充放电性能相对LiMn2O4均有所提高;两种方法制备的LiCoXMn2-XO4循环40次后,容量保持率、放电比容量均优于LiMn2O4;且当x=0.05时,两种方法制备的LiCoXMn2-XO4的充放电性能均明显优于x=0.1和x=0.2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掺杂 锂离子电池 LIMN2O4 相结构 溶胶-凝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i-线化学增幅型光致抗蚀剂材料的制备及性质 被引量:2
3
作者 徐娜 孟磊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73-1076,共4页
将具有高酸解活性的酯缩醛聚合物与重氮萘醌磺酸酯配合,组成正性化学增幅型光致抗蚀剂,用于高感度化学增幅型i-线(365nm)光致抗蚀剂.实验结果表明:在酸的作用下,该类聚合物可分解为小分子片段;与传统的光致抗蚀剂体系相比,该体系用稀碱... 将具有高酸解活性的酯缩醛聚合物与重氮萘醌磺酸酯配合,组成正性化学增幅型光致抗蚀剂,用于高感度化学增幅型i-线(365nm)光致抗蚀剂.实验结果表明:在酸的作用下,该类聚合物可分解为小分子片段;与传统的光致抗蚀剂体系相比,该体系用稀碱水显影时具有更高的溶解速率,且可进一步提高感度,可制作线宽小于0.5μm的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酯缩醛聚合物 重氮萘醌磺酸酯 化学增幅 i-线光致抗蚀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金属纳米催化剂的精细调控在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尉兵 张建帆 陈哲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5-439,共15页
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技术能够有效地将CO_(2)转化为有价值的化学品,从而减少CO_(2)排放,为CO_(2)的治理提供一举两得的解决方案,并能够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碳排放目标。目前,常用的单金属纳米催化剂具有催化位点单一以... 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技术能够有效地将CO_(2)转化为有价值的化学品,从而减少CO_(2)排放,为CO_(2)的治理提供一举两得的解决方案,并能够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碳排放目标。目前,常用的单金属纳米催化剂具有催化位点单一以及产物与中间体的吸附能调控困难等缺点,导致其在催化剂选择性、活性及稳定性等方面表现不佳。而双金属纳米催化剂由于存在2种原子配位,能够调整催化剂的电子结构,实现对中间体结合能的精细调控,并带来丰富且灵活的活性位点,从而被广泛研究。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最新的双金属纳米催化剂的研究进展,主要针对双金属纳米催化剂的精细调控手段,如掺杂调控、非均相结构调控、合金化调控和几何结构调控进行了总结,对其中所存在的协同效应、应力效应和电子效应等双金属纳米催化剂的催化机理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目前双金属纳米催化剂研究的不足,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与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还原CO_(2) 双金属纳米催化剂 催化剂 电化学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观结构视角下的Ti_(3)C_(2)T_(x) MXene基电磁波复合屏蔽/吸收材料研究及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王虹玮 郭丽艳 +2 位作者 肖岩 刘梦竹 王永鹏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6-32,41,共8页
电子设备的迅速发展和广泛使用产生了大量电磁波,不仅影响其他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还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高性能电磁干扰屏蔽(EMI)和电磁波吸收(EMA)材料对控制电磁污染、保护人体和其他系统在民用或军事应用中至关重要。作为一种新型... 电子设备的迅速发展和广泛使用产生了大量电磁波,不仅影响其他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还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高性能电磁干扰屏蔽(EMI)和电磁波吸收(EMA)材料对控制电磁污染、保护人体和其他系统在民用或军事应用中至关重要。作为一种新型的二维材料,MXenes因具有特殊的层状结构、高比表面积、丰富的天然缺陷和特殊的金属特征,近年来在电磁屏蔽和微波吸收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主要介绍了Ti_(3)C_(2)T_(x) MXene的合成方法和特点,并总结了近年来它在电磁屏蔽和微波吸收性能方面的最新研究和应用。