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淮阳构造带东段金-多金属矿床区域成矿规律 被引量:36
1
作者 彭智 陆三明 徐晓春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64-368,共5页
北淮阳构造带东段是我国秦岭-大别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区金及铅锌多金属矿床较发育。成矿作用主要受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事件控制,矿床在空间上沿区域性的断裂分布,时间上以燕山期成矿为主,成矿物质来源有幔源和壳源,但以壳源为主... 北淮阳构造带东段是我国秦岭-大别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区金及铅锌多金属矿床较发育。成矿作用主要受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事件控制,矿床在空间上沿区域性的断裂分布,时间上以燕山期成矿为主,成矿物质来源有幔源和壳源,但以壳源为主。文章在对区内的矿化集中区及相关矿床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规律,并指出了今后的找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规律 金一多金属矿床 北淮阳构造带东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淮阳构造带东段隐爆角砾岩型多金属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36
2
作者 陆三明 徐晓春 彭智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11,共5页
北淮阳构造带东段含矿角砾岩主要有全筒矿化型和复合矿化型两种,前者与浅成岩有一定距离,后者在空间上与浅成岩伴生。两种类型含矿角砾岩的角砾、胶结物成分存在差异,但产出状态、岩石化学、同位素等分析均表明,岩浆隐蔽爆破作用是受浅... 北淮阳构造带东段含矿角砾岩主要有全筒矿化型和复合矿化型两种,前者与浅成岩有一定距离,后者在空间上与浅成岩伴生。两种类型含矿角砾岩的角砾、胶结物成分存在差异,但产出状态、岩石化学、同位素等分析均表明,岩浆隐蔽爆破作用是受浅部流体的生成方式、区域构造应力和岩浆热动力的联合作用控制的,这一规律为该带的找矿工作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爆角砾岩 多金属矿床 北淮阳构造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别山东北缘桐城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构造解析及其对郯庐断裂带的制约 被引量:7
3
作者 林伟 冀文斌 +2 位作者 石永红 李秋立 王清晨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50-964,共15页
通过对郯庐断裂带南段桐城地区高压-超高压变质带详细的岩石学和构造学研究,将研究区从空间结构上划分为三个构造单元:上部低温-高压单元、中部中温-高压单元和下部超高压单元。根据研究区多期构造变形分析,共识别出了五期有区域构造地... 通过对郯庐断裂带南段桐城地区高压-超高压变质带详细的岩石学和构造学研究,将研究区从空间结构上划分为三个构造单元:上部低温-高压单元、中部中温-高压单元和下部超高压单元。根据研究区多期构造变形分析,共识别出了五期有区域构造地质学含义的事件(D_1-D_5):D_1代表高压-超高压变质岩中-晚三叠世同碰撞早期折返过程;D_2表征了高压-超高压变质岩晚三叠世同碰撞晚期折返过程;D_3记录了早白垩世中大别变质核杂岩的形成,也即整个中国东部晚中生代大规模伸展构造在研究区的表现;D_4可能标志着郯庐断裂走滑构造对高压-超高压造山带的叠加;D_5表现为脆性正断作用,控制了晚白垩世-古近纪潜山半地堑盆地的形成。这些结果表明了研究区所经历构造演化的复杂性,其构造几何形态很难用郯庐断裂左行平移南大别超高压变质岩来解释,也不支持桐城地区存在巨大走滑作用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城地体 郯庐断裂带 高压-超高压变质岩 多期构造变形 大别山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青东凹陷基底断裂复活规律和方式 被引量:22
4
作者 詹润 朱光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16-828,共13页
青东凹陷是渤海湾南部发育的一个新生代断陷盆地,其中出现了北西向、东西向和北北东向3组断裂系统。北西向和北北东向者属于基底断裂系统,分别是印支期前陆变形阶段形成的逆冲断层系和晚侏罗世形成的郯庐左行平移断层系。古近纪期间该... 青东凹陷是渤海湾南部发育的一个新生代断陷盆地,其中出现了北西向、东西向和北北东向3组断裂系统。北西向和北北东向者属于基底断裂系统,分别是印支期前陆变形阶段形成的逆冲断层系和晚侏罗世形成的郯庐左行平移断层系。古近纪期间该凹陷在近南北向伸展应力作用下发生了强烈断陷活动,新生了近东西向的正断层系。两组基底断裂在此应力作用下复活并呈现为斜向拉张活动,北西向者具有左行平移分量,而北北东向者具有右行平移分量。青东凹陷内部以北西向基底断裂系统复活为主,早期活动强,控制形成了北西—南东向展布的沉积格局;晚期活动减弱或停止,被一系列新生东西向正断层所取代,并呈现为东西向的沉积格局。较大型的北西西向基底断裂由于其较低的强度和较为有利的拉张方位,表现为持续较强活动的特征。大型的北西向青东4断裂带和北北东向郯庐断裂带,虽处于不利的拉张方位,但由于其较低的强度仍表现为持续强烈的活动,分别在平面上出现了右阶状和左阶状雁列式断层组合,剖面上出现了似花状构造现象,显示了大型基底断裂的复活特征。通过对青东凹陷基底断裂复活方式的分析,可以将其分为直接复活的断层,派生雁列式断层、扩展和连接断层3类。由此可见,基底断裂对断陷盆地内断裂系统分布和演化以及沉积充填格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东凹陷 断裂系统 基底断裂 斜向拉张 复活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障碍与策略 被引量:6
5
作者 朱明峰 洪天求 《华东经济管理》 2003年第5期33-35,共3页
科技中介机构是推动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桥梁与纽带,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通过对科技中介机构的构建及发展的探析,指出影响我国科技中介机构发展的主要障碍是法律地位不明确、体制不顺、机制不活、人才不足、服务不全,... 科技中介机构是推动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桥梁与纽带,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通过对科技中介机构的构建及发展的探析,指出影响我国科技中介机构发展的主要障碍是法律地位不明确、体制不顺、机制不活、人才不足、服务不全,提出了完善管理机制和加强自身建设等促进科技中介机构发展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中介机构 发展策略 运行机制 管理体制 人才 国家科技创新体系 风险投资 政府 竞争 公共信息平台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中牛凸岭地区低温-高压榴辉岩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石永红 林伟 王清晨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88-1296,共9页
依据对南大别超高压带腹地的榴辉岩野外地质调查、岩相学和热力学的研究表明,南大别腹地——牛凸岭地区榴辉岩属于低温高压榴辉岩,并未经历超高压变质作用。该地区榴辉岩的共生围岩主要为片岩、片麻岩和斜长角闪岩,石榴石多为自形-半自... 依据对南大别超高压带腹地的榴辉岩野外地质调查、岩相学和热力学的研究表明,南大别腹地——牛凸岭地区榴辉岩属于低温高压榴辉岩,并未经历超高压变质作用。该地区榴辉岩的共生围岩主要为片岩、片麻岩和斜长角闪岩,石榴石多为自形-半自形,内含大量的早期矿物包体,峰期变质温压条件分别为:T=360~520℃;P=1.3~2.4GPa。对比南大别超高压榴辉岩形成的变质条件,两者压力差可达0.7GPa,约20km 厚的地壳深度缺失。结合构造分析牛凸岭单元更类似于桐城-源潭铺高压块体,推测其属于构造上层部位岩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榴辉岩 峰期变质P—T条件 牛凸岭单元 压力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