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60例脑出血内科治疗体会 被引量:2
1
作者 朱幼玲 穆燕芳 唐发霞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7年第6期776-777,共2页
探讨脑出血的病因、临床诊断以及内科治疗的指征。方法对160例脑出血的病因、临床诊断及内科治疗进行回顾性总结并分析其特点。结果160例脑出血患者中,有高血压病史者126例,占全组78%。采用内科治疗,全组存活144例,... 探讨脑出血的病因、临床诊断以及内科治疗的指征。方法对160例脑出血的病因、临床诊断及内科治疗进行回顾性总结并分析其特点。结果160例脑出血患者中,有高血压病史者126例,占全组78%。采用内科治疗,全组存活144例,占90%,死亡16例,占10%。结论高血压是脑出血的主要病因。采用CT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诊断 病因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外脑动脉狭窄的分布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3
2
作者 黄治飞 朱幼玲 +3 位作者 朱双根 周群 翟登月 张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451-454,共4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外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分布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存在颅内外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5例,按年龄分为中青年组(年龄33-59岁,51例)和老年组(年龄≥60岁,104例)。通过全脑血管...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外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分布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存在颅内外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5例,按年龄分为中青年组(年龄33-59岁,51例)和老年组(年龄≥60岁,104例)。通过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对颅内外脑动脉狭窄的分布特征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55例患者中共有狭窄或闭塞472处,颅内外病变分别以大脑中动脉狭窄及颈内动脉颅外段最易发生。单发脑动脉病变80例(51.6%),其中单纯颅内动脉病变44例(55.0%),单纯颅外动脉病变36例(45.0%);颅内外动脉并存病变75例(48.4%),其中颅内外动脉串联病变27例(36.0%)。单纯前循环狭窄58例(37.4%),单纯后循环狭窄19例(12.3%),前后循环并存狭窄78例(50.3%)。与中青年组比较,老年组单纯颅内动脉狭窄和前循环狭窄明显降低(22.1%vs 41.2%,31.7%vs 49.0%,P〈0.05)。部分患者存在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与颅内外动脉狭窄分布模式存在相关性。结论颅内外脑动脉狭窄的分布有年龄特征性,随着年龄增长,逐渐以颅内外动脉及前后循环并存狭窄为主。高血压和高脂血症与颅内外动脉并存狭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动脉粥样硬化 颅内动脉硬化 脑血管造影术 梗死 大脑中动脉 高血压 高脂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斑块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回归分析 被引量:19
3
作者 朱幼玲 朱双根 +1 位作者 徐格林 刘新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86-688,共3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择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205例(脑梗死组)和非脑梗死患者88例(对照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比较两组颈动脉斑块的数目和性质;将脑梗死组患者再分为斑块组163例和无斑块... 目的探讨颈动脉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择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205例(脑梗死组)和非脑梗死患者88例(对照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比较两组颈动脉斑块的数目和性质;将脑梗死组患者再分为斑块组163例和无斑块组42例2个亚组,比较两组性别、年龄、吸烟史、酗酒史、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等危险因素,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m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163例(79.5%)。对照组为56例(63.6%)。差异显著(P<0.05),其中脑梗死组患者软斑数为111个(42.1%)。斑块组男性、年龄、酗酒史和高血压比例均显著高于无斑块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2.206,P=0.013)、年龄(OR=0.088,P=0.025)和高血压(OR=3.605,P=0.001)3项因素差异显著。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发生关系密切;男性、年龄和高血压可能为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颈动脉疾病 危险因素 回归分析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循环血管狭窄与老年患者腔隙或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 被引量:5
4
作者 周群 朱幼玲 +2 位作者 穆艳芳 唐敏 翟登月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238-241,共4页
目的:探讨前循环血管(颈内动脉颅内段和大脑中动脉)狭窄与老年患者腔隙或腔隙性脑梗死(腔梗)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7年8月于我院神经内科因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脑梗死等就诊的74例老年患者的影像资料,患者... 目的:探讨前循环血管(颈内动脉颅内段和大脑中动脉)狭窄与老年患者腔隙或腔隙性脑梗死(腔梗)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7年8月于我院神经内科因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脑梗死等就诊的74例老年患者的影像资料,患者均行头颅MRI或CT平扫及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根据前循环血管有无狭窄、狭窄分布及狭窄程度分组,比较各组脑内腔隙或腔梗发生情况有无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63例大脑前循环血管狭窄的老年患者中发生腔隙或腔梗49例(49/74,66.2%),11例无前循环血管狭窄的老年患者中出现腔隙或腔梗4例(4/74,5.4%),前循环血管有无狭窄与腔隙或腔梗的发生存在相关性(χ~2=5.996,P=0.014)。25例前循环血管单侧狭窄者发生腔隙或腔梗16例(16/63,25.4%),38例前循环血管双侧狭窄者发生腔隙或腔梗33例(33/63,52.4%),血管狭窄单、双侧分布显著影响脑内腔隙或腔梗的发生(χ~2=4.552,P=0.033)。前循环血管狭窄程度不同分级间发生腔隙或腔梗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50,P=0.466)。结论:颈内动脉颅内段及大脑中动脉狭窄与老年患者腔隙或腔梗的发生存在关联性,且双侧血管狭窄患者发生腔隙或腔梗的危险性高于单侧狭窄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塞 大脑中动脉 缩窄 病理性 血管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卒中与血脂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张留福 朱幼玲 汪国宏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0年第9期1056-1059,共4页
