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性高水平工程训练中心经济运行模式探讨 被引量:3
1
作者 朱华炳 王金凤 +1 位作者 李小蕴 阚绪平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9-132,共4页
区域性工程训练中心在工科大学人才培养、专业教师和企业员工的培训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区域性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规划、规模选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教学仪器设备的投资、中心师资队伍的配备及工资投入和日常运行经费对两... 区域性工程训练中心在工科大学人才培养、专业教师和企业员工的培训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区域性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规划、规模选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教学仪器设备的投资、中心师资队伍的配备及工资投入和日常运行经费对两种不同规模的区域性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进行了投资分析.从分析结果可知建设一个大型规模的区域性工程训练中心需要投资4.96 ~5.98亿元,投资一个中等规模的区域性工程训练中心需要投资2.52~2.82亿元.该分析旨在为政府和学校在投资兴建区域性工程训练中心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工程训练中心 经费 投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CRS原则与工序重组的电机装配线产线平衡改善 被引量:34
2
作者 朱华炳 王龙 +1 位作者 涂学明 余锋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24-226,229,共4页
针对某电机装配流水线的作业流程与平衡状况,在分析机械工艺基础上,采用人机联合作业分析方法和ECRS原则,结合作业要素重组,应用eM-plant仿真软件,对制约流水线生产能力的瓶颈工位和能力过剩工位进行分析与改进,结合系统观与层次化思想... 针对某电机装配流水线的作业流程与平衡状况,在分析机械工艺基础上,采用人机联合作业分析方法和ECRS原则,结合作业要素重组,应用eM-plant仿真软件,对制约流水线生产能力的瓶颈工位和能力过剩工位进行分析与改进,结合系统观与层次化思想,从宏观到微观、逐步推进、分层次地对装配流水线进行分析研究;同时引入AGV系统对物流路径和布局进行优化,设计出新的流水线方案,实现人均产能翻番、瓶颈时间由28s减少到10.5s、线平衡率提高36.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联合作业 ECRS原则 电机装配线产线平衡 系统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槽轮机构的8字轨迹无碳小车设计 被引量:39
3
作者 曹斌 张海波 朱华炳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61-665,704,共6页
文章根据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的要求,设计一种可将重力势能转换为机械能并以此驱动小车绕桩行走的装置,用质量为1kg的重块(50×65mm,普通碳钢)铅垂下降(400±2)mm提供该重力势能。根据设计要求选择了无碳小车的动... 文章根据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的要求,设计一种可将重力势能转换为机械能并以此驱动小车绕桩行走的装置,用质量为1kg的重块(50×65mm,普通碳钢)铅垂下降(400±2)mm提供该重力势能。根据设计要求选择了无碳小车的动力转换机构和转向机构,通过对比轨迹的优劣确定了最佳的槽轮机构,推导了小车的运动方程,利用Excel 2007提供的公式计算迭代和描点成像功能,实现了小车轨迹的仿真和参数的即时修正,进一步设计制作完成了无碳小车的实物样机,验证了机构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槽轮机构 无碳小车 8字轨迹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中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探讨 被引量:14
4
作者 田杰 鲍宏 周小帅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7-20,共4页
结合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开展和探索,从能力结构、知识素质、创新思维、工程意识和工程竞赛等方面探讨了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对工科人才培养的作用,并通过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的命题与规则设计、将竞赛训练模式引入工程训练教学、建... 结合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开展和探索,从能力结构、知识素质、创新思维、工程意识和工程竞赛等方面探讨了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对工科人才培养的作用,并通过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的命题与规则设计、将竞赛训练模式引入工程训练教学、建立工程文化素质培养机制、构建综合能力竞赛的协作模式与人才激励制度等方面的措施,探索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中工科人才培养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训练 人才培养 实践教学 培养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进化潜力分析的产品低碳创新设计 被引量:6
5
作者 鲍宏 胡迪 +1 位作者 张城 柯庆镝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053-2060,共8页
