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25篇文章
< 1 2 1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合肥工业大学校园生活垃圾现状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21
1
作者 吴文涛 庆承松 彭书传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424-1426,1435,共4页
文章对合肥工业大学校园生活垃圾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对生活垃圾的组成成分、含水率及容重等参数进行了测定,同时估算了合肥工业大学校园生活垃圾日产量。结果表明合肥工业大学校园生活垃圾主要来源于教职员工与家属生活区,教学区... 文章对合肥工业大学校园生活垃圾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对生活垃圾的组成成分、含水率及容重等参数进行了测定,同时估算了合肥工业大学校园生活垃圾日产量。结果表明合肥工业大学校园生活垃圾主要来源于教职员工与家属生活区,教学区与学生生活区的垃圾成分比较单一,垃圾组分随功能区的不同而不同,垃圾组分符合合肥工业大学作为一个事业单位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垃圾 垃圾日产量 合肥工业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渣改良膨胀土的工程性质及环境效应
2
作者 吴杰 查甫生 康博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52-1059,共8页
城市化进程中,工业固体废弃物铜渣过度堆存引发了一系列土地占用及环境污染问题。文章以铜渣部分替代传统改良剂石灰来改良膨胀土,通过一系列宏观、微观试验对改良土的工程特性及微观结构进行研究,揭示铜渣改良膨胀土的作用机理,同时结... 城市化进程中,工业固体废弃物铜渣过度堆存引发了一系列土地占用及环境污染问题。文章以铜渣部分替代传统改良剂石灰来改良膨胀土,通过一系列宏观、微观试验对改良土的工程特性及微观结构进行研究,揭示铜渣改良膨胀土的作用机理,同时结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改良土的环境效应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铜渣作为改良剂可有效降低膨胀土的胀缩性及压缩性,显著改善土体强度特性;相较于未添加铜渣的试样,6%铜渣掺量下的改良膨胀土强度可达1.2 MPa,满足路用标准。微观试验结果则揭示了改良剂通过填充作用、阳离子交换、火山灰反应等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使土体结构致密化的过程。同时,将石灰-铜渣复合胶凝材料与膨胀土的相互作用划分为物理填充阶段、初次水解水化阶段、二次水化阶段。环境效应评价结果表明石灰-铜渣在改良膨胀土过程中的环境无害性。该研究证明了铜渣作为土壤稳定剂的效果十分显著,在资源化利用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渣 膨胀土 工程性质 微观结构 环境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BWM-TOPSIS产业开发区内工业企业邻避效应分析
3
作者 熊鸿斌 程垦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7-494,共8页
产业开发区内多发环境污染导致的邻避(not in my backyard,NIMBY)问题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其中工业企业是主要的邻避设施,目前对该类邻避效应的研究及对邻避效应大小的定量评价方法尚不完善。文章以合肥市高新区为例... 产业开发区内多发环境污染导致的邻避(not in my backyard,NIMBY)问题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其中工业企业是主要的邻避设施,目前对该类邻避效应的研究及对邻避效应大小的定量评价方法尚不完善。文章以合肥市高新区为例,以区域内的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提出新的邻避效应评价方法。在评价体系中,将企业规划布局的合理性和大气防护距离也作为邻避效应评价指标,采用模糊最优最劣决策法(best-worst method,BWM)计算指标权重,并通过逼近理想解对不同工业企业的邻避效应大小进行排序。研究结果表明,风险感知和大气防护距离是影响邻避效应的最主要因素,通过敏感性分析确定该评价方法有较好的可靠性和鲁棒性,为决策者解决产业开发区的邻避问题提供思路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开发区 邻避(NIMBY)效应 最优最劣决策法(BWM) TOPSIS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类集成的地下空间地质环境质量三维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熊芸莹 李晓晖 +3 位作者 袁峰 卢志堂 吴少元 窦帆帆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8-84,91,共8页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是解决城市土地资源紧缺的重要手段,地下空间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是地下空间合理安全利用和降低开发风险的前提和保障。为了降低评价过程中的主观性和评价结果中多种评价指标交叉交融的不确定性,文章基于三维地质模型...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是解决城市土地资源紧缺的重要手段,地下空间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是地下空间合理安全利用和降低开发风险的前提和保障。