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胞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4
1
作者 王霞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4期333-333,345,共2页
针对细胞工程的课程特点及教学现状,并依据自身的教学经验,采取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实验教学和改进考核方式等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以为细胞工程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 考核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双歧杆菌发酵饮料生产工艺的探讨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凤林 梁永海 +1 位作者 张丽丽 刘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5-138,共4页
以玉米淀粉为主要原料,经液化、糖化后获得糖化液进行调配,然后接种双歧杆菌发酵,然后再与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进行混合发酵,调配后获得较高品质的产品。通过正交试验等实验方法进行优化,确定出最佳配方和工艺条件。
关键词 双歧杆菌 玉米淀粉 糖化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软枣猕猴桃果醋饮料的研制 被引量:17
3
作者 李凤林 张丽丽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2-65,共4页
以野生软枣猕猴桃为主要原料,经酒精发酵、醋酸发酵后获得果醋,然后与其他配料相混合调配成较高品质的果醋饮料,通过正交试验等实验方法进行优化,确定出最佳工艺条件和配方。
关键词 野生软枣猕猴桃 果醋饮料 酒精发酵 醋酸发酵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模拟物6-CySeCD对过氧化氢诱导小鼠成纤维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徐亚维 闫岗林 +4 位作者 龚平生 牟颖 罗贵民 杨佳 吕绍武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29-332,共4页
考察不同剂量的H2O2作用于小鼠成纤维细胞(NIH3T3)后,细胞脂质过氧化、存活率、DNA片段化的变化情况,并研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模拟物6A,6B-环己胺-6A′,6B′-硒桥联-β-CD(6-CySeCD)抗H2O2诱导小鼠成纤维细胞损伤的能力.结果表... 考察不同剂量的H2O2作用于小鼠成纤维细胞(NIH3T3)后,细胞脂质过氧化、存活率、DNA片段化的变化情况,并研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模拟物6A,6B-环己胺-6A′,6B′-硒桥联-β-CD(6-CySeCD)抗H2O2诱导小鼠成纤维细胞损伤的能力.结果表明:H2O2对NIH3T3细胞有严重损伤;6-CySeCD能有效保护细胞,防止紫外线引起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 模拟物 6-CySeCD 过氧化氢 成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猴头菇保健醋的生产工艺 被引量:16
5
作者 王广耀 慈钊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6-76,79,共2页
文章以猴头菌进行液体发酵、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等,将猴头菌丝体中的有关物质转化成猴头保健醋中的有效成分,并对工艺进行阐述,提出技术要求。
关键词 猴头菌 发酵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乳杆菌发酵嫩黑玉米乳饮料生产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金艳梅 李凤林 +1 位作者 齐俊生 董长影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1-54,共4页
本文以嫩黑玉米和鲜牛奶为主原料,经嗜酸乳杆菌及其它乳酸菌混合发酵后、调配成乳酸发酵饮料,通过各项实验确定出嫩黑玉米液化液的DE值为18%;糖化液与原料乳配比为2.5∶1;混合液最佳发酵条件为菌种配比1∶1、接种量6%、发酵温度43℃;饮... 本文以嫩黑玉米和鲜牛奶为主原料,经嗜酸乳杆菌及其它乳酸菌混合发酵后、调配成乳酸发酵饮料,通过各项实验确定出嫩黑玉米液化液的DE值为18%;糖化液与原料乳配比为2.5∶1;混合液最佳发酵条件为菌种配比1∶1、接种量6%、发酵温度43℃;饮料生产中采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黄原胶(XG)和藻酸丙二醇酯(PGA)等组成复合稳定剂,加入量分别为0.3%,0.1%,0.1%;饮料最佳配方为加水百分率为45%、加糖量9%、pH值(柠檬酸调酸)为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嫩黑玉米 嗜酸乳杆菌 正交实验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乳业现状分析及今后发展趋势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凤林 于加平 +1 位作者 张丽丽 庄威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6-99,共4页
文中从国内外乳业发展的特点、我国乳业的发展现状入手,详细阐述、分析了我国乳业目前存在的几大问题及制约乳业发展的因素。
关键词 发展趋势 现状分析 乳业发展 国内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花忍冬果实中绿原酸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被引量:11
8
