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吉林农业大学校园鸟类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刘佳琪 李灵贝 +3 位作者 王彩红 李义 张宏静 朱洪强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33-944,共12页
2015年4月—2018年3月采用样线、样点结合法对吉林农业大学校园内的鸟类进行调查,期间共调查到鸟类91种,5 357只,隶属于14目33科,占吉林省有记录鸟类350种的26%,其中夏候鸟43.96%、留鸟27.47%、旅鸟19.78%、冬候鸟8.7%。在4种生境中,多... 2015年4月—2018年3月采用样线、样点结合法对吉林农业大学校园内的鸟类进行调查,期间共调查到鸟类91种,5 357只,隶属于14目33科,占吉林省有记录鸟类350种的26%,其中夏候鸟43.96%、留鸟27.47%、旅鸟19.78%、冬候鸟8.7%。在4种生境中,多样性指数为后山景观区最高(3.701)、水域最低(2.527);均匀度指数水域最高(0.957),校园生活区最低(0.757);相似性上,后山景观区和校园生活区相似性最高(0.882),农田和校园生活区相似性最低(0.526),水域研究区与其他各生境均不相似。在不同季节的对比中,春季的多样性指数最高(3.925),冬季最低(3.323);在生境相似性指数上,冬季与春、夏、秋3个季节的相似性指数分别为0.504、0.426和0.483,冬季与其他3个季节的相似性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国家Ⅱ级保护动物9种,主要为隼形目(Falconiformes)、鸮形目(Strigiformes)和鸳鸯(Aix galericul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 鸟类 物种多样性 群落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型组织理论视域下研究生学风建设的理性思考
2
作者 李刚 樊颖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2-93,共2页
文章通过阐述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内涵及其在研究生学风建设中的作用,找出在研究生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即自我超越意识不强、师生心智模式僵化、共同愿景尚未绘就、团队成员互动不够、思考缺乏系统性,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促进研究生学风建... 文章通过阐述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内涵及其在研究生学风建设中的作用,找出在研究生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即自我超越意识不强、师生心智模式僵化、共同愿景尚未绘就、团队成员互动不够、思考缺乏系统性,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促进研究生学风建设的对策,即把宏观管理应用于微观组织、从"量化考核"向"发展评估"转型、将软性措施与刚性政策相结合、将单一行为转化为立体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型组织 学风建设 研究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炎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开 裴志花 +3 位作者 胡桂学 齐宇 伊淑帅 潘娜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04-706,共3页
为了研究某种疾病的发病机理或免疫反应原理,一般多在实验动物模型上进行,可以说免疫学的发展与实验动物科学的兴起有着密切的联系。目前,肠炎性疾病仍是世界性重大难题。肠炎根据病因不同,大体上可以分为细菌性肠炎、病毒性肠炎、抗生... 为了研究某种疾病的发病机理或免疫反应原理,一般多在实验动物模型上进行,可以说免疫学的发展与实验动物科学的兴起有着密切的联系。目前,肠炎性疾病仍是世界性重大难题。肠炎根据病因不同,大体上可以分为细菌性肠炎、病毒性肠炎、抗生素相关性肠炎、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等。为研究各种肠炎的发病机制及探索新的治疗药物,人们构建了许多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动物模型 肠炎性疾病 抗生素相关性肠炎 实验动物科学 细菌性肠炎 病毒性肠炎 炎症性肠病 免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病情况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郝景锋 李国江 +2 位作者 王永生 尹柏双 赵权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48-48,49,共2页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子宫表层黏膜及其深层组织发生的炎症,是奶牛不孕症的主要原因之一,该病发病率高,病程长,治疗容易反复,常导致屡配不孕,以致其成为制约奶牛养殖业的主要原因.该病严重影响奶牛产奶量和奶的品质,给奶牛养殖业造成严重的...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子宫表层黏膜及其深层组织发生的炎症,是奶牛不孕症的主要原因之一,该病发病率高,病程长,治疗容易反复,常导致屡配不孕,以致其成为制约奶牛养殖业的主要原因.该病严重影响奶牛产奶量和奶的品质,给奶牛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国外报道文献显示,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在20%~40%左右[1],本调查通过对吉林市区8家大型奶牛养殖企业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探讨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子宫内膜炎 发病情况调查 吉林地区 奶牛养殖业 发病原因 奶牛不孕症 组织发生 屡配不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黄泥河自然保护区马鹿冬季栖息地选择 被引量:3