为了降低评价过程中的主观性和评价结果中多种评价指标交叉交融的不确定性,文章基于三维地质模型,采用多种聚类模型的聚类集成算法对地下空间地质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利用K-means、高斯混合模型、自组织神经网络等聚类模型计算结果,结合重标记法的聚类集成算法实现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以厦门市某区为例,基于三维评价指标信息,利用上述分析方法进行评价,并与层次分析法结合多级指数叠加法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聚类集成的评价方法能够有效应用于地下空间地质环境质量三维分类及评价研究,相关评价结果可以更客观地为地下空间的安全合理开发提供支持和保障,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地下空间的建设规划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间 自组织神经网络 K-MEANS算法 高斯混合模型 聚类集成 三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物吸附胶原蛋白性能差异及其环境意义
5
作者 解欣悦 陈艳 +4 位作者 周跃飞 阚立波 杜蒙蒙 谢巧勤 陈天虎 《高校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5-262,共8页
胶结壳有孔虫伪足及壳体有机质中富含胶原蛋白,其对矿物的选择性捕获和固定起着关键作用,但相关机制和环境效应还不明确。文章以常见碎屑矿物石英、钠长石、金红石为研究对象,通过吸附实验探讨三种矿物吸附胶原蛋白的效果、热力学、动... 胶结壳有孔虫伪足及壳体有机质中富含胶原蛋白,其对矿物的选择性捕获和固定起着关键作用,但相关机制和环境效应还不明确。文章以常见碎屑矿物石英、钠长石、金红石为研究对象,通过吸附实验探讨三种矿物吸附胶原蛋白的效果、热力学、动力学、pH值的影响、吸附产物对重金属吸附的影响等。结果表明,钠长石和石英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约为25 h,金红石约为12 h;三种矿物的吸附过程均具有准二级动力学的特征。吸附热力学上,石英和钠长石更符合Freundlich方程;金红石更符合Langmuir方程;石英、钠长石和金红石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3.7、5.0和35.7 mg·g^(-1)。钠长石和金红石在pH=3时吸附量最大,pH对石英吸附胶原蛋白的影响不显著。大体上,吸附胶原蛋白的矿物对Zn和Cu的固定能力均有所增强,其中Zn增加更多。研究表明,有孔虫可以通过降低pH选择性捕获和固定钠长石和金红石;在利用有孔虫吸附的金属量追索海水重金属浓度时,需要考虑重金属的种类及有机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 胶原蛋白 吸附 影响因素 环境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S3至MIS1时期闽东沿海地区高分辨率沉积与孢粉地层对古环境变化的响应特征
6
作者 王继龙 戴璐 +8 位作者 丁大林 曾剑威 吴中海 牛漫兰 王凤 彭博 武彬 张艺武 于俊杰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41,共13页
为探究气候与环境剧烈转变背景下沉积物及古植被的响应特征,在前期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提供了更为详细的MIS3时期至MIS1早中期的沉积与孢粉地层数据,重建了古植被与沉积演化序列,讨论了古植被、沉积特征对气候、环境演化过程的关系... 为探究气候与环境剧烈转变背景下沉积物及古植被的响应特征,在前期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提供了更为详细的MIS3时期至MIS1早中期的沉积与孢粉地层数据,重建了古植被与沉积演化序列,讨论了古植被、沉积特征对气候、环境演化过程的关系。结果显示该区段岩性以砂质粉砂、粉砂质砂为主,每个钻孔均存在4个孢粉带,指示了不同的气候环境阶段。在MIS3早期与MIS1早—中期过渡阶段,出现了海相沟鞭藻囊孢及有孔虫内衬。通过地层沉积特征、孢粉特征与全球海平面、石笋δ18O曲线对比分析,发现宁德沿海岩芯在MIS3至MIS1时期沉积环境存在明显的波动,导致不同区域存在沉积间断。孢粉特征指示的MIS3中期区域气候冷期可能受H4事件影响,H3事件在沉积特征上有所响应,表明宁德地区环境受全球气候环境变化影响,在万年尺度上受控于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驱动的冰期-间冰期旋回,千年尺度也受到亚洲季风及Heinrich事件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S3—MIS1 孢粉组合 气候演化 HEINRICH事件 宁德三都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壤剖面发生层和环境变量的安徽省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
7
作者 高文静 夏冰 +5 位作者 芦园园 应蓉蓉 胡鹏杰 李轶湑 陈红枫 钱家忠 《土壤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77-691,共15页
