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农科背景下园艺一流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赵靖 胡俊杰 陈刚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4年第2期158-160,166,共4页
园艺专业是实践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设计、科研意识、团队合作、创新创业、岗位能力的重要环节。围绕新农科背景下现代农业对岗位人才的迫切需求,对标一流专业建设要求,深入分析园艺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修订人才... 园艺专业是实践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设计、科研意识、团队合作、创新创业、岗位能力的重要环节。围绕新农科背景下现代农业对岗位人才的迫切需求,对标一流专业建设要求,深入分析园艺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加大实践比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全方位实践教学平台,以“重思政、厚基础、优实践、强创新”为主线,构建感知实践、认知实践、岗位实践“三段式”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以培育适应区域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以期为涉农高校园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园艺 一流专业 实践教学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等农业院校 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为例
2
作者 赫兵 李超 +6 位作者 姜龙 耿艳秋 王帅 陈世纪 何心洁 杨波 董宪武 《黑龙江粮食》 2021年第11期18-19,17,共3页
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对学生素质提升、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正逐渐被高校教育者所重视。但目前针对高等农业院校在校企合作模式下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为了培养符合当前教育事业发展且企业急需的农业人才,本文从国内外... 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对学生素质提升、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正逐渐被高校教育者所重视。但目前针对高等农业院校在校企合作模式下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为了培养符合当前教育事业发展且企业急需的农业人才,本文从国内外针对校园文化的研究入手,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为例,分析了目前高等农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问题,对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文化 校企合作 农业高校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科背景下耕读教育“一导四进”实践育人模式研究——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楠 杜晓东 +4 位作者 刘明 陈刚 元明浩 陈世纪 王帅 《现代畜牧科技》 2023年第12期152-154,共3页
该文从“一导四进”实践育人模式的核心概念入手,对相关研究进行系统述评,通过研究思路、研究框架及措施、实施路径、难点与创新多个维度解析具有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农学院特色的“一导四进”实践育人模式,为新农科背景下耕读教育实践育... 该文从“一导四进”实践育人模式的核心概念入手,对相关研究进行系统述评,通过研究思路、研究框架及措施、实施路径、难点与创新多个维度解析具有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农学院特色的“一导四进”实践育人模式,为新农科背景下耕读教育实践育人模式体系的构建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耕读教育 人才培养 实践育人 教育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型本科院校《作物育种学》的教学改革和实践——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姜龙 陈殿元 +3 位作者 于海燕 刘玉兰 杨祥波 张振宇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9年第17期75-77,共3页
本文讨论了作物育种学课程改革的意义,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为例,从提高任课教师的任课能力、完善教学内容及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课程考核改革等方面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作物育种学》课程进行了改革、创新和实践,并且初见成效,加强了作物... 本文讨论了作物育种学课程改革的意义,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为例,从提高任课教师的任课能力、完善教学内容及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课程考核改革等方面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作物育种学》课程进行了改革、创新和实践,并且初见成效,加强了作物育种学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育种学 教学改革 实践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科背景下园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为例