主要创新点在于重点介绍Ti_(3)C_(2)T_(x) MXene的合成工艺、结构设计以及引入不同材料形成不同复合材料对其电磁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波吸收材料 Ti_(3)C_(2)T_(x)MXene 电磁屏蔽材料 屏蔽效能 吸收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石墨烯/碳纳米管@V2O5柔性电极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侯宝权 于迪 +2 位作者 吴萌盟 王辰 江丽丽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9-33,共5页
以氧化石墨、碳纳米管、三异丙氧基氧化钒为原料,采用化学刻蚀法、水热法、真空抽滤相结合方法制备一种具有三维离子扩散通道和整体导电网络结构的致密多孔石墨烯/碳纳米管@五氧化二钒(PGNs/CNT@V2O5)复合薄膜材料。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 以氧化石墨、碳纳米管、三异丙氧基氧化钒为原料,采用化学刻蚀法、水热法、真空抽滤相结合方法制备一种具有三维离子扩散通道和整体导电网络结构的致密多孔石墨烯/碳纳米管@五氧化二钒(PGNs/CNT@V2O5)复合薄膜材料。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1mol/LLiNO3水系电解液中,电流密度为1A/g时,比容量高达187F/g,在100mV/s扫描速度下,循环5000次后,容量保持率仍为8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2O5 碳纳米管 石墨烯 复合材料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气石/PP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陈杰 崔弘妍 +2 位作者 张启忠 孙鲁峰 赵星星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22-224,229,共4页
用钛酸酯对电气石进行改性,得到疏水性电气石粉体;将改性后的电气石粉体与聚丙烯(PP)按一定比例混合,在挤出机上挤出造粒,在注塑机上注塑成型制备出电气石/PP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测试表明: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冲击性能都有一定程度的提... 用钛酸酯对电气石进行改性,得到疏水性电气石粉体;将改性后的电气石粉体与聚丙烯(PP)按一定比例混合,在挤出机上挤出造粒,在注塑机上注塑成型制备出电气石/PP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测试表明: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冲击性能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当电气石含量为3%时(wt,质量分数),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冲击强度分别提高了15.38%和11.79%。电气石/PP复合材料同时具有释放负离子的功能,随着改性电气石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负离子释放量不断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石改性 聚丙烯 复合材料 负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氟长链SiO_(2)纳米小球构筑聚芳醚酮超疏水薄膜材料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刘毛林 王永鹏 +1 位作者 刘梦竹 张赢元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0-113,118,共5页
超疏水材料因其在防腐、防覆冰、自清洁以及油水分离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发现了一种耐磨超疏水涂层的简易制备方法。该超疏水涂层以含有三氟甲基侧基的聚芳醚酮为主要构筑材料,通过喷涂含氟长链的SiO_(2)纳米小球... 超疏水材料因其在防腐、防覆冰、自清洁以及油水分离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发现了一种耐磨超疏水涂层的简易制备方法。该超疏水涂层以含有三氟甲基侧基的聚芳醚酮为主要构筑材料,通过喷涂含氟长链的SiO_(2)纳米小球(F-SiO_(2)纳米小球,尺寸480nm左右)、二氯甲烷溶胀和高温处理在涂层表面构筑微纳复合结构。这些微纳复合结构减少了水和涂层的接触面积,降低了水和涂层之间的附着力,因而使水滴在涂层上的接触角由92°增大到156°,涂层由疏水变为超疏水。此外由于含有三氟甲基侧基的聚芳醚酮的分子链与F-SiO_(2)纳米小球疏水链的相互缠结作用,所获得的超疏水薄膜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经过砂纸打磨5次后,水在涂层上的接触角仍然高达143°。这种耐磨超疏水材料具有较高的使用寿命和广泛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芳醚酮 超疏水 含氟二氧化硅纳米小球 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气石/ABS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3
