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7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获批设立“制冷空调与环境控制技术研究创新团队”
1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3-33,共1页
2011年6月13日,安徽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公告,公布了安徽省第四批28个"115"产业创新团队,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制冷空调与环境控制技术研究创新团队"榜上有名,
关键词 环境控制技术 产业创新 制冷空调 通用机械 研究院 合肥 安徽省 办公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体机械转子系统非线性振动机理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振杰 赵金月 +3 位作者 常学森 刘爱玲 姚权桐 高攀龙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1,75,共7页
为解决现有转子的线性振动模型难以精确描述转子非线性振动的问题,建立了基于Muszynska非线性密封力模型的转子-密封-轴承系统的非线性运动模型。运用四阶龙格-库塔法求解了转子系统的非线性运动方程,分别分析了在3000,8500,12000,15000... 为解决现有转子的线性振动模型难以精确描述转子非线性振动的问题,建立了基于Muszynska非线性密封力模型的转子-密封-轴承系统的非线性运动模型。运用四阶龙格-库塔法求解了转子系统的非线性运动方程,分别分析了在3000,8500,12000,15000 r/min转速下转子的轴心轨迹图;还求解了转速、转子结构和轴承尺寸等参数下的振动分岔图。基于建立的非线性振动模型,搭建了转子-密封-轴承系统试验台,探究了压强对转子轴心轨迹振动的影响,最终从模拟和试验2个方面探究了转子的振动规律,为进一步的优化提供基础。结果表明,在转子转速由3000 r/min增大到12000 r/min的过程中,轴心轨迹图由无量纲半径为0.4的圆形逐渐变为成倍周期图型;当转速超过15000 r/min时,转子的振动变得没有规律,变成混沌图;从转子不同影响参数下的分岔图发现,转子系统的振幅与转速和密封长度成正比,与密封间隙和轴承润滑长度成反比;在设计转子结构时可以通过增加密封间隙或延长轴承润滑长度的方式降低振幅。在转子系统中,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转子转速,其次是转子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szynska非线性流体激振力 转子-密封-轴承系统 振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型槽机械密封流场性能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梁彦兵 丛国辉 +2 位作者 张翊勋 李香 李凤成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0-196,共7页
针对可双向旋转式机械密封流场分布及其稳态密封性能,建立U型槽机械密封液膜模型,采用专业流场计算软件对液膜进行流场模拟研究,探究流场分布及不同工况参数和几何参数对机械密封液膜流场稳态密封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U型槽机... 针对可双向旋转式机械密封流场分布及其稳态密封性能,建立U型槽机械密封液膜模型,采用专业流场计算软件对液膜进行流场模拟研究,探究流场分布及不同工况参数和几何参数对机械密封液膜流场稳态密封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U型槽机械密封可产生明显的流体动压效应,随着工况参数转速和密封压力的增大,密封稳态特性参数开启力和泄漏率呈近似线性增大的趋势;而随着几何参数槽深和膜厚的增加,泄漏率均线性增大,但随着膜厚的增大液膜的动压效应减弱使得密封开启力逐渐减小。综合考虑,当槽深取5μm、膜厚取3μm时整体密封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型槽 双向旋转 机械密封 密封性能 流场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流量工况下熔盐泵内固液两相流流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靳卫华 李志鹏 +3 位作者 张建斌 秦武 王晓钧 陈凤官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94-1300,共7页
