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6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PLC-PDA法同时测定舒肝平胃丸中8种成分的含量
1
作者 陈帅 李舒曼 +1 位作者 张吉波 王慧竹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196-3199,共4页
目的建立UPLC-PDA法同时测定舒肝平胃丸中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素、异甘草素、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和厚朴酚的含量。方法分析采用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2.1 mm×100 mm,1.8μm);流动相乙腈-0.2%甲酸,梯度洗脱;体积流... 目的建立UPLC-PDA法同时测定舒肝平胃丸中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素、异甘草素、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和厚朴酚的含量。方法分析采用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2.1 mm×100 mm,1.8μm);流动相乙腈-0.2%甲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4 mL/min;柱温38℃;检测波长276、283、294、361、371 nm。结果8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0),平均加样回收率96.87%~108.46%,RSD 1.06%~1.79%。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准确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舒肝平胃丸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肝平胃丸 化学成分 含量测定 UPLC-P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小分子荧光探针结合静电纺丝用于爆炸物检测研究进展
2
作者 成乐琴 陶韵琦 +1 位作者 张跃伟 于雪 《发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6-139,共14页
近年来,随着炸药制备和隐蔽性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爆炸物探测也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有机小分子荧光探针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低检测限等优点,近年来在爆炸物识别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这些荧光探针对爆炸物的识别通常需要在溶液... 近年来,随着炸药制备和隐蔽性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爆炸物探测也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有机小分子荧光探针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低检测限等优点,近年来在爆炸物识别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这些荧光探针对爆炸物的识别通常需要在溶液中进行,导致其应用受到很大限制。静电纺丝是一种制备直径可控、形态均匀的纳米纤维的有效技术。将荧光探针与静电纺丝技术结合制备出具有携带方便、可重复性好、检测限低等优点的荧光纳米纤维膜,有效地拓宽了荧光探针在检测爆炸物方面的应用。本文对有机小分子材料的荧光传感单元结构进行分类,总结了有机小分子荧光纳米纤维膜传感器对常见爆炸物三硝基甲苯(Trinitrotoluene,TNT)、三硝基苯酚(Trinitrophenol,TNP)、2,4-二硝基甲苯(2,4-Dinitrotoluene,DNT)、环三亚甲基三硝胺(Cyclotrimethylene trinitramine,RDX)、三过氧化三丙酮(Triacetone triperoxide,TATP)等进行荧光识别和检测,为实际爆炸物检测中静电纺荧光纳米纤维膜的设计提供指导,同时为荧光探针在复杂环境中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探针 静电纺丝 爆炸物检测 纳米薄膜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玫果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钟方丽 王晓林 +1 位作者 薛健飞 陈帅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6-130,共5页
采用硅胶柱色谱和薄层色谱等方法对吉林产刺玫果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运用现代波谱分析技术和理化性质对照等方法对其进行结构鉴定。共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为α-D-(6-O-白芥子酰基)-吡喃葡萄糖基-β-D-(3-O-白芥子酰基)-呋喃果... 采用硅胶柱色谱和薄层色谱等方法对吉林产刺玫果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运用现代波谱分析技术和理化性质对照等方法对其进行结构鉴定。共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为α-D-(6-O-白芥子酰基)-吡喃葡萄糖基-β-D-(3-O-白芥子酰基)-呋喃果糖(1)、木犀草素-7-O-芸香糖苷(2)、金丝桃苷(3)、槲皮素(4)、异甘草素(5)、β-胡萝卜苷(6)、β-谷甾醇(7)。其中化合物1、2、5为首次从刺玫果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玫果 分离 纯化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ox-behnken设计优化玉米须黄酮纯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郭志红 周鸿立 郭向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60-264,268,共6页
