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坐标下我国粮食主产区耕地质量管理问题研究——以东北粮食主产区为例 被引量:9
1
作者 郭庆海 刘帅 刘文明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9-45,共7页
粮食主产区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当前,粮食主产区耕地质量呈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对我国粮食生产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实施有效的耕地质量管理,应当构建包含农户、第三方主体、政府在内的三维坐标。在现有产权... 粮食主产区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当前,粮食主产区耕地质量呈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对我国粮食生产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实施有效的耕地质量管理,应当构建包含农户、第三方主体、政府在内的三维坐标。在现有产权制度不足以激励农户维护耕地质量的情况下,应当在建立约束机制前提下提供公共物品的支持,使兼有耕地使用者和质量维护者双重身份的农户成为养地措施的执行者。第三方主体违法排放污染物会产生外部负效应,是耕地污染的主要外源。控制其污染耕地的根本性措施是依法严格监管,这需要政府提供法制建设、科学化管理、政府财政支持及价值取向、有效的监管手段等四个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质量管理 农户 第三方主体 政府 粮食主产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业结构调整对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影响--基于吉林省调研数据的分析
2
作者 暴子昂 刘帅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53-360,共8页
种植业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基础,其结构调整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吉林省237份农民调查问卷,运用OLS回归及PSM倾向得分匹配法,探究种植业结构调整对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影... 种植业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基础,其结构调整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吉林省237份农民调查问卷,运用OLS回归及PSM倾向得分匹配法,探究种植业结构调整对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影响机制,同时深入剖析资源禀赋对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业结构调整对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并在10%的水平显著。农民经营耕地面积、农民家庭劳动力人口对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并在1%的水平显著。此外,经过PSM倾向得分匹配法消除农民选择性偏差后,种植业结构调整对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仍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参与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相比于未参与的农民提升约为40%。因此,建议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扎实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政策,鼓励农村青年劳动力务农,帮助农民解决耕地细碎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业结构调整 农民家庭经营收入 资源禀赋 PSM倾向得分匹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农业机械化示范区模式与效益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孝国 韩星焕 +1 位作者 田晶 窦茂海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0-23,共4页
以吉林省农业机械化示范区项目建设为例,针对示范区的发展现状情况及制约因素。运用了实证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做了分析和阐述,并对存在问题提出发展对策建议。
关键词 吉林省 农业机械化 综合效益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技术推广的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邵喜武 刘光涛 王海艳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7-89,共3页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技术推广在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技术推广的特点,并从经济学角度运用博弈论、交易费用理论等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技术推广 博弈论 交易费用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粮食增产的主要因素贡献分解与实证估算 被引量:16
5
作者 王军 张越杰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4-48,共5页
已有测算中国粮食增产要素贡献率的方法存在虚增或低估某要素贡献率的缺陷,文章通过改进粮食增产贡献率测算方法实证估计了2003—2016年期间单产、播种面积和结构调整对中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结果表明,中国粮食实现“十二连增”的巨大成... 已有测算中国粮食增产要素贡献率的方法存在虚增或低估某要素贡献率的缺陷,文章通过改进粮食增产贡献率测算方法实证估计了2003—2016年期间单产、播种面积和结构调整对中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结果表明,中国粮食实现“十二连增”的巨大成就主要是单产增长贡献,年均贡献率50%以上,播种面积和作物内部结构调整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年均贡献率分别为30%与10%以上。然而,未来中国粮食增产依靠播种面积扩大和结构调整的空间变窄,需要探索新的增产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增产 要素贡献 结构调整 贡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ogistic模型的农户节水技术选择行为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聂英 董娜 孔祥露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2-95,共4页
基于吉林省大安市3个乡镇6个样本村302个玉米种植户的抽样调查问卷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多因素作用下农户对玉米膜下滴灌技术选择行为的决策机理,并对农户选择节水技术的行为因素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以期在农户层面为农... 基于吉林省大安市3个乡镇6个样本村302个玉米种植户的抽样调查问卷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多因素作用下农户对玉米膜下滴灌技术选择行为的决策机理,并对农户选择节水技术的行为因素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以期在农户层面为农业节水技术的推广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技术 农户 LOGISTIC模型 技术选择 吉林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花生国际贸易竞争力分析
