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磨料动能和浓度的后混合磨料水射流全局模拟研究
1
作者 李震 李斌 +3 位作者 王广 乔志忠 孙恒阳 雷曌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6-85,95,共11页
通过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离散元方法-有限元方法耦合算法建立了后混合磨料水射流混合加速到切削工件的全局模拟模型。该研究采用磨料动能和磨料浓度作为中介变量,分析了磨料水射流参数对切削深度、混砂管应力以及能量转换率的影响。试... 通过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离散元方法-有限元方法耦合算法建立了后混合磨料水射流混合加速到切削工件的全局模拟模型。该研究采用磨料动能和磨料浓度作为中介变量,分析了磨料水射流参数对切削深度、混砂管应力以及能量转换率的影响。试验设计涵盖了不同横移速度和磨料流量条件下的切削深度数据,以验证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混合流动过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在稳定阶段,水流速度呈现特定的变化趋势,而磨料表现出两种加速规律,水和磨料颗粒从混砂管喷出时速度基本一致。混砂管应力主要集中在过渡段和出口处;在相同粒径条件下,切削深度和出口应力与磨料动能呈非线性正相关;在相同磨料注射角和磨料密度条件下,过渡段应力受磨料浓度和动能的复合影响。此外,研究还确定了使工件切削深度最大化的最优磨料流量、粒径和密度,并对其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同时发现,磨料注射角度为90°,混砂管收敛角为20°能够有效减少过渡段应力,同时保证磨料动能不受影响。研究结果为磨料水射流参数优化提供了一定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转化率 磨料动能 磨料浓度 混砂管应力 切削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的SE-LSTM水泥熟料f-Cao预测模型
2
作者 陈薇 解俊哲 +4 位作者 康志伟 赵军 刘海军 褚彪 张宏图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5-233,共9页
在水泥生产中,熟料是关键成分,其质量直接影响水泥的整体性能。水泥熟料中游离氧化钙(f-CaO)的含量是评估熟料质量的重要参数之一。为了弥补传统实验室化验方法在时效性上的不足,本文构建了一种高效准确的水泥熟料f-CaO含量软测量模型,... 在水泥生产中,熟料是关键成分,其质量直接影响水泥的整体性能。水泥熟料中游离氧化钙(f-CaO)的含量是评估熟料质量的重要参数之一。为了弥补传统实验室化验方法在时效性上的不足,本文构建了一种高效准确的水泥熟料f-CaO含量软测量模型,该模型结合了通道注意力机制和长短时记忆网络。利用融合了注意力机制的特征提取方法对数据集进行特征提取;然后将特征输入到LSTM网络进行学习,使模型能够以自适应方式聚焦于核心的特征通道;由于LSTM在预测波动性较大的数据上预测效果较差,针对此问题对上述软测量模型进行改进,在原有模型基础上引入分类模块与加权模块对LSTM网络的预测结果进行修正,使得模型可以更加灵活地适应不同类别之间的差异,通过优化各类别之间的权重,提高了模型预测的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改进SE-LSTM的水泥熟料f-CaO预测模型的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比普通LSTM和SE-LSTM预测模型都有明显提升,因此在水泥熟料f-CaO的含量预测上所提的改进模型提高了预测精度,达到了预期的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熟料 通道注意力机制 时序匹配 分类加权 LSTM F-CAO 预测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NN-LSTM的水泥熟料f-CaO预测模型 被引量:1
3
作者 郑涛 刘辉 +3 位作者 陈薇 杨恺 张建飞 褚彪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63-1271,共9页