以玉米须总黄酮回收率作为考察指标,用AB-8大孔树脂进行纯化,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设计优化洗脱条件,确定最佳纯化条件为:上样浓度为2mg/m L,上样速度为1m L/min,上样量为55m L,吸附时间2h,用乙醇浓度70%,乙醇体积4BV,洗... 以玉米须总黄酮回收率作为考察指标,用AB-8大孔树脂进行纯化,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设计优化洗脱条件,确定最佳纯化条件为:上样浓度为2mg/m L,上样速度为1m L/min,上样量为55m L,吸附时间2h,用乙醇浓度70%,乙醇体积4BV,洗脱速率为1.8m L/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玉米须总黄酮回收率可达80.68%,玉米须粗提物中总黄酮含量由纯化前的4.15%提高到25.68%。实验说明,该法操作简单、方便、便于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须黄酮 AB-8大孔树脂 BOX-BEHNKEN设计 回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导电基底的多孔银耳状氧化镍的电化学行为(英文) 被引量:2
5
作者 韩丹丹 徐鹏程 +3 位作者 谭奥 于江微 张立平 张涛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27-536,共10页
采用化学沉淀法,在导电基底上原位生长多孔状氧化镍。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技术和交流阻抗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由于泡沫镍导电... 采用化学沉淀法,在导电基底上原位生长多孔状氧化镍。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技术和交流阻抗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由于泡沫镍导电基底增强了电极的导电性,充分利用各组成单元的多孔特性,在电流密度为0.5 A·g^(-1)时,电极的比容量达到3.5 F·cm-2(705 F·g^(-1)),同时电极具有较好的倍率特性(电容保持率68.1%)和稳定的长循环寿命(3 000次循环后电极比容量增加1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镍 超级电容器 化学沉淀法 导电基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桔梗茎总黄酮的纯化工艺及其抗氧化性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王晓林 金龙哲 +1 位作者 钟方丽 吕彦宏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3-141,共9页
为探索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桔梗茎总黄酮的工艺条件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以总黄酮的比吸附量、吸附率及比洗脱量、洗脱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对桔梗茎总黄酮的纯化工艺进行考察;采用分光光度法探索了桔梗茎总黄酮对DPPH·、亚硝... 为探索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桔梗茎总黄酮的工艺条件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以总黄酮的比吸附量、吸附率及比洗脱量、洗脱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对桔梗茎总黄酮的纯化工艺进行考察;采用分光光度法探索了桔梗茎总黄酮对DPPH·、亚硝酸盐、ABTS阳离子自由基、·OH的清除活性。结果表明,桔梗茎总黄酮纯化的较佳工艺条件为:桔梗茎浸提液采用石油醚脱脂,控制其总黄酮质量浓度1.1 mg/mL,桔梗茎浸提液的上柱体积与树脂质量比6∶1(mL/mg),吸附流速控制1.0 mL/min,洗脱液为70%乙醇水溶液,洗脱流速控制2.0 mL/min,洗脱液体积与树脂质量比7∶1(mL/mg)。在此纯化条件下,LX-36型树脂对桔梗茎总黄酮的比吸附量平均为5.933 mg/g、吸附率平均为89.89%,比洗脱量平均为5.627 mg/g、洗脱率平均为94.83%,干浸膏中总黄酮含量由6.35%提高到40%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桔梗茎总黄酮对DPPH·、亚硝酸盐、ABTS阳离子自由基、·OH均具有清除活性,而且均随着其质量浓度的增加,清除活性均逐渐增强。该结果为桔梗茎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梗茎 总黄酮 大孔吸附树脂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活总香豆素类成分的纯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晓林 徐茂林 +2 位作者 钟方丽 薛健飞 李晶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4679-4683,共5页
利用大孔吸附树脂对独活(Heracleum hemsleyanum Diels)中的总香豆素类成分进行纯化。采用静态与动态吸附-解吸相结合的方法,以解吸量及解吸率为主要指标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确定了最佳纯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采用LX-36型大孔吸附树... 利用大孔吸附树脂对独活(Heracleum hemsleyanum Diels)中的总香豆素类成分进行纯化。采用静态与动态吸附-解吸相结合的方法,以解吸量及解吸率为主要指标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确定了最佳纯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采用LX-36型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效果较好,其最佳工艺条件为上柱药液浓度相当于原药0.1 g/m L,上柱药液p H为2.5-5.5,吸附速率为5 BV/h,上样量相当于树脂量的50%,解吸液乙醇体积分数为95%,解吸速率为1 BV/h,解吸液用量为5 BV,经LX-36型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后的独活干浸膏中总香豆素的含量由原来的8.42%升高到27.09%。表明LX-36型大孔吸附树脂适于独活总香豆素的初步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活(Heracleum hemsleyanum Diels) 总香豆素 纯化 大孔吸附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板法制备的掺镧氧化镍多孔空心微球及电化学电容性能 被引量:2
8
作者 韩丹丹 景晓燕 +1 位作者 王君 张密林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547-1554,共8页
