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纤维源对吉林白鹅肠道形态学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青竹 李润航 +1 位作者 郑艳秋 娄玉杰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96-602,共7页
为研究不同纤维源对吉林白鹅肠道形态学发育的影响,本试验分别以羊草和玉米秸秆作为日粮纤维源,选择56只吉林白鹅作为试验动物,应用组织切片技术分别对11、18、25、32、39、46、53日龄吉林白鹅小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肌层厚度进行测... 为研究不同纤维源对吉林白鹅肠道形态学发育的影响,本试验分别以羊草和玉米秸秆作为日粮纤维源,选择56只吉林白鹅作为试验动物,应用组织切片技术分别对11、18、25、32、39、46、53日龄吉林白鹅小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肌层厚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2个处理组均为空肠绒毛最长。2组肠道各段绒毛高度及肌层厚度在11~25日龄期间绝对生长值最高。羊草组鹅十二指肠及空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极显著高于玉米秸秆组(P【0.01)。玉米秸秆组鹅肠道各段肌层厚度高于羊草组。玉米秸秆组及羊草组鹅肠道各段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的比值总体上随日龄呈增长趋势,羊草组鹅十二指肠和空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的比值高于玉米秸秆组(P】0.05)。结果提示,本试验条件下,不同纤维源显著影响11~53日龄吉林白鹅肠道形态学发育,羊草组鹅十二指肠及空肠形态学发育优于玉米秸秆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形态 组织切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2在动物疾病防治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0
2
作者 沙万里 杨桂连 王春凤 《中国兽药杂志》 2013年第4期58-61,共4页
白细胞介素-2(IL-2)是免疫学研究的重要细胞因子之一,在动物疾病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就IL-2作为免疫佐剂增强疫苗免疫效果和提高动物抗感染性疾病能力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2 细胞因子 免疫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农产品物流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陈福玉 叶永铭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年第33期110-110,232,共2页
农产品物流对于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经济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虽然在许多方面吉林省具备了发展农产品物流的基础条件。但是在管理人才、管理水平、信息体系建设、资源配置等方面还存在许多困难。可通过建立统一的综合协调机制、构筑... 农产品物流对于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经济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虽然在许多方面吉林省具备了发展农产品物流的基础条件。但是在管理人才、管理水平、信息体系建设、资源配置等方面还存在许多困难。可通过建立统一的综合协调机制、构筑农产品现代物流体系、建立高效的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重视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建立农产品物流投资的激励机制,推动吉林省农产品现代物流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省 农产品物流 农村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仔猪腹泻大肠杆菌细菌素的筛选及全基因组测序分析
4
作者 陆童 王云飞 +3 位作者 蒋吕鹏 董文龙 李国江 尹柏双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26-31,共6页
为筛选对大肠杆菌高效、稳定的乳酸菌细菌素,本试验从内蒙古自治区泡菜中分离鉴定一株植物乳杆菌,命名为LT-1,其所产细菌素pH为3时抑菌效果最好,且热稳定性较好,经100℃处理后,其抑菌活性略微减小,其所产细菌素对木瓜蛋白酶、胃蛋白酶... 为筛选对大肠杆菌高效、稳定的乳酸菌细菌素,本试验从内蒙古自治区泡菜中分离鉴定一株植物乳杆菌,命名为LT-1,其所产细菌素pH为3时抑菌效果最好,且热稳定性较好,经100℃处理后,其抑菌活性略微减小,其所产细菌素对木瓜蛋白酶、胃蛋白酶和蛋白酶K较为敏感。LT-1所产细菌素对大肠杆菌ATCC25922及大肠杆菌临床分离株有良好的抑菌活性。对LT-1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对其细菌素编码基因簇进行预测,LT-1所产细菌素的基因簇主要编码乳球菌素、肠球菌素和细菌素免疫蛋白。本研究所筛选的细菌素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为大肠杆菌替抗产品的研发奠定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大肠杆菌 仔猪腹泻 细菌素 全基因组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蛋鸡生产性能及鸡蛋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7
5
作者 曲鹏 马明颖 +4 位作者 王恩成 田德龙 祈欢 孙正阳 陈薇伊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51-53,共3页