9
作者 陈杰 王孝鹏 崔弘妍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22,共4页
采用硬脂酸钠和钛酸酯对电气石粉体进行表面改性,将改性电气石与ABS树脂共混,制备电气石/ABS复合材料。分别对未改性的电气石和改性电气石进行活化指数测定、接触角测试、红外光谱分析及XRD测试,并进行对比分析;对复合材料进行了拉伸强... 采用硬脂酸钠和钛酸酯对电气石粉体进行表面改性,将改性电气石与ABS树脂共混,制备电气石/ABS复合材料。分别对未改性的电气石和改性电气石进行活化指数测定、接触角测试、红外光谱分析及XRD测试,并进行对比分析;对复合材料进行了拉伸强度测试、冲击强度测试、扫描电镜观察及负离子释放量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改性电气石的疏水性显著增强,与ABS基体结合得更加紧密;与未添加电气石的ABS树脂相比,当改性电气石添加量为2%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提高了11.30%;当改性电气石添加量为3%时,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提高了38.18%;复合材料还可以释放负离子,当改性电气石添加量为3%时,复合材料负离子释放量为456.5个/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石 改性效果 ABS树脂 复合材料 负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光催化分解水产氢Ni_(2)P/Cd_(0.5)Zn_(0.5)S复合材料的共催化效应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广崎 毕艺洋 +2 位作者 吴邦昊 王嘉博 张钰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16,共7页
采用沉淀-水热法和低温热磷化法分别制备了Cd_(0.5)Zn_(0.5)S纳米颗粒和Ni_(2)P纳米片,利用超声空化效应合成了价格低廉、分散良好、高效的非贵金属磷化物助催化的Ni_(2)P/Cd_(0.5)Zn_(0.5)S复合材料。通过XRD、SEM、UV-vis、PL以及电... 采用沉淀-水热法和低温热磷化法分别制备了Cd_(0.5)Zn_(0.5)S纳米颗粒和Ni_(2)P纳米片,利用超声空化效应合成了价格低廉、分散良好、高效的非贵金属磷化物助催化的Ni_(2)P/Cd_(0.5)Zn_(0.5)S复合材料。通过XRD、SEM、UV-vis、PL以及电化学测试等手段进行了表征测试。以Na_(2)S-Na_(2)SO_(3)为牺牲剂,在可见光(λ≥420 nm)照射下对样品的光催化分解水产氢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Ni_(2)P显著提高了Cd_(0.5)Zn_(0.5)S的光催化产氢活性。当Ni_(2)P含量为10%时,复合材料的光催化产氢速率达到19.133 mmol/(g·h),为Cd_(0.5)Zn_(0.5)S产氢速率[7.865 mmol/(g·h)]的2.4倍,且七次光催化循环实验后的产氢速率仍为初始值的91%。这可以归因于复合材料在具有更好的光吸收性能和较低的禁带宽度的同时,Ni_(2)P为Cd_(0.5)Zn_(0.5)S提供的活性中心和界面效应有效地促进了光生载流子的有效分离和快速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_(2)P Cd_(0.5)Zn_(0.5)S 光催化剂 产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碳包覆二硫化钼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被引量:1
11
作者 靳欣 朱颖 +3 位作者 胡文浩 王辰 江丽丽 盛利志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16,共5页
以木耳为碳源,以钼酸钠、L-半胱氨酸分别为钼源和硫源,采用水热法原位合成一种碳包覆二硫化钼(MoS2@C)复合材料,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对样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以锂金属片为对电级,在两电... 以木耳为碳源,以钼酸钠、L-半胱氨酸分别为钼源和硫源,采用水热法原位合成一种碳包覆二硫化钼(MoS2@C)复合材料,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对样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以锂金属片为对电级,在两电极电池体系中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MoS2@C复合材料具有多孔碳包覆的结构和良好的电化学性能。