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物”的概念 被引量:3
1
作者 王云霞 吴宏政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1-57,共7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学界通过对苏联教科书哲学的反思,重新理解了马克思哲学实现的哲学革命,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然而,今天在"后教科书时代",对马克思的"唯物主义"的理解仍然有待进一步探索。马克思所唯的"...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学界通过对苏联教科书哲学的反思,重新理解了马克思哲学实现的哲学革命,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然而,今天在"后教科书时代",对马克思的"唯物主义"的理解仍然有待进一步探索。马克思所唯的"物",既不是以传统苏式教科书为代表的"物质"的"物",也不是单纯的"感性现实的人"的"物"。相反,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中"物"的概念是指"打上了人的类本质烙印"的"物",是指"实践的对象化"所生成的"物",是指扬弃了唯心主义的"物"而形成的"唯物主义"的"物"。这几个方面构成了理解马克思的唯物主义的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式教科书哲学 唯物主义 人的烙印 实践的对象化 扬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高职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思考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广艳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56-57,共2页
文章以吉林省长春市3所高职院校和2所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调查得知高职院校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比较薄弱,需要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师资力量,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 文章以吉林省长春市3所高职院校和2所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调查得知高职院校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比较薄弱,需要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师资力量,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融入日常的学生工作中,才能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信仰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高职院校 高职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困境及解决途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广艳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187-188,共2页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载体。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学校缺乏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导致许多大学生政治觉悟和能力素质不高。因此,有必要探索一条有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帮助大学生了...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载体。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学校缺乏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导致许多大学生政治觉悟和能力素质不高。因此,有必要探索一条有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帮助大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推广和运用到人民大众中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思想政治理论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坚定马克思主义文化自信
4
作者 张明霞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2期132-133,共2页
发展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指导,明确马克思主义文化自信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基本逻辑,依靠理论创新带动文化创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双循环联动与共同富裕 被引量:8
5
作者 王江 《华东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0,共11页
文章以2012—2022年为考察区间,选取我国27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就新质生产力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展开研究。基准回归结果发现,新质生产力可显著推动共同富裕;异质性分析显示,新质生产力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具有城市... 文章以2012—2022年为考察区间,选取我国27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就新质生产力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展开研究。基准回归结果发现,新质生产力可显著推动共同富裕;异质性分析显示,新质生产力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具有城市规模异质性和分时段异质性;中介效应检验表明,国内循环、国际循环以及双循环联动在新质生产力与共同富裕之间发挥中介效应;门槛效应结果证实,随着数字金融水平不断提升,新质生产力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持续扩大。研究结论有利于进一步发挥新质生产力“助推器”作用,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新质生产力 双循环联动 数字金融 新发展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优势、潜在风险与治理机制
6
作者 王江 李亚员 《高校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3-124,共12页
在人工智能深度赋能教育变革的时代,高校思政课依托技术驱动实现教学革新已成为必然趋势。技术驱动以数据驱动的精准教学、场景重构的沉浸体验、资源整合的协同供给等优势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发展。但技术驱动存在数据异化、场景... 在人工智能深度赋能教育变革的时代,高校思政课依托技术驱动实现教学革新已成为必然趋势。技术驱动以数据驱动的精准教学、场景重构的沉浸体验、资源整合的协同供给等优势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发展。但技术驱动存在数据异化、场景失真、主体性危机等潜在风险,会导致高校思政课的意识形态引领效能被削弱。由此,构建以价值理性为主导的数据治理机制、场景校准机制、主体赋能机制,可为破解技术赋能与意识形态安全的平衡难题提供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为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智能化提供理论范式,更在实践中构建了“人机协同、技教融合”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操作系统,实现技术赋能与价值引领的辩证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高校思政课 意识形态 数据治理 场景校准 主体赋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校园文化载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被引量:11
7
作者 曲金华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50-51,共2页
校园文化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但目前的高校校园文化难以充分发挥其载体的功能。因此,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从注重精神文化的构建、利用多样的教育渠道、建立完善的长效机制等三方面来加强高校校园... 校园文化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但目前的高校校园文化难以充分发挥其载体的功能。因此,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从注重精神文化的构建、利用多样的教育渠道、建立完善的长效机制等三方面来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使其发挥载体功能,在大学生中成功培育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文化载体 培育 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的表达机制与合理引导 被引量:5