针对熔盐泵输送高温介质,且在介质熔点附近工作时,固体颗粒的析出对泵性能产生影响的问题,探究了不同流量工况下,熔盐泵内输送固-液两相流体的流动特性。首先,结合熔盐泵的主要结构参数,针对熔盐泵流道内的流体区域建立了几何模型,并对... 针对熔盐泵输送高温介质,且在介质熔点附近工作时,固体颗粒的析出对泵性能产生影响的问题,探究了不同流量工况下,熔盐泵内输送固-液两相流体的流动特性。首先,结合熔盐泵的主要结构参数,针对熔盐泵流道内的流体区域建立了几何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网格划分(由于熔盐泵蜗舌位置结构较为复杂,对此处网格进行了加密处理);然后,建立了流体流动数学模型,引入了控制方程、固体颗粒运动方程和湍流模型,设置了边界条件和介质属性,并进行了数值计算;最后,搭建了熔盐泵实验平台,按熔盐泵实验工艺流程进行了实验,并将实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流量的改变仅对泵内的静压力数值大小造成影响,不同流量工况下泵内压力分布趋势相似,即叶轮内压力由入口沿着叶轮流道到出口不断增大,蜗壳内的压力明显高于叶轮内的压力;小流量工况下,在靠近蜗壳出口的叶轮流道内存在较多低速液体回流及漩涡,固体颗粒呈高速流动,且不能均匀分布。该研究结果对于预防熔盐泵的磨损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盐泵磨损 泵的性能 变流量 固液两相 回流 泵内静压力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EA/D算法的熔盐泵空间导叶参数优化研究
5
作者 刘广兵 董文平 +4 位作者 夏添 文宏刚 朱祖超 李晓俊 任启乐 《流体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6-63,共8页
针对某50 MW光热电站用熔盐泵性能不足,过流部件流动效率低下的问题,以泵空间导叶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多目标优化设计。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导叶几何参数进行识别,确定了对泵性能影响显著的5个几何参数作为优化变量,即导叶最大外流线直... 针对某50 MW光热电站用熔盐泵性能不足,过流部件流动效率低下的问题,以泵空间导叶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多目标优化设计。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导叶几何参数进行识别,确定了对泵性能影响显著的5个几何参数作为优化变量,即导叶最大外流线直径D2、导叶进口角α1、导叶出口角α2、导叶叶片包角φ和叶轮与导叶径向安装间隙L2。利用回归向量机结合RBF神经网络构建了泵效率、扬程与优化变量之间的近似模型,并通过R2方法进行模型精确度分析,其值大于0.95,满足误差要求;基于MOEA/D算法进行导叶几何参数寻优,获得优化导叶最佳几何参数取值,并进行了工程设计,得到了优化导叶样件;对比分析了导叶优化前、后对泵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最优设计参数为D2=451 mm,α1=21.2°,α2=88.1°,φ=94.5°,L2=4.5 mm,优化后泵扬程提升了4.98%,效率提升了4.32%,水力性能提升明显,泵内压力梯度变化更为平稳,其动静压能转化效率提升,流动分离涡的强度及大小均有明显削弱,水力损失降低,泵流动特性改善明显。研究结果对熔盐泵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盐泵 空间导叶参数 支持向量回归 多目标差分进化算法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圆柱形换热结构的金属氢化物储氢反应器吸氢性能优化研究
6
作者 黄静 程腾飞 +5 位作者 方王刚 李晓 何礼青 任兴海 徐义书 成晓北 《可再生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40-448,共9页
