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合阳县甘井乡旱地小麦亩产200—250kg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立科 赵二龙 +1 位作者 方日尧 马天民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6-24,共9页
1981—1988年在渭北旱原合阳县甘井乡经过8年试验和调查研究,明确了肥力不足是旱地小麦低产的主要因素,以磷促根是调动旱地土壤深层水分的有效途径之一,并提出了夏季休闲、培肥地力、蓄水保墒、适时播种、合理耕作,选用良种以及防止青... 1981—1988年在渭北旱原合阳县甘井乡经过8年试验和调查研究,明确了肥力不足是旱地小麦低产的主要因素,以磷促根是调动旱地土壤深层水分的有效途径之一,并提出了夏季休闲、培肥地力、蓄水保墒、适时播种、合理耕作,选用良种以及防止青干等一系列农业综合增产技术措施,而培肥地力是其获得高产的关键。今后除搞好有机与无机肥料配合外,还应重视旱地微量元素及生物钾肥的试验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旱地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阳红薯”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
2
作者 王巧云 王聪武 +3 位作者 田宏恩 杜明叶 王亚生 同新凤 《陕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67-69,共3页
“合阳红薯”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等多项重要认证,种植规模大,产值高。为服务这一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从薯苗准备、整地起垄、适时早栽、地膜覆盖、田间管理、收获储藏等方面集成了“合阳红薯”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实现产品生产绿... “合阳红薯”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等多项重要认证,种植规模大,产值高。为服务这一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从薯苗准备、整地起垄、适时早栽、地膜覆盖、田间管理、收获储藏等方面集成了“合阳红薯”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实现产品生产绿色、产业效益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阳红薯 绿色 高质高效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阳县玉米生产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巧云 《陕西农业科学》 2013年第2期179-181,共3页
介绍了陕西省合阳县玉米生产现状,就玉米生产中存在的品种抗性差、播种质量不高、忽视病虫害防治、施肥不合理、气候干旱的问题,提出了规范品种布局、合理密植、配方施肥、"迟播避旱栽培"等解决对策。
关键词 玉米 生产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阳县旱地节水型小麦新品种筛选试验初报
4
作者 马丽丽 郝美琳 《种子科技》 2022年第16期16-18,21,共4页
2021年,合阳县降水充沛,属丰水年份。小麦休闲期、生育期和关键时段降水充沛及时,田间墒情好,小麦整体长势良好,产量三因素协调,品种产量潜力得到充分发挥。通过试验发现,中麦36、西农226、洛旱36可于不同年型在合阳县继续试验观察,运旱... 2021年,合阳县降水充沛,属丰水年份。小麦休闲期、生育期和关键时段降水充沛及时,田间墒情好,小麦整体长势良好,产量三因素协调,品种产量潜力得到充分发挥。通过试验发现,中麦36、西农226、洛旱36可于不同年型在合阳县继续试验观察,运旱805可示范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新品种 综合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阳县设施冷棚葡萄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1
5
作者 田宏恩 王巧云 《陕西农业科学》 2022年第9期113-116,共4页
陕西省合阳县被誉为“中国红提之乡”,“合阳红提”成为全国果品驰名品牌。全县葡萄面积达到1.1万hm^(2),设施冷棚葡萄面积2400 hm^(2);设施配套,机械化水平逐步提高,种植区域和品种布局趋于合理,除红提葡萄外,引进种植阳光玫瑰、夏黑... 陕西省合阳县被誉为“中国红提之乡”,“合阳红提”成为全国果品驰名品牌。全县葡萄面积达到1.1万hm^(2),设施冷棚葡萄面积2400 hm^(2);设施配套,机械化水平逐步提高,种植区域和品种布局趋于合理,除红提葡萄外,引进种植阳光玫瑰、夏黑无核、新郁、克瑞森无核、户太八号、红玫瑰等新优品种,成效显著。标准化栽培技术模式已得到推广应用,品牌建设与产品营销日益受到重视。然而还存在果农技术素质参差不齐,技术执行不到位,精品果生产意识不强等问题。今后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科学规划,合理调整品种结构,建立标准化技术体系,以高素质农民培养为抓手,培育葡萄产业主体,提高果农技术执行力,加强果品质量安全管控,建立健全销售体系,提高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适应消费升级,让产业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葡萄产业更好的发展,服务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葡萄 现状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阳县苹果病虫害发生防治现状、问题及对策