水泥熟料中游离氧化钙(f-CaO)含量的传统人工离线检测缺乏时效性,不利于生产指导。针对离线检测的滞后问题和软测量模型中f-CaO含量与辅助变量的时序匹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和长短时记... 水泥熟料中游离氧化钙(f-CaO)含量的传统人工离线检测缺乏时效性,不利于生产指导。针对离线检测的滞后问题和软测量模型中f-CaO含量与辅助变量的时序匹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和长短时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神经网络的f-CaO含量预测模型。首先,利用滑动窗口截取辅助变量的区间数据;然后,采用CNN提取区间数据的时序特征;之后,构建LSTM神经网络模型;最后,控制截取辅助变量的延迟时间和间隔时间,根据模型预测拟合度提取辅助变量的最优时序特征。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模型提高了水泥熟料中f-CaO含量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序特征 滑动窗口 CNN LSTM神经网络 最优时序特征 预测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砾砂地层盾构切削大直径群桩的刀具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乔世范 张睿 +3 位作者 王广 王刚 陈道龙 张喆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66-1978,共13页
刀盘刀具是盾构机实现切削功能并保证其顺利推进的主要部件,合适的刀具选型与设计在保证盾构机成功切削大直径钢筋混凝土群桩的过程中至关重要。依托沈阳地铁4号线盾构切桩工程,结合盾构穿越砾砂地层的工程特点以及切削大直径钢筋混凝... 刀盘刀具是盾构机实现切削功能并保证其顺利推进的主要部件,合适的刀具选型与设计在保证盾构机成功切削大直径钢筋混凝土群桩的过程中至关重要。依托沈阳地铁4号线盾构切桩工程,结合盾构穿越砾砂地层的工程特点以及切削大直径钢筋混凝土群桩的工程需求,对刀盘刀具进行选型,采用LS-DYNA软件模拟不同刃宽、刃角及前角的贝壳刀切削钢筋的效果。将分析结果应用于该工程,通过对比切桩前后既有隧道沉降变化规律论证刀具选型设计的合理性,并根据切桩后的贝壳刀磨损规律及盾构机排出钢筋情况,评估刀盘刀具切削效果,从而优化刀盘的刀具布置。研究结果表明:盾构刀盘采用面板+辐条复合式直角刀盘,切桩刀具采用前角-45°零后角、5 mm刃宽、90°刃角的双面刃贝壳刀,可提升盾构切桩效果;盾构切桩过程中既有隧道的变形波动控制在1.1 mm内,切桩完成后既有隧道的最大沉降仅为1.96 mm,未对既有隧道造成明显影响;刀盘布置贝壳刀时,应增加高度为210 mm的贝壳刀数量,尤其需要避免单个辐条上仅有1把高度为210 mm贝壳刀的情况,可有效提高刀盘刀具切削钢筋的能力并降低崩刃风险。刀具选型设计结果成功应用于沈阳地铁4号线切桩工程,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直接切桩 大直径群桩 刀具设计 沉降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线盾构施工地面沉降槽形状判别数值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汪壮壮 汪学清 +2 位作者 杨晶晶 赵云猛 陈博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1-58,共8页
[目的]双线盾构施工地面沉降槽形状会随隧道净距、埋深发生变化,因此需对沉降槽随净距、埋深的演化机理进行深入研究。[方法]以成都地铁17号线小南街站—人民公园站区间双线盾构工程为依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不同净距-埋深组合工... [目的]双线盾构施工地面沉降槽形状会随隧道净距、埋深发生变化,因此需对沉降槽随净距、埋深的演化机理进行深入研究。[方法]以成都地铁17号线小南街站—人民公园站区间双线盾构工程为依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不同净距-埋深组合工况下双线盾构施工的地面沉降槽形状变化过程,基于双线地面沉降公式拟合出各工况中各项取值,并提出沉降槽形状判据S。[结果及结论]Peck公式和刘波公式能较好地表达地面沉降的模拟监测结果:当S∈[0.319,0.536)时,沉降槽呈“V”形;当S∈[0.536,0.783)时,沉降槽呈“U”形;当S∈[0.783,1.120)时,沉降槽呈“浅W”形;当S∈[1.120,3.873)时,沉降槽呈非对称“W”形;当S≥3.873时,沉降槽呈“双V”形或“双W”形。当隧道埋深为1D(D为隧道直径),且两隧道之间的净距为2D至3D时,两隧道中线附近的地面会出现隆起现象,并且随着净距的增加,隆起的范围也会相应增大。在两隧道中心正上方的地面上,由于盾尾注浆压力的作用,部分沉降被抵消,导致该区域的沉降槽呈现出独特的“双W”形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盾构法 沉降槽形状判据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chard模型与DEM仿真的高压辊磨机磨损演化规律研究与优化
6
作者 范威 水沛 +1 位作者 谢传东 高霖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3-180,共8页
