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6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Ecotect的科研实验室采光模拟与优化研究——以合肥工业大学数字人居环境研究实验室为例
1
作者 谈其辉 黄杰 +3 位作者 王德才 张润嘉 宋文辉 高松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3-249,共7页
实验室的采光条件直接影响实验的顺利进行以及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该文从采光的形式出发,整理了窗户尺寸、窗地比、玻璃透光率以及遮阳形式等4个室内光环境影响因素,基于Ecotect软件对不同影响因素进行室内光环境模拟分析,通过计算采光... 实验室的采光条件直接影响实验的顺利进行以及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该文从采光的形式出发,整理了窗户尺寸、窗地比、玻璃透光率以及遮阳形式等4个室内光环境影响因素,基于Ecotect软件对不同影响因素进行室内光环境模拟分析,通过计算采光系数和采光均匀度定量分析各因素对室内光环境的影响程度,为实验室类建筑改造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光环境 采光模拟 采光系数 采光均匀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工业大学屯溪路校区植物资源调查 被引量:1
2
作者 黄鑫慧 李红叶 +2 位作者 胡韫韧 高皓若 王昱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6期144-147,共4页
[目的]分析合肥工业大学屯溪路校区植物资源种、科、属分类。[方法]根据校园功能分区,基于实地调查和文献查阅,归纳分析其植物资源种类。[结果]242种校园植物隶属于100科207属,其中被子植物223种,裸子植物12种,蕨类植物6种,苔藓植物1种... [目的]分析合肥工业大学屯溪路校区植物资源种、科、属分类。[方法]根据校园功能分区,基于实地调查和文献查阅,归纳分析其植物资源种类。[结果]242种校园植物隶属于100科207属,其中被子植物223种,裸子植物12种,蕨类植物6种,苔藓植物1种。隶属于蕨纲、石松纲、裸蕨纲、苏铁纲、银杏纲、薄囊蕨纲植物均为1种,10种植物隶属于松杉纲。被子植物中,175种植物隶属于双子叶植物纲,46种植物隶属于单子叶植物纲。按用途分类,药用植物184种,食用植物54种,观赏植物169种。[结论]对植物资源进行综合评价,为同区域高校植物引种与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资源 种类调查 配置 合肥工业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研究型大学工业设计硕士培养模式探讨--基于慕尼黑工业大学的实例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卢兆麟 张悦 Fritz Frenkler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16-219,225,共5页
以慕尼黑工业大学为例,对德国研究型大学工业设计硕士培养模式进行探讨。首先阐释了德国高等教育体系的特点及分类,着重指出了"研究型大学"与"应用型大学"的区别以及研究型大学的历史发展与结构;然后进行具体分析,... 以慕尼黑工业大学为例,对德国研究型大学工业设计硕士培养模式进行探讨。首先阐释了德国高等教育体系的特点及分类,着重指出了"研究型大学"与"应用型大学"的区别以及研究型大学的历史发展与结构;然后进行具体分析,认为德国研究型大学工业设计硕士培养模式的特点在于:1.明确学科定位,确立人才培养目标;2.在模块化教学体系中,贯穿实践能力培养的指导思想;3.秉承"包豪斯"教育传统,采取工作坊和学徒制相结合。最后进行了总%结,为我国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硕士生教育 德国研究型大学 实践能力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对于理想的城市广场的研究
4
作者 曹昊 李晓琼 游琪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117,122,共7页
文章基于文艺复兴时期学者的理论及其构建的理想城市模型,研究文艺复兴城市广场设计思想的形成和演变,并结合现代空间设计原理去推导古代案例,发现文艺复兴城市亦具有流动空间和线性构图等现代城市的特征。对这些理想城市模型的研究使... 文章基于文艺复兴时期学者的理论及其构建的理想城市模型,研究文艺复兴城市广场设计思想的形成和演变,并结合现代空间设计原理去推导古代案例,发现文艺复兴城市亦具有流动空间和线性构图等现代城市的特征。对这些理想城市模型的研究使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以及现代主义的城市设计思想史形成了更为紧凑和互相关联的整体,并和存世的广场实例相印证。文章较为深入地挖掘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设计思想,有助于开拓当下城市规划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的城市广场 流动空间 微型城市 佩鲁吉诺 吉贝尔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空间微生物气溶胶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估——以校园建筑为例