6
作者 张永永 郝美琳 +1 位作者 赵雪凤 范武刚 《现代园艺》 2017年第17期158-158,共1页
随着苹果栽植面积的扩大和生产年限的延长,苹果病虫害已经成为威胁苹果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严重制约着果农收入的增加。为此,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就如何做好苹果病虫害防治工作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对策措施。
关键词 苹果 病虫害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材杂草防除技术
7
作者 杨澎潮 刘建 +1 位作者 谭洁 范武刚 《西北园艺》 2024年第3期29-30,共2页
防除杂草是中药材生产管理中的一个难点。结合生产实践介绍了中药材播后苗前土壤封闭除草剂使用技术,中药材幼苗期和早春萌芽前后化学除草技术,中药材苗期和中后期人工除草技术。
关键词 中药材 杂草 防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北玉米草谷比与秸秆可收集系数监测
8
作者 王蕊 王倩 +3 位作者 邹兰 赵振乾 陈中廷 田敏强 《江西农业》 2025年第16期27-29,共3页
为完善秸秆资源台账数据,提升区域草谷比与可收集系数的准确性、可靠性,精准服务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本研究选取渭北合阳县作为区域典型,对主栽作物玉米开展草谷比与秸秆可收集系数专项监测。研究结果显示:合阳县玉米草谷比测定值为0... 为完善秸秆资源台账数据,提升区域草谷比与可收集系数的准确性、可靠性,精准服务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本研究选取渭北合阳县作为区域典型,对主栽作物玉米开展草谷比与秸秆可收集系数专项监测。研究结果显示:合阳县玉米草谷比测定值为0.86,略低于黄土高原区玉米草谷比参考值(0.94),也低于目前国家推荐渭北地区参考的华北区的草谷比(1.04)。玉米可收集系数平均值为0.80,同样低于黄土高原区和目前推荐的华北区玉米可收集系数参考值(0.93)。该监测结果初步为渭北秸秆资源评估及农业生态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草谷比 秸秆 可收集系数 渭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枯萎病与青枯病的异同点及无公害综合防控技术 被引量:4
9
作者 范武刚 张永永 +3 位作者 张爱民 任菊芹 朱王峰 田宏恩 《现代园艺》 2015年第19期112-112,共1页
番茄枯萎病与青枯病是番茄的2种重要病害,在蔬菜生产中常同时发生。这2种病害发病症状虽相似,但病原菌有着本质的不同。生产上常因分辨不清带来防治困难,影响防治效果,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为此,介绍了番茄枯萎病与青枯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番茄枯萎病与青枯病是番茄的2种重要病害,在蔬菜生产中常同时发生。这2种病害发病症状虽相似,但病原菌有着本质的不同。生产上常因分辨不清带来防治困难,影响防治效果,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为此,介绍了番茄枯萎病与青枯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从选择抗耐病品种、种子处理、苗床消毒、嫁接防病、轮作倒茬、土壤改良、田间管理、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防治等方面提出了番茄枯萎病和青枯病的无公害综合防控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枯萎病 青枯病 异同 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北旱地小麦亩产400kg栽培技术分析
10
作者 李立科 赵二龙 +1 位作者 方日尧 马天明 《陕西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7-38,共2页
渭北旱地小麦亩产350—400kg栽培技术为:海拔800mm,降雨550mm地区,选择前茬小麦收获时留25cm高茬,收后覆盖750kg麦草的地块,选用长武131和M8003品种;宙施纯N12.5kg,P_2Q_510kg和农家肥2500kg或油渣50kg;海拔1200m,降雨600mm地区,选择口... 渭北旱地小麦亩产350—400kg栽培技术为:海拔800mm,降雨550mm地区,选择前茬小麦收获时留25cm高茬,收后覆盖750kg麦草的地块,选用长武131和M8003品种;宙施纯N12.5kg,P_2Q_510kg和农家肥2500kg或油渣50kg;海拔1200m,降雨600mm地区,选择口墒15%、底墒18.6%地块,条播长武131品种,亩施农家肥2500kg、碳酸氢铵和过磷酸钙各75kg.注意防治病、虫、草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高产 栽培 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宽幅播种机型对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11
