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二硫化钼作为机械油添加剂的摩擦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66
1
作者 沃恒洲 胡坤宏 胡献国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3-37,共5页
由硫化钠和钼酸钠水溶液反应生成棕色三硫化钼膏状沉淀,将三硫化钼粉末干燥后在氢气保护气氛中于适宜温度下煅烧脱硫,制得了粒径为20~30nm的纳米MoS2颗粒.用X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了MoS2纳米颗粒的相组成和微观形貌;利用四... 由硫化钠和钼酸钠水溶液反应生成棕色三硫化钼膏状沉淀,将三硫化钼粉末干燥后在氢气保护气氛中于适宜温度下煅烧脱硫,制得了粒径为20~30nm的纳米MoS2颗粒.用X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了MoS2纳米颗粒的相组成和微观形貌;利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测定了纳米MoS2作为N46机械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分析了磨痕表面元素的化学状态,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磨痕表面形貌,探讨了纳米MoS2的减摩抗磨机理.结果表明,同普通MoS2微粒相比,纳米MoS2更易发生化学反应并在钢球磨损表面形成含三氧化钼的表面膜,纳米MoS2添加剂的极压、抗磨和减摩性能优于普通MoS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S2 纳米颗粒 添加剂 摩擦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燃油碳烟的组成和结构以及摩擦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刘天霞 胡恩柱 +3 位作者 金涛 徐玉福 俞辉强 胡献国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79-386,共8页
用自制碳烟捕集装置收集了生物质燃油碳烟(Bio-fuel soot,简称BS),采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BS对液体石蜡(Liquid paraffin,简称LP)摩擦学特性的影响,借助扫描电镜/能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高分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等分析... 用自制碳烟捕集装置收集了生物质燃油碳烟(Bio-fuel soot,简称BS),采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BS对液体石蜡(Liquid paraffin,简称LP)摩擦学特性的影响,借助扫描电镜/能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高分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等分析了BS的组成、结构及摩擦学作用机理.结果表明:BS由平均粒径约40 nm的球形颗粒组成链状团聚体,主要成分为无定型碳和氧,并含少量石墨烯微晶,且其氧含量高于柴油碳烟.随着BS在LP中添加质量百分数的增大,最大无卡咬负荷先增大后减小,钢球平均磨斑直径呈线性增大,而平均摩擦系数先稍有减小后趋于增大.就摩擦学作用机理而言,一方面,BS中的含氧官能团使BS在摩擦过程中易于吸附到摩擦表面,影响边界润滑膜的作用;另一方面,BS引起磨粒磨损和腐蚀磨损,使得摩擦表面的金属氧化膜在摩擦过程中易脱落成磨粒,从而加剧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燃油 碳烟 结构 组成 摩擦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基材料表面粘结润滑涂层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马少波 尹延国 +3 位作者 焦明华 姚巍 解挺 俞建卫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36-39,共4页
为改善铁基粉末冶金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在其表面制备了复合粘结润滑涂层,分别在干摩擦和油润滑条件下进行摩擦磨损试验与分析,结果表明:石墨、二硫化钼两者有协同作用,复合粘结润滑涂层具有良好的润滑减摩性能,油润滑条件下,涂层以石... 为改善铁基粉末冶金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在其表面制备了复合粘结润滑涂层,分别在干摩擦和油润滑条件下进行摩擦磨损试验与分析,结果表明:石墨、二硫化钼两者有协同作用,复合粘结润滑涂层具有良好的润滑减摩性能,油润滑条件下,涂层以石墨含量较多者为佳,干摩擦条件下,涂层以MoS2含量较多者为佳,采用硅烷偶联剂处理后,进一步提高了复合涂层的减摩耐磨性能和承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化钼 石墨 粘结润滑涂层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硫化钼改性聚甲醛自润滑复合材料的微观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胡坤宏 S Schraube +2 位作者 徐玉福 胡献国 R Stengler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8-45,共8页