为了解安徽省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提高区域土壤固碳潜力,以安徽省典型土壤剖面的发生层为切入点,测定了451个典型土壤剖面表土层(A层)、心土层(B层)和母质层(C层)土壤有机碳含量,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土壤剖面有机碳分布特征,并... 为了解安徽省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提高区域土壤固碳潜力,以安徽省典型土壤剖面的发生层为切入点,测定了451个典型土壤剖面表土层(A层)、心土层(B层)和母质层(C层)土壤有机碳含量,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土壤剖面有机碳分布特征,并利用相关分析、随机森林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土壤有机碳含量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绘制了土壤有机碳含量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安徽省土壤剖面有机碳平均含量为8.47 g·kg^(-1),总体水平较低,其中A层平均为15.86 g·kg^(-1),远高于B层(平均值5.80 g·kg^(-1))和C层(平均值3.74 g·kg^(-1)),且所有层次均具有中等强度的空间变异性;各发生层有机碳含量在空间分布上均大体呈现由北向南递增的特征;影响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因子A层为土壤颗粒组成和容重,B层为地形因子和土壤颗粒组成,C层为土壤黏粒、粉粒含量、地形因子和容重。土壤颗粒组成是驱动安徽省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的主要因子,但在制定土壤有机碳调控措施时也要充分考虑地形因子和土壤容重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土壤剖面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PT的合肥老黏土土性波动范围计算分析
8
作者 吴杰 吴道祥 +1 位作者 林飞 李汶修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3-288,共6页
文章选取合肥市2处相距较远的典型场地进行静力触探试验(cone penetration test,CPT),对合肥老黏土层CPT数据进行去趋势化处理,并对其进行平稳性和各态历经性检验,确定随机场模型的适用性。分析探究取样间距和取样范围对合肥老黏土土性... 文章选取合肥市2处相距较远的典型场地进行静力触探试验(cone penetration test,CPT),对合肥老黏土层CPT数据进行去趋势化处理,并对其进行平稳性和各态历经性检验,确定随机场模型的适用性。分析探究取样间距和取样范围对合肥老黏土土性波动范围的影响,并采用空间递推平均法对合肥老黏土层竖向土性波动范围进行计算统计。结果表明:随着取样间距的增大,土性波动范围计算结果随之增大,标准差也呈增大趋势;随着取样范围增大,土性波动范围计算结果呈先增大后逐渐平稳的趋势;根据两场地的计算结果得出合肥地区老黏土波动范围的均值变化范围为0.57~0.68 m。该研究成果可为合肥地区岩土工程设计和稳定性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力触探试验(CPT) 波动范围 随机场模型 空间递推平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山城市矿产资源利用的环境负效应及其防治 被引量:28
9
作者 周涛发 张鑫 +1 位作者 袁峰 岳书仓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25-228,共4页
矿业已成为安徽省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是安徽省一批矿业城市得以建设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但同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引发了一系列天然岩、水、土的环境地质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即所谓生态环境负效应,给这些矿山城市带来的环... 矿业已成为安徽省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是安徽省一批矿业城市得以建设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但同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引发了一系列天然岩、水、土的环境地质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即所谓生态环境负效应,给这些矿山城市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文章论述了安徽省矿山城市固体矿产资源利用的生态环境负效应的类型、基本特征及成因,并初步提出其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城市 矿产资源利用 生态环境 防治对策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市大气颗粒物组成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被引量:41
10
作者 陈天虎 冯军会 +1 位作者 张宇 李宏伟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33-436,共4页
化学组成、微量元素、X -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吸收光谱、扫描电镜分析等研究 ,显示合肥市各个取样点大气颗粒物组成基本稳定 ,矿物组成为 :伊利石、石膏、绿泥石、石英、长石、方解石、白云石、无定型非晶质物 ,具有异常的钙、钴、铜、... 化学组成、微量元素、X -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吸收光谱、扫描电镜分析等研究 ,显示合肥市各个取样点大气颗粒物组成基本稳定 ,矿物组成为 :伊利石、石膏、绿泥石、石英、长石、方解石、白云石、无定型非晶质物 ,具有异常的钙、钴、铜、铅、锌含量 ,主要为微米粒级颗粒。综合分析结果揭示合肥地区大气颗粒物主要源于水泥工业和交通造成的污染 ,部分来源于地面扬尘和工业窑炉。大气降尘中较多石膏 (大于 10 %)的存在 ,说明大气SO2 污染比较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肥市 大气颗粒物 环境矿物学 环境化学 化学组 微量元素 水泥工业 交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城镇土壤重金属元素环境地球化学基线研究——以合肥地区为例 被引量:16
