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省大型真菌物种濒危程度与优先保育评价 被引量:21
1
作者 王建瑞 刘宇 图力古尔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37-848,共12页
近年来我国开展了大型真菌多样性及保育的研究报道。山东省为经济真菌资源大省,但是对于大型真菌濒危物种评价与保育研究的研究未见报道。通过野外调查、市场调查、民间调查及查阅相关文献,山东省共发现大型真菌64科166属435种(包括种... 近年来我国开展了大型真菌多样性及保育的研究报道。山东省为经济真菌资源大省,但是对于大型真菌濒危物种评价与保育研究的研究未见报道。通过野外调查、市场调查、民间调查及查阅相关文献,山东省共发现大型真菌64科166属435种(包括种下等级),其中野生食药用真菌182种,隶属于39科,80属,其中食用菌123种,占总种数的28.28%,药用菌90种,占总种数的20.69%,其中野生贸易真菌有60种,占总种数的13.79%,占食用菌总数的48.78%,如:白林地蘑菇Agaricus silvicola、林地蘑菇Agaricus silvaticus、灵芝Ganoderma lingzhi、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sus、亚绒白乳菇Lactarius subvellereus、多脂鳞伞Pholiota adiposa、白蜡多年卧孔菌Perenniporia fraxinea、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黏盖乳牛肝菌Suillus bovinus、点柄乳牛肝菌Suillus granulatus、红绒盖牛肝菌Xerocomellus chrysenteron、长根干蘑Xerula radicata等。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同时结合大型真菌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建立了山东省大型真菌物种濒危评价和优先保育评估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专家咨询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个评价层次的目标权重。对分布在该地区的175种物种的濒危程度和优先保育物种进行了评价,最终获得了山东省大型真菌珍稀物种的濒危等级(V1≥0.650,濒危种;0.650≥V1≥0.550,为脆危种;0.550≥V1≥0.440,敏感种;0.440≥V1,安全种)和优先保护级别评价标准(V1≥1.900,一级保护;1.900≥V1≥1.700,二级保护;1.700≥V1≥1.600,三级保护;1.600≥V1暂缓保护),结果发现该地有濒危种4种,占该区大型真菌总种数的0.92%,灵芝Ganoderma lingzhi、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sus、橙黄红菇Russula aurea、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脆危种34种,占该区大型真菌总种数的7.82%;敏感种74种,种该区大型真菌总数的17.01%;安全种63种,占该区大型真菌总数的14.48%。一级保护物种有7种,占该区总种数的1.61%,其中灵芝Ganoderma lingzhi、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sus、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橙黄红菇Russula aurea等4个种是人们十分喜爱的食药用菌,其中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sus、橙黄红菇Russula aurea、是外生菌根菌,尚不能够人工栽培;淡玫瑰红鹅膏Amanita pallidorosea、淡紫鸡油菌Cantharellus amethysteu、中国十字孢Crucispora sinensis、山东粉褶菌Entoloma shandongense是中国特有种和该地区特有种;二级保护物种有25种,占该区大型真菌总种数的5.75%;三级保护物种有33种,占该区大型真菌物种总种数的7.59%;暂缓保护物种有110种,占该区大型真菌总种数的25.29%。通过此项研究了解了该地区大型真菌物种的生存状态,对大型真菌资源的有效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真菌 濒危等级 优先保护 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孢菌属·假尾孢属及钉孢属真菌7个吉林省新记录种 被引量:2
2
作者 翟凤艳 郭英兰 +1 位作者 刘英杰 李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375-1377,共3页