用市售微米MoS2(micro-MoS2)、自制MoS2纳米球(MoS2 nano-balls)与MoS2夹层化合物(MoS2-IC)分别共混填充到聚甲醛(POM)中,然后把此共混物复合到铜粉钢板上,制备出系列改性POM/铜/钢3层复合轴承材料.在UST万能表面测试仪上对复合材料的... 用市售微米MoS2(micro-MoS2)、自制MoS2纳米球(MoS2 nano-balls)与MoS2夹层化合物(MoS2-IC)分别共混填充到聚甲醛(POM)中,然后把此共混物复合到铜粉钢板上,制备出系列改性POM/铜/钢3层复合轴承材料.在UST万能表面测试仪上对复合材料的微观摩擦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POM/MoS2-IC复合材料的微观摩擦学性能并不理想,分析原因认为在MoS2夹层过程中,MoS2的晶型由摩擦学性能优良的2H型转变成了相对较差的1T型.POM/MoS2 nano-balls复合材料表现出了优良的微观摩擦学性能,这归咎于其独特的球形封闭结构引起的化学稳定性升高,此外在摩擦过程中球形结构可以通过剥层与转移起到润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摩擦学 二硫化钼纳米微粒 夹层化合物 聚甲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乳化生物质燃油的往复运动摩擦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俞辉强 徐玉福 +2 位作者 胡恩柱 刘天霞 胡献国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22-629,共8页
采用发动机活塞环-缸套摩擦磨损试验台,研究了微乳化生物质燃油在活塞环-缸套摩擦副往复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磨损特性.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及附带的能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等分析测试手段考察了磨痕表面形貌及元素组成与含量、主要元素化... 采用发动机活塞环-缸套摩擦磨损试验台,研究了微乳化生物质燃油在活塞环-缸套摩擦副往复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磨损特性.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及附带的能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等分析测试手段考察了磨痕表面形貌及元素组成与含量、主要元素化学状态,探讨了摩擦磨损机理.结果表明,在微乳化生物质燃油润滑条件下,活塞环-缸套之间的摩擦系数和它们的磨损量均随着往复运动频率增加而增大,微乳化生物质燃油减摩性较0#柴油好,耐磨性比0#柴油差;摩擦磨损的机理归于微乳化生物质燃油中的极性基团如羧基(—COOH)易于吸附在摩擦副表面起到边界润滑作用,而乳化燃油中酸性物质在摩擦过程中加大了对摩擦表面的腐蚀,同时摩擦表面形成的Fe2O3氧化膜在摩擦力作用下脱落并充当磨粒,从而使磨损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油 活塞环一缸套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体材料的摩擦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胡献国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47-349,共3页
摩擦学研究正逐渐深入到各个学科领域。牙齿作为一类特殊的摩擦副有着与其它摩擦副不同的特点。而仿生牙体材料作为一种特殊的功能材料,除了它的机械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防腐耐蚀等性能外,它的摩擦磨损特性正引起越来越多的国内外... 摩擦学研究正逐渐深入到各个学科领域。牙齿作为一类特殊的摩擦副有着与其它摩擦副不同的特点。而仿生牙体材料作为一种特殊的功能材料,除了它的机械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防腐耐蚀等性能外,它的摩擦磨损特性正引起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材料科学家的重视。为了促进我国牙体材料健康有序地快速发展,本文介绍了牙齿摩擦副的摩擦磨损特点和国外对牙体材料的摩擦磨损特性研究进展;并就我国牙体材料及其摩擦学研究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几点建议,强调应加大对此材料基础性研究的投入,尽快建立起一套从病人坏牙的诊断到完全修复的高效高速高技术“并行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学 牙齿 牙体材料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金属轴承材料表面黏结润滑涂层摩擦学性能研究
7
作者 俞建卫 姚巍 尹延国 《轴承》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7-31,共5页
