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赤眼蜂工厂化繁育技术改进及防治农业害虫应用现状 被引量:81
1
作者 张俊杰 阮长春 +2 位作者 臧连生 邵玺文 史树森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38-646,共9页
自20世纪50年代,我国即开始系统研究赤眼蜂的人工繁育与田间释放应用技术,在适于赤眼蜂规模化繁殖的中间寄主种类研究与应用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近几年,我国在利用大卵(柞蚕卵)和小卵(米蛾卵)为中间寄主工厂化繁育赤眼蜂技术方... 自20世纪50年代,我国即开始系统研究赤眼蜂的人工繁育与田间释放应用技术,在适于赤眼蜂规模化繁殖的中间寄主种类研究与应用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近几年,我国在利用大卵(柞蚕卵)和小卵(米蛾卵)为中间寄主工厂化繁育赤眼蜂技术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从大卵繁蜂涉及的配套生产设备、生产工艺以及小卵繁蜂过程中的幼虫人工饲料配方、饲养盘和成蛾收集技术方面取得的进展进行了归纳,并介绍了一次长效放蜂技术和大、小卵蜂混合释放技术在玉米螟和水稻二化螟防治的应用。2004年以来,吉林省累计推广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玉米螟近1300万hm2,我国在推广应用赤眼蜂防治农业害虫方面取得巨大成功。最后,对赤眼蜂工厂化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以及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眼蜂 工厂化生产 玉米螟 水稻二化螟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螟赤眼蜂rDNA特异引物设计及诊断引物在赤眼蜂分子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2
作者 郭震 阮长春 +2 位作者 臧连生 张帆 靳锋云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3-126,共4页
根据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m)的rDNA-ITS2序列,利用软件Primer Premier 5.0设计出该寄生蜂的特异引物。通过PCR条件的优化,设计的引物能稳定地扩增出稻螟赤眼蜂的特异性条带,大小为256bp。应用设计的稻螟赤眼蜂特异引物以及... 根据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m)的rDNA-ITS2序列,利用软件Primer Premier 5.0设计出该寄生蜂的特异引物。通过PCR条件的优化,设计的引物能稳定地扩增出稻螟赤眼蜂的特异性条带,大小为256bp。应用设计的稻螟赤眼蜂特异引物以及报道的松毛虫赤眼蜂(T.dendrolimi)、玉米螟赤眼蜂(T.ostriniae)和螟黄赤眼蜂(T.chilonis)特异引物对赤眼蜂样品进行PCR扩增分析。结果表明,4对特异引物可从单头蜂稳定地扩增出各自蜂种的目的DNA条带,并且分子鉴定结果与形态学鉴定结果完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毛虫赤眼蜂 玉米螟赤眼蜂 螟黄赤眼蜂 二化螟 分子鉴定 ITS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螟赤眼蜂与二种赤眼蜂对水稻二化螟卵寄生竞争作用 被引量:23
3
作者 杜文梅 林英 +3 位作者 臧连生 张晨 刘显娇 阮长春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88-493,共6页
稻螟赤眼蜂是我国水稻二化螟的优势卵寄生蜂,本文在室内条件下,初步研究了稻螟赤眼蜂分别与松毛虫赤眼蜂和螟黄赤眼蜂在水稻二化螟卵上的种间竞争作用。结果表明,同时接入稻螟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时,寄生水稻二化螟卵(40.2粒)及子代雌... 稻螟赤眼蜂是我国水稻二化螟的优势卵寄生蜂,本文在室内条件下,初步研究了稻螟赤眼蜂分别与松毛虫赤眼蜂和螟黄赤眼蜂在水稻二化螟卵上的种间竞争作用。结果表明,同时接入稻螟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时,寄生水稻二化螟卵(40.2粒)及子代雌蜂总数(32.0头)最多,且松毛虫赤眼蜂平均寄生二化螟卵的数量(26.5粒)明显高于单独接蜂的平均寄生的数量,后代雌蜂比率(76.3%)明显低于单独接蜂时的雌蜂比率,发育历期(10.7 d)明显长于接入同种时的发育历期。而稻螟赤眼蜂和螟黄赤眼蜂共存时,螟黄赤眼蜂平均寄生二化螟卵的数量(10.3粒)、后代雌蜂比率(75.3%)以及发育历期(8.0 d)与单独接蜂时相似;同样,当稻螟赤眼蜂与松毛虫赤眼蜂混合接蜂时,稻螟赤眼蜂平均寄生二化螟卵的数量(14.4粒)、后代雌蜂比率(79.0%)以及发育历期(8.6 d)与单独接蜂时相似,但是,当稻螟赤眼蜂与螟黄赤眼蜂混合接蜂时,其后代雌蜂比率(76.7%)明显低于单独接蜂处理,而发育历期(8.8 d)明显长于单独接蜂处理。总的来看,在二化螟卵上,同时接入二种赤眼蜂时,蜂种间存在一定的竞争作用,其中混合接入稻螟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时,对水稻二化螟的控制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螟赤眼蜂 松毛虫赤眼蜂 螟黄赤眼蜂 水稻二化螟 种间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糖类物质对蠋蝽取食行为选择和繁殖力的影响 被引量:19