目的:研究急性脑卒中(脑出血、脑梗死)与血脂的关系,并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血脂代谢异常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安徽省合肥地区急性脑卒中患者670例(脑出血172例、脑梗死498例)与118名健康对照者,检测血脂和颈动脉粥样... 目的:研究急性脑卒中(脑出血、脑梗死)与血脂的关系,并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血脂代谢异常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安徽省合肥地区急性脑卒中患者670例(脑出血172例、脑梗死498例)与118名健康对照者,检测血脂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结果:脑梗死组TC、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1,P<0.01)。脑出血组血清T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组斑块检出率为51.4%(256/49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5.3%(18/118)(P<0.01),脑梗死组斑块阳性检出者较脑梗死组斑块阴性检出者血脂异常率显著升高(P<0.01)。脑梗死组斑块阳性检出者TG(P<0.01)、TC(P<0.01)、LDL-C(P<0.01)水平明显高于脑梗死组斑块阴性检出者,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低于脑梗死组斑块阴性检出者(P<0.05)。结论:血清TC、TG、LDL-C水平升高与脑梗死发病相关;血清TC水平升高与脑出血发病相关;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与血脂水平异常密切相关,并且是脑梗死发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个体优化调脂治疗在脑卒中的二级预防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脑出血 血脂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调脂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空间工作记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席春华 朱幼玲 汪凯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43-446,共4页
关键词 工作记忆 容量 特征捆绑 神经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3肾上腺素受体基因Trp64Arg多态性与中国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相关性研究(英文) 被引量:2
7
作者 黄琼 张留福 +2 位作者 程雁 司力 魏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3年第3期307-312,共6页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中β3肾上腺素受体基因Trp64Arg多态性与高尿酸血症的相关性。方法:196名高尿酸血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和196名正常尿酸水平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基因分型。检测体重指数、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血尿...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中β3肾上腺素受体基因Trp64Arg多态性与高尿酸血症的相关性。方法:196名高尿酸血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和196名正常尿酸水平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基因分型。检测体重指数、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血尿酸、肌酐、尿素氮、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的水平。结果:高尿酸血症组中,携带不同β3肾上腺素受体Trp64Arg基因型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尿酸水平有统计学差异,且呈基因剂量效应[CC组(599.53±113.70)vsCT组(529.78±81.10)vs TT组(507.33±74.27),P<0.01]。在该研究中,Trp64Arg TC+CC基因型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亦显著高于TT基因型组[(557.95±99.91)vs(503.47±69.40)μmol/L,P<0.01]。结论:β3肾上腺素受体基因Trp64Arg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3肾上腺素受体 基因多态性 高尿酸血症 尿酸 2型糖尿病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醇激活细胞色素P450 2E1增强维生素K2抑制肝癌细胞活力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璐 董斌 +2 位作者 宋睿 王璐 韩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2-185,共4页
目的:研究乙醇对维生素K2抑制肝癌细胞活力的影响和机制。方法:MTT法分析细胞活力,细胞流式法分析细胞凋亡,苯胺羟化酶法测定细胞色素P450 2E1活性。结果:乙醇显著增强维生素K2对肝癌细胞Smmc-7721和QGY-7703的抑制作用(P<0.05)。乙... 目的:研究乙醇对维生素K2抑制肝癌细胞活力的影响和机制。方法:MTT法分析细胞活力,细胞流式法分析细胞凋亡,苯胺羟化酶法测定细胞色素P450 2E1活性。结果:乙醇显著增强维生素K2对肝癌细胞Smmc-7721和QGY-7703的抑制作用(P<0.05)。乙醇也增强维生素K2诱导的肝癌细胞Smmc-7721凋亡。乙醇激活细胞色素P450 2E1的活性。但在细胞色素P450 2E1缺陷性肝癌细胞Hep G2中,乙醇未增强维生素K2抑制肝癌细胞活力。结论:乙醇通过激活细胞色素P450 2E1活性,增强维生素K2抑制肝癌细胞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乙醇 维生素K2 细胞色素P450 2E1 肝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LAIR血管高信号征对颈动脉或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梗死形态的评估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卫 朱幼玲 +2 位作者 朱双根 翟登月 张文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81-384,共4页