采用模板法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掺La的NiO多孔空心球。采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能谱(EDS)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技术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 采用模板法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掺La的NiO多孔空心球。采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能谱(EDS)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技术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La掺杂对NiO空心球的粒径、壳层厚度和电化学性能均有显著影响,当La掺杂量为1.30mol%时,掺杂后NiO的单电极比电容达到205 F.g-1,比未掺杂的提高了50%,并且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和可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板法 水热 NiO空心球 LA掺杂 电容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椒总黄酮的纯化工艺及其抗氧化性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王晓林 金龙哲 +1 位作者 钟方丽 秦杰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3-40,共8页
对麻椒总黄酮的纯化工艺条件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以总黄酮的比吸附量、吸附率及比解吸量、解吸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对麻椒总黄酮的纯化工艺进行考察;采用分光光度法探索了麻椒总黄酮对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对麻椒总黄酮的纯化工艺条件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以总黄酮的比吸附量、吸附率及比解吸量、解吸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对麻椒总黄酮的纯化工艺进行考察;采用分光光度法探索了麻椒总黄酮对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活性。结果表明:LSA-21型大孔吸附树脂对麻椒总黄酮纯化的较佳工艺为:控制麻椒提取液总黄酮质量浓度0.96mg/mL左右,然后用石油醚脱脂,脱脂后麻椒提取液的上样体积与树脂质量之比(mL/mg)为6∶1,吸附流速控制在1.5mL/min,解吸液pH 8.0的90%乙醇水溶液,解吸流速控制在1.5mL/min,解吸液体积与树脂质量之比(mL/mg)为10∶1。在此纯化条件下,LSA-21型树脂对麻椒总黄酮的比吸附量平均为5.248mg/g、吸附率平均为90.79%,比解吸量平均为5.032mg/g、解吸率平均为95.88%,干浸膏中总黄酮含量由12.12%提高到36.65%。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表明:麻椒总黄酮对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较强,均呈现出量效关系,其清除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0.1946,0.1336mg/mL。麻椒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与其浓度呈正相关,具有质量浓度依赖性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其清除自由基能力强于维生素C,表明麻椒总黄酮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为麻椒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椒 总黄酮 大孔吸附树脂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巯基光点击化学用于二氧化硅微球表面修饰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岩 白晓 +4 位作者 邓凤梅 李婷婷 沈启慧 于东冬 周建光 《化学研究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68-771,共4页
在水体系下,一步法可控制备单分散、粒度分布均一、粒径为0.5~2μm的二氧化硅微球,并且表面覆盖大量的巯基,巯基密度能够达到0.7μmol·g^(-1),利用巯基-烯光点击化学反应特性,在365 nm紫光灯照射下,敞开水溶液中,二氧化硅微球表面... 在水体系下,一步法可控制备单分散、粒度分布均一、粒径为0.5~2μm的二氧化硅微球,并且表面覆盖大量的巯基,巯基密度能够达到0.7μmol·g^(-1),利用巯基-烯光点击化学反应特性,在365 nm紫光灯照射下,敞开水溶液中,二氧化硅微球表面的巯基受光子激发,形成自由基,与烯烃双键发生亲核加成反应,完成微球末端官能团的修饰。该修饰方法具有简单、可控性强、无副产物、绿色的特点,适合应用于医药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巯基-端烯反应 光点击化学 微球 表面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uMo_(11)/MG-800多相催化硝基苯还原制苯胺
11
作者 高永平 康家宁 +4 位作者 刘柏 袁诗淇 于泽广 张志会 高文秀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5764-5770,共7页
苯胺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学合成中间体,主要由硝基苯还原制得。开发活性高、选择性好且稳定的硝基苯还原制苯胺催化剂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以原位合成法制备氮掺杂碳材料MG-800,负载多金属氧酸盐PCuMo_(11),得到复合材料PCuMo_(11)/MG-800。... 苯胺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学合成中间体,主要由硝基苯还原制得。开发活性高、选择性好且稳定的硝基苯还原制苯胺催化剂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以原位合成法制备氮掺杂碳材料MG-800,负载多金属氧酸盐PCuMo_(11),得到复合材料PCuMo_(11)/MG-800。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N_(2)吸附-脱附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测试手段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MG-800丰富的氮元素和高比表面积有助于PCuMo_(11)的均匀分散;PCuMo_(11)与MG-800的化学相互作用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实验结果显示,含0.5mmol硝基苯的乙醇溶液中加入1.5mmol水合肼还原剂和10mg PCuMo_(11)/MG-800催化剂,80℃反应20min,硝基苯转化率达100%,苯胺选择性大于99.9%,催化剂的转化率(TOF)为0.15mol/(g·h)。