作者 刘晓花 马红娜 +1 位作者 袁坪德 王威雁 《陕西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75-81,共7页
为筛选出最适宜陕西渭北的小麦宽幅播种机,推动小麦宽幅沟播技术的大面积应用,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以当前最新的4种宽幅播种机型和普通条播机播种冬小麦,通过测定冬小麦生育期内农艺性状、产量和剖面水分变化,分析不同宽幅播种机型对... 为筛选出最适宜陕西渭北的小麦宽幅播种机,推动小麦宽幅沟播技术的大面积应用,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以当前最新的4种宽幅播种机型和普通条播机播种冬小麦,通过测定冬小麦生育期内农艺性状、产量和剖面水分变化,分析不同宽幅播种机型对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宽幅种植均能够提高返青期和拔节期5 cm土壤温度,同时,能够明显降低灌浆期5 cm、10 cm、15 cm土壤温度。宽幅播种条件下起身期西安亚澳、河南鑫乐、户县双永和山东郓城四种机型播种的冬小麦单株分蘖数均分别高于普通条播28.1%、28.1%、59.4%和12.5%;同时有助于降低冬小麦株高和节间长度,并明显增加穗长。与普通条播相比,宽幅播种机每公顷平均产量比普通条播机平均产量高出567.0 kg,增产率达8.1%;西安亚澳和户县双永机型播种的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1.2%和6.2%,然而河南鑫乐和山东郓城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分别平均降低3.1%和1.2%。综上,户县双永分层施肥机产量最高,为7815.0 kg/hm^(2),同时水分利用效率明显提高6.2%,更适宜于陕西渭北旱地小麦播种,达到丰产和稳产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宽幅播种 农艺性状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生物源农药对甘薯小象甲的室内毒力测定
12
作者 雷婷 牛永浩 +2 位作者 徐元昌 雷荣军 唐国文 《陕西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83-88,共6页
为明确4种生物源农药苦参碱、鱼藤酮、印楝素和阿维菌素对甘薯小象甲的室内毒力水平及盆栽药效,为甘薯小象甲的田间绿色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分别采用浸虫法、浸渍法和药膜法测定了4种生物源农药对甘薯小象甲成虫的室内毒力水平,选... 为明确4种生物源农药苦参碱、鱼藤酮、印楝素和阿维菌素对甘薯小象甲的室内毒力水平及盆栽药效,为甘薯小象甲的田间绿色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分别采用浸虫法、浸渍法和药膜法测定了4种生物源农药对甘薯小象甲成虫的室内毒力水平,选取的4种生物源药剂对甘薯小象甲成虫均表现出毒杀作用,并随处理时间延长,毒力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浸虫法以阿维菌素毒力最高,72 h的LC_(50)为65.75 mg/L,其次为苦参碱(172.97 mg/L)、鱼藤酮(210.73 mg/L)和印楝素(297.07 mg/L);相较之下,使用浸渍法测定时,鱼藤酮和印楝素的LC_(50)较阿维菌素和苦参碱低,阿维菌素在药膜法测定中的毒力水平最高。3种测定方法所得结果不尽相同,整体而言,药膜法测定下4种药剂的毒力水平较差。本研究可为开发利用这4种生物源杀虫剂防治甘薯小象甲防控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小象甲 苦参碱 鱼藤酮 印楝素 阿维菌素 毒力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光温室秋延番茄育苗技术要点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渭宏 杨和平 +2 位作者 党昭鹏 魏世贤 马丽丽 《西北园艺(蔬菜)》 2009年第5期16-16,共1页
日光温室秋延番茄栽培中,由于播种期正处于炎热的夏季,育苗时间短,幼苗生长阶段受高温等不利气候条件影响,极易发生病虫害,要培育壮苗必须掌握以下技术要点:
关键词 日光温室 育苗技术要点 番茄栽培 育苗时间 不利气候条件 番茄苗期 苗床管理 缓苗 育苗营养土 肥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小麦地膜覆盖精播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有莘 张润辛 张宗兆 《农业科技与信息》 1997年第12期9-9,共1页
一、小麦垅盖膜际精播栽培技术的形成过程和发展现状 小麦垅盖膜际精量播种栽培技术(亦称“坑东模式”)由山西省闻喜县郭家庄镇坑东村副村长王仪春发明。1989~1990年度,他在麦棉间套田里发现了地膜下的一株小麦分蘖达30多个,单株产量达... 一、小麦垅盖膜际精播栽培技术的形成过程和发展现状 小麦垅盖膜际精量播种栽培技术(亦称“坑东模式”)由山西省闻喜县郭家庄镇坑东村副村长王仪春发明。1989~1990年度,他在麦棉间套田里发现了地膜下的一株小麦分蘖达30多个,单株产量达74.1克。由此得到启发,1990~1991年度,他在地膜下试种1200粒小麦,株距9厘米,1穴1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地膜覆盖 精播 栽培 山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种植技及其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