5
作者 朱洪强 葛志勇 +5 位作者 毛之夏 刘庚 常素慧 李成 张晓东 白玉刚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78-482,共5页
2009年12月~2010年1月,在黄泥河自然保护区采用样带法对马鹿冬季栖息地选择进行了研究。共设置了47条样带,调查了72个马鹿利用样方和109个对照样方。结果表明,在黄泥河自然保护区冬季马鹿喜欢选择针阔混交林、食物丰富度和灌丛盖度较... 2009年12月~2010年1月,在黄泥河自然保护区采用样带法对马鹿冬季栖息地选择进行了研究。共设置了47条样带,调查了72个马鹿利用样方和109个对照样方。结果表明,在黄泥河自然保护区冬季马鹿喜欢选择针阔混交林、食物丰富度和灌丛盖度较高、中等坡度和隐蔽级、远离人为干扰源的生境,避开选择阴坡和针叶林。逻辑斯蒂回归分析揭示坡度、隐蔽级、食物丰富度、坡向、人为干扰距离和林型是影响马鹿栖息地选择的主导因子,灌丛盖度为次要因子。回归模型为:Z=-53.391+0.194×坡度+0.352×隐蔽级+0.5×食物丰富度-0.071×灌丛盖度+1.064×坡向(1)+6.11×坡向(2)+0.004×人为干扰距离+17.305×林型(1)+7.147×林型(2),选择利用概率P(z)=ez/(1+ez),模型正确预测率为9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鹿 栖息地选择 黄泥河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E2基因重组卡介苗初步免疫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健明 杨宇航 +5 位作者 王慧慧 曾范利 时坤 张妍 刘菲 杜锐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6-149,共4页
为评价表达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BVDV)E2基因重组卡介苗(rBCG)的初步免疫效果,本研究分别将rBCG-pMV261-E2和rBCG-pMV361-E2免疫实验用大耳白兔,通过间接ELISA方法和T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分别检测兔体内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水平。... 为评价表达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BVDV)E2基因重组卡介苗(rBCG)的初步免疫效果,本研究分别将rBCG-pMV261-E2和rBCG-pMV361-E2免疫实验用大耳白兔,通过间接ELISA方法和T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分别检测兔体内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水平。结果显示在体液免疫方面,两组rBCG均从第7 d开始产生BVDV抗体,抗体水平逐渐上升,在42 d达到峰值,并且rBCG-pMV361-E2刺激所产生的抗体水平始终高于rBCG-pMV261-E2;而rBCG血清中的抗结核菌抗体水平与正常BCG无显著差异,与BVDV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之间则差异显著;在细胞免疫方面,与阴性对照组相比,两组rBCG与BVDV灭活苗相同,免疫实验兔后淋巴细胞对特异性刺激均有明显的增殖。表明两组rBCG免疫实验兔后均使其产生了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为进一步研制BVDV新型基因工程疫苗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 E2基因 重组卡介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泥河保护区三种鼬科动物冬季生境选择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朱洪强 朴敏娟 +5 位作者 兰佳宇 李灵贝 刘佳琪 朱文宇 阎庚华 程龙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5-82,共8页
采用样线法对吉林黄泥河自然保护区3种鼬科动物冬季生境选择进行研究,共设置20条样线,记录了40个利用样方和40个对照样方。在每个样方内测定海拔、坡度、坡向、坡位、隐蔽级、郁闭度、灌丛盖度、树胸径、人为干扰距离、林型、裸岩、雪... 采用样线法对吉林黄泥河自然保护区3种鼬科动物冬季生境选择进行研究,共设置20条样线,记录了40个利用样方和40个对照样方。在每个样方内测定海拔、坡度、坡向、坡位、隐蔽级、郁闭度、灌丛盖度、树胸径、人为干扰距离、林型、裸岩、雪深和倒木共计13类生态因子。运用Bailey's置信区间法分析坡向、坡位、林型、裸岩、倒木等5个名词型变量;利用非参数检验中的2个独立样本Mann-Whitey U检验,分析海拔、坡度、隐蔽级、郁闭度、灌丛盖度、树胸径、人为干扰距离、雪深8个数量型变量;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综合分析了13个因子对3种鼬科动物冬季栖息地选择的影响。结果显示,3种鼬科动物喜欢在阳坡、半阴半阳坡、中坡位的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活动,对倒木和裸岩表现出明显选择性;对灌丛盖度的选择差异极显著(P <0. 01),对不同坡度和郁闭度的选择差异显著(P <0. 05);在主成分分析中,前4个主成分中的累积贡献率达到64. 859%,第一主成分贡献率为30. 933%,主要反映利用样方的林型、海拔、雪深和人为干扰距离的影响,第二主成分贡献率为14. 757%,主要反映利用样方的树胸径和隐蔽级影响。3种鼬科动物主要选择食物丰富度高、隐蔽程度高和可以减少能量消耗的地区作为冬季栖息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鼬科动物 生境 样线法 生态因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树品牌战略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全青龙 王连君 +1 位作者 刘阳 张思路 《农业科技通讯》 2009年第12期26-29,共4页
