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论治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策略
1
作者 王帆竞 林逸轩 +2 位作者 鲍陶陶 申国明 方朝晖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23-728,共6页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diabetic osteoporosis, DOP)作为糖尿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不仅与骨质的减少紧密相关,而且显著提升了骨折的风险,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种因素,其中包括骨细胞活力丧失、高血糖状态、胰岛素抵抗等。从多维度的中医...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diabetic osteoporosis, DOP)作为糖尿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不仅与骨质的减少紧密相关,而且显著提升了骨折的风险,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种因素,其中包括骨细胞活力丧失、高血糖状态、胰岛素抵抗等。从多维度的中医视角探讨DOP的治疗方法,可以将其分为五脏维度、络病瘀血维度、生物轴互作维度论治3个方面。在五脏维度论治中,强调了补肾健脾、滋补肝肾。在络病瘀血维度论治中,提出了调理血管、促进骨生成的方法。在生物轴互作维度论治中,探讨了肾-脑-骨生物轴、脾-肠生物轴和炎症-代谢生物轴对DOP的影响。虽然中医药在DOP的治疗中显示出一定的疗效,但仍需进一步完善循证依据,强化预防策略,结合现代技术精准评估,推动中西医结合与标准化研究,推动DOP防治研究的科学化和现代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 多维视角 中医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辅助药物质量评价结合药效学研究木犀草素对db/db小鼠糖脂代谢及肝脏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2
2
作者 许奇 张洪榕 +2 位作者 阮诺冰 吕溪涓 方朝晖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3-333,共11页
目的研究木犀草素(luteolin,LUT)对db/db小鼠糖脂代谢及肝脏氧化应激损伤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进行LUT药物毒性预测及理化属性评估并进行分子结构片段分割;分子对接验证LUT与Nrf2、HMOX1的结合能... 目的研究木犀草素(luteolin,LUT)对db/db小鼠糖脂代谢及肝脏氧化应激损伤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进行LUT药物毒性预测及理化属性评估并进行分子结构片段分割;分子对接验证LUT与Nrf2、HMOX1的结合能力;db/m小鼠为C组,db/db小鼠被随机分为T、L、M、H与P组,干预12 w观察体质量及FBG变化。检测FBG、HbA1c、FIns、TC、TG、HDL-C、LDL-C表达;HE和油红O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的病理形态与脂肪变性;试剂盒检测肝脏中MDA、SOD、GSH-Px的表达;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及qPCR检测Nrf2、HMOX1的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AI算法预测了LUT的安全性与易合成性。LUT干预对db/db小鼠体质量无明显影响,12 w后T组小鼠较C组肝脏表现出肝小叶结构紊乱、肝细胞排列不规则、胞浆内存在大量的脂肪空泡与脂滴。与T组相比,LUT干预能够改善肝脏的病理学变化,降低FBG、HbA1c、FIns,TC、TG、LDL-C、MDA表达,改善HOMA-IR水平,上调SOD、GSH-Px的活性。分子对接结果显示,LUT与Nrf2和HMOX1之间均结合性较强,LUT干预可升高Nrf2、HMOX1的表达。结论LUT能够纠正db/db小鼠体内的糖脂代谢紊乱,并可通过Nrf2/HMOX1途径改善小鼠肝脏内氧化应激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人工智能 木犀草素 氧化应激 药物评价 Nrf2/HMOX1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治疗方法的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3
作者 经加吻 孟庆波 +3 位作者 毕正 王帆竞 李瑜璠 方朝晖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224-1232,共9页
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严重影响男性及其性伴侣的生活质量。积极参与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的科学研究尤为重要,而动物模型是探究疾病发病机制、评估药物治疗效果以及新药研发的重要基础。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发病机... 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严重影响男性及其性伴侣的生活质量。积极参与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的科学研究尤为重要,而动物模型是探究疾病发病机制、评估药物治疗效果以及新药研发的重要基础。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发病机制复杂,现在治疗多从调控血糖、抗氧化应激、PDE5抑制剂、干细胞疗法、抑制神经血管损伤、抗纤维化、中药等几个方面入手,特别是纠正高血糖对于预防或阻止疾病的进展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查阅最新文献,总结并更新现有治疗方法,综述不同治疗方法所采取的动物模型,以期为动物实验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 动物模型 研究进展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的艾叶活性成分多维药理活性及分子机制系统研究
