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IS-DEA的城市规划实施效率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张晓瑞 方创琳 +1 位作者 王振波 马海涛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4-69,共6页
以空间和非空间构成的城市新复合体理论为基础,把城市规划实施效率评价分成空间效率评价和非空间效率评价。构造空间转移率和吻合率指数,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评价空间效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中的综合效率指数评价非空间效率。以... 以空间和非空间构成的城市新复合体理论为基础,把城市规划实施效率评价分成空间效率评价和非空间效率评价。构造空间转移率和吻合率指数,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评价空间效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中的综合效率指数评价非空间效率。以合肥市总体规划实施效率评价为实证,具体应用了基于GIS-DEA的城市规划实施效率综合评价技术,结果表明:基于GIS-DEA的技术方法能有效克服传统的主观定性评价技术的不足,可以更客观、理性和全面地评价城市规划实施效率,为城市规划实施效率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 实施效率 GIS DEA 合肥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S在城市规划编制中的应用研究述评 被引量:9
2
作者 张晓瑞 周国艳 《南方建筑》 2010年第4期65-67,共3页
科学发展观要求编制城市规划时要进行科学决策,科学决策必须有新的技术方法来支撑。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为现代城市规划编制提供了这样的一个技术平台,利用GIS可以提高城市规划编制的技术含量,使规划方案建立在理性、定性定量分析相... 科学发展观要求编制城市规划时要进行科学决策,科学决策必须有新的技术方法来支撑。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为现代城市规划编制提供了这样的一个技术平台,利用GIS可以提高城市规划编制的技术含量,使规划方案建立在理性、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基础之上,避免了传统规划编制时单纯依靠定性分析的弊端,从而使城市规划更好地发挥指导城市建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城市规划编制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公共政策的城市规划实施效率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晓瑞 周国艳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2-75,79,共5页
城市规划的实施是城市按照依法审批的规划方案进行建设的过程,如何科学合理地评价城市规划实施效率是相关决策部门十分关心而又非常棘手的问题。基于公共政策的观点,运用数据包络分析的模型和方法,构建城市规划实施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以... 城市规划的实施是城市按照依法审批的规划方案进行建设的过程,如何科学合理地评价城市规划实施效率是相关决策部门十分关心而又非常棘手的问题。基于公共政策的观点,运用数据包络分析的模型和方法,构建城市规划实施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以合肥市总体规划实施效率研究为实证,对其城市规划实施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定量测度和评价,为客观理性地评价城市规划实施效率提供了有效的方法,为城市规划实施的科学决策提供了基本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政策 城市规划 实施效率 数据包络分析 合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网络可达性综合测度及与POI耦合协调关系空间分析
4
作者 张晓瑞 刘茂枝 +2 位作者 张苗苗 王振波 陈雨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71,共8页
基于接近度、连接度、路网非直线系数、最小阻抗、道路密度、道路服务指数构建城市交通网络可达性综合测度模型,计算城市交通网络可达性综合指数,结合POI数据进行交叉对比分析,划分交通网络不同整治区域。选取合肥市中心城区作为研究区... 基于接近度、连接度、路网非直线系数、最小阻抗、道路密度、道路服务指数构建城市交通网络可达性综合测度模型,计算城市交通网络可达性综合指数,结合POI数据进行交叉对比分析,划分交通网络不同整治区域。选取合肥市中心城区作为研究区域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单指标可达性评价模型可表征某方面特点,但不能全面评估综合可达性水平;合肥市中心城区路网综合可达性整体呈现出“一主两副”的空间格局(“一主”即老城区核心聚集区,“两副”即滨湖新城发展副中心及合肥南站发展片区),综合可达性与POI的耦合协调关系总体呈“核心—边缘”的圈层分布特征;根据耦合协调关系划分出交通网络可达性的重点整治区、次重点整治区和一般整治区,并根据每类分区的特点提出针对性的发展建议。研究结果可为城市交通网络可达性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网络 可达性 综合测度 模型 合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记忆的缝合:城市非典型风貌区旧城更新景观规划 被引量:18
5
作者 吴敏 王琳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8-52,共5页