11
作者 袁峰 张颖慧 +7 位作者 周涛发 李湘凌 张鑫 李晓晖 陈兴仁 陈永宁 陈富荣 贾十军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4-123,共10页
环境地球化学基线提供了对比及判别人类或者自然事件造成的环境扰动的标准,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迫切需求。本文以合肥地区为例,研究典型城镇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环境地球化学基线。采用标准化方法和统计分析方法分别计算了合肥地区城镇... 环境地球化学基线提供了对比及判别人类或者自然事件造成的环境扰动的标准,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迫切需求。本文以合肥地区为例,研究典型城镇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环境地球化学基线。采用标准化方法和统计分析方法分别计算了合肥地区城镇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的环境地球化学基线值,结果非常一致,显示两种方法均可以很好地用于确定土壤元素环境地球化学基线,确定的基线值为:Cu(26.615μg/g)、Pb(25.818μg/g)、Zn(58.003μg/g)、Cd(0.152μg/g)。对比研究显示,获得的合肥地区城镇土壤重金属元素环境地球化学基线值均高于其背景值,同时又低于其异常下限值,完全符合环境地球化学基线的定义及其实际意义,可以很好的用于土壤元素环境地球化学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环境地球化学基线 金属元素 合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地区典型城镇土壤中As、Hg的环境地球化学基线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湘凌 张颖慧 +6 位作者 周涛发 张鑫 袁峰 陈兴仁 陈永宁 陈富荣 贾十军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4-159,共6页
运用标准化及统计分析方法分别计算了合肥地区典型城镇土壤中重金属元素As、Hg的环境地球化学基线,确定的As、Hg环境地球化学基线分别为10.230mg/kg、0.073mg/kg,并与背景值和异常下限值进行了对比检验。结果显示,标准化方法和统计分析... 运用标准化及统计分析方法分别计算了合肥地区典型城镇土壤中重金属元素As、Hg的环境地球化学基线,确定的As、Hg环境地球化学基线分别为10.230mg/kg、0.073mg/kg,并与背景值和异常下限值进行了对比检验。结果显示,标准化方法和统计分析方法均能有效计算土壤中元素的环境地球化学基线,获得的基线完全符合其定义和实际意义,可以很好地用于进一步的土壤环境评价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环境地球化学基线 金属元素 合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市南淝河水环境容量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纪岚 李菁 汪家权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6期71-75,共5页
根据南淝河的水文资料,选用一维稳态模型来模拟水质。以河段的功能分区情况为基础,利用已建立一维稳态的模型,选择段首控制法,对南淝河主要污染物CODcr,TP,NH3-N三项指标在不同水情保证率下进行环境容量的计算,并结合实际排放情况计算... 根据南淝河的水文资料,选用一维稳态模型来模拟水质。以河段的功能分区情况为基础,利用已建立一维稳态的模型,选择段首控制法,对南淝河主要污染物CODcr,TP,NH3-N三项指标在不同水情保证率下进行环境容量的计算,并结合实际排放情况计算出削减量。南淝河水环境容量的确定,可用于河流的水质模拟和预测,为实施南淝河污染物总量控制提供基础资料,为南淝河水污染控制的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淝河 水环境容量 河水 污染物总量控制 主要污染物 NH3-N COD 区情 合肥市 基础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种源解析技术的合肥市环境空气PM2.5来源解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耿天召 朱余 +3 位作者 魏帧 童欢欢 唐晓菲 史国良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30-838,共9页