在HDM-10型端面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进行油润滑及规律变载条件下的摩擦磨损试验,考察了石墨、MoS2及其复合黏结润滑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固体润滑涂层显示了较好的减摩耐磨性能,摩擦副正常阶段的摩擦系数在0.09以下,摩擦温升小,... 在HDM-10型端面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进行油润滑及规律变载条件下的摩擦磨损试验,考察了石墨、MoS2及其复合黏结润滑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固体润滑涂层显示了较好的减摩耐磨性能,摩擦副正常阶段的摩擦系数在0.09以下,摩擦温升小,涂层的承载载荷都超过了2800 N,最高达到4800N;石墨与MoS2有较好的协同效应,当石墨、MoS2与胶黏剂的比例为3∶2∶10时,涂层的摩擦学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轴承 黏结涂层 协同效应 摩擦 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往复滑动干摩擦条件下碳烟颗粒的摩擦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唐卡 宋汝鸿 +2 位作者 胡恩柱 刘一鸣 胡献国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8-205,共8页
采用往复摩擦磨损试验机分别研究了生物质燃油碳烟颗粒和0#柴油碳烟颗粒对滑动干摩擦条件下铸铁/铸铁摩擦副摩擦磨损行为的影响;借助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和拉曼光谱仪等分析测试设备探讨了不同碳烟颗粒的摩擦学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引... 采用往复摩擦磨损试验机分别研究了生物质燃油碳烟颗粒和0#柴油碳烟颗粒对滑动干摩擦条件下铸铁/铸铁摩擦副摩擦磨损行为的影响;借助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和拉曼光谱仪等分析测试设备探讨了不同碳烟颗粒的摩擦学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引入碳烟颗粒后,铸铁摩擦副的摩擦磨损明显减轻,摩擦系数和磨损量均随往复频率的增加而增大;且生物质燃油碳烟颗粒的抗磨减摩效果优于柴油碳烟颗粒.其原因归于碳烟颗粒自身的力学特性、自润滑性以及摩擦副表面特性,主要包括含碳烟颗粒摩擦表面膜的形成、摩擦诱导铁基氧化物的生成,以及摩擦表面有序化碳含量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燃油 碳烟 滑动干摩擦 摩擦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实验的PTFE基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优化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夏路 解挺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190-5193,5198,共5页
聚四氟乙烯(PTFE)是一种优异的固体自润滑复合材料,具有广泛的工业应用。采用润滑剂:石墨(Gr),二硫化钼(MoS_2)和增强相:玻璃纤维(GF)、碳纤维(CF)等多元填料对PTFE进行复合改性。运用正交实验设计,以各填料的体积分数为正交实验设计因... 聚四氟乙烯(PTFE)是一种优异的固体自润滑复合材料,具有广泛的工业应用。采用润滑剂:石墨(Gr),二硫化钼(MoS_2)和增强相:玻璃纤维(GF)、碳纤维(CF)等多元填料对PTFE进行复合改性。运用正交实验设计,以各填料的体积分数为正交实验设计因子,以磨损率和摩擦系数为目标因子,建立正交实验表。通过正交分析讨论了填料含量不同的PTFE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特性。结果表明,影响样品摩擦系数的主次因素依次为C>MoS_2>GF>CF,影响样品磨损率主次因素依次为GF>CF>MoS_2>Gr,并根据试验结果给出了复合材料的优化配方,以期对于高性能PTFE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的优化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FE基复合材料 正交实验设计 自润滑 增强相 优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S表面改性制备铁基轴承材料的摩擦学性能
10
作者 郑海飞 尹延国 李蓉蓉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6-524,共9页
