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区老年人口腔衰弱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1
作者 吴倩 程芳 +2 位作者 蔡文君 姜燕 石强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3041-3047,共7页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人发生口腔衰弱的风险因素,构建口腔衰弱的预测模型并验证。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在安徽省合肥市3个社区居住的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将2个社区的411名老年人作为建模集,1个社区的175名老年人作为验证集。采用...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人发生口腔衰弱的风险因素,构建口腔衰弱的预测模型并验证。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在安徽省合肥市3个社区居住的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将2个社区的411名老年人作为建模集,1个社区的175名老年人作为验证集。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口腔衰弱评分表(OFI-8)、衰弱表型(FP)、口腔健康评估量表(OHAT)、微型营养评价简表(MNA-SF)进行调查,采用LASSO回归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社区老年人口腔衰弱影响因素,采用R软件中的rms软件包建立预测模型,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的拟合优度和预测效果。采用决策曲线(DCA)验证模型的临床适用性。结果:建模集纳入的411名老年人中,230人(56.0%)诊断为口腔衰弱;验证集纳入的175名老年人中,88人(50.3%)诊断为口腔衰弱。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被动吸烟情况、居住状况、慢性病种类、身体衰弱情况、义齿和营养状况进入预测模型(P<0.05)。建模集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52[95%CI(0.934,0.970)],约登指数为0.785,灵敏度为89.6%,特异度为89.0%,最佳临界值为0.505。验证集AUC为0.936[95%CI(0.902,0.970)],约登指数为0.691,灵敏度为86.4%,特异度为82.8%,最佳临界值为0.505。建模集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χ^(2)=13.375(P=0.100);验证集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χ^(2)=19.497(P=0.112);建模集和验证集校准曲线均显示,模型预测结果和观察结果一致性较好。内部验证AUC为0.878。DCA分析结果表明,建模集和验证集分别在5%~96%和5%~92%风险范围内显示出正向收益率。结论:构建的社区老年人口腔衰弱风险预测模型具有临床可操作性,可为社区工作者提供早期识别、预防和充分管理口腔衰弱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 老年人 口腔衰弱 影响因素 预测模型 列线图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羽扇豆醇调节RhoA/ROCK信号通路对牙周炎大鼠牙周组织损伤的影响
2
作者 王道荣 倪成励 丁鳌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1-327,共7页
目的:探讨羽扇豆醇(Lupeol)调节Ras同源基因家族成员A(RhoA)/Rho相关卷曲螺旋形成蛋白激酶(ROCK)信号通路对牙周炎大鼠牙周组织损伤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C组)、Model组、Lupeol低(Lupeol-L,16.67μg/kg)、中(Lupeol-M,... 目的:探讨羽扇豆醇(Lupeol)调节Ras同源基因家族成员A(RhoA)/Rho相关卷曲螺旋形成蛋白激酶(ROCK)信号通路对牙周炎大鼠牙周组织损伤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C组)、Model组、Lupeol低(Lupeol-L,16.67μg/kg)、中(Lupeol-M,33.34μg/kg)、高剂量组(Lupeol-H,66.68μg/kg)、维生素C(VC)组(100 mg/kg)、Rhosin(RhoA抑制剂)组(40 mg/kg)、Lupeol-H+Rhosin组(66.68μg/kg+40 mg/kg)(n=18)。除NC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构建牙周炎模型。建模成功后给药处理,1次/d,持续21 d。ELISA检测血清IL-1β、TNF-α水平;亚甲蓝染色检测大鼠牙槽骨吸收;HE染色检测大鼠牙周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检测大鼠牙周组织中OPG蛋白表达;TRAP染色检测大鼠牙周组织中破骨细胞数;Western blot检测大鼠牙周组织中OPG、RANKL、RhoA、ROCK1、ROCK2蛋白表达。结果:与NC组比较,Model组大鼠牙周组织病理损伤严重,TNF-α、IL-1β水平、牙槽嵴顶到釉牙骨质界(CEJ)距离、破骨细胞数、RANKL蛋白表达升高,成骨细胞数、OPG、RhoA、ROCK1、ROCK2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Model组比较,Lupeol-L组、Lupeol-M组、Lupeol-H组、VC组大鼠牙周组织病理损伤减轻,TNF-α、IL-1β水平、牙槽嵴顶到CEJ距离、破骨细胞数、RANKL蛋白表达降低,成骨细胞数、OPG、RhoA、ROCK1、ROCK2蛋白表达升高,Rhosin组对应指标变化趋势与上述相反(P<0.05);Rhosin减弱了高剂量Lupeol对牙周炎大鼠牙周组织损伤的改善作用。结论:Lupeol改善牙周炎大鼠牙周组织损伤的机制可能与激活RhoA/ROCK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扇豆醇 牙周炎 破骨细胞 牙周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程度DR对三维脉络膜血管指数变化的影响及其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纪风涛 王慧 +4 位作者 李永蓉 戴维 魏科 王志敏 廖荣丰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36-743,共8页
