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磨料动能和浓度的后混合磨料水射流全局模拟研究
1
作者 李震 李斌 +3 位作者 王广 乔志忠 孙恒阳 雷曌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6-85,95,共11页
通过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离散元方法-有限元方法耦合算法建立了后混合磨料水射流混合加速到切削工件的全局模拟模型。该研究采用磨料动能和磨料浓度作为中介变量,分析了磨料水射流参数对切削深度、混砂管应力以及能量转换率的影响。试... 通过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离散元方法-有限元方法耦合算法建立了后混合磨料水射流混合加速到切削工件的全局模拟模型。该研究采用磨料动能和磨料浓度作为中介变量,分析了磨料水射流参数对切削深度、混砂管应力以及能量转换率的影响。试验设计涵盖了不同横移速度和磨料流量条件下的切削深度数据,以验证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混合流动过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在稳定阶段,水流速度呈现特定的变化趋势,而磨料表现出两种加速规律,水和磨料颗粒从混砂管喷出时速度基本一致。混砂管应力主要集中在过渡段和出口处;在相同粒径条件下,切削深度和出口应力与磨料动能呈非线性正相关;在相同磨料注射角和磨料密度条件下,过渡段应力受磨料浓度和动能的复合影响。此外,研究还确定了使工件切削深度最大化的最优磨料流量、粒径和密度,并对其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同时发现,磨料注射角度为90°,混砂管收敛角为20°能够有效减少过渡段应力,同时保证磨料动能不受影响。研究结果为磨料水射流参数优化提供了一定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转化率 磨料动能 磨料浓度 混砂管应力 切削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的SE-LSTM水泥熟料f-Cao预测模型
2
作者 陈薇 解俊哲 +4 位作者 康志伟 赵军 刘海军 褚彪 张宏图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5-233,共9页
在水泥生产中,熟料是关键成分,其质量直接影响水泥的整体性能。水泥熟料中游离氧化钙(f-CaO)的含量是评估熟料质量的重要参数之一。为了弥补传统实验室化验方法在时效性上的不足,本文构建了一种高效准确的水泥熟料f-CaO含量软测量模型,... 在水泥生产中,熟料是关键成分,其质量直接影响水泥的整体性能。水泥熟料中游离氧化钙(f-CaO)的含量是评估熟料质量的重要参数之一。为了弥补传统实验室化验方法在时效性上的不足,本文构建了一种高效准确的水泥熟料f-CaO含量软测量模型,该模型结合了通道注意力机制和长短时记忆网络。利用融合了注意力机制的特征提取方法对数据集进行特征提取;然后将特征输入到LSTM网络进行学习,使模型能够以自适应方式聚焦于核心的特征通道;由于LSTM在预测波动性较大的数据上预测效果较差,针对此问题对上述软测量模型进行改进,在原有模型基础上引入分类模块与加权模块对LSTM网络的预测结果进行修正,使得模型可以更加灵活地适应不同类别之间的差异,通过优化各类别之间的权重,提高了模型预测的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改进SE-LSTM的水泥熟料f-CaO预测模型的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比普通LSTM和SE-LSTM预测模型都有明显提升,因此在水泥熟料f-CaO的含量预测上所提的改进模型提高了预测精度,达到了预期的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熟料 通道注意力机制 时序匹配 分类加权 LSTM F-CAO 预测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热硅酸盐水泥混凝土疲劳性能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吴笑梅 高强 +1 位作者 丁浩 樊粤明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13-318,共6页