目的探讨FLAIR血管高信号征(FVH)对颈动脉或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梗死形态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颈动脉或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共102例,均完成磁共振DWI、FLAIR序列,以及颈部或头颅MRA。采用Olindo方法对FVH进行评分,并分为FVH<4(包括FVH... 目的探讨FLAIR血管高信号征(FVH)对颈动脉或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梗死形态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颈动脉或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共102例,均完成磁共振DWI、FLAIR序列,以及颈部或头颅MRA。采用Olindo方法对FVH进行评分,并分为FVH<4(包括FVH=0)和FVH≥4两组;根据FVH的部位不同分为远端FVH和无远端FVH两组;分别比较各组间梗死形态的差异。结果 102例患者中FVH<4者40例(39.2%),FVH≥4者62例(60.8%);两组在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史、血管闭塞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梗死形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远端FVH者最常见穿动脉梗死及分水岭梗死,而无远端FVH者最常见大面积梗死;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数量、不同部位FVH对颈动脉或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梗死形态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AIR血管高信号征 颈动脉或大脑中动脉闭塞 梗死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6例脑动静脉畸形特点
10
作者 朱幼玲 冯春国 +3 位作者 张义泉 鲍风 王远兴 李长元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8年第6期462-463,共2页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AVM)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的选择,以利降低脑AVM病残率、病死率。方法对56例脑AVM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直接手术45例,优良率84.4%,病死率11.1%。结论应根据脑AVM的部位...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AVM)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的选择,以利降低脑AVM病残率、病死率。方法对56例脑AVM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直接手术45例,优良率84.4%,病死率11.1%。结论应根据脑AVM的部位,大小及供血、引流血管情况选择治疗方法。简单的脑AVM(Spetzler和Martin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 诊断 AVM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灌注加权成像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诊治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王盛磊 朱幼玲 唐敏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74-277,共4页
MR灌注加权成像是一种反映组织微血管分布和血流灌注情况的MR功能成像技术。随着MR技术的发展,灌注加权成像广泛应用于脑梗死的临床诊治中。动态磁敏感对比技术能够判断缺血半暗带,评估急性脑梗死侧支循环的程度;动态对比增强技术能够... MR灌注加权成像是一种反映组织微血管分布和血流灌注情况的MR功能成像技术。随着MR技术的发展,灌注加权成像广泛应用于脑梗死的临床诊治中。动态磁敏感对比技术能够判断缺血半暗带,评估急性脑梗死侧支循环的程度;动态对比增强技术能够反映血-脑屏障的完整性,评价脑梗死患者的出血转化以及侧支循环的建立;动脉自旋标记技术也可用于判断缺血半暗带、发现梗死灶周围的灌注情况和评估侧支循环。作者对MR灌注加权成像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诊治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动态磁敏感对比 动态对比增强 动脉自旋标记 脑梗死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抗血小板治疗微出血与血栓弹力图特征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2
12
作者 周群 徐乔乔 +3 位作者 朱幼玲 黄治飞 王昌林 孙中武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41-1245,共5页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不同程度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以及血栓弹力图(TEG)相关指标对脑微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150例诊断为急性脑梗死并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进行磁敏感头颅磁共振(SWI)以及TEG检查,并对其进行为期90d的随访。根...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不同程度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以及血栓弹力图(TEG)相关指标对脑微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150例诊断为急性脑梗死并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进行磁敏感头颅磁共振(SWI)以及TEG检查,并对其进行为期90d的随访。根据与入院时相比脑微出血(CMBs)数量增加是否≥3处以及入院时TEG检测的结果,分为CMBs组和无CMBs组,抗血小板聚集良好组(阿司匹林抑制率>75%)、效果一般组(50%<阿司匹林抑制率≤75%和无效组(阿司匹林抑制率≤50%)。观察各组间CMBs的数目增加与TEG之间的关系,同时对90 d再次发生脑卒中(出血或缺血性卒中)病例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与无CMBs组比较,CMBs与花生四烯酸(AA)抑制率的增强、未被抑制的血小板活性(MA-AA)的下降以及角度、凝血反应时间(RT)的延长、年龄的增加、糖尿病病例数、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增高、NIHSS评分的增加、脑白质疏松的程度明显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将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来的相关变量入选到Logistics多因素回归分析,年龄、HDL-C、AA抑制率、MA-AA、RT是CMBs的危险因素(P<0.05)。