目的采用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SS-OCTA)测量糖尿病患者三维脉络膜血管指数(3D CVI)并评估其与不同程度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纳入2022年3—12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139名受试者139眼,... 目的采用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SS-OCTA)测量糖尿病患者三维脉络膜血管指数(3D CVI)并评估其与不同程度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纳入2022年3—12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139名受试者139眼,包括糖尿病患眼115眼和无糖尿病对照眼24眼。根据早期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研究标准七视野彩色眼底图像对DR进行分级,将糖尿病患眼分为无DR组34眼、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42眼、NPDR合并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组21眼和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18眼。采用SS-OCTA扫描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3 mm×3 mm区域,利用仪器内置软件分别测量黄斑中心凹1 mm(C1)及旁中心凹3 mm(C3)3D-CVI、脉络膜血管体积(CVV)、脉络膜间质体积和脉络膜厚度;旁中心凹进一步分为上方、下方、颞侧、鼻侧区域,测量其3D CVI。3D CVI定义为CVV与脉络膜总体积的比值。比较各组间不同区域脉络膜参数差异;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评估3D CVI的影响因素。结果各组受检眼3D CVI-C1和3D CVI-C3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103、3.036,均P<0.05),其中PDR组3D CVI-C1小于无DR组,3D CVI-C3小于对照组和无D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受检眼旁中心凹下方和鼻侧3D CVI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714、4.020,均P<0.05),其中PDR组下方3D CVI小于无DR组,PDR组鼻侧3D CVI均小于对照组、无DR组、NPDR组和NPDR合并DM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控制年龄、病程和糖化血红蛋白后,DR病变程度是中心凹及旁中心凹3D CVI的影响因素,PDR眼对中心凹及旁中心凹3D CVI影响最大,与无DR眼相比,PDR眼中心凹3D CVI降低0.019(95%CI:-0.031~-0.007,P=0.003),旁中心凹3D CVI降低0.019(95%CI:-0.030~-0.008,P=0.001);与无DR眼相比,NPDR合并DME眼中心凹3D CVI降低0.014(95%CI:-0.027~0.000,P=0.044)。结论黄斑中心凹3D CVI与DR严重程度有关,黄斑区脉络膜中大血管3D CVI的降低可能是DR加重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脉络膜 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三维脉络膜血管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4
作者 胡娟 汪星辉 +1 位作者 高杉 孟祥云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496-1500,共5页
肠道菌群(gut microbiota,GM)是细菌、真菌、古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的集合体,数量大、种类多。它们栖息在人体肠道中,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疾病。GM与宿主之间有着密切的信息交换,如免疫防御、神经系统调节,特别是在新陈代谢方面发挥的重... 肠道菌群(gut microbiota,GM)是细菌、真菌、古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的集合体,数量大、种类多。它们栖息在人体肠道中,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疾病。GM与宿主之间有着密切的信息交换,如免疫防御、神经系统调节,特别是在新陈代谢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维持自身与宿主之间的动态平衡,也与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CVDs)有着密切的联系。临床资料和动物实验均揭示了GM失调,可加速CVDs的发展,其产生的生物活性代谢物可以影响宿主的生理作用。该文旨在系统阐述GM及其代谢产物与CVDs之间的联系,并综述可能作用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调控GM有望成为CVDs新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心血管疾病 代谢物 氧化应激 炎症反应 代谢紊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髓核成形术联合盘内臭氧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项廷淼 殷世武 +1 位作者 卞路 王溢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85-388,共4页
目的 探讨低温等离子髓核成形术联合盘内臭氧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5月至2021年9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介入血管疼痛科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25例,其中行单纯低温等离子髓核成形术11例(A组),行等离子联... 目的 探讨低温等离子髓核成形术联合盘内臭氧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5月至2021年9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介入血管疼痛科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25例,其中行单纯低温等离子髓核成形术11例(A组),行等离子联合盘内臭氧注射治疗14例(B组)。记录两组术前、术后1周和1、3、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和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评分;术后6个月依据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术前VAS评分为(6.36±0.92)分,B组患者术前VAS评分为(6.57±0.8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B组术后1周和1、3、6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2.43±0.51)、(1.71±0.61)、(1.36±0.49)、(1.29±0.47),均低于A组的(2.91±0.54)、(2.45±0.52)、(2.09±0.3)、(1.82±0.6)分(均P<0.05)。术前,A组患者症状评分(8.91±0.94)分,B组(8.57±1.2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B组术后1周和1、3、6个月的症状评分分别为(14.07±1.07)、(14.93±0.73)、(15.5±1.09)、(15.93±0.61)分,均高于A组的(13.18±0.75)、(14.09±0.94)、(14.54±1.08)、(15.36±0.6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末次随访时B组整体优良率为92.9%,A组为81.8%。两组均未发生术后并发症。结论 低温等离子髓核成形术联合盘内臭氧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更佳,且简便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 髓核成形术 臭氧 神经根型颈椎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囊十二指肠瘘伴胆石性肠梗阻合并结肠癌1例报告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文波 李良 +2 位作者 姜友 张军 鲁俊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04-908,共5页
