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XRF的荞麦山铜多金属矿床元素富集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明明 龙瑾潇 +2 位作者 周国玉 焦峻嵚 方红东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43-658,共16页
大数据技术在地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大数据思维为地学研究开辟了新的思路。从数据出发,以数据驱动模式去分析地质问题,在元素分布特征分析、矿床地化异常识别等方面较传统地学分析方法有着明显的优势。文章基于便携式X荧光分析仪(pX... 大数据技术在地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大数据思维为地学研究开辟了新的思路。从数据出发,以数据驱动模式去分析地质问题,在元素分布特征分析、矿床地化异常识别等方面较传统地学分析方法有着明显的优势。文章基于便携式X荧光分析仪(pXRF)测试的原位、无损、快捷、多元素分析等优点,对宣城矿集区内的荞麦山铜多金属矿床岩芯进行高密度的全数据原位采集,使用主成分分析(PCA)、多元逐步线性回归等方法进行量化分析。2种方法均表明,荞麦山铜多金属矿床中元素Mg、Ca、Mn、Co、As、Se、Ag、Hg、U和成矿元素Cu、Fe、S、W存在正相关关系;钻孔矿化和蚀变特征、铜硫矿石、钨矿石、石英砂岩均表现出不同的元素组合,特别是主成分综合得分(PCA)和第一主成分(PC1)元素对钻孔成矿区具有较好的指示效果;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一步量化了元素富集规律,对成矿元素的拟合能够较好地与钻孔信息形成对应。因此,pXRF高密度的原位测量能够快速获取全面、准确的元素数据,分析结果能够直观反映荞麦山铜多金属矿床各元素的深度空间分布情况及量化相关关系,对深部地球化学特征的恢复和找矿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便携式X荧光分析 数据驱动 主成分分析 逐步回归 荞麦山铜多金属矿床 元素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西湾铅锌矿床闪锌矿原位微量元素组成及成矿流体特征 被引量:4
2
作者 兰秉玉 袁峰 +4 位作者 邓宇峰 程培生 李晓晖 张建明 李壮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2-210,共19页
安徽西湾铅锌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庐枞矿集区北部,是近年来在该地区发现的首个赋存于三叠系周冲村组碳酸盐地层中的大型隐伏铅锌矿床,目前该矿床的成矿流体演化及矿床成因研究较为薄弱,制约了该地区铅锌矿床成矿理论与地质勘探。... 安徽西湾铅锌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庐枞矿集区北部,是近年来在该地区发现的首个赋存于三叠系周冲村组碳酸盐地层中的大型隐伏铅锌矿床,目前该矿床的成矿流体演化及矿床成因研究较为薄弱,制约了该地区铅锌矿床成矿理论与地质勘探。文章根据矿床地质特征,结合镜下鉴定,认为矿床中硫化物主要形成于石英碳酸盐硫化物阶段及碳酸盐硫化物阶段。闪锌矿原位微量元素分析和包裹体测温数据显示,石英碳酸盐硫化物阶段闪锌矿Fe、Mn含量相对较高,Ga、Ge、Cd含量相对较低,该阶段闪锌矿的均一温度为207~236℃,流体盐度w(NaCleq)范围为7.45%~11.81%;碳酸盐硫化物阶段的闪锌矿相对贫Fe和Mn,Cd、Ga和Ge含量相对较高,其闪锌矿均一温度为164~189℃,流体盐度w(NaCleq)为0.88%~5.56%。此外,西湾矿床西南部的样品以石英碳酸盐硫化物阶段的闪锌矿为主,而东北部的样品以碳酸盐硫化物阶段为主,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结果表明矿床成矿温度从西南(183~240℃)向东北方向呈降低趋势(160~209℃),说明成矿流体由西南向东北方向移动。西湾矿床闪锌矿Zn/Cd比值(平均146)与矽卡岩矿床Zn/Cd值(104~214)相符,远低于火山沉积型矿床闪锌矿Zn/Cd值(417~531)及沉积岩容矿的矿床闪锌矿Cd/Zn值(250~330),且石英碳酸盐硫化物阶段闪锌矿In/Ge变化范围大(0.01~571)、Cd/Fe小于1,w(Mn)为(105~3201)×10-6的特征也与远源矽卡岩型矿床闪锌矿特征相符。结合矿床地质特征,文章认为西湾铅锌矿床应属于远源矽卡岩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闪锌矿 LA-ICP-MS 远源矽卡岩矿床 西湾铅锌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组织神经网络和K-means算法的地下空间地质环境质量三维分类及评价 被引量:5
3
作者 熊芸莹 李晓晖 +3 位作者 袁峰 卢志堂 吴少元 窦帆帆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29-940,共12页