果树产业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是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优势农业产业之一。本文通过分析近十年来我国我国果树产业品牌战略的研究文献,追溯国内学者对果树品牌战略的研究历程,梳理了迄今为止... 果树产业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是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优势农业产业之一。本文通过分析近十年来我国我国果树产业品牌战略的研究文献,追溯国内学者对果树品牌战略的研究历程,梳理了迄今为止的研究进展状况和打造品牌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指出既往研究的不足和今后研究要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树 品牌战略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老爷岭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宏静 靳勇超 +3 位作者 窦红亮 陈旭升 李义 朱洪强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79-486,共8页
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研究是自然保护区制定管理和保护规划的重要依据。本研究以黑龙江老爷岭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9—2019年3期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利用动态度与转移矩阵模型对该区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选择斑块数量和香... 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研究是自然保护区制定管理和保护规划的重要依据。本研究以黑龙江老爷岭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9—2019年3期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利用动态度与转移矩阵模型对该区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选择斑块数量和香农多样性等景观指数对其景观格局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林地是老爷岭保护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约占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95%,且1999—2019年呈稳定趋势(K=-0.017)。从景观格局变化来看,老爷岭保护区的景观呈破碎化趋势,其中斑块数量和香农多样性指数变化最大。从时间跨度来看,1999—2009年是老爷岭保护区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时段,自2009年后老爷岭保护区建立,保护区内的土地利用动态度指数和景观破碎化程度均在降低,这说明老爷岭保护区成立后,随着管理和保护力度的加大,保护区内的林地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景观破碎化程度得到了有效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爷岭 自然保护区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东部山区獐潜在适宜分布及生态廊道构建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炳莲 杨雨佳 +3 位作者 马帅 苗润泽 陈旭升 朱洪强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3-283,共11页
基于在吉林省东部山区野外调查获得的96份獐(Hydropotes inermis)的位点数据及16份环境变量数据,利用MaxEnt模型和Linkage Mapper工具识别獐潜在适宜分布区及连通性,构建生态廊道,为今后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及现实指导。结果表明:M... 基于在吉林省东部山区野外调查获得的96份獐(Hydropotes inermis)的位点数据及16份环境变量数据,利用MaxEnt模型和Linkage Mapper工具识别獐潜在适宜分布区及连通性,构建生态廊道,为今后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及现实指导。结果表明:MaxEnt模型预测精度较高,AUC值高达0.9以上,在当前气候条件下,獐主要分布于珲春市、敦化市、白山市和集安市等海拔偏低且坡度平缓的部分地区,植被类型多为草本覆盖层。对獐潜在适宜分布区影响较大的环境因子包括植被类型-草本覆盖层、海拔、植被类型-灌溉农田、人为干扰和坡度等。以MaxEnt模型分析的獐适宜区分布情况为研究基础,构建的9条生态廊道多为水源丰富,且远离人群居住的区域。生态廊道是实行生境适宜性恢复的相关措施,廊道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调节生态系统平衡具有关键作用,相关部门可依据其重要性,为实施物种保护计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x Ent模型 东部山区 适宜分布 生态廊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量喷药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朱聪慧 田耘 《农业与技术》 2013年第11期107-108,共2页
