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用不同连接方式的外挂UHPC幕墙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何利 种迅 +4 位作者 沙慧玲 高俊 冯晖 赵鹏 李志鹏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4-104,共11页
为研究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简称UHPC)幕墙与主体结构间不同连接方式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提出了适用于UHPC幕墙的新型柔性连接和耗能连接方式。设计了4种单层单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分别为UHPC幕墙采用... 为研究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简称UHPC)幕墙与主体结构间不同连接方式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提出了适用于UHPC幕墙的新型柔性连接和耗能连接方式。设计了4种单层单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分别为UHPC幕墙采用柔性连接、耗能连接和刚性连接方式的框架结构及不含幕墙的纯框架结构。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4种结构进行了静力推覆分析和弹塑性时程分析,对比研究其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损伤机制以及动力荷载作用下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4种模型中主体结构的最终损伤模式一致,均在梁端和柱脚出现塑性铰;幕墙与主体结构采用刚性连接时,连接节点处螺栓发生破坏,连接附近的墙板及框架梁损伤严重;采用柔性连接和耗能连接方式时,连接节点处的墙板和连接螺栓均保持完好。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耗能连接方式时,水平地震作用下主体结构的损伤状态较轻,结构在3条地震波作用下的位移响应相比柔性连接模型减小了24.8%、32.9%和36.5%,减震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HPC幕墙 柔性连接 耗能连接 刚性连接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柱滞回性能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5
2
作者 何利 叶献国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819-1823,共5页
为准确模拟钢筋混凝土柱的滞回性能,文章基于截面纤维模型,采用钢筋和混凝土的单轴本构关系,利用CANNY程序对框架柱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滞回性能进行模拟;并将计算的结果与7根不同配筋、截面、混凝土强度等级以及轴压比的柱试件进行... 为准确模拟钢筋混凝土柱的滞回性能,文章基于截面纤维模型,采用钢筋和混凝土的单轴本构关系,利用CANNY程序对框架柱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滞回性能进行模拟;并将计算的结果与7根不同配筋、截面、混凝土强度等级以及轴压比的柱试件进行对比分析。分析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表明所采用的材料本构模型及其分析方法能够较全面准确地反映钢筋混凝土柱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复杂受力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构关系 纤维模型 往复荷载 滞回性能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阻尼模型对框架结构地震反应影响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何利 叶献国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027-1030,共4页
文章采用不同阻尼模型对某实际框架结构地震反应运动方程进行求解,计算结构地震反应的层间位移、顶层最大位移、结构总输入能、阻尼耗能和滞回能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如下:瞬时刚度阻尼模型使得结构层间位移和顶层最大位移取得最大值... 文章采用不同阻尼模型对某实际框架结构地震反应运动方程进行求解,计算结构地震反应的层间位移、顶层最大位移、结构总输入能、阻尼耗能和滞回能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如下:瞬时刚度阻尼模型使得结构层间位移和顶层最大位移取得最大值;相应地瞬时刚度阻尼模型使得结构阻尼耗能在各阻尼模型中取值最小,而滞回能取值最大;除振型阻尼使得总输入能较其他阻尼模型小得多外,其余模型使总输入能取值基本相同。研究表明:按不同阻尼模型计算得到的地震反应结果相差较大,对于何种阻尼计算方式最可靠,应进一步开展精确试验对比研究;用瞬时刚度阻尼模型进行地震反应分析偏于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尼模型 地震反应 位移 阻尼耗能 滞回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震结构直接基于能量的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何利 叶献国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472-1476,共5页
文章利用滞回耗能通过等效循环数等表达的公式,得到了反映不同强度折减系数下的体系滞回耗能公式,通过Eh/EI比谱表达式将滞回耗能转化为输入能表达,根据输入能量谱求出等效弹性反应加速度;根据位移延性系数确定相应的强度折减系数,然后... 文章利用滞回耗能通过等效循环数等表达的公式,得到了反映不同强度折减系数下的体系滞回耗能公式,通过Eh/EI比谱表达式将滞回耗能转化为输入能表达,根据输入能量谱求出等效弹性反应加速度;根据位移延性系数确定相应的强度折减系数,然后将等效弹性反应加速度折算为与强度折减系数对应的等效地震影响系数,按现行规范进行小震下的强度计算;通过算例说明了该方法的设计步骤及其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能量设计方法 循环数 位移延性系数 强度折减系数 等效地震影响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