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25I放射性粒子气管支架对犬气管及周围组织放射性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梦琦 魏宁 +2 位作者 祖茂衡 徐浩 巢惠民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20-1125,共6页
目的探讨于实验犬气管内放置125I放射性粒子气管支架后气管及周围组织(食管、主动脉弓、肺组织)的放射性损伤情况。方法选取健康成年杂种犬24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在X线透视下经口行气管支架置入术,实验组支架装有2排共8... 目的探讨于实验犬气管内放置125I放射性粒子气管支架后气管及周围组织(食管、主动脉弓、肺组织)的放射性损伤情况。方法选取健康成年杂种犬24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在X线透视下经口行气管支架置入术,实验组支架装有2排共8颗0.7 mCi(25.9 MBq)125I放射性粒子,对照组为相同排列方式无放射性的空粒子。术后2、3和4个月分别抽取各组犬4只,复查影像学与实验室检查,处死后取支架留置段气管及周围组织(食管、主动脉弓、肺组织)行病理学检查。结果观察过程中无实验动物死亡,实验犬呼吸、进食和发声均正常,SPECT/CT随防观察到实验组有1只犬发生1颗粒子脱落。两组实验犬气管组织随观察时间延长损伤程度加重,4个月损伤严重程度高于3个月组,3个月损伤严重程度高于2个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和对照组各亚组间对比,损伤程度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实验犬支架留置段在各观察期内食管、主动脉弓及肺组织均无明显损伤,两间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5I放射性粒子支架在实验犬气管中置入是可行的、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支架 放射性粒子 放射性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碘基图在能谱CT探测肠道活动性出血中的价值——模型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刘文冬 吴兴旺 +1 位作者 刘斌 王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2-125,共4页
目的观察能谱CT碘基图诊断肠道活动性出血的价值。方法采用离体猪小肠制作出血模型,利用微注射器模拟0.5、0.4、0.3、0.2、0.1、0.05、0.025ml/min七种流率活动性出血,分别行能谱GSI模式及常规MSCT扫描,分别延迟15s及40s采集动脉期及门... 目的观察能谱CT碘基图诊断肠道活动性出血的价值。方法采用离体猪小肠制作出血模型,利用微注射器模拟0.5、0.4、0.3、0.2、0.1、0.05、0.025ml/min七种流率活动性出血,分别行能谱GSI模式及常规MSCT扫描,分别延迟15s及40s采集动脉期及门静脉期图像,利用GSI重建平台获得能谱碘基图。观察记录并比较采用常规MSCT平扫+动脉期、平扫+门静脉期图像及能谱GSI模式平扫+动脉期、平扫+门静脉期碘基图发现对比剂渗出的阳性率;测量碘基图内含碘区的碘含量(IC)及CT衰减曲线斜率(K),比较动脉期与门静脉期的差异,并分析其与出血流率的相关性。结果平扫+动脉期:常规MSCT及GSI模式扫描的阳性率分别为65.71%(23/35)、88.57%(31/35,χ2=5.185,P=0.023)。平扫+门静脉期:常规MSCT及GSI模式扫描的阳性率分别为88.57%(31/35)及100%(35/35,χ2=2.386,P=0.122)。碘基图对比剂渗出区的IC(P=0.003)和K(P=0.006)在动脉期与门静脉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门静脉期值均明显高于动脉期。动脉期及门脉期碘基图对比剂渗出区的IC、K均与出血流率呈正相关(动脉期r=0.968,P<0.001,r=0.965,P<0.001;门静脉期r=0.964,P<0.001,r=0.956,P=0.001)。结论应用动脉期能谱CT碘基图可以提高诊断肠道活动性出血模型的阳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胃肠出血 碘基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P-MRI联合临床预测指标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3
作者 黄丹丹 冯倩茹 +1 位作者 李增华 夏春华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0-97,共8页
目的 基于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2.1版(Prostate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version 2.1,PI-RADS v2.1)分析双参数磁共振成像(biparametr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BP-MRI)及其联合临床预测指标对前列腺癌(prostate c... 目的 基于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2.1版(Prostate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version 2.1,PI-RADS v2.1)分析双参数磁共振成像(biparametr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BP-MRI)及其联合临床预测指标对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 PCa)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我院171例在进行系统活检前接受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ltiparametric MRI, MP-MRI)检查的临床可疑PCa患者病例资料。由两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以PI-RADS v2.1评分系统对所有病灶的MR图像进行BP-MRI及MP-MRI评分,并将病灶分为全部病灶组、病灶位于周围带(peripheral zone, PZ)组和病灶位于移行带(transition zone, TZ)组。对PCa组及非前列腺癌(non prostate cancer, No PCa)组的BP-MRI、MP-MRI及各临床预测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确立独立预测因素,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性(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两种评分及BP-MRI联合独立预测因素方案的诊断性能。结果 在全部病灶组(PZ+TZ)中,BP-MRI、MP-MRI、年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density, PSAD)及游离/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ree/total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f/tPSA)是PCa的独立预测因素,BP-MRI与MP-MRI之间诊断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为0.888、0.886, P>0.05]。联合模型、BP-MRI+f/tPSA、BP-MRI+PSAD的(AUC=0.937, 0.924, 0.915)诊断效能均高于MP-MRI(AUC=0.8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独立预测因素中PSAD诊断效能最高(AUC=0.837);相较于单独应用,各临床独立预测指标联合BP-MRI后诊断准确性明显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相较于年龄或f/tPSA,BP-MRI联合PSAD的综合临床诊断价值更高;在PZ或TZ组中,BP-MRI(AUC=0.821, 0.908)、MP-MRI(AUC=0.817, 0.908)是PCa的独立预测因素,两者AU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P-MRI与MP-MRI对PCa的诊断效能相当,BP-MRI联合PSAD可提高诊断效能,避免临床不必要活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前列腺癌成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双参数磁共振成像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