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压力容器风险评估技术在国家安全技术规范中的采用 被引量:35
1
作者 陈学东 艾志斌 +7 位作者 李景辰 顾望平 寿比南 贾国栋 谢铁军 陈钢 王晓雷 高继轩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4,共4页
在即将颁布的国家安全技术规范"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中采用了承压设备风险评估技术,受规范编制组委托,本文结合近十年国内外风险评估技术研究与应用实践,就规范中的相关条款做一简要说明。
关键词 压力容器 风险评估 安全技术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重型压力容器轻量化设计制造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2
作者 范志超 陈学东 +2 位作者 崔军 杨铁成 章小浒 《压力容器》 2013年第2期59-65,28,共8页
重型压力容器轻量化是目前国际节约资源趋势下的重要举措。从三方面介绍了我国近年来在重型压力容器轻量化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我国《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关于强度安全系数调整的背景,以及我国GB 150—2011《... 重型压力容器轻量化是目前国际节约资源趋势下的重要举措。从三方面介绍了我国近年来在重型压力容器轻量化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我国《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关于强度安全系数调整的背景,以及我国GB 150—2011《压力容器》相应做出的修订情况(常规设计抗拉强度安全系数从3.0调整到2.7),分析了这些调整可能给压力容器安全带来的影响,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其次,介绍了我国压力容器用高强钢研究进展、存在的技术难点及解决途径,尤其是490 MPa级低焊接裂纹敏感性高强钢在大型低温乙烯球罐轻量化设计中的成功应用案例;第三,介绍了奥氏体不锈钢的应变强化技术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我国国产材料应变强化的适用性、应变强化工艺对压力容器寿命可靠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容器 轻量化 安全系数 高强钢 应变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制造部分内容简介及有关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景辰 陈学东 袁榕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4-6,15,共4页
关键词 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压力容器 内容简介 制造 固定式 容器设计 产品质量 运行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无损检测部分的分析与探讨 被引量:3
4
作者 袁榕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5,共5页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制修订是压力容器行业的一件大事,本文拟对其中无损检测部分的主要特点和修订内容进行阐述和分析,以加深读者对《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无损检测部分的理解和贯彻执行力度。
关键词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无损检测 安全原则 压力容器行业 产品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压力容器设计制造与维护的绿色化与智能化 被引量:41
5
作者 陈学东 范志超 +4 位作者 陈永东 崔军 章小浒 王冰 艾志斌 《压力容器》 2017年第11期12-27,11,共17页
本世纪以来,我国压力容器科技工作者解决了过程工业生产规模大型化、介质环境苛刻化及安全长周期运行所面临的诸多技术难题,建立了基于全寿命周期风险可控的设计制造与维护技术方法,使得我国重要压力容器基本不再依赖进口,万台设备失效... 本世纪以来,我国压力容器科技工作者解决了过程工业生产规模大型化、介质环境苛刻化及安全长周期运行所面临的诸多技术难题,建立了基于全寿命周期风险可控的设计制造与维护技术方法,使得我国重要压力容器基本不再依赖进口,万台设备失效事故率逐年下降。然而,过程工业装置大型化导致的压力容器重型化问题愈发突出,不仅造成耗材耗能费工、加工制造困难,而且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何在确保本质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压力容器轻量化绿色设计制造,如何减少灾害条件下压力容器失效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污染,是我国"十二五"期间两个重点研究解决的突出问题。同时,近年来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给我国压力容器传统技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如何与现代信息和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促进我国压力容器技术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也是我国压力容器技术工作者在"十二五"期间开始探索解决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本文简要回顾了"十二五"以来我国压力容器绿色化设计制造与维护、网络化远程运维技术进展,结合《中国制造2025》战略要求,提出了"十三五"期间以及今后人工智能发展背景下开展压力容器材料基因组与增材制造、网络协同制造与智能工厂、智能运行与维护等若干研究方向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容器 设计 制造 维护 绿色 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容器用钢板标准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11