胆石性肠梗阻(gallstone ileus,GI)是一种相对少见继发于胆囊结石的并发症,由于胆囊结石通过胆囊消化道瘘口进入消化道内,结石嵌顿所引起的机械性肠梗阻。相关文献[1-3]报道显示,0.3%~0.5%的胆石症患者可以发展为GI,1%~4%的肠梗阻系GI... 胆石性肠梗阻(gallstone ileus,GI)是一种相对少见继发于胆囊结石的并发症,由于胆囊结石通过胆囊消化道瘘口进入消化道内,结石嵌顿所引起的机械性肠梗阻。相关文献[1-3]报道显示,0.3%~0.5%的胆石症患者可以发展为GI,1%~4%的肠梗阻系GI。鉴于胆囊与十二指肠毗邻关系,胆囊十二指肠瘘临床最为常见[4]。由于胆囊结石的高发病率,GI罹患率并非罕见,在既往有胆囊结石病史的肠梗阻患者诊疗过程中,鉴别诊断时应考虑到G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疾病 肠梗阻 结肠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A、CYFRA21-1、SCC-Ag联合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4
7
作者 聂弘 杨骏 +3 位作者 高从荣 夏俊 裴韶华 黄文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506-1508,共3页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19片段(CYFRA21—1)、鳞癌相关抗原(SCC—Ag)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血浆水平与NSCLC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对57例NSCLC患者、30例肺良...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19片段(CYFRA21—1)、鳞癌相关抗原(SCC—Ag)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血浆水平与NSCLC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对57例NSCLC患者、30例肺良性病变患者血清中CEA、CYFRA21—1、SCC—Ag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NSCLC患者血清中CEA、CYFRA21—1、SCC—Ag水平均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患者(P〈0.01)。Ⅲ~Ⅳ期NSCLC血清中CEA、CYFRA21—1SCC—Ag含量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多项指标联合检测时,以CEA、CYFRA21—1、SCC—Ag组合获得的敏感性最高(P〈0.05)。结论联合检测CEA、CYFRA21—1、SCC—Ag可起到互补作用,从而明显提高NSCLC的阳性检出率,且肿瘤标志物水平随病情的进展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胚抗原 细胞角蛋-19片段 鳞癌相关抗原 非小细胞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探测器光谱CT虚拟平扫评估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可行性 被引量:5
8
作者 杨盼盼 陆璐 +10 位作者 盛茂 李若梅 张继 蒋雨琦 张新娜 邓炜 李裕国 安书田 赵韧 余永强 李小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92-697,共6页
目的 评价基于双层探测器光谱CT(SDCT)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的虚拟平扫(VNC)图像对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评估的准确性与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医院行CCTA扫描的197例患者资料,对其中CACS大于0的88例患者作进一步分析。对非对... 目的 评价基于双层探测器光谱CT(SDCT)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的虚拟平扫(VNC)图像对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评估的准确性与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医院行CCTA扫描的197例患者资料,对其中CACS大于0的88例患者作进一步分析。对非对比增强(TNC)、VNC图像的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TNC、CACS-VNC)和冠状动脉钙化体积(CACV-TNC、CACV-VNC)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到线性方程及校正系数λ_(1AVG)、λ_(2AVG)。分别使用相应的回归方程校正CACS-VNC、CACV-VNC并记为CCACSVNC、CCACV-VNC。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并采用Bland-Altman图进行一致性检验。采用MannWhitney U test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对于总体冠状动脉而言,CACS-TNC与CACS-VNC(r_(s)=0.952,P <0.001,λ_(1AVG)=2.19)、CACV-TNC与CACV-VNC (r_(s)=0.954,P<0.001,λ_(2AVG)=1.93)的相关性极强。Mann-Whitney U test分析显示CACS-TNC与CCACS-VNC及CACV-TNC与CCACVVNC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land-Altman图显示CACSTNC与CCACS-VNC及CACV-TNC与CCACV-VNC之间的一致性良好。结论 基于SDCT的VNC图像可以准确测量CACS并用于心血管风险分层,有望代替TNC扫描并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化积分 冠状动脉疾病 虚拟平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纤维化的发病机理及相关信号转导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9
作者 李明芳 李曹飞 +5 位作者 左东泽 赵营莉 余士贝 谢耀辉 彭家志 刘建军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7-152,共6页