为研究胶凝材料的差异对混凝土疲劳特性的影响,采用4点加载的弯曲疲劳实验方法,对比研究了不同应力水平下低热硅酸盐水泥和同强度等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混凝土的弯曲疲劳特性,利用DTA-TG、SEM和MIP探讨了两种不同水泥配制混凝土的微... 为研究胶凝材料的差异对混凝土疲劳特性的影响,采用4点加载的弯曲疲劳实验方法,对比研究了不同应力水平下低热硅酸盐水泥和同强度等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混凝土的弯曲疲劳特性,利用DTA-TG、SEM和MIP探讨了两种不同水泥配制混凝土的微观组成结构差异及其对疲劳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28、90 d和180 d标准养护条件下的低热水泥混凝土在应力水平为0.75~0.90时的弯曲疲劳寿命均高于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3.49 MPa应力荷载下,养护龄期由28 d延长至180 d,两种混凝土的弯曲疲劳寿命分别提高了230 452及8 168倍,90 d与180 d养护龄期的低热硅酸盐水泥混凝土的疲劳寿命分别是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的4.76倍及19.88倍,养护龄期越长,低热水泥混凝土抗疲劳性能的优势越显著;低热水泥混凝土水化产物中CS-H凝胶多,Ca(OH)2含量少,加载后最可几孔径与大孔含量的增幅较低(<10%),致使其在疲劳荷载作用下裂缝源生成的可能性减少,裂缝扩展能力降低,抗疲劳能力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热硅酸盐水泥 混凝土 抗疲劳性能 应力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铝复合散热片螺旋涨管专机设计与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贤民 王晓梅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508-1510,共3页
文章对热效率较高的铜铝复合散热片中铜管与铝型材散热片的过盈配合联接进行受力分析,并进行了必要的计算,同时提出了螺旋涨管新工艺,使涨管时所需要的进给力大大减小;对螺旋涨管机中关键部件涨管头的结构特点与工作原理进行了说明,对... 文章对热效率较高的铜铝复合散热片中铜管与铝型材散热片的过盈配合联接进行受力分析,并进行了必要的计算,同时提出了螺旋涨管新工艺,使涨管时所需要的进给力大大减小;对螺旋涨管机中关键部件涨管头的结构特点与工作原理进行了说明,对设计的螺旋涨管机工作原理与结构特点进行了详细叙述,同时也对整个螺旋涨管专机进行了简单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热片 螺旋涨管 过盈 涨紧 工作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NN-LSTM的水泥熟料f-CaO预测模型 被引量:1
5
作者 郑涛 刘辉 +3 位作者 陈薇 杨恺 张建飞 褚彪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63-1271,共9页
水泥熟料中游离氧化钙(f-CaO)含量的传统人工离线检测缺乏时效性,不利于生产指导。针对离线检测的滞后问题和软测量模型中f-CaO含量与辅助变量的时序匹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和长短时记... 水泥熟料中游离氧化钙(f-CaO)含量的传统人工离线检测缺乏时效性,不利于生产指导。针对离线检测的滞后问题和软测量模型中f-CaO含量与辅助变量的时序匹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和长短时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神经网络的f-CaO含量预测模型。首先,利用滑动窗口截取辅助变量的区间数据;然后,采用CNN提取区间数据的时序特征;之后,构建LSTM神经网络模型;最后,控制截取辅助变量的延迟时间和间隔时间,根据模型预测拟合度提取辅助变量的最优时序特征。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模型提高了水泥熟料中f-CaO含量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序特征 滑动窗口 CNN LSTM神经网络 最优时序特征 预测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砾砂地层盾构切削大直径群桩的刀具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乔世范 张睿 +3 位作者 王广 王刚 陈道龙 张喆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66-1978,共13页
刀盘刀具是盾构机实现切削功能并保证其顺利推进的主要部件,合适的刀具选型与设计在保证盾构机成功切削大直径钢筋混凝土群桩的过程中至关重要。依托沈阳地铁4号线盾构切桩工程,结合盾构穿越砾砂地层的工程特点以及切削大直径钢筋混凝... 刀盘刀具是盾构机实现切削功能并保证其顺利推进的主要部件,合适的刀具选型与设计在保证盾构机成功切削大直径钢筋混凝土群桩的过程中至关重要。依托沈阳地铁4号线盾构切桩工程,结合盾构穿越砾砂地层的工程特点以及切削大直径钢筋混凝土群桩的工程需求,对刀盘刀具进行选型,采用LS-DYNA软件模拟不同刃宽、刃角及前角的贝壳刀切削钢筋的效果。将分析结果应用于该工程,通过对比切桩前后既有隧道沉降变化规律论证刀具选型设计的合理性,并根据切桩后的贝壳刀磨损规律及盾构机排出钢筋情况,评估刀盘刀具切削效果,从而优化刀盘的刀具布置。研究结果表明:盾构刀盘采用面板+辐条复合式直角刀盘,切桩刀具采用前角-45°零后角、5 mm刃宽、90°刃角的双面刃贝壳刀,可提升盾构切桩效果;盾构切桩过程中既有隧道的变形波动控制在1.1 mm内,切桩完成后既有隧道的最大沉降仅为1.96 mm,未对既有隧道造成明显影响;刀盘布置贝壳刀时,应增加高度为210 mm的贝壳刀数量,尤其需要避免单个辐条上仅有1把高度为210 mm贝壳刀的情况,可有效提高刀盘刀具切削钢筋的能力并降低崩刃风险。刀具选型设计结果成功应用于沈阳地铁4号线切桩工程,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直接切桩 大直径群桩 刀具设计 沉降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厂钢筋混凝土圆形筒仓支承结构设计 被引量:4