针对当前低碳产品创新设计难以在设计早期识别进化潜力空间的不足,提出一种应用潜力分析与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产品低碳创新设计方法。构建功能—结构—特征的碳排放递归解算模型,并对低碳设计特征表达进行了研究。分析低碳产品演化需求... 针对当前低碳产品创新设计难以在设计早期识别进化潜力空间的不足,提出一种应用潜力分析与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产品低碳创新设计方法。构建功能—结构—特征的碳排放递归解算模型,并对低碳设计特征表达进行了研究。分析低碳产品演化需求类型及表达方式,基于环境化质量功能配置和粗糙集进行需求映射,通过进化潜力值提取低碳进化设计特征,并将其与发明问题解决理论创新法则、进化路线及设计知识相关联,给出产品低碳设计的进化方向和策略,从而支持面向产品更新换代的低碳设计。通过洗碗机产品的设计案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设计 创新方法 碳排放解算 潜力分析 产品进化 发明问题解决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锈钢薄板镜面抛光自动化生产线上下料系统的开发设计 被引量:9
6
作者 朱华炳 张希杰 +1 位作者 宋孝炳 曹斌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04-206,共3页
机械手是物流自动化的重要装备,它不仅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还能代替人类完成高强度、高危险、重复枯燥的工作,减轻人类劳动强度.在研究分析不锈钢薄板镜面抛光自动化生产线上下料系统的现状和最新技术发展趋势、不锈钢薄板抛光工艺特点和... 机械手是物流自动化的重要装备,它不仅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还能代替人类完成高强度、高危险、重复枯燥的工作,减轻人类劳动强度.在研究分析不锈钢薄板镜面抛光自动化生产线上下料系统的现状和最新技术发展趋势、不锈钢薄板抛光工艺特点和生产要求的基础上,制定了不锈钢薄板镜面抛光自动化生产线上下料系统的整体方案,采用基于PLC控制的上料机械手和自动堆垛机构,提出了其中关键技术的解决方法,抛光设备控制系统与机械手控制系统间通过profibus-DP现场总线形式实现信息交换与连锁对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薄板 镜面抛光 上下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工位数控焊接机床设计 被引量:5
7
作者 朱华炳 余先照 +1 位作者 胡孔元 曹斌 《制造技术与机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20-223,共4页
在对汽车后桥轴端法兰的焊接加工工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现在焊接机床的功能特点,设计出双工位数控焊接机床,重点描述了对机床工作原理、机床结构、控制系统的研究设计与实现。该机床可同时完成双工位的焊接加工,且加工零件类型多样,满... 在对汽车后桥轴端法兰的焊接加工工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现在焊接机床的功能特点,设计出双工位数控焊接机床,重点描述了对机床工作原理、机床结构、控制系统的研究设计与实现。该机床可同时完成双工位的焊接加工,且加工零件类型多样,满足用户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后桥 双工位焊接机床 气压传动 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LC的港口集装箱码头装卸模型下位机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3
8
作者 胡孔元 朱华炳 曹斌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8-61,157,共5页
根据港口集装箱码头装卸模型的控制要求,设计出了一种基于PLC的下位机控制系统。本控制系统与上位机PC通信,完成上位机对进出口装卸船模型的运行操作与监控。软件采用选择性分支流程编程使下位机对进出口装卸船和门座吊装卸船的控制相... 根据港口集装箱码头装卸模型的控制要求,设计出了一种基于PLC的下位机控制系统。本控制系统与上位机PC通信,完成上位机对进出口装卸船模型的运行操作与监控。软件采用选择性分支流程编程使下位机对进出口装卸船和门座吊装卸船的控制相互独立。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C 港口集装箱码头装卸模型 下位机 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含量对SnAgBi无铅焊料润湿性及接头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小蕴 沈跃华 +1 位作者 黄中月 祖方遒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218-220,共3页
以Sn-3.5%Ag-x Bi(x=0wt%、2wt%、3.5wt%、5wt%和7 wt%)为研究对象,通过润湿性试验和剪切试验探索了Bi含量对焊料润湿性和接头剪切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Bi含量的增大,Sn-3.5%Ag-x Bi焊料润湿角减小,润湿性能得到一定的提高。随着B... 以Sn-3.5%Ag-x Bi(x=0wt%、2wt%、3.5wt%、5wt%和7 wt%)为研究对象,通过润湿性试验和剪切试验探索了Bi含量对焊料润湿性和接头剪切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Bi含量的增大,Sn-3.5%Ag-x Bi焊料润湿角减小,润湿性能得到一定的提高。随着Bi含量的增加,钎焊接头剪切强度先是增大,然后减小,Bi含量为5%时剪切强度最大;当Bi含量从0增加到5%时,接头剪切强度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铅焊料 润湿性 接头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从控制的中间驱动双头车床数控化改造 被引量:3
10
作者 朱华炳 张国亮 曹斌 《制造技术与机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7-130,共4页