4
作者 郭义 王曼姿 +6 位作者 张长华 易忠经 杨在友 刘晨曦 张礼生 王孟卿 陈红印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31-337,共7页
蠋蝽是一种适应能力强、捕食范围广的天敌昆虫,糖类物质是昆虫必需的营养物质,也是人工饲料中重要的营养成分和促食因子。本研究通过在蠋蝽产卵期内补充6种糖溶液,测定其繁殖力参数,并比较蠋蝽对6种糖溶液的取食行为选择,筛选出其中对... 蠋蝽是一种适应能力强、捕食范围广的天敌昆虫,糖类物质是昆虫必需的营养物质,也是人工饲料中重要的营养成分和促食因子。本研究通过在蠋蝽产卵期内补充6种糖溶液,测定其繁殖力参数,并比较蠋蝽对6种糖溶液的取食行为选择,筛选出其中对蠋蝽最具吸引、促食作用最强的糖类。结果表明,糖的相对甜度大小与蠋蝽繁殖力高低无显著相关性,与行为选择有关,蠋蝽对6种糖类取食行为选择的喜好程度为蔗糖>果糖>麦芽糖>海藻糖>葡萄糖>肌醇,且都明显高于蒸馏水,表现为偏向选择甜度较高的糖类;补充6种糖类对蠋蝽繁殖力的影响为:补充麦芽糖或海藻糖溶液能显著地增加蠋蝽的繁殖力,其中补充麦芽糖的蠋蝽产卵量为323.85粒,每日每雌产卵量为6.81粒;补充海藻糖蠋蝽的产卵量为271.13粒,每日每雌产卵量为8.14粒;补充肌醇蠋蝽的繁殖力各项指标最低;补充果糖或蔗糖不能明显提高蠋蝽的繁殖力,但这两种糖类相对甜度较高,对蠋蝽的吸引作用较强,且成本也较低,可作为促食剂加入饲料中或在产卵期补充营养。本研究结果为改良人工饲料中的糖类物质促食因子和提高蠋蝽繁殖力提供了参考,也为深入研究蠋蝽人工饲料中其他种类促食因子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蠋蝽 糖类 取食行为 繁殖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氏桨角蚜小蜂对不同龄期Q隐种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的取食和寄生选择 被引量:10
5
作者 戴鹏 刘林州 +3 位作者 臧连生 张俊杰 阮长春 万方浩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0-25,共6页
许多粉虱寄生蜂雌蜂对粉虱若虫的攻击方式不仅是寄生,而且还能取食。本文以海氏桨角蚜小蜂Eretmocerus hayati作为测试寄生蜂,Q隐种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作为寄主,在非选择和双向选择条件下调查了寄生蜂对寄主的取食和寄生选择性。研... 许多粉虱寄生蜂雌蜂对粉虱若虫的攻击方式不仅是寄生,而且还能取食。本文以海氏桨角蚜小蜂Eretmocerus hayati作为测试寄生蜂,Q隐种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作为寄主,在非选择和双向选择条件下调查了寄生蜂对寄主的取食和寄生选择性。研究结果表明,非选择试验条件下,海氏桨角蚜小蜂48 h内取食1~4龄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若虫的数量分别为10.7、6.4、6.7、5.0头和4.4、3.7、2.8、2.3头,寄生1~4龄烟粉虱若虫的数量分别为22.1、27.5、25.4、16.5头,但不能寄生各龄期温室白粉虱若虫;而在选择试验条件下,寄生蜂取食1~4龄烟粉虱若虫的数量分别为同龄期温室白粉虱若虫数量的1.8、2.6、2.5、1.5倍。说明寄生蜂的取食寄主能力明显受寄主种类和龄期的影响。海氏桨角蚜小蜂更适合用来防治烟粉虱,但不适于防治温室白粉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粉虱 温室白粉虱 桨角蚜小蜂 取食寄主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对三种常见害虫的杀虫活性 被引量:3
6
作者 吕兵 王卓 +2 位作者 臧连生 时东方 刘春明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39-942,共4页