7
作者 褚海霞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418-1421,1429,共5页
钢筋混凝土圆形筒仓是水泥厂应用最广泛的贮料构筑物;文章通过钢筋混凝土圆形筒仓仓下支承结构及仓底板的研究,给出筒仓的计算方法和公式,利用有限元数值分析软件ANSYS模拟不同筒仓进行比较,验证其合理性,为实际设计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钢筋混凝土圆形筒仓是水泥厂应用最广泛的贮料构筑物;文章通过钢筋混凝土圆形筒仓仓下支承结构及仓底板的研究,给出筒仓的计算方法和公式,利用有限元数值分析软件ANSYS模拟不同筒仓进行比较,验证其合理性,为实际设计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以供设计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圆形筒仓 仓下支承结构 ANSYS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线盾构施工地面沉降槽形状判别数值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汪壮壮 汪学清 +2 位作者 杨晶晶 赵云猛 陈博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1-58,共8页
[目的]双线盾构施工地面沉降槽形状会随隧道净距、埋深发生变化,因此需对沉降槽随净距、埋深的演化机理进行深入研究。[方法]以成都地铁17号线小南街站—人民公园站区间双线盾构工程为依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不同净距-埋深组合工... [目的]双线盾构施工地面沉降槽形状会随隧道净距、埋深发生变化,因此需对沉降槽随净距、埋深的演化机理进行深入研究。[方法]以成都地铁17号线小南街站—人民公园站区间双线盾构工程为依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不同净距-埋深组合工况下双线盾构施工的地面沉降槽形状变化过程,基于双线地面沉降公式拟合出各工况中各项取值,并提出沉降槽形状判据S。[结果及结论]Peck公式和刘波公式能较好地表达地面沉降的模拟监测结果:当S∈[0.319,0.536)时,沉降槽呈“V”形;当S∈[0.536,0.783)时,沉降槽呈“U”形;当S∈[0.783,1.120)时,沉降槽呈“浅W”形;当S∈[1.120,3.873)时,沉降槽呈非对称“W”形;当S≥3.873时,沉降槽呈“双V”形或“双W”形。当隧道埋深为1D(D为隧道直径),且两隧道之间的净距为2D至3D时,两隧道中线附近的地面会出现隆起现象,并且随着净距的增加,隆起的范围也会相应增大。在两隧道中心正上方的地面上,由于盾尾注浆压力的作用,部分沉降被抵消,导致该区域的沉降槽呈现出独特的“双W”形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盾构法 沉降槽形状判据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chard模型与DEM仿真的高压辊磨机磨损演化规律研究与优化
9
作者 范威 水沛 +1 位作者 谢传东 高霖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3-180,共8页
高压辊磨机在破碎物料时,颗粒间的挤压和剪切会引起辊面的磨损。研究结合离散元方法(DEM)与Archard磨损模型,对表面网格进行了划分,并精确模拟了高压辊磨机柱钉的磨损形态。结果表明,磨损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高度一致,即沿磨辊出现碗形磨... 高压辊磨机在破碎物料时,颗粒间的挤压和剪切会引起辊面的磨损。研究结合离散元方法(DEM)与Archard磨损模型,对表面网格进行了划分,并精确模拟了高压辊磨机柱钉的磨损形态。结果表明,磨损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高度一致,即沿磨辊出现碗形磨损,中心区域最严重。对磨辊结构和进料装置的优化表明,在定辊端部增设挡板,可以有效解决柱钉的不均匀磨损和边缘漏料问题,实现了磨损离散系数的降低(下降75%)和挤压区料压的增加(增长28%),提升了辊压机的粉磨效率和柱钉的使用效率。该研究成果为优化传统高压辊磨机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辊磨机 离散元仿真 动力学和机理 磨损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添加量对ZTA陶瓷及ZTA/ZMn13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刘小磐 程焕 +5 位作者 杨典 谢志勇 景帅齐 孟悦欣 胡天隆 高朋召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06-214,共9页