高压辊磨机在破碎物料时,颗粒间的挤压和剪切会引起辊面的磨损。研究结合离散元方法(DEM)与Archard磨损模型,对表面网格进行了划分,并精确模拟了高压辊磨机柱钉的磨损形态。结果表明,磨损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高度一致,即沿磨辊出现碗形磨... 高压辊磨机在破碎物料时,颗粒间的挤压和剪切会引起辊面的磨损。研究结合离散元方法(DEM)与Archard磨损模型,对表面网格进行了划分,并精确模拟了高压辊磨机柱钉的磨损形态。结果表明,磨损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高度一致,即沿磨辊出现碗形磨损,中心区域最严重。对磨辊结构和进料装置的优化表明,在定辊端部增设挡板,可以有效解决柱钉的不均匀磨损和边缘漏料问题,实现了磨损离散系数的降低(下降75%)和挤压区料压的增加(增长28%),提升了辊压机的粉磨效率和柱钉的使用效率。该研究成果为优化传统高压辊磨机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辊磨机 离散元仿真 动力学和机理 磨损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添加量对ZTA陶瓷及ZTA/ZMn13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刘小磐 程焕 +5 位作者 杨典 谢志勇 景帅齐 孟悦欣 胡天隆 高朋召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06-214,共9页
探讨了TiO_(2)添加量对ZTA陶瓷组成、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及ZTA/ZMn13复合材料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ZTA陶瓷的致密度随烧结温度上升和TiO_(2)添加量的增加均先增加后降低,当烧结温度为1600℃,TiO_(2)添加量为2%(质量分数)时,ZTA陶瓷... 探讨了TiO_(2)添加量对ZTA陶瓷组成、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及ZTA/ZMn13复合材料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ZTA陶瓷的致密度随烧结温度上升和TiO_(2)添加量的增加均先增加后降低,当烧结温度为1600℃,TiO_(2)添加量为2%(质量分数)时,ZTA陶瓷具有最佳的综合性能:相对密度达到最高,为98.73%,抗弯强度为(429.60±24.56)MPa,维氏硬度(HV)为(1691.73±120.65)N/mm^(2);断裂韧性为(7.24±0.38)MPa∙m^(1/2);1450℃下,ZTA与ZMn13熔液的接触角随TiO_(2)添加量增加而减小,这是因为ZTA表面的TiO_(2)会与ZMn13基体之间通过Ti—O—Fe键相连接,从而改善ZTA与ZMn13基体的界面润湿性;以ZTA陶瓷颗粒所制备的三维多孔预制体在1450℃浇铸制备ZTA/ZMn13复合材料,材料的抗弯强度随ZTA中TiO_(2)含量的提高先增加后下降,当TiO_(2)含量为2%(质量分数)时,其抗弯强度达到最大值273.63 MPa;相较于不含TiO_(2)的ZTA制备的ZTA/ZMn13复合材料(201.72 MPa),其强度提高了35.65%,三体磨损条件下耐磨性提高了21.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TA 铁基复合材料 烧结助剂 力学性能 耐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融合聚类的篦冷机工况划分与识别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梅 陈熙鹏 +3 位作者 陈薇 程勇 高翔 褚彪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61-367,共7页
篦冷机的运行性能是决定整个水泥生产过程的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因素,而准确把握工况状态则是保证冷却过程的运行性能处于最优的前提。以篦冷机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融合聚类的篦冷机工况划分与评价方法。首先,通过分析与3种典型工况... 篦冷机的运行性能是决定整个水泥生产过程的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因素,而准确把握工况状态则是保证冷却过程的运行性能处于最优的前提。以篦冷机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融合聚类的篦冷机工况划分与评价方法。首先,通过分析与3种典型工况相关的专家知识及操作经验,选取篦下压力和窑主机电流为检测参数;然后,利用融合聚类算法得到不同运行工况下的聚类标签;最后,利用RBF-SVM算法对得到的聚类标签进行训练得到工况识别模型。利用水泥企业的现场运行数据进行了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为提高水泥冷却过程的运行性能提供了一套可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篦冷机 工况识别 融合聚类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FELM的DHP在水泥回转窑系统中的应用