研究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蛋鸡生产性能及鸡蛋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0.10%复合微生态制剂组蛋鸡平均产蛋率提高了4.79%(P<0.05),料蛋比降低了4.72%(P<0.05);鸡蛋的蛋壳厚度、蛋壳强度和哈氏单位,以0.10%复合微生态制剂组为最好,较对... 研究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蛋鸡生产性能及鸡蛋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0.10%复合微生态制剂组蛋鸡平均产蛋率提高了4.79%(P<0.05),料蛋比降低了4.72%(P<0.05);鸡蛋的蛋壳厚度、蛋壳强度和哈氏单位,以0.10%复合微生态制剂组为最好,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4.88%、3.53%和3.32%,且差异均显著(P<0.05);但其他试验组较对照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复合微生态制剂添加量以0.10%水平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微生态制剂 蛋鸡 生产性能 鸡蛋品质 嗜酸乳杆菌 屎肠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塞拉嗪对大鼠不同脑区Glu及Asp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尹柏双 魏成威 +3 位作者 龚都强 贾冰 高利 王洪斌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70-874,共5页
研究盐酸塞拉嗪麻醉下大鼠不同脑区兴奋性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变化,探讨盐酸塞拉嗪中枢麻醉作用的可能机理。将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6组,分别为对照组、诱导组、麻醉组、恢复Ⅰ组、恢复Ⅱ组和恢复Ⅲ组。采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测... 研究盐酸塞拉嗪麻醉下大鼠不同脑区兴奋性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变化,探讨盐酸塞拉嗪中枢麻醉作用的可能机理。将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6组,分别为对照组、诱导组、麻醉组、恢复Ⅰ组、恢复Ⅱ组和恢复Ⅲ组。采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脑区Glu和Asp的含量。结果表明:腹腔注射盐酸塞拉嗪40mg.kg-1后,麻醉组大鼠海马和丘脑Glu、Asp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而小脑和大脑皮质Glu、Asp的含量显著增加(P<0.01);恢复Ⅰ组除脑干外其它各脑区Glu和Asp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恢复Ⅱ组各脑区Glu和Asp的含量均恢复显著(P>0.05);麻醉全程,脑干内Glu和Asp含量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果提示,盐酸塞拉嗪对海马、丘脑、小脑和大脑皮质内Glu、Asp含量的影响可能是其产生全麻作用的重要机理之一。盐酸塞拉嗪的中枢麻醉作用,可能与降低海马和丘脑内Glu、Asp,增加小脑和大脑皮质内Glu、Asp的含量有关,海马可能是盐酸塞拉嗪作用的最敏感的脑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塞拉嗪 不同脑区 谷氨酸 天门冬氨酸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细小病毒病发病情况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9
7
作者 郝景锋 袁起伟 +3 位作者 宁良辰 张闯 王力 赵权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11-213,共3页
本研究对吉林市2010年犬细小病毒病的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以期为吉林市犬病预防工作提供有力支持。本试验收集吉林市10个动物医院全年接诊的4372例疑似犬细小病毒病病犬,通过临床检查及实验室诊断,确诊3250例患犬发生不同类型的... 本研究对吉林市2010年犬细小病毒病的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以期为吉林市犬病预防工作提供有力支持。本试验收集吉林市10个动物医院全年接诊的4372例疑似犬细小病毒病病犬,通过临床检查及实验室诊断,确诊3250例患犬发生不同类型的犬细小病毒病。研究结果表明,犬的品种影响犬细小病毒病的发生,纯种犬的发病率最高,占61.02%,土种犬发病率最低,占16.93%;3~12月龄的幼犬多发,占发病数的66.37%;4~6月份和10~12月份发病率最高,分别占总发病数的52.22%和33.04%;免疫次数也影响了犬细小病毒病的发生,每年免疫2次可以显著降低犬细小病毒病的发生。因此,选择高质量的疫苗,增加免疫次数,选择合理的饲养环境,加强多发季节和多发年龄段对犬的保护是减少本病发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细小病毒病 调查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犬股骨骨折的诊疗 被引量:6
8
作者 郝景锋 苗丽娟 沙万里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1-202,共2页
关键词 股骨骨折 犬科 诊疗 外科疾病 关节疾病 动物进化 力作用 机械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细小病毒病发病情况调查与流行分析 被引量:17
9
作者 付连军 裴晓东 +1 位作者 王晓元 尹柏双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25-227,共3页
对吉林市2009—2010年犬细小病毒病的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收集9个动物医院2年接诊的5684例疑似犬细小病毒病犬,通过临床检查及实验室诊断,确诊4124例患犬发生不同类型的犬细小病毒病。研究表明,本病发生多以肠炎型为主,占总发病... 对吉林市2009—2010年犬细小病毒病的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收集9个动物医院2年接诊的5684例疑似犬细小病毒病犬,通过临床检查及实验室诊断,确诊4124例患犬发生不同类型的犬细小病毒病。研究表明,本病发生多以肠炎型为主,占总发病数的49.64%;犬品种影响犬细小病毒病的发生,纯种犬的发病率最高,占62.85%,土种犬发病率最低,占11.99%;1~3月龄的幼犬多发,占发病数的65.11%;一年四季均有发病,多发于气温骤变的11~12月和2~3月;免疫次数也影响了犬细小病毒病的发生,每年2次免疫可以显著降低犬细小病毒病的发生。因此,选择高质量的疫苗,增加免疫次数,选择合理的饲养环境,加强多发季节和多发年龄段对犬的保护是减少本病发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细小病毒病 流行情况 调查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菌对肠道黏膜免疫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0