MoS2@C展示出高的可逆容量(电流密度为0.1 A/g,容量为829.6 mAh/g),卓越的倍率特性(电流密度为2.0 A/g,容量为538.3 mAh/g)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电流密度为0.5 A/g时经过20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保持率达94%)。所提出的策略还可进一步推广到其他过渡金属硫化物,用于超级电容器、钠离子电池和钾离子电池等储能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化钼 生物质 碳包覆 复合材料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化聚苯乙烯/侧链交联型磺化聚芳醚酮砜复合质子交换膜的制备与性能
12
作者 程海龙 韩康辉 +3 位作者 李奥 陶璐静 易飞扬 孙娇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9-139,共11页
如何平衡质子交换膜(PEM)的吸水性与尺寸稳定性及质子传导与甲醇渗透之间的关系一直是PEM材料的研究热点.本文通过直接缩聚法合成了含有丙烯基的聚芳醚酮砜共聚物(PAEKS),利用自由基接枝反应将磺化聚苯乙烯(SPS)和苯乙烯磺酸钠通过丙烯... 如何平衡质子交换膜(PEM)的吸水性与尺寸稳定性及质子传导与甲醇渗透之间的关系一直是PEM材料的研究热点.本文通过直接缩聚法合成了含有丙烯基的聚芳醚酮砜共聚物(PAEKS),利用自由基接枝反应将磺化聚苯乙烯(SPS)和苯乙烯磺酸钠通过丙烯基引入到PAEKS中,制备了一系列磺化聚苯乙烯/侧链交联型磺化聚芳醚酮砜交联复合膜cr-SPAEKS-x(其中x代表复合膜中磺酸基团的含量),利用核磁共振波谱及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由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可见,SPS和苯乙烯磺酸钠在交联复合膜中分布非常均匀,没有发生任何分相现象.交联网络结构的形成提高了膜的热稳定性、氧化稳定性及力学性能.同时其独特的亲/疏水相分离结构和交联网络结构也有效提高了交联复合膜的尺寸稳定性和阻醇性能,80℃时磺酸基团含量最高的cr-SPAEKS-120%膜在高达63.5%的吸水率下溶胀率仅为20.1%,甲醇渗透系数最高为3.47×10^(-7) cm^(2)/s,远低于Nafion117的23.80×10^(-7) cm^(2)/s.独特的链结构形成的亲/疏水相分离结构使得该系列膜具有较好的质子传导性能,cr-SPAEKS-120%膜在20和80℃下的质子传导率分别达到0.043和0.113 S/cm,可见该系列交联复合膜在直接甲醇燃料电池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化聚苯乙烯 侧链交联型磺化聚芳醚酮砜 尺寸稳定性 阻醇性能 交联复合质子交换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化聚乙烯醇/侧链磺化聚芳醚酮交联复合膜的制备与性能
13
作者 程海龙 韩康辉 +5 位作者 孙娇娇 郑锐 李奥 栾立伟 管丹丹 陶璐静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7-156,共10页
通过溶液共混热处理方法,制备了磺化聚乙烯醇(SPVA)含量不同的SPVA/侧链磺化聚芳醚酮交联复合膜(Cr-SSPxx)。交联网络结构有效增强了交联复合膜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氧化稳定性及尺寸稳定性,扫描电镜显示,交联复合膜呈现了更好的相容... 通过溶液共混热处理方法,制备了磺化聚乙烯醇(SPVA)含量不同的SPVA/侧链磺化聚芳醚酮交联复合膜(Cr-SSPxx)。交联网络结构有效增强了交联复合膜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氧化稳定性及尺寸稳定性,扫描电镜显示,交联复合膜呈现了更好的相容性和均一性。随交联度增加,交联复合膜的溶胀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在25℃和80℃时,Cr-SSP30膜的溶胀率分别仅有3.7%和7.6%。由于SPVA对醇有阻碍作用,以及交联网络结构增加了膜的致密性,故该系列Cr-SSPxx膜展现出非常优秀的阻醇性能,交联复合膜的甲醇渗透率明显低于纯S-SPAEK膜和磺化聚乙烯醇/侧链型磺化聚芳醚酮复合膜,Cr-SSP30膜的甲醇渗透率仅为9.4×10^(-8) cm^(2)/s。虽然与磺化聚乙烯醇/侧链型磺化聚芳醚酮复合膜相比,交联复合膜的质子传导率有所降低,但由于独特的侧链磺化结构能够促进质子传导,质子传导率最低的Cr-SSP30膜的传导率在25℃和80℃时也都分别达到了0.034 S/cm和0.065 S/cm,同时表现出了更高的质子选择性,能够满足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的使用要求,有望在DMFC中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链型磺化聚芳醚酮 磺化聚乙烯醇 交联复合质子交换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沉积法制备超细高纯铜粉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廷取 庞勃 曲明洋 《有色金属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8,21,共4页