在室内测定了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对三种常见害虫即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及豌豆蚜Aphis craccivora的毒力作用。结果表明,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对白粉虱、小菜蛾和蚜虫均表现出较好的毒杀作用,... 在室内测定了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对三种常见害虫即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及豌豆蚜Aphis craccivora的毒力作用。结果表明,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对白粉虱、小菜蛾和蚜虫均表现出较好的毒杀作用,其LC50分别为0.7527、0.7924和0.2121 g/L;在稀释质量浓度为2.0395 g/L时,白粉虱成虫和小菜蛾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4.48%和98.00%,而在稀释浓度为0.9518 g/L时,蚜虫的校正死亡率为89.35%。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对温室白粉虱、小菜蛾幼虫及蚜虫表现出较好的杀虫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楸 提取物 小菜蛾 粉虱 蚜虫 杀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田3种赤眼蜂对大造桥虫卵的寄生适应性 被引量:6
7
作者 温玄烨 许晶 +1 位作者 臧连生 史树森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60-1063,共4页
大造桥虫是我国大豆生产上最主要的食叶类害虫之一,目前关于这种害虫的生物防治鲜有报道。本文比较研究了大豆田三种赤眼蜂对大造桥虫卵的寄生能力和发育适合度。研究结果表明,单头黏虫赤眼蜂24 h平均寄生13.1粒卵,明显高于玉米螟赤眼蜂... 大造桥虫是我国大豆生产上最主要的食叶类害虫之一,目前关于这种害虫的生物防治鲜有报道。本文比较研究了大豆田三种赤眼蜂对大造桥虫卵的寄生能力和发育适合度。研究结果表明,单头黏虫赤眼蜂24 h平均寄生13.1粒卵,明显高于玉米螟赤眼蜂(1.1粒)和螟黄赤眼蜂(0.8粒)。三种赤眼蜂寄生大造桥虫卵后,均能顺利完成发育,羽化率为63.2%-74.2%,发育历期为10.6-10.8 d,三者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但黏虫赤眼蜂的后代雌蜂比率(57.2%)明显高于其它二种赤眼蜂。本研究为豆田释放黏虫赤眼蜂同时生物防治多种害虫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虫赤眼蜂 大造桥虫 大豆食心虫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斑青步甲幼虫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捕食能力 被引量:14
8
作者 黄潮龙 汤印 +1 位作者 何康来 王振营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07-512,共6页
在云南德宏州芒市玉米田调查发现一种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J. E. Smith)的捕食性天敌昆虫双斑青步甲Chlaenius bioculatus Chaudoi,为探究其对草地贪夜蛾的生物防治潜能,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双斑青步甲3龄幼虫对草地贪夜蛾... 在云南德宏州芒市玉米田调查发现一种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J. E. Smith)的捕食性天敌昆虫双斑青步甲Chlaenius bioculatus Chaudoi,为探究其对草地贪夜蛾的生物防治潜能,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双斑青步甲3龄幼虫对草地贪夜蛾6个龄期幼虫的捕食能力。试验结果表明:双斑青步甲3龄幼虫对草地贪夜蛾6个龄期幼虫的瞬时攻击率分别为1.1478、1.3386、1.3949、1.2745、1.3599和1.4227。处置时间分别为0.0036、0.0068、0.0137、0.0554、0.2895、0.4356 d。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278.39、146.30、73.26、18.06、3.45和2.29头。试验表明,双斑青步甲幼虫对草地贪夜蛾具有良好的捕食作用,有应用于生物防治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斑青步甲 草地贪夜蛾 捕食性天敌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带长体茧蜂对亚洲玉米螟幼虫的寄生功能反应 被引量:8
9
作者 李宏梦 刘凯强 +1 位作者 何康来 王振营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50-355,共6页