随着农业信息化发展,变量作业技术在耕作、施肥、播种、病虫害控制、杂草管理、栽培及灌溉等方面广泛应用。本文概述了变量喷药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分析了变量技术在我国的研究现状,为变量技术推广提供依据。
关键词 变量技术 精准农业 植保机械 静态混药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被引量:8
12
作者 杨艳文 《河北农业科学》 2010年第12期162-163,172,共3页
主动融入到区域社会发展,既是区域社会对高校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农业高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探索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的方式和途径,坚持走服务地方、服务社会之路。吉林农业大学紧紧围绕&... 主动融入到区域社会发展,既是区域社会对高校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农业高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探索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的方式和途径,坚持走服务地方、服务社会之路。吉林农业大学紧紧围绕"支撑、服务、发展"的主题,逐渐探索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服务"三农"新路径,为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高校 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实践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2019年吉林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7
13
作者 郝景锋 李高谦 +3 位作者 张宇航 王永生 付连军 刘立明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0-53,共4页
为更好了解吉林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规律以及相关因素,以便科学有效地预防该病,本试验调查了2017-2019年吉林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病情况与地区、月份、胎次、产奶量、淘汰率、季节以及牧场饲养管理水平等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同时调... 为更好了解吉林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规律以及相关因素,以便科学有效地预防该病,本试验调查了2017-2019年吉林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病情况与地区、月份、胎次、产奶量、淘汰率、季节以及牧场饲养管理水平等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同时调查了奶牛子宫内膜炎病原菌特点。结果显示,吉林地区各市区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病率高低不一,舒兰市发病率最高,为60.26%,其次是永吉县47.41%,发病率最低的是吉林市区,发病率为15.88%;从月份统计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病情况看,7~10月份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病率较高,1月份发病率最低,为19.17%;从胎次统计上看,6胎次以上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病率最高,为48.46%;从奶牛产奶量对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病率统计上看,年产牛奶高于7000 kg的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病率明显偏高,达到59.12%;散养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病率(76.40%)明显高于规模化养殖的奶牛发病率(28.78%);牧场饲养管理水平优的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病率(18.73%)明显低于饲养管理水平差的发病率(74.56%);混合感染是奶牛子宫内膜炎主要致病性因素,单一性感染性致病因素主要为大肠杆菌、葡萄球菌以及蜡样芽孢杆菌等。结果表明,加强饲养管理、优化奶牛种群结构、安全规范处理奶牛产科疾病、合理发挥奶牛生产性能以及科学免疫是奶牛健康养殖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地区 奶牛子宫内膜炎 季节性 胎次 产奶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及敏感药物筛选 被引量:4