报道7个吉林省新记录种,其中尾孢菌属(CercosporaFres.)3个种:番薯尾孢(C.ipomoeae)、委陵菜尾孢(C.potentillae)、轮纹尾孢(C.zonata);假尾孢属(PseudocercosporaSpeg.)3个种:藿香蓟假尾孢(P.ageratoides)、成都假尾孢(P.chengtuensis... 报道7个吉林省新记录种,其中尾孢菌属(CercosporaFres.)3个种:番薯尾孢(C.ipomoeae)、委陵菜尾孢(C.potentillae)、轮纹尾孢(C.zonata);假尾孢属(PseudocercosporaSpeg.)3个种:藿香蓟假尾孢(P.ageratoides)、成都假尾孢(P.chengtuensis)、茄生假尾孢(P.solani-melongenicola)和钉孢属(PassaloraFr.)1个种:蓼钉孢(P.polygoni)。对这些种分别进行了描述,并附有线条图。研究的标本保存于吉林农业大学菌物标本室(HMJAU)及云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MHYA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薯尾孢 委陵菜尾孢 轮纹尾孢 藿香蓟假尾孢 成都假尾孢 茄生假尾孢 蓼钉孢 吉林省新记录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虫草属真菌种类资源 被引量:8
3
作者 图力古尔 李玉 《中国食用菌》 1998年第3期23-23,共1页
吉林省虫草属○○真菌种类资源图力古尔李玉(吉林农业大学菌物研究所长春130118)虫草属(Cordyceps),约有300多种。在我国经邓叔群(1963)、戴芳澜(1979)、魏景超(1979)、毕志树(1981,... 吉林省虫草属○○真菌种类资源图力古尔李玉(吉林农业大学菌物研究所长春130118)虫草属(Cordyceps),约有300多种。在我国经邓叔群(1963)、戴芳澜(1979)、魏景超(1979)、毕志树(1981,1985)、小林义雄(198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 虫草属 真菌 种类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黑木耳代料地栽技术规范
4
作者 刘晓龙 刘振钦 李玉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7-38,共2页
关键词 吉林 黑木耳 代料栽培 地栽 技术规范 品种选择 菌袋制作 灭菌 接种 出耳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青沟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群落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53
5
作者 图力古尔 李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986-991,共6页
采用取样调查法 ,在按照群落演替系列将大青沟植物群落划分的苔草杂类草草甸 (群落 )、柳灌丛 (群落 )、油桦+杞柳 +茶条槭 (群落 )、水曲柳 (群落 )、蒙古栎 (群落 )和大果榆 (群落 ) 6种类型植物群落中 ,分别获得由真菌的相对... 采用取样调查法 ,在按照群落演替系列将大青沟植物群落划分的苔草杂类草草甸 (群落 )、柳灌丛 (群落 )、油桦+杞柳 +茶条槭 (群落 )、水曲柳 (群落 )、蒙古栎 (群落 )和大果榆 (群落 ) 6种类型植物群落中 ,分别获得由真菌的相对密度、相对多度和相对生物量组成的综合指标 ,并计算出 Margalef的丰富度指数 ( R1 )、Menhinick的丰富度指数( R2 )、Shannon-wiener的多样性指数 ( H′)、Hill的多样性指数 ( N 1、N 2 )和 Pielou的均匀度指数 ( E)。结果表明 ,R1、R2的变化趋势为 > > > > > ,认为茶条槭 +杞柳 +油桦群落是菌物物种多样化中心 ,是保护区的“核心区”。 E1的变化为 > > > > > 。 H′和 N1的变化趋势是 > > > > > ,N 2也类似 ,为 > > > > > 。总之 ,在旅游干扰严重的区域和几乎没有干扰的区域内菌物的多样性比较单一 ,而受轻度干扰的区域内菌物多样性较为丰富 ,各种指数随着植物群落的演替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真菌 群落 多样性 植物群落 大青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大型真菌多样性 被引量:21
6
作者 图力古尔 陈今朝 +1 位作者 王耀 范宇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4549-4558,共10页