5
作者 王薇 吴闪 +1 位作者 伍君奇 何妍亭 《南方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3-53,共11页
高校公共场所室内环境中PM_(2.5)微生物气溶胶污染对师生健康构成潜在威胁。研究选取某高校教学楼、宿舍楼和食堂为研究对象,通过微生物采样、环境因子监测及16S rRNA基因测序,系统分析了不同公共空间的PM_(2.5)浓度、微生物气溶胶群落... 高校公共场所室内环境中PM_(2.5)微生物气溶胶污染对师生健康构成潜在威胁。研究选取某高校教学楼、宿舍楼和食堂为研究对象,通过微生物采样、环境因子监测及16S rRNA基因测序,系统分析了不同公共空间的PM_(2.5)浓度、微生物气溶胶群落结构及其分布特征以及微生物群落与环境相关性。结果显示:(1)建筑室内测量点PM_(2.5)浓度低于室外,通高空间、出入口空间在1.5 m高度处的PM_(2.5)浓度低于室内其他空间,通道空间PM浓度高于其他功能空间。(2)PM_(2.5)暴露健康影响系数HQ显示,宿舍走廊区、沐浴区及食堂就餐区存在潜在风险,男性工作人员累积风险约为女性的1.40倍。(3)微生物群落与PM_(2.5)浓度、温度和湿度相关,教学楼中PM_(2.5)浓度和湿度对群落影响较大,食堂群落结构则主要受到温度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建筑 室内空间环境 PM_(2.5)微生物气溶胶 PM_(2.5)暴露健康影响 16S rRNA基因测序 建筑功能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建成环境对儿童积极通学的影响研究——以合肥市为例
6
作者 宣蔚 张孟 梁晓璐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121,共9页
鼓励积极通学有利于儿童体力活动水平的增长与心理健康的发展,减少社会对机动车的依赖,助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基于合肥市儿童通学行为数据,运用二元逻辑回归探讨学区范围和家校路径的建成环境变量对儿童积极通学的影响。结果表明,近六... 鼓励积极通学有利于儿童体力活动水平的增长与心理健康的发展,减少社会对机动车的依赖,助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基于合肥市儿童通学行为数据,运用二元逻辑回归探讨学区范围和家校路径的建成环境变量对儿童积极通学的影响。结果表明,近六成儿童步行通学,积极通学的儿童住家聚集在学校周边500 m内;此范围内的建筑密度、建筑容积率和学区范围的住宅用地比例与积极通学呈显著相关;通学路径建成环境中,家校路线距离和道路交叉口数量与儿童积极通学存在稳定关联,沿街POI密度、商业分布和通学路径道路平均宽度也是影响儿童积极通学的显著性指标。此外,建成环境能够显著调节最强预测因子通学距离对儿童通学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可为促进积极通学的儿童友好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成环境 积极通学 儿童友好 社会生态学模型 个体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通风建筑中适应性热舒适模型的优化方法
7
作者 曹稳 吴伟东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8-154,共7页
适应性热舒适(ATC)模型可以通过规定建筑全年设定点的温度来实现节能的目的。已有模型自变量的代表值不统一,采用不同的代表值建立的模型差异很大。如何确定合适的代表值以建立最优模型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提出一种优化ATC模型的方法,... 适应性热舒适(ATC)模型可以通过规定建筑全年设定点的温度来实现节能的目的。已有模型自变量的代表值不统一,采用不同的代表值建立的模型差异很大。如何确定合适的代表值以建立最优模型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提出一种优化ATC模型的方法,并通过案例实现并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研究采用仪器测试和主观问卷结合的方法进行一年的热舒适调查,建立不同代表值的ATC模型,并将优化后的模型与其他模型进行对比。研究得到以下结论:提出ATC模型的优化方法被实现并证实其有效;研究得到的模型优于其他已有模型;对比全年模型,分类模型的预测精度和稳定性均有提高,其中季节模型的提高幅度大,性别模型的提高幅度小。本研究结果为准确建立ATC模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性热舒适模型 灰色关联 中性温度 自然通风建筑 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艺术美与音乐艺术美的相关性 被引量:4
8
作者 张亮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86-488,共3页
