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台湾地区“代孕”立法最新进展及其启示 被引量:19
1
作者 杨芳 张昕 潘荣华 《医学与哲学(A)》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5-27,共3页
2007年3月21日,台湾地区在广泛调研、民主决策的基础上,终于颁布实施了《人工生殖法》,使争论已久的代孕人工生殖问题与《人工生殖法》正式脱钩,另行规制;此前,《代孕人工生殖法》草案也已经出笼,拟有条件开放代孕人工生殖。相关草案对... 2007年3月21日,台湾地区在广泛调研、民主决策的基础上,终于颁布实施了《人工生殖法》,使争论已久的代孕人工生殖问题与《人工生殖法》正式脱钩,另行规制;此前,《代孕人工生殖法》草案也已经出笼,拟有条件开放代孕人工生殖。相关草案对代孕者、受术夫妻、代孕中介、代孕契约、亲子关系等问题都进行了具体规定。台湾地区的立法经验对祖国大陆完善包括代孕在内的人工生殖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孕技术 代孕者 立法 台湾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协调路径探讨 被引量:52
2
作者 操申斌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2-35,共4页
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既相互衔接,又存在一些不协调的地方,有时甚至会发生冲突。实现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间的协调要从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层面着手,具体路径包括化解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冲突的事前控制、构建党内立... 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既相互衔接,又存在一些不协调的地方,有时甚至会发生冲突。实现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间的协调要从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层面着手,具体路径包括化解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冲突的事前控制、构建党内立法与国家立法的衔接机制、加强党内执法和国家执法的联系与沟通、解决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冲突的事后排除四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内法规 国家法律 双规 备案审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普法与守法之间——基于意识形态“社会黏合”功能的意义探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吕明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8-123,共6页
"普法"对于"守法"的功能意义是由"知法—守法"与"知法—维权—守法"两个命题共同支撑的。然而,这样两个命题并没有在"普法"与"守法"之间建立真正意义的联系。只有将普法... "普法"对于"守法"的功能意义是由"知法—守法"与"知法—维权—守法"两个命题共同支撑的。然而,这样两个命题并没有在"普法"与"守法"之间建立真正意义的联系。只有将普法看作一种特定的、实现意识形态"社会黏合"功能的方式方法,"守法"才能真正实现。未来的普法重心既不是法的"暴力性"也不是法的"功利性",普法应以论证法律的"合法性"为基础,在普法者与普通民众之间建立起有效的"良性互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法 知法 维权 守法 意识形态 社会黏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内法规制度执行不力的立法探源 被引量:16
4
作者 操申斌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6-128,共3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在实践中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其中法规制度执行不力就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课题。从立法的视角看,引起党内法规制度执行不力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党内...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在实践中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其中法规制度执行不力就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课题。从立法的视角看,引起党内法规制度执行不力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党内法规建设相对缺乏一个总体规划,前瞻性不强;部分党内法规制定得比较粗疏,立法质量不高;党内法规体系不完全配套,程序性法规偏少;党内立法冲突较为明显,协调性不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执行力 立法规划 立法冲突 立法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建设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13
5
作者 操申斌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6-61,共6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建设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978-1987年为恢复和初步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国共产党一方面继承和恢复了过去行之有效的党内法规,另一方面结合改革开放新的实践要求出台了一批新法规,使党的建设向着法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建设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978-1987年为恢复和初步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国共产党一方面继承和恢复了过去行之有效的党内法规,另一方面结合改革开放新的实践要求出台了一批新法规,使党的建设向着法制化道路健康发展;1987-1997年为稳步推进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国共产党加大了党内法规建设的力度,在党的基层组织、党员队伍、领导干部和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颁布了大量新法规,稳步推进了党内法规建设;1997年至今为体系化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党内法规建设在"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指导下,获得全面发展,初步实现了党内"有法可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党内法规 历史考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律如何维稳——基于社会冲突理论的考察与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吕明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5-70,共6页
