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1—2016年合肥市非结核病防治机构网络报告肺结核患者追踪未到位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曹红 王莉丽 邓继祥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200-206,共7页
目的分析合肥市非结核病防治机构(简称“非结防机构”)网络报告肺结核患者追踪未到位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以提高总体到位率。方法收集《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中2011-2016年合肥市非结防机构网络报告应转诊的37854例肺结核患者及疑似肺... 目的分析合肥市非结核病防治机构(简称“非结防机构”)网络报告肺结核患者追踪未到位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以提高总体到位率。方法收集《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中2011-2016年合肥市非结防机构网络报告应转诊的37854例肺结核患者及疑似肺结核患者信息,运用Excel及SPSS19.0软件进行相关数据的整理、汇总及统计分析,以构成比作为主要评价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0112016年各级各类非结防机构共报告应转诊的肺结核患者及疑似肺结核患者中,总体到位患者36286例(95.86%);应追踪患者16484例,追踪到位患者14916例(90.49%),追踪未到位患者1561例(9.47%),7例(0.04%)患者无追踪信息。1561例未到位原因分别为患者自身因素(45.04%,703/1561)、非结防机构因素(29.34%,458/1561)及结防机构因素(25.62%,400/1561)。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报告医院类别、现住址所属地区、职业、患者分类对患者是否能追踪到位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x^2值分别为33.19、938.83、206.13、26.71、24.64,P值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报告医院类别、现住址所属地区、职业均为患者追踪未到位的主要影响因素(Waldx^2值分别为39.65、621.62、288.81、25.65,P值均〈0.001)。结论患者年龄、报告医院类别、住址所属地区和职业等为追踪未到位的影响因素,应增加结防机构与非结防机构的交流、沟通,加强对非结防机构结核病归口管理工作的培训和督查,以提高肺结核患者总体到位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病人转诊 失随访 因素分析 统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2022年气象因素对合肥市肺结核发病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尤恩情 李娟 +3 位作者 陈丽丽 刘溦 吴金菊 曹红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9-356,共8页
目的:分析气象因素对合肥市肺结核发病的影响,为制定肺结核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3—2022年合肥市肺结核周发病数,从合肥市气象局收集同期的气象数据,对二者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采用R 4.3.... 目的:分析气象因素对合肥市肺结核发病的影响,为制定肺结核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3—2022年合肥市肺结核周发病数,从合肥市气象局收集同期的气象数据,对二者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采用R 4.3.0软件构建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ed lag nonlinear model,DLNM),探讨气象因素和肺结核周病例数之间的暴露—滞后效应。结果:2013—2022年合肥市肺结核患者共报告发病41366例,报告发病率从2013年的63.2/10万(4742/7506266)下降至2022年的31.4/10万(2960/9424437),呈波动下降趋势(χ_(线性)^(2)=1622.439,P<0.001)。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对肺结核发病的影响分别呈现为“M”型、倒“N”型和近似“Z”型分布。气温在4.7℃时对肺结核发病的累积效应最高(CRR=2.261,95%CI:1.422~3.594),低温(P5=2.4℃)在滞后16周情况下肺结核发病风险最大;相对湿度在46.1%时对肺结核发病的累积效应最高(CRR=8.666,95%CI:5.452~13.773),低相对湿度(P_(1)=54.7%)在滞后0周时RR值最大,为1.073(95%CI:1.047~1.100),高相对湿度(P_(99)=93.0%)在滞后0~15周时为肺结核的保护因素;风速在1.2m/s时对肺结核发病的累积效应最高(CRR=1.563,95%CI:1.203~2.031),低风速(P_(1)=1.2m/s)在滞后16周时RR值最大,为1.042(95%CI:1.011~1.073),高风速(P_(99)=3.5m/s)在滞后0~13周时为肺结核的保护因素。结论:气象因素在肺结核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且具有非线性和滞后效应,低温、低相对湿度和低风速会增加肺结核发病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危险因素 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2013年合肥市结核分枝杆菌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双向筛查情况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曹红 张欢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4年第7期552-555,共4页