14
作者 郝景锋 李高谦 +3 位作者 张宇航 王永生 付连军 刘立明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18,共4页
为科学有效防控奶牛子宫内膜炎,本课题组采集了吉林地区多个奶牛养殖场120头患子宫内膜炎奶牛子宫内容物样本,并对其进行染色、镜检以及生化鉴定。分离出主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以及蜡样芽胞杆菌,... 为科学有效防控奶牛子宫内膜炎,本课题组采集了吉林地区多个奶牛养殖场120头患子宫内膜炎奶牛子宫内容物样本,并对其进行染色、镜检以及生化鉴定。分离出主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以及蜡样芽胞杆菌,单一感染、双重感染所占比例分别为44.35%和41.74%,三重感染所占比例为13.91%;通过敏感药物筛选头孢噻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四环素、阿莫西林、恩诺沙星以及氧氟沙星均显示出较好的抑菌效果。以上药物可作为吉林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治疗的首选药物,科学有效防控该病有利于奶牛养殖业和谐、快速、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地区 奶牛子宫内膜炎 大肠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药物敏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五种鸟类分布新纪录
15
作者 杨雨佳 张鹏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40-944,共5页
2018—2022年,在吉林省长春市伊通河流域进行鸟类资源调查,记录到欧亚鸲(Erithacus rubecula;43°52’34.76″N,125°21’52.74″E)、灰蓝山雀(Cyanistes cyanus;43°52’33.61″N,125°21’53.08″E;43°49’18.99... 2018—2022年,在吉林省长春市伊通河流域进行鸟类资源调查,记录到欧亚鸲(Erithacus rubecula;43°52’34.76″N,125°21’52.74″E)、灰蓝山雀(Cyanistes cyanus;43°52’33.61″N,125°21’53.08″E;43°49’18.99″N,125°21’19.65″E)、三趾鸥(Rissa tridactyla;43°48’44.02″N,125°20’56.08″E)、中白鹭(Ardea intermedia;43°57’46.09″N,125°22’5.71″E)和赤嘴潜鸭(Nettarufina;43°58’2.72″N,125°22’4.42″E;43°48’27.18″N,125°20’49.41″E)5种鸟类,并拍摄到野外照片。经查阅相关文献确认为吉林省鸟类分布新纪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省 长春市伊通河流域 鸟类 分布新纪录 欧亚鸲 灰蓝山雀 三趾鸥 中白鹭 赤嘴潜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泥河林区3种有蹄类动物时空生态位特征 被引量:3
16
作者 马帅 苗润泽 +5 位作者 刘庚 李伟东 周勇 朱洪强 程龙 张晓东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7-124,共8页
为探明马鹿(Cervus elaphus)、狍(Capreolus pygargus)、野猪(Sus scrofa)3种有蹄类动物的同域共存机制,采用红外相机法和大样方法对黄泥河林业局所属林区3种有蹄类动物的日活动节律和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有蹄类动物日活动... 为探明马鹿(Cervus elaphus)、狍(Capreolus pygargus)、野猪(Sus scrofa)3种有蹄类动物的同域共存机制,采用红外相机法和大样方法对黄泥河林业局所属林区3种有蹄类动物的日活动节律和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有蹄类动物日活动节律重叠度较高,但活动高峰彼此错开,马鹿和狍为晨昏类型动物,野猪为昼行性动物;在黄泥河林区内,三者栖息地重叠面积较大,马鹿和狍地理分布重叠度的D值和I值分别为0.648和0.865,马鹿和野猪地理分布重叠度的D值和I值分别为0.601和0.809,狍和野猪地理分布重叠度的D值和I值分别为0.701和0.912;3种有蹄类动物在海拔、人为干扰因素下实现空间生态位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蹄类 日活动节律 栖息地 生态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配方酵素菌肥对草莓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0
17
作者 蔡艳华 王连君 +1 位作者 王雨娟 李春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6期14300-14301,共2页