6
作者 章小浒 顾先山 徐翔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1-45,63,共6页
介绍了最新颁布和即将颁布实施的5项压力容器用钢板标准,叙述了各标准与原标准的区别和主要的技术指标,数据表明我国压力容器用钢板标准的一些技术指标为国际先进水平。
关键词 压力容器 钢板 冲击功KV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B 150.2-2011《压力容器第2部分:材料》简介 被引量:9
7
作者 章小浒 顾先山 《压力容器》 2012年第4期42-52,共11页
对GB 150.2—2011《压力容器第2部分:材料》的主要条款进行了解释,对标准中涉及到的相关材料标准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目的是为了设计、制造、检验人员理解和方便使用新标准。
关键词 压力容器 材料 钢板 钢锻件 钢管 钢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压力容器用低合金调质高强度钢板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2
8
作者 江慧丰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6-19,24,共5页
对我国压力容器用低合金高强度钢板进行综述,归纳了4个牌号钢板在不同时期标准中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等指标数据的变化,并对该钢种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压力容器 低合金 调质高强钢 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风险的设计制造技术在国家技术标准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9
作者 陈学东 崔军 +4 位作者 章小浒 杨铁成 王冰 寿比南 谢铁军 《压力容器》 2012年第2期1-7,共7页
GB 150《压力容器》(2011修订版,以下简称"新版GB 150")已于2011年11月发布,将于2012年3月起替代GB 150—1998正式实施,"新版GB 150"与2009年12月实施的《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协调一致,适应近十年来... GB 150《压力容器》(2011修订版,以下简称"新版GB 150")已于2011年11月发布,将于2012年3月起替代GB 150—1998正式实施,"新版GB 150"与2009年12月实施的《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协调一致,适应近十年来国内外压力容器安全管理理念与技术进步,吸纳了一些成熟的科研成果,确保压力容器的本质安全并提高经济性,其中以风险评估为基础控制失效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设计制造技术就是"新版GB 150"的一个重要特点。受标准编制组委托,本文结合近十年国家科研项目成果与应用实践,就标准中的相关条款做一简要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容器 风险评估 失效模式 设计制造 技术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变强化奥氏体不锈钢力学行为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2
10
作者 韩豫 陈学东 +2 位作者 刘全坤 钱凌云 陈从升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2633-2637,共5页
针对奥氏体不锈钢塑性和韧性优良但屈服强度低的问题,提出采用应变强化工艺来提高奥氏体不锈钢的屈服强度。研究了应变强化工艺中的两个关键工艺参数——应变量和应变速率对材料力学行为的影响。对应变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将奥氏体不锈钢... 针对奥氏体不锈钢塑性和韧性优良但屈服强度低的问题,提出采用应变强化工艺来提高奥氏体不锈钢的屈服强度。研究了应变强化工艺中的两个关键工艺参数——应变量和应变速率对材料力学行为的影响。对应变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将奥氏体不锈钢的应变强化量控制在10%左右,材料的屈服强度可以得到显著提高。由此可大幅减薄压力容器的设计壁厚,实现压力容器的轻型化设计。与此同时,在10%左右的形变量下,因形变诱发的马氏体量很少,材料仍保持了较好的塑性和韧性,为压力容器的安全设计提供了保证。对应变速率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准静态条件下,奥氏体不锈钢材料力学性能指标对应变速率不敏感,但过小的应变速率会导致材料出现锯齿形屈服,产生Portevin-Le Chatelier(PLC)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强化 奥氏体不锈钢 屈服强度 轻型化 锯齿形屈服 Portevin-Le Chatelier(PLC)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烷酸腐蚀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被引量:44
11
作者 梁春雷 陈学东 +1 位作者 艾志斌 高俊峰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0-36,共7页
高温环烷酸腐蚀是世界炼油工业的宿敌,也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由于环烷酸腐蚀的影响因素十分复杂,许多问题至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综述和探讨了环烷酸腐蚀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重点研究方向,... 高温环烷酸腐蚀是世界炼油工业的宿敌,也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由于环烷酸腐蚀的影响因素十分复杂,许多问题至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综述和探讨了环烷酸腐蚀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重点研究方向,提出了高酸油炼制和预测其腐蚀时的一些建议,以期为高酸原油加工时的腐蚀与防护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烷酸 腐蚀 炼油 含Mo不锈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流速环烷酸冲刷腐蚀流场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江克 杨铁成 +2 位作者 陈学东 张玮 高增梁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7,共7页