文章综合运用多种源解析技术针对合肥市颗粒物来源进行研究。以化学质量平衡(chemical mass balance,CMB)模型和化学质量平衡嵌套迭代(chemical mass balance-iteration,CMB-Iteration)模型为主解析一次排放源和二次源(包括硫酸盐、硝... 文章综合运用多种源解析技术针对合肥市颗粒物来源进行研究。以化学质量平衡(chemical mass balance,CMB)模型和化学质量平衡嵌套迭代(chemical mass balance-iteration,CMB-Iteration)模型为主解析一次排放源和二次源(包括硫酸盐、硝酸盐、二次有机物等,简称“二次源”)对PM2.5的贡献,将排放源清单法和CMB模型结果相结合解析二次粒子前体物排放源的贡献,采用空气质量模型评估区域影响的贡献,按照行业排放清单,综合得到燃煤、工业生产、机动车及其他源类对PM2.5的贡献,并运用正定矩阵因子法(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PMF)进行源类识别。研究结果显示:合肥市全年PM2.5中主要组分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SO42-、NO3-、有机碳(organic carbon,OC)、NH4+、元素碳(elemental carbon,EC)、Si、Ca、Al、Fe,SO42-占比最高(20.50%),碳组分(OC+EC)次之(19.59%),NO3-居于第3位(16.45%);采样期间PM2.5的全年本地各源类分担率从大到小依次为燃煤尘(21.7%)、二次硫酸盐(18.0%)、二次硝酸盐(16.7%)、城市扬尘(16.6%)、其他(12.6%)、机动车尾气尘(11.0%)、建筑尘(2.3%)、钢铁尘(1.1%,此处仅为钢铁制造工艺排放的贡献)。PM2.5本地来源综合源解析结果显示,机动车尾气尘占比为16.0%、工业生产(指工业锅炉与窑炉、生产工艺过程等排放)为31.0%、燃煤尘(指电厂燃煤、居民散烧等)为21.5%、扬尘(指裸露表面、建筑施工、道路扬尘、土壤风沙等排放)为18.9%、其他(指生物质燃烧、餐饮、农业生产等排放)为12.6%。PMF模型解析结果显示,PM2.5中的二次源(指二次硫酸盐和二次硝酸盐)、燃煤尘、机动车尾气尘及地壳尘等4个因子占比达到了9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来源解析 化学质量平衡(CMB)模型 化学质量平衡嵌套迭代(CMB-Iteration)模型 正定矩阵因子法(PM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松弛变量度量模型的生态工业园低碳发展路径下的环境效率评价 被引量:4
15
作者 熊鸿斌 王玉芳 夏晓宇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5-100,共6页
介绍了生态工业园低碳发展的主要途径,然后尝试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法中的基于松弛变量的度量(SBM)模型对合肥高新区、合肥经济开发区、上海金桥、上海莘庄生态工业园低碳发展路径下的环境效率进行评价。并与合肥市其他8个未进行生态... 介绍了生态工业园低碳发展的主要途径,然后尝试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法中的基于松弛变量的度量(SBM)模型对合肥高新区、合肥经济开发区、上海金桥、上海莘庄生态工业园低碳发展路径下的环境效率进行评价。并与合肥市其他8个未进行生态工业园建设的非生态工业园的环境效率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从整体来看生态工业园的环境效率高于非生态工业园,评价结果基本与实际情况相符,说明采用SBM模型进行生态工业园低碳发展路径下的环境效率评价是可行的,但是由于选取的决策单位数量有限,导致个别结果不符合实际情况;各工业园技术效率差别较大,生态工业园中只有上海金桥生态工业园的平均技术效率达到1.000,对比非生态工业园,4个生态工业园并没有明显的规模优势或技术优势,环境效率变化的驱动力各有差异;生态工业园的单位工业增加值CO2排放量与环境效率变化整体呈反向趋势,这与客观事实相符;鉴于SBM模型中对决策单元和投入产出指标数量的要求,无法对较少数量的工业园之间的环境效率进行比较,这是SBM模型的不足之处,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发展 生态工业园 环境效率 SB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土地资源化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何祥亮 周晓铁 孙世群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11-514,共4页
以合肥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为研究对象,结合合肥市郊区的土壤性质等,对污泥中的部分重要重金属进行全量和有效态质量比分析,并对其营养成分及病原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合肥市污水厂的污泥重金属含量基本符合我国污泥农用标准要求,污泥... 以合肥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为研究对象,结合合肥市郊区的土壤性质等,对污泥中的部分重要重金属进行全量和有效态质量比分析,并对其营养成分及病原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合肥市污水厂的污泥重金属含量基本符合我国污泥农用标准要求,污泥中的营养成分也很丰富,将污泥进行土地资源化利用可以作为合肥市污泥处理处置的一种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厂污泥 重金属 营养成分 病原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德海相软黏土工程特性与沉积环境初探 被引量:10
17
作者 于俊杰 许圣华 +3 位作者 冯启 彭博 王继龙 邓永锋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07-1215,共9页