目的 分析合肥市Mtb与HIV感染者或AIDS患者的双向筛查情况,为今后的双重感染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在2011—2013年合肥市所辖县(市、区)能随访到的1422例HIV感染者或AIDS患者中筛查结核病,动员新登记的5772例结核病患者进行... 目的 分析合肥市Mtb与HIV感染者或AIDS患者的双向筛查情况,为今后的双重感染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在2011—2013年合肥市所辖县(市、区)能随访到的1422例HIV感染者或AIDS患者中筛查结核病,动员新登记的5772例结核病患者进行HIV抗体检测。应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趋势性χ^2检验和列联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011—2013年HIV感染者或AIDS患者接受结核病检查率分别为92.62%(276/298)、99.57%(458/460)和98.29%(688/700),3年间HIV感染者或AIDS患者接受结核病检查率呈显著上升趋势(χ趋势^2=18.57, P〈0.001);2011—2013年登记的结核病患者接受HIV抗体检测率分别为40.17%(1701/4234)、38.20%(1632/4272)和53.49%(2439/4560),3年间结核病患者接受HIV抗体检测率呈显著上升趋势(χ趋势^2=162.83, P〈0.001);实行“三位一体”结核病防治模式地区的结核病患者接受HIV抗体检测率为60.99%(2029/3327),显著高于未实行“三位一体”地区的结核病患者接受HIV抗体的检测率[33.25%(410/1233)](χ^2=1083.62,P〈0.001)。 结论 Mtb与HIV感染双向筛查是发现Mtb与HIV双重感染患者最主要的途径,因此,积极开展并做好双向筛查工作对于提高双重感染者的发现率、有效控制Mtb与HIV双重感染疫情、改善双重感染患者生活质量及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重叠感染 普查 合肥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2022年合肥市学校诺如病毒感染疫情特征分析
4
作者 张强 曾臻 +6 位作者 桑燕茹 汤仁树 张磊 陈伟 刘振武 吴金菊 刘旭祥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08-1513,共6页
目的了解合肥市学校诺如病毒感染疫情的流行特征,为校园诺如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8—2022年合肥市各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报的诺如病毒感染疫情调查报告和合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 目的了解合肥市学校诺如病毒感染疫情的流行特征,为校园诺如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8—2022年合肥市各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报的诺如病毒感染疫情调查报告和合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检测结果等资料,比较诺如病毒感染罹患率、报告及时性、疫情持续时间、临床症状及诺如病毒GⅠ、GⅡ分型等相关指标。结果2018—2022年合肥市共发生学校诺如病毒感染疫情217起,发病3002例,波及人口314006人,年均罹患率为0.82%~1.32%。其中幼儿园疫情最多,为116起,占53.46%,罹患率2.87%。时间呈双峰分布,集中在每年3—6月和9—12月。暴发疫情的罹患率、疫情持续时长均高于聚集性疫情(均P<0.001)。疫情接报时长与接报时发病数、疫情持续时长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82、0.783,均P<0.001)。随着学业阶段提升,腹泻症状呈上升趋势(χ^(2)_(趋势)=743.236,P<0.001),呕吐症状呈下降趋势(χ^(2)_(趋势)=386.888,P<0.001),腹泻和呕吐两者症状皆有呈上升趋势(χ^(2)_(趋势)=327.264,P<0.001),发热呈下降趋势(χ^(2)_(趋势)=15.717,P<0.001)。肛拭子标本阳性检出率(60.10%)高于呕吐物和环境标本(分别为38.71%、14.29%;χ^(2)=135.685,P<0.001)。实验室明确诺如病毒GⅠ、GⅡ分型疫情181起,其中GⅠ型28起,占15.47%,GⅡ型149起,占82.32%。结论学校是诺如病毒感染高发场所,开学季应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提高呕吐、腹泻等症状监测敏感性,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如病毒 学校 托幼机构 呕吐 腹泻 疫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2020年合肥市肺结核空间特征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聂廷月 陈伟 +4 位作者 张洁莹 曹红 钱冰 顾颖强 刘旭祥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9期947-953,共7页