5
作者 赵靖 胡俊杰 陈刚 《江西农业》 2023年第18期134-136,共3页
随着社会发展,园艺产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本文分析了园艺专业建设的必要性,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为例,从“三进三出”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课程团队建立、师资队伍结构优化等方面探索了园艺一流... 随着社会发展,园艺产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本文分析了园艺专业建设的必要性,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为例,从“三进三出”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课程团队建立、师资队伍结构优化等方面探索了园艺一流专业人才培养路径,力求培养园艺行业的高水平、高质量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园艺 一流专业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育种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为例
6
作者 杨祥波 陈殿元 王晓航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第14期176-177,共2页
水稻育种技术课程是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农学院的核心专业课程。该研究从组建课改团队、课程定位、课程设计、考核机制与评价体系确定、跟踪数据调研分析、持续修正等方面进行改革,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水稻育种技术过硬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 水稻育种技术 教学改革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市粮食安全与农业品牌建设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7
作者 赫兵 李超 +7 位作者 庞佳莹 王晓航 郎红 李佳成 张明磊 付连朔 宗林鑫 陈勃宇 《农家科技》 2025年第20期46-49,共4页
吉林市作为重要农业基地,面临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土地资源压力和基础设施不足等挑战。虽然农业品牌建设初见成效,但品牌意识不足、推广力度不够、管理保护机制缺乏。为促进粮食安全和农业品牌建设高质量发展,建议采取以下策略:改善农... 吉林市作为重要农业基地,面临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土地资源压力和基础设施不足等挑战。虽然农业品牌建设初见成效,但品牌意识不足、推广力度不够、管理保护机制缺乏。为促进粮食安全和农业品牌建设高质量发展,建议采取以下策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推动现代化与智能化发展,强化粮食储备和应急管理;提升品牌意识与文化建设,加强品牌营销与推广,完善品牌管理和保护机制;出台支持政策,提供技术培训,完善法律法规与监管机制;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支持农业企业创新发展。通过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双轮驱动,吉林市可在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助力区域和全国经济社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市 粮食安全 农业品牌 发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技术在吉林省农业种植中的应用探讨
8
作者 李天娇 代力强 《南方农业》 2024年第14期75-77,共3页
生物技术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有助于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缓解资源环境压力、改善生态环境等。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但当前吉林省农业种植中对于生物技术的应用仍存在一些问题。为进一步促进生物技术在吉林省农业... 生物技术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有助于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缓解资源环境压力、改善生态环境等。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但当前吉林省农业种植中对于生物技术的应用仍存在一些问题。为进一步促进生物技术在吉林省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分析现阶段当地在生物防治技术应用、微生物肥料开发、生物农药创制及生物育种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拓展生物防治技术应用范围、建立菌种资源库、优化农药配方及加强人才培养等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种植 生物技术 微生物肥料 生物农药 吉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水稻秸秆秋耙浆还田技术分析及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司勇林 赫兵 +7 位作者 沐禹廷 李永智 孙宇航 鲁博远 陈勃宇 宗林鑫 付连朔 李超 《北方水稻》 CAS 2024年第4期48-51,共4页