针对地下空间地质环境质量,前人运用三维地质信息化技术已开展了大量三维综合评价研究,但其评价结果对于规划和施工建议略显不足。其原因主要是评价过程主观性较强,综合评价结果难以充分表达地质环境的真实类别,难以关注更需受到重视的... 针对地下空间地质环境质量,前人运用三维地质信息化技术已开展了大量三维综合评价研究,但其评价结果对于规划和施工建议略显不足。其原因主要是评价过程主观性较强,综合评价结果难以充分表达地质环境的真实类别,难以关注更需受到重视的不良地质环境条件等。针对上述问题,利用自组织神经网络(SOM)和K-means算法对地下空间地质环境质量三维评价信息进行分类研究;以福建省厦门市马銮湾新城南岸片区为实例,基于三维空间分析方法提取三维评价指标因子,开展基于自组织神经网络和K-means算法的地下空间地质环境质量三维评价,最后利用评价获得的地质环境类别与主导因子进一步提出规划和施工建议。结果表明:基于自组织神经网络和K-means算法的评价方法能够有效挖掘多维多源地质数据中的隐含信息,识别出关键区分因子,为地下空间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环境质量评价 地下空间 自组织神经网络 K-MEANS算法 聚类分析 地质建模 福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方法的地壳厚度定量估算
4
作者 郑辉 葛粲 +4 位作者 张明明 顾海欧 孙贺 汪方跃 李修钰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2-534,共13页
大陆地壳一直以来都扮演着记录过去40亿年地球演化历史的重要角色。现代板块汇聚边界形成的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与岩浆活动时的地壳厚度高度相关,因此,一系列地球化学指标可作为地壳厚度的优秀示踪剂。然而,由于岩浆岩地球化学组成的复杂... 大陆地壳一直以来都扮演着记录过去40亿年地球演化历史的重要角色。现代板块汇聚边界形成的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与岩浆活动时的地壳厚度高度相关,因此,一系列地球化学指标可作为地壳厚度的优秀示踪剂。然而,由于岩浆岩地球化学组成的复杂性,准确量化过去地质时期地壳厚度一直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本文基于地球化学大数据,运用贝叶斯方法,建立了一个利用多种地化指标(CaO、K_(2)O、MnO、Dy、Ho、Lu、Y、Sr/Y、Ce/Y、La/Yb、Sm/Yb、Dy/Yb)定量估算地壳厚度的贝叶斯模型。利用中新世以来(<15 Ma)的全球数据验证表明,与传统的单指标方法相比,贝叶斯模型对现今地壳厚度提供了更准确的估计。利用该模型重建了新生代拉萨地块地壳厚度变化,重建结果表明,拉萨地块在50~30 Ma经历了多阶段地壳增厚,最终形成如今的巨厚地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厚度 大数据 贝叶斯 地球化学 定量估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大数据背景下看TAS分类的不足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旗 葛粲 +3 位作者 焦守涛 袁峰 张明明 刘惠云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943-1954,共12页
火山岩TAS分类是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在1989年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上通过的,迄今已经40年了。该分类对推进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的研究起了积极的作用,规范了岩石(尤其火山岩)的命名,方便了学术界的交流。但是,不能不承认,早先的研究,由于分... 火山岩TAS分类是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在1989年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上通过的,迄今已经40年了。该分类对推进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的研究起了积极的作用,规范了岩石(尤其火山岩)的命名,方便了学术界的交流。但是,不能不承认,早先的研究,由于分析方法、分析技术以及数据量的限制,是存在某些局限性的。现在,全球已积累了海量的数据,应当有条件对火山岩的分类做一个新的探讨了。文中讨论了TAS分类的初衷、分类的原则及存在的问题,推出了新的TAS分类方案。早先的分类一共划分了15个岩区,新的方案压缩为10个,其中9个保留了早先的命名,新增一个碱流岩区。新的TAS图最大的变化在碱性岩系列,在新的TAS图中,碱性岩系列呈"人"字形分布,把粗玄岩系列封闭起来,弥补了早先的TAS分类在酸性岩部分的不足,还发现TAS图理论上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的探讨是初步的,只是抛砖引玉,希望能够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开启利用大数据方法对TAS分类的新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S图 火山岩 分类 岩石自然组合 自然分布 大数据 全体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火山岩大数据的构造源区判别 被引量:8
6
作者 葛粲 汪方跃 +3 位作者 顾海欧 管怀峰 李修钰 袁峰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2-32,共11页