作者 于加平 王夕宇 马中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199-2200,共2页
用乙酸乙酯作溶剂,采用索氏提取法对黄花忍冬果实中绿原酸进行提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绿原酸进行检测和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该法对黄花忍冬果实中绿原酸的提取简单、快速;检测方法可行,含量测定准确。
关键词 黄花忍冬果实 绿原酸 高效液相色谱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型山药红枣功能饮料的研制 被引量:13
9
作者 金艳梅 孙立梅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733-1735,共3页
以山药和红枣为主要原料,配以白糖、柠檬酸、稳定剂等辅助材料,采用感官评定、正交试验的方法,研制出复合型山药、红枣功能饮料,成为具有新型特色和附加值的保健饮品。结果表明,以山药汁∶红枣汁为1∶3、白砂糖7%、柠檬酸0.1%、稳定剂为... 以山药和红枣为主要原料,配以白糖、柠檬酸、稳定剂等辅助材料,采用感官评定、正交试验的方法,研制出复合型山药、红枣功能饮料,成为具有新型特色和附加值的保健饮品。结果表明,以山药汁∶红枣汁为1∶3、白砂糖7%、柠檬酸0.1%、稳定剂为CMC 0.15%为最佳工艺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 红枣 功能饮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齿苋多糖的提取与纯化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凤林 余蕾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57-60,共4页
为确定马齿苋多糖的提取与纯化工艺条件,该研究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马齿苋多糖;Sephadex G-100柱层析对其进行纯化。结果表明,马齿苋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波功率130W,提取时间55min,提取温度75℃,液料比45∶1,多糖的平均得率为13.... 为确定马齿苋多糖的提取与纯化工艺条件,该研究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马齿苋多糖;Sephadex G-100柱层析对其进行纯化。结果表明,马齿苋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波功率130W,提取时间55min,提取温度75℃,液料比45∶1,多糖的平均得率为13.28%;通过SephadexG-100柱层析获得3个马齿苋多糖亚级分,收集第一亚级分后得到马齿苋多糖-a为分子量分布均一组分;成分鉴定结果表明,马齿苋多糖-a为含蛋白质的酸性多糖,不含淀粉和还原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齿苋多糖 提取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萃取法提取大蒜油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凤林 张丽丽 +1 位作者 刘波 庄威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9-111,共3页
利用超临界萃取技术从大蒜中分离大蒜油,工艺参数为大蒜投料量400g、分离压10MPa、分离温度45℃、萃取时间4h、萃取温度45℃、萃取压力15MPa、CO2流量2L/min,大蒜油收率为3.64mg/g。
关键词 大蒜油 超临界CO2 萃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樱桃发酵乳生产工艺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2
12
作者 秦秀丽 李凤林 张丽丽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9-72,共4页
以毛樱桃与鲜牛奶为主要原料制作发酵乳,通过各种实验确定出配料的整体优化方案,当毛樱桃果汁加入量为16.5%,蔗糖10%,稳定剂CMC 0.08%,PGA 0.08%,盐类稳定剂CaCl2添加量0.02%时,所生产出的酸奶的感官评价最高。
关键词 毛樱桃 发酵乳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菇保健肉酱的生产工艺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广耀 于雪 董立华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9-90,共2页
文章介绍了香菇保健肉酱的制作方法,利用香菇为原料制作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的调味品工艺研究。
关键词 香菇 肉酱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树花功能性发酵乳饮料生产工艺的探讨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凤林 张丽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362-365,共4页
本文将脱脂乳和灰树花为原料提取的菌汁相混合,经杀菌后接种双歧杆菌与普通乳酸菌发酵、再经调配后制成功能性乳饮料,通过各项实验确定出最佳工艺条件及配方。
关键词 灰树花 双歧杆菌 正交试验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楂苹果梨醋酸饮料生产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金艳梅 刘晓杰 徐济责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3-86,89,共5页