8
作者 潘月游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112-114,共3页
文章通过问卷对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表达机制进行调研,根据所得数据对表达主体、表达渠道和表达内容做出分析。文章认为应该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基础上,采取承认并尊重、对话与服务的原则,运用分类法和数据库等科学化管理手段,... 文章通过问卷对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表达机制进行调研,根据所得数据对表达主体、表达渠道和表达内容做出分析。文章认为应该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基础上,采取承认并尊重、对话与服务的原则,运用分类法和数据库等科学化管理手段,发挥校园媒体作用等措施进行合理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意见领袖 表达机制 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近代日本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特点 被引量:1
9
作者 吴莹 周嘉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0-175,共6页
日本近代教育思想以欧美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为基础,结合本国的实学传统,形成了其多源复合性、内在矛盾性、教育思想的延续性和稳定性、个人实用主义向国家利益转变以及对教育实践显性影响与隐性影响相融合等特点,构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实... 日本近代教育思想以欧美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为基础,结合本国的实学传统,形成了其多源复合性、内在矛盾性、教育思想的延续性和稳定性、个人实用主义向国家利益转变以及对教育实践显性影响与隐性影响相融合等特点,构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实用主义教育理念。而日本对欧美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选择性的借鉴,重视现实功利而丧失价值追求的教育特征,最终使日本的教育在促进国家发展方面缺失了恒久持续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实用主义 教育思想 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结构主义与高校先进性教育理念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永健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1-43,共3页
后结构主义思想对于事物的认知方式、对于真理的探索追求影响着许多的教育工作者,对我国高校教育工作的完善起到了促进作用,引导了中国当代高校先进性教育理念的发展,影响了高校的教育改革制度,强化了教学主体的意识与体验,其更加注重... 后结构主义思想对于事物的认知方式、对于真理的探索追求影响着许多的教育工作者,对我国高校教育工作的完善起到了促进作用,引导了中国当代高校先进性教育理念的发展,影响了高校的教育改革制度,强化了教学主体的意识与体验,其更加注重专业学科设置的系统性,致力于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以推动个性化教学方案的实施,进而促进教育主体的潜力发挥。研究表明,在我国高校当前的教育思想中,有效融合后结构主义思想,可以进一步强化教学主体地位,突出学科间的交叉与促进,并对教学效果评估体系的建立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结构主义思想 高校教育思想 先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茉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146-147,共2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在课程涉及时段较长、理工科学生普遍缺乏历史和社会改革发展知识的情况下,通过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探索教学方法改革、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研...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在课程涉及时段较长、理工科学生普遍缺乏历史和社会改革发展知识的情况下,通过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探索教学方法改革、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思考等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深入学习和掌握中国社会发展历程和改革前景,是普通高校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产主义运动的“革命逻辑”——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
12
作者 王云霞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1-56,共6页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革命运动提供的"革命逻辑"。这一"革命逻辑"的叙事包括三个逻辑环节:第一个逻辑环节是提供作为革命依据的社会发展规律的"基本原理",即《宣言》对共产主义革命的&...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革命运动提供的"革命逻辑"。这一"革命逻辑"的叙事包括三个逻辑环节:第一个逻辑环节是提供作为革命依据的社会发展规律的"基本原理",即《宣言》对共产主义革命的"原理铺垫";第二个逻辑环节是马克思恩格斯判定资产阶级自身是不会完成所谓的"改良",更不会主动放弃资产阶级统治,因此只能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即《宣言》对资产阶级展开的"质疑争辩";第三个逻辑环节是革命作为实现"真正的社会主义"的唯一手段,这一革命只能由作为真正的"普遍阶级"即无产阶级作为社会历史发展主体才是可能的,即《宣言》对形形色色社会主义思潮的"流派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党宣言 共产主义运动 革命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国内国际双循环与共同富裕 被引量:21
13
作者 王江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1-16,共6页
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能够为共同富裕注入新动能。文章基于2011—2022年我国27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多种计量模型实证考察新质生产力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新质生产力能够有效促进共同富裕。异质... 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能够为共同富裕注入新动能。文章基于2011—2022年我国27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多种计量模型实证考察新质生产力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新质生产力能够有效促进共同富裕。异质性分析表明,新质生产力对胡焕庸线以东地区的共同富裕影响效应更显著。由机制检验结果可知,新质生产力可通过经济内循环及经济外循环渠道间接赋能共同富裕。空间溢出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具有空间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新质生产力 经济内循环 经济外循环 颠覆式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富裕目标下农村集体经济模式的转型升级与推进机制
14
作者 莫亚辉 刘利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3-55,共3页
农村集体经济模式的优化升级将直接影响农民收入和可持续发展,是助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数字化时代,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不是简单的人、物、钱的规模扩大,谁可以更好地主导发展、如何实现发展动力的现代化转型,又如何维系动力机... 农村集体经济模式的优化升级将直接影响农民收入和可持续发展,是助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数字化时代,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不是简单的人、物、钱的规模扩大,谁可以更好地主导发展、如何实现发展动力的现代化转型,又如何维系动力机制的长久有效,均是问题所在。共同富裕目标下农村集体经济模式转型升级应突破单纯的经济发展维度,而着眼于治理、制度的协同完善,在处理好集体经济发展与村镇社会良好环境构筑的基础上,真正以经济增长为动力、以农民价值实现为手段、以农民幸福感提升为目标,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成果共享,培养、完善农村内生动力而构筑现代农业体系。其推进实施主要涉及主体生成机制、价值创造机制和成果共享机制的有效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农村集体经济 转型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研究热点及展望
