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锦葵素-3-O-葡萄糖苷改善毒死蜱诱导PC12细胞损伤机制
1
作者 朱容晨 荆世纪 +3 位作者 李琦 付成国 贺阳 文连奎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96-204,共9页
探讨锦葵素-3-O-葡萄糖苷(malvidin-3-O-glucoside,Mv3G)对毒死蜱损伤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建立毒死蜱损伤PC12细胞模型,筛选毒死蜱最佳损伤剂量以及Mv3G最佳保护剂量;采用蛋白免疫印迹分析观察Mv3G处理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 探讨锦葵素-3-O-葡萄糖苷(malvidin-3-O-glucoside,Mv3G)对毒死蜱损伤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建立毒死蜱损伤PC12细胞模型,筛选毒死蜱最佳损伤剂量以及Mv3G最佳保护剂量;采用蛋白免疫印迹分析观察Mv3G处理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自噬蛋白苄氯素1(recombinant beclin 1,Beclin1)以及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表达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法测定氧化应激指标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含量、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 esterase,AChE)活性以及凋亡蛋白半胱天冬蛋白酶-3(cysteinasparatic protease-3,Caspase-3)表达变化。通过细胞存活率以及形态变化,选择30μmol/L为毒死蜱最适作用浓度,200μmol/L为Mv3G最佳作用浓度。实验结果表明Mv3G对毒死蜱损伤的PC12细胞存活率具有显著提高作用;Mv3G通过改善毒死蜱引起的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提高了毒死蜱损伤PC12细胞GSH含量、AChE活性,降低了TNF-α含量、Beclin1和Caspase-3蛋白表达。证明Mv3G通过PI3K/AKT通路改善毒死蜱引起的氧化应激、神经炎症、胆碱能系统紊乱、细胞凋亡和自噬异常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葵素-3-O-葡萄糖苷 毒死蜱 PC12细胞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冒清热颗粒挥发油包合工艺优化及药效作用对比研究
2
作者 阚默 徐云 +6 位作者 李志成 宋永清 蔡秀华 伦宗慧 孙晨伟 郑博文 于艳辉 《特产研究》 2025年第3期60-65,共6页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感冒清热颗粒挥发油包合工艺研究,确定工艺参数,并将包合前后样品质量及药效进行对比研究。试验采用正交试验法及 -环糊精饱和溶液法对包合工艺参数进行研究,分别对包得率、收率进行考察,确定最佳包合工艺。采用高效液...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感冒清热颗粒挥发油包合工艺研究,确定工艺参数,并将包合前后样品质量及药效进行对比研究。试验采用正交试验法及 -环糊精饱和溶液法对包合工艺参数进行研究,分别对包得率、收率进行考察,确定最佳包合工艺。采用高效液相法对胡薄荷酮进行含量测定对比;通过解热、镇痛、抗炎药效学试验,对感冒清热颗粒工艺优化前后药效进行对比。优选了最佳包合工艺为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比例1:12,包合温度50℃,恒温搅拌3 h,验证试验包得率平均值为90%,收率平均值为80.43%。包合前后含量基本一致,并且感冒清热颗粒工艺优化后药效作用优于原工艺。包合工艺可行,包合后产品质量稳定可控,药效作用优于原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冒清热颗粒 挥发油包合 药效作用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里光总黄酮体外抗肿瘤和抗病毒活性研究 被引量:28
3
作者 何忠梅 白冰 +2 位作者 王慧 孙佳明 宗颖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045-2047,共3页
目的:观察千里光总黄酮的体外抗肿瘤和抗病毒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测定千里光总黄酮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和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的生长抑制情况;采用细胞体外病变效应(CPE)法检测千里光总黄酮在人宫颈癌HeLa... 目的:观察千里光总黄酮的体外抗肿瘤和抗病毒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测定千里光总黄酮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和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的生长抑制情况;采用细胞体外病变效应(CPE)法检测千里光总黄酮在人宫颈癌HeLa细胞中对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抑制作用。结果:千里光总黄酮对SMMC-7721、SGC-7901和MCF-7三种瘤株生长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48.73、61.32和31.26μg/mL;千里光总黄酮半数中毒浓度为0.29 mg/mL,抑制RSV的半数有效浓度为38.3μg/mL,治疗指数(TI)为7.6。结论:千里光总黄酮体外具有明显的抗肿瘤和抗病毒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里光 总黄酮 抗肿瘤 抗病毒 体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千里光和野生千里光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含量比较 被引量:2