以Fe、C混合粉末为原料,分别以FeS、镀镍FeS作为固体润滑剂,通过粉末冶金方法制备铁基轴承材料。研究添加不同质量分数FeS和镀镍FeS对铁基轴承材料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和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FeS的铁基轴承材料摩擦学性能提高... 以Fe、C混合粉末为原料,分别以FeS、镀镍FeS作为固体润滑剂,通过粉末冶金方法制备铁基轴承材料。研究添加不同质量分数FeS和镀镍FeS对铁基轴承材料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和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FeS的铁基轴承材料摩擦学性能提高,但是FeS与铁基材料界面结合性差,容易团聚脱落,降低铁基材料的力学性能,不利于材料的减摩耐磨性能提高。表面改性增强了FeS与基体的界面结合,材料的密度和硬度均得到提高。当添加质量分数为8%的镀镍FeS时,所制备的铁基轴承材料力学性能最优,干摩擦条件下,随着载荷增加,含镀镍FeS的铁基轴承材料摩擦系数略微下降,磨损量增加相对缓慢,磨损表面FeS富集,仅存在轻微犁沟,对偶件表面转移膜覆盖程度高、连续性好,材料的减摩耐磨性能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基轴承材料 表面改性 界面结合 固体润滑 力学性能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银无铅铜铋滑动轴承材料摩擦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玲 尹延国 +1 位作者 焦明华 俞建卫 《轴承》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1-55,共5页
用常规粉末冶金工艺制备出含银无铅铜铋轴承材料,运用MM-200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银含量对铜铋轴承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质量分数0.8%的银,对铜铋轴承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尤其是随着滴油量的减少,润滑... 用常规粉末冶金工艺制备出含银无铅铜铋轴承材料,运用MM-200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银含量对铜铋轴承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质量分数0.8%的银,对铜铋轴承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尤其是随着滴油量的减少,润滑效果减弱时,银对铜铋轴承材料减摩、耐磨性能的改善作用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基轴承材料 摩擦学特性 试验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制动片参数差异对制动系统动力学特性影响研究
12
作者 林东东 陈丙三 +3 位作者 鄢晓宇 王伟 张福江 董世超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78-1385,共8页
为探究双制动片参数差异对制动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以双自由度制动片振动模型为基础,建立双制动片制动系统动力学模型。调整两制动片之间参数差异,分析制动片时变振动信号,得到相应相位图、分岔特性图,以此探讨两制动片间参数差异对... 为探究双制动片参数差异对制动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以双自由度制动片振动模型为基础,建立双制动片制动系统动力学模型。调整两制动片之间参数差异,分析制动片时变振动信号,得到相应相位图、分岔特性图,以此探讨两制动片间参数差异对制动系统稳定性影响,并探究不同制动策略下制动系统的振动特性。结果表明:双制动片参数差异对制动系统动力学特性有明显影响;在制动片之间存在一定质量、摩擦模型参数、制动片径向/切向刚度差异的情况下,制动系统振动呈现混沌特性,可以通过调整双制动片关键参数差异来抑制混沌振动。该研究可以为双制动片系统的制动策略优化与减噪抑振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动系统 动力学模型 参数差异 摩擦振动 分岔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隙结构对铁基含油滑动轴承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李蓉蓉 尹延国 +1 位作者 苗继琳 方小亮 《轴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8-83,共6页
分别将TiH2和聚酰胺-66短纤维作为高温和低温分解造孔剂,通过粉末冶金方法制备了铁基含油滑动轴承材料。TiH2分解产生的H2从材料中逸出,在基体内留下大孔洞,嵌入基体的聚酰胺-66短纤维低温分解后可在基体中生成连通的纤维状孔隙通道,有... 分别将TiH2和聚酰胺-66短纤维作为高温和低温分解造孔剂,通过粉末冶金方法制备了铁基含油滑动轴承材料。TiH2分解产生的H2从材料中逸出,在基体内留下大孔洞,嵌入基体的聚酰胺-66短纤维低温分解后可在基体中生成连通的纤维状孔隙通道,有助于基体储存与释放润滑油。研究了造孔剂对铁基含油滑动轴承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有造孔剂的基体含油率比无造孔剂的基体含油率提高了33.9%,在摩擦热的作用下,可以将润滑油迅速释放到含油材料表面,与对偶件之间形成一个稳定的固-液-固界面,从而减少材料的摩擦磨损;当载荷为300 N(接触压强为1.2 MPa)时,含油材料的摩擦系数为0.078;适当增加载荷,有利于润滑油的释放;当载荷较大时,润滑油膜易被压溃破损,材料减摩性能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轴承 多孔材料 聚酰胺-66 自润滑轴承材料 摩擦系数 含油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板带石墨烯轧制乳化液的制备及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中洋 高晓谋 +3 位作者 吴波 何甲生 高荣权 胡献国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5-59,共5页