文章以建筑艺术欣赏的角度,从建筑艺术与音乐艺术在构筑形态与基本表现形式之间的相关性的特点分析入手,多方位、多视角地分析它们在知觉欣赏、情感欣赏与理性欣赏三者之间的特点;进而提出在建筑欣赏与音乐欣赏以及两者在时空定位上具... 文章以建筑艺术欣赏的角度,从建筑艺术与音乐艺术在构筑形态与基本表现形式之间的相关性的特点分析入手,多方位、多视角地分析它们在知觉欣赏、情感欣赏与理性欣赏三者之间的特点;进而提出在建筑欣赏与音乐欣赏以及两者在时空定位上具有的相关性;探讨建筑作为城市的“音符”所具有的宏观形态的音乐旋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奏感与韵律感 知觉欣赏 情感欣赏 理性欣赏 时空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公共医疗设施分布的社会公平绩效评价及优化策略研究--以合肥市主城区为例
9
作者 顾大治 惠强 +1 位作者 郑志元 张世连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3-60,共8页
公共医疗服务设施作为城市医疗卫生用地的空间实体,其位置分布与规模分配的合理性直接反映了居民获得医疗资源的公平性。文章以社会公平为切入点,对合肥市主城区公共医疗服务设施数据进行核密度分析,发现其空间分布总体呈现“核心集聚,... 公共医疗服务设施作为城市医疗卫生用地的空间实体,其位置分布与规模分配的合理性直接反映了居民获得医疗资源的公平性。文章以社会公平为切入点,对合肥市主城区公共医疗服务设施数据进行核密度分析,发现其空间分布总体呈现“核心集聚,周边分散”的多中心格局;在主城区公共医疗资源社会绩效总体评价层面,采用基尼系数和洛伦兹曲线进行分析,发现主城区公立医院资源在常住人口间的分配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上处于较为平均的状态;使用网格化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进一步对其进行空间可达性与公平性测度,归纳出公平性极高和公平性极低两类异常空间单元。在此基础上,基于生活圈理念,以城市拓展区、开发区及城市新区为例提出基层医疗设施布局的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医疗设施 社会公平绩效 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 合肥市主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技术和机器学习的城市街区PM_(2.5)空间分布特征研究——以合肥市滨湖新区为例
10
作者 王薇 夏宇轩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26-1437,共12页
为获取合肥市滨湖新区地面PM_(2.5)浓度,利用地面风速对2022年7月31日-2023年7月31日MODIS传感器MCD19A2数据进行风速订正,并与同期气象数据和合肥市10个国控监测站点的PM_(2.5)数据建立AOD-PM_(2.5)反演模型。结果表明:BP网络训练到第1... 为获取合肥市滨湖新区地面PM_(2.5)浓度,利用地面风速对2022年7月31日-2023年7月31日MODIS传感器MCD19A2数据进行风速订正,并与同期气象数据和合肥市10个国控监测站点的PM_(2.5)数据建立AOD-PM_(2.5)反演模型。结果表明:BP网络训练到第10代时训练结果最为理想,均方误差MSE值约为0.027。训练集、验证集、测试集和总体结果回归值r均在0.88以上,总体结果高达0.93。通过BP预测工具箱建立模型,拟合优度达到0.807。选择滨湖新区7个典型测点,测量2023年7月12-16日每日平均PM_(2.5)浓度、地面风速和温湿度,结合气象数据代入反演模型对比发现,估算值和实测值曲线高度吻合,证明该模型可用于反演滨湖新区地面PM_(2.5)浓度。对PM_(2.5)浓度进行估算和分析,结果表明:1)滨湖新区西南侧PM_(2.5)浓度最高,东南侧最低;2)功能区PM_(2.5)浓度呈现为工业区>商业区>居住区>生态园区;3)工业园区废弃物的排放会导致PM_(2.5)浓度升高,对工厂设备的优化使用以及合理处理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可降低PM_(2.5)浓度;4)商业区和居住区中的尾气排放、扬尘、工业排风等均会导致PM_(2.5)浓度升高,优化交通组织,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可降低PM_(2.5)浓度;5)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对城市PM_(2.5)浓度有显著影响,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绿色技术创新可降低PM_(2.5)浓度;6)城市绿地空间对PM_(2.5)有显著调节作用,增加绿地空间连通度、聚集度,加强大型绿地建设可发挥较强的PM_(2.5)消减作用。该研究所建立的AOD-PM_(2.5)反演模型旨在为城市街区PM_(2.5)空间分布特征研究提供可靠方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技术 PM_(2.5) 气溶胶 城市街区 风速订正 空间分布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理环境介入下游览路径空间品质对游客行为影响探讨——以合肥市三河古镇为例
11
作者 宣晓东 闫梦辉 +2 位作者 邹俊 郑逸鹤 张子旭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28,共15页
