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银在诺氟沙星胁迫下对黄孢原毛平革菌的毒物兴奋效应 被引量:2
1
作者 丁文东 崔康平 +1 位作者 郭志 高斯研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1-150,共10页
具有生物毒性的纳米银(AgNPs)在低浓度下能产生毒物兴奋效应,可以刺激细胞的活性增强。研究了在诺氟沙星胁迫下,AgNPs对黄孢原毛平革菌活性的影响,并通过探究AgNPs的迁移转化以及细胞外蛋白质浓度的变化,结合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以及傅... 具有生物毒性的纳米银(AgNPs)在低浓度下能产生毒物兴奋效应,可以刺激细胞的活性增强。研究了在诺氟沙星胁迫下,AgNPs对黄孢原毛平革菌活性的影响,并通过探究AgNPs的迁移转化以及细胞外蛋白质浓度的变化,结合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以及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进行机理探索。结果表明,AgNPs在0.001 mg·L^(-1)和0.01 mg·L^(-1)浓度下可以将黄孢原毛平革菌的细胞活性提高1.29倍与1.51倍,而在1.3 mg·L^(-1) AgNPs的刺激下,细胞活性降低64%,同时,相同浓度的Ag离子仅对细胞产生毒性抑制作用。低浓度AgNPs可以在溶液相与生物相之间进行迁移,触发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变化,刺激细胞在面临诺氟沙星胁迫时产生较多的胞外蛋白质来减轻毒性抑制作用。黄孢原毛平革菌的菌丝表面存在的羟基、醛、酮和巯基等官能团可以将Ag离子还原为纳米氯化银和硫化银,在细胞表面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 诺氟沙星 黄孢原毛平革菌 毒物兴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碳芬顿耦合处理硫氰酸盐废水及其机理探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何茂林 岳正波 +3 位作者 詹欣源 张敏 徐武松 王进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8-155,共8页
工业废水中硫氰酸盐是一种危害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有毒物质,因难以降解等特性增加了废水处理难度。文章通过将微电解与芬顿耦合,并优化工艺参数,实现硫氰酸盐(SCN^(-))废水的高效处理。在微电解曝气量为1.5 L/min条件下,将pH值控制在3~4... 工业废水中硫氰酸盐是一种危害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有毒物质,因难以降解等特性增加了废水处理难度。文章通过将微电解与芬顿耦合,并优化工艺参数,实现硫氰酸盐(SCN^(-))废水的高效处理。在微电解曝气量为1.5 L/min条件下,将pH值控制在3~4之间反应90 min,之后向出水中加入8 mL/L 30%H_(2)O_(2)溶液,磁力搅拌反应30 min,可使SCN^(-)浓度从508.3 mg/L降低至16.8 mg/L,去除率达到96.7%,继续反应至60 min可完全去除SCN^(-)。反应机理为:微电解产生的少量·OH将部分Fe^(2+)氧化为Fe^(3+),与SCN^(-)形成配合物Fe(NCS)_(6)^(3-),经氧化形成微量CN^(-),进一步矿化为NH_(3)和CO_(2)并挥发。芬顿阶段生成的大量·OH,将剩余CN^(-)及SCN^(-)全部氧化为CNO^(-),最终形成NO_(3)^(-)和N_(2)。该研究揭示了铁碳芬顿处理硫氰酸根的降解机制,为含硫氰酸盐废水提供了一种新的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碳芬顿耦合工艺 硫氰酸根 工业废水 反应动力学 降解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RRLC-MS/MS测定河水和沉积物中14种典型抗生素 被引量:11
3
作者 吕凯 刘晓薇 +4 位作者 邓呈逊 郑坤 李兰兰 史江红 郭伟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415-2424,共10页
针对磺胺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共14种典型抗生素,建立了水和沉积物中固相萃取-高分离快速液相色谱-串联质谱(SPE-RRLC-MS/MS)前处理方法和仪器检测方法.14种抗生素在5-100μg·L^-1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0.990.... 针对磺胺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共14种典型抗生素,建立了水和沉积物中固相萃取-高分离快速液相色谱-串联质谱(SPE-RRLC-MS/MS)前处理方法和仪器检测方法.14种抗生素在5-100μg·L^-1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0.990.