社会冲突理论为当下中国的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的实践提供了智识资源。在社会冲突理论看来,法律所能化解的社会冲突是有限的,同时,一定限度内的社会冲突有利于法律自身的完善,法律化解社会冲突的关键在于法律疏导机制与法治国家的建... 社会冲突理论为当下中国的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的实践提供了智识资源。在社会冲突理论看来,法律所能化解的社会冲突是有限的,同时,一定限度内的社会冲突有利于法律自身的完善,法律化解社会冲突的关键在于法律疏导机制与法治国家的建立。根据上述观点,中国当下维稳实践必须强调法律对维稳权力本身的制约,提升维稳机制的合法性;同时,法律维稳要为社会矛盾留下自我化解的空间,要注重发挥法的意识形态功能。从最终意义而言",法律如何维稳"这一命题的回答与实践是当下中国法律完善与发展的一个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冲突理论 维稳 法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高中地理选修课程实施现状分析及改进策略 被引量:9
7
作者 王传兵 赵守拙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3-67,共5页
通过模块形式呈现高中地理选修课程是本次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但从“课标”要求到最终落实,每下一级,都会打一些折扣,最后执行时,已与原来的美好理想有较大偏差,这使地理选修课程的价值锐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通过整合选... 通过模块形式呈现高中地理选修课程是本次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但从“课标”要求到最终落实,每下一级,都会打一些折扣,最后执行时,已与原来的美好理想有较大偏差,这使地理选修课程的价值锐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通过整合选修模块、紧密结合高考、改革师资培训等办法进行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地理选修课程 模块 现状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律意识形态的概念辨析 被引量:8
8
作者 吕明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0-106,共7页
在西方法学界,"法律意识形态"作为理论术语与批判法学和法律诠释学密切相关,国内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法律意识形态和法律文化关系的阐述上。由于从多侧面选取"意识形态"的概念内涵,法律意识形态一词在实际使用中呈... 在西方法学界,"法律意识形态"作为理论术语与批判法学和法律诠释学密切相关,国内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法律意识形态和法律文化关系的阐述上。由于从多侧面选取"意识形态"的概念内涵,法律意识形态一词在实际使用中呈现出多义性,因而需要对法律意识形态的概念进行辨析。在国内,法理学界对法律意识形态的理论旨趣还缺乏足够的认识,法律意识形态在批判和建构两个维度上的使用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法律意识形态 批判 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基本经验 被引量:7
9
作者 操申斌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3-17,共5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主要有:必须把党内法规制度作为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要问题摆在突出地位;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党的政治路线,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展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主要有:必须把党内法规制度作为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要问题摆在突出地位;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党的政治路线,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展开;必须正确处理好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与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反腐倡廉等其他建设的关系;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应遵循平等、公开和系统的指导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党内法规制度 基本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恩与有爱——五四启蒙者“父子伦”思想刍议 被引量:5
10
作者 钱善刚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0-127,287,共8页
父子主恩是传统儒家家庭伦理的基本要求,其内涵表现为父慈子孝。在现代西方学理的映照下,基于社会生物主义的视界,五四启蒙者主张父子间无恩而有爱,将恩与爱对立起来。在对恩与爱的一贬一褒的背后潜藏着把人的社会性与生物性混同的倾向... 父子主恩是传统儒家家庭伦理的基本要求,其内涵表现为父慈子孝。在现代西方学理的映照下,基于社会生物主义的视界,五四启蒙者主张父子间无恩而有爱,将恩与爱对立起来。在对恩与爱的一贬一褒的背后潜藏着把人的社会性与生物性混同的倾向,在深层次上体现了中西伦理的价值冲突与紧张。五四启蒙者的父子伦理主张具有思想的意义,缺乏实践的价值。据常人的视角来看,父之恩施与子之孝报蕴涵有某种平等的精神,报恩、还爱体现了孝的真义,恩与爱是统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 社会生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刑罚资源的有效配置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大元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95-103,288,共9页
对刑罚意义的不同理解以及对刑罚目的的不同追求直接决定着刑事制裁方式的选择。刑罚的目的是通过加重犯罪所需要的成本来制止犯罪,从而得到最佳的刑罚效益。在刑罚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如何选择有效的刑事制裁方式,以最合理、最小量的刑... 对刑罚意义的不同理解以及对刑罚目的的不同追求直接决定着刑事制裁方式的选择。刑罚的目的是通过加重犯罪所需要的成本来制止犯罪,从而得到最佳的刑罚效益。在刑罚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如何选择有效的刑事制裁方式,以最合理、最小量的刑罚成本投入,最大限度获取刑罚效益,始终是一个难题。从刑罚经济分析的角度,研究犯罪与刑罚的关系,有助于实现刑罚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刑事司法活动成本减少、效益增大,进而更好地惩治犯罪与预防犯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制裁 经济分析 刑罚配置 自由刑 罚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间法立场”生成路径辨异——兼评“民间法范式” 被引量:3
12
作者 吕明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8-32,共5页
在当下中国法学研究中,新自由主义语境下的进化论理性主义和立基于非理性主义的文化相对主义都形成了"民间法立场",然而此"民间法立场"非彼"民间法立场"。由于分属于不同的哲学阵营,二者在法治、法律发... 在当下中国法学研究中,新自由主义语境下的进化论理性主义和立基于非理性主义的文化相对主义都形成了"民间法立场",然而此"民间法立场"非彼"民间法立场"。由于分属于不同的哲学阵营,二者在法治、法律发展、法律方法三个方面都有着不同的回答。在民间法研究过程中不应忽视"民间法立场"生成路径的差异,急于寻求统一的"民间法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法 进化论理性主义 文化相对主义 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审判中法官庭外调查的现状与反思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大元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7-63,共7页