探析人本尺度下古镇游览路径多维空间品质和物理环境对游客行为的综合影响机制,以三河古镇为例,利用卷积神经网络、Open CV、sDNA量化路径空间品质;通过实地测量、空间插值获取物理环境数据;实时录像获取游客行为。构建分层回归模型对... 探析人本尺度下古镇游览路径多维空间品质和物理环境对游客行为的综合影响机制,以三河古镇为例,利用卷积神经网络、Open CV、sDNA量化路径空间品质;通过实地测量、空间插值获取物理环境数据;实时录像获取游客行为。构建分层回归模型对多维空间品质、物理环境与游客行为进行解释,总结各因子作用程度和作用方式。研究表明:夏季游客四类行为均受到多维空间品质和物理环境的直接或间接影响;观赏、休憩和购物行为主要受多维空间品质影响,步行行为主要受物理环境影响。为古镇街道空间场景优化提供依据,推动特色小镇中古镇旅游产业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镇 游览路径 空间品质 物理环境 调节作用 游客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建筑入口形式对室内气溶胶扩散的影响研究
12
作者 王薇 伍君奇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27-1235,共9页
气溶胶是悬浮于空气中的微小颗粒物质,对人体呼吸系统健康具有严重危害。作为室内外空气流通的关键过渡空间,公共建筑入口的不同设计形式对室内空气质量(IAQ,Indoor Air Quality)产生显著影响。通过文献综述和实地调研,选取合肥市36座... 气溶胶是悬浮于空气中的微小颗粒物质,对人体呼吸系统健康具有严重危害。作为室内外空气流通的关键过渡空间,公共建筑入口的不同设计形式对室内空气质量(IAQ,Indoor Air Quality)产生显著影响。通过文献综述和实地调研,选取合肥市36座公共建筑的入口设计形式进行特征提取,归纳出了平入口、有雨棚的平入口和凹入口三类典型入口形式模型;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空气流场和气溶胶扩散分布模型,对模型的不同精度网格展开模拟结果的网格无关性验证;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现场实测数据进行了模拟数据的对比验证;探讨了三类不同入口形式下室内气溶胶的扩散路径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室内气溶胶浓度与空气流动之间存在显著的关联性。空气流动速率越大,气溶胶浓度越低;空气流动速率越小,气溶胶浓度越高;2)转角空间或狭小空间容易形成涡流,涡流会导致空气滞留,阻碍气溶胶扩散,进而导致局部区域的气溶胶浓度增加;3)有雨棚的平入口的气溶胶进入量略小于无雨棚平入口,占比无雨棚平入口的92.8%,但其室内气溶胶残留量为23.6%,高出无雨棚平入口7.3%;4)室内气溶胶残留量占比从高到低排列为:有雨棚的平入口(23.6%)>平入口(16.3%)>凹入口(14.8%),凹入口在自然通风情况下气溶胶的扩散得到了有效抑制,室内气溶胶残留量最低。建议在设计中采用凹型入口,避免采用大体量雨棚,有利于自然通风,提升建筑出入口空间的空气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建筑 出入口形式 自然通风 气溶胶 数值模拟 空气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农业大学景观环境设计初探
13
作者 祝彩虹 《河北农业科学》 2008年第3期120-121,123,共3页
针对安徽农业大学景观环境现状,在深入分析校园景观环境优势与劣势的基础上,结合实际,从塑造环境多样性,创造绿化情趣、改造现有绿化空间,开放绿化场地,提高环境利用率等方面提出了改造建议。
关键词 景观 环境利用率 校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市工业用地空间集散与布局优化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浩 刘念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18-22,共5页
研究通过对2000年、2006年及2011年合肥市工业用地圈层和扇区分布的分析,揭示工业用地时空变化规律,并以城市发展、产业结构等影响因素分析其变化原因,结合现状工业用地布局分散、产业集聚度不够等问题,提出工业用地布局优化对策,为合... 研究通过对2000年、2006年及2011年合肥市工业用地圈层和扇区分布的分析,揭示工业用地时空变化规律,并以城市发展、产业结构等影响因素分析其变化原因,结合现状工业用地布局分散、产业集聚度不够等问题,提出工业用地布局优化对策,为合肥市工业空间布局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用地 空间集散 布局优化 合肥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更新视角下工业遗产空间叙事建构研究——以铜官山1978文创园为例
15
作者 曾锐 程玉红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75-1285,共11页