优化后的前处理方法采用乙腈/0.1 mol·L^-1 EDTA-Mcllvaine(1∶1,V/V)作为沉积物样品中目标抗生素的提取剂,甲醇/丙酮(85∶15,V/V)作为固相萃取柱的洗脱液.表层水中14种抗生素的加标回收率为56%-117%,相对标准偏差(n=3)为0.10%-12%;沉积物中14种抗生素的加标回收率为57%-127%,相对标准偏差(n=3)为0.10%-25%.表层水和沉积物中抗生素的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18-5.88 ng·L^-1和0.25-2.94 ng·g^-1.该方法用于检测合肥市南淝河表层水和沉积物中的抗生素,5种抗生素被检出,浓度范围分别为32-308 ng·L^-1和2.70-329 ng·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固相萃取 高分离快速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河水 沉积物 南淝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酸掺杂聚苯胺对水中Cr(Ⅵ)的去除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魏治洋 邹飞林 +3 位作者 赖竹林 刘骋 刘畅 刘晓薇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37-345,共9页
为实现对废水中Cr(Ⅵ)的高效去除,利用PA(植酸)掺杂PANI(聚苯胺)制备了一种新型三维多孔吸附剂PANI PA,探究PA的掺杂浓度、pH、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共存金属离子和无机阴离子对Cr(Ⅵ)去除率的影响.首先,采用SEM、FTIR、XPS等表征手段证... 为实现对废水中Cr(Ⅵ)的高效去除,利用PA(植酸)掺杂PANI(聚苯胺)制备了一种新型三维多孔吸附剂PANI PA,探究PA的掺杂浓度、pH、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共存金属离子和无机阴离子对Cr(Ⅵ)去除率的影响.首先,采用SEM、FTIR、XPS等表征手段证实PA成功掺杂到PANI上形成三维多孔结构,并进一步利用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吸附热力学模型分析PANI PA对Cr(Ⅵ)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①0.05 mol L PA掺杂的吸附材料具有最优吸附效果.当pH为4.0时,吸附剂可以实现对Cr(Ⅵ)最有效的去除.②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表明化学吸附是控制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对等温吸附过程实现较准确拟合,在318 K时达最大吸附容量(99.0 mg g),优于普通PANI吸附剂.③吸附机理主要是表面静电吸附、络合作用和还原作用.④在其他金属离子和无机阴离子共存下,PANI PA对Cr(Ⅵ)具有较强的选择吸附性.研究显示,PANI PA吸附材料成功制备并具有稳定结构,能够对水中Cr(Ⅵ)实现有效去除,并具有较强的选择吸附性,因此对废水中Cr(Ⅵ)的去除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PANI) 植酸(PA) Cr(Ⅵ) 三维多孔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大型矿山酸水库表水水质特征及微生物群落的季节性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邵锐 岳正波 +3 位作者 王广成 王绍平 潘鑫 王进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541-1549,共9页
酸性矿山废水(acid mine drainage,AMD)已成为全球性的水污染问题之一,国内外已开展一定的研究。文章以安徽某大型黑色金属矿山的酸水库为研究对象,采集不同季节的表层水体样品,分析温度、pH值等理化指标和微生物群落随季节变化的规律... 酸性矿山废水(acid mine drainage,AMD)已成为全球性的水污染问题之一,国内外已开展一定的研究。文章以安徽某大型黑色金属矿山的酸水库为研究对象,采集不同季节的表层水体样品,分析温度、pH值等理化指标和微生物群落随季节变化的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一步结合历史监测数据分析判断其是否具有自我修复能力。结果表明,该酸水库内营养物质较为丰富,同一季节不同位点的水样理化特征基本相似,不同季节的水样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不同季节表水中的优势微生物的种类基本相似,相对丰度不同。气候条件对水质影响较为明显,温度通过影响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从而引起酸水库物理指标和氨氮、总磷、磷酸盐、无机磷、硫酸盐等非金属无机化合物的变化,而降雨、水分蒸发等作用引起的水位变化影响酸水库金属离子质量浓度的变化。