③良好组与无效组在CMBs、脑卒中事件数、血凝块形成时间(KT)、RT以及MA-AA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组与无效组在CMBs数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脑卒中事件数量以及KT、RT以及MA-AA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好组与一般组在脑卒中事件数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CMBs、RT值以及MA-AA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T、RT以及MA-AA是反应凝血功能以及抗血小板能力的有效指标。高龄、高HDL-C、AA抑制率过高、MA-AA值较低、RT延长是CMBs的危险因素。在TEG指导下的抗血小板治疗,使阿司匹林抑制率保持在50%~75%之间,在脑梗死的二级预防中更为科学性,同时可减少脑梗死后出血转化以及CMBs,对防止患者远期认知功能下降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脑微出血 脑梗死 磁敏感头颅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谷氨酰转移酶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黄治飞 朱幼玲 +2 位作者 周群 翟登月 李雪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1058-1061,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45例,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根据颅内外动脉狭窄情况分成2组,其中颅内... 目的探讨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45例,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根据颅内外动脉狭窄情况分成2组,其中颅内外动脉狭窄率≥50%(至少1支血管狭窄率≥50%)者为狭窄组,101例;狭窄率<50%者为对照组,44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及血液检测情况,并分析患者血清GGT水平与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关系。结果狭窄组年龄、糖尿病、吸烟、丙氨酸转氨酶、GGT、TG、LDL-C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GGT水平是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OR=1.048,95%CI:1.013~1.084,P=0.007)。随着血清GGT水平的升高,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发生率逐渐增高(χ~2=13.170,P=0.004)。结论血清GGT水平与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密切相关,是其发生和发展重要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谷氨酰转移酶 动脉粥样硬化 丙氨酸转氨酶 C反应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WSI和IWSI型分水岭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头颅MRA特 被引量:8
14
作者 董斌 朱幼玲 +3 位作者 穆燕芳 黄治飞 张留福 黄兴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93-896,共4页
目的探讨皮层分水岭脑梗死(CWSI)和内分水岭脑梗死(IWSI)的危险因素及头颅MRA特点。方法 2013年1月至2016年4月收集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分水岭梗死(WSI)患者,按照Bo-gousslavsky分型标准,分为CWSI和IWSI。比较两组间的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皮层分水岭脑梗死(CWSI)和内分水岭脑梗死(IWSI)的危险因素及头颅MRA特点。方法 2013年1月至2016年4月收集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分水岭梗死(WSI)患者,按照Bo-gousslavsky分型标准,分为CWSI和IWSI。比较两组间的危险因素和头颅MRA影像学特点。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6例CWSI和11例IWSI患者。统计学分析表明,在吸烟、合并糖尿病、入院时空腹血糖水平及颈动脉斑块情况等方面,两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ICA、MCA、ACA、PCA、VA及BA狭窄等方面,两者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WSI组ICA狭窄的比例(37.50%)较IWSI组(13.64%)高;IWSI组MCA、ACA、PCA、VA及BA狭窄的比例分别为72.73%、59.09%、54.55%、27.27%、27.27%,均较CWSI组高。结论 CWSI的发病机制可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颈动脉狭窄及动脉-动脉栓塞或斑块脱落微栓子清除不良有关。IWSI发病机制可能与颅内动脉的末端分支灌注压减低有关。且IWSI组合并糖尿病比例较CWSI组高,提示糖尿病对颅内小动脉损害的时间要早于颅内外大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层分水岭梗死 内分水岭梗死 危险因素 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病灶周围皮质静脉征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洪云 朱幼玲 +3 位作者 黄治飞 翟登月 张振华 束芬芬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6-40,共5页
