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天然岩体结构面三维粗糙度的多尺度取样影响规律研究
被引量:
4
1
作者
张乔威
张振华
+1 位作者
闫思泉
邱士利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4175-4183,共9页
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单一大尺度天然岩体结构面点云数据上开展多尺度窗口取样时,取样窗口中心位置的选取对结构面三维粗糙度的准确表征具有显著的控制作用,然而该控制机制与影响规律的研究十分匮乏。为此,以青海祁连县黄藏寺水利枢...
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单一大尺度天然岩体结构面点云数据上开展多尺度窗口取样时,取样窗口中心位置的选取对结构面三维粗糙度的准确表征具有显著的控制作用,然而该控制机制与影响规律的研究十分匮乏。为此,以青海祁连县黄藏寺水利枢纽右岸坝址边坡大尺度天然岩体结构面为研究对象,以结构面三维激光扫描点云数据和Grasselli三维粗糙度计算方法为基础,开展了单一大尺度结构面上窗口取样中心位置对三维粗糙度多尺度特征影响与控制规律的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窗口取样中心位置对结构面三维粗糙度的尺寸效应影响显著,取样中心位置的不同导致尺寸效应具有显著差异;同一剪切方向上结构面三维粗糙度的差异性随取样窗口尺寸的增大而减小;窗口取样中心位置对分析含结构面岩质边坡的潜在滑动方向的影响较小,当取样窗口尺寸增大到特征尺寸后,潜在滑动方向将被限定在一定角度范围,天然结构面的角度区间为110°~130°。最后基于上述研究,建立了窗口取样中心位置选取的基本原则,改进了天然大尺度结构面三维粗糙度取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岩体结构面三维粗糙度
取样窗口中心位置
尺寸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钢-PPUC组合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性能
2
作者
王佐才
赵玺
+1 位作者
王均义
王东晖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1-141,共11页
为有效解决传统钢桥面病害,提出了钢-聚酯型聚氨酯(钢-PPUC)混凝土组合桥面板结构,开展了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疲劳性能研究。以马鞍山公铁两用大桥为工程背景,建立局部有限元模型,采用热点应力法获得车轮荷载作用下钢桥面易疲劳开裂部位...
为有效解决传统钢桥面病害,提出了钢-聚酯型聚氨酯(钢-PPUC)混凝土组合桥面板结构,开展了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疲劳性能研究。以马鞍山公铁两用大桥为工程背景,建立局部有限元模型,采用热点应力法获得车轮荷载作用下钢桥面易疲劳开裂部位的应力响应,基于疲劳应力幅进行疲劳强度评估。考虑不同温度、不同铺装层厚度和不同结构形式条件下PPUC铺装层对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弹性模量的PPUC铺装层对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典型疲劳细节处的应力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顶板与纵肋连接部位疲劳细节应力幅降幅最大,顶板与纵肋连接处桥面板细节、纵肋与横隔板连接处纵肋细节和纵肋对接焊缝细节均满足抗疲劳开裂要求;不同温度作用下的弹性模量变化对典型疲劳细节等效应力幅的影响是非线性的,铺装层厚度变化对典型疲劳细节等效应力幅的影响是近似线性的;为兼顾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受力性能和行车舒适性两方面要求,提出了单层和双层复合型PPUC结构形式,计算得到2种结构形式对各疲劳细节应力幅最大降幅为21%~56%,最小降幅为8%~36%,为钢-PPUC组合桥面板抗疲劳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酯型聚氨酯混凝土
疲劳性能
热点应力法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
疲劳强度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LSTM神经网络的多源数据融合桥梁变形重构方法
被引量:
6
3
作者
张立奎
段大猷
王佐才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7-43,共7页
桥梁变形是桥梁状态评估的重要指标,在测量桥梁位移时,直接测量方法如LVDT、RTK-GPS、LDV等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多局限性。由于从所测得的动应变中获得实时的位移模态和应变模态较为困难,而且大多数应变测量的采样频率较低,基于应变的间接...
