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补肾止血汤结合间苯三酚注射液治疗先兆流产疗效及对PIBF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9
1
作者 吴艳 刘汉顺 +1 位作者 周荣生 杨丽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25-228,共4页
目的评价补肾止血汤结合间苯三酚注射液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及对PIB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9年4月医院收治的先兆流产患者85例,依据随机对照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确诊后要卧床静养,增加营... 目的评价补肾止血汤结合间苯三酚注射液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及对PIB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9年4月医院收治的先兆流产患者85例,依据随机对照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确诊后要卧床静养,增加营养支持同时禁止性生活,口服叶酸、维生素E等。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间苯三酚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补肾止血汤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治疗疗效,比较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PIBF水平,比较两组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40/43)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的76.19%(32/43)(P<0.05);观察组治疗后阴道流血时间、阴道流血量、阴道流血色质、腰膝酸软和下腹坠胀等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性激素E2、P和β-HCG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PIB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中足月妊娠率高于对照组,早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活血汤结合间苯三酚治疗先兆流产疗效确切,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性激素水平,改善胎儿生长环境,改善妊娠结局,保胎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止血汤 间苯三酚 先兆流产 PIBF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乳中主要组分的动态变化及产妇年龄和剖宫产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秦宜德 董琼珠 +2 位作者 罗欣 徐从贞 黄登莲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28-30,共3页
测定了来自20位健康母亲(其中8位为剖宫产)的118份初乳(泌乳第1~7d)中乳糖和蛋白质浓度。通过线性模型,分析产妇年龄和剖宫产对乳糖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乳糖在泌乳第1d最低,在泌乳1w内增加,其中泌乳第1d的乳糖浓度极显著低于... 测定了来自20位健康母亲(其中8位为剖宫产)的118份初乳(泌乳第1~7d)中乳糖和蛋白质浓度。通过线性模型,分析产妇年龄和剖宫产对乳糖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乳糖在泌乳第1d最低,在泌乳1w内增加,其中泌乳第1d的乳糖浓度极显著低于第7d(P<0.01)。乳蛋白的浓度在泌乳第1d最高,泌乳1w内下降,其中前3d水平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第7d(P<0 05或P<0 01)。初乳中乳糖和乳蛋白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523,P<0.01)。剖宫产母亲初乳中乳糖含量显著低于顺产(P<0 05),剖宫产与顺产母亲初乳中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著(P>0 05)。产妇年龄的大小与初乳中蛋白质和乳糖含量均无显著关系(P>0 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乳 乳糖 蛋白质 剖宫产 产妇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细胞病毒感染与自然流产及免疫细胞因子水平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周荣生 柯旭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2272-2275,共4页
目的:分析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与自然流产及免疫因子水平的关联性。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稽留流产孕妇89例和同期正常妊娠孕妇63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两组孕妇外周血中的HCMV-DNA,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HCMV感染与... 目的:分析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与自然流产及免疫因子水平的关联性。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稽留流产孕妇89例和同期正常妊娠孕妇63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两组孕妇外周血中的HCMV-DNA,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HCMV感染与自然流产的关系。根据孕妇HCMV感染的检测结果,将152例孕妇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采用ELISA检测两组孕妇血清中免疫相关因子IL-1、IL-6和IFN的表达水平,比较两组差异并分析巨细胞病毒感染与免疫反应的关联性。