催化剂经过5次循环使用后仍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苯胺的收率保持在99%,是一种高效、稳定、可循环使用的硝基苯加氢制苯胺多相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多相反应 还原 硝基苯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须脂肪油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鸿立 翟向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70-771,共2页
关键词 玉米须 花柱 柱头 亚油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SiO_(2)@NF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及其对铅离子的检测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岩 吕茉 +1 位作者 陈宇溪 朱自豪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1-176,共6页
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巯基功能化的SiO_(2)微球,利用银与巯基的络合作用将银负载在SiO_(2)微球上,利用压片法将Ag@SiO_(2)修饰在泡沫镍表面,制备了Ag@SiO_(2)@NF电化学传感器,并研究了其在水中Pb^(2+)检测方面的应用。通过透射电子... 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巯基功能化的SiO_(2)微球,利用银与巯基的络合作用将银负载在SiO_(2)微球上,利用压片法将Ag@SiO_(2)修饰在泡沫镍表面,制备了Ag@SiO_(2)@NF电化学传感器,并研究了其在水中Pb^(2+)检测方面的应用。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子能谱等对Ag@SiO_(2)@NF的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差分脉冲伏安法对Ag@SiO_(2)@NF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制备的Ag@SiO_(2)微球均匀的负载在泡沫镍表面。在最佳条件下使用差分脉冲伏安法对Pb^(2+)进行电化学检测。测定的线性范围为1~5×10^(-4)M,检测限为0.761μmol·L^(-1),为在各个环境中快速、准确、灵敏的检测水中Pb^(2+)的含量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 泡沫镍 电化学传感器 铅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掺杂对Li_4Ti_5O_(12)负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金星 陶春然 廉今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117-120,共4页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Li4Ti5O12及锌掺杂Li4-2x/3ZnxTi5-x/3O12(x=0.05,0.10,0.15,0.20)活性材料,并优化了最佳掺杂量为x=0.10。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恒流充放电测试对材料进行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表征。结果表明:掺杂...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Li4Ti5O12及锌掺杂Li4-2x/3ZnxTi5-x/3O12(x=0.05,0.10,0.15,0.20)活性材料,并优化了最佳掺杂量为x=0.10。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恒流充放电测试对材料进行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表征。结果表明:掺杂适量的锌离子不会改变钛酸锂的尖晶石结构和形貌,1C时,Li3.93Zn0.10Ti4.97O12放电比容量升高且容量保持率为99.74%;而纯相的容量保持率仅为94.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4TI5O12 掺杂 ZN^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极材料Li_4Ti_(4.75)Cu_(0.25)O_(12)/SnO_2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廉今兰 金星 陶春然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3期1-4,17,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和化学沉积法制备了Li4Ti4.75Cu0.25O12/SnO2复合活性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恒流充放电测试对材料进行结构、形貌表征及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Li4Ti4.75Cu0.25O12/SnO2复合活性物质能够进... 采用溶胶-凝胶法和化学沉积法制备了Li4Ti4.75Cu0.25O12/SnO2复合活性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恒流充放电测试对材料进行结构、形貌表征及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Li4Ti4.75Cu0.25O12/SnO2复合活性物质能够进一步改善倍率性能的同时,循环性能也得到了很好的保证。当电压在1~3 V时,电流密度为1C倍率条件下,Li4Ti4.75Cu0.25O12/SnO2复合材料首次放电比容量高达202.55 m A·h/g。经过50次循环后,容量仍保持在202.51 m A·h/g,容量保持率高达99.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Li4Ti4.75Cu0.25O12/SnO2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刻蚀的不同形貌空心结构二氧化锰的电化学行为(英文)
16
作者 韩丹丹 徐鹏程 +3 位作者 丁元生 朱长凤 柏铭阳 刘乙良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453-2460,共8页