对历史记忆留存的方式有多种,针对历史遗迹的实体留存与物质状态的保护,是一种最为直接的保存和记忆方式。面对摧枯拉朽的旧城改建热潮和土地集约利用的迫切之需,非实体留存方式的景观探索与实践可以较好地在保护与发展之间寻求化解矛... 对历史记忆留存的方式有多种,针对历史遗迹的实体留存与物质状态的保护,是一种最为直接的保存和记忆方式。面对摧枯拉朽的旧城改建热潮和土地集约利用的迫切之需,非实体留存方式的景观探索与实践可以较好地在保护与发展之间寻求化解矛盾的方法,进而多样化地延续城市文化、激发城市活力。城市非典型风貌区是历史特定时期的产物,研究结合设计实践,探讨城市非典型风貌区在面临实体留存的种种限制之时,作为非物质实体而存在的可能性,提出其在被改造为公共空间过程中的构思法则与创作手法,以期为其他城市的旧城更新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合 城市非典型风貌区 非实体留存 景观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规划实施评价的理论和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张晓瑞 周国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3期16630-16631,16647,共3页
城乡规划的实施是城乡按照依法审批的规划方案进行建设的过程。如何科学合理地评价城乡规划实施结果是相关决策部门十分关心而又非常棘手的问题。基于城乡复合生态系统的观点,构建了城乡规划实施评价的基础理论,提出了城乡规划实施评价... 城乡规划的实施是城乡按照依法审批的规划方案进行建设的过程。如何科学合理地评价城乡规划实施结果是相关决策部门十分关心而又非常棘手的问题。基于城乡复合生态系统的观点,构建了城乡规划实施评价的基础理论,提出了城乡规划实施评价的指标体系,为客观理性地评价城乡规划实施结果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和途径,同时也为城乡规划的科学决策提供了基本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规划 实施评价 理论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防洪减灾的规划对策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晓瑞 周国艳 《南方建筑》 2009年第6期71-73,共3页
水灾是阻碍城市发展和破坏城市建设的最主要灾害之一,当前中国城市水灾在发生频率和破坏程度上有加剧的趋势。城市规划作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总体指导方针应在城市防洪减灾中发挥先导性作用。文章分析了中国现代城市水灾的总体情况,从城... 水灾是阻碍城市发展和破坏城市建设的最主要灾害之一,当前中国城市水灾在发生频率和破坏程度上有加剧的趋势。城市规划作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总体指导方针应在城市防洪减灾中发挥先导性作用。文章分析了中国现代城市水灾的总体情况,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提出构建城市防洪减灾体系的三大策略——"调、补、排",即调整布局、生态补水和加强排水,从而形成完整高效的城市防洪减灾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防洪减灾 城市规划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句法和LBS大数据的合肥市人口分布空间格局研究 被引量:27
8
作者 张晓瑞 华茜 程志刚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809-1816,共8页
针对目前城市人口分布研究现状,在传统的空间句法模型基础上,将LBS大数据技术有机引入到城市人口分布研究中,从而构建了理论分布和实际分布有机结合的城市人口分布研究新思路。合肥市中心城区的案例研究显示:空间句法模型与LBS大数据分... 针对目前城市人口分布研究现状,在传统的空间句法模型基础上,将LBS大数据技术有机引入到城市人口分布研究中,从而构建了理论分布和实际分布有机结合的城市人口分布研究新思路。合肥市中心城区的案例研究显示:空间句法模型与LBS大数据分析所得到的人口集聚区域在空间上并不完全一致;根据空间句法模型和LBS大数据分析结果的综合对比,合肥市中心城区被划分为高密度、中密度和低密度3类人口分区,同时提出了不同密度分区的人口分布发展建议。研究表明,LBS大数据的适时、动态特点能弥补传统数据的不足,其与空间句法模型有机结合将能为城市人口分布研究提供更加精确高效的工具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句法 LBS大数据 城市人口分布 合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脆弱性的综合测度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张晓瑞 李涛 +1 位作者 方创琳 王振波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9-93,共5页
通过分析城市"人-地"复合系统的特点,对目前基于单一视角的城市脆弱性测度进行了有机拓展,构建了基于"非空间-空间"的城市脆弱性综合测度理论模型;以多准则决策分析技术和基于GIS的多准则决策分析技术为基础,分别... 通过分析城市"人-地"复合系统的特点,对目前基于单一视角的城市脆弱性测度进行了有机拓展,构建了基于"非空间-空间"的城市脆弱性综合测度理论模型;以多准则决策分析技术和基于GIS的多准则决策分析技术为基础,分别给出了城市非空间脆弱性和空间脆弱性定量测度的技术方法,实现了对城市脆弱性的综合测度。合肥市的实证研究表明:合肥市1998-2012年的非空间脆弱性总体呈下降态势,但在2011年发生突变反弹;合肥市空间脆弱性可被划为低、较低、中、较高和高5种脆弱性分区。该项研究可为城市脆弱性研究领域提供理论方法参考和实践应用借鉴,为制定城市可持续发展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脆弱性 综合测度 非空间脆弱性 空间脆弱性 合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生态环境脆弱性的测度分区与调控 被引量:17