4
作者 张洪榕 许奇 +1 位作者 马忠民 方朝晖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8-367,共10页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探究艾叶中的活性成分的药理活性及潜在作用机制。检索HIT、TCMSP、TCMIO数据库获取199种艾叶的活性成分。综合K最近邻、多层感知机、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算法及基于Lipinski规则及Veber规则的算法模型对艾叶化合物成...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探究艾叶中的活性成分的药理活性及潜在作用机制。检索HIT、TCMSP、TCMIO数据库获取199种艾叶的活性成分。综合K最近邻、多层感知机、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算法及基于Lipinski规则及Veber规则的算法模型对艾叶化合物成分进行毒性和口服利用度预测,发现其中14种成分满足无毒性且口服利用度较好。采用合成可行性分数(SAscore)模型对以上14种成分进行可合成性分析,并通过BRICS及RECAP算法分割分子片段。STP和PM数据库挖掘得到406个艾叶核心成分的作用靶点,利用Cytoscape筛出5个核心靶点为SRC、EGFR、PTPN11、HRAS和PDGFRB。GO与KEGG富集分析提示核心靶点涉及808项GO富集分析条目和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抵抗、间隙连接、磷脂酶D、JAK/STAT等71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艾叶活性化合物与SRC、EGFR、PTPN11、HRAS蛋白具有良好的结合能力。细胞实验证实了艾叶活性成分杜香醇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够促进HUVEC细胞增殖,并可促进EGFR蛋白的表达。本研究揭示了艾叶活性成分的药理特性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为其药用开发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艾叶 活性成分 药理特性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抵当汤含药血清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增强高糖诱导的大鼠肾小球内皮细胞自噬 被引量:2
5
作者 董妍妍 张可敬 +1 位作者 储俊 储全根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1-469,共9页
目的观察抵当汤含药血清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对高糖诱导的大鼠肾小球内皮细胞(RGECs)自噬的影响,以期为糖尿病肾病(DN)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连续过筛法结合胶原酶法提取... 目的观察抵当汤含药血清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对高糖诱导的大鼠肾小球内皮细胞(RGECs)自噬的影响,以期为糖尿病肾病(DN)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连续过筛法结合胶原酶法提取与培养原代RGECs,使用第Ⅷ因子免疫荧光法对其鉴定。通过高糖培养基诱导RGECs模拟糖尿病环境下的细胞状态。将细胞分为5组:空白组(正常培养的RGECs)、高糖模型组(使用高糖培养基诱导的RGECs)、抵当汤组(在高糖诱导基础上加入抵当汤含药血清进行干预的RGECs)、3-MA组(在高糖诱导基础上加入自噬抑制剂3-MA进行干预的RGECs)和抵当汤+3-MA干预组(在高糖诱导基础上同时加入抵当汤含药血清和自噬抑制剂3-MA进行干预的RGECs)。CCK-8法筛选最佳造模条件和含药血清干预浓度,利用单丹磺酰卡巴胺(MDC)法观察自噬囊泡荧光强度,RT-qPCR法检测Beclin-1、p62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PI3K、p-Akt、p-mTOR、Beclin-1、p62、LC3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高糖模型组RGECs自噬荧光信号减少,荧光强度降低,Beclin-1 mRNA表达减少,p62 mRNA表达升高,Beclin-1蛋白表达和LC3Ⅱ/Ⅰ水平下降,P62、p-PI3K、p-Akt、p-mTOR蛋白表达上升(P<0.01);与高糖模型组比较,抵当汤组RGECs自噬荧光面积与强度明显升高,Beclin-1 mRNA表达上升,p62 mRNA表达下降,Beclin-1蛋白表达上升,p62、p-PI3K、p-Akt、p-mTOR蛋白表达下降(P<0.01)。结论抵当汤含药血清可通过部分调节PI3K/Akt/mTOR信号通路,增强RGECs的自噬,为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提供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抵当汤 自噬 PI3K/Akt/mTOR信号通路 肾小球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LRP3炎症小体介导的细胞焦亡探讨丹蛭降糖胶囊对db/db小鼠心肌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阮诺冰 李金菊 +3 位作者 许奇 经加吻 高家荣 方朝晖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86-792,共7页