早先的构造源区判别图由于受时代、研究区域、研究思路以及研究手段、分析技术和样本数量的限制,存在某些不足,导致部分学者在研究中遇到各种困惑和矛盾。在大数据的冲击下,部分传统图解的可靠性正在接受考验。本文提出了一种将地球化... 早先的构造源区判别图由于受时代、研究区域、研究思路以及研究手段、分析技术和样本数量的限制,存在某些不足,导致部分学者在研究中遇到各种困惑和矛盾。在大数据的冲击下,部分传统图解的可靠性正在接受考验。本文提出了一种将地球化学数据二维图像化的方法,将GEOROC数据库中来自11个构造环境的火山岩数据生成了34 468张灰度二维码图像。根据深度学习理论和方法构造了卷积神经网络(CNN)模型,利用其中75%的二维码数据进行自动学习和训练。该模型可以对不同来源的火山岩数据进行有效分类,总体分类准确度可达95%以上。该模型具备较好的泛化能力,可以作为日常工具辅助人工进行火山岩样本的构造源区的判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二维码 卷积神经网络 构造源区判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维到三维密度分布函数及其可视化在大数据分析中的应用——以苦橄质玄武岩等为例 被引量:5
7
作者 葛粲 张旗 +4 位作者 李修钰 孙贺 顾海欧 李伟伟 袁峰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043-2052,共10页
提出不同维度的密度分布函数的计算方法和可视化方案,以解决不同数量级和不同测量误差的岩石样本数据分析对比困难的问题。通过SiO2、全碱和MgO指标的三维密度分布函数和t-分布随机邻域嵌入可视化方法对GEOROC和PETDB数据库进行发掘,发... 提出不同维度的密度分布函数的计算方法和可视化方案,以解决不同数量级和不同测量误差的岩石样本数据分析对比困难的问题。通过SiO2、全碱和MgO指标的三维密度分布函数和t-分布随机邻域嵌入可视化方法对GEOROC和PETDB数据库进行发掘,发现大洋岩(oceanite)和富辉橄玄岩(ankaramite)与苦橄质玄武岩(basalt,picritic)成分相近,而铁质苦橄岩(picrite,ferro)与侵入的橄榄辉长岩和苦橄岩(picrite)成分相似。利用二维密度分布函数和可视化技术,对比分析了不同岩石在TAS图解和硅镁图上的数据分布状态和数据集中核心区域。发现总体分布上,更富镁的苦橄岩的SiO2含量高于苦橄质玄武岩,超基性的苦橄岩(picrate)核心区域主要分布在TAS图解的B区,这与以SiO2=45%划分基性岩和超基性岩界线的观点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分布函数 可视化 大数据 苦橄岩 苦橄质玄武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密度确定分布区域的方法:以TAS图解分析为例 被引量:5
8
作者 葛粲 顾海欧 +3 位作者 汪方跃 李修钰 周宇章 袁峰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40-1253,共14页
为了客观地确定数据点投图后分布的主要区域,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密度确定数据主要分布区域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数据分布,并可以作为数据清洗的预处理手段。本文基于GEOROC大数据.以全碱对硅(TAS)图解为例,... 为了客观地确定数据点投图后分布的主要区域,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密度确定数据主要分布区域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数据分布,并可以作为数据清洗的预处理手段。本文基于GEOROC大数据.以全碱对硅(TAS)图解为例,进行了分析和验证。通过提取GEOROC数据库中与TAS图解相关的岩石样本中SiO2、Na2O、K2O和烧失量含量数据,通过数据常规清洗和归算,最终获得24个种类合计13.3万条有效数据。通过数据投点、分区统计和提取80%数据的分布区域,验证了24种岩石样品与TAS图解的吻合程度。通过综合研究分析发现,有6类岩石的数据分布与TAS图解定义区域基本一致,18类岩石的数据分布与TAS图解定义区域有系统性偏差。大数据研究证明了TAS图解的不足之处,利用全碱和SiO2作为指标,难以实现提升总体分类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数据分布区域提取 密度分布 TAS图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榴子石的LA-ICP-MS面扫描U-Th-Pb定年——以铜绿山大型Cu-Fe-Au矽卡岩矿床为例 被引量:4
9
作者 葛粲 汤笑伟 +5 位作者 汪方跃 李修钰 孙贺 顾海欧 袁峰 郑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879-2894,共16页
矽卡岩矿床的年代学信息对研究矽卡岩矿床的矿床成因、演变过程、成矿规律和找矿勘查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石榴子石是矽卡岩矿床中的常见矿物,它具有一定的U含量,但是由于其普通铅高以及铀分布不均一的原因,导致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 矽卡岩矿床的年代学信息对研究矽卡岩矿床的矿床成因、演变过程、成矿规律和找矿勘查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石榴子石是矽卡岩矿床中的常见矿物,它具有一定的U含量,但是由于其普通铅高以及铀分布不均一的原因,导致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点分析获得年龄成功率不高。