采用取样调查方法获得长白山阔叶红松混交林蒙古栎+红松+云杉群落、红松+色木槭+蒙古栎群落、红松+假色槭+糠椴群落、红松+花楷槭+紫椴群落、长白松+红松+山槐群落中的大型真菌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的基本数据,分析不同植物群落中大型真... 采用取样调查方法获得长白山阔叶红松混交林蒙古栎+红松+云杉群落、红松+色木槭+蒙古栎群落、红松+假色槭+糠椴群落、红松+花楷槭+紫椴群落、长白松+红松+山槐群落中的大型真菌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的基本数据,分析不同植物群落中大型真菌的丰富度指数R1、R2、多样性指数N1、N2和H′、均匀度指数E。大型真菌标本鉴定采用形态学分类方法,凭证标本保存于吉林农业大学菌物标本馆(HMJAU)。多样性研究结果:(1)共采集鉴定大型真菌238种,隶属于90属44科,其中外生菌根菌100种;腐生菌135种;其他3种。(2)在不同的植物群落中大型真菌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指数有所差异,其中蒙古栎+红松+云杉群落中的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最高,而红松+色木槭+蒙古栎群落中的均匀度最大;(3)大型真菌子实体的发生在1a中出现2次高峰,即7月中下旬和9月上旬,第1次高峰期的优势类群为腐生菌,外生菌根菌较少;第2次高峰期优势类群则以外生菌根菌为主,腐生菌相对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群落多样性 季节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菌中19种农药的多残留分析 被引量:17
7
作者 张浩 张太成 +1 位作者 逯忠斌 李玉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332-1334,1339,共4页
建立了食用菌中19种农药残留量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样品用乙腈提取,提取液浓缩后用弗罗里硅土柱净化,经HP-5石英毛细管柱分离后,采用GC—ECD同时测定19种农药残留量。六六六、DDT各4种异构体及同系物的质量浓度在0.01~1mg/L范围... 建立了食用菌中19种农药残留量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样品用乙腈提取,提取液浓缩后用弗罗里硅土柱净化,经HP-5石英毛细管柱分离后,采用GC—ECD同时测定19种农药残留量。六六六、DDT各4种异构体及同系物的质量浓度在0.01~1mg/L范围内,其他11种农药在0.01~5mg/L范围内,均有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大于0.997,样品在3个添加水平时的回收率为80%~115%,相对标准偏差为1.1%-10%。检出限为0.43~2.9μg/kg。方法简便、快速、净化效果较好,可同时满足进、出口食用菌中多种农药残留量的检测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农药 多残留分析 气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木耳菌糠改良苏打盐碱土效果研究 被引量:34
8
作者 谢修鸿 梁运江 李玉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30-133,152,共5页
通过盆栽试验,初步研究了种植黑木耳后的下脚料(即菌糠)对苏打盐碱土的改良作用。结果表明:黑木耳菌糠施入苏打盐碱土后,土壤理化性状发生了显著改善;随菌糠用量的增加,其物理性质主要表现为:土壤团聚能力增强;土壤田间持水能力增强;其... 通过盆栽试验,初步研究了种植黑木耳后的下脚料(即菌糠)对苏打盐碱土的改良作用。结果表明:黑木耳菌糠施入苏打盐碱土后,土壤理化性状发生了显著改善;随菌糠用量的增加,其物理性质主要表现为:土壤团聚能力增强;土壤田间持水能力增强;其化学性质表现为:土壤pH值随菌糠用量的增加而降低,土壤可溶盐组成中CO32-和HCO3-的含量随菌糠用量增加而减少,当菌糠用量达50.0 g/kg时,CO32-消失;Cl-,SO42-含量同全盐量的变化规律一致,随菌糠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其可溶盐中Ca2+,Mg2+,K+、Na+含量增加。而土壤交换性阳离子组成中Ca2+,Mg2+含量增加,交换性Na+含量降低,阳离子交换量增加,其碱化度降低。且交换性Ca2+,Mg2+含量与菌糠用量成正相关关系;交换性Na+含量、碱化度与菌糠用量成负相关关系。即黑木耳菌糠施入苏打盐碱土后,改善其理化性状,创造了宜于作物生长的土壤环境。施用菌糠提高了土壤肥力,在施入菌糠的苏打盐碱土上种植牧草,提高其地上部生物量。菌糠作为有机改良剂改良苏打盐碱土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木耳菌糠 苏打盐碱土 土壤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肚菇子实体发育过程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5
9
作者 董洪新 程显好 +2 位作者 朱林 蔡德华 李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469-472,共4页