与以往研究结果对比表明酸水库水质逐渐改善,库内微生物对水质改善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矿山废水(AMD) 季节变化 微生物 重金属 生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值对g-C_(3)N_(4)可见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胡馥鹏 周岳陵 +3 位作者 段立民 贾诚浩 佘智祥 王进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545-1550,共6页
文章以三聚氰胺为前驱体,用520℃热聚合法在马弗炉中制备了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ray ... 文章以三聚氰胺为前驱体,用520℃热聚合法在马弗炉中制备了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等表征手段,对制备的材料进行表征分析;并以一种较典型的三苯甲烷类染料罗丹明B作为目标污染物,着重研究了pH值对g-C_(3)N_(4)可见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显著影响染料的降解过程,在pH=3的酸性条件下,其降解速率是pH=11碱性条件下的6.42倍,超氧自由基和空穴为催化反应过程的主要活性物种。研究结果可以为可见光催化技术在降解污染物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碳 光催化降解 光催化活性 罗丹明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气锅炉烟气NaClO_(2)/Na_(2)S_(2)O_(8)湿法氧化脱硝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钱莉莉 朱梦钰 +2 位作者 周慧敏 夏逢婕 朱承驻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31-236,共6页
该文利用亚氯酸钠/过硫酸钠(NaClO_(2)/Na_(2)S_(2)O_(8))复合氧化液进行模拟燃气锅炉烟气循环喷淋脱硝实验研究,探究了NaClO_(2)/Na_(2)S_(2)O_(8)复合氧化液的组成比例、溶液的温度与pH值、烟气流速及SO_(2)对脱硝效率的影响。结果表... 该文利用亚氯酸钠/过硫酸钠(NaClO_(2)/Na_(2)S_(2)O_(8))复合氧化液进行模拟燃气锅炉烟气循环喷淋脱硝实验研究,探究了NaClO_(2)/Na_(2)S_(2)O_(8)复合氧化液的组成比例、溶液的温度与pH值、烟气流速及SO_(2)对脱硝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的烟气温度、酸性环境以及较低的烟气流速有利于提高脱硝效率。当NaClO_(2)/Na_(2)S_(2)O_(8)复合氧化液比例为0.6/0.6,溶液初始pH值为5,反应温度50℃及烟气流速2 L/min时,NO转化率达97.6%;随反应时间的增加,SO_(2)与NO存在竞争反应,但影响较小。反应过程中产生的ClO_(2)及SO_(4)·-等中间产物起重要的氧化作用,且脱硝的主要产物是NO_(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锅炉烟气 NaClO_(2)/Na_(2)S_(2)O_(8) 脱硝 影响因素 机理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盐希瓦氏菌异化还原铁过程中胞外聚合物的光谱分析
8
作者 周傲 岳正波 +5 位作者 刘阿钻 高义军 王绍平 揣新 邓锐 王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20-1328,共9页
微生物的生长代谢往往受盐度的影响,因此筛选出耐盐性强的菌株对含盐废水的生物处理意义重大。选取一株从海洋分离具备耐盐异化金属还原的功能细菌(DMRB)——耐盐希瓦氏菌(Shewanella aquimarina XMS-1)作为研究对象,探究盐度对XMS-1还... 微生物的生长代谢往往受盐度的影响,因此筛选出耐盐性强的菌株对含盐废水的生物处理意义重大。选取一株从海洋分离具备耐盐异化金属还原的功能细菌(DMRB)——耐盐希瓦氏菌(Shewanella aquimarina XMS-1)作为研究对象,探究盐度对XMS-1还原Fe^(3+)过程及胞外聚合物变化的影响。考察了不同盐度下XMS-1的Fe^(3+)还原能力和胞外聚合物(EPS)的含量,并采用三维荧光光谱(3D-EEM)、拉曼光谱(Raman spectra)、红外光谱(FTIR)及其对应的二维相关光谱(2D-COS)分析了XMS-1还原Fe^(3+)过程中EPS的变化。结果表明,蛋白为XMS-1 EPS中主要物质,占EPS含量的80%以上,多糖的含量相对较少,3%盐度条件下会促进XMS-1的EPS产量,表明XMS-1在高盐环境中会分泌更多的EPS来保护细胞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Fe^(3+)还原过程在盐度为1%~4%时得到促进,而在盐度高于5%时则受到抑制,过高盐度会抑制XMS-1的生长,导致Fe^(3+)还原率下降,其中3%盐度下Fe^(3+)还原率最高可达44.1%,相对于对照组增加了2.18倍。