桥梁变形是桥梁状态评估的重要指标,在测量桥梁位移时,直接测量方法如LVDT、RTK-GPS、LDV等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多局限性。由于从所测得的动应变中获得实时的位移模态和应变模态较为困难,而且大多数应变测量的采样频率较低,基于应变的间接桥梁变形重构方法在应用中仍存在一定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长短时记忆(LSTM)神经网络重构桥梁变形的方法,该网络融合应变和加速度数据在训练后可以用作测量数据实时重构桥梁的变形。在应变模态、位移模态以及桥梁中性轴未知的情况下,该方法可以准确地重构变形。通过数值模拟和试验验证了重构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基于LSTM的数据融合方法在不同条件下都可以实现高精度的桥梁变形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移重构
数据融合
长短时记忆网络
结构健康监测
位移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天然岩体结构面三维粗糙度的多尺度取样影响规律研究
被引量:
4
1
作者
张乔威
张振华
闫思泉
邱士利
机构
合肥工业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
研究
所岩土力学与
工程
国家重点实验室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
研究
院有限公司
出处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4175-4183,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877256)。
文摘
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单一大尺度天然岩体结构面点云数据上开展多尺度窗口取样时,取样窗口中心位置的选取对结构面三维粗糙度的准确表征具有显著的控制作用,然而该控制机制与影响规律的研究十分匮乏。为此,以青海祁连县黄藏寺水利枢纽右岸坝址边坡大尺度天然岩体结构面为研究对象,以结构面三维激光扫描点云数据和Grasselli三维粗糙度计算方法为基础,开展了单一大尺度结构面上窗口取样中心位置对三维粗糙度多尺度特征影响与控制规律的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窗口取样中心位置对结构面三维粗糙度的尺寸效应影响显著,取样中心位置的不同导致尺寸效应具有显著差异;同一剪切方向上结构面三维粗糙度的差异性随取样窗口尺寸的增大而减小;窗口取样中心位置对分析含结构面岩质边坡的潜在滑动方向的影响较小,当取样窗口尺寸增大到特征尺寸后,潜在滑动方向将被限定在一定角度范围,天然结构面的角度区间为110°~130°。最后基于上述研究,建立了窗口取样中心位置选取的基本原则,改进了天然大尺度结构面三维粗糙度取样方法。
关键词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岩体结构面三维粗糙度
取样窗口中心位置
尺寸效应
Keywords
three-dimensional laser scanning technique
three-dimensional roughness of rock mass structural plane
sampling window center
size effect
分类号
TU457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钢-PPUC组合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性能
2
作者
王佐才
赵玺
王均义
王东晖
机构
合肥工业大学
土木
与水利
工程
学院
合肥工业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宁波路宝科技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出处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1-141,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922036,52278301)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科技研究开发计划项目(2020-major-01)。
文摘
为有效解决传统钢桥面病害,提出了钢-聚酯型聚氨酯(钢-PPUC)混凝土组合桥面板结构,开展了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疲劳性能研究。以马鞍山公铁两用大桥为工程背景,建立局部有限元模型,采用热点应力法获得车轮荷载作用下钢桥面易疲劳开裂部位的应力响应,基于疲劳应力幅进行疲劳强度评估。考虑不同温度、不同铺装层厚度和不同结构形式条件下PPUC铺装层对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弹性模量的PPUC铺装层对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典型疲劳细节处的应力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顶板与纵肋连接部位疲劳细节应力幅降幅最大,顶板与纵肋连接处桥面板细节、纵肋与横隔板连接处纵肋细节和纵肋对接焊缝细节均满足抗疲劳开裂要求;不同温度作用下的弹性模量变化对典型疲劳细节等效应力幅的影响是非线性的,铺装层厚度变化对典型疲劳细节等效应力幅的影响是近似线性的;为兼顾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受力性能和行车舒适性两方面要求,提出了单层和双层复合型PPUC结构形式,计算得到2种结构形式对各疲劳细节应力幅最大降幅为21%~56%,最小降幅为8%~36%,为钢-PPUC组合桥面板抗疲劳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聚酯型聚氨酯混凝土
疲劳性能
热点应力法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
疲劳强度评估
Keywords
polyester polyurethane concrete
fatigue performance
hot spot stress method
orthotropic steel bridge deck
fatigue strength evaluation
分类号
TU391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LSTM神经网络的多源数据融合桥梁变形重构方法
被引量:
6
3
作者
张立奎
段大猷
王佐才
机构
安徽省
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合肥工业大学
土木
与水利
工程
学院
合肥工业大学
安徽省
基础设施安全检测与监测
工程
实验室
合肥工业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7-43,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922036)
安徽省重点研发计划(1804a0802204)。
文摘
桥梁变形是桥梁状态评估的重要指标,在测量桥梁位移时,直接测量方法如LVDT、RTK-GPS、LDV等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多局限性。由于从所测得的动应变中获得实时的位移模态和应变模态较为困难,而且大多数应变测量的采样频率较低,基于应变的间接桥梁变形重构方法在应用中仍存在一定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长短时记忆(LSTM)神经网络重构桥梁变形的方法,该网络融合应变和加速度数据在训练后可以用作测量数据实时重构桥梁的变形。在应变模态、位移模态以及桥梁中性轴未知的情况下,该方法可以准确地重构变形。通过数值模拟和试验验证了重构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基于LSTM的数据融合方法在不同条件下都可以实现高精度的桥梁变形重构。
关键词
位移重构
数据融合
长短时记忆网络
结构健康监测
位移监测
Keywords
deformation reconstruction
data fusion
long-short term memory network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displacement monitoring
分类号
U446.3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天然岩体结构面三维粗糙度的多尺度取样影响规律研究
张乔威
张振华
闫思泉
邱士利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钢-PPUC组合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性能
王佐才
赵玺
王均义
王东晖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LSTM神经网络的多源数据融合桥梁变形重构方法
张立奎
段大猷
王佐才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2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