针对被改造对象特点,将两台国产数控系统GSK980TD应用于中间驱动双头车床的数控化改造项目。阐述了两台数控系统控制双头车床的工作原理,提出了主系统和从系统的概念,设计了电气原理图和数控系统的连接图,对老机床进行了机械和电气方面... 针对被改造对象特点,将两台国产数控系统GSK980TD应用于中间驱动双头车床的数控化改造项目。阐述了两台数控系统控制双头车床的工作原理,提出了主系统和从系统的概念,设计了电气原理图和数控系统的连接图,对老机床进行了机械和电气方面的改造。经改造后的机床重新运用于企业生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驱动双头车床 数控化改造 主从控制 桥壳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运动控制卡的桁架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6
11
作者 曹斌 董伯麟 柯振辉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5-28,共4页
应用HN-MC型运动控制卡开发了一种新型产业化的开放式结构桁架机器人控制系统,提出了研制基于Windows CE平台的桁架机器人控制系统的构想,采用ARM板+运动控制卡的上下位机模式构建机器人控制系统。介绍了该系统软、硬件组成和实现方法,... 应用HN-MC型运动控制卡开发了一种新型产业化的开放式结构桁架机器人控制系统,提出了研制基于Windows CE平台的桁架机器人控制系统的构想,采用ARM板+运动控制卡的上下位机模式构建机器人控制系统。介绍了该系统软、硬件组成和实现方法,并提供了这种开放式结构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应用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控制 桁架机器人 开放式结构 WinCE嵌入式操作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M7的叉车自动变速电子控制单元设计 被引量:2
12
作者 夏光 唐希雯 +1 位作者 孙保群 盛英泰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85-589,共5页
文章采用工程易于实现的模糊控制方法,进行了基于ARM7的叉车自动变速电子控制单元设计。软件设计中移植了嵌入式操作系统μC/OS-II,采用多任务程序的设计方法,利用自主开发的电子控制单元对某国产5~10t叉车装车并进行实车试验。试验结... 文章采用工程易于实现的模糊控制方法,进行了基于ARM7的叉车自动变速电子控制单元设计。软件设计中移植了嵌入式操作系统μC/OS-II,采用多任务程序的设计方法,利用自主开发的电子控制单元对某国产5~10t叉车装车并进行实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叉车自动变速电子控制单元可自动识别载荷和运行工况,采用相应的控制策略有效地改善了换挡平顺性和车辆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变速 模糊控制 ARM7芯片 道路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b的数控设备故障诊断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华炳 吴炜 +1 位作者 俞辉 崔洪坤 《制造技术与机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1-134,共4页
根据实践中数控设备故障诊断的需求,研究了基于Web的数控设备故障诊断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关键技术。采用B/S结构作为系统的体系结构,并利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NET平台开发相应的数控设备故障诊断系统。该诊断系统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 根据实践中数控设备故障诊断的需求,研究了基于Web的数控设备故障诊断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关键技术。采用B/S结构作为系统的体系结构,并利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NET平台开发相应的数控设备故障诊断系统。该诊断系统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显著提高了数控设备故障维护管理的效率,可服务于数控设备故障维护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备管理 故障诊断 B/S结构 NET 数控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卡轮毂铸造工艺的改进实践 被引量:1
14
作者 席赟 黄光伟 朱昊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50-51,共2页
QT500-10轮毂铸件常用于重型卡车。为了保证铸件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和较好的伸长率,并且同时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在试制过程中对铸件的成分、浇注系统和泥芯结构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改进,从而在产品性能、成本控制方面获得了较... QT500-10轮毂铸件常用于重型卡车。为了保证铸件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和较好的伸长率,并且同时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在试制过程中对铸件的成分、浇注系统和泥芯结构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改进,从而在产品性能、成本控制方面获得了较大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卡轮毂 铸造工艺改进 成分设计 浇注系统 泥芯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工程认知博物馆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被引量:1
15
作者 甘丽珍 朱华炳 +2 位作者 武剑 胡兴祥 李小蕴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23-226,共4页