作者 付连军 郝景锋 +2 位作者 宋永利 苗丽娟 崔永镇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3-116,共4页
一些选择性益生菌株具有抑制肠道疾病炎性因子产生、稳定菌群、改善肠道黏膜免疫系统的功能。结合炎症性肠炎(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介绍某些选择性益生菌(probiotics)通过调节炎性细胞因子1β-白介素、γ-干扰素的表达,改... 一些选择性益生菌株具有抑制肠道疾病炎性因子产生、稳定菌群、改善肠道黏膜免疫系统的功能。结合炎症性肠炎(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介绍某些选择性益生菌(probiotics)通过调节炎性细胞因子1β-白介素、γ-干扰素的表达,改善肠道黏膜炎症,控制疾病的进一步恶化。作者将从肠道黏膜的重要性,益生菌与Toll样受体、核转录因子(NF-κB)的关系,以及益生菌对肠道黏膜免疫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进而探讨其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研究益生菌调节宿主肠道黏膜免疫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益生菌株 炎性因子 肠道黏膜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基氧化损伤与奶牛乳房炎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尹柏双 李静姬 +2 位作者 呼显生 崔永镇 宋泰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0-53,共4页
研究乳房炎奶牛血清中自由基含量的变化,探讨奶牛乳房炎与氧化损伤的关系。将14头奶牛分为健康对照组和乳房炎组,分别在泌乳的不同时期静脉采血,分离血清,测定血清中活性氧(ROS)、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 研究乳房炎奶牛血清中自由基含量的变化,探讨奶牛乳房炎与氧化损伤的关系。将14头奶牛分为健康对照组和乳房炎组,分别在泌乳的不同时期静脉采血,分离血清,测定血清中活性氧(ROS)、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结果表明,患病奶牛血清中ROS、MDA、NO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NOS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患病奶牛血清中自由基含量的增加和活性的升高,可能是乳腺组织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乳房炎 自由基 氧化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猪特异性麻醉颉颃剂对XFM麻醉下大鼠海马c-jun基因mRNA转录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小波 尹柏双 +3 位作者 李志强 石星星 范宏刚 王洪斌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664-1668,共5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小型猪特异性麻醉颉颃剂对小型猪特异性麻醉剂(XFM)麻醉下大鼠海马脑区c-jun基因mRNA转录的影响,藉以探究其催醒机制。90只成年SD大鼠被随机分成XFM麻醉组、XFM麻醉+生理盐水组、XFM麻醉+小型猪特异性麻醉颉颃剂组,每组分... 本试验旨在研究小型猪特异性麻醉颉颃剂对小型猪特异性麻醉剂(XFM)麻醉下大鼠海马脑区c-jun基因mRNA转录的影响,藉以探究其催醒机制。90只成年SD大鼠被随机分成XFM麻醉组、XFM麻醉+生理盐水组、XFM麻醉+小型猪特异性麻醉颉颃剂组,每组分为5个不同采样时间点的亚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样品中c-jun基因mRNA转录量。结果显示,XFM麻醉诱导大鼠海马脑区c-jun基因mRNA转录,各时间点海马脑区c-jun基因mRNA转录与0min比较显著升高(P<0.01),XFM麻醉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后各时间点海马脑区c-jun基因mRNA转录与XFM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注射小型猪特异性麻醉颉颃剂后抑制了XFM诱导大鼠海马c-jun基因mRNA的转录,与XFM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或P<0.05)。结果表明,小型猪特异性麻醉颉颃剂抑制了XFM麻醉诱导大鼠海马脑区c-jun基因mRNA的转录,这可能与小型猪特异性麻醉颉颃剂催醒机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猪特异性麻醉颉颃剂 海马 c-jun 催醒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替美唑对小型猪特异性麻醉剂诱导大鼠大脑皮质内Fos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尹柏双 石星星 +4 位作者 李小波 李志强 范宏刚 高利 王洪斌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21-825,共5页