文章建立了基于圆柱形换热结构的金属氢化物储氢反应器的多物理场耦合模型,研究了圆柱形换热结构的几何形状和位置对储氢反应器吸氢性能的影响规律并构建了数学模型,优化得出了换热结构的最佳位置,还探讨了吸氢过程中合金床层的热质传... 文章建立了基于圆柱形换热结构的金属氢化物储氢反应器的多物理场耦合模型,研究了圆柱形换热结构的几何形状和位置对储氢反应器吸氢性能的影响规律并构建了数学模型,优化得出了换热结构的最佳位置,还探讨了吸氢过程中合金床层的热质传递特性及其内在作用机制,并基于床层之间温差区域的面积分析了多床层热量传递的均匀性。研究结果表明:当内嵌换热环处于合金床层的0.62R位置时,储氢反应器达到90%储氢量的吸氢时间最短,比中心换热管结构和外部换热套结构分别减少了76.3%和60.7%;不同形式的换热结构会导致合金床层的热质传递特性产生差异,进而改变床层反应界面面积和移动速度,最终影响反应器的吸氢性能;当反应器内存在多个独立反应床层时,不同床层之间的温差区域面积越小,则床层之间的热量传递越均匀,换热结构的能效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氢化物储氢反应器 圆柱形换热结构 吸氢性能 热质传递 床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缠绕复合材料管道中的超声波传播特性研究
7
作者 束沛 杨乐辉 +3 位作者 赵金玲 赵建平 常乐 程经纬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9-86,共8页
纤维缠绕复合材料管道(filament wound composite pipes,FWCP)中的纤维起伏会改变结构力学性能,从而影响超声导波传播特性,制约超声导波无损检测技术应用。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基于纤维起伏区域的细观模型及其等效刚度计算方法,将有限元... 纤维缠绕复合材料管道(filament wound composite pipes,FWCP)中的纤维起伏会改变结构力学性能,从而影响超声导波传播特性,制约超声导波无损检测技术应用。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基于纤维起伏区域的细观模型及其等效刚度计算方法,将有限元特征频率法与Floquet周期性边界条件结合,构建FWCP的导波有限元模型,分析纤维起伏对导波传播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纤维起伏会使FWCP刚度整体变小,从而导致超声导波的相速度变小,但导波的模态属性未发生改变。缠绕角度对导波结构影响较小,也未引起导波的模态属性改变。本研究可为FWCP中超声波无损检测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管道 纤维缠绕复合材料 纤维起伏 无损检测 超声导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货舱水射流清洗机器人设计与应用研究
8
作者 巴胜富 王为周 +6 位作者 李虎 李晓俊 刘祥杰 任启乐 庞雷 陈正文 王志强 《流体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1-118,共8页
为了满足散货船货舱高效、安全的清洗需求,从四驱机器人力学特性分析出发,开展机器人关键部件设计。详细介绍了机器人通过货舱钝角壁面、反斜面爬行及越障等过程的力和力矩特性,构建了综合考虑转轮摩擦力和磁铁吸附力的力学平衡方程,结... 为了满足散货船货舱高效、安全的清洗需求,从四驱机器人力学特性分析出发,开展机器人关键部件设计。详细介绍了机器人通过货舱钝角壁面、反斜面爬行及越障等过程的力和力矩特性,构建了综合考虑转轮摩擦力和磁铁吸附力的力学平衡方程,结合现场实际工况进行机器人吸附能力分析验证,研制出一款携带自适应清洗机械臂的货舱水射流清洗机器人,并进行现场应用。结果表明,所研制的清洗机器人的安全系数达到1.98,机器人附壁能力优良;清洗作业时,1 MPa额定压力下射流半径可达25 m。与人工清洗相比,清洗效率提升到900 m^(2)/h,清洗时间减少约50%。研究成果可为散货船货舱自动化清洗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舱清洗 机器人 射流 附壁 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磁致伸缩致动器非线性系统的混沌控制研究
9
作者 高舒芳 闫洪波 吴凯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41,共5页