4
作者 何忠梅 王慧 +2 位作者 包海鹰 白冰 刘汉彬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10646-10648,共3页
[目的]研究栽培千里光和野生千里光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相对含量,以期为千里光的合理开发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栽培千里光和野生千里光中提取挥发油,利用GC-MS分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组成。[结果]栽培千里光和野... [目的]研究栽培千里光和野生千里光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相对含量,以期为千里光的合理开发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栽培千里光和野生千里光中提取挥发油,利用GC-MS分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组成。[结果]栽培千里光和野生千里光挥发油的成分组成存在一定的差别,即从栽培千里光挥发油中鉴定出23种化合物,从野生千里光挥发油中鉴定出21种化合物,其中有13种化合物是相同的。栽培千里光挥发油中含有17种萜类化合物,6种脂肪族和芳香族化合物;而野生千里光挥发油中含有9种萜类化合物,12种脂肪族和芳香族化合物。2种千里光挥发油成分的含量也不同,即栽培千里光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α-金合欢烯(11.60%)、α-石竹烯(13.49%)、石竹烯氧化物(8.57%)、棕榈酸(10.86%)和亚油酸(9.00%);而野生千里光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α-金合欢烯(8.10%)、α-石竹烯(19.50%)、石竹烯氧化物(14.22%)、棕榈酸(21.45%)和亚油酸(13.66%)。[结论]该法测定出栽培千里光和野生千里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相对含量,这为千里光的合理开发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里光 挥发油 GC-MS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分析保心宁片中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2
5
作者 郑月 徐建 +6 位作者 许艳茹 石菊 赵俞 李芳 任晓楠 张显涛 唐纪琳 《特产研究》 2019年第1期88-91,共4页
研究保心宁片中挥发性成分,建立快速分析保心宁片中挥发性成分的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保心宁片的挥发性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成分进行鉴定,通过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保心宁片中各挥发性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 研究保心宁片中挥发性成分,建立快速分析保心宁片中挥发性成分的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保心宁片的挥发性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成分进行鉴定,通过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保心宁片中各挥发性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共鉴定了36种化学成分,主要为酮类、醛类、酚类等化合物。本实验从挥发性成分的角度深入了解保心宁片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心宁片 挥发性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胆双清口服液中丹皮酚、当归挥发油HP⁃β⁃CD包合物制备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6
6
作者 田淋淋 徐云 +3 位作者 林建梅 高嵩 崔宪利 徐建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36-739,共4页
目的优化肝胆双清口服液中丹皮酚、当归中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制备工艺。方法采用乙醇⁃饱和溶液法制备包合物。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投料比(HP⁃β⁃CD与丹皮酚、当归挥发油)、包合温度、包合时间为影响因素,丹皮酚... 目的优化肝胆双清口服液中丹皮酚、当归中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制备工艺。方法采用乙醇⁃饱和溶液法制备包合物。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投料比(HP⁃β⁃CD与丹皮酚、当归挥发油)、包合温度、包合时间为影响因素,丹皮酚包合率、当归挥发油包合率、包合物收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制备工艺。结果最佳条件为投料比8∶1,包合温度40℃,包合时间1 h,丹皮酚包合率为81.96%,当归挥发油包合率为75.60%,包合物收率为88.70%,综合评分为81.78分。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制备肝胆双清口服液中丹皮酚、当归中挥发油HP⁃β⁃CD包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胆双清口服液 丹皮酚 当归挥发油 HP⁃β⁃CD包合物 制备 Box⁃Behnken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味地黄胶囊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3