目的基于NLRP3炎症小体介导的细胞焦亡,探讨丹蛭降糖胶囊(Danzhi Jiangtang capsules,DJC)对db/db小鼠心肌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将db/db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DJC低、中、高剂量组及二甲双胍组,另取db/m小鼠为对照组,连续给药8周。... 目的基于NLRP3炎症小体介导的细胞焦亡,探讨丹蛭降糖胶囊(Danzhi Jiangtang capsules,DJC)对db/db小鼠心肌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将db/db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DJC低、中、高剂量组及二甲双胍组,另取db/m小鼠为对照组,连续给药8周。给药结束后,检测各组小鼠血糖、血脂、心肌酶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HE及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及纤维化情况;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RT-qPCR检测心肌组织ANP、BNP、β-MHC mRNA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NLRP3、ASC、caspase-1、cleavedcaspase-1、GSDMD和GSDMD-NT蛋白表达情况。结果DJC能减轻db/db小鼠心肌病理损伤,减少胶原沉积和细胞凋亡,降低血糖、血脂、心肌酶和炎症因子水平,降低心肌组织中ANP、BNP、β-MHC mRNA表达,以及NLRP3、ASC、caspase-1、cleavedcaspase-1、GSDMD、GSDMD-NT蛋白表达。结论DJC可减轻db/db小鼠心肌损伤,其可能是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减轻心肌细胞焦亡,改善炎症状态来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蛭降糖胶囊 糖尿病心肌病 DB/DB小鼠 NLRP3炎症小体 细胞焦亡 心肌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豆状核变性K-F环分级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7
作者 何伟 杨玉龙 +4 位作者 杨文明 杨悦 胡晨 李慧 黄鹏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50-1155,共6页
目的 基于一种新的肝豆状核变性(WD)K-F环分级方法探讨其与认知功能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年4月—2023年10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中心住院的WD患者136例,所有入选的对象均进行裂隙灯检查,并根据铜沉积在角膜的形... 目的 基于一种新的肝豆状核变性(WD)K-F环分级方法探讨其与认知功能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年4月—2023年10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中心住院的WD患者136例,所有入选的对象均进行裂隙灯检查,并根据铜沉积在角膜的形状、范围、是否成环及晶状体是否出现葵花样混浊改变,将K-F环分为0~5级。指导患者完成UWDRS、MoCA、MMSE量表测评,分析不同K-F环分级的患者以上指标的差异。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多重比较采用LSD-t(方差齐时)或Dunnett’s T3检验(方差不齐时)。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判断K-F环分级与UWDRS、Mo CA、MMSE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136例WD患者中最多的为K-F环分级4级(40例,29.4%),最少的为0级(14例,10.3%);另有1级22例(16.2%),2级19例(14.0%),3级25例(18.4%),5级16例(11.7%)。按照不同K-F环分级,UWDRS评分呈明显上升趋势(F=22.61,P<0.001),MoCA、MMSE评分呈明显下降趋势(F值分别为16.40、13.80,P值均<0.001)。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K-F环分级与WD患者的UWDRS评分呈正相关(r=0.67,P<0.01),与WD患者的MoCA、MMSE评分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9、-0.57,P值均<0.01)。结论 新的K-F环分级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区分WD患者病情轻重,并可部分反映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角膜色素环 认知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肾颗粒通过调控miR-23b及Nrf2通路改善慢性肾脏病湿热证患者的肾功能:基于网络药理学和临床试验
8
作者 呼琴 金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67-1879,共13页