以液相湿法和水热法合成的碳酸锰为前驱体,通过盐酸的选择性刻蚀分别合成立方体和纺锤体MnO2分级空心结构。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技术和交流阻... 以液相湿法和水热法合成的碳酸锰为前驱体,通过盐酸的选择性刻蚀分别合成立方体和纺锤体MnO2分级空心结构。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技术和交流阻抗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碳酸锰前躯体粒径分布集中,简易快速(3 min)的合成技术所形成的空心结构有利于电解液的渗透,以及电子和离子的传输与交换。在电流密度为0.5 A·g-1时,分级空心立方体MnO2电极比电容为115 F·g-1,并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和可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O2 盐酸刻蚀 微纳米空心结构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点击化学法的SiO2微球有序阵列组装对PDMS薄膜表面改性的研究
17
作者 沈启慧 单驿轩 +4 位作者 徐欣辰 吕洋 刘岩 于东冬 周建光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017-2020,共4页
利用端烯与巯基之间的光点击亲电加成化学反应,将表面富含巯基的二氧化硅微球均匀的附着在端烯修饰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表面,完成微球在PDMS表面的组装。分别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光学显微镜、接触角测量仪对修饰前后的基质材料进... 利用端烯与巯基之间的光点击亲电加成化学反应,将表面富含巯基的二氧化硅微球均匀的附着在端烯修饰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表面,完成微球在PDMS表面的组装。分别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光学显微镜、接触角测量仪对修饰前后的基质材料进行表征检测,结果证实修饰在PDMS表面的端烯消失形成硫醚键,得到附着均匀的二氧化硅微球基质材料。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方便的在不同基材上负载二氧化硅微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二甲基硅氧烷 二氧化硅微球 点击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喹羟酮的化学合成工艺
18
作者 刘立业 丁元生 史晋宜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50-52,共3页
为进一步提高喹羟酮的合成收率,以水杨醛、乙酰甲喹为合成原料,以碳酸钠为催化剂,乙醇为溶剂发生缩合反应。合成产物结构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光谱得到确证。该方法合成得到喹羟酮,合成得率达到75%以上。
关键词 喹羟酮 合成工艺 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价有机框架衍生多孔碳固相微萃取纤维结合气相色谱法测定水样中的邻苯二甲酸酯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莹 赵金凤 +3 位作者 费哲奇 连丽丽 娄大伟 王希越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0-79,共10页
以4-甲酰基苯硼酸(FPBA)和2,4,6-三(4-氨基苯基)-1,3,5-三嗪(TAPT)为单体,通过溶剂热法制备了共价有机框架(COF)FPBA-TAPT,将其直接热解后获得衍生多孔碳材料(PC)FTPC.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及扫描电子显... 以4-甲酰基苯硼酸(FPBA)和2,4,6-三(4-氨基苯基)-1,3,5-三嗪(TAPT)为单体,通过溶剂热法制备了共价有机框架(COF)FPBA-TAPT,将其直接热解后获得衍生多孔碳材料(PC)FTPC.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结果显示,该材料呈球形,表面呈褶皱结构,比表面积为499 m2/g.利用溶胶-凝胶法将其涂覆在不锈钢丝表面制得固相微萃取纤维,结合气相色谱法建立了测定水样中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方法.对萃取和解吸条件进行优化后,该方法具有较宽的线性范围(0.5~100μg/L)、较低的检测限(0.018~0.106μg/L)和良好的稳定性(相对标准偏差,RSD≤7.8%).将该方法用于3种水样中PAEs的检测,低(5μg/L)、中(10μg/L)及高(50μg/L)加标回收率为79.5%~123.9%,RSD为1.1%~12.2%,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可实现水体中PAEs的有效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 多孔碳 共价有机框架 邻苯二甲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树脂/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延春 赵淼 +1 位作者 姚珊珊 金范龙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1,共4页
为提高环氧树脂的导电性能和电磁屏蔽性能,将石墨烯作为导电填料添加到环氧树脂中制备了环氧树脂/石墨烯复合材料,并研究了石墨烯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及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石墨烯使复合材料的电导率和电磁屏蔽效率显著提... 为提高环氧树脂的导电性能和电磁屏蔽性能,将石墨烯作为导电填料添加到环氧树脂中制备了环氧树脂/石墨烯复合材料,并研究了石墨烯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及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石墨烯使复合材料的电导率和电磁屏蔽效率显著提高。石墨烯含量为10.0%(w)时,复合材料的电导率和电磁屏蔽效率分别为1.34×10^(-3)S/m,2.95 dB;石墨烯含量为7.5%(w)时,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为1.67 kJ/m^(2),较纯环氧树脂提高了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环氧树脂 复合材料 电导率 电磁屏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