15
作者 王守强 冉鑫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2-86,共5页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以“市域社会治理”为篇名在中国知网文献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借助CiteSpace可视化文献计量软件,对目前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后发现,研究热点包括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意义、政治引领...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以“市域社会治理”为篇名在中国知网文献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借助CiteSpace可视化文献计量软件,对目前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后发现,研究热点包括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意义、政治引领、参与主体、法治保障和智能化。在未来研究中,需要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深化理论研究,加强跨界交流和丰富研究方法,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研究的深化与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CITESPACE 热点及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对策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亚非 王宏长 成华威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9期46-47,共2页
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核心是培养创新型人才,高质量研究生是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后备力量。文章从研究生生源、导师队伍建设、管理模式、培养环节和学风建设等方面,结合研究生培养的实际,对目前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行了分析... 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核心是培养创新型人才,高质量研究生是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后备力量。文章从研究生生源、导师队伍建设、管理模式、培养环节和学风建设等方面,结合研究生培养的实际,对目前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行了分析,提出把好生源质量关、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加强培养环节管理、推进校院二级管理、加强学风建设等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型人才培养 研究生 培养质量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生命价值的道德支撑 被引量:11
17
作者 赵野田 潘月游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14,共5页
人是自然生命、精神生命、社会生命的完美结合。道德是生命提升的基本依凭和价值向度。无论从中国传统生命理论还是西方生命哲学,或是马克思主义生命价值学说中,我们都能看到生命价值与道德的密切关系。道德是生命的一种存在方式,也是... 人是自然生命、精神生命、社会生命的完美结合。道德是生命提升的基本依凭和价值向度。无论从中国传统生命理论还是西方生命哲学,或是马克思主义生命价值学说中,我们都能看到生命价值与道德的密切关系。道德是生命的一种存在方式,也是生命价值的实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 道德 生命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的实践探索 被引量:7
18
作者 韩喜平 陈茉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9-95,共7页
人口老龄化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共同面对的社会难题,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根本举措。进入新时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我国养老事业在理论、制度、体系建设等方面实现了创新发展,探索... 人口老龄化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共同面对的社会难题,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根本举措。进入新时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我国养老事业在理论、制度、体系建设等方面实现了创新发展,探索从人人基本享有到共建共享的制度性改革,立足于更好满足老年人幸福需求的政策目标,通过养老金全国统筹、中央调剂以及城乡养老并轨的实践探索,创建"多支柱、一体化、共享式"养老体系,全面落实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本方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养老保险制度 共享养老 普惠养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下的导师队伍建设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亚非 林启慧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4-75,共2页
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个全新模式,目的是通过改变传统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有效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文章通过对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机制改革中的地位研究,探索出加强导师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激发导师在培养过程中的能动... 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个全新模式,目的是通过改变传统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有效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文章通过对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机制改革中的地位研究,探索出加强导师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激发导师在培养过程中的能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培养 机制改革 导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的困境及解决路径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利 王千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9-81,共3页
促使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是丰富教育资源、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但现实情境中,依附于教师个人身上的隐性知识共享面临诸多困境,严重影响教师个体及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文章从个体、组织、技术、文化与机制五... 促使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是丰富教育资源、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但现实情境中,依附于教师个人身上的隐性知识共享面临诸多困境,严重影响教师个体及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文章从个体、组织、技术、文化与机制五个层面入手,探讨促进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的策略的重要战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知识 共享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