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尿路结石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文俊 郝宗耀 +6 位作者 曾国华 张艳斌 席俊华 樊松 赵磊 王建忠 梁朝朝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663-1666,共4页
分析上尿路结石(UUC)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及相关因素。回顾2 500例行内镜碎石治疗的UUC术后感染发生率,分析所有对象临床特征与术后感染症状发生的关联性,并探讨存在感染症状的患者病原菌分布占比情况,结果显示UUC患者内镜碎石术治疗后感... 分析上尿路结石(UUC)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及相关因素。回顾2 500例行内镜碎石治疗的UUC术后感染发生率,分析所有对象临床特征与术后感染症状发生的关联性,并探讨存在感染症状的患者病原菌分布占比情况,结果显示UUC患者内镜碎石术治疗后感染症状发生率较高,年龄≥60岁、女性、合并糖尿病、结石>5 cm、急性梗阻、手术类型、手术时间延长等项目均对感染的发生有显著影响,UUC合并感染患者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是导致感染发生的主要革兰阴性致病菌,粪肠球菌是主要革兰阳性菌致病菌,临床治疗需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结合患者自身情况综合制定用药方案,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尿路结石 感染 临床特征 病原菌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乳酸化修饰促细胞增殖和部分肝切除术后肝再生
2
作者 肖荣城 魏灿 +4 位作者 韩思远 赵琪 王冉冉 王华 方玲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45-1453,共9页
目的探究肝再生中肝脏乳酸化修饰变化及对再生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部分肝切除术(partial hepatectomy,PHx)后肝再生模型,腹腔注射草氨酸钠抑制乳酸脱氢酶,于术后不同时间点收集血和肝组织。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状态;免疫组化检测增殖细... 目的探究肝再生中肝脏乳酸化修饰变化及对再生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部分肝切除术(partial hepatectomy,PHx)后肝再生模型,腹腔注射草氨酸钠抑制乳酸脱氢酶,于术后不同时间点收集血和肝组织。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状态;免疫组化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水平;免疫荧光检测乳酸化修饰;试剂盒检测肝脏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活性、乳酸及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结果PHx后小鼠肝脏体积逐渐增大,d 7恢复至术前大小,PCNA水平在术后48 h达高峰。肝组织乳酸在术后12 h增至术前约1.5倍,该水平持续至d 7。肝细胞的乳酸化水平在术后24 h达到高峰,48 h后逐渐下降,d 7恢复至术前水平。较PHx组,草氨酸钠(750 mg·kg^(-1))+PHx组小鼠的肝细胞的乳酸化修饰水平明显降低,d 7的肝脏增生的体积较小。结论乳酸化修饰可调节肝细胞增殖,进而促进PHx术后肝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再生 部分肝切除术 乳酸化修饰 乳酸 草氨酸钠 肝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数字化全息影像及术中导航技术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
3
作者 李存耀 杨晓亮 +3 位作者 魏灿 齐伟 井俊峰 张艳斌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191-2198,共8页
目的分析3D数字化全息影像及术中导航技术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选取2023年6月至2025年1月就诊于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4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3例... 目的分析3D数字化全息影像及术中导航技术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选取2023年6月至2025年1月就诊于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4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3例患者术前采用3D数字化全息影像重建进行术前规划和术中行实时导航。对照组23例患者术前采用最佳参数的二维影像(增强CT与增强MRI)进行术前规划。比较两组患者术前资料(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肿瘤直径、Renal评分)、术中指标(手术总时间、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血红蛋白变化值、术后住院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肾功能变化指标(术前与术后1个月血肌酐变化值、术前与术后1个月肾小球滤过率变化值)及术中(肾集合系统损伤)和术后并发症(切缘阳性率、出血、皮下气肿、尿瘘)等发生率。结果成功构建了观察组23例肾肿瘤患者的全息影像,并对各个组织进行不同颜色标记,术前可直观地展示肾脏及肿瘤病灶、集合系统、肾动静脉、肾上腺、下腔静脉等组织并进行术前规划,术中提供实时的空间引导,精准定位肿瘤并辅助切除。对照组23例患者均采集到最佳参数的增强CT与增强MRI图像进行术前规划。本研究46例患者均由同一名具备相应资质的主刀医师实施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均为肾肿瘤,其中透明细胞癌(27例)、嫌色细胞癌(7例)、乳头状细胞癌(5例)、肉瘤样癌(2例)和血管平滑肌脂肪瘤(5例),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出血量、血红蛋白变化及术后1个月肌酐变化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术前与术后1个月肾小球滤过率变化值小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5、0.331、0.273)。观察组与对照组均未发生术中并发症,未损伤集合系统,对照组术后切缘阳性1例,出血1例,皮下气肿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MRI与CT数据融合的3D数字化全息影像及术中导航技术有助于术前规划和术中精确导航,在确保疗效的同时,可以减少手术时间,保护肾脏功能,降低围术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数字化全息影像 术中导航 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 肾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腹腔镜下解剖性三层面法与传统两层面法肾上腺肿物切除术的比较 被引量:6
4
作者 席俊华 张艳斌 +5 位作者 应全胜 王伟 杨振兴 杨晓亮 吴畏 魏灿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33-636,共4页
目的比较后腹腔镜解剖性三层面分离法与传统两层面分离法行肾上腺肿物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8月~2016年1月41例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物切除术资料,其中21例采用解剖性三层面分离法,20例采用传统两层面分离法,比较2组手... 目的比较后腹腔镜解剖性三层面分离法与传统两层面分离法行肾上腺肿物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8月~2016年1月41例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物切除术资料,其中21例采用解剖性三层面分离法,20例采用传统两层面分离法,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日等指标。结果 41例手术均成功,无大出血,无中转开放。解剖性三层面与传统两层面分离法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25.7±18.5)min和(163.5±36.1)min(t=-4.176,P=0.001),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8.8±16.0)ml和(34.0±17.0)ml(t=-3.787,P=0.001)。2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两层面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物切除术相比,后腹腔镜解剖性三层面肾上腺肿物切除术安全可行,且有明显的技术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腹腔镜 肾上腺肿瘤切除术 解剖层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