9
作者 李鑫 程勇 +3 位作者 陈薇 陈熙鹏 高翔 张宏图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3-199,共7页
水泥是建筑等行业必不可少的原材料之一,回转窑是水泥烧成的核心设备。水泥回转窑烧成系统是典型的多扰动、强耦合、大时滞的非线性系统,其导致回转窑温度难以控制,为克服这一难题,建立了基于遗传算法改进BP网络水泥烧成系统模型。在此... 水泥是建筑等行业必不可少的原材料之一,回转窑是水泥烧成的核心设备。水泥回转窑烧成系统是典型的多扰动、强耦合、大时滞的非线性系统,其导致回转窑温度难以控制,为克服这一难题,建立了基于遗传算法改进BP网络水泥烧成系统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全反馈极限学习机的双启发式动态规划(UFELM-DHP)算法设计回转窑烧成系统优化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此算法可以实现回转窑烧成系统的稳定控制,且具有更快的控制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回转窑烧成系统 遗传算法 BP网络 极限学习机 双启发式动态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机电流控制的电动冲击扳手定扭矩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马亮 谢峰 +1 位作者 刘玉磊 陈建军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629-1635,共7页
针对电动冲击扳手在紧固螺栓时存在输出转矩波动较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电流参数的电动冲击扳手定扭矩控制策略。首先,通过信号采集系统同步采集扳手在紧固螺栓过程中的输出扭矩信号和电机电流信号,并利用SG(Savitzky-Golay)滤波器对信... 针对电动冲击扳手在紧固螺栓时存在输出转矩波动较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电流参数的电动冲击扳手定扭矩控制策略。首先,通过信号采集系统同步采集扳手在紧固螺栓过程中的输出扭矩信号和电机电流信号,并利用SG(Savitzky-Golay)滤波器对信号中的噪声进行降噪处理。然后结合多项式曲线拟合建立了扳手输出扭矩与电机电流的多项式模型关系,结果表明扳手输出扭矩与电机电流之间为3阶多项式关系。最后通过实验平台进行验证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该控制策略下,可实现通过控制电机电流来对扳手进行定扭矩控制,并且控制误差小于4%,提高了电动冲击扳手定扭矩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冲击扳手 定扭矩控制 电流 Savitzky-Golay滤波 多项式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基生物炭导电性能的构效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山 李宁 +1 位作者 黄婷 苏明雪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73-1781,共9页
本文通过制备工艺参数的调控,探究芳香化程度、缺陷程度、表面官能团等微结构与污泥基生物炭导电性能之间的构效机制.结果表明:污泥基生物炭芳香化程度越高,其π-π共轭结构越有利于电子的传递,因而导电性能越强.同时,与纯生物质炭规律相... 本文通过制备工艺参数的调控,探究芳香化程度、缺陷程度、表面官能团等微结构与污泥基生物炭导电性能之间的构效机制.结果表明:污泥基生物炭芳香化程度越高,其π-π共轭结构越有利于电子的传递,因而导电性能越强.同时,与纯生物质炭规律相反,生物炭的缺陷程度随热解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结合XRD对污泥基生物炭成分的分析,该规律可能与污泥中难分解物质在生物炭表面的分布有关.热解温度为900℃,热解时间为30min条件下制备的生物炭电阻率仅为6.834Ω·cm,已经和纯生物质炭的导电性能极为接近.电化学测试表明低温(≤600℃)下制备的生物炭可能主要通过表面的氧化还原基团或金属完成电子转移,而高温下(>600℃)制备的生物炭则主要依赖其类石墨化结构完成电子的传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生物炭 导电 生物干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政污泥生物干化系统酶强化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志坚 李宁 +1 位作者 陈磊 朱兵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658-5669,共12页