15
作者 谭洁 《农村科学实验》 2018年第12Z期55-55,57,共2页
本文主要针对小麦种植技术及其病虫害防治技术展开深入研究,先阐述了小麦种植技术,重点就在于选种技术、耕种技术、播种技术以及灌溉技术等,然后提出了几点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比如加强药剂的应用,进行拌种;返青期病虫害防治;穗期病虫... 本文主要针对小麦种植技术及其病虫害防治技术展开深入研究,先阐述了小麦种植技术,重点就在于选种技术、耕种技术、播种技术以及灌溉技术等,然后提出了几点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比如加强药剂的应用,进行拌种;返青期病虫害防治;穗期病虫害防治等,促进小麦的健康成长和发育,避免受到病虫害的影响,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种植技术 病虫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抗旱丰产小麦新品种运旱20410及高产栽培技术
16
作者 黄云侠 王渭宏 《陕西农业科学》 2012年第5期248-249,共2页
通过对小麦新品种运旱20410进行调查和观察,掌握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结果表明,运旱20410产量突出,品质优,综合性状好,适宜陕西省合阳县及生态同类型地区推广种植。
关键词 小麦新品种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地膜降解规律及其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路浩东 赵少婷 +3 位作者 张俊丽 王蕊 贾汉忠 代允超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71-1181,共11页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地膜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面临着传统地膜带来的土壤污染问题,可降解地膜在解决这一问题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争议。地膜覆盖改变了土壤水热循环,对土壤理化性质产生一定影响,然而覆盖不同种类地膜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地膜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面临着传统地膜带来的土壤污染问题,可降解地膜在解决这一问题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争议。地膜覆盖改变了土壤水热循环,对土壤理化性质产生一定影响,然而覆盖不同种类地膜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及降解特性差异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选取生物渗水黑膜(IB)、生物渗水白膜(IW)、生物渗水灰膜(IG)、生物降解黑膜(DB)、生物降解白膜(DW)、聚乙烯黑膜(AB)和聚乙烯白膜(AW)等7种地膜,在试验中分别采用氙灯或紫外灯老化来探究不同种类地膜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及其降解特性。结果表明:采用氙灯或紫外灯老化35 d后,相较于对照处理(CK),氙灯+DW处理土壤pH增加最多,增加了0.2;紫外灯+DW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最多,提高了2.93 g·kg^(-1);紫外灯+IG处理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增加最多,增加了8.28 cmol·kg^(-1),但差异不显著;覆盖地膜可以促进硝态氮向氨态氮转化。在地膜降解方面,不可降解地膜在光照条件下短期内几乎不发生降解,可降解地膜则明显降解,其中紫外灯光照条件下降解速率大于氙灯光照条件;氙灯光照条件下地膜老化降解速率表现为IG>IB>IW>DW≈DB,紫外灯光照条件下地膜老化降解速率表现为DB>IG≈IB>DW≈IW;地膜降解时发生分子键断裂并伴随官能团变化,主要发生官能团相对含量变化,进而造成地膜裂解,形成微塑料进入土壤,对土壤环境造成危害。研究表明,短期内地膜覆盖对土壤理化性质有积极作用,生物渗水地膜降解速率快于生物降解地膜,不同地膜短期内均可以保持完整性,适合生长周期较短的作物,但可降解地膜会产生更多的微塑料,危害土壤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降解地膜 可降解地膜 土壤理化性质 降解规律 微塑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南市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玉米品种筛选试验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楠 王树星 +3 位作者 薛韦婷 党润海 张渭薇 尚杰 《中国种业》 2024年第7期82-88,共7页