探讨了TiO_(2)添加量对ZTA陶瓷组成、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及ZTA/ZMn13复合材料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ZTA陶瓷的致密度随烧结温度上升和TiO_(2)添加量的增加均先增加后降低,当烧结温度为1600℃,TiO_(2)添加量为2%(质量分数)时,ZTA陶瓷... 探讨了TiO_(2)添加量对ZTA陶瓷组成、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及ZTA/ZMn13复合材料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ZTA陶瓷的致密度随烧结温度上升和TiO_(2)添加量的增加均先增加后降低,当烧结温度为1600℃,TiO_(2)添加量为2%(质量分数)时,ZTA陶瓷具有最佳的综合性能:相对密度达到最高,为98.73%,抗弯强度为(429.60±24.56)MPa,维氏硬度(HV)为(1691.73±120.65)N/mm^(2);断裂韧性为(7.24±0.38)MPa∙m^(1/2);1450℃下,ZTA与ZMn13熔液的接触角随TiO_(2)添加量增加而减小,这是因为ZTA表面的TiO_(2)会与ZMn13基体之间通过Ti—O—Fe键相连接,从而改善ZTA与ZMn13基体的界面润湿性;以ZTA陶瓷颗粒所制备的三维多孔预制体在1450℃浇铸制备ZTA/ZMn13复合材料,材料的抗弯强度随ZTA中TiO_(2)含量的提高先增加后下降,当TiO_(2)含量为2%(质量分数)时,其抗弯强度达到最大值273.63 MPa;相较于不含TiO_(2)的ZTA制备的ZTA/ZMn13复合材料(201.72 MPa),其强度提高了35.65%,三体磨损条件下耐磨性提高了21.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TA 铁基复合材料 烧结助剂 力学性能 耐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载荷作用下颗粒破碎的分形统计规律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晶 叶红齐 +2 位作者 罗衡 周立军 许鹏云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3-107,共5页
矿石颗粒外形的不规则、粒度的不均匀等因素致其与破碎设备的实际接触面积无法测定,导致单颗粒破碎时的实际破碎强度无法测定。为解决这一技术难点,对广西某碳酸锰矿石进行了单颗粒破碎及筛分研究,采用分形的方法,从单颗粒破碎后的分形... 矿石颗粒外形的不规则、粒度的不均匀等因素致其与破碎设备的实际接触面积无法测定,导致单颗粒破碎时的实际破碎强度无法测定。为解决这一技术难点,对广西某碳酸锰矿石进行了单颗粒破碎及筛分研究,采用分形的方法,从单颗粒破碎后的分形维数入手,建立了单颗粒破碎过程中的实际抗压强度与颗粒粒径、分形维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原料、返砂物料的单颗粒破碎后粒径的分形维数存在较大差异,建立了实际抗压强度与颗粒本身的单轴极限抗压强度、颗粒粒径、分形维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利用统计规律有效地解决了工程颗粒实际破碎强度的计算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载荷 单颗粒破碎 统计 分形方法 破碎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FCG120辊压机机架优化设计 被引量:5
12
作者 包家汉 潘紫微 +1 位作者 包玮 胡俊亚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3-65,共3页
利用APDL语言,建立了辊压机机架有限元模型与优化设计模型,采用耦合节点自由度的方式处理机架各部件间的螺栓和销轴联接,同时对螺栓联接的预应力,采用温降法加以考虑。优化设计结果表明,机架中各钢板的厚度分布趋于合理,第一主应力降幅... 利用APDL语言,建立了辊压机机架有限元模型与优化设计模型,采用耦合节点自由度的方式处理机架各部件间的螺栓和销轴联接,同时对螺栓联接的预应力,采用温降法加以考虑。优化设计结果表明,机架中各钢板的厚度分布趋于合理,第一主应力降幅显著,机架强度能够满足工程应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辊压机 销轴联接 有限元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水泥生产主要工艺与装备的技术进步 被引量:5
13
作者 徐宁 丁奇生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8-72,共5页