目的分析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病灶周围皮质静脉征(cortical veins sign,CVS)与临床相关变量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2016年9月~2018年3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85例,患者行磁敏感加权成像检... 目的分析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病灶周围皮质静脉征(cortical veins sign,CVS)与临床相关变量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2016年9月~2018年3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85例,患者行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查,观察脑梗死病灶周围CVS的分布情况,并分为CVS正常组26例、CVS减少组14例和CVS增多组45例,分析影响CVS分布的相关因素。结果 CVS正常组、CVS减少组和CVS增多组吸烟、脑梗死体积、出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血管重度狭窄或闭塞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P <0. 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VS减少与吸烟(OR=0. 009,95%CI:0. 001~0. 247,P=0. 005)、脑梗死体积(OR=1. 134,95%CI:1. 007~1. 276,P=0. 037)相关;血管重度狭窄或闭塞则是CVS增多的独立危险因素(OR=5. 546,95%CI:1. 149~26. 769,P=0. 033)。结论病灶周围CVS减少与较大的脑梗死体积相关,而CVS增多与同侧颅内外血管重度狭窄或闭塞相关,未见CVS分布对患者短期临床预后有提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大脑中动脉 吸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敏感加权成像深髓静脉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洪云 朱幼玲 黄治飞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63-266,共4页
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SWI)是一种以T2^*。加权梯度回波序列作为序列基础而改进扫描的对比增强成像技术,具有三维、高空间分辨率和高信噪比的特点,可对颅内微静脉系统尤其是深部髓质静脉显像,表现为... 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SWI)是一种以T2^*。加权梯度回波序列作为序列基础而改进扫描的对比增强成像技术,具有三维、高空间分辨率和高信噪比的特点,可对颅内微静脉系统尤其是深部髓质静脉显像,表现为垂直于侧脑室的小静脉影像。SWI在神经系统,尤其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早期评估非常有价值^[1]。2008年,Tong等^[2]首次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儿SWI序列上,发现患侧侧脑室旁大量扩张、增粗并垂直于侧脑室的静脉影,被命名为深髓静脉征(deepmedullaryveinssign,DMVs)。近期相关研究表明,对于缺血性卒中患者,DMVs可见度增加能用于预测颈内动脉以及颅内大动脉的狭窄或闭塞、缺血半暗带的评估、患者转归及预后预测、临床治疗指导等方面,其临床价值进一步被拓宽。同时,DMVs也见于多发性硬化的相关研究,笔者就SWI上显著DMVs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敏感加权成像 深部髓质静脉 缺血性卒中 缺血半暗带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高信号征联合灌注加权成像对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的预后评估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盛磊 朱幼玲 +1 位作者 唐敏 夏仕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23-1027,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高信号血管征联合灌注加权成像(PWI)对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63例,根据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图像分为高信号血管征组27例,无高信号血管征组36例。比较2组一... 目的探讨磁共振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高信号血管征联合灌注加权成像(PWI)对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63例,根据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图像分为高信号血管征组27例,无高信号血管征组36例。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病情严重程度、血管狭窄及3个月预后。又根据PWI-弥散加权成像(DWI)情况分为匹配组44例,不匹配组19例。比较匹配组与不匹配组3个月预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出院90d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前循环脑梗死预后的影响因素;高信号血管征联合PWI-DWI判断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预后情况。结果高信号血管征组NIHSS评分、预后不良、脑梗死体积明显高于无高信号血管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重度狭窄和闭塞比例明显高于无高信号血管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9%vs 5.6%,29.6%vs 2.8%,P<0.01)。匹配组预后不良比例明显高于不匹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信号血管征(OR=4.949,95%CI:1.138~21.532,P=0.033)、脑梗死体积(OR=1.139,95%CI:1.008~1.287,P=0.037)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WI-DWI不匹配(OR=15.510,95%CI:2.744~87.660,P=0.002)是预后良好的保护因素。结论高信号血管征预示着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血管狭窄或闭塞,且病情相对较重,高信号血管征和PWI-DWI不匹配可作为评估3个月预后的指标,对于存在血管高信号征且PWI-DWI不匹配患者预示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脑梗死 磁共振成像 弥散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桥本脑病一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炎 朱幼玲 董斌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73-874,共2页
桥本脑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相关的脑病,其起病形式、首发表现等临床症状复杂多变,易误诊为其他病因的脑部疾病。因此,我们就一例高龄特殊桥本脑病患者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95岁,因"意识模糊1h"于2016年4月3日1405... 桥本脑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相关的脑病,其起病形式、首发表现等临床症状复杂多变,易误诊为其他病因的脑部疾病。因此,我们就一例高龄特殊桥本脑病患者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95岁,因"意识模糊1h"于2016年4月3日1405在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h家人发现其意识模糊,言语减少,不能认识家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本病 疱疹病毒科感染 意识障碍 甲状腺激素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