本文考察我国及主要西方国家关于刑事法官庭外调查权的规定,将其分别置于不同诉讼模式之中予以分析,对刑事法官庭外调查权利弊进行分析论证。重点探讨在立法上如何完善法官庭外调查的规定:其一,明确限制庭外调查的范围,即控辩双方提供... 本文考察我国及主要西方国家关于刑事法官庭外调查权的规定,将其分别置于不同诉讼模式之中予以分析,对刑事法官庭外调查权利弊进行分析论证。重点探讨在立法上如何完善法官庭外调查的规定:其一,明确限制庭外调查的范围,即控辩双方提供但是有疑问的证据及辩护方申请的对被告人有利的证据。法官无权依职权主动调取新的证据,尤其是不利于被告人的证据;其二,明确规定法官庭外调查包括询问证人、被害人等方式,应当通知控辩双方到场;其三,明确规定所调取的证据材料一律由法官在法庭出示,控辩双方发表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庭外调查权 职权主义诉讼模式 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 证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法与意识形态”问题研究的几个向度 被引量:3
14
作者 吕明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4-89,共6页
在当代的"法与意识形态"问题研究中,除了正统的马克思主义法学外,新马克思主义法学、批判法学、后现代法学、经济分析法学、现代法律诠释学同样参与其中。不同的研究向度决定了"法与意识形态"问题上存在不同的认识... 在当代的"法与意识形态"问题研究中,除了正统的马克思主义法学外,新马克思主义法学、批判法学、后现代法学、经济分析法学、现代法律诠释学同样参与其中。不同的研究向度决定了"法与意识形态"问题上存在不同的认识,而这些研究向度之间又存在着沟通、对话及相互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批判 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唯物主义审视 被引量:3
15
作者 胡昂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4-88,共5页
中国传统文化的衰落和马克思主义的内在本性,是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依据。这一改造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选择与融合的过程,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意识发展的... 中国传统文化的衰落和马克思主义的内在本性,是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依据。这一改造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选择与融合的过程,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意识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的辩证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传统文化 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生”的话语分析:基于历史比较 被引量:1
16
作者 吕明 方小教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2-57,共6页
通过分析和比较发现,由于存在现代法律话语和纯粹政治话语两种话语体系的差异,导致1956-1957年的中国与当下的中国对民生的性质、民生的主体及民生问题的解决方法都有着不同的认识,而这些不同认识将影响民生实践本身。
关键词 民生 纯粹政治话语 现代法律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宗教道德问题 被引量:3
17
作者 胡昂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71-176,共6页
宗教道德是对世俗道德进行异化和圣化后的一种伦理道德,包括"人神之道"、"人际之道"和"自然之道"三个层次。宗教道德的归宿是信仰,宗教道德以信仰的方式对道德进行着担当和作为并体现出一些鲜明的特点。
关键词 宗教道德 世俗道德 信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生制度工程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着力点 被引量:3
18
作者 方小教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13-18,共6页
民生问题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切入点,制度建设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落脚点,因之,民生制度工程成为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着力点。当前,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就是要着力推进民生方面的制度建设,包括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建立城乡发展一体化制度... 民生问题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切入点,制度建设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落脚点,因之,民生制度工程成为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着力点。当前,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就是要着力推进民生方面的制度建设,包括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建立城乡发展一体化制度、健全劳动就业制度、完善保障救助制度和改进社会管理制度等。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协调制度建设中的各种关系、克服制度的路径依赖、努力树立制度权威、建立健全制度的运行机制,力求将民生制度工程的建设成果加以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生制度工程 民生工程 人民内部矛盾 着力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独秀科学思想研究——兼与陈独秀唯科学主义论者商榷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伟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21-125,共5页
陈独秀科学思想具有特定的社会基础和思想渊源。他从物质技术和思想文化两个方面向国人揭示了科学的社会功能,形成了独特的观点。他倡导的科学精神包括求实和怀疑精神,反对专制的民主精神,实事求是的求是精神。指称陈独秀是唯科学主义... 陈独秀科学思想具有特定的社会基础和思想渊源。他从物质技术和思想文化两个方面向国人揭示了科学的社会功能,形成了独特的观点。他倡导的科学精神包括求实和怀疑精神,反对专制的民主精神,实事求是的求是精神。指称陈独秀是唯科学主义与他的实际思想不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独秀 科学思想 唯科学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求同存异”和谐方法的辩证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方小教 《重庆社会科学》 2007年第12期106-108,共3页
从构建体系来看,"求同存异"渊源中蕴含着继承与发展的辩证关系,结构中蕴含着"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辩证关系,路径中蕴含着原则性与灵活性的辩证关系;从表现形式来看,"求同存异"具有联系性、变... 从构建体系来看,"求同存异"渊源中蕴含着继承与发展的辩证关系,结构中蕴含着"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辩证关系,路径中蕴含着原则性与灵活性的辩证关系;从表现形式来看,"求同存异"具有联系性、变化性和相对性;从作用机制来看,"求同存异"体现了质量互变规律,可以按照量变程度分为求同避异、求同抑异、求同变异三种不同的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求同存异 和谐 辩证性 和而不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