通过复合酶(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添加,探究酶强化对市政污泥生物干化系统有机质降解和高温持续时间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复合酶的添加提高了腐殖质前体及醌基官能团的含量,增强系统的电子转移能力,最终促进了堆体中蛋白质和总糖的高... 通过复合酶(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添加,探究酶强化对市政污泥生物干化系统有机质降解和高温持续时间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复合酶的添加提高了腐殖质前体及醌基官能团的含量,增强系统的电子转移能力,最终促进了堆体中蛋白质和总糖的高效降解.生物干化系统达到高温期的速率提升3.75倍,最高温由59.2℃提升至72.8℃,高温持续时间(>50℃)提升5.56倍.微生物分析结果发现酶的添加使得厚壁菌门(地芽孢杆菌、脲芽孢杆菌、芽孢杆菌)、Caldibacillus(热杆菌属)等好氧嗜热微生物的丰度增加.结合代谢途径分析结果,复合酶的添加提升了生物干化系统高温期革兰氏阳性菌的丰度,强化了三磷酸腺苷结合盒(ATP-binding cassette)转运蛋白途径,加快了小分子有机质(氨基酸、多肽、碳水化合物等)的膜转运过程和微生物可代谢物质的供给,为市政污泥生物干化系统微生物效率提升提供了更为充分的基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政污泥 生物干化 电子转移能力 群落结构 代谢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噻吩/铜复合催化剂选择性电还原CO_(2)为甲酸盐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霏霏 杨后娟 +3 位作者 郭振国 赵亚玲 苏明雪 何建波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3-276,281,共5页
在气体扩散电极(GDL)上依次电沉积聚噻吩(PTh)和多晶Cu纳米颗粒,用于电催化还原CO_(2),得到甲酸盐(HCOO-)的法拉第效率最高可达88%。当在GDL上只沉积Cu时,FE值最高仅为74%。聚噻吩有助于提高HCOO-选择性,可归因于两方面原因:一是聚噻吩... 在气体扩散电极(GDL)上依次电沉积聚噻吩(PTh)和多晶Cu纳米颗粒,用于电催化还原CO_(2),得到甲酸盐(HCOO-)的法拉第效率最高可达88%。当在GDL上只沉积Cu时,FE值最高仅为74%。聚噻吩有助于提高HCOO-选择性,可归因于两方面原因:一是聚噻吩的引入在气-液-固三相界面附近构筑了疏水环境,抑制析氢反应;二是在PTh/Cu界面生成了Cu—S键,可促进中间吸附态HCOO*脱附还原生成产物HCOO-。这项研究为设计高选择性催化还原CO_(2)为HCOO-的Cu基催化剂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 CO_(2)还原 聚噻吩 电沉积 甲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斯过程模型的桥梁时变系统地震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万华平 彭紫鑫 +2 位作者 卫志成 陈昊 苏雷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1-520,共10页
桥梁在长期服役过程中面临的氯离子侵蚀作用会导致材料性能退化,进而影响桥梁结构的抗震性能。准确评估服役桥梁的抗震性能可以有效保障和提高桥梁结构的安全性,因此开展考虑时变效应的桥梁地震易损性分析非常必要。考虑到地震易损性分... 桥梁在长期服役过程中面临的氯离子侵蚀作用会导致材料性能退化,进而影响桥梁结构的抗震性能。准确评估服役桥梁的抗震性能可以有效保障和提高桥梁结构的安全性,因此开展考虑时变效应的桥梁地震易损性分析非常必要。考虑到地震易损性分析涉及大量的动力时程分析,计算效率很低,故采用高斯过程模型取代耗时的动力时程分析,旨在提高地震易损性分析效率。以一座三跨连续梁桥为例,探究氯离子侵蚀作用下桥墩材料性能的退化规律,建立纵筋、箍筋以及保护层和核心混凝土材料性能退化时变曲线;基于高斯过程模型和联合概率地震需求模型,建立桥梁系统在不同服役年限下的易损性曲线和曲面。结果表明:(1)氯离子侵蚀作用明显降低了桥墩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强度;(2)氯离子侵蚀作用明显提高了高等级损伤的桥梁地震易损性,结构更容易发生高等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离子侵蚀 桥梁结构 地震易损性 时变效应 高斯过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钙基吸附剂在热解原位捕集CO_(2)中的性能