肝硬化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肝细胞外基质过度增生与分解的失衡所致的疾病,是多种肝疾病向肝硬化发展的关键环节。肝纤维化的发生过程是可逆的,主要是肝损伤导致肝星状细胞活化后形成肌纤维细胞,过度沉积在肝内,进而发生肝纤维化,其后果... 肝硬化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肝细胞外基质过度增生与分解的失衡所致的疾病,是多种肝疾病向肝硬化发展的关键环节。肝纤维化的发生过程是可逆的,主要是肝损伤导致肝星状细胞活化后形成肌纤维细胞,过度沉积在肝内,进而发生肝纤维化,其后果常导致不可逆的肝硬化甚至肝癌的发生。目前对于肝纤维化的具体发病机理及相关分子信号转导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深入探索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对抗肝纤维化靶点药物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主要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近年来有关肝纤维化的发病机理及相关信号转导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病理机制 肝星状细胞 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探测器光谱CT对晚期肺癌患者化疗近期疗效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美红 李小虎 +3 位作者 盛茂 陈杏彪 李若梅 张继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0期700-703,共4页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近期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43例拟行化疗的晚期NSCLC患者,患者分别于化疗前后一周内行光谱CT胸部增强扫描。记录患者年龄、性别、临床分期、病理分型、分化程度以及化...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近期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43例拟行化疗的晚期NSCLC患者,患者分别于化疗前后一周内行光谱CT胸部增强扫描。记录患者年龄、性别、临床分期、病理分型、分化程度以及化疗方案等,测量并记录化疗前后原发肿瘤的最大横截面积最长径,平扫、动脉期(AP)及静脉期(VP)CT值,原发肿瘤动、静脉期碘浓度(IC_(AP)、IC_(VP))、40 keV CT值(CT_(40keV AP)、CT_(40keV VP))及能谱曲线斜率(λ_(AP)、λ_(VP)),气管分叉水平主动脉碘浓度(AIC_(AP)、AIC_(VP))等。根据RECIST 1.1标准将患者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依次比较治疗前两组△CT_(AP)、△CT_(VP)、IC_(AP)、IC_(VP)、CT_(40keV AP)、CT_(40keV VP)、NIC_(AP)、NIC_(VP)以及λ_(AP)、λ_(VP)等指标的差异;治疗后两组各指标的差异;以及有效组与无效组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变化情况。对治疗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进一步绘制ROC曲线,利用曲线下面积(AUC)判断诊断效能,并确定诊断阈值。结果:有效组与无效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及分化程度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有效组与无效组NI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其余指标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动脉期NIC AUC为0.711,以0.098为诊断阈值,其预测化疗疗效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3.7%和62.5%。治疗后有效组与无效组各指标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治疗前后IC_(AP)、CT_(40keV AP)、λ_(AP)及NIC_(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无效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双层探测器光谱CT定量分析对晚期NSCLC患者化疗近期疗效的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且治疗前病灶NIC_(AP)对化疗疗效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探讨病灶密度在肺腺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龚义军 袁虎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74-379,共6页
目的: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探讨病灶密度在肺腺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6例肺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51例,非淋巴结节转移195例)的基本临床资料及CT图像特征,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PSM匹配前后实性及部分实性在肺腺癌... 目的: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探讨病灶密度在肺腺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6例肺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51例,非淋巴结节转移195例)的基本临床资料及CT图像特征,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PSM匹配前后实性及部分实性在肺腺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结果:淋巴结转移组密度为实性、部分实性及纯磨玻璃者分别有42例、7例和2例,非淋巴结转移组则分别有58例、69例和68例。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病灶密度、直径及支气管截断在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病灶密度及直径为肺腺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经过PSM分析1︰1匹配48对患者中,淋巴结转移组密度为实性、部分实性及纯磨玻璃者分别有40例、6例和2例,非淋巴结转移组则分别有13例、13例和22例。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灶密度在2组间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余因素在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PSM在均衡变量、减少偏倚后表明,实性及部分实性肺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风险较高,而纯磨玻璃较少发生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向性评分匹配 肺腺癌 淋巴结转移 密度 计算机体层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