目的探讨清肾颗粒对慢性肾脏病(CKD)湿热证患者miR-23b及Nrf2通路及氧化应激干预作用。方法通过TCMSP、UniProt检索并映射清肾颗粒调控靶点,利用SmallRNA测序技术筛选慢性肾衰竭湿热证的疾病基因,构建“活性成分-交集靶点-疾病”网络。... 目的探讨清肾颗粒对慢性肾脏病(CKD)湿热证患者miR-23b及Nrf2通路及氧化应激干预作用。方法通过TCMSP、UniProt检索并映射清肾颗粒调控靶点,利用SmallRNA测序技术筛选慢性肾衰竭湿热证的疾病基因,构建“活性成分-交集靶点-疾病”网络。利用KEGG通路富集分析及分子对接,明确清肾颗粒通过Nrf2通路影响CKD的靶点。临床试验:纳入60例CKD3~5期且表现为湿热证的非透析患者,设观察组和对照组,30例/组,另设20例正常组。对照组接受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清肾颗粒,疗程8周。检测指标包括PBMC中miR-23b-5p、Nrf2和HO-1蛋白的表达水平,肾功能指标(Scr、eGFR),以及血清中ROS、AOPP、PON-1的含量。结果清肾颗粒经筛选得到6种主要活性成分,10个关键靶点(ACTB、JUN、PTEN、ESR1、GSK3B、PPARG、PIK3CA、APP、PIK3R1、BECN1)。通过Small RNA测序,发现miR-23b-5p基因表达上调。KEGG通路分析显示Nrf2通路发挥重要作用。分子对接揭示核心靶点与活性成分结合活性良好,NFE2L2与木犀草素结合活性最好。清肾颗粒能降低患者血清Scr及ROS和AOPP水平,升高eGFR及血清PON-1水平(P<0.05);升高PBMC中的Nrf2和HO-1蛋白水平(P<0.05);升高miR-23b-5p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miR-23b表达及Nrf2通路异常可能是CKD湿热证患者的关键干预靶点。清肾颗粒能通过多种活性成分作用于多靶点改善CKD湿热证患者肾功能,其治疗效果可能与miR-23b表达的上调、Nrf2抗氧化通路活性的增强以及机体氧化应激水平的降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肾颗粒 慢性肾脏病 MICRORNA Nrf2通路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肾颗粒对大鼠NRK-52E细胞转分化模型miR-23b和PINK1/Parkin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金华 张叶青 +4 位作者 呼琴 张磊 陈诺 韩燕全 王亿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170,共9页
目的 探讨TGF-β1诱导大鼠NRK-52E细胞转分化模型中miR-23b对PINK1/Parkin通路的靶向调节机制,并阐明清肾颗粒含药血清对NRK-52E细胞转分化的干预机理。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指纹图谱法对清肾颗粒进行全指纹图谱分析。构建TGF-... 目的 探讨TGF-β1诱导大鼠NRK-52E细胞转分化模型中miR-23b对PINK1/Parkin通路的靶向调节机制,并阐明清肾颗粒含药血清对NRK-52E细胞转分化的干预机理。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指纹图谱法对清肾颗粒进行全指纹图谱分析。构建TGF-β1诱导大鼠NRK-52E细胞转分化模型,转染siRNA后分为模拟物空载对照组、miR-23b-5p模拟物组、抑制剂空载对照组、miR-23b-5p抑制剂组,观察miR-23b-5p对PINK1表达量的影响。再将NRK-52E细胞分组为正常组、TGF-β1组、清肾颗粒组、miR-23b-mimic-NC组、miR-23b-mimic组、miR-23b-mimic+清肾颗粒组,Western blot法检测NRK-52E细胞中Pink1、Parkin、LC3Ⅱ、Beclin-1、P62、α-SMA蛋白表达,RT-qPCR法检测NRK-52E细胞中miR-23b-5p、Pink1、Parkin、Beclin-1、α-SMA mRNA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23b-5p与PINK1的靶向关系。结果 UPLC指纹图谱法鉴定出清肾颗粒中11个活性成分。miR-23b-5p过表达后,PINK1 mRNA表达量也显著增加(P<0.05);而miR-23b-5p表达沉默后,PINK1 mRNA表达量也显著减少(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显示,Rno-miR-23b-5p能显著下调Rno-PINK1-WT荧光素酶活性(P<0.05),但未能下调突变Rno-PINK1-mut荧光素酶活性(P>0.05)。清肾颗粒含药血清干预实验发现,TGF-β1组的miR-23b-5p、Pink1、Parkin、Beclin-1、LC3Ⅱ表达及LC3Ⅱ/Ⅰ比值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62和α-SMA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清肾颗粒组和miR-23b-mimic组的miR-23b-5p、Pink1、Parkin、Beclin-1、LC3Ⅱ表达及LC3Ⅱ/Ⅰ比值均明显高于TGF-β1组,P62和α-SMA表达明显低于TGF-β1组(P<0.05)。miR-23b-mimic+清肾颗粒组的表现更优于miR-23b-mimic组(P<0.05)。结论 清肾颗粒能够上调NRK-52E细胞内miR-23b-5p表达,并通过增强PINK1/Parkin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活性,抑制NRK-52E细胞转分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23b-5p PINK1/Parkin信号通路 线粒体自噬 NRK-52E细胞 清肾颗粒 上皮细胞转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味补气方通过调控NLRP3/Caspase-1/GSDMD焦亡通路延缓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梅莉 张璐 +6 位作者 吴迪 丁焕章 王新汝 张西安 卫宇航 李泽庚 童佳兵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56-2162,共7页