水稻秸秆秋耙浆还田技术是一项在秋季水稻收获后将其秸秆粉碎、散布于田间并在耕层冻结前泡田后进行搅浆混埋还田的技术。该项技术能够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节省除草剂和人工费用,在抑制病虫害等方面也有积... 水稻秸秆秋耙浆还田技术是一项在秋季水稻收获后将其秸秆粉碎、散布于田间并在耕层冻结前泡田后进行搅浆混埋还田的技术。该项技术能够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节省除草剂和人工费用,在抑制病虫害等方面也有积极影响;同时,可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有助于资源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激励、加强宣传与合作等方式都有利于该项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在技术实施过程中,可通过不断研究和实践对该项技术进行完善,进一步提高技术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省 水稻秸秆秋耙浆还田 技术优势 效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GE双标图与TOPSIS模型协同的吉科玉885综合表现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剑明 黄佳亮 +5 位作者 刘博阳 吕子鹏 荣美琪 宁夕琳 姜龙 隋昕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9-144,共6页
研究旨在通过多年多点次试验,对粮饲通用型青贮玉米品种吉科玉885的稳定性和高产性进行准确评估。基于2022年和2023年8个试验地点的10个青贮玉米品种的产量数据,运用GGE双标图和TOPSIS模型进行分析,探讨其在评估青贮玉米品种综合表现方... 研究旨在通过多年多点次试验,对粮饲通用型青贮玉米品种吉科玉885的稳定性和高产性进行准确评估。基于2022年和2023年8个试验地点的10个青贮玉米品种的产量数据,运用GGE双标图和TOPSIS模型进行分析,探讨其在评估青贮玉米品种综合表现方面的实际应用价值。结果显示,GGE双标图表明吉科玉885在连续两年的试验中均表现出优异的丰产性和稳产性,排名始终位于前两位,且在吉林省大部分试验地点均展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吉科玉885的营养品质较为优良,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较高,粗脂肪含量适中,粗纤维含量较低,能够满足畜牧业对优质饲料的需求。TOPSIS模型进一步分析验证了吉科玉885在多个方面表现突出,连续两年在综合排名中位列第二。研究表明,吉科玉885是吉林省青贮玉米种植的理想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GE双标图 TOPSIS模型 青贮玉米 稳定性 丰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微生物接种顺序对木质素-矿物复合体腐殖质组成的差异影响
11
作者 曹志伟 王明硕 +4 位作者 孙海航 黄玉宝 刘坪鑫 殷睿思 王楠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3-222,共10页
为探讨不同微生物类群接种顺序在不同类型矿物参与下形成木质素-矿物复合体腐殖质组成的差异影响,采用液体摇瓶法,在分别装有针铁矿(Goe)、三羟铝石(Bay)、δ-MnO_(2)(MnO)、高岭石(Kao)和蒙脱石(Mon)的木质素培养液中接种由巨型芽孢杆... 为探讨不同微生物类群接种顺序在不同类型矿物参与下形成木质素-矿物复合体腐殖质组成的差异影响,采用液体摇瓶法,在分别装有针铁矿(Goe)、三羟铝石(Bay)、δ-MnO_(2)(MnO)、高岭石(Kao)和蒙脱石(Mon)的木质素培养液中接种由巨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B)、灰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us,S)、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A)3种菌株全排列组成的6种微生物接种顺序(ABS、ASB、BAS、BSA、SBA和SAB),以此揭示历经腐殖化作用木质素-矿物复合体腐殖质组成的差异,探索细菌、放线菌及真菌三者不同接种顺序对木质素腐殖化作用的差异影响。结果表明:(1)基于Kao的添加,各接种顺序在培养后均促使类胡敏酸(HLA)分子结构的脂族化,使分子缩聚程度降低,尤以A.niger→B.megaterium→S.griseus的接种顺序影响最显著,添加Mon也表现为相同规律;(2)Goe、MnO和Bay对HLA形成的促进作用要高于Kao和Mon,其中以Goe效果最佳,基于上述5种矿物的添加,在B.megaterium→A.niger→S.griseus接种顺序下,HLA分子更易遭致降解。相反,A.niger→B.megaterium→S.griseus接种顺序配合Goe或MnO的添加更易促进HLA碳含量(C_(HLA))的积累;(3)同等条件下,Goe对腐殖质品质的改善效果显著高于其他矿物;MnO添加条件,历经110 d培养,唯有B.megaterium→A.niger→S.griseus的接种顺序使HLA与类富里酸(FLA)碳含量之比(C_(HLA)/C_(FLA))持续降低,其余接种顺序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C_(HLA)/C_(FLA)。基于Bay或Kao的添加,S.griseus→A.niger→B.megaterium接种顺序的培养均使C_(HLA)/C_(FLA)提高,而Mon添加、结合S.griseus→B.megaterium→A.niger的接种顺序使C_(HLA)/C_(FLA)增加幅度达到最大;(4)接种顺序相同、矿物种类不同会影响培养后类胡敏素(HLu)碳含量(C_(HLu))的丰缺,恰当的接种顺序辅以适当的矿物类型会促进HLu的分解,如Kao添加辅以S.griseus→A.niger→B.megaterium的接种顺序、A.niger→S.griseus→B.megaterium搭配Goe的添加、A.niger→B.megaterium→S.griseus结合MnO的添加均可有效促进HLu的降解。Goe对腐殖质品质的改善效果最佳,尤其是在A.niger→B.megaterium→S.griseus接种培养下更易促进HLA的形成,而A.niger→S.griseus→B.megaterium辅以Goe的添加更易促进惰性腐殖质组分——HLu的分解并使其向其他活性腐殖质组分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接种顺序 木质素 金属(氢)氧化物 黏土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GmHORSTs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盐胁迫响应表达及亚细胞定位研究