结果:发生自然稽留流产孕妇的HCMV感染阳性率(32.58%)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的孕妇(9.52%),两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HCMV感染组患者的血清IFN、IL-1和IL-6水平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5);针对两组孕妇的血清免疫细胞因子IL-1、IL-6和IFN的表达水平与HCMV感染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FN、IL-1、IL-6的最大似然估计值和OR值均>0,则说明血清IFN、IL-1、IL-6水平与HCMV感染存在正相关,孕妇血清中的IFN、IL-1、IL-6表达水平越高,孕妇发生HCMV感染的概率越高。结论:孕妇发生HCMV感染可以增大胚胎感染的风险,进而导致自然流产的发生,而IL-1、IL-6和IFN等免疫反应相关因子与HCMV感染的病理过程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孕妇HCMV感染的辅助血清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 感染 自然流产 免疫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在体外通过自噬作用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孙传名 方文秀 +3 位作者 周荣生 汪陶荣 赵卫东 陈晓宇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64-667,675,共5页
目的探讨体外白藜芦醇(Res)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抑制增殖和诱导自噬作用及其部分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宫颈癌HeLa细胞分为对照组(仅加培养基RPMI-1640)、白藜芦醇组(加入Res 5、10、20、50、100μmol/L处理),MTT法检测各组HeLa细胞增... 目的探讨体外白藜芦醇(Res)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抑制增殖和诱导自噬作用及其部分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宫颈癌HeLa细胞分为对照组(仅加培养基RPMI-1640)、白藜芦醇组(加入Res 5、10、20、50、100μmol/L处理),MTT法检测各组HeLa细胞增殖抑制情况,Hoechst33258观察不同浓度Res处理HeLa后细胞凋亡情况,免疫荧光法检测不同浓度Res处理HeLa细胞后LC3A/B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p62及Beclin-1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Res(5、10、20、50、100μmol/L)处理HeLa细胞增殖抑制率逐渐增高(P<0.01);细胞凋亡显著增加;荧光显微镜下可见,Res(30、100μmol/L)处理后,可见HeLa细胞质中分布较多的LC3A/B绿色荧光;Res处理HeLa细胞48 h后,随着Res浓度增高,p62表达逐渐降低,而Beclin-1表达逐渐增强。结论 Res体外可抑制HeLa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诱导HeLa细胞自噬增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白藜芦醇 细胞增殖 凋亡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巨细胞病毒活动性感染与自然流产的相关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柯旭 赵卫东 +1 位作者 李静 周荣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07-311,共5页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活动性感染与自然流产的相互关系。方法收集自然流产孕妇62例作为病例组,并选择同期体检正常孕妇51例作为对照组。采集两组孕妇的空腹外周血,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人巨细胞病毒DNA(HCMV-DNA),并以ELISA法...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活动性感染与自然流产的相互关系。方法收集自然流产孕妇62例作为病例组,并选择同期体检正常孕妇51例作为对照组。采集两组孕妇的空腹外周血,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人巨细胞病毒DNA(HCMV-DNA),并以ELISA法检测两组孕妇血清中的巨细胞病毒(c MV) Ig M抗体(c MV-IgM)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等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通过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孕妇的HCMVDNA和c MV-IgM的阳性率,以及炎性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的差异,探讨孕期中HCMV活动性感染与自然流产的相关性以及可能的分子机制。结果病例组HCMV-DNA和c MVIg M的阳性率以及血清TNF-α、IL-1、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活动性感染组患者的血清TNF-α、IL-1、IL-6水平明显高于非活动性感染组(P <0. 05);血清TNF-α、IL-1、IL-6水平的OR值均> 1,提示该三指标(升高)是HCMV活动性感染的危险影响因素。结论 c MV感染是自然流产的重要原因之一,HCMV感染会进一步引起孕妇免疫功能抑制,促使胎儿宫内感染并可能最终导致流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 自然流产 炎性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短波及音频电治疗慢性附件炎疗效观察
6
作者 邵素兰 陶仁甫 卞士萍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4年第4期307-308,共2页
超短波及音频电治疗慢性附件炎疗效观察邵素兰,陶仁甫,卞士萍慢性附件炎是妇产科常见疾病,病情顽固,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可急性发作,影响妇女健康及生育。应用抗炎及组织疗法效果欠佳。1988年8月~1992年7月,我们采用超... 超短波及音频电治疗慢性附件炎疗效观察邵素兰,陶仁甫,卞士萍慢性附件炎是妇产科常见疾病,病情顽固,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可急性发作,影响妇女健康及生育。应用抗炎及组织疗法效果欠佳。1988年8月~1992年7月,我们采用超短波、音频电、超短波加音频电3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件炎 电疗法 超短波 音频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