7
作者 吴萍 高陆 +3 位作者 田淋淋 任晶 白冰 徐建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35-738,共4页
目的优化六味地黄胶囊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工艺。方法以固形物得量和得率,以及莫诺苷、马钱苷、芍药苷含有量和收率为评价指标,药液-树脂用量比例、树脂径高比、吸附体积流量、洗脱体积流量、洗脱剂(70%乙醇)用量为影响因素,优化纯化工艺... 目的优化六味地黄胶囊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工艺。方法以固形物得量和得率,以及莫诺苷、马钱苷、芍药苷含有量和收率为评价指标,药液-树脂用量比例、树脂径高比、吸附体积流量、洗脱体积流量、洗脱剂(70%乙醇)用量为影响因素,优化纯化工艺。结果最佳条件为药液-树脂用量比例3∶1,树脂径高比1∶4,上样体积流量2 BV/h,洗脱体积流量2 BV/h,洗脱剂用量5 BV,固形物得量和得率分别为442.56 g和4.51%,莫诺苷、马钱苷、芍药苷含有量和收率分别为0.091 mg/mL和95.03%、0.052 mg/mL和92.66%、0.130 mg/mL和98.42%。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药效成分指标可控,可用于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六味地黄胶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味地黄胶囊 纯化工艺 大孔吸附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榛子雄花中槲皮素和山萘素的含量 被引量:3
8
作者 徐建 王婷婷 +1 位作者 杨波 张显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5期2669-2670,2673,共3页
[目的]建立榛子雄花中槲皮素和山萘素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榛子雄花中槲皮素和山萘素的含量。色谱条件: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250 mm×4.6 mm,5μm);无水甲醇-浓度0.4%磷酸溶液(50∶50,V/V)为流动相,流速... [目的]建立榛子雄花中槲皮素和山萘素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榛子雄花中槲皮素和山萘素的含量。色谱条件: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250 mm×4.6 mm,5μm);无水甲醇-浓度0.4%磷酸溶液(50∶50,V/V)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360 nm。[结果]槲皮素在0.022~0.658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4%,RSD为0.73%;山萘素在0.012 1~0.362 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0.4%,RSD为1.49%;测得各地样品中榛子雄花中槲皮素的含量为0.35~0.58 mg/g,山奈素的含量为0.174~0.512 mg/g。[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重现性好,可用于榛子雄花中槲皮素和山萘素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榛子雄花 槲皮素 山萘素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麝香壮骨膏对诱导型佐剂关节炎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许艳茹 石菊 +4 位作者 展月 李敏 唐晓桐 王雅俪 徐建 《特产研究》 2019年第3期35-39,共5页
大鼠足趾皮下注射弗氏完全佐剂,建立大鼠关节炎模型;小鼠腹腔注射冰醋酸,建立腹膜炎模型,观察麝香壮骨膏对其药效作用。结果表明,各给药组在10、21 d时能够明显抑制足趾肿胀度变大、降低关节炎指数(P<0.05);各给药组能明显促进骨保... 大鼠足趾皮下注射弗氏完全佐剂,建立大鼠关节炎模型;小鼠腹腔注射冰醋酸,建立腹膜炎模型,观察麝香壮骨膏对其药效作用。结果表明,各给药组在10、21 d时能够明显抑制足趾肿胀度变大、降低关节炎指数(P<0.05);各给药组能明显促进骨保护素生成(P<0.05),低、中剂量组(32、64 mg/kg)抑制血清类风湿因子、核因子表达释放(P<0.05);各给药组(32、64、128 mg/kg)明显抑制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17释放(P<0.05);各给药组(46、137、228 mg/kg)小鼠腹腔伊文思蓝的炎性渗出明显减少(P<0.05)。因此,麝香壮骨膏对关节炎模型大鼠的关节损伤有治疗和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并降低核因子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壮骨膏 关节炎 类风湿因子 核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