针对点分析定年遇到的深度分馏和剥蚀点选取、普通铅校正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利用LA-ICP-MS面扫描分析数据的虚拟点构建技术,在Tera-Wasserburg(TW)图中实现普通铅校正来确定含普通铅石榴子石年龄。通过理论推导、数值模拟和实验分析研究发现,利用相关联的^(208)Pb、^(232)Th、^(238)U测量数据校正生成^(208)Pb_(c)/^(238)U指标并据此对TW图中的数据进行数据分组抽样构造虚拟测量点,可以有效地把面扫描测量数据转换为与点分析测量类似但放射母子比例展布更优的数据。利用此方法对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鄂东矿区铜绿山大型Cu-Fe-Au矽卡岩矿床石榴子石进行面扫描分析。仅使用15min的样品面扫描数据,在获得了微量元素含量分布的同时,也获得了同位素比值虚拟点,交点年龄为139.2±2.9Ma(MSWD=0.7,n=126),与前人矿床研究结果相一致,验证了此方法的可行性。利用LA-ICP-MS面扫描定年技术不仅可以获得样品元素含量的二维分布图,有利于对样品期次的筛选,剔除包裹体等异常数据;还可以避免点分析中深度分馏和繁复的选点流程及二次分析等步骤,在获得样品元素含量分布的同时获得矿物年龄,为当前矽卡岩型矿床相关的关键金属研究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普通铅矿物U-Th-Pb定年 LA-ICP-MS面扫描技术 关键金属 石榴子石年代学 矽卡岩 铜绿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重力大数据的中国大陆区域地质构造解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葛粲 李修钰 +3 位作者 李晓晖 李加好 李永东 袁峰 《地质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14-726,共13页
摘要本文从重力异常角度对中国大陆区域地质构造的深部结构进行了研究。基于卫星重力大数据,利用改进后的位场分离方法获取了从地表到上地幔顶部不同深度的重力异常场。分析了各个碰撞一俯冲带、造山带及盆地等地区上地幔顶部(参考深... 摘要本文从重力异常角度对中国大陆区域地质构造的深部结构进行了研究。基于卫星重力大数据,利用改进后的位场分离方法获取了从地表到上地幔顶部不同深度的重力异常场。分析了各个碰撞一俯冲带、造山带及盆地等地区上地幔顶部(参考深度约为72—76km)和中地壳(参考深度约为12—16km)深度的异常特征。结合地质构造、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学证据,重点讨论了重力异常产生的原因及其与中国大陆主要构造之间的关系,获得了中国大陆在环太平洋动力学体系和特提斯动力学体系这两大动力作用下不同地区差异性的壳幔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值切割法 中国大陆 重力异常 区域地质构造分析 大数据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长江中下游同位素空间分布规律探究
11
作者 张明明 李思洋 +2 位作者 汪方跃 范裕 王成宝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18-823,共6页
文章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时空分析技术,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展同位素分析工作,进行了长江中下游地段同位素填图,并绘制了地球化学元素图,研究了区域内的地质特征、地球化学元素和同位素变化。研究结果表... 文章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时空分析技术,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展同位素分析工作,进行了长江中下游地段同位素填图,并绘制了地球化学元素图,研究了区域内的地质特征、地球化学元素和同位素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长江断裂带沿岸锆石εHf(t)值较高,地质特征自西向东分为3段,断裂带和同位素对矿床产生的影响明显。通过对长江中下游地质特征、同位素数据及成矿作用类型的类比,结合GIS技术分析结果和该地区目前已有矿床资料,提出长江中下游断裂带中部深断裂北侧是长江中下游最有潜力的Cu-Au成矿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 同位素分析 地球化学 地理信息系统(GIS) 成矿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成矿预测多源地学空间数据库建设——以宁芜盆地钟姑矿田为例
12
作者 张明明 李晓晖 +5 位作者 唐敏慧 马良 贾蔡 胡训宇 廖宝胜 袁峰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43-754,共12页