采用CFD技术对高温高流速环烷酸喷射试验装置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主要分析了喷嘴至壁面距离H、喷嘴出口流速U和流体温度T的变化对喷嘴外部区域流场分布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U的增大,H和T的减小,壁面剪切应力逐渐增大;近壁处湍流强... 采用CFD技术对高温高流速环烷酸喷射试验装置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主要分析了喷嘴至壁面距离H、喷嘴出口流速U和流体温度T的变化对喷嘴外部区域流场分布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U的增大,H和T的减小,壁面剪切应力逐渐增大;近壁处湍流强度随U的增大和H的减小而增强;减小H能增强喷射流体冲刷效果,但是H过小时,喷嘴出口压力过大,影响设备安全运行。为了提高试样壁面冲刷腐蚀效果,达到加速试验和安全运行目的,建议H取4~8 mm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烷酸 冲刷腐蚀 壁面剪切应力 湍流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服役后乙烯裂解炉管KHR 45A高温氧化现象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陈涛 陈学东 +1 位作者 艾志斌 王华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34,共5页
针对某公司服役30000 h后的乙烯裂解炉管KHR 45A高温氧化现象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分析了KHR 45A炉管内、外壁附近显微组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内、外壁附近均有氧化物、剥蚀区和碳化物区三个区域;内、外表层均有... 针对某公司服役30000 h后的乙烯裂解炉管KHR 45A高温氧化现象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分析了KHR 45A炉管内、外壁附近显微组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内、外壁附近均有氧化物、剥蚀区和碳化物区三个区域;内、外表层均有连续的Cr2O3层,亚表层SiO2呈树枝状沿晶界向炉管内部扩展,内、外壁附近剥蚀区分别约180μm和280μm;炉管材料内外壁氧化现象与Petkovic-Luton和Ramanarayan模型基本吻合,其内、外壁附近显微组织变化与该模型第Ⅲ阶段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炉管 KHR 45A 高温氧化 剥蚀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变强化022Cr17Ni12Mo2奥氏体不锈钢室温低周疲劳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闫永超 陈学东 +2 位作者 杨铁成 孔韦海 姜恒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5-10,共6页
采用MTS809伺服液压试验机、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应变强化022Cr17Ni12Mo2奥氏体不锈钢的室温低周疲劳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与固溶处理(ST)试样相比,应变强化(PSS)试样显示了较低的全应变疲劳寿命。除预应变4... 采用MTS809伺服液压试验机、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应变强化022Cr17Ni12Mo2奥氏体不锈钢的室温低周疲劳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与固溶处理(ST)试样相比,应变强化(PSS)试样显示了较低的全应变疲劳寿命。除预应变4%试样在应变幅0.25%以及预应变8%试样在应变幅0.25%,0.5%表现了连续的软化,ST与PSS试样在整个循环中显示了初始循环硬化的应力响应。ST和PSS试样的裂纹萌生、扩展模式均为穿晶扩展。采用Manson―Coffin方程对各试样的低周疲劳寿命进行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强化 低周疲劳 Manson―Coffin方程 022Cr17Ni12M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距离超声导波技术及典型模拟缺陷检测 被引量:9
15
作者 高俊峰 关卫和 +1 位作者 梁春雷 陈学东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9,共5页
介绍了一套管道缺陷模拟试验系统,在一段直径210mm、长30000mm的试验管道上模拟了裂纹、穿孔和局部腐蚀三种缺陷。通过Teletest Focus长距离超声导波检测系统对其进行扫描检测,测试分析结果与缺陷的实际位置和大小可以很好的吻合。
关键词 Teletest FOCUS系统 超声长距离导波检测 检测 聚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风险的石化装置长周期运行检验优化技术 被引量:13
16
作者 陈炜 吕运容 +2 位作者 程四祥 周杨 乔光谱 《压力容器》 2015年第2期69-74,53,共7页