12
作者 李赵博 厉书媛 +5 位作者 周筱钰 元明浩 姜龙 刘明 赵俊淞 闻馨月 《大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47,共13页
CYP86A亚家族基因参与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特别是在植物响应逆境胁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同源比对的方法鉴定AtHORST/AtCYP86A1在大豆中的同源基因GmHORSTs,随后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GmHORSTs基因的结构、启动子区域内顺式... CYP86A亚家族基因参与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特别是在植物响应逆境胁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同源比对的方法鉴定AtHORST/AtCYP86A1在大豆中的同源基因GmHORSTs,随后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GmHORSTs基因的结构、启动子区域内顺式作用元件以及基因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二级结构等,通过qRT-PCR技术研究GmHORSTs基因的组织表达模式、NaCl胁迫下的表达变化情况,利用烟草瞬时转染技术对GmHORSTs基因编码的蛋白进行亚细胞定位分析。结果表明:大豆CYP86A亚家族基因具有8个成员,其中GmHORSTa(Glyma.11G175900)和GmHORSTb(Glyma.14G192500)为AtHORST/AtCYP86A1的同源基因。GmHORSTa与GmHORSTb的基因结构高度相似,基因编码的蛋白均具有CYP450蛋白的特征结构位点,二者基因的启动子序列含有多种与生长发育、激素反应和胁迫响应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蛋白的理化性质存在明显差异,但是二级结构组成元件相同并且均为不具信号肽的跨膜蛋白。qRT-PCR分析表明,GmHORSTa与GmHORSTb基因为根特异表达基因,并且受NaCl胁迫诱导上调表达。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GmHORSTa与GmHORSTb蛋白均定位在内质网上。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解析GmHORSTs在盐胁迫应答过程中的功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CYP86A1 盐胁迫 表达分析 亚细胞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园艺特色优势学科专业集群建设路径与实践
13
作者 陈刚 迟丽华 +2 位作者 赵靖 王秋竹 郑永春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11期117-121,共5页
为培养具有学科交叉发展背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本文从顶层设计、机制建设、产教融合等方面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集群建设现状进行分析,探索实践了园艺特色优势学科专业集群建设的新路径。现状方面,部分学科专业集群暂未从学校发展层... 为培养具有学科交叉发展背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本文从顶层设计、机制建设、产教融合等方面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集群建设现状进行分析,探索实践了园艺特色优势学科专业集群建设的新路径。现状方面,部分学科专业集群暂未从学校发展层面进行明确的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其管理、运行、保障等机制暂未充分发挥各自功能;产教融合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基于此,提出以下园艺专业集群建设新路径。科学规划设计优势学科,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完善学科结构与布局;完善教学集群机制建设,建立政校行企共同体的管理、协调和保障机制;完善专业集群课程体系,优化整合教学内容,构建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形成“学科交叉融合+专业互通集成”的一体化课程新体系;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打造教科研精英团队和多元化结构队伍;搭建产教融合实践教育平台,创建实践教学体系,加强耕读实践基地建设,实现多专业资源共享、学科专业交叉发展。实践结果表明,该集群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涵盖园艺种苗、种子农药化肥等50余家企业,组成专业集群园艺教科研团队、植保团队等;各专业教师教科研能力和科技服务能力得到提升,主持或参与省校教科研课题15项,发表论文10余篇,主编教材5部;学生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高,92%以上的学生实习成绩良好。本文为农业高校特色优势学科专业集群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艺专业集群建设 产教融合 园艺植物栽培 蔬菜 果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色稻研究进展与我国育种实践:现状、挑战与展望
14
作者 杨淞贺 马海骄 +4 位作者 姜雨希 韦举源 赫兵 于晓明 郎红 《北方水稻》 2025年第4期41-46,50,共7页
