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生方程式赛车电子差速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淑旺 夏麒翔 罗建辉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89-293,共5页
为了实现自主设计的纯电动赛车在转向过程中左右两侧车轮差速旋转并使得车辆快速稳定转向,文章综合考虑各因素以契合赛车软硬件要求,建立Ackermann-Jeantand模型并求出理想横摆角速度,再以车辆质心偏移角为控制依据、横摆角速度为控制... 为了实现自主设计的纯电动赛车在转向过程中左右两侧车轮差速旋转并使得车辆快速稳定转向,文章综合考虑各因素以契合赛车软硬件要求,建立Ackermann-Jeantand模型并求出理想横摆角速度,再以车辆质心偏移角为控制依据、横摆角速度为控制目标构建电子差速算法;使用Matlab/Simulink软件搭建仿真模型进行直线及转弯等不同工况下的仿真验证,并在测试车辆上进行实车试验加以对比分析。仿真和试验结果验证了该电子差速算法的优越性及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赛车 电子差速算法 质心偏移角 横摆角速度 MATLAB/SIMULINK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喷汽油机高效颗粒捕集器技术及控制策略研究
2
作者 马标 钟秋月 +2 位作者 胡帅 孙豫 滕勤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60,共7页
为了适应国家排放法规对汽油直喷发动机颗粒物监测粒径逐渐减小的要求,根据汽油直喷发动机排放开发目标,设计不同的汽油机颗粒捕集器(GPF)技术方案,通过发动机台架试验、转毂试验的测试选型确定捕集效率高、背压小的最优方案。建立了基... 为了适应国家排放法规对汽油直喷发动机颗粒物监测粒径逐渐减小的要求,根据汽油直喷发动机排放开发目标,设计不同的汽油机颗粒捕集器(GPF)技术方案,通过发动机台架试验、转毂试验的测试选型确定捕集效率高、背压小的最优方案。建立了基于发动机原排和压差的GPF控制策略,结合GPF测试选型数据标定GPF碳载量模型、再生效率模型等,实现再生工况识别并协调再生控制。通过WLTC排放循环验证GPF控制策略,最优方案的捕集效率满足排放开发目标,有效降低了汽油直喷汽油机的颗粒物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喷式汽油机 颗粒捕集器 控制策略 再生效率 过滤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毫米波雷达与视觉传感器信息融合的车辆跟踪 被引量:15
3
作者 胡延平 刘菲 +1 位作者 魏振亚 赵林峰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2181-2188,共8页
为提高车辆前向防碰撞预警系统对前方道路环境感知的准确性,提出一种毫米波雷达与视觉传感器信息融合的车辆跟踪方法。提出的剔除雷达干扰目标算法缩短了对干扰目标的处理时间;提出的对称检测算法可对雷达目标兴趣区域进行对称检测,减... 为提高车辆前向防碰撞预警系统对前方道路环境感知的准确性,提出一种毫米波雷达与视觉传感器信息融合的车辆跟踪方法。提出的剔除雷达干扰目标算法缩短了对干扰目标的处理时间;提出的对称检测算法可对雷达目标兴趣区域进行对称检测,减小雷达目标兴趣区域的横向位置误差;提出的KCF-KF组合滤波算法可提高跟踪车辆的精度。实车试验表明,该方法可有效跟踪车辆位置信息,像素坐标系下的X、Y坐标跟踪准确率分别超过97.34%与95.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波雷达 视觉传感器 信息融合 车辆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定车速下长头重卡驾驶室异常振动分析
4
作者 王海涛 张代胜 +2 位作者 汪波 谭继锦 杨靖廷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6-62,共7页
针对某长头重卡以90 km/h的速度在良好路面行驶过程中出现的驾驶室侧围异常振动现象展开研究。在故障分析和道路试验的基础上,基于PolyLSCF参数识别法对驾驶室白车身进行模态测试,建立驾驶室白车身有限元模型。通过试验与分析相结合的方... 针对某长头重卡以90 km/h的速度在良好路面行驶过程中出现的驾驶室侧围异常振动现象展开研究。在故障分析和道路试验的基础上,基于PolyLSCF参数识别法对驾驶室白车身进行模态测试,建立驾驶室白车身有限元模型。通过试验与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外界激励对驾驶室振动的影响,掌握长头车驾驶室的振动特性,找到驾驶室异常振动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该长头重卡驾驶室侧围刚度较弱,局部模态复杂,模态特性与平头车驾驶室有所不同,特定速度下车轮激励的倍频与驾驶室1阶扭转频率相近。针对驾驶室异常振动问题,提出了结构优化方案,并通过仿真验证了优化措施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头重卡驾驶室 故障分析 道路试验 模态试验与仿真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水分毛竹废弃物非等温干燥特性及其动力学 被引量:1
5
作者 范浩 马培勇 +3 位作者 张俊 任祥军 吴东强 邢献军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745-1750,共6页
文章基于热重分析对高水分毛竹废弃物的非等温干燥特性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含水率和升温速率对毛竹废弃物干燥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含水率越高,升温速率越小,干燥所需的时间越长。采用迭代法对水分比以及4种非等温干燥模型进行非线... 文章基于热重分析对高水分毛竹废弃物的非等温干燥特性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含水率和升温速率对毛竹废弃物干燥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含水率越高,升温速率越小,干燥所需的时间越长。采用迭代法对水分比以及4种非等温干燥模型进行非线性回归拟合分析,通过综合分析评价参数和残差分布可知,Henderson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是描述毛竹废弃物内部水分迁移规律的最优模型,并得到毛竹废弃物干燥所需的表观活化能为34.35~41.75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分毛竹废弃物 热重分析 非等温干燥 动力学模型 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循环对沥青-集料界面相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沈可 孙本芹 孙昊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129-133,共5页
冻融循环损伤是季冻区沥青路面的早期主要病害,冻融损伤主要集中在沥青-集料界面相,而目前关于冻融损伤的研究对象以沥青混合料为主。本工作针对沥青-集料界面相开展冻融损伤实验研究,制备了集料-沥青-集料“三明治”试件,对其进行多次... 冻融循环损伤是季冻区沥青路面的早期主要病害,冻融损伤主要集中在沥青-集料界面相,而目前关于冻融损伤的研究对象以沥青混合料为主。本工作针对沥青-集料界面相开展冻融损伤实验研究,制备了集料-沥青-集料“三明治”试件,对其进行多次冻融循环处理,然后对冻融循环后的试件进行剪切实验和拉拔实验,分析冻融循环与其剪切强度、拉拔强度及断裂能的关系,探索冻融循环对沥青-集料界面相力学行为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试件的剪切强度与拉拔强度呈下降的趋势,初期下降快,冻融循环15次后数值趋于稳定;在相同冻融循环次数下,SBS改性沥青-集料系统的剪切、拉拔强度衰减率均高于基质沥青;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拉拔实验试件断裂面集料裸露的面积逐渐增大,即界面相粘附失效占比逐渐增大。冻融循环对断裂能的影响规律与对强度的影响规律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循环 沥青-集料系统 剪切实验 拉拔实验 损伤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