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容积剂量参数V20和V30在评估和预测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致放射性肺损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杜敏娟 姜振宇 +2 位作者 徐晓光 李洁 张进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0-164,共5页
目的:探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容积剂量(Vd)参数V20和V30(双肺接受20和30Gy剂量照射的肺体积占全肺总体积的百分比)与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LANSCLC)所致的放射性肺损伤的关系,明确能否用V20和V30评价和预测同... 目的:探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容积剂量(Vd)参数V20和V30(双肺接受20和30Gy剂量照射的肺体积占全肺总体积的百分比)与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LANSCLC)所致的放射性肺损伤的关系,明确能否用V20和V30评价和预测同步放化疗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方法:入选本研究的同步放化疗患者36例,均采用三维适形放疗(3D-CRT),常规分割2Gy/次,5次/周,总剂量60-66Gy/30-33F。有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者也在常规放疗时另设野,给予电子线局部补量至60-70Gy/7周。化疗方案为紫杉醇+卡铂(Taxol+Carboplatin),Taxol 135 mg·m-2,第1天、第22天;Carboplatin药时曲线下面积(AUC)=6g·L-1·min-1,第1天、第22天化疗。将2级以上放射性肺损伤分级与V20和V30进行相关分析,并根据全肺V20平均值(25.32%)及V30平均值(18.17%)分别进行分组,包括V20≤25%、V20〉25%组和V30≤18%、V30〉18%组,比较各组患者2级以上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结果:2级以上放射性肺损伤的分级与V20和V30均呈正相关关系(r=0.740,P〈0.05;r=0.705,P〈0.05)。V20≤25%和V20〉25%组2级以上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17.64%和52.6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30≤18%和V30〉18%组2级以上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16.67%和55.5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容积剂量参数V20和V30可用于评估和预测同步放化疗后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率,同步放化疗中V20〉25%及V30〉18%时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率明显增高,需要对治疗计划进行修改,甚至放弃所设计的治疗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同步放化疗 放射性肺损伤 容积剂量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3
2
作者 徐晓光 姜振宇 +2 位作者 杜敏娟 杨亚琴 蒋颖超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70-874,共5页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将84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44例)和单纯治疗组(40例)。联合治疗组应用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将84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44例)和单纯治疗组(40例)。联合治疗组应用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单纯治疗组应用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均随访6个月。分别记录2组患者用药前和用药3及6个月后肺功能指标:包括第1秒用力肺活量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第1秒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和呼气峰流速(PEF)日变异率(ΔPEF%);记录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和6个月后联合治疗组和单纯治疗组患者的FEV1%FVC、FEV1%Pred和PaO2均明显升高(P<0.01),PaCO2均明显下降(P<0.01);联合治疗组与同期单纯治疗组比较上述指标变化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3和6个月后上述指标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ΔPEF%治疗前后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和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使用可明显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治疗COPD疗效确切而持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美特罗 丙酸氟替卡松 N-乙酰半胱氨酸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功能 血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肺炎链球菌肺炎中血清铁及血红蛋白的变化 被引量:3
3
作者 徐晓光 杜敏娟 +3 位作者 杨亚琴 邹晓华 蒋颖超 王丹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16-318,共3页
目的探讨大鼠感染肺炎链球菌肺炎后血清铁及血红蛋白的变化以及感染程度与血清铁、血红蛋白之间的关系。方法将60只远交群大鼠(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5只,3组为试验组,经口气管插管注入低、中、高3个梯度的菌液(通过菌量梯度反映肺... 目的探讨大鼠感染肺炎链球菌肺炎后血清铁及血红蛋白的变化以及感染程度与血清铁、血红蛋白之间的关系。方法将60只远交群大鼠(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5只,3组为试验组,经口气管插管注入低、中、高3个梯度的菌液(通过菌量梯度反映肺炎感染严重程度),同时设1组未经口气管插管注入菌液对照组,观察第3、5、7天4组大鼠平均血清铁及血红蛋白水平,以及各试验组菌量梯度与血红蛋白及血清铁均值之间的关系。结果中、高菌量组血清铁水平第3天时与对照组相比即显著下降(P=0.009,P=0.005),低菌量组第5天时血清铁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中、高菌量组血红蛋白水平第5天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P=0.046),低菌量组血红蛋白第3、5、7天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菌量梯度与血清铁含量平均值呈负相关(r=-0.65、r=-0.53、r=-0.61),不同菌量梯度与血红蛋白平均值之间无明确相关性。结论肺炎链球菌感染可导致大鼠血清铁及血红蛋白水平下降,感染严重程度与血清铁水平存在相关性(感染越重,血清铁水平越低),与血红蛋白水平无明确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链球菌肺炎 大鼠 血清铁 血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