有色稻种质资源多样,其中红米和紫/黑米因富含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活性成分而备受关注;但与普通稻相比,有色稻品种选育仍相对滞后,在农艺性状、食味品质方面仍需进一步改良。从有色稻的营养品质、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籽粒色素物质积... 有色稻种质资源多样,其中红米和紫/黑米因富含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活性成分而备受关注;但与普通稻相比,有色稻品种选育仍相对滞后,在农艺性状、食味品质方面仍需进一步改良。从有色稻的营养品质、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籽粒色素物质积累鉴定等方面综述现阶段有色稻研究进展,介绍我国有色稻种质资源创新与新品种选育情况,并提出我国有色稻育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色稻 营养品质 遗传多样性 色素积累 品种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文化融入园林树木学课程的实践探索
15
作者 庄倩倩 陈少鹏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13期214-216,220,共4页
在课程思政教育的发展趋势下,将传统文化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中,既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举措,也是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基于此,深入挖掘该课程中的传统文化,从加强案例库建设、完善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方法、构建多... 在课程思政教育的发展趋势下,将传统文化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中,既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举措,也是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基于此,深入挖掘该课程中的传统文化,从加强案例库建设、完善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方法、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等方面,探索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知识体系的实践路径。通过上述实践,实现了课程教学的创新与深化,促进了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为涉农类高等教育的协同育人和全过程育人提供了有益借鉴,也为培养兼具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园林专业应用型高级人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思政元素 涉农高等教育 园林树木学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新农科的园林专业实践教育体系构建
16
作者 陈少鹏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1期109-112,115,共5页
在分析目前高校园林专业实践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园林专业为例,构建了新农科背景下园林专业实践教育体系。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了企业岗位能力需求分析表,确保课程设置与市场紧密相连;结合“以学生为中心”的... 在分析目前高校园林专业实践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园林专业为例,构建了新农科背景下园林专业实践教育体系。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了企业岗位能力需求分析表,确保课程设置与市场紧密相连;结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推行实践技能训练;教师利用学习通平台等现代技术资源,建立课上与课下的联动机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新的实践教育体系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还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系统化评估,确保学生能力的实质性进步,为乡村振兴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专业 实践教育体系 新农科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霉素诱导分蘖洋葱鳞茎抽薹及其对实生种子萌发的影响
17
作者 赵靖 杨馥榕 +1 位作者 韩祉君 韩玉珠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8期33-34,172,共3页
[目的]加速分蘖洋葱新品种选育及推动实生种子栽培推广。[方法]以分蘖洋葱鳞茎及实生种子为材料,开展赤霉素(GA_(3))诱导分蘖洋葱鳞茎抽薹及实生种子萌发的研究。[结果]种植前1天用500 mg/L的GA_(3)溶液浸泡分蘖洋葱鳞茎12 h可以诱导分... [目的]加速分蘖洋葱新品种选育及推动实生种子栽培推广。[方法]以分蘖洋葱鳞茎及实生种子为材料,开展赤霉素(GA_(3))诱导分蘖洋葱鳞茎抽薹及实生种子萌发的研究。[结果]种植前1天用500 mg/L的GA_(3)溶液浸泡分蘖洋葱鳞茎12 h可以诱导分蘖洋葱植株抽薹。适当质量浓度GA_(3)处理可以促进分蘖洋葱实生种子萌发,1000~1500 mg/L的GA_(3)溶液浸泡6 h可以提高贮藏1~2年的分蘖洋葱实生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结论]该研究确定了GA_(3)促进分蘖洋葱鳞茎抽薹和种子萌发的适宜质量浓度和时间,为新品种选育及实生种子栽培推广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技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蘖洋葱 鳞茎 实生种子 赤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卓越创新能力培养的果树栽培学课程实践改革探索
18
作者 迟丽华 赵靖 王秋竹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1期267-270,273,共5页