10
作者 张晓瑞 贺岩丹 +1 位作者 方创琳 王振波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200-2208,共9页
从生态敏感性和生态恢复力两个方面构建测度指标体系,应用GIS的空间分析技术定量测度城市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大小并划分等级分区,进而得到不同的脆弱性调控类型区.以合肥市为例,在GIS平台上具体测度了其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大小,并划分为低... 从生态敏感性和生态恢复力两个方面构建测度指标体系,应用GIS的空间分析技术定量测度城市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大小并划分等级分区,进而得到不同的脆弱性调控类型区.以合肥市为例,在GIS平台上具体测度了其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大小,并划分为低、较低、中、较高和高5种脆弱性分区,进而归纳为生态绿线、生态灰线和生态红线3种脆弱性调控类型区.其中,生态绿线调控区的规模最大,占研究区总面积的53.61%,这可以为合肥市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最后给出了不同脆弱性调控类型区的发展建议,由此为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环境 脆弱性 测度 调控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脆弱性动态演变的模拟预测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张晓瑞 程龙 王振波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5-102,共8页
对城市脆弱性的动态演变进行模拟预测可以得到城市脆弱性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水平,由此为调控城市脆弱性、为制定城市可持续发展政策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遵循"测度、降维、预测"的总体技术路线,首先从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3个... 对城市脆弱性的动态演变进行模拟预测可以得到城市脆弱性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水平,由此为调控城市脆弱性、为制定城市可持续发展政策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遵循"测度、降维、预测"的总体技术路线,首先从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3个方面定量测度城市脆弱性指数(UVI),其次利用相关系数分析法提取影响UVI的主导指标因素,最后构建预测模型并优选出精度最高的模型用于预测。以合肥市为实证,对其城市脆弱性动态演变进行了模拟预测,研究表明:1998-2012年,合肥UVI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在2011年发生突变反弹,从2010年的0.276 8增加到2011年的0.506 6,增加了83.02%;影响合肥UVI的主要有6个指标因素;以这6个主导指标为基础,分别构建SLR、MLR和RBF神经网络预测模型,SLR、MLR和RBF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相对误差分别为6.61%、4.64%和1.89%,综合对比分析表明RBF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精度最高;利用RBF预测模型得到合肥2013-2017年的UVI,结果显示合肥2015年的UVI为0.284 3,和2010年的UVI(0.276 8)基本持平,由此表明,只要6个主导指标能保持目前的发展趋势,合肥UVI将重新回到2011年发生突变反弹前的水平和状态。研究显示,RBF神经网络能为城市脆弱性动态演变的模拟预测提供一种新思路和新方法,进而为完善城市脆弱性研究体系和类似城市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脆弱性 动态演变 模拟预测 RBF神经网络 合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立体交通网络通达性测度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张晓瑞 华茜 +1 位作者 李蕊蕊 郑雅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3-89,2,共8页
针对目前城市立体交通网络通达性研究现状,提出基于GIS和空间句法模型的城市立体交通网络通达性测度方法,分别对现状平面路网、现状立体路网和规划立体路网进行空间句法分析,从而全面测度城市立体交通网络的通达性水平。合肥市中心城区... 针对目前城市立体交通网络通达性研究现状,提出基于GIS和空间句法模型的城市立体交通网络通达性测度方法,分别对现状平面路网、现状立体路网和规划立体路网进行空间句法分析,从而全面测度城市立体交通网络的通达性水平。合肥市中心城区的案例研究显示:与平面路网相比,建设高架道路打造立体路网能够提高城市交通通达性,但提高效果有限,且主要表现在总体通达性的改善上,对于局部通达性的改善成效并不明显;与现状立体路网相比,规划立体路网对局部通达性的提高则更为有效和显著。该文可为城市立体交通网络通达性研究提供理论方法参考和实践应用借鉴,为制定城市交通规划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交通 通达性 测度 空间句法 合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主体功能区规划模型、方法和应用研究——以京津地区为例 被引量:21
13