以CuSO4溶液为主要原料,采用电沉积法快速制备高纯超细铜粉。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表征铜粉的粒度和微观形貌。结果表明,阴极材质和超声波对铜粉的微观形貌和粒度均具有重要影响,超声波可有效降低铜粉的平均粒径... 以CuSO4溶液为主要原料,采用电沉积法快速制备高纯超细铜粉。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表征铜粉的粒度和微观形貌。结果表明,阴极材质和超声波对铜粉的微观形貌和粒度均具有重要影响,超声波可有效降低铜粉的平均粒径,铝材质阴极形成粒度范围0.01—0.5um的球形铜粉,铁材质阴极形成粒度范围为0.1~1.5um的不规则球形和方形铜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铜粉 电沉积 超声波 阴极材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含磷阻燃剂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7
15
作者 蒋巍 姚姗姗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140-2143,2179,共5页
以双三羟甲基丙烷为原料合成一种新型含磷阻燃剂,该阻燃剂分子量较大,具有稳定的环状结构,热稳定性高于常用阻燃剂,阻燃效果好。探讨了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考察了目标产物的热稳定性能及其对不同织物的阻燃效果,... 以双三羟甲基丙烷为原料合成一种新型含磷阻燃剂,该阻燃剂分子量较大,具有稳定的环状结构,热稳定性高于常用阻燃剂,阻燃效果好。探讨了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考察了目标产物的热稳定性能及其对不同织物的阻燃效果,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表征了中间体及目标产物的结构。结果表明,当原料配比为1∶3时,磷化温度为50℃,磷化时间5h,胺化温度为75℃时,反应效果较好,收率可达90%以上。目标产物对于锦纶的阻燃效果比较明显,对涤纶、棉有一定的阻燃效果,对于混纺、腈纶阻燃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三羟甲基丙烷 乙醇胺 阻燃剂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醇烷基磷酸酯织物整理剂的研制及其应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蒋巍 马佳川 +1 位作者 朱良腾 齐斌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7-50,共4页
以双三羟甲基丙烷和三氯氧磷以及乙二胺为原料,合成了织物抗静电整理剂双三羟甲基丙烷磷酸酯乙二胺盐,使用目标产物对棉、毛、锦纶、涤纶、涤/棉混纺等织物进行整理,探讨整理液浓度、焙烘温度、焙烘时间以及水洗次数对毛织物抗静电性能... 以双三羟甲基丙烷和三氯氧磷以及乙二胺为原料,合成了织物抗静电整理剂双三羟甲基丙烷磷酸酯乙二胺盐,使用目标产物对棉、毛、锦纶、涤纶、涤/棉混纺等织物进行整理,探讨整理液浓度、焙烘温度、焙烘时间以及水洗次数对毛织物抗静电性能效果的影响,同时进行了阻燃测试。结果表明:抗静电剂质量浓度为300 g/L、焙烘温度为160℃、焙烘时间为120 s时,抗静电效果较好;同时整理后的织物经50次洗涤后抗静电性能仍保持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磷酸酯 毛织物 抗静电剂 阻燃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次轻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连发 王辰 +1 位作者 王振雷 陆洋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65-272,共8页
研究了集料组成、轻集料的最大粒径、矿物掺合料和体积砂率对次轻混凝土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弹性模量和表观密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集料组成能显著影响次轻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随着轻集料取代率增大,次轻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和表观... 