在园艺一流专业建设和新时代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结合社会和果业发展对果树人才的迫切需求,从卓越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实践课程体系优化、实践教学平台构建、实践教师团队建设、通过校企融合和科研创新促进实践教学、实践教学质量标准... 在园艺一流专业建设和新时代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结合社会和果业发展对果树人才的迫切需求,从卓越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实践课程体系优化、实践教学平台构建、实践教师团队建设、通过校企融合和科研创新促进实践教学、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优化等方面构建了果树栽培学课程实践教学新体系,以期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应用型、技能型创新人才,有效推动应用型高校园艺学科的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树栽培学课程 创新 实践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种植对吉林省西部苏打盐碱土改良培肥效果 被引量:14
19
作者 苑佰飞 马玉涛 +3 位作者 包岩 张晋京 孙强 王立春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20-326,共7页
通过田间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研究了水稻种植(5~30年)对吉林省西部苏打盐碱土的改良和培肥效果。结果表明:与种稻前的荒地土壤相比,种稻后土壤的pH、全盐量、交换性钠、碱化度、CO32-、HCO3-、Cl-、Ca2+、Na+和<0.053 mm粉黏粒含量... 通过田间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研究了水稻种植(5~30年)对吉林省西部苏打盐碱土的改良和培肥效果。结果表明:与种稻前的荒地土壤相比,种稻后土壤的pH、全盐量、交换性钠、碱化度、CO32-、HCO3-、Cl-、Ca2+、Na+和<0.053 mm粉黏粒含量显著降低,而SO42-、总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胡敏酸碳、富里酸碳、碱解氮和2~0.25 mm大团聚体含量显著增加;同时,有机碳组成中的烷基碳和烷氧碳含量增加,而芳香碳和羰基碳含量降低,脂族碳/芳香碳比值增加,而烷基碳/烷氧碳和疏水碳/亲水碳比值降低;随种稻年限的延长,以上变化规律通常表现的更为明显。上述结果表明,种稻不仅能够降低土壤碱性和盐分含量,而且有助于提高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和品质,以及改善土壤结构性,因此是改良和培肥苏打盐碱土的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稻年限 苏打盐碱土 土壤可溶盐组成 土壤有机碳 土壤团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西部玉米氮、磷、钾肥施用效果及养分吸收利用特征 被引量:6
20
作者 孙玲 孙志旭 +4 位作者 尤迪 于双成 朱健菲 刘振刚 王年一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5-91,共7页
明确吉林省西部生态区玉米作物的氮、磷、钾肥施用效果及养分吸收利用特征,为该地区肥料的合理配置与施用提供依据,对持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及农业绿色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基于2015—2019年中央财政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在吉林省西部布置的36... 明确吉林省西部生态区玉米作物的氮、磷、钾肥施用效果及养分吸收利用特征,为该地区肥料的合理配置与施用提供依据,对持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及农业绿色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基于2015—2019年中央财政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在吉林省西部布置的360个玉米“3414”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条件下的玉米产量,对比分析氮、磷、钾肥的增产效应以及不同肥料的农学效率和肥料贡献率。结果表明,吉林省西部生态区玉米氮磷钾配施N_(2)P_(2)K_(2)处理(N、P_(2)O_(5)、K_(2)O施用量分别是209.20、97.80、85.15 kg/hm^(2))的玉米产量最高,平均产量为9.46 t/hm^(2),较不施肥处理平均增产50.64%。与各缺素处理相比,增施氮、磷、钾肥平均增产2.21、1.37、1.32 t/hm^(2),增幅分别为37.81%、23.65%、22.41%。与不施肥处理比较,缺素处理的玉米产量差异显著,其高低顺序为N_(2)P_(2)K_(0)(8.14 t/hm^(2))>N_(2)P_(0)K_(2)(8.09 t/hm^(2))>N_(0)P_(2)K_(2)(7.25 t/hm^(2)),表明吉林省西部玉米的养分限制因子顺序为氮>磷>钾。施用氮、磷、钾肥增加玉米养分吸收量(N 192.5 kg/hm^(2)、P_(2)O_(5)86.5 kg/hm^(2)、K_(2)O 217.4 kg/hm^(2))。在吉林省西部生态区,玉米作物的氮、磷、钾肥平均农学效率分别为15.11 kg/kg N、22.28 kg/kg P_(2)O_(5)、19.44 kg/kg K_(2)O,平均利用率分别为39.50%、29.27%、45.71%,平均肥料贡献率分别为23.72%、17.59%、14.97%。吉林省西部生态区玉米施肥的增产效果和肥料利用率较高,但仍应结合当地土壤条件,积极进行培肥改良,并应用减肥增效等相关技术,根植科学施肥理念,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实现玉米增产和土壤肥力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省西部 产量 氮素 磷素 钾素 肥料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