为评估腰带长体茧蜂Macrocentrus cingulum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的控害潜能,在实验室条件下(湿度60%~80%,光周期16L:8D)研究了20、24、28、32℃下腰带长体茧蜂对亚洲玉米螟幼虫的寄生功能反应和20、24、28℃下腰带长体茧蜂... 为评估腰带长体茧蜂Macrocentrus cingulum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的控害潜能,在实验室条件下(湿度60%~80%,光周期16L:8D)研究了20、24、28、32℃下腰带长体茧蜂对亚洲玉米螟幼虫的寄生功能反应和20、24、28℃下腰带长体茧蜂的自身密度干扰效应。结果表明:在20~32℃内,腰带长体茧蜂对亚洲玉米螟的寄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相同温度下,随着寄主亚洲玉米螟密度的增加,腰带长体茧蜂寄生量增加,但当寄主密度增加到一定数量后,寄生量趋于稳定。24℃的寄生效能最大,20℃最小。随着寄主亚洲玉米螟密度和腰带长体茧蜂密度的增加,搜寻效应逐渐降低。采用Hessell干扰模型,发现28℃时的搜寻常数Q和干扰效应m均为最大,腰带长体茧蜂个体间的干扰效应降低了其寄生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带长体茧蜂 亚洲玉米螟 功能反应 密度效应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镉在番茄及其害虫西花蓟马中的积累与传递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俊秀 朱正阳 +4 位作者 王甦 王利利 毛雪飞 臧连生 邸宁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73-681,共9页
重金属镉(Cd)是农田土壤中的重要污染源,可在植物和植食性昆虫中积累与传递。本文采用水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Cd在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不同组织和在其重要害虫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体内的积累量。结果表明,随着水... 重金属镉(Cd)是农田土壤中的重要污染源,可在植物和植食性昆虫中积累与传递。本文采用水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Cd在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不同组织和在其重要害虫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体内的积累量。结果表明,随着水培营养液中Cd浓度的增加,番茄植株的根、茎和叶中Cd含量呈增长趋势。根中Cd的积累量远高于茎和叶,当水培溶液中Cd含量为20 mg/L时,根、茎和叶中的积累量分别达19333.67±233.38、122.67±6.84和147.33±2.96 mg/Kg(干重)。随着Cd浓度的增加,番茄根、茎和叶的鲜重和干重均显著下降。西花蓟马取食Cd处理的番茄叶片后,体内Cd显著积累,最高达1.95±0.36 mg/Kg。同时,Cd积累量的提高进一步影响了以番茄叶片为食的西花蓟马的适合度,降低了其存活率。除对照外,番茄茎-叶的转移系数和叶片对Cd的富集系数均大于1,叶片表现出较强的富集能力。而在所有的试验浓度处理中,西花蓟马对Cd的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均小于1,表明Cd未在其体内产生生物放大作用。研究结果明确了Cd在番茄各组织及其害虫中的积累和传递水平,为揭示重金属在农业生态系统食物链中的富集效应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害虫 积累 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豆科功能植物作为东亚小花蝽产卵基质的适合度评价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俊秀 朱正阳 +2 位作者 臧连生 王甦 邸宁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35-1442,共8页
东亚小花蝽Orius sauteri(Poppius)作为一种重要的捕食性天敌,被广泛用于多种温室害虫的防控。由于该天敌具有在植物组织内产卵的特殊习性,其卵的发育离不开植物,导致筛选适宜的产卵基质植物一直是其规模繁育的重要基础。豆科植物不仅... 东亚小花蝽Orius sauteri(Poppius)作为一种重要的捕食性天敌,被广泛用于多种温室害虫的防控。由于该天敌具有在植物组织内产卵的特殊习性,其卵的发育离不开植物,导致筛选适宜的产卵基质植物一直是其规模繁育的重要基础。豆科植物不仅可以作为绿肥和保护型生物防治的功能植物,而且还可以作为东亚小花蝽的适宜产卵基质。因此,本研究以产卵量、产卵持续时间、卵孵化时间、卵孵化率及净生殖力等为指标,在实验室内评价了豇豆、菜豆、大豆、豌豆、绿豆和花生6种豆科植物作为东亚小花蝽产卵基质的适合度。结果表明:东亚小花蝽在绿豆上的总产卵量和净生殖力最高,分别为72.0粒和59.5头,显著高于菜豆、大豆和花生;卵孵化率最高的是花生,为86.79%,但与绿豆并无显著差异;东亚小花蝽在6种植物上的产卵持续时间无显著差异,在绿豆上卵的孵化时间最短,显著低于菜豆和花生。东亚小花蝽在绿豆上的产卵位置也优于其他植物,所以综合考虑绿豆为所试6种植物中东亚小花蝽的最适产卵基质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小花蝽 豆科植物 产卵基质 功能植物 人工饲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