研究猪肚菇子实体不同发育时期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猪肚菇子实体生长和衰老,子实体中MDA逐渐积累,膜脂过氧化程度加重;SOD和CAT活性... 研究猪肚菇子实体不同发育时期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猪肚菇子实体生长和衰老,子实体中MDA逐渐积累,膜脂过氧化程度加重;SOD和CAT活性先升高后降低,SOD、CAT活性最高值分别出现在杯形期和钉头期,而POD活性则基本稳定。因此,活性氧代谢失调引发的生物膜结构破坏是猪肚菇子实体衰老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肚菇 子实体 发育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红松阔叶林黏菌生态多样性 被引量:5
10
作者 图力古尔 杨乐 李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3133-3140,共8页
采用定点观察和取样调查法对长白山红松阔叶林中黏菌与植物群落类型以及基物、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水曲柳+蒙古栎+红松林群落中黏菌多样性最丰富;枫桦+紫椴+红松林群落次之;水曲柳+胡桃楸+红... 采用定点观察和取样调查法对长白山红松阔叶林中黏菌与植物群落类型以及基物、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水曲柳+蒙古栎+红松林群落中黏菌多样性最丰富;枫桦+紫椴+红松林群落次之;水曲柳+胡桃楸+红松群落中最差.槭属(Acer)和椴属(Tilia)的腐木是最适宜黏菌生长的基物;栎属(Quercus)腐木次之.松属(Pinus)、白腊树属(Fraxinus)和其它类腐木上的黏菌种类丰富程度相对较低并彼此接近.灌木枯枝落叶上的黏菌种类比较有特色.胡桃楸(Juglans mand shurica)上未见黏菌分布.7~9月份是黏菌大量发生季节,日最高温度处于22~30℃、日最低温度10~18℃时和空气湿度处于66%~96%时适宜于绝大多数黏菌的生长.针阔混交林中的多数黏菌是避光生长的,但有少数几种黏菌是在向阳面形成子实体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菌 基物 植物群落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胁迫对白灵侧耳菌丝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0
11
作者 刘秀明 郑素月 +2 位作者 图力古尔 黄晨阳 张金霞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0-62,共3页
以白灵侧耳(Pleurotus nebrodensis)菌株中农一号(CAAS 1)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温度胁迫(4℃和35℃)对菌丝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温... 以白灵侧耳(Pleurotus nebrodensis)菌株中农一号(CAAS 1)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温度胁迫(4℃和35℃)对菌丝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胁迫导致3种保护酶活性均发生显著的变化。SOD活性随温度胁迫时间的延长先急剧升高后下降,在胁迫12 h时均达到最大值(低/高温胁迫分别为46.23 U/g和50.33 U/g);POD活性呈现先升高后缓慢下降的趋势,在胁迫处理24 h时达到最高值(低/高温胁迫分别为6.86 U/g和7.22 U/g);CAT活性在胁迫处理12 h内迅速上升,之后平稳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灵侧耳 温度胁迫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物酶 过氧化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桦褐孔菌人工培养菌丝体、菌核与野生菌核多糖的降血糖比较试验研究 被引量:38
12
作者 陈艳秋 周丽洁 李玉 《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2-54,共3页
目的是探讨桦褐孔菌人工培养菌丝体、菌核与野生菌核多糖的降血糖作用。方法:采用四氧嘧啶(200 mg/kg体重)腹腔注射复制小鼠高血糖模型。分别给予小鼠应用桦褐孔菌人工培养菌丝体、菌核与野生菌核多糖提取物按不同剂量灌胃,葡萄糖氧化... 目的是探讨桦褐孔菌人工培养菌丝体、菌核与野生菌核多糖的降血糖作用。方法:采用四氧嘧啶(200 mg/kg体重)腹腔注射复制小鼠高血糖模型。分别给予小鼠应用桦褐孔菌人工培养菌丝体、菌核与野生菌核多糖提取物按不同剂量灌胃,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各组的血糖水平。结果:桦褐孔菌菌丝体多糖提取物不同剂量组对四氧嘧啶型高血糖模型小鼠的血糖均有抑制作用,对正常小鼠无明显降血糖作用。桦褐孔菌人工培养菌丝体、菌核与野生菌核多糖三者的降血糖作用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桦褐孔菌人工培养菌丝体、菌核与野生菌核多糖提取物对四氧嘧啶型高血糖模型小鼠均有降血糖作用,对正常小鼠无明显降血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褐孔菌 菌丝体 菌核 多糖 降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脂鳞伞(Pholiota adiposa)子实体个体发育 被引量:12