为了筛选最适宜渭南市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种植的玉米品种,在2行玉米4行大豆种植模式下,以9个玉米品种(郑单958、陕单650、陕单660、西蒙168、金科玉3306、中玉303、东单1331、陕单630、黄金粮MY73),大豆品种齐黄34为试验材料,... 为了筛选最适宜渭南市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种植的玉米品种,在2行玉米4行大豆种植模式下,以9个玉米品种(郑单958、陕单650、陕单660、西蒙168、金科玉3306、中玉303、东单1331、陕单630、黄金粮MY73),大豆品种齐黄34为试验材料,进行玉米品种的筛选,对9个玉米品种的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表明:陕单650、西蒙168、黄金粮MY73综合农艺性状好,生育期适宜,产量优势大,每667m2产量分别达564.6kg、560.5kg、563.4kg,在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纯经济效益可观,分别为1395.7元、1385.6元、1392.8元,可以作为陕西省渭南市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玉米品种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 玉米品种 筛选试验 2行玉米4行大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材料覆盖对渭北旱塬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俊丽 薛源清 +3 位作者 梁锋 吕娟 董晓梅 李康 《陕西农业科学》 2016年第11期4-6,共3页
为研究不同覆盖材料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于2015年4-10月,在渭北旱塬设置定位试验,以露地栽培为对照,研究覆盖降解膜、黑膜、白膜和秸秆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渭北旱塬地区,与露地栽培比较,3种覆膜处理均能有... 为研究不同覆盖材料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于2015年4-10月,在渭北旱塬设置定位试验,以露地栽培为对照,研究覆盖降解膜、黑膜、白膜和秸秆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渭北旱塬地区,与露地栽培比较,3种覆膜处理均能有效加快作物生物进程,提高作物产量,以覆白膜增产效果最佳,但三者间增产差异不显著;而秸秆覆盖处理表现为一定程度的减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降解地膜 普通地膜 秸秆覆盖 玉米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生物降解地膜对渭北台塬土壤水热和作物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索龙 张俊丽 +5 位作者 王蕊 拜翊莎 董晓梅 赵慧 李明明 陈强 《农学学报》 2023年第1期32-38,共7页
为研究不同地膜覆盖对渭北台塬土壤水热环境及作物经济效益的影响,以甘薯品种‘济薯26’作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全生物降解黑色地膜(M1)、全生物降解透明地膜(M2)和普通聚乙烯透明地膜(M3)3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甘薯全生育期土壤温度、... 为研究不同地膜覆盖对渭北台塬土壤水热环境及作物经济效益的影响,以甘薯品种‘济薯26’作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全生物降解黑色地膜(M1)、全生物降解透明地膜(M2)和普通聚乙烯透明地膜(M3)3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甘薯全生育期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和甘薯产后经济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甘薯生长前期,M2和M3处理下土壤温度高于M1,随着甘薯生长时间增加,M3处理下土壤温度高于M1和M2处理。甘薯全生育期,M3处理下土壤温度平均值较M1和M2处理分别高0.19℃和0.51℃。覆膜处理对土壤温度和水分的影响效果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弱。甘薯全生育期,M1和M2处理下土壤水分较M3处理分别降低0.67%和2.23%。M2处理下甘薯产量、商品率和总收入最高,其投入产出比最低,经济效益最佳。综上所述,考虑到地膜覆盖栽培技术长期应用对农田生态环境和耕地土壤质量的影响,结合不同地膜覆盖对增温、保墒和投入产出比的影响,全生物降解地膜有利于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以M2处理经济效益最佳,适宜在该地区持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生物降解地膜 甘薯 土壤水分 土壤温度 产量 绿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