根据HLB值,通过对表面活性剂Tween-85及油酸的复配,制得含石墨烯纳米颗粒的铜板带轧制乳化液。静置观察了乳化液的稳定性,并测定了乳化液对紫铜的润湿性。通过CFT-1型多功能材料表面性能综合测试仪对乳化液的摩擦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 根据HLB值,通过对表面活性剂Tween-85及油酸的复配,制得含石墨烯纳米颗粒的铜板带轧制乳化液。静置观察了乳化液的稳定性,并测定了乳化液对紫铜的润湿性。通过CFT-1型多功能材料表面性能综合测试仪对乳化液的摩擦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的复配提高了乳化液的稳定性、润湿性。相对于不含石墨烯的乳化液,添加质量分数0.06%石墨烯后,平均摩擦因数降低了15%,磨损面积减少19%。摩擦过程中乳化液中的石墨烯进入摩擦界面形成连续保护膜,且由于其片层之间较小的剪切力,通过层间滑移,提高摩擦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乳化液 轧制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末润滑粗糙界面的摩擦特性数值模拟及光学原位观测
15
作者 孔俊超 王刚 +3 位作者 许雪艳 徐兵 陈梦强 祝小康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9-239,共11页
固体粉末润滑剂可用于航空航天和高温成型等恶劣环境,润滑剂的润滑特性已成为制约大型锻件成形的关键因素。建立离散元数值模型分析不同粉末层厚度和粗糙度的初压力链和配位数,再利用面接触原位观察试验机分析30个行程中粉末层形态、摩... 固体粉末润滑剂可用于航空航天和高温成型等恶劣环境,润滑剂的润滑特性已成为制约大型锻件成形的关键因素。建立离散元数值模型分析不同粉末层厚度和粗糙度的初压力链和配位数,再利用面接触原位观察试验机分析30个行程中粉末层形态、摩擦特性参数和真实接触面积比。结果表明:粉末层厚度为15μm时,易发生擦伤、点状剥落和分层剥落等,部分区域金属基体初始裸露,摩擦因数先增加后趋于定值,主要为微凸体直接接触承载,接触界面颗粒数少、配位数迅速下降、力链持续时间短,摩擦磨损状态恶劣。粉末层厚度为30μm时,粉末完全覆盖接触区域,摩擦因数先增加后降低,真实接触面积比大,界面颗粒数多、配位数降低缓慢、力链持续时间长,载荷波动较小且真实接触面积比大,摩擦磨损状态良好。选取较大粉末层厚度(30μm)和适当的表面粗糙度(Ra 0.409μm)时,粉末平整性好且碳元素含量高,接触界面的力链分布均匀,配位数大且持续时间长,能形成平整、稳定的粉末润滑膜。基于离散元数值模拟和光学原位观测研究不同粗糙度和粉末层厚度的摩擦接触界面摩擦特性,可为机械工程领域的接触界面形成平整、稳定且润滑性能良好的粉末润滑膜提供理论指导和机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原位观测 表面粗糙度 粉末层厚度 摩擦因数 真实接触面积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表面金属化对铜基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16
作者 焦明华 尹延国 +4 位作者 俞建卫 解挺 杜春宽 刘焜 吴玉程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637-1643,共7页
利用化学镀技术制备镀铜和镀镍石墨粉,采用粉末冶金复压复烧工艺制备铜基石墨自润滑复合材料,测试了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能谱仪等分析该复合材料的结构、摩擦磨损性能及机理。结果表明:石墨表面铜、镍镀... 利用化学镀技术制备镀铜和镀镍石墨粉,采用粉末冶金复压复烧工艺制备铜基石墨自润滑复合材料,测试了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能谱仪等分析该复合材料的结构、摩擦磨损性能及机理。结果表明:石墨表面铜、镍镀层改善了石墨和铜合金基体界面结合,摩擦过程中所形成的润滑膜与基体粘附性好,显示出更好的润滑减摩效果,摩擦副摩擦因数由0.24降低到0.20,磨损率降低约50%;实验条件下,6%(质量分数)石墨铜基复合材料经历轻微磨损、中等磨损和严重磨损3个磨损过程;而6%镀铜、镀镍石墨铜基复合材料只经历轻微磨损和中等磨损两个磨损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金属化 复合材料 摩擦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树脂粘接润滑涂层摩擦学特性 被引量:14
17
作者 尹延国 姚巍 +1 位作者 俞建卫 田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0-83,87,共5页