宁德市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其下伏软土具有典型的闽东北第四系软黏土沉积特性,独特的内湾地形又使其兼具与传统浙闽沿海软土不同的物理力学特性。本文结合海岸带地质调查结果,通过环三都澳软黏土的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对宁德第四系海... 宁德市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其下伏软土具有典型的闽东北第四系软黏土沉积特性,独特的内湾地形又使其兼具与传统浙闽沿海软土不同的物理力学特性。本文结合海岸带地质调查结果,通过环三都澳软黏土的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对宁德第四系海相软土沉积特性及物理力学性质进行了系统研究和分析,发现该海相软土具有高压缩性、高液限、高灵敏度的特征,容易受到扰动导致强度的损失,工程建设中及基础设施灾变演化中应加以注意。大量内部孔隙极度发育且亲水性强的硅藻残骸使宁德软土具有很高的比表面积,同时也是令其具备结构性的重要原因,这两点是宁德软土区别于传统软土的显著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德软黏土 沉积环境 物理力学性质 硅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生态功能区输水管道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被引量:4
18
作者 熊鸿斌 杨静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9-73,共5页
从不同时期、动态的、因果关系的角度构建PSR模型,采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采用综合指数法进行城市输水管道生态环境综合评价。龙河口水库输水管道工程计算实例表明:不同生态功能区在施工前、施工期、运营期的生态环境状况不... 从不同时期、动态的、因果关系的角度构建PSR模型,采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采用综合指数法进行城市输水管道生态环境综合评价。龙河口水库输水管道工程计算实例表明:不同生态功能区在施工前、施工期、运营期的生态环境状况不同,施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大,运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小;工程跨越的Ⅲ1-2龙河口水库上游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Ⅱ4-2巢湖西部平原圩畈农业与面源污染控制生态功能区和Ⅱ4-3合肥城市及城郊农业生态功能区中,施工前、施工期、运营期Ⅲ1-2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环境状况最优,施工前Ⅱ4-3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环境状况最差,施工期、运营期Ⅱ4-2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环境状况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R模型 综合指数法 生态功能区 生态环境评价 城市输水管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行政合同制度在我国环境管理中应用研究——以合肥高新区环境管理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熊鸿斌 郑传奇 熊建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7期11099-11102,共4页
从内容、结构、技术层面,对美国的"市场与行政结合"模式、欧盟的"多元概率模型"、"环境行政合同救济制度"等理论技术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以构建综合决策型的环境行政合同制度运用于合肥市高新区管理环境事... 从内容、结构、技术层面,对美国的"市场与行政结合"模式、欧盟的"多元概率模型"、"环境行政合同救济制度"等理论技术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以构建综合决策型的环境行政合同制度运用于合肥市高新区管理环境事务的具体实践中,并运用污染因子指数分析法对应用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构建的综合决策型环境行政合同制度在环境管理的实践应用中具有可行性与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行政合同 环境管理 合肥高新区 三元概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源准保护区工业园企业突发环境风险评估 被引量:3
20
作者 熊鸿斌 王树南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6-61,81,共7页
为评估位于水源准保护区的工业园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对水源地的影响,研究分析了位于准保护区的工业园环境风险特征,提出了基于改进突变评价法的位于水源准保护区的工业园环境风险评估模型,构建了包括环境风险源、污染物排放迁移和风险控... 为评估位于水源准保护区的工业园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对水源地的影响,研究分析了位于准保护区的工业园环境风险特征,提出了基于改进突变评价法的位于水源准保护区的工业园环境风险评估模型,构建了包括环境风险源、污染物排放迁移和风险控制机制的环境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以合肥市大房郢水源准保护区内的岗集镇工业园为例,对工业园企业进行了环境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该园区存在高风险企业,区域环境风险等级较大;与《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方法相比,本文方法考虑了园区企业风险源的叠加效应以及准保护区内工业园企业的特殊性,结果更接近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标体系 突变评价法 突发风险 环境风险 工业园 准保护区 水源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