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时空分析技术,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展同位素分析工作,进行了长江中下游地段同位素填图,并绘制了地球化学元素图,研究了区域内的地质特征、地球化学元素和同位素变化。研究结果表...文章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时空分析技术,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展同位素分析工作,进行了长江中下游地段同位素填图,并绘制了地球化学元素图,研究了区域内的地质特征、地球化学元素和同位素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长江断裂带沿岸锆石εHf(t)值较高,地质特征自西向东分为3段,断裂带和同位素对矿床产生的影响明显。通过对长江中下游地质特征、同位素数据及成矿作用类型的类比,结合GIS技术分析结果和该地区目前已有矿床资料,提出长江中下游断裂带中部深断裂北侧是长江中下游最有潜力的Cu-Au成矿地带。展开更多
文章以3个岩石地球化学数据库--海底岩石学数据库(Petrological Database of the Ocean Floor,PetDB)、海洋和大陆岩石地球化学(Geochemistry of Rocks of the Oceans and Continents,GEOROC)数据库及北美火山岩和侵入岩数据库(North Am...文章以3个岩石地球化学数据库--海底岩石学数据库(Petrological Database of the Ocean Floor,PetDB)、海洋和大陆岩石地球化学(Geochemistry of Rocks of the Oceans and Continents,GEOROC)数据库及北美火山岩和侵入岩数据库(North American Volcanic and Intrusive Rock Database,NAVDAT)作为基础数据集,依据岩石类型、关键组分完整性、地理信息完整性的标准,筛选出按火成岩主要组分、主要岩石类型划分的全球地球化学数据集,将这些数据集进行地理位置投图,并结合邻域分析等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进行纬度剖面数据分析与结果可视化。在15°N、15°S、45°N及45°S共4个剖面上的邻域分析投图结果中,以SiO 2为代表的多种氧化物在各个经度范围的质量分数异常位置和现存板块交界处、火山活动活跃区域的位置表现出契合现象,这符合在各大地质时代中发生的气候变化以及岩石圈构造运动的特点。安山岩与玄武岩的数据分布结果表明,2种岩石富集位置相似度较高,存在伴生关系。就全球尺度下的个别类型火成岩及其主量组分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而言,大数据思想的应用具有不可忽视的实用价值。展开更多
文摘文章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时空分析技术,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展同位素分析工作,进行了长江中下游地段同位素填图,并绘制了地球化学元素图,研究了区域内的地质特征、地球化学元素和同位素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长江断裂带沿岸锆石εHf(t)值较高,地质特征自西向东分为3段,断裂带和同位素对矿床产生的影响明显。通过对长江中下游地质特征、同位素数据及成矿作用类型的类比,结合GIS技术分析结果和该地区目前已有矿床资料,提出长江中下游断裂带中部深断裂北侧是长江中下游最有潜力的Cu-Au成矿地带。
文摘文章以3个岩石地球化学数据库--海底岩石学数据库(Petrological Database of the Ocean Floor,PetDB)、海洋和大陆岩石地球化学(Geochemistry of Rocks of the Oceans and Continents,GEOROC)数据库及北美火山岩和侵入岩数据库(North American Volcanic and Intrusive Rock Database,NAVDAT)作为基础数据集,依据岩石类型、关键组分完整性、地理信息完整性的标准,筛选出按火成岩主要组分、主要岩石类型划分的全球地球化学数据集,将这些数据集进行地理位置投图,并结合邻域分析等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进行纬度剖面数据分析与结果可视化。在15°N、15°S、45°N及45°S共4个剖面上的邻域分析投图结果中,以SiO 2为代表的多种氧化物在各个经度范围的质量分数异常位置和现存板块交界处、火山活动活跃区域的位置表现出契合现象,这符合在各大地质时代中发生的气候变化以及岩石圈构造运动的特点。安山岩与玄武岩的数据分布结果表明,2种岩石富集位置相似度较高,存在伴生关系。就全球尺度下的个别类型火成岩及其主量组分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而言,大数据思想的应用具有不可忽视的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