高校工程认知博物馆为开展工程教育的提供了平台,有助于凸显高校工程文化、丰富教育教学内涵、提升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对培养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以合肥工业大学工程认知博物馆为例,在建设内容上重点就一期工程... 高校工程认知博物馆为开展工程教育的提供了平台,有助于凸显高校工程文化、丰富教育教学内涵、提升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对培养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以合肥工业大学工程认知博物馆为例,在建设内容上重点就一期工程中序厅、电气工程厅、材料工程厅、汽车工程厅、机械工程厅、电子信息厅和生物标本厅7个展厅进行了介绍,在运行模式上从开放时间、经费保障、展品来源、教育方式和管理机制5个方面做了论述,在工作成效上从教育效果、参观人数和社会评价等方面作了说明。最后,从理念、目标、内容、和机制对加强工程认知博物馆建设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认知 博物馆 建设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关节机器人的齿轮机床自动上料对齿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曹斌 秦磊 汪军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3-65,共3页
通过分析目前齿轮加工过程中的剃齿、珩齿等工序的上料对齿方法,提出了一种采用关节机器人实现齿轮机床自动上料对齿的方法。由上料手爪夹持着待加工齿轮,通过上料手爪相对加工刀具折线型来回摆动接近,使待加工齿轮与加工刀具触碰,在触... 通过分析目前齿轮加工过程中的剃齿、珩齿等工序的上料对齿方法,提出了一种采用关节机器人实现齿轮机床自动上料对齿的方法。由上料手爪夹持着待加工齿轮,通过上料手爪相对加工刀具折线型来回摆动接近,使待加工齿轮与加工刀具触碰,在触碰中获得法向分力产生自转,从而将待加工齿轮和加工刀具逐步调整为可啮合状态。在加工过程中,系统将根据产品参数自动生成合适的动作路径,满足对齿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机器人 齿轮机床 上料对齿 触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化人的柔性制造系统的研究
17
作者 曹斌 张娟 +1 位作者 董伯麟 王治森 《制造技术与机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66-71,共6页
基于人机一体化思想,在计算机技术和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支持下,将"数字化人"的概念引入柔性制造系统车间中,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数字化人-机协同柔性制造系统,给出了整体结构图,并详细研究了数字化人-机协同柔性制造系统中的关... 基于人机一体化思想,在计算机技术和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支持下,将"数字化人"的概念引入柔性制造系统车间中,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数字化人-机协同柔性制造系统,给出了整体结构图,并详细研究了数字化人-机协同柔性制造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基于Web服务技术和移动技术的新型数控系统、蓝牙移动自组网技术、基于多Agent移动计算的人机协同管理调度技术。最后,通过一个实例实现了基于数字化人的人机协同柔性制造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MS 人机协同 数字化人 移动数控 蓝牙自组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港口集装箱装卸模型监控系统
18
作者 胡孔元 朱华炳 赵春海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8-132,共5页
根据港口集装箱码头装卸模型的运动特点和应用要求,结合串口通信实现方式和特点,设计了一种基于PPI通信的S7-200PLC与PC监控系统。详细制定了通信接口协议,分析了PLC端和PC端设计要求,阐述了PLC端采用基本指令和顺控继电器指令以及PC端... 根据港口集装箱码头装卸模型的运动特点和应用要求,结合串口通信实现方式和特点,设计了一种基于PPI通信的S7-200PLC与PC监控系统。详细制定了通信接口协议,分析了PLC端和PC端设计要求,阐述了PLC端采用基本指令和顺控继电器指令以及PC端采用Visual 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的过程。该系统高效稳定地实现了模型在两个界面中的运动监控、同一界面中两个监控的分离、两个监控界面的切换和界面中两个按钮的切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装箱S7-200PLC PC PPI通信 监控 VISUAL 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inCE桁架机器人控制系统与机床之间的通讯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荣中 曹斌 董伯麟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2-24,共3页
基于Windows CE系统的桁架机器人控制系统,不断采集安装在各类机床、桁架上的传感器组、限位开关的信号反馈,并将采集到的信号传送至机器人控制系统。机器人控制系统对接收的信号进行处理、分析,判断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确定动作时序,... 基于Windows CE系统的桁架机器人控制系统,不断采集安装在各类机床、桁架上的传感器组、限位开关的信号反馈,并将采集到的信号传送至机器人控制系统。机器人控制系统对接收的信号进行处理、分析,判断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确定动作时序,最后向各个工作单元发送指令信号,完成桁架机器人与各类机床之间的上下料、加工等动作,实现桁架机器人与机床之间的通讯,确保整条生产线安全、高效地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桁架机器人 控制系统 通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