研究阿替美唑对小型猪特异性麻醉剂(XFM)麻醉下大鼠大脑皮质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阿替美唑颉颃XFM催醒大鼠与大脑皮质c-fos基因的关系。将72只SD纯种大鼠随机分为XFM对照组、XFM+阿替美唑组、XFM+生理盐水组,每组又按采脑时间点分成4... 研究阿替美唑对小型猪特异性麻醉剂(XFM)麻醉下大鼠大脑皮质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阿替美唑颉颃XFM催醒大鼠与大脑皮质c-fos基因的关系。将72只SD纯种大鼠随机分为XFM对照组、XFM+阿替美唑组、XFM+生理盐水组,每组又按采脑时间点分成4个亚组。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脑皮质内Fos蛋白表达量。结果表明:XFM麻醉大鼠大脑皮质内Fos蛋白表达量逐渐增加,与给药后10min比较差异显著(P<0.01或P<0.05);XFM麻醉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各时间点Fos蛋白表达量与对照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阿替美唑注射后引起XFM麻醉大鼠大脑皮质Fos蛋白表达量减少,与XFM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或P<0.05)。结果提示,大脑皮质c-fos基因参与了阿替美唑颉颃XFM麻醉作用。阿替美唑抑制XFM诱导大鼠大脑皮质Fos蛋白表达,可能是阿替美唑催醒XFM麻醉大鼠的重要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替美唑 小型猪特异性麻醉剂 C-FOS基因 蛋白质印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乳房炎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2
14
作者 尹柏双 李国江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2-184,共3页
奶牛乳房炎是制约乳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有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两种类型,引起2种类型乳房炎的主要病原微生物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分别占40.13%、23.08%、20.40%;其它杂菌占16.56%。季节、气温、心理等因素对该病的发... 奶牛乳房炎是制约乳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有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两种类型,引起2种类型乳房炎的主要病原微生物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分别占40.13%、23.08%、20.40%;其它杂菌占16.56%。季节、气温、心理等因素对该病的发生有显著的影响;微量元素的缺乏可以使易感奶牛发病。另外乳房炎的发生还与管理因素有一定关系。笔者还总结了针对该病的部分预防和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炎 奶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模化猪场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病原学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国江 郑伟 +2 位作者 刘彪 宋英华 尹柏双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84-186,共3页
本试验对吉林部分地区规模化猪场进行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病原学调查。采集吉林不同地区6个规模化猪场阳性猪鼻腔黏液148份,进行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结果表明,148头猪中有84头被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感染,占56.76%;被产毒素多杀巴氏杆菌感... 本试验对吉林部分地区规模化猪场进行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病原学调查。采集吉林不同地区6个规模化猪场阳性猪鼻腔黏液148份,进行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结果表明,148头猪中有84头被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感染,占56.76%;被产毒素多杀巴氏杆菌感染53头,占35.81%;混合感染的11头,占7.43%。结果提示,吉林地区规模化猪场中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多以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感染为主,混合感染程度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病原学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性乳酸菌对炎症性肠炎中T_H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郝景锋 袁起伟 +2 位作者 宁良辰 王力 赵权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4-167,共4页
研究发现一些选择性乳酸菌株具有抑制肠道疾病炎性因子产生、稳定菌群、改善肠道黏膜免疫系统的功能。文章结合炎症性肠炎介绍乳酸菌通过调节炎性细胞因子IL-1β、INF-γ的表达,改善肠道黏膜炎症,控制疾病的进一步恶化。进而探讨其作用... 研究发现一些选择性乳酸菌株具有抑制肠道疾病炎性因子产生、稳定菌群、改善肠道黏膜免疫系统的功能。文章结合炎症性肠炎介绍乳酸菌通过调节炎性细胞因子IL-1β、INF-γ的表达,改善肠道黏膜炎症,控制疾病的进一步恶化。进而探讨其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研究乳酸菌调节宿主肠道慢性炎症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株 炎性因子 肠道黏膜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洛酮的药理特性及其在麻醉镇痛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尹柏双 付连军 +3 位作者 宋永利 骆艳秋 高利 王洪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8期7822-7823,7837,共3页