针对超磁致伸缩致动器(Giant Magnetostrictive Actuator,GMA)动力学中存在混沌现象,降低系统输出稳定性的问题,这里设计了一种位移时滞反馈控制器用于抑制系统中存在的混沌运动。首先基于安培电路定律、非线性二次畴转模型和结构动力... 针对超磁致伸缩致动器(Giant Magnetostrictive Actuator,GMA)动力学中存在混沌现象,降低系统输出稳定性的问题,这里设计了一种位移时滞反馈控制器用于抑制系统中存在的混沌运动。首先基于安培电路定律、非线性二次畴转模型和结构动力学方程,建立了GMA的电-磁耦合动态数学模型;其次通过MATLAB数值模拟研究无量纲激振力对GMA系统的影响规律,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分析GMA系统的分岔和混沌现象;最后利用位移时滞反馈控制器抑制GMA系统的混沌运动。研究结果表明:GAM系统在一定参数条件下具有混沌特性;增大位移反馈增益系数能够有效消除GMA系统中的混沌现象,对提高系统的输出稳定性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磁致伸缩致动器 位移时滞反馈 稳定性 混沌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气瓶连续放氢过程影响因素研究
10
作者 王云峰 吕炎峰 +2 位作者 王哲 曹文红 郭晓璐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91,共6页
通过建立高压气瓶数值模型,考察放氢初始温度、放氢时间、放氢方式和放氢余压对气瓶连续缓慢放氢过程瓶内最低温度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温度控制是连续放氢过程的重点,适当提高初始温度和增加放氢时间可有效提高瓶内最低温度。相比于... 通过建立高压气瓶数值模型,考察放氢初始温度、放氢时间、放氢方式和放氢余压对气瓶连续缓慢放氢过程瓶内最低温度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温度控制是连续放氢过程的重点,适当提高初始温度和增加放氢时间可有效提高瓶内最低温度。相比于先慢后快放氢和阶段式放氢,放氢过程应优先选用先快后慢放氢和线性放氢方式,这两种放氢方式在瓶内最低温度和氢气流量控制方面均取得良好效果。提高放氢余压也可提高放氢结束时瓶内最低温度,但提高放氢余压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放氢质量,除特殊要求或场景外不建议将放氢余压设定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气瓶 放氢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介质汽化器超临界传热试验技术研究
11
作者 周兵 陈永东 +1 位作者 王严冬 倪利刚 《流体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6,24,共8页
针对中间介质汽化器(IFV)热力设计方法验证支撑不足和IFV传热试验技术研究不充分的现状,试制了具有完整结构的IFV测试样机,开发出IFV超临界汽化传热性能测试系统,并以液氮为工作介质,开展实验室条件下IFV超临界传热与流动性能试验。结... 针对中间介质汽化器(IFV)热力设计方法验证支撑不足和IFV传热试验技术研究不充分的现状,试制了具有完整结构的IFV测试样机,开发出IFV超临界汽化传热性能测试系统,并以液氮为工作介质,开展实验室条件下IFV超临界传热与流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系统气相温度测点均方根偏差在1℃范围,液相测点均方根偏差在0.1℃范围,系统测点温度均匀性良好;冷热两侧工作介质热平衡误差在5%范围内,试验样机和测试系统设计合理;针对IFV沸腾传热,在小壁温过热度条件下,采用Cooper准则式较为冒进,试验条件下推荐使用Mostinsk准则式,并按10%余量进行设计,经修正的传热系数计算值和试验测算值误差小于5%;试验条件下,冷凝平均换热系数实测值较基于分段计算的计算值低20%左右;同时,分析了中间介质冷凝削弱的原因,从结构、传热设计及调试安装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研究结果可为IFV超临界传热设计提供试验和验证技术支撑,为IFV产品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介质汽化器 超临界 传热 测试系统 性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阶多项式拟合的裂纹最深点处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方法研究
12
作者 汪志福 范志超 +3 位作者 秦宗川 牛铮 范海俊 戴兴旺 《船舶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77-1287,共11页