15
作者 顾春晗 苏明雪 +1 位作者 李宁 朱兵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455-4461,共7页
鉴于固废热解原位吸附CO_(2)存在温度较高和吸附剂易烧结的挑战,采用了不同矿物掺杂的天然石灰石制备了一系列钙基固体吸附剂.热解原位单次吸附和循环吸附实验表明,10%蒙脱土掺杂的钙基吸附剂表现出较为稳定的循环吸附特性和更大的吸附... 鉴于固废热解原位吸附CO_(2)存在温度较高和吸附剂易烧结的挑战,采用了不同矿物掺杂的天然石灰石制备了一系列钙基固体吸附剂.热解原位单次吸附和循环吸附实验表明,10%蒙脱土掺杂的钙基吸附剂表现出较为稳定的循环吸附特性和更大的吸附负荷,其CO_(2)吸附比最高可达71.52%.在经过10次循环后,仍能保持43.77%的吸附量,同时使热解气热值达到14kJ/g.因此,10%蒙脱土掺杂的钙基吸附剂在固废共热解中能够有效捕集CO_(2),提高热解气热值,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解气 CO_(2) 原位捕集 钙基吸附剂 蒙脱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Y-ZrO2添加量对Al2O3陶瓷微观结构、力学和防弹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玲 颜进 +4 位作者 高朋召 谢志勇 许涛 高波 肖汉宁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9-227,共9页
本文探讨了3Y-ZrO2添加量及烧结温度对Al2O3陶瓷组成、微观结构、力学和防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烧结温度的升高,添加3Y-ZrO2的Al2O3陶瓷的体积密度先增加后降低,表观气孔率的变化趋势相反,1550℃时,试样具有最高的体积密度和最低... 本文探讨了3Y-ZrO2添加量及烧结温度对Al2O3陶瓷组成、微观结构、力学和防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烧结温度的升高,添加3Y-ZrO2的Al2O3陶瓷的体积密度先增加后降低,表观气孔率的变化趋势相反,1550℃时,试样具有最高的体积密度和最低的气孔率,添加相通过钉扎作用促进Al2O3晶粒的细化,提高基体的烧结活性;添加后Al2O3陶瓷中主要包含a-Al2O3及少量的Tetragonal和MonoclinicZrO2,随3Y-ZrO2添加量增加,其在Al2O3中的分散均匀性先增加,后降低,当添加量为1.5%时,分散性最佳;当烧结温度从1450℃增加到1650℃时,试样的弯曲强度、维氏硬度和断裂韧性均先升高后降低,4#试样在1550℃具有最佳的力学性能,其弯曲强度为345.03 MPa、断裂韧性3.87 MPa×m^1/2,维氏硬度为1572.8MPa,优异的性能得益于3Y-ZrO2在Al2O3陶瓷中的均匀分布以及裂纹扩展时发生的T-M相变增韧。当Al2O3陶瓷的主要参数(包括:密度、弯曲强度、硬度和断裂韧性和厚度)的数值乘积大于4.49×10^7时,陶瓷片的防弹性能满足五级防护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2O3陶瓷 微观结构 力学性能 防弹性能 力学判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始损伤混凝土的抗硫酸盐侵蚀性能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杨永敢 康子豪 +2 位作者 詹炳根 余其俊 熊焰来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55-1261,共7页
通过外观形貌、抗压强度损失率、硫酸根离子含量的变化,系统研究了干湿循环与硫酸盐耦合作用下初始损伤混凝土的劣化规律,建立了混凝土累积损伤模型;同时,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仪(X-CT)揭示了混凝... 通过外观形貌、抗压强度损失率、硫酸根离子含量的变化,系统研究了干湿循环与硫酸盐耦合作用下初始损伤混凝土的劣化规律,建立了混凝土累积损伤模型;同时,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仪(X-CT)揭示了混凝土的劣化机理.