研究了集料组成、轻集料的最大粒径、矿物掺合料和体积砂率对次轻混凝土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弹性模量和表观密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集料组成能显著影响次轻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随着轻集料取代率增大,次轻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和表观密度降低,而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则存在极大值;随着轻集料最大粒径的降低,次轻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杭拉强度明显增大,而弹性模量和表观密度变化甚微;次轻混凝土的体积砂率变化范围具有最佳值;掺加一定量的混合材料能显著提高次轻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抗拉强度,而对弹性模量和表观密度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轻混凝土 轻集料 物理力学性能 弹性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三羟甲基丙烷磷酸酯乙二胺盐对织物阻燃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蒋巍 马佳川 +1 位作者 朱良腾 齐斌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8-40,共3页
以双三羟甲基丙烷和三氯氧磷以及乙二胺为原料,经酰胺化、水解及氨化过程合成一种含磷阻燃剂。考察了目标产物对不同织物的阻燃效果,研究织物整理液对织物的阻燃效果、断裂强度及白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目标产物双三羟甲基丙烷磷酸酯乙... 以双三羟甲基丙烷和三氯氧磷以及乙二胺为原料,经酰胺化、水解及氨化过程合成一种含磷阻燃剂。考察了目标产物对不同织物的阻燃效果,研究织物整理液对织物的阻燃效果、断裂强度及白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目标产物双三羟甲基丙烷磷酸酯乙二胺盐对毛织物、锦纶织物的阻燃效果比较明显,对涤纶、棉织物有一定的阻燃效果,对混纺、腈纶织物阻燃效果不明显。整理液质量浓度为300 g/L时,毛织物的阻燃效果好,抗断裂强力最大,且对白度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三羟甲基丙烷 乙二胺 阻燃剂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聚氰胺甲醛泡沫塑料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佀庆波 金范龙 杨金潭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5-127,共3页
用三聚氰胺与甲醛溶液在碱性条件下反应制备了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将其发泡固化制备三聚氰胺甲醛泡沫塑料。研究了反应时间、三聚氰胺与甲醛的配比、发泡剂用量、固化剂用量、乳化剂用量对三聚氰胺泡沫塑料性能的影响,并对三聚氰胺甲醛树... 用三聚氰胺与甲醛溶液在碱性条件下反应制备了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将其发泡固化制备三聚氰胺甲醛泡沫塑料。研究了反应时间、三聚氰胺与甲醛的配比、发泡剂用量、固化剂用量、乳化剂用量对三聚氰胺泡沫塑料性能的影响,并对三聚氰胺甲醛树脂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时间和三聚氰胺与甲醛配比的增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黏度增大;发泡剂正戊烷的适合用量为树脂质量的9.4%;固化剂甲酸的用量为树脂质量的6.1%时,可以达到发泡和固化同步的效果;乳化剂OP-10的适合用量为树脂质量的5%;三聚氰胺泡沫塑料具有优秀的阻燃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 泡沫塑料 阻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rO_2/Al_2O_3陶瓷中ZrO_2颗粒分布及其断裂增韧机理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辰 赵飞 +3 位作者 韩亚苓 郭思聪 王楠 韩阳 《中国陶瓷》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2-24,28,共4页
以3Y-ZrO2为主要原料,加入Al2O3纳米粉及烧结助剂,采用无压烧结工艺制备了ZrO2/Al2O3纳米复相陶瓷。利用扫描电镜观察陶瓷的显微组织,用能谱仪对试样进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基体晶界处分布的球形ZrO2颗粒对基体可以起到强韧化作用。ZrO... 以3Y-ZrO2为主要原料,加入Al2O3纳米粉及烧结助剂,采用无压烧结工艺制备了ZrO2/Al2O3纳米复相陶瓷。利用扫描电镜观察陶瓷的显微组织,用能谱仪对试样进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基体晶界处分布的球形ZrO2颗粒对基体可以起到强韧化作用。ZrO2颗粒断裂增韧的模式主要有颗粒剥落,颗粒折断,颗粒撕裂。其中颗粒的折断和撕裂为穿晶断裂,相对于颗粒剥落的沿晶断裂,消耗能量较高,对断裂增韧的贡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锆 颗粒分布 断裂 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