为了准确地计算出高压容器裂纹扩展过程中最深点处的应力强度因子,本文提出了将应力数据进行高阶多项式拟合,进而计算应力强度因子的方法。文中以高压容器开孔处裂纹为例,基于不同采集数据量下的应力数据,使用不同次数的多项式拟合,计... 为了准确地计算出高压容器裂纹扩展过程中最深点处的应力强度因子,本文提出了将应力数据进行高阶多项式拟合,进而计算应力强度因子的方法。文中以高压容器开孔处裂纹为例,基于不同采集数据量下的应力数据,使用不同次数的多项式拟合,计算了各个裂纹深度下的最深点处应力强度因子,分析了多项式次数及采集数据量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对比验证了本方法与文献中线性插值方法的计算结果。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多项式次数的增加,拟合曲线的表征精度越高,计算结果逐渐逼近并趋于稳定,低阶(三次)与高阶多项式拟合的计算结果相对误差呈现出“倒S”型趋势,最小相对误差约为-20%;随着数据量的增加,计算结果逐渐收敛,较低与较高数据量下的计算结果相对误差呈现出震荡衰减的趋势,最大相对误差约为7.1%;基于高阶多项式拟合与分段线性插值的计算结果基本重合,表明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并适用于裂纹扩展过程中最深点处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阶多项式拟合 高压容器 裂纹最深点处 应力强度因子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往复式预加氢循环压缩机活塞杆负载特性及疲劳失效研究
13
作者 于洋 王胜利 +2 位作者 方燚 刘世成 范文俊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5-151,共7页
针对往复式预加氢循环压缩机活塞杆的负载特性及疲劳性能,建立其在最大拉力/压力工况下活塞杆的负载模型。鉴于解析法在活塞杆疲劳失效中的局限性,提出数值模拟与经验公式相结合的活塞杆强度校核方法。以某大型往复压缩机活塞杆断裂失... 针对往复式预加氢循环压缩机活塞杆的负载特性及疲劳性能,建立其在最大拉力/压力工况下活塞杆的负载模型。鉴于解析法在活塞杆疲劳失效中的局限性,提出数值模拟与经验公式相结合的活塞杆强度校核方法。以某大型往复压缩机活塞杆断裂失效为例,采用有限元法计算活塞体和活塞杆之间的预紧力及其变形量,精确求解活塞和活塞杆柔度系数,计算活塞在最大综合拉力/压力位置时活塞杆预紧失效杆段的静强度安全系数、拉压疲劳应力幅安全系数和最大应力安全系数,分析了活塞杆的疲劳失效原因并提出了优化改进方案。结果表明:通过有限元计算的活塞杆最大应力位置出现在断裂处,即加热盲孔的末端;适当降低活塞杆与活塞体之间预紧力时,活塞杆失效杆段的拉压疲劳应力幅安全系数与最大应力安全系数均有所提升,由初始的14.32和1.78提高到优化后的14.64和1.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加氢循环压缩机 负载模型 断裂失效 预紧力 柔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氏体不锈钢支管台的相控阵超声相位相干成像检测技术研究
14
作者 陈喆 陈学东 +1 位作者 卜阳光 程经纬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4-71,共8页
奥氏体不锈钢支管台在进行超声检测时,存在较大的晶粒散射噪声,且由于支管台结构的复杂性,检测过程中的结构噪声会随检测位置的移动而变化,从而易造成缺陷的漏检和误判。针对上述问题,基于指向性校正因子和声速衰减因子对相位相干成像... 奥氏体不锈钢支管台在进行超声检测时,存在较大的晶粒散射噪声,且由于支管台结构的复杂性,检测过程中的结构噪声会随检测位置的移动而变化,从而易造成缺陷的漏检和误判。针对上述问题,基于指向性校正因子和声速衰减因子对相位相干成像进行加权处理,提出了一种幅值校正相位相干成像方法,以提高成像结果的信噪比,并提出仿真模型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与全聚焦方法相比,幅值校正相位相干成像方法的信噪比提高了19.01dB。通过制备304不锈钢和20#钢的支管台试件,使用线阵探头采集全矩阵数据,进行成像处理。对于304不锈钢支管台,该方法的信噪比比全聚焦法最大提高了13.29dB;对于20#钢支管台,该方法的信噪比比全聚焦法最大提高了13.20dB。研究结果可为支管台超声成像检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氏体不锈钢 支管台 信噪比 全聚焦方法 相位相干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氏体不锈钢对接焊缝超声相控阵多模全聚焦成像研究
15