纳洛酮是一种阿片受体颉颃剂,可快速逆转阿片受体激动剂引起的镇静和麻醉,被国外兽医广泛应用于阿片受体激动剂诱导动物镇静和麻醉后的苏醒,或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于临床疾病的治疗。从纳洛酮的药理作用及在动物麻醉方面的应用进行阐述,... 纳洛酮是一种阿片受体颉颃剂,可快速逆转阿片受体激动剂引起的镇静和麻醉,被国外兽医广泛应用于阿片受体激动剂诱导动物镇静和麻醉后的苏醒,或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于临床疾病的治疗。从纳洛酮的药理作用及在动物麻醉方面的应用进行阐述,旨在为该药物在国内兽医临床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洛酮 药理作用 麻醉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HEV衣壳蛋白截短体的表达及鉴定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霄 屈勇刚 +5 位作者 贾鹏 刘立明 季慧范 赫东芸 金宁一 迟宝荣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481-2485,共5页
戊型肝炎(HE)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引起的肠道病毒性传染病.HEV是一种无囊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其编码区由3个开放阅读框(ORF)组成,属戊型肝炎病毒科.HEV衣壳蛋白由ORF2编码.本研究根据编码HEV ORF2 aa382~aa674的核苷酸序列克隆... 戊型肝炎(HE)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引起的肠道病毒性传染病.HEV是一种无囊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其编码区由3个开放阅读框(ORF)组成,属戊型肝炎病毒科.HEV衣壳蛋白由ORF2编码.本研究根据编码HEV ORF2 aa382~aa674的核苷酸序列克隆了p293基因,并将其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利用大肠杆菌BL21(DE3)对HEV衣壳蛋白截短体(p293)进行了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在优化的表达条件下(1 mmol/L IPTG,250 r/min,37℃,5 h),重组蛋白p293能够在大肠杆菌内有效表达,目的蛋白约占总蛋白的66.15%.TEM检测结果显示,原核表达的p293能够在体外形成约30~40 nm的病毒样颗粒.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检测结果表明,p293与HEV标准阳性血清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和反应特异性.实验结果表明,p293可应用于HEV宿主吸附和病毒装配研究,为HEV的预防与诊断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型肝炎病毒 衣壳蛋白 病毒样颗粒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胎儿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培养及转染Ipr1基因 被引量:2
19
作者 宋永利 何小宁 +6 位作者 华松 兰杰 郑月茂 贺小英 李吉霞 权富生 张涌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85-592,共8页
为了为核移植提供供体细胞,本研究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EGFP-SRA-Ipr1,并研究了牛胎儿皮肤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进行了Ipr1基因转染。克隆Ipr1基因和SR-A启动子,并构建了巨噬细胞特异性真核表达载体。用组织块贴壁法分离培养牛胎儿... 为了为核移植提供供体细胞,本研究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EGFP-SRA-Ipr1,并研究了牛胎儿皮肤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进行了Ipr1基因转染。克隆Ipr1基因和SR-A启动子,并构建了巨噬细胞特异性真核表达载体。用组织块贴壁法分离培养牛胎儿皮肤成纤维细胞,在体外经传代、纯化后,用电穿孔法将真核表达载体PEGFP-SRA-Ipr1转染至经体外纯化的第4~10代牛胎儿成纤维细胞,24h后观察荧光表达,48h后加入600μg.mL-1 G418,筛选1周,300μg.mL-1持续筛选,然后挑选单克隆,继续扩大培养。对稳定转染的牛胎儿成纤维细胞进行PCR检测和核型分析。结果,转染24h后有绿色荧光蛋白表达,并经G418筛选获得稳定转染PEG-FP-SRA-Ipr1的牛胎儿成纤维细胞株,经PCR检测在大约1 500bp处有目的片段,经流式细胞仪分析转染细胞染色体倍型未发生变化,仍是二倍体。说明目的基因已经成功整合,同时保持了遗传稳定性。可以作为核移植进行转基因克隆牛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体细胞 真核表达载体 Ipr1基因 牛胎儿成纤维细胞 电穿孔 绿色荧光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乳房炎溶血性病原菌分离培养及药敏试验 被引量:2
20
作者 付连军 尹柏双 +2 位作者 李伟 王晓元 裴晓东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63-65,共3页
本试验旨在确定吉林市某奶牛场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及致病菌对某些抗生素的敏感性。无菌采集奶牛乳房炎病例的奶样,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细菌的药敏试验。试验结果显示,该奶牛场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为2种溶血性的链球菌,分别是α溶... 本试验旨在确定吉林市某奶牛场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及致病菌对某些抗生素的敏感性。无菌采集奶牛乳房炎病例的奶样,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细菌的药敏试验。试验结果显示,该奶牛场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为2种溶血性的链球菌,分别是α溶血性链球菌和β溶血性链球菌,且致病菌的耐药性较强,对大多数抗生素均有耐药性。试验结果表明,该奶牛场奶牛乳房炎致病菌具有强致病性和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乳房炎 分离培养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