7
作者 宋佳 刘帅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0,共10页
近年来,国际花生市场的贸易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为探究新形势下中国花生国际贸易竞争力,促进花生产业健康发展,在分析中国花生贸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对比了当前中国与其他主要... 近年来,国际花生市场的贸易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为探究新形势下中国花生国际贸易竞争力,促进花生产业健康发展,在分析中国花生贸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对比了当前中国与其他主要花生贸易国的出口竞争力,并从市场势力的角度,运用改进的依市定价(PTM)模型探讨当前中国花生在进口市场中的议价能力。结果表明:中国花生出口的产品结构虽有所优化,但在全球花生贸易竞争中仍呈现出竞争力进一步减弱的趋势;中国在对塞内加尔、印度和阿根廷的花生进口中存在市场势力,但因进口市场过于集中,总体进口风险仍然较高。综上,建议构建国际花生进口的风险评估预警和应急体系,推动中国花生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多元化花生进出口结构,集中优势提高国际贸易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出口竞争力 进口风险 PT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三化”统筹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姜会明 王振华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11年第6期26-30,共5页
影响吉林省"三化"统筹的因素众多,主要包括:对工业和农业的财政扶持及金融扶持力度,教育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就业制度,文化体育事业因素、投资所有制结构因素,也包括农业的行业特性及农村的区域属性等因素。回归检验表明,投... 影响吉林省"三化"统筹的因素众多,主要包括:对工业和农业的财政扶持及金融扶持力度,教育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就业制度,文化体育事业因素、投资所有制结构因素,也包括农业的行业特性及农村的区域属性等因素。回归检验表明,投资中的城乡比例和银行贷款中的工农比例对"三化"统筹发展有显著的负影响,提出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扶持力度,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三农",注重加大对农村的教育资源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化”统筹 影响因素 吉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户参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理论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4期10186-10187,共2页
基于公共物品理论,对粮食主产区农户参与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类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阐述了影响农户参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因素,如家庭收入、家庭劳动人口数、决策者个人特征和耕地面积等。针对粮食主产区农户参与... 基于公共物品理论,对粮食主产区农户参与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类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阐述了影响农户参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因素,如家庭收入、家庭劳动人口数、决策者个人特征和耕地面积等。针对粮食主产区农户参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基础设施 公共物品 粮食主产区 农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肥施用量对中国粮食产量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9
10
作者 刘芳 刘帅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2-100,共9页
化肥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是粮食经济研究的重要议题,文章基于1994—2018年中国粮食主产区玉米、小麦、水稻三种主粮作物化肥施用量和粮食产量的面板数据,构建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化肥施用量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化肥施用量的持... 化肥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是粮食经济研究的重要议题,文章基于1994—2018年中国粮食主产区玉米、小麦、水稻三种主粮作物化肥施用量和粮食产量的面板数据,构建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化肥施用量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化肥施用量的持续增加,对粮食作物的单产水平具有显著的关联效应,且呈现明显的阶段性增长特征。1997年以前,化肥施用量和单位面积粮食产量浮动程度趋于水平。1998—2004年,化肥施用量呈现大幅度跳跃趋势,但其总体产量始终维持在5000 kg/hm^(2)以上。2004—2015年,化肥施用量和粮食单产都呈现出逐步递增的发展趋势。2016年后,化肥施用量和粮食单产出现小幅度增长再到小幅度回落的趋势。此外,在0.1~0.9分位点上,随着分位点的升高,玉米的化肥施用量对其单产存在正向作用,但已呈现边际效用递减特征,反观小麦、水稻的化肥施用量对其单产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为此,在坚持化肥施用零增长的前提下,需注重科学施肥、结合有机肥混合施用以提高化肥利用率,便于在保障粮食安全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之间达成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减量 粮食产量 分位数回归 边际效用 主粮作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布特征及原因分析——以首批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为例 被引量:14
11
作者 刘帅 郭焱 田欧南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16-321,共6页