作者 张晓瑞 宗跃光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28-734,共7页
通过分析国家"十一五"规划中关于区域主体功能区划分的原则要求,将关键自然资本不能减少的强可持续发展生态阈值理论与区域综合生态价值观相结合,受经典力学定律启发,构建了区域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承载力潜力压力阻力&qu... 通过分析国家"十一五"规划中关于区域主体功能区划分的原则要求,将关键自然资本不能减少的强可持续发展生态阈值理论与区域综合生态价值观相结合,受经典力学定律启发,构建了区域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承载力潜力压力阻力"模型,提出了计算区域空间开发所受合力的方法,得到了区域主体功能区的综合划分指数,根据规划空间单元综合划分指数的大小实现4类主体功能区地划分,解决了目前区域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开发类和保护类的阈值确定这一技术难点。以京津地区为实证,根据对未来发展决策导向的预期,应用区域主体功能区规划模型和方法实现了京津地区4类主体功能区地划分,获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规划 模型 方法 综合划分指数 京津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主体功能区规划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2
14
作者 张晓瑞 宗跃光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1-45,共5页
从规划理论和技术方法两个层面对近5年区域主体功能区规划研究进行了总结和梳理。研究不足表现为考虑因素不够充分;因素之间存在信息交叉和重叠,区分度不够;以GIS为代表的现代空间信息分析技术在规划中的应用不够深入。研究的关键与焦... 从规划理论和技术方法两个层面对近5年区域主体功能区规划研究进行了总结和梳理。研究不足表现为考虑因素不够充分;因素之间存在信息交叉和重叠,区分度不够;以GIS为代表的现代空间信息分析技术在规划中的应用不够深入。研究的关键与焦点在于一是如何打破行政区的束缚和限制,二是如何科学合理地确定开发类功能区和保护类功能区的划分阈值点。未来研究应从三方面进一步展开:构建科学的规划模型;基于模型构建一套系统的规划技术方法体系;以GIS为支撑开发区域主体功能区规划支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主体功能区规划 规划理论 规划模型 规划技术方法 规划支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开发的资源利用效率测度与评价——基于30个省会城市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晓瑞 宗跃光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5-101,共7页
城市开发要追求资源利用的高效率,对城市开发的资源利用效率进行测度和评价可以为城市开发规划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以中国30个省会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的模型和方法,对其资源利用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 城市开发要追求资源利用的高效率,对城市开发的资源利用效率进行测度和评价可以为城市开发规划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以中国30个省会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的模型和方法,对其资源利用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了测度和评价。研究指出:从总体上看,我国省会城市开发的资源利用效率较低,有19个城市处于无效状态;大部分省会城市处于规模收益递增或递减的状态;投影分析表明省会城市开发中存在资源的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现象;从省会城市的区域分布上看差异较为明显,东部地区省会城市开发的资源利用效率要高于中西部地区;综合效率和多个投入产出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多元因果关系。城市开发应加大技术投入,优化资源配置,控制城市规模,要依靠技术进步来提高开发的资源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开发 资源利用 效率 DE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概念、框架和测度:城市脆弱性研究脉络评述及其拓展 被引量:24
16
作者 张晓瑞 张琳雅 方创琳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4-99,共6页
在分析城市脆弱性研究意义的基础上,对基于"概念内涵—分析框架—定量测度"的城市脆弱性研究脉络进行了梳理总结,进而对传统研究脉络进行了有机拓展,构建了基于"概念内涵—分析框架—定量测度—动态演化—综合调控"... 在分析城市脆弱性研究意义的基础上,对基于"概念内涵—分析框架—定量测度"的城市脆弱性研究脉络进行了梳理总结,进而对传统研究脉络进行了有机拓展,构建了基于"概念内涵—分析框架—定量测度—动态演化—综合调控"的城市脆弱性研究新脉络。未来城市脆弱性研究应抓住3个重点问题:夯实理论基础,完善技术方法,加强实践应用,由此使城市脆弱性研究在理论、方法和应用上得到进一步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脆弱性 研究脉络 拓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发区总体规划编制中的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晓瑞 周国艳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57-61,共5页