作者 李康 陈学东 +3 位作者 范志超 卜阳光 陈喆 程经纬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1-79,共9页
针对奥氏体不锈钢焊缝超声检测难度大、单探头检测易漏检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超声相控阵多模式全聚焦成像的检测方法。通过建立奥氏体不锈钢焊缝仿真模型,分析不同模式下的成像效果,筛选出最优成像视图进行图像融合,并通过试验验证了该... 针对奥氏体不锈钢焊缝超声检测难度大、单探头检测易漏检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超声相控阵多模式全聚焦成像的检测方法。通过建立奥氏体不锈钢焊缝仿真模型,分析不同模式下的成像效果,筛选出最优成像视图进行图像融合,并通过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多模式全聚焦成像融合方法可实现对焊缝检测的全覆盖,能够检测出直径1mm、长度20mm的长横孔缺陷,横向位置偏差在1mm以内,缺陷定位精确,同时缺陷相关显示大幅减少。该研究可为奥氏体不锈钢焊缝的超声检测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对提高工程检测的可靠性和检测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相控阵 多模式全聚焦 图像融合 奥氏体不锈钢 焊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散焊混合式换热器热工性能试验研究
16
作者 于改革 陈永东 +1 位作者 韩冰川 刘孝根 《流体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88,共9页
为了研究扩散焊混合式换热器热工性能,基于风洞试验平台开展了扩散焊混合式换热器传热与流动性能试验,并与数值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了不同方法获取的传热因子和摩擦因子准则方程对不锈钢平直翅片的适应性。结果表明,扩散焊混合式换热... 为了研究扩散焊混合式换热器热工性能,基于风洞试验平台开展了扩散焊混合式换热器传热与流动性能试验,并与数值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了不同方法获取的传热因子和摩擦因子准则方程对不锈钢平直翅片的适应性。结果表明,扩散焊混合式换热器热负荷随空气侧流速增大而增大,阻力损失增加更为显著,当空气侧流速从8.1 m/s增加至28.2 m/s,热负荷增加了2.9倍,阻力损失增加了9.82倍;在空气侧2 440≤Re≤8 502范围内,基于统计方法获取的传热因子准则方程计算获得的热负荷与数值仿真、试验结果三者之间偏差为0.34%~16.55%,阻力损失理论计算与试验测值偏差均小于3%。试验验证了传热因子、摩擦因子准则方程及数值仿真的模型准确可靠。研究结果可用于指导单相工质扩散焊混合式换热器的热工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焊 混合式换热器 板翅 zig-zag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 MPa高压泵用机械密封辅助O形圈性能分析
17
作者 王永乐 许达 +4 位作者 丁思云 谢星 蔡粤华 彭骞 吴兆山 《流体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4-101,共8页
为了研究高压泵用机械密封补偿环辅助橡胶O形圈的密封性能,建立了二维轴对称非线性接触模型,基于流体压力渗透法,将不同介质压力、压缩率、安装间隙等参数,对O形圈应力及密封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通过O形圈轴向力测量试验装置,验证... 为了研究高压泵用机械密封补偿环辅助橡胶O形圈的密封性能,建立了二维轴对称非线性接触模型,基于流体压力渗透法,将不同介质压力、压缩率、安装间隙等参数,对O形圈应力及密封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通过O形圈轴向力测量试验装置,验证了计算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O形圈的各应力随介质压力增加而增大,其中接触应力增幅明显;当介质压力在9~15 MPa范围时,压力对O形圈应力影响占主导;压缩率>10%时,其对O形圈应力的影响可忽略;当介质压力低于20 MPa、安装间隙<0.2 mm时,挡圈的安装对O形圈的应力及密封性能影响不大。研究结果可为相关高压泵用机械密封橡胶O形圈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机械密封 橡胶O形圈 流体压力渗透 有限元分析 试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驱氢压机液压与增压系统耦合匹配特性研究
