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喻文化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性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刘瑞平 陈殿林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2-66,45,共6页
后喻文化时代"文化反哺"现象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特殊性: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在信息的可得性方面发生了时空的错位;教育对象的现实性;教育者的权威受到挑战。这就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应对性的要求,首先要变革大学生... 后喻文化时代"文化反哺"现象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特殊性: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在信息的可得性方面发生了时空的错位;教育对象的现实性;教育者的权威受到挑战。这就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应对性的要求,首先要变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其次,积极探索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要善于利用现代技术进行双向交流,善于将情感教育与说理教育结合起来,善于将正式教育向生活化教育延伸以形成合力。第三,拓展与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拓展大学生政治素养教育,深化心理素质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喻文化 “文化反哺”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中国当代虚无主义思潮的哲学思考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志红 朱士群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5-30,共6页
本文以现代性视角,从尼采、海德格尔、福柯对形而上虚无主义的现代性反思及其悖论出发,剖析当代中国社会在价值、历史、文化和网络生存领域中存在的"无根性危机"、"断裂性迷茫"、"困惑性麻木"、"陌... 本文以现代性视角,从尼采、海德格尔、福柯对形而上虚无主义的现代性反思及其悖论出发,剖析当代中国社会在价值、历史、文化和网络生存领域中存在的"无根性危机"、"断裂性迷茫"、"困惑性麻木"、"陌生性慌乱"等衍生态的虚无主义思潮,指出虚无主义思潮的实质及其在中国学术思想观念体系、社会公共话语体系和社会意识形态三大领域中的侵害,并提出,当代中国"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为消解中国现代性虚无主义思潮提供了坚实的现实基础,同时对于加强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建设,积极构建中国特色"主导论"价值形态,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西方虚无主义哲学 中国虚无主义思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绿色发展思想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2
3
作者 黄志斌 袁蛟娇 沈琳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6-110,共5页
邓小平在人与自然关系的主体方面,主张控制人口,主要涉及绿色发展的人口与资源协调发展观;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客体要素方面,倡行植树造林,内含了绿色发展的生态安全观、群众主体观和持续绿化观;在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支撑条件方面,强调科... 邓小平在人与自然关系的主体方面,主张控制人口,主要涉及绿色发展的人口与资源协调发展观;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客体要素方面,倡行植树造林,内含了绿色发展的生态安全观、群众主体观和持续绿化观;在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支撑条件方面,强调科教对经济建设和环境建设的先导作用,突出立法建制对环保事业发展的保障作用,蕴含有绿色发展的科技观、教育观和法制观。总结和研究邓小平绿色发展思想,对于深入把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的历史与理论逻辑,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认识、新设计、新规范,实现美丽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绿色发展思想 人与自然 生态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研究生创新思维生成与培养机制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朱浩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2015年第4期22-26,共5页
如何培养创新能力是当前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具有创新思维是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前提。研究生创新思维活动具有开放、非平衡、非线性、随机涨落、超循环等特性,其内在发生机制和形成过程遵循复杂系统的自组织演化... 如何培养创新能力是当前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具有创新思维是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前提。研究生创新思维活动具有开放、非平衡、非线性、随机涨落、超循环等特性,其内在发生机制和形成过程遵循复杂系统的自组织演化规律。自组织理论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论为探讨研究生创新思维生成与培养的机制,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织理论 研究生 创新思维 生成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放逐的资本主义及其文化悖论 被引量:1
5
作者 陈绪新 吴豫徽 丁婷婷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3-118,共6页
尼采宣布"上帝死了"之后,上帝开始从神龛步入到尘世生活,人性从此被放逐,它一方面为资本主义高歌猛进释放出强大的经济冲动力,另一方面又为自由不羁的资本主义预置了挥之不去的文化悖论。资本主义的文化悖论突出表现为:道德... 尼采宣布"上帝死了"之后,上帝开始从神龛步入到尘世生活,人性从此被放逐,它一方面为资本主义高歌猛进释放出强大的经济冲动力,另一方面又为自由不羁的资本主义预置了挥之不去的文化悖论。资本主义的文化悖论突出表现为:道德理想因人性的放逐而被贴上个人主义标签,从此变得低级庸俗;个人因为人性的被放逐而迷失自我,出现前所未有的存在性孤独与焦虑;经济被放逐后变成了一匹脱缰的野马,只见亚当·斯密的"自私"和"精明",而不见了他的"友善"、"同情心"和"合宜性";情愿呆在"牢笼"里的现代人,在责任和义务面前往往选择"理性的无知",并且逐渐变得麻木不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主义文化悖论 个人主义 存在性孤独 经济的“伦理不涉” 理论的无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乐原理的哲学探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黄志斌 代长彬 《江淮论坛》 CSSCI 2013年第3期65-68,共4页
和乐原理是对和谐的主客体相统一的怡然效应的概括。客体的和谐状态只有落实到主体的怡然体验,才是其价值的真正实现。和乐伴随着主体反映客体和谐状态的感知转换、理解转换、想象转换和情感转换。客体的和谐状态乃美的表征,主体审视、... 和乐原理是对和谐的主客体相统一的怡然效应的概括。客体的和谐状态只有落实到主体的怡然体验,才是其价值的真正实现。和乐伴随着主体反映客体和谐状态的感知转换、理解转换、想象转换和情感转换。客体的和谐状态乃美的表征,主体审视、感受、享用客体和谐状态的内化过程就是审美活动过程,故和乐在过程上展现为由和至乐的审美之乐,在结果上表现为主客交融的怡然心境。和乐所展示的和谐的价值既是人生永恒的主题,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价值旨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乐 审美之乐 怡然心境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中山的德教理论探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崔华前 王亚球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5期100-104,共5页
文章对孙中山的德教理论进行了探析,作为中国近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在德教领域的主要贡献有:强调道德教化,设计了系统的德教内容,构建了优秀的道德精神,求立了丰富的德教方法,并提出了道德评估的标准。
关键词 孙中山 道德教化 德教内容 道德精神 德教方法 道德评估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贸易模式演进理论的新进展
8
作者 张庆彩 赵彦波 张先锋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51-53,共3页
本文在梳理贸易模式演进理论思路脉络的基础上,分析了贸易模式表现形式的新变化与传统理论的困境及其存在的不足,并从全球价值链与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两个角度,探讨了贸易模式演进理论发展的新趋势。
关键词 贸易模式演进理论 全球价值链理论 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 新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审丑”现象的消费行为反思
9
作者 丁慧民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9-51,共3页
网络"审丑"现象是随着消费主义的流行,并以泛化现象正在以它独有的信息"繁殖"体系快速蔓延,给网民的传统审美观和价值观带来巨大的视觉和精神冲击。看似消费与被消费行为之间,却充满了娱乐化的"利益"情结... 网络"审丑"现象是随着消费主义的流行,并以泛化现象正在以它独有的信息"繁殖"体系快速蔓延,给网民的传统审美观和价值观带来巨大的视觉和精神冲击。看似消费与被消费行为之间,却充满了娱乐化的"利益"情结,是对淳朴本真审美的异化。为此,要以习近平主席世界互联网讲话精神为指导,以审美为导向,道德教化为引导,修复网络生态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主义 网络"审丑" 网络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