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grin/Rapsyn对脊髓损伤大鼠小胶质细胞抑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晓陆 尹宗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0-66,共7页
目的研究聚集蛋白(Agrin)、支架蛋白(Rapsyn)激活α4β2尼古丁乙酰胆碱受体(α4β2 nAChR)抑制SD大鼠的损伤脊髓组织中小胶质细胞与巨噬细胞的炎性作用。方法以4周龄SD大鼠制作脊髓损伤模型,巨噬细胞培养后以Agrin与Rapsyn孵育,流式细... 目的研究聚集蛋白(Agrin)、支架蛋白(Rapsyn)激活α4β2尼古丁乙酰胆碱受体(α4β2 nAChR)抑制SD大鼠的损伤脊髓组织中小胶质细胞与巨噬细胞的炎性作用。方法以4周龄SD大鼠制作脊髓损伤模型,巨噬细胞培养后以Agrin与Rapsyn孵育,流式细胞术检测小胶质细胞与巨噬细胞标记物的变化及免疫共沉淀(Co-IP)检测两种蛋白的互作,慢病毒注射脊髓损伤(SCI)模型后qRT-PCR、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脊髓组织中炎性细胞标记物的变化。结果脊髓损伤后1~14 d小胶质细胞与巨噬细胞呈增高趋势(均P<0.01),3~7 d增长最快;经qRT-PCR分析得出SCI后炎性小胶质细胞因子(CD68)和可溶性炎性因子(IL-1β和CCL3)上调。经过鞘内注射Agrin和Rapsyn过表达的慢病毒,在0~1周的观察中,A组和R组有轻度减弱这些标记物的上调,而A/R组显著减弱了这些标记的上调(均P<0.01);经IHC分析可见,在A/R组比A组和R组小胶质细胞标记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均P<0.01)。结论SCI后Agrin、Rapsyn激活α4β2 nAChR而产生对小胶质细胞及炎性巨噬细胞的抑制作用,从而可能阻断或减缓脊髓损伤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AGRIN RAPSYN 小胶质细胞 抑炎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融合术后疗效与脊柱骨盆参数变化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王晓陆 尹宗生 +2 位作者 刘艺明 马力 郁贤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4-229,共6页
目的探索多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腰骶椎融合术后脊柱骨盆参数变化及其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共85例多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经腰骶椎体间融合手术,随访(24.00±2.18)个月,根据术前及末次随访SVA(sagittal vert... 目的探索多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腰骶椎融合术后脊柱骨盆参数变化及其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共85例多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经腰骶椎体间融合手术,随访(24.00±2.18)个月,根据术前及末次随访SVA(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50 mm分为平衡组,SVA>50 mm分为非平衡组,测量术前及末次随访脊柱骨盆相关参数,并进行ODI(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与SF-36(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在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定疗效,统计学分析脊柱骨盆参数变化及其临床疗效。结果在术前分组中,非平衡组SVA术前术后比较明显改善(P<0.01),平衡组术前术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ODI、SF-36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1),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分组中,两组之间ODI、SF-36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衡组优于非平衡组;两组之间△LL(lumbar lordosis,LL)与△HOD/n(height of disc,HO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衡组HOD、LL增加明显。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优50例,良22例,可7例,差6例,优良率84.7%(72/85)。结论多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减压融合手术疗效满意,恢复椎间盘高度以增加LL从而改善矢状面平衡,能够提高患者术后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腰骶椎体间融合 多节段 脊柱骨盆参数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板间入路单通道内镜与单侧双通道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9
3
作者 韩国嵩 马力 +4 位作者 祁家龙 郑科 董洲 程永红 张之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42-1548,共7页
目的比较经椎板间入路单通道内镜(uniportal interlaminar endoscopy,UIE)与单侧双通道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结果。方法收集2021年3月至2022年10月在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采用UIE... 目的比较经椎板间入路单通道内镜(uniportal interlaminar endoscopy,UIE)与单侧双通道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结果。方法收集2021年3月至2022年10月在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采用UIE和UBE手术治疗的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资料,其中UIE组28例,UBE组22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指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不同时间点临床疗效指标(术前、术后3 d、3个月、6个月、1年)腰痛及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及功能障碍指数ODI、影像学结果(术前、术后1年椎间盘高度、硬膜囊面积及腰椎前凸角度)。