18
作者 田旭东 王胜利 +2 位作者 张成彦 陶波 代明昊 《流体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7-35,共9页
为了研究气缸活塞直径、油缸活塞直径、换向阀控制信号等关键参数对氢压机实际循环指示功和运行稳定性的影响,构建了90MPa两级液驱氢压机液压与增压耦合系统的数值模型,分析上述参数对活塞行程、速度、气缸内压力和温度、油缸压力的影... 为了研究气缸活塞直径、油缸活塞直径、换向阀控制信号等关键参数对氢压机实际循环指示功和运行稳定性的影响,构建了90MPa两级液驱氢压机液压与增压耦合系统的数值模型,分析上述参数对活塞行程、速度、气缸内压力和温度、油缸压力的影响规律,并试验验证了数值方法的可靠性。结果表明,随着气缸活塞直径的增大,最大速度逐渐增大,当一级气缸活塞直径为140mm时,其最大换向速度为0.199m/s,对比直径130mm时的速度增加约28%;在氢压机增压缸进气和排气两阶段,气缸/油缸直径的变化引起两阶段的气体压力、温度及油压的变化规律相反,当一级气缸活塞直径和油缸活塞直径分别为130mm和160mm时,一级油压最大为15.23MPa,气缸内最大排气压力和温度分别为30.3MPa和390.5K。基于上述研究,对90MPa氢压机气缸直径、油缸直径及换向阀控制信号进行了优化匹配,实现了氢压机增压系统节能化设计。研究可为氢压机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驱氢压机 液压与增压系统 耦合匹配特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多特征融合的12Cr1MoV钢球化等级智能判定研究
19
作者 王海斌 程经纬 +1 位作者 董杰 王家辉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21,共10页
针对12Cr1MoV钢球化等级判定中存在的人为偏差问题,提出基于自适应多特征融合的机器学习算法,并配套开发了球化图像评级软件。通过采集263余张长期服役的12Cr1MoV钢制承压设备的金相图像样本(含珠光体球化图像147张、贝氏体球化图像近11... 针对12Cr1MoV钢球化等级判定中存在的人为偏差问题,提出基于自适应多特征融合的机器学习算法,并配套开发了球化图像评级软件。通过采集263余张长期服役的12Cr1MoV钢制承压设备的金相图像样本(含珠光体球化图像147张、贝氏体球化图像近116张),融合Canny边缘特征、分形维数特征及深度学习特征构建识别模型。结果表明,对于珠光体球化图像,自适应多特征融合模型的识别准确率达到93%,较传统Canny-XGBoost方法提升39%;在贝氏体球化图像识别中,准确率为90%,相对提升42%。本研究显著提高了球化等级判定的准确性和效率,实现了小样本条件下球化等级的智能评定,对保障设备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Cr1MoV钢球化 自适应多特征融合 机器学习 智能评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塞压缩机降噪技术及声振耦合路径研究
20
作者 李小仨 刘旺 +3 位作者 韩占华 王乐 肖军 江用胜 《流体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6-103,共8页
针对活塞式压缩机噪声超标问题,对压缩机进行一系列减振降噪试验,包括模态和振动测试,以及改变外围壳体的厚度和更换吸声材料,最终完成了噪声指标要求58.7 dB(A)〔LP≤60 dB(A)〕。研究表明,低频振动(10~100 Hz)引起压缩机外壳噪声的辐... 针对活塞式压缩机噪声超标问题,对压缩机进行一系列减振降噪试验,包括模态和振动测试,以及改变外围壳体的厚度和更换吸声材料,最终完成了噪声指标要求58.7 dB(A)〔LP≤60 dB(A)〕。研究表明,低频振动(10~100 Hz)引起压缩机外壳噪声的辐射,边界条件的改变可以有效降低若干低频振动,振动传递路径决定噪声的辐射;在声源与隔声罩没有连接时,隔声罩能降低中高频段(500~2000 Hz)的噪声;声振耦合的存在形式为固体-固体,以第一阶激振频率向外传播,路径单一;边界条件决定声振耦合的强度,决定辐射声波的大小;声辐射面必须完全包络,吸声材料才能起到作用;减振器在高频段,能起到降噪的作用,在低频段,降噪失效。研究结果对同类压缩机的减振降噪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机 板壳耦合结构 减振降噪 传递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