文化产业已成为目前城市工业遗产更新的主要导向。首先,本研究在经济、空间、文化、生态多维度解析构筑可持续文创园区导向的工业遗产更新路径体系。其次,聚焦空间叙事理论在工业遗产改造更新中的研究应用,探讨物质空间活化利用过程中... 文化产业已成为目前城市工业遗产更新的主要导向。首先,本研究在经济、空间、文化、生态多维度解析构筑可持续文创园区导向的工业遗产更新路径体系。其次,聚焦空间叙事理论在工业遗产改造更新中的研究应用,探讨物质空间活化利用过程中工业文化特色与认同性的建构方式。在目前的工业遗产空间叙事研究中,较少有学者关注人在其中的行动认知,及其与场所历史信息与空间特征的相关性。因此,以文创园区导向的工业遗产改造更新为研究对象,从叙事主题、路径、载体三个层面提炼园区叙事建构方式。而后,通过GNSS行动追迹实验,结合空间点模式分析法,可视化解析游览者行动轨迹、聚集密度等特征数据,把握叙事空间的路径载体与行动特征的关联效应,最终在路径规划、载体分布、场所营造和交互设计四个方面归纳提炼出工业遗产空间叙事建构模式与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叙事路径规划可以有效引导行动轨迹;依托“物体-场景-事件”为载体的空间叙事方式对游览者的聚集停留具有正向效应,验证了空间叙事理论在工业遗产改造更新中的适用性;空间叙事建构是工业遗产空间重塑与文化意义再生的有效路径。本研究为城市更新视角下的工业遗产活化及文化认同感建构提供了新思路。同时,工业遗产的可持续再利用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因城市存量资源的废弃闲置而导致的潜在火灾、爆炸等灾害风险,为推进建设韧性、智慧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提供指导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遗产更新 空间叙事建构 路径载体 GNSS行动追迹 空间点模式分析 场所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市淮河路步行街商业建筑立面认知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宇晨 唐永 徐震 《南方建筑》 2014年第3期110-114,共5页
以新研究视角试图探讨顾客对步行街商业建筑外立面的认知特点,利用商业流量评价合肥市淮河路步行街商业建筑外立面,并通过流量分析,运用SD法获得的量化数据对影响因子进行主成分和群聚分析,以归纳其特征,最终发现高吸引度的步行街建筑... 以新研究视角试图探讨顾客对步行街商业建筑外立面的认知特点,利用商业流量评价合肥市淮河路步行街商业建筑外立面,并通过流量分析,运用SD法获得的量化数据对影响因子进行主成分和群聚分析,以归纳其特征,最终发现高吸引度的步行街建筑立面存在一定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行街 商业建筑 立面认知 SD法 主成分分析 群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景观质量评价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晓枫 郑志元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9-188,共10页
【目的】评价森林公园景观质量,为森林公园规划、景观科学布局提供理论依据,科学提升森林公园的生态环境与景观质量。【方法】基于GIS评价方法,从景观美学价值、景观生态结构、景观文化蕴含、景观可视程度四个方面构建森林公园景观质量... 【目的】评价森林公园景观质量,为森林公园规划、景观科学布局提供理论依据,科学提升森林公园的生态环境与景观质量。【方法】基于GIS评价方法,从景观美学价值、景观生态结构、景观文化蕴含、景观可视程度四个方面构建森林公园景观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景观质量进行评价和制图。【结果】1)景观美学价值各等级区域面积占比排序为高等(52.3%)>中等(31.2%)>低等(16.5%);景观生态结构各等级区域面积占比排序为高等(51.3%)>中等(34.5%)>低等(14.2%);景观文化蕴含各等级区域面积占比排序为高等(42.6%)>中等(36.3%)>低等(21.1%);景观可视程度各等级区域面积占比排序为低等(69.7%)>中等(20.8%)>高等(9.5%)。2)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景观质量各等级区域面积占比大小排序为中等(46.6%)>高等(41.2%)>低等(12.2%)。3)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景观质量高等水平区域主要位于森林公园南部,且面积会随着与游客道路距离拉长而逐渐缩小。4)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美学设计、自然生态、文化彰显、视觉体验良好四方面目标,并提供丰富化植物搭配、趣味化地形塑造、统一化建筑风格3个设计建议,以提升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景观质量。【结论】通过分析2021年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的数字高程模型数据,评价森林公园景观质量及分布情况,为森林公园景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进而实现森林公园生态保护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景观质量 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 游客道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消费活力空间格局演化及驱动因素研究——以合肥市主城区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鲁珊 余瑞 郑志元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47,共8页
