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模糊PID控制的新型伺服液压机位置控制系统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韩江 黄迪淼 +1 位作者 夏链 李贵闪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7-90,共4页
新型伺服液压机由交流伺服电机带动定量泵来控制主传动液压缸运动。新型伺服液压机电液伺服控制系统具有低阻尼、时变性、非线性等性质,使用传统PID控制难以达到满意的控制效果,在受到外界干扰时,容易产生过大超调,使得系统的动静态性... 新型伺服液压机由交流伺服电机带动定量泵来控制主传动液压缸运动。新型伺服液压机电液伺服控制系统具有低阻尼、时变性、非线性等性质,使用传统PID控制难以达到满意的控制效果,在受到外界干扰时,容易产生过大超调,使得系统的动静态性能变差。采用PID控制和模糊控制相结合的模糊PID控制方法,可以在线调整PID参数。通过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PID控制相比,该方法改善了系统的动静态性能,同时也提高了控制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伺服液压机 模糊PID控制 MATLAB/SIMULINK 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伺服液压机泵控液压缸液压伺服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被引量:8
2
作者 韩江 肖扬 +1 位作者 夏链 李贵闪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2-15,共4页
采用交流伺服电机的新型伺服液压机与采用比例伺服阀的传统伺服液压机的控制方式是不同的:传统的伺服液压机采用的是比例四通阀控主传动缸,而新型伺服液压机是交流电机带动定量泵,采用泵控主传动液压缸。该文主要从泵控液压缸建立起液... 采用交流伺服电机的新型伺服液压机与采用比例伺服阀的传统伺服液压机的控制方式是不同的:传统的伺服液压机采用的是比例四通阀控主传动缸,而新型伺服液压机是交流电机带动定量泵,采用泵控主传动液压缸。该文主要从泵控液压缸建立起液压伺服系统的数学模型,推导出系统的传递函数,并用MATLAB进行系统的动态特性仿真分析并得出结论,这对控制系统的设计和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伺服液压机 伺服阀 建模 动态特性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件小批量生产模式下的快速报价系统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魏珅 钟小强 +1 位作者 王玉山 竺长安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09-413,418,共6页
分析了单件小批量生产模式下的产品报价特点,提出了客户订制目标向量等概念.通过建立一个基于模块化快速设计结果的快速报价系统,实现了单件小批量生产模式下的快速报价,并实际应用于锻压机床产品的快速报价中,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 单件小批量 快速设计 快速报价 客户订制目标向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密校直机液压伺服系统仿真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王玉山 翟华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3-24,共2页
分析精校机液压伺服系统的工作过程,建立精校机液压伺服系统的数学模型,绘制系统开环和闭环Bode图,并对其动态特性和稳态响应精度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的频宽较大,响应快速性较好。该方法为精校机产品的设计和制造提供参考。
关键词 精校机 伺服 液压系统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6不锈钢抗晶间腐蚀工艺优化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孙兵 高林寒 李小蕴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38-41,44,共5页
分析了冷轧变形量、退火温度和保温时间对316不锈钢抗晶间腐蚀现象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确定了316不锈钢抗晶间腐蚀的优化工艺:先固溶处理,再经5%冷轧变形后在1050℃真空退火0.5h。结果表明,不锈钢经新工艺处理后的腐蚀速率降低为原来的1/... 分析了冷轧变形量、退火温度和保温时间对316不锈钢抗晶间腐蚀现象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确定了316不锈钢抗晶间腐蚀的优化工艺:先固溶处理,再经5%冷轧变形后在1050℃真空退火0.5h。结果表明,不锈钢经新工艺处理后的腐蚀速率降低为原来的1/30,抗晶间腐蚀性能得到了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16不锈钢 晶间腐蚀 低Σ重位点阵晶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LC的复合模糊控制在液压伺服同步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潘伟 简珣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277-279,298,共4页
针对液压机四角调平控制的要求,提出一种基于PLC的PID+模糊控制的复合算法,其中模糊控制器和PID调节器都通过PLC来实现,这样既保留PLC控制系统控制灵活、可靠、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又大大提高了控制系统的智能化程度。实践结果表明:该... 针对液压机四角调平控制的要求,提出一种基于PLC的PID+模糊控制的复合算法,其中模糊控制器和PID调节器都通过PLC来实现,这样既保留PLC控制系统控制灵活、可靠、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又大大提高了控制系统的智能化程度。实践结果表明:该系统同步控制精度高、适应性好、抗干扰能力强、鲁棒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控制 PID PLC 四角调平 同步误差 倾斜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