[目的]研究施用不同类型的酵素菌肥对草莓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以全明星草莓品种为试材,酵素菌肥施肥处理设置1#肥(含N、P,微量Zn、Fe、B),2#肥(含N、P、K),3#肥(含有机质),4#肥(含N、P、K,微量Zn、Fe、B),根部浇灌,尿素为对照,根... [目的]研究施用不同类型的酵素菌肥对草莓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以全明星草莓品种为试材,酵素菌肥施肥处理设置1#肥(含N、P,微量Zn、Fe、B),2#肥(含N、P、K),3#肥(含有机质),4#肥(含N、P、K,微量Zn、Fe、B),根部浇灌,尿素为对照,根部沟施,分别于草莓萌芽期、初花期和结果初期作为追肥施入。[结果]酵素菌肥可显著增加草莓的产量,施用1#,2#,3#,4#肥料,分别比对照增产19.45%、25.12%、13.96%、30.98%。酵素菌肥可改善草莓的品质,能显著提高草莓果实的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对果实可滴定酸的含量影响不大。与对照相比,施用4#肥的果实糖/酸比值提高17.66%,维生素C含量提高14.81%。[结论]施用酵素菌肥既可增加草莓产量又可改善草莓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素菌肥 草莓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细小病毒病发病情况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9
18
作者 郝景锋 袁起伟 +3 位作者 宁良辰 张闯 王力 赵权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11-213,共3页
本研究对吉林市2010年犬细小病毒病的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以期为吉林市犬病预防工作提供有力支持。本试验收集吉林市10个动物医院全年接诊的4372例疑似犬细小病毒病病犬,通过临床检查及实验室诊断,确诊3250例患犬发生不同类型的... 本研究对吉林市2010年犬细小病毒病的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以期为吉林市犬病预防工作提供有力支持。本试验收集吉林市10个动物医院全年接诊的4372例疑似犬细小病毒病病犬,通过临床检查及实验室诊断,确诊3250例患犬发生不同类型的犬细小病毒病。研究结果表明,犬的品种影响犬细小病毒病的发生,纯种犬的发病率最高,占61.02%,土种犬发病率最低,占16.93%;3~12月龄的幼犬多发,占发病数的66.37%;4~6月份和10~12月份发病率最高,分别占总发病数的52.22%和33.04%;免疫次数也影响了犬细小病毒病的发生,每年免疫2次可以显著降低犬细小病毒病的发生。因此,选择高质量的疫苗,增加免疫次数,选择合理的饲养环境,加强多发季节和多发年龄段对犬的保护是减少本病发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细小病毒病 调查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蛹蛋白肽的制备及其运动饮料研制 被引量:30
19
作者 陈静 郑明珠 王浩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318-320,共3页
以超临界提取油脂后的蚕蛹蛋白粉为原料,采用碱性蛋白酶水解制备蚕蛹蛋白肽,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蚕蛹蛋白肽酶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2.5h,固液比1:7(m/m),pH8,酶用量7%([E]/[S]),此条件下水解度29.97%。并进行缓解体... 以超临界提取油脂后的蚕蛹蛋白粉为原料,采用碱性蛋白酶水解制备蚕蛹蛋白肽,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蚕蛹蛋白肽酶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2.5h,固液比1:7(m/m),pH8,酶用量7%([E]/[S]),此条件下水解度29.97%。并进行缓解体力疲劳功能的蚕蛹蛋白肽运动饮料的研制,得到最佳工艺为:蛋白肽与水比例1:5(V/V),蔗糖量6%,柠檬酸量0.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蛹蛋白肽 缓解体力疲劳 运动饮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E2基因在卡介苗中的优化表达 被引量:3
20
作者 曾范利 张云 +5 位作者 张梦 时坤 李建明 刘菲 李晶 杜锐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4-100,共7页
为构建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BVDV)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根据已知的BVDV Changehun184毒株E2基因序列,利用DN.AStar生物学软件对其进行分析,预测了可能存在的抗原表位,设计6对引物,分别扩增了包含预测抗原位点的6个片段,1—297 aa、1... 为构建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BVDV)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根据已知的BVDV Changehun184毒株E2基因序列,利用DN.AStar生物学软件对其进行分析,预测了可能存在的抗原表位,设计6对引物,分别扩增了包含预测抗原位点的6个片段,1—297 aa、1—345 aa、1—374 aa、45—297 aa、45—345 aa和45—374 aa,克隆至穿梭表达载体pMV361中,经酶切、PCR扩增和测序证实已正确插入到表达载体中,构建了6个原核表达质粒。阳性重组质粒通过电转化到卡介苗(BCG)感受态中,热诱导后,进行SDS-PAGE分析和免疫印迹检测。结果表明6个重组质粒在卡介苗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表达产物与理论推测的相对分子质量一致。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其融合蛋白能被牛抗BVDV的阳性血清识别,具有相应的反应原性。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BVDV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 E2基因 卡介苗 优化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