在我国,由于经济技术水平、资源分布、交通运输条件等原因,不仅发展了许多种形式的水泥生产工艺与装备,而且每种形式的水泥生产工艺与装备都发展了多种规模的生产线。随着我国经济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交通运输条件的不断改善,我国水泥... 在我国,由于经济技术水平、资源分布、交通运输条件等原因,不仅发展了许多种形式的水泥生产工艺与装备,而且每种形式的水泥生产工艺与装备都发展了多种规模的生产线。随着我国经济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交通运输条件的不断改善,我国水泥工业的生产工艺与装备越来越先进,单条生产线的生产能力越来越大,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环保效果越来越好,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越来越理想,正逐渐顺应着世界水泥工业新型干法水泥的发展潮流——大型化、信息化、节能、环保、生态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生产 工艺与装备 技术进步 水泥生产工艺 装备 交通运输条件 技术经济指标 经济技术 水泥工业 环保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LSSVM的水泥熟料fCaO软测量 被引量:5
14
作者 蒋妍妍 李洪林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2-155,共4页
针对水泥熟料fCaO含量难以在线实时测量,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软测量建模方法。针对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的2个难点进行了改进:首先利用样本间的马氏距离来衡量样本的相似程度,删除样本中部分相似样本,提高最小二乘支... 针对水泥熟料fCaO含量难以在线实时测量,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软测量建模方法。针对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的2个难点进行了改进:首先利用样本间的马氏距离来衡量样本的相似程度,删除样本中部分相似样本,提高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的稀疏性,从而减小了模型的运算量。然后利用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的2个重要参数进行迭代寻优,克服了常规交叉验证法或网格搜索法等参数选择方法的盲目性。最后将基于粒子群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软测量模型用于熟料fCaO含量的实例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收敛性好、预测精度高、泛化能力强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测量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稀疏性 粒子群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型客车空调风道改进设计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贤民 王晓梅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57-360,共4页
文章对轻客车空调风道空气流场及车厢内温度场进行了计算机三维模拟,在此基础上对风道结构及出风量(风速与风道口面积)进行改进设计,实测验证该风道系统计算机三维模拟基本上是正确的,该方法对轻客车空调风道优化设计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关键词 轻客空调 温度场 三维流场模拟 风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石渣配料生产水泥熟料新工艺的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丁奇生 施存有 韩国民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0-103,共4页
电石渣作为生产水泥熟料的原料之一是综合利用电石渣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介绍了电石渣配料及采用“干磨干烧”新工艺生产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的工业化生产线。
关键词 电石渣 电石渣配料 水泥熟料 新工艺开发与应用 配料生产 工艺生产 应用 开发 综合利用 生产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融合聚类的篦冷机工况划分与识别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梅 陈熙鹏 +3 位作者 陈薇 程勇 高翔 褚彪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61-367,共7页