以山楂、苹果梨为主要原料,经发酵后加以其他辅料调配而研制出山楂苹果梨醋饮料,同时简单探讨了山楂汁的制取工艺,并以发酵和调配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影响发酵结果及最佳调配口味的诸因素分别做单因素试验后做正交试验,最终确定山楂... 以山楂、苹果梨为主要原料,经发酵后加以其他辅料调配而研制出山楂苹果梨醋饮料,同时简单探讨了山楂汁的制取工艺,并以发酵和调配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影响发酵结果及最佳调配口味的诸因素分别做单因素试验后做正交试验,最终确定山楂苹果梨醋饮料的最佳配方为:山楂苹果梨醋酸发酵液25%、醋母8%、酒母8%,木糖4%、蜂蜜0.04%、柠檬酸0.2%、稳定剂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 苹果梨 醋酸饮料 发酵 正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五加发酵乳饮料的生产工艺 被引量:7
16
作者 梁永海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4-37,共4页
以刺五加嫩叶和鲜牛乳为主要原料,杀菌后接种乳酸菌进行乳酸发酵,在此基础上添加各种辅料制成发酵乳饮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确定原料的配比、发酵条件及产品的配方,所得产品各项指标符合国家要求,色泽淡绿乳色,酸甜适中,口感细腻... 以刺五加嫩叶和鲜牛乳为主要原料,杀菌后接种乳酸菌进行乳酸发酵,在此基础上添加各种辅料制成发酵乳饮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确定原料的配比、发酵条件及产品的配方,所得产品各项指标符合国家要求,色泽淡绿乳色,酸甜适中,口感细腻,香味浓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五加 发酵乳饮料 正交试验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合成异源六倍体小麦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霞 庞劲松 +2 位作者 亓宝 胡兰娟 袁慧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4期17244-17245,17248,共3页
[目的]研究小麦多倍化初期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变化。[方法]以生长17d的人工合成异源六倍体小麦(第五代)及其父本粗山羊草、母本硬粒小麦的叶片为材料,采用pNPG法测定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可溶性蛋白含量,进而研究了... [目的]研究小麦多倍化初期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变化。[方法]以生长17d的人工合成异源六倍体小麦(第五代)及其父本粗山羊草、母本硬粒小麦的叶片为材料,采用pNPG法测定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可溶性蛋白含量,进而研究了六倍体小麦多倍化初期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变化。[结果]二倍体父本TQ27中β-葡萄糖苷酶的比活力略高于四倍体母本TTR04,但差异不显著。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AT5中β-葡萄糖苷酶的比活力最低,与其父本TQ27、母本TTR04中β-葡萄糖苷酶比活力差异显著。TQ27、TTR04和AT5中β-葡萄糖苷酶的平均比活力分别为62.36、64.66和24.15U/(μg.h)。[结论]异源多倍化初期六倍体小麦的β-葡萄糖苷酶活性较其双亲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 异源多倍化初期 β-葡萄糖苷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淀粉多菌种发酵饮料工艺研究及探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唐玉琴 李凤林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8-50,共3页
以玉米淀粉为主要原料,经液化、糖化后获得糖化液进行调配,然后分别接种不同乳酸菌进行发酵,通过正交试验等实验方法进行优化,确定出最佳配方和工艺条件,从而制成具有较高品质的产品。
关键词 双歧杆菌 玉米淀粉 糖化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灵菇液体培养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聪亮 唐玉琴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5期11382-11383,共2页
[目的]为白灵菇进一步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白灵菇液体培养的最适碳源、氮源和最佳培养条件。[结果]适合白灵菇液体培养的碳源是玉米粉和葡萄糖,氮源是黄豆粉和蛋白胨。碳源和氮源的主次因素为黄豆粉&... [目的]为白灵菇进一步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白灵菇液体培养的最适碳源、氮源和最佳培养条件。[结果]适合白灵菇液体培养的碳源是玉米粉和葡萄糖,氮源是黄豆粉和蛋白胨。碳源和氮源的主次因素为黄豆粉>葡萄糖>玉米粉>蛋白胨。最佳碳、氮源组合为玉米粉3.0%,葡萄糖1.5%,黄豆粉2.0%,蛋白胨0.2%,生物量为1.781g/100ml。在培养条件各因素中,主次因素为pH值>接种量>转速>装液量。pH值对菌丝生物量有极其显著的影响,接种量、转速、装液量的影响不明显。[结论]最佳培养条件是摇瓶装液量80ml/250ml,接种量10%,pH值6.5,摇瓶转速180r/min,25℃培养8d,生物量为1.792g/100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灵菇 液体培养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制剂的研究及发展现状 被引量:17
20
作者 黄聪亮 李凤林 《安徽农学通报》 2007年第16期42-44,59,共4页
本文从人体的微生态平衡入手,详细阐述了乳酸菌制剂的特点、类型及其研究、发展现状,为乳酸菌制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微生态平衡 乳酸菌制剂 发展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