结果表明:随着初始损伤度的增大,试件破坏等级明显加剧;当干湿循环270次时,初始损伤程度为0%、10%和20%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损失率分别达到34.6%、48.6%、67.5%,其表观硫酸根离子含量分别为1.87%、2.63%和3.83%;混凝土损伤速率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大,且初始损伤混凝土的损伤速率增长幅度明显大于完整混凝土;干湿循环与硫酸盐耦合作用下混凝土的劣化表现为物理侵蚀和化学侵蚀,其中物理侵蚀为硫酸钠晶体的结晶析出,化学侵蚀为在孔隙及微裂缝中生成腐蚀产物而产生的膨胀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混凝土 干湿循环 硫酸盐侵蚀 损伤模型 劣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蒸气对高岭土高温吸附铅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程运 吕文婷 +4 位作者 贾纪强 张基栋 卜昌盛 张居兵 王昕晔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27-1334,I0003,共9页
使用沉降炉开展了水蒸气对高岭土高温吸附铅影响的实验研究,其中铅的形态为PbO和PbCl 2两种。首先研究了0-20%水蒸气对高岭土吸附PbO(1100-1300℃)和PbCl 2(800-1300℃)的影响规律,然后基于XRD、SEM和残余羟基率等分析,掌握了水蒸气影... 使用沉降炉开展了水蒸气对高岭土高温吸附铅影响的实验研究,其中铅的形态为PbO和PbCl 2两种。首先研究了0-20%水蒸气对高岭土吸附PbO(1100-1300℃)和PbCl 2(800-1300℃)的影响规律,然后基于XRD、SEM和残余羟基率等分析,掌握了水蒸气影响高岭土高温吸附的机理。结果表明,水蒸气可以减少高岭土表面羟基的高温脱落,从而阻碍了PbO吸附、促进了PbCl 2吸附。综合高温下惰性莫来石的出现和高岭土孔隙结构的坍塌等因素,PbO和PbCl 2的最佳吸附温度分别为1200和1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岭土 吸附 高温 水蒸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机器人轨迹规划方法综述 被引量:34
19
作者 董理 杨东 鹿建森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365-2374,共10页
轨迹规划是工业机器人运动控制的基础,对工业机器人的工作效率和稳定性有重大影响。为掌握工业机器人轨迹规划方法的研究现状,根据工业机器人规划空间和优化目标的不同对轨迹规划方法进行分类,介绍了直线、圆弧等基本轨迹的优缺点和适... 轨迹规划是工业机器人运动控制的基础,对工业机器人的工作效率和稳定性有重大影响。为掌握工业机器人轨迹规划方法的研究现状,根据工业机器人规划空间和优化目标的不同对轨迹规划方法进行分类,介绍了直线、圆弧等基本轨迹的优缺点和适用场合,分析了基于约束和智能算法的各种最优轨迹规划算法的思路和性能特点。指出了基于强化学习的轨迹规划、轨迹误差预测和补偿、动态避障、多机器人运动规划等是工业机器人轨迹规划的关键问题和重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规划空间 基本轨迹规划 最优轨迹规划 智能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基生物炭结构的共焦显微拉曼技术应用 被引量:8
20
作者 黄婷 张山 +1 位作者 苏明雪 李宁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378-3384,共7页
采用共焦显微拉曼光谱仪探索不同热解温度(500~900℃)条件下所制备的污泥基生物炭结构变化的表征方法.结果表明,拉曼信号的荧光干扰与生物炭的理化特性有较强的相关性.随着热解温度升高,拉曼漂移系数减小,这与污泥基生物炭挥发分含量、... 采用共焦显微拉曼光谱仪探索不同热解温度(500~900℃)条件下所制备的污泥基生物炭结构变化的表征方法.结果表明,拉曼信号的荧光干扰与生物炭的理化特性有较强的相关性.随着热解温度升高,拉曼漂移系数减小,这与污泥基生物炭挥发分含量、H/C和O/C比变化趋势一致.其中,漂移系数与挥发分含量和H/C的相关性指数分别是0.97和0.94,其变化规律可用来准确评估生物炭挥发分含量和H/C的变化.同时,生物炭在拉曼光谱中的特征峰强度比D/G随着热解温度升高而增强,代表了污泥基生物炭无序化程度增加的过程.谷区域(V)与D峰强度比IV/ID随热解温度升高而减小,表明具有缺陷的稠合芳环结构的比例增加;另外,经分峰拟合后得到的ID1/IG1变化较小,而ID2/IG2呈增加趋势,证实了小分子侧链基团断裂形成的化合物部分沉积在炭表面,形成缺陷和非晶结构;IG1/IG2随着热解温度升高而减小,表明了炭基材料键角有序与无序比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因此,拉曼光谱可用于表征污泥基生物炭的微观结构变化,反映其结构演变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解温度 污泥基生物炭 共焦显微拉曼光谱 结构演变 特征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