篦冷机的运行性能是决定整个水泥生产过程的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因素,而准确把握工况状态则是保证冷却过程的运行性能处于最优的前提。以篦冷机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融合聚类的篦冷机工况划分与评价方法。首先,通过分析与3种典型工况... 篦冷机的运行性能是决定整个水泥生产过程的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因素,而准确把握工况状态则是保证冷却过程的运行性能处于最优的前提。以篦冷机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融合聚类的篦冷机工况划分与评价方法。首先,通过分析与3种典型工况相关的专家知识及操作经验,选取篦下压力和窑主机电流为检测参数;然后,利用融合聚类算法得到不同运行工况下的聚类标签;最后,利用RBF-SVM算法对得到的聚类标签进行训练得到工况识别模型。利用水泥企业的现场运行数据进行了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为提高水泥冷却过程的运行性能提供了一套可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篦冷机 工况识别 融合聚类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FELM的DHP在水泥回转窑系统中的应用
18
作者 李鑫 程勇 +3 位作者 陈薇 陈熙鹏 高翔 张宏图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3-199,共7页
水泥是建筑等行业必不可少的原材料之一,回转窑是水泥烧成的核心设备。水泥回转窑烧成系统是典型的多扰动、强耦合、大时滞的非线性系统,其导致回转窑温度难以控制,为克服这一难题,建立了基于遗传算法改进BP网络水泥烧成系统模型。在此... 水泥是建筑等行业必不可少的原材料之一,回转窑是水泥烧成的核心设备。水泥回转窑烧成系统是典型的多扰动、强耦合、大时滞的非线性系统,其导致回转窑温度难以控制,为克服这一难题,建立了基于遗传算法改进BP网络水泥烧成系统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全反馈极限学习机的双启发式动态规划(UFELM-DHP)算法设计回转窑烧成系统优化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此算法可以实现回转窑烧成系统的稳定控制,且具有更快的控制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回转窑烧成系统 遗传算法 BP网络 极限学习机 双启发式动态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dion 2B-Triton X-100与锌的显色反应及血清中微量锌的分析研究
19
作者 肖皖龙 吴晓静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1年第2期105-109,共5页
本文使用吡啶偶氮类显色剂,对硝基萘重氮氨苯(简称Cadion2B)和微量锌的络合显色反应。该法应用于血清中微量锌的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回收率为95~110%。
关键词 血清 显色剂 Cadion2B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噪声主动控制算法的研究与实现 被引量:5
20
作者 杜金湧 王晓梅 +2 位作者 单世宝 陈道炯 宫赤坤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3-96,共4页
噪声主动控制技术是环境降噪的新技术,主动控制算法是其核心的问题之一。在研究滤波-X LMS主动控制算法基础上,提出了基于ⅡR滤波器的滤波-U LMS主动控制算法。对存在声反馈时的噪声主动控制中,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设计了自适应主动... 噪声主动控制技术是环境降噪的新技术,主动控制算法是其核心的问题之一。在研究滤波-X LMS主动控制算法基础上,提出了基于ⅡR滤波器的滤波-U LMS主动控制算法。对存在声反馈时的噪声主动控制中,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设计了自适应主动噪声控制系统,对滤波-X LMS与滤波-U LMS主动控制算法进行了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两种算法均能有效地应用于噪声主动自适应控制中,滤波-U LMS具有更好的宽频降噪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噪声主动控制 自适应有源噪声控制 滤波-X LMS 滤波-U L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