目的基于NLRP3/Caspase-1/GSDMD的细胞焦亡通路,探讨六味补气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六味补气方组、六味补气方+MCC950组(n=10),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烟熏... 目的基于NLRP3/Caspase-1/GSDMD的细胞焦亡通路,探讨六味补气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六味补气方组、六味补气方+MCC950组(n=10),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烟熏联合脂多糖气管滴注以及激素注射法造模,建立COPD模型大鼠,并分别给予六味补气方药物灌胃及合并MCC950腹腔注射。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变化,分析大鼠肺组织病理改变、肺功能、肺泡灌洗液(BALF)吉姆萨染色总细胞及白细胞分类计数、血清中炎症因子IL-6、TNF-α、IL-18及NO水平;qRT-PCR检测大鼠肺组织中焦亡相关蛋白NLRP3、ASC、Caspase-1、GSDMD-N、IL-1β、IL-18的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肺组织病理损伤较重,肺功能下降(P<0.01),BALF中总细胞数增多,白细胞分类计数均上调(P<0.01),IL-6、TNF-α、IL-18及NO表达增多(P<0.01),肺组织相关蛋白含量增多(P<0.01);与模型组相比,六味补气方组大鼠的肺组织病理、肺功能均有改善(P<0.05),BALF中总细胞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减少(P<0.01),IL-6、TNF-α、IL-18及NO表达下降(P<0.01),肺组织相关焦亡蛋白含量减少(P<0.01);与六味补气方组大鼠相比,使用MCC950后的大鼠肺组织病理、肺功能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ALF中总细胞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减少(P<0.05),IL-6、TNF-α、IL-18及NO表达下降(P<0.05),肺组织相关焦亡蛋白含量较少(P<0.05)。结论六味补气方可能通过调节NLRP3/Caspase-1/GSDMD通路抑制COPD模型大鼠的肺组织焦亡,从而降低炎症反应,减轻肺部损伤,延缓疾病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味补气方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NLRP3/Caspase-1/GSDMD 细胞焦亡 MCC95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肾颗粒含药血清通过miR-23b-5p靶向Nrf2通路减轻NRK-52E细胞转分化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敏 金华 +3 位作者 呼琴 陈诺 张叶青 王亿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078-2085,共8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NRK-52E(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细胞转分化模型中miR-23b-5p是否能对Nrf2通路靶向调节,并阐明清肾颗粒含药血清减轻NRK-52E细胞转分化的机制。方法构建TGF-β1诱导的NRK-52E细胞转分化模型,分别使用m...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NRK-52E(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细胞转分化模型中miR-23b-5p是否能对Nrf2通路靶向调节,并阐明清肾颗粒含药血清减轻NRK-52E细胞转分化的机制。方法构建TGF-β1诱导的NRK-52E细胞转分化模型,分别使用miR-23b-5p mimic、inhibitor以及阴性对照(NC)siRNA转染细胞;采用清肾颗粒含药血清进行干预,分为正常组、TGF-β1组、清肾颗粒组、miR-23b-mimic-NC组、miR-23b-mimic组、miR-23b-mimic+清肾颗粒组。采用CCK8法测定NRK-52E细胞活性;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23b-5p与Nrf2间的靶向关系;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中Nrf2、Keap1、α-SMA蛋白表达;RT-qPCR法检测细胞中miR-23b、Keap1、Nrf2、α-SMAmRNA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ROS。结果根据CCK8结果筛选得出清肾颗粒含药血清的最佳浓度和时间分别为20%和24h,TGF-β1刺激的最佳浓度和时间分别为10ng/mL和24h。转染miR-23b-5p mimic和inhibitor发现,当miR-23b-5p过表达后,Nrf2 mRNA表达量也增加;而miR-23b-5p表达沉默后,Nrf2 mRNA表达量也减少。双荧光素酶报告显示,Rno-miR-23b-5p能显著下调Rno-Nrf2-wt荧光素酶活性(P<0.05),但未能下调突变Rno-Nrf2-mu荧光素酶活性(P>0.05)。清肾颗粒含药血清的干预实验发现,与正常组比较,TGF-β1组的miR-23b-5p、Nrf2表达降低,Keap1、α-SMA和ROS表达升高(P<0.05)。与TGF-β1组比较,清肾颗粒组的miR-23b-5p、Nrf2表达升高,Keap1、α-SMA和ROS表达降低(P<0.05);miR-23b-mimic组miR-23b-5p、Nrf2表达升高,Keap1、α-SMA和ROS降低(P<0.05)。与miR-23b-mimic-NC组比较,miR-23b-mimic组miR-23b-5p、Nrf2表达升高,Keap1、α-SMA和ROS降低(P<0.05)。与miR-23b-mimic组比较,miR-23b-mimic+清肾颗粒组的miR-23b-5p、Nrf2表达升高,Keap1、α-SMA和ROS降低(P<0.05)。结论清肾颗粒含药血清能通过miR-23b-5p靶向Nrf2通路机制减轻NRK-52E细胞转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23b-5p Nrf2信号通路 NRK-52E细胞 肾小管EMT 清肾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