FTIR和Raman光谱结果显示XMS-1 EPS中含有羧基、羟基、氨基和羰基等金属离子氧化还原功能基团,其中3%盐度下EPS中蛋白酰胺类和多糖类代表峰增强,蛋白酰胺类代表峰变化显著,含O-和N-基团参与了Fe^(3+)还原过程。此外3D-EEM结果显示,Fe^(3+)还原过程结束后,EPS中色氨酸和酪氨酸两种荧光组分强度均下降,结合2D-COS光谱结果分析,发现色氨酸类蛋白在Fe^(3+)还原过程中先发生了显著变化,表明这两种荧光组分参与了Fe^(3+)的还原过程,其中色氨酸类蛋白在还原过程中作用更强。本研究不仅丰富了对耐盐菌EPS胞外电子转移过程的认识,也突出了EPS在自然环境中铁氧化还原转化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盐希瓦氏菌 Fe^(3+)还原 胞外聚合物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拉曼光谱 二维相关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疏水/超亲油RGO/TiO_(2)@MS海绵的制备及油水分离性能 被引量:2
9
作者 薛星星 孙雪菲 +2 位作者 万章弘 费雯清 陈鹏辉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12-518,553,共8页
文章采用浸渍法制备一种表面柔软的超疏水/超亲油还原氧化石墨烯(reduced graphene oxide,RGO)/二氧化钛(TiO_(2))三聚氰胺海绵(melamine sponge,MS)(RGO/TiO_(2)@MS),可实现油水的高性能和高效率分离。RGO/TiO_(2)纳米复合材料与MS的... 文章采用浸渍法制备一种表面柔软的超疏水/超亲油还原氧化石墨烯(reduced graphene oxide,RGO)/二氧化钛(TiO_(2))三聚氰胺海绵(melamine sponge,MS)(RGO/TiO_(2)@MS),可实现油水的高性能和高效率分离。RGO/TiO_(2)纳米复合材料与MS的结合赋予两亲性MS超疏水和超亲油性能(水接触角152°、油接触角0°),实现三维MS材料有效、快速的油水分离,其油水分离效率高于99.5%,有良好的机械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持久的抗污染能力。此外,在使用RGO/TiO_(2)@MS三维材料对以正已烷为模型油的油水乳液进行油水分离中,重复吸油—挤压—吸油步骤100次后,RGO/TiO_(2)@MS三维材料仍然具有优异的油水选择性,且分离效率仍可达95%以上,因此该材料具备可循环利用的优点。研究结果表明,RGO/TiO_(2)@MS是一种技术简单、可以快速生产、可重复性高的超疏水/超亲油三维新型油水分离材料,同时具备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可在实际工业生产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聚氰胺海绵(MS) 超疏水 超亲油 油水分离 RGO/TiO_(2)纳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曲面优化NaClO_(2)湿法氧化燃气锅炉烟气脱硝
10
作者 钱莉莉 周慧敏 +2 位作者 朱梦钰 夏逢婕 朱承驻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1期71-76,共6页
针对燃气锅炉烟气氮氧化物超标排放,研究了NaClO_(2)湿法氧化脱硝的工艺条件,分析了NaClO_(2)浓度、pH、溶液温度及空塔气速对脱硝效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之上,基于响应曲面法进行试验设计,以NO_(x)去除率为响应值,建立了工艺影响因素与... 针对燃气锅炉烟气氮氧化物超标排放,研究了NaClO_(2)湿法氧化脱硝的工艺条件,分析了NaClO_(2)浓度、pH、溶液温度及空塔气速对脱硝效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之上,基于响应曲面法进行试验设计,以NO_(x)去除率为响应值,建立了工艺影响因素与响应值之间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影响因素间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NaClO_(2)质量浓度、pH和空塔气速对NO_(x)去除率影响显著(P<0.05),NaClO_(2)质量浓度与pH、空塔气速与pH均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响应曲面优化后的最佳工艺条件为NaClO_(2)质量浓度为1.2 g/L、溶液pH为5.02、反应温度为59.86℃及空塔气速为1.01 L/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锅炉烟气 NO_(x) 湿法脱硝 NaClO_(2) 响应曲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