目的:分析2009—2020年合肥市肺结核疫情特征及空间聚集性。方法:通过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子系统“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合肥市2009—2020年肺结核数据,筛选出肺结核患者42681例,利用GeoDa和Arcgis 10.8空间分析软件... 目的:分析2009—2020年合肥市肺结核疫情特征及空间聚集性。方法:通过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子系统“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合肥市2009—2020年肺结核数据,筛选出肺结核患者42681例,利用GeoDa和Arcgis 10.8空间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在街道/乡镇水平上绘制空间分布地图,探索空间分布规律及肺结核发病冷热点地区。结果:2009—2020年合肥市肺结核共报告42681例,报告发病率从2009年57.96/10万(4195/7237966)下降到2020年31.04/10万(2908/9369881),整体呈现波动下降趋势(χ^(2)_(趋势)=12.531,P<0.001);全局空间自相关结果显示2009—2014年合肥市肺结核发病呈现空间自相关性(Moran’s I值均>0,P值均<0.05);2015—2020年空间分布偏向随机性。局部自相关分析显示高-高聚集发病街道/乡镇主要集中在长丰县、肥东县;低-低聚集区主要集中在老城区(庐阳区、包河区)。冷热点分析发现,热点区域有2个,分布在长丰县义井乡和肥西县严店乡。结论:合肥市肺结核疫情存在一定的聚集性,后续应针对不同的县(区)街道/乡镇特点采取不同的防控措施,加大高-高聚集区的街道和热点区域的防控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时空聚类分析 数据说明 统计 合肥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2019年合肥市MTB/HIV双重感染防治情况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曹红 邓晓岚 +2 位作者 钱冰 张洁莹 陈伟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8期803-807,共5页
目的分析合肥市结核分枝杆菌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MTB/HIV)双重感染防治效果,为合肥市MTB/HIV双重感染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4—2019年合肥市各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防治科(简称“疾控中心艾防科”)将HIV感染者/AIDS患者... 目的分析合肥市结核分枝杆菌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MTB/HIV)双重感染防治效果,为合肥市MTB/HIV双重感染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4—2019年合肥市各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防治科(简称“疾控中心艾防科”)将HIV感染者/AIDS患者(HIV/AIDS)转诊到当地结核病定点医院进行胸部X线摄片(简称“胸片”)检查,2084例新检出HIV/AIDS患者进行了结核病筛查,既往HIV/AIDS患者进行结核病筛查累计8326例次;结核病定点医院对结核病患者进行HIV抗体检测,确认HIV抗体阳性的患者转诊到疾控中心艾防科就诊,2014—2019年登记的18146例结核病患者进行了HIV抗体检测。结果2014—2019年新检出2137例HIV/AIDS患者,2084例进行了结核病筛查,筛查率为97.52%,新检出HIV/AIDS患者中检出24例结核病患者,检出率为1.15%(24/2084)。既往HIV/AIDS患者进行结核病筛查累计8326例次,检出结核病患者37例。2014—2019年HIV抗体检测率分别为60.72%(2806/4621)、60.86%(2676/4397)、63.84%(2770/4339)、75.16%(3128/4162)、84.41%(3638/4310)和82.42%(3128/3795),6年间HIV抗体检测率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_(趋势)=1068.000,P=0.000),18146例结核病患者检出HIV抗体阳性患者12例,检出率0.07%。结论合肥市新检出HIV/AIDS患者结核病检出率较高,提高新检出HIV/AIDS患者结核病筛查率,实现结核病与艾滋病数据信息共享,可以早发现、早治疗MTB/HIV双重感染患者,降低双重感染患者死亡率,有效控制合肥市MTB/HIV双重感染疫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HIV感染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共病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