以合肥市主城区为例,利用POI数据,结合核密度分析、平均最邻近指数、标准差椭圆,分析2012—2020年城市消费活力空间的演化进程,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探究影响城市消费活力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消费活力空间格局由初始的“单核心扩散”演... 以合肥市主城区为例,利用POI数据,结合核密度分析、平均最邻近指数、标准差椭圆,分析2012—2020年城市消费活力空间的演化进程,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探究影响城市消费活力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消费活力空间格局由初始的“单核心扩散”演变为“多核心连面”,在空间形态上逐渐由点轴向块状空间形态演化.(2)在空间演化方向上,消费活力空间主要呈现“东北—西南”方向的发展趋势,南北向发展趋势较弱.(3)在空间演化速率上,2012—2016年城市消费活力空间的集聚程度增加,2016—2020年呈现减缓态势.(4)交通服务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对城市消费活力有较强的影响力,同时各驱动因素存在双因子增强的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消费活力 空间格局演化 驱动因素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医疗健康资源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合肥市主城区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雨亭 李早 +2 位作者 鲁珊 白艳 高岩琰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8-65,共8页
文章以合肥市主城区为例,利用POI数据并结合核密度分析、标准差椭圆、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2012年、2017年、2022年3个时间窗口城市医疗健康资源空间的演化过程,并结合地理探测器探讨医疗健康资源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在空间格... 文章以合肥市主城区为例,利用POI数据并结合核密度分析、标准差椭圆、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2012年、2017年、2022年3个时间窗口城市医疗健康资源空间的演化过程,并结合地理探测器探讨医疗健康资源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在空间格局上,合肥市主城区医疗健康资源从最初的“一核两片一轴多点集中”演变为“三核四片四轴多点集聚”格局;(2)在空间演化方向上,医疗健康资源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分布,南北向的发展趋势较弱;(3)在空间集聚特征上,医疗健康资源空间具有明显的同质化集聚特征,且呈现增强趋势;(4)医院和诊疗健康资源外延态势明显,向心较低密度聚集,医药和理疗健康资源集聚态势明显,向心高密度聚集;(5)城市消费水平、居住小区密度、交通服务能力等因素对合肥市主城区医疗健康资源分布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医疗健康资源 格局演化 影响因素 地理探测器 合肥市主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地区农村厨房功能模块的空间特征研究
20
作者 谈其辉 黄杰 +3 位作者 王德才 袁泽伟 赵子文 高松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8-123,共6页
农村厨房是农宅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功能单元之一,其功能空间形态的特征变化蕴含着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和生活习惯特征。通过走访调研,对1980年至2010年期间建成的合肥地区典型厨房空间展开研究,结合模块化理论,提出将厨房空间分为厨外模块... 农村厨房是农宅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功能单元之一,其功能空间形态的特征变化蕴含着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和生活习惯特征。通过走访调研,对1980年至2010年期间建成的合肥地区典型厨房空间展开研究,结合模块化理论,提出将厨房空间分为厨外模块、备餐模块、烹饪模块、用餐模块、储物模块五大模块,并对单元模块进行量化分析。探究得出厨外模块和用餐模块的灵活性、备餐模块的时代性、烹饪模块的地域性、储物模块的多样性等不同特征,同时对各模块的现状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依据当地居民的生活行为方式提出优化策略,以期为农村厨房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厨房 功能模块 空间特征 单元模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