13
作者 图力古尔 宋超 盖宇鹏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23,F0002,F0003,共6页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多脂鳞伞(Pholiota adiposa)子实体个体发育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多脂鳞伞原基初期卵球形,菌丝交织、致密;原基伸长生长,外部交织菌丝变稀疏,边缘形成一层染色呈黄褐色的菌丝,菌丝膨大,平行排列或凝结呈菌丝束,形成外菌...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多脂鳞伞(Pholiota adiposa)子实体个体发育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多脂鳞伞原基初期卵球形,菌丝交织、致密;原基伸长生长,外部交织菌丝变稀疏,边缘形成一层染色呈黄褐色的菌丝,菌丝膨大,平行排列或凝结呈菌丝束,形成外菌幕。外菌幕菌丝在上部最为发达,形成菌盖菌幕,此时菌盖开始分化。同时原基下部边缘菌丝平行排列并垂直生长,菌柄开始分化。在菌盖、菌柄和子实层原基交接处出现菌丝稀疏区,菌褶腔在这一区域形成。由于半包膜的存在,菌环上无鳞片。菌盖菌幕与菌盖皮层相区分,而菌柄菌幕与菌柄皮层形态一致,只是菌柄菌幕菌丝继续保持向外生长特性。多脂鳞伞属于半被果型中的双菌幕发育型,发育顺序表明是菌盖菌柄发育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菌幕发育型 菌盖菌柄发育型 菌盖菌幕 菌柄菌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侧耳属真菌的种类资源及其生态地理分布 被引量:78
14
作者 图力古尔 李玉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8-10,共3页
笔者在进行《中国真菌志》 (香菇料 )的编研过程中 ,核对和查阅国内有关标本室所藏标本和文献资料 ,初步确认我国的侧耳属 (Pleurotus)真菌 36种 (包括种下等级 )。该属真菌属于腐生型 ,易于栽培 ,多数具有较高的食用或药用价值 。
关键词 侧耳 种类 分布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纤溶酶霉菌的筛选及诱变 被引量:7
15
作者 闵伟红 李佳 +2 位作者 王影 崔学祥 李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26-229,共4页
本研究从我国传统发酵豆制品中筛选具有纤溶酶活性的霉菌三株,用PDA培养后进行分离纯化,并对纯化的菌种进行诱变、复筛和发酵培养。通过菌种特征、形态以及制片镜检对菌种进行初步鉴定,其中两株可以鉴定为根霉或毛霉,一株为枯青霉(Penic... 本研究从我国传统发酵豆制品中筛选具有纤溶酶活性的霉菌三株,用PDA培养后进行分离纯化,并对纯化的菌种进行诱变、复筛和发酵培养。通过菌种特征、形态以及制片镜检对菌种进行初步鉴定,其中两株可以鉴定为根霉或毛霉,一株为枯青霉(Penicillium curinum Thom)。对其鉴定后的菌株进行紫外线诱变和紫外线-氯化锂复合诱变处理,纤溶酶活性由68、56和72U/g分别提高到488、416和660U/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溶酶 筛选 诱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陀螺光敏活性作用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包海鹰 李玉 +1 位作者 丁晓昆 孙晓波 《食用菌学报》 2002年第4期15-17,共3页
用胶陀螺粉末悬浮液 ,胶陀螺粉末水提物 ,胶陀螺粉末石油醚、乙醚、乙醇、丙酮、氯仿提取物 ,胶陀螺色素混合物 (14mg kg) ,液体培养的胶陀螺菌丝球和培养液浓缩物分别进行光敏活性试验。结果表明 ,胶陀螺色素混合物无活性 ,胶陀螺粉末... 用胶陀螺粉末悬浮液 ,胶陀螺粉末水提物 ,胶陀螺粉末石油醚、乙醚、乙醇、丙酮、氯仿提取物 ,胶陀螺色素混合物 (14mg kg) ,液体培养的胶陀螺菌丝球和培养液浓缩物分别进行光敏活性试验。结果表明 ,胶陀螺色素混合物无活性 ,胶陀螺粉末悬浮液、菌丝球和培养液浓缩物有轻度活性 ,而胶陀螺粉末石油醚、氯仿、丙酮和 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陀螺 光敏活性作用 提取物 真菌 过敏性皮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蜡多年卧孔菌生物学特性及驯化栽培 被引量:17
17
作者 鲁铁 图力古尔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5194-5200,共7页