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都进行了随访,随访时间为12~18个月,平均约为15个月。UIE组和UBE中各发生1例发生硬脊膜损伤,无神经根损伤,术后随访无神经根症状,腰腿痛症状也得到缓解。在围手术期指标和临床指标的比较中发现:UIE组在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方面均显著小于UBE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3个月、6个月和1年,UIE组和UBE组患者的腰腿痛VAS评分和ODI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UIE组在术后3 d和术后3个月的腰痛评分明显优于UBE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1年随访时,UIE组与UBE组椎间盘高度和腰椎前凸角度变化无差异;UIE组与UBE组术后硬膜囊面积均呈现显著增加,UIE组的术后硬膜囊面积小于UBE组(P<0.05)。结论经椎板间入路UIE与UBE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结果,UIE在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短期内腰痛比较上更有优势,但UBE组减压更充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单通道内镜 单侧双通道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摘除术与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56
4
作者 张之栋 杜怡斌 储建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83-587,共5页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与Quadrant通道辅助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与Quadrant通道辅助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12月,选择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按随机数字表中随机数的奇数和偶数分为2组,每组30例。2组年龄、性别、病变节段、临床诊断、影像学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同一组脊柱外科医师手术,分别行PELD(TESSYS椎间孔镜系统)和Quadrant通道辅助Mis-TLIF。随访12-24个月,平均16.2月,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JOA评分、改良Mac Nab标准评定,以及并发症的种类和发生率。结果与Mis-TLIF组相比,PELD组的手术时间短[(72.0±18.7)min vs.(137.0±48.3)min,t=-6.857,P=0.000],术中出血少[(28.0±14.7)ml vs.(314.0±13.6)ml,t=-11.831,P=0.000],住院时间短[(4.0±1.0)d vs.(10.0±3.0)d,t=-9.298,P=0.000]。术后2周和术后3个月PELD组腰腿痛的VAS评分优于Mis-TLIF组(P〈0.05)。术后3、12个月PELD组ODI、JOA评分明显优于Mis-TLIF组(P〈0.05)。2组术后12个月Mac Nab评级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PELD和Quadrant通道辅助Mis-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前者切口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 腰椎融合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nesys动态内固定与腰椎融合手术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包先国 孙天胜 +5 位作者 侯景明 赵建文 郑科 焦皎 江武 钟剑锋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5-227,共3页
目的 :研究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与传统融合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在2006~2008年间行Dynesys腰椎手术(Dynesys组)和传统融合术(融合组)的患者各28例,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腰疼、腿疼视觉评估模拟量表(VAS)评分及... 目的 :研究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与传统融合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在2006~2008年间行Dynesys腰椎手术(Dynesys组)和传统融合术(融合组)的患者各28例,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腰疼、腿疼视觉评估模拟量表(VAS)评分及ODI评分的改善情况,以及对手术的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极不满意)。通过相关性分析研究VAS评分、ODI评分的改善与年龄之间的关系。结果:54例患者全部安全度过围手术期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2~72个月,平均48个月。Dynesys组与融合组术后VAS评分与ODI评分都显著改善(P〈0.05),融合组改善更明显,VAS腰部疼痛评分尤为显著(P=0.013)。更多的融合组患者比非融合组患者表示满意或者非常满意(82.1%vs 67.9%,P〈0.05)。Dynesys组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与VAS评分及ODI评分的改善之间呈正相关。而在融合组却没有发现这一相关。结论: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的临床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老年患者较满意的原因可能是对生活水平的低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 腰椎退行性疾病病 腰椎融合 回顾性病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