用地适宜性评价是合理利用开发区土地资源,进行开发区总体规划编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以安徽固镇经济开发区为例,运用GIS技术对开发区总体规划编制中的用地适宜性评价进行了研究。在ArcGIS9.2支持下,通过建立开发区的数字高程模型,提取... 用地适宜性评价是合理利用开发区土地资源,进行开发区总体规划编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以安徽固镇经济开发区为例,运用GIS技术对开发区总体规划编制中的用地适宜性评价进行了研究。在ArcGIS9.2支持下,通过建立开发区的数字高程模型,提取高程、坡度因子,同时建立水域、居民点和道路交通因子图层,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子的权重,最后在ArcGIS9.2的空间分析模块中进行多因子叠加分析,从而得到开发区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结果表明:很适宜用地占11.95%,基本适宜用地占69.08%,不适宜用地占18.97%。通过应用GIS旨在为科学编制开发区总体规划、合理利用开发区土地资源提供定量化的分析手段和结果,从而起到决策支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区 总体规划 GIS 用地适宜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句法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78
18
作者 张晓瑞 程志刚 白艳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2-87,共6页
在分析空间句法理论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指出空间分割和句法测度是其两大关键问题,进而从城市空间决策和应用系统开发两方面归纳和梳理了空间句法的应用研究情况。现有理论和技术方法的不足表现为模型构建具有主观性和难以真实地模拟城市... 在分析空间句法理论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指出空间分割和句法测度是其两大关键问题,进而从城市空间决策和应用系统开发两方面归纳和梳理了空间句法的应用研究情况。现有理论和技术方法的不足表现为模型构建具有主观性和难以真实地模拟城市空间。未来研究应从三方面深入展开:完善空间分割模型,改进句法测度方法,优化应用系统,由此使空间句法理论体系和技术方法得到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句法 空间分割 句法测度 应用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P-DEA模型的区域城镇化发展差异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31
19
作者 张晓瑞 王振波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0-135,共6页
区域城镇化发展存在差异是客观现象,对这种差异进行科学、理性的评价是城镇化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以安徽省区域城镇化发展差异为研究对象,以基于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和数据包络分析模型为基础,从静态的发展水平和动态的发展效率两... 区域城镇化发展存在差异是客观现象,对这种差异进行科学、理性的评价是城镇化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以安徽省区域城镇化发展差异为研究对象,以基于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和数据包络分析模型为基础,从静态的发展水平和动态的发展效率两个方面对安徽省区域城镇化发展差异进行了综合评价,并通过构造综合差异指数把安徽省划分成4类城镇化发展水平区,包括高水平区、较高水平区、中水平区和低水平区,为此指出安徽省城镇化发展既要注重提高城镇化发展在资源投入、利用上的效率,又要坚持走提高发展质量和技术含量的内涵型发展之路。研究结果表明:基于PP-DEA模型的研究方法可有效克服传统的基于多元统计方法的综合评价技术的不足,能够更科学、更全面地反映区域城镇化发展的差异情况,其能对区域城镇化发展差异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发展差异 投影寻踪模型 数据包络分析模型 综合差异指数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敏感性—干扰度”的县域生态风险综合评价与防控分区 被引量:12
20
作者 张晓瑞 梁辉 +1 位作者 胡艳玲 王振波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2-118,共7页
通过分析县域生态风险的构成特点,构建了基于生态敏感性和生态干扰度的县域生态风险综合评价模型,提出了模型计算的方法流程,得到县域生态风险综合指数,随后根据综合指数的大小完成了县域生态风险等级的空间划分,进而归类为不同的生态... 通过分析县域生态风险的构成特点,构建了基于生态敏感性和生态干扰度的县域生态风险综合评价模型,提出了模型计算的方法流程,得到县域生态风险综合指数,随后根据综合指数的大小完成了县域生态风险等级的空间划分,进而归类为不同的生态风险防控分区。以安徽省绩溪县为案例,应用县域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和方法,得到极低、低、中、高、极高5种风险区,在此基础上按照未来发展预期,提出开发型和保护型两种生态风险防控分区方案,并细化为一级、二级和三级3类生态风险防控区,最后提出针对性的策略建议。该研究可为县域生态风险评价提供理论方法参考和实践应用借鉴,为县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风险 综合评价 生态敏感性 生态干扰度 防控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