白蜡多年卧孔菌生于白蜡树、檫木、杨树、柳树等阔叶腐木上,造成白色腐朽,药用具有抑肿瘤功效。该菌在山东省广泛分布。对采自山东省的子实体进行组织分离获取菌株作为实验材料对其生物学特性和驯化栽培进行研究,得出最佳的菌丝生长条... 白蜡多年卧孔菌生于白蜡树、檫木、杨树、柳树等阔叶腐木上,造成白色腐朽,药用具有抑肿瘤功效。该菌在山东省广泛分布。对采自山东省的子实体进行组织分离获取菌株作为实验材料对其生物学特性和驯化栽培进行研究,得出最佳的菌丝生长条件和子实体出菇培养条件。生物学特性研究中,首先对温度、pH值、碳源、氮源4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实验。温度组选取15、20、25、30、35℃5个梯度,pH值组选取pH值4、5、6、7、8等5个梯度,碳源组选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可溶性淀粉、乳糖、果糖6种,氮源组选取酵母膏、蛋白胨、硫酸铵、牛肉膏、黄豆粉、亚硝酸钠6种,进行单因素实验。根据菌丝在培养皿中的日均生长速度和生长势综合比较,分别选取4个因素中最优的3个,温度组选取20℃、25℃、30℃3个;pH值组选取pH值5、6、7等3个;碳源组选取麦芽糖、可溶性淀粉、果糖3个;氮源组选取酵母膏、蛋白胨、牛肉膏3个。然后通过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得出如下结论:4种因子对白蜡多年卧孔菌的影响程度为:温度>pH值>碳源>氮源,各因素之间呈极显著差异,最终得出该菌菌丝生长的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30℃,pH值为6,碳源为麦芽糖,氮源为酵母膏。出菇试验中,对驯化栽培过程按二级种制作、栽培袋制作、发菌、催蕾、出菇期管理、采收6个步骤进行实验。二级种选用液体菌种,其配方:每1000 mL的培养基成分为葡萄糖20 g、蛋白胨6 g、酵母膏5 g、MgSO41 g、KH2PO42 g。培养条件温度25℃、摇床转速150 r/min,待培养6 d后使用。出菇栽培采用棉籽壳、麸皮、石灰为主要原料,按棉籽壳79%、麦麸20%、石灰粉1%的配比进行出菇实验,每袋接种量5 mL。发菌阶段需要在清洁的环境中进行,以防止杂菌的污染。白蜡多年卧孔菌菌丝最佳培养温度为30℃,需要通风、避光。出菇时需要14—16℃的低温刺激。子实体生长温度为21—27℃,空气湿度80%—90%。需要一定的散射光光照。当出现乳白色子实层且子实体不再生长时可以进行采收,子实体形态和野生形态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腐菌 生物学特性 单因素 正交试验 驯化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纤溶酶霉菌固体发酵工艺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0
18
作者 闵伟红 李佳 +2 位作者 王影 张锦玉 李玉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07-211,共5页
从我国传统发酵豆制品中筛选出一株具有纤溶酶活性的霉菌菌株,初步鉴定为枯青霉,经诱变后纤溶酶活力为660U/g。本实验以其为出发菌株,对该菌株固体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菌株产酶最佳条件为:m(麸皮):m(豆粕)=1:3,自然pH值,加水量0.7... 从我国传统发酵豆制品中筛选出一株具有纤溶酶活性的霉菌菌株,初步鉴定为枯青霉,经诱变后纤溶酶活力为660U/g。本实验以其为出发菌株,对该菌株固体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菌株产酶最佳条件为:m(麸皮):m(豆粕)=1:3,自然pH值,加水量0.75ml/g物料,MnSO4·H2O和(NH4)2SO4加量分别为0.25%和1.4%,接种量17.5%,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72h,在该条件下固体培养纤溶酶活性平均达到873.76U/g,比优化前提高了213U/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溶酶 固体发酵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球盖菇研究进展 被引量:79
19
作者 萨仁图雅 图力古尔 《食用菌学报》 2005年第4期57-64,共8页
综述了大球盖菇的化学成分、胞外酶、生物学特性、原生质体再生及单核化、栽培和加工及应用价值的研究情况,为大球盖菇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 大球盖菇 化学成分 胞外酶 栽培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真菌增补 被引量:10
20
作者 图力古尔 李玉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91-194,共4页
报道在西藏亚东、林芝等地区采集到的西藏新记录真菌 34种。其中包括担子菌 2 2种 ,子囊菌 7种和粘菌 5种。凭证标本存放在吉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 (HJAU)
关键词 担子菌 子囊菌 粘菌 新记录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