随着炼油化工技术的发展,与之相适应的承压设备的检验、维护技术也日新月异,为了提高石化企业的生产效率,实现装置长周期运行,必须打破当前传统检验制定装置承压设备检验周期的约束。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特种设备检验站通过10多年来在近... 随着炼油化工技术的发展,与之相适应的承压设备的检验、维护技术也日新月异,为了提高石化企业的生产效率,实现装置长周期运行,必须打破当前传统检验制定装置承压设备检验周期的约束。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特种设备检验站通过10多年来在近700余套石化装置开展基于风险的检验(RBI)工作,研究并提出了基于风险的石化装置承压设备检验优化技术,通过对装置全寿命过程统筹规划,解决了企业长周期运行与定期检验相矛盾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周期 基于风险的检验 检验策略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役5年后乙烯裂解炉管的组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连晓明 钱兵 +2 位作者 刘春娇 陈学东 陈涛 《压力容器》 2016年第8期1-6,12,共7页
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维氏硬度计和高温持久试验机等对服役5年后25Cr35NiNb+微合金和35Cr45NiNb+微合金炉管的组织与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过5年的高温服役,25Cr35NiNb+微合金炉管外壁时效区组织为G相(Ni16Nb6si7)和... 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维氏硬度计和高温持久试验机等对服役5年后25Cr35NiNb+微合金和35Cr45NiNb+微合金炉管的组织与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过5年的高温服役,25Cr35NiNb+微合金炉管外壁时效区组织为G相(Ni16Nb6si7)和M23C6型碳化物,内壁渗碳区组织为颗粒状NbC和M7C3型碳化物;35Cr45NiNb+微合金炉管外壁时效区组织为G相和M7C3型碳化物,内壁渗碳区组织为颗粒状、块状NbC、G相和M7C3型碳化物。相较于外壁时效区,两种材料内壁渗碳区硬度值升高约10%~15%,内壁渗碳后的炉管材料高温持久性能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裂解炉管 25Cr35NiNb+微合金 35Cr45NiNb+微合金 渗碳 组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4奥氏体不锈钢在H_2S+Cl^-+CO_2+H_2O环境下的慢应变速率拉伸腐蚀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赵亚楠 陈学东 +1 位作者 艾志斌 范志超 《压力容器》 2016年第4期1-9,共9页
通过慢应变速率拉伸腐蚀试验(SSRT),研究了304奥氏体不锈钢在H_2S+Cl-+CO_2+H2O复杂介质环境下的应力腐蚀敏感性,借助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仪(EDS)分析了断口形貌和腐蚀产物性质。在环境因素中主要考虑了H_2S浓度、Cl-浓度、CO_2浓... 通过慢应变速率拉伸腐蚀试验(SSRT),研究了304奥氏体不锈钢在H_2S+Cl-+CO_2+H2O复杂介质环境下的应力腐蚀敏感性,借助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仪(EDS)分析了断口形貌和腐蚀产物性质。在环境因素中主要考虑了H_2S浓度、Cl-浓度、CO_2浓度这三种介质参数单独或交互作用对材料应力腐蚀敏感性的影响。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应力腐蚀敏感性指数随介质参数变化的数学模型,同时分析了各介质参数对304奥氏体不锈钢应力腐蚀影响的显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4奥氏体不锈钢 复合湿硫化氢环境 应力腐蚀 Cl- H2S CO2 逐步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石化装置)系统RBI-SIL分析的承压设备完整性评估技术 被引量:8
19
作者 陈炜 庄力健 +3 位作者 朱建新 方向荣 乔光谱 吴祥 《压力容器》 2012年第9期43-49,共7页
石化装置中,静设备、动设备及仪表联锁是构成石化系统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既能各自构建独立的体系,但又存在着密不可分的相互作用、风险传递关系。基于风险的管理(RBM)中,基于风险的检验(RBI)、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护(RCM)与安全联... 石化装置中,静设备、动设备及仪表联锁是构成石化系统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既能各自构建独立的体系,但又存在着密不可分的相互作用、风险传递关系。基于风险的管理(RBM)中,基于风险的检验(RBI)、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护(RCM)与安全联锁完整性等级评估(SIL)涵盖了对静、动、仪的风险评估,但大量的实践表明,系统的失效是静设备、动设备与仪表联锁三个体系中某一环节的非正常动作,通过工艺介质的风险传递、扩大并相互作用,最终导致了承压类设备的失效,因此,简单、单一地对装置进行逐个评估,未必能覆盖系统中所有的失效可能。提出了一种基于石化装置系统RBI-SIL分析的承压设备完整性评估技术构思,其目的是可以更有效、更精确地评估系统风险,寻找系统产生风险的源头,制定更有效、优化的降险措施,尽可能地预防这种风险传递而导致承压设备失效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风险的检验(RBI)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护(RCM) 安全联锁完整性等级评估(SIL) 风险传递 完整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Ni3MoVD锻件焊接裂纹敏感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窦万波 卜华全 +1 位作者 陆戴丁 章小浒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13,52,共7页
采用多种试验方法对抗拉强度级别为610 MPa的-50℃低温高强钢锻件10Ni3MoVD焊接冷裂纹和再热裂纹敏感性进行试验和综合评定,为该锻件焊接和焊后热处理工艺的制订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 10Ni3MoVD锻件 焊接 冷裂纹 再热裂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