为研究环氧树脂粘接固体润滑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及机理,采用端面摩擦磨损试验机在干摩擦变载荷条件下进行了该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试验与分析,结果表明,试验初期涂层表面的环氧树脂与钢对偶件直接接触,减摩润滑效果不佳;随着载荷的增加... 为研究环氧树脂粘接固体润滑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及机理,采用端面摩擦磨损试验机在干摩擦变载荷条件下进行了该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试验与分析,结果表明,试验初期涂层表面的环氧树脂与钢对偶件直接接触,减摩润滑效果不佳;随着载荷的增加与时间的延长,涂层表面逐渐形成固体润滑保护薄膜以及在对偶件表面形成转移润滑层,涂层进入稳定摩擦磨损阶段并显示出优异的减摩润滑性能;当载荷超过涂层承载能力时,涂层表面磨损加剧,直至涂层剥落、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层 环氧树脂 润滑薄膜 摩擦 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接触状态下激光加工微造型表面摩擦特性研究 被引量:22
18
作者 李杨 刘小君 +1 位作者 王庆生 刘焜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49-356,共8页
为了研究表面形貌对线接触弹流状态下摩擦副摩擦特性的影响,采用激光微造型技术,通过控制微造型的形状、深度、间距和面积占有率等参数制造了两组表面高度算术平均值Sa分别相同的试件.使用Talysurf CCI Lite非接触式三维光学轮廓仪对表... 为了研究表面形貌对线接触弹流状态下摩擦副摩擦特性的影响,采用激光微造型技术,通过控制微造型的形状、深度、间距和面积占有率等参数制造了两组表面高度算术平均值Sa分别相同的试件.使用Talysurf CCI Lite非接触式三维光学轮廓仪对表面进行测量,采用ISO25178参数及连通性系数Us对测量表面进行表征,最后在JPM-1型双盘摩擦磨损试验机上对试件进行富油摩擦试验,得到不同转速、不同载荷工况下的摩擦系数.结果表明:线接触状态下,微造型形状、方向及深度均会对表面的摩擦特性产生影响,顺向箭头微造型表面表现出了最优的摩擦特性;试件摩擦系数随着转速的增大呈线性增长趋势,随着载荷的增大而减小,减小的幅度随载荷的增大逐渐变得缓慢;表面形貌三维表征参数Ssk、Sku、Vvv、Vvc、Us与摩擦特性均有一定的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造型 线接触 弹流润滑 摩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铅含镍铜-钢双金属轴承材料的摩擦学特性 被引量:8
19
作者 尹延国 唐红跃 +3 位作者 焦明华 张国涛 薛露 田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89-1198,共10页
采用常规粉末冶金方法制备无铅含镍(CuNi9Sn6)铜-钢双金属轴承材料,在HDM-20端面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进行油润滑条件下的摩擦磨损试验,在全酸价(KOH)为1.185×10^(-3)的CD15W-40劣化润滑油中进行腐蚀试验,分析其摩擦学特性及耐腐蚀性,... 采用常规粉末冶金方法制备无铅含镍(CuNi9Sn6)铜-钢双金属轴承材料,在HDM-20端面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进行油润滑条件下的摩擦磨损试验,在全酸价(KOH)为1.185×10^(-3)的CD15W-40劣化润滑油中进行腐蚀试验,分析其摩擦学特性及耐腐蚀性,并与两种典型的铜铅轴承材料(CuPb10Sn10、CuPb24Sn1)的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无铅含镍铜基轴承材料在低载、润滑良好情况下与铜铅材料一样都表现出较好的摩擦学特性,但因其不含软质减摩相,在高载、润滑不良情况下较易发生粘着破坏,承载能力不如两种铜铅轴承材料;在劣化油腐蚀过程中,无铅含镍铜基轴承材料表面粘附形成了一层具有保护性质的氧化物膜,阻碍材料进一步发生腐蚀变质,耐腐蚀性较好,摩擦磨损性能下降较少。两种铜铅轴承材料中铅组元不断受到劣化油的腐蚀溶析,耐腐蚀性较差,摩擦磨损特性有较大程度的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铅含镍 轴承材料 摩擦学特性 耐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填料粒径对Cu/PTFE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3
20
作者 解挺 江凯 丁亚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5-41,共7页
利用离散元方法对Cu/PTFE复合材料与45钢摩擦副建立滑动摩擦模型,重点探讨了填充质量一定时,Cu颗粒粒径对Cu/PTFE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Cu/PTFE复合材料与45钢滑动摩擦过程中,在45钢表面形成一层转移颗粒层,转移颗... 利用离散元方法对Cu/PTFE复合材料与45钢摩擦副建立滑动摩擦模型,重点探讨了填充质量一定时,Cu颗粒粒径对Cu/PTFE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Cu/PTFE复合材料与45钢滑动摩擦过程中,在45钢表面形成一层转移颗粒层,转移颗粒层的形成可以降低PTFE基复合材料的磨损;随着Cu粒径的增大,摩擦转移量呈增加趋势,说明一定范围内,较大粒径的Cu填充PTFE基复合材料更加有利于转移颗粒层的形成;滑动摩擦系数随着Cu粒径的增大呈减小趋势;PTFE基复合材料的磨损量、磨损率均随Cu粒径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元 PTFE基复合材料 粒径 转移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