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连接农户与企业,在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的同时,通过分享农业产业链条的利润增值来实现农民增收。以首批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为研究对象,基于资源约束、交易费用和市场需求等因素分析,借助于Evei... 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连接农户与企业,在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的同时,通过分享农业产业链条的利润增值来实现农民增收。以首批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为研究对象,基于资源约束、交易费用和市场需求等因素分析,借助于Eveiws8.0软件运用加权最小二乘法对截面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研究了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在寻求交易费用最低化的过程中,资源优势促进了粮食类、渔业类示范社的发展,而市场需求则是蔬菜类、水果类及畜牧业示范社发展的主导力量,如粮食类示范社多集中分布于粮食主产区,蔬菜和水果类示范社则分布于市场需求量较大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业经营主体 农民增收 交易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难点探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郭庆海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17年第1期5-11,共7页
玉米临储价格的强力拉动,玉米加工品市场的持续低迷以及国际市场廉价玉米的冲击,是导致玉米高库存积压的主要原因,也是玉米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主要困难。主要表现在目标价格改革及其水平确定,农民收入补贴方式选择,玉米替代作... 玉米临储价格的强力拉动,玉米加工品市场的持续低迷以及国际市场廉价玉米的冲击,是导致玉米高库存积压的主要原因,也是玉米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主要困难。主要表现在目标价格改革及其水平确定,农民收入补贴方式选择,玉米替代作物选择,玉米加工业转型升级等方面。改革农产品价格支持制度与农业支持政策体系,实施大豆产业振兴计划,优化玉米内部种植结构,在东北地区实施退耕政策,重构玉米市场空间格局是破解难题的可选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难点 临储价格 目标价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部不确定性冲击与中国玉米价格波动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帅 刘丁语 《农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5-128,共14页
近年来,以新冠疫情为代表的外部不确定性因素等冲击造成中国玉米价格的大幅度波动。基于2018~2020年与2020~2022年中国玉米价格周度数据分别构建ARCH类模型和TVP-VAR模型,对比分析疫情发生前后玉米价格波动特征,综合考虑新冠疫情冲击、... 近年来,以新冠疫情为代表的外部不确定性因素等冲击造成中国玉米价格的大幅度波动。基于2018~2020年与2020~2022年中国玉米价格周度数据分别构建ARCH类模型和TVP-VAR模型,对比分析疫情发生前后玉米价格波动特征,综合考虑新冠疫情冲击、国际金融与期货市场等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对玉米价格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玉米价格波动一直具有显著的集聚性和非对称性;而所选的外部因素在冲击大小、冲击方向和冲击持续时间上均存在差异,其中,疫情冲击对玉米价格波动影响最大。为稳定中国玉米价格,提出完善市场信息服务功能、加大科技投入以保障生产资料供应、实现新型贸易流通格局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部不确定性冲击 玉米价格波动 ARCH类模型 TVP-VA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脆弱区农地后备资源规模化开发效益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聂英 张彬 孔祥露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4-86,共3页
生态脆弱区能否承受规模化农地开发带来的环境影响,是农地开发工程能否顺利进行的首要问题,文章以吉林省大安市农地开发项目为典型研究区域,以层次分析法构建农地开发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层次综合模糊评价模型计算农地开发综合效益... 生态脆弱区能否承受规模化农地开发带来的环境影响,是农地开发工程能否顺利进行的首要问题,文章以吉林省大安市农地开发项目为典型研究区域,以层次分析法构建农地开发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层次综合模糊评价模型计算农地开发综合效益,得出结论:生态脆弱区农地开发可以获取良好效益,但在建设内容上要注意维护生态环境,效益评价的指标设置也应突出生态效益,文章探讨了运用多层次综合模糊评价模型对生态脆弱区农地开发项目进行效益评价的可行性,以期对类似地区的农地开发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区 农地开发 后备资源 模糊综合评价 吉林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商务发展空间溢出效应与农民增收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奇 杨子刚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54-61,共8页
以浙江省为研究对象,运用莫兰指数检验浙江省各地市农民收入的空间相关性及分布状态,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电子商务发展、电商集聚促进农民增收的影响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电子商务发展、电商集聚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 以浙江省为研究对象,运用莫兰指数检验浙江省各地市农民收入的空间相关性及分布状态,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电子商务发展、电商集聚促进农民增收的影响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电子商务发展、电商集聚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政府要注重电子商务发展对农民增收产生的正向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完善网络及物流配套设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商务发展 空间溢出 空间计量 农民增收 “淘宝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三大平原玉米生产布局变迁分析——基于政策变化视角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绍熹 刘帅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24-229,共6页
为了对玉米历史发展有系统的认识,对建国以来三大平原上玉米生产布局的变动特征进行分析归纳,并探讨其发生如此变化的原因。将1949—2020年划分为五个阶段,计算出70多年来玉米生产集中度指数并对三大平原的玉米生产集中度指数进行横向... 为了对玉米历史发展有系统的认识,对建国以来三大平原上玉米生产布局的变动特征进行分析归纳,并探讨其发生如此变化的原因。将1949—2020年划分为五个阶段,计算出70多年来玉米生产集中度指数并对三大平原的玉米生产集中度指数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分析。三大平原间玉米生产集中度指数差距随着时间变化而逐渐增大,其中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的玉米生产集中的指数远高于长江中下游平原,2011年之后东北平原玉米生产集中度指数达到40%以上,与华北平原的玉米生产拉开差距。国内玉米生产布局不断向东北和华北平原集聚,东北平原玉米生产集中度占全国玉米生产的近一半。在“粮改饲”政策和针对东北三省一区的玉米生产者补贴政策实施后,我国的玉米种植面积减少,相应的产量也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大平原 玉米生产 生产布局 布局变迁 政策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