摘要大数据是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是未来找矿靶区预测的不可或缺的技术。大数据一三维成矿预测研究面临机遇与挑战,其涉及的地学大数据除了数据来源众多、比例尺不同、数据量大、非结构化管理、时效性强、空间数据与非... 摘要大数据是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是未来找矿靶区预测的不可或缺的技术。大数据一三维成矿预测研究面临机遇与挑战,其涉及的地学大数据除了数据来源众多、比例尺不同、数据量大、非结构化管理、时效性强、空间数据与非空间数据协同管理等复杂特点外,还必须具有适应进行三维建模及空间分析的数据结构。本文分析了地学空间大数据的特点,对多源地学综合信息的管理需求进行研究,参考国家及行业标准,建立了可满足三维成矿预测需求的多源地学空间数据库模型,并依据实际划分为勘查控制钻孔地质数据库、空间属性数据库和地球物理数据库,各数据库可在多源地学空间索引库的支持下协同工作。本文以大数据应用的典型实例——钟姑矿田作为研究对象,系统收集了矿田内勘查成果资料,建立了钟姑矿田多源地学空间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控矿要素的有效提取,可进一步支持三维成矿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多源地学空间数据库可有效管理地学空间大数据,是大数据一三维成矿预测的重要解决方案,是进行三维成矿预测的重要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一三维成矿预测 多源地学空间数据库控矿要素提取钟姑矿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球化学数据库的火成岩及其组分空间分布规律分析
13
作者 张明明 王成宝 +1 位作者 秦宇帆 李思洋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20-525,共6页
文章以3个岩石地球化学数据库--海底岩石学数据库(Petrological Database of the Ocean Floor,PetDB)、海洋和大陆岩石地球化学(Geochemistry of Rocks of the Oceans and Continents,GEOROC)数据库及北美火山岩和侵入岩数据库(North Am... 文章以3个岩石地球化学数据库--海底岩石学数据库(Petrological Database of the Ocean Floor,PetDB)、海洋和大陆岩石地球化学(Geochemistry of Rocks of the Oceans and Continents,GEOROC)数据库及北美火山岩和侵入岩数据库(North American Volcanic and Intrusive Rock Database,NAVDAT)作为基础数据集,依据岩石类型、关键组分完整性、地理信息完整性的标准,筛选出按火成岩主要组分、主要岩石类型划分的全球地球化学数据集,将这些数据集进行地理位置投图,并结合邻域分析等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进行纬度剖面数据分析与结果可视化。在15°N、15°S、45°N及45°S共4个剖面上的邻域分析投图结果中,以SiO 2为代表的多种氧化物在各个经度范围的质量分数异常位置和现存板块交界处、火山活动活跃区域的位置表现出契合现象,这符合在各大地质时代中发生的气候变化以及岩石圈构造运动的特点。安山岩与玄武岩的数据分布结果表明,2种岩石富集位置相似度较高,存在伴生关系。就全球尺度下的个别类型火成岩及其主量组分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而言,大数据思想的应用具有不可忽视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数据库 大数据 火成岩主量组分 安山岩 玄武岩 空间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陵矿集区姚家岭锌金多金属矿床深部地质空间信息相关性数据挖掘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国玉 张明明 +5 位作者 沈乐 张淑虹 袁峰 李晓晖 季斌 周宇章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2-250,共9页
姚家岭锌金多金属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铜陵矿集区近年来新发现的特大型热液多金属矿床,矿床位于铜陵断隆区与繁昌断凹区的过渡部位,成矿过程受构造、裂隙和矿液运移模式等因素的控制。成矿作用分为多个阶段,矿床范围内蚀变作用强烈,... 姚家岭锌金多金属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铜陵矿集区近年来新发现的特大型热液多金属矿床,矿床位于铜陵断隆区与繁昌断凹区的过渡部位,成矿过程受构造、裂隙和矿液运移模式等因素的控制。成矿作用分为多个阶段,矿床范围内蚀变作用强烈,蚀变类型复杂多样,矿化不均匀。当前大数据思维为地质研究开辟了新思路,采用全数据模式、从数据出发的大数据分析方法可以有效探索研究矿床。基于姚家岭矿床的钻孔数据,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创建深部数据挖掘范围,在该范围内采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建立姚家岭块体模型,然后选择三维欧式距离场及空间相关程度定量化分析对深部空间信息进行相关性数据挖掘。结果表明,姚家岭矿床的铅锌矿体、金矿体和铜矿体与二叠系栖霞组重叠超过50%,60%左右铅锌矿体与石炭系的空间距离在500 m以内,80%左右金矿体和铜矿体与石炭系的空间距离在500 m以内。铅锌矿体与角砾斑岩和角砾大理岩的空间相关性最高,相关程度分别为40.37%和24.77%;金矿体与角砾斑岩的空间相关性最高,相关程度分别为13.76%和5.5%;铜矿体与角砾斑岩、角砾大理岩和角砾灰岩的相关性最高,相关程度分别为36.17%、16.51%和15.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思维 数据挖掘 定量化分析 姚家岭 锌金多金属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