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O型微乳法制备淀粉基纳米粒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洪斌 姚日生 +2 位作者 何葆芳 尤亚华 邓胜松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034-1037,共4页
在正己烷、Span60和NaOH水溶液的W/O型淀粉微乳液中,进行淀粉与环氧氯丙烷交联反应制备淀粉微球,用质量分数为1%的淀粉水浆液制备出微球的流体力学半径Rh为708~113nm,其中粒径不超过100nm的纳米粒在整个微粒体系中占69%,平均粒径为922n... 在正己烷、Span60和NaOH水溶液的W/O型淀粉微乳液中,进行淀粉与环氧氯丙烷交联反应制备淀粉微球,用质量分数为1%的淀粉水浆液制备出微球的流体力学半径Rh为708~113nm,其中粒径不超过100nm的纳米粒在整个微粒体系中占69%,平均粒径为922nm。TEM和DLS结果表明,制得的微粒呈圆球形,且微粒的流体力学半径随淀粉水浆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并分布变宽,淀粉水浆液的浓度低有利于淀粉基纳米粒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纳米粒 W/O型微乳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酸钠-琼脂混合固定化重组右旋糖酐蔗糖酶的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张洪斌 伊晓楠 +1 位作者 吴定涛 胡雪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25-228,共4页
以海藻酸钠和琼脂混合物作为载体对右旋糖酐蔗糖酶固定化条件及其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海藻酸钠和1%琼脂按1:1(V/V)混合后作为载体制备的微球固定化酶表现出持续高活力,在第6批次转化率仍在40%左右;海藻酸钠-琼脂混合载体与酶液体... 以海藻酸钠和琼脂混合物作为载体对右旋糖酐蔗糖酶固定化条件及其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海藻酸钠和1%琼脂按1:1(V/V)混合后作为载体制备的微球固定化酶表现出持续高活力,在第6批次转化率仍在40%左右;海藻酸钠-琼脂混合载体与酶液体积比为2:1时固定化酶表现出的转化率最高;得到的固定化酶最适反应温度为40℃;最适反应pH值为5.4;最适底物质量浓度为5g/100mL蔗糖;35℃保温1h后剩余酶活力为原来的44%,固定化酶比游离酶的热稳定性好;固定化酶的动力学常数Km=0.02835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旋糖酐蔗糖酶 固定化 海藻酸钠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丹参总酚酸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张霄翔 邵胜男 +1 位作者 周慧慧 姚日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288-1291,共4页
目的:研究D101大孔树脂分离纯化丹参总酚酸的工艺条件及参数。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以大孔树脂柱上总酚酸的保留率作为考察指标,对影响总酚酸纯化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行考察。结果:水洗液体积及上样液中总酚酸质量对树脂柱上总酚酸的保留... 目的:研究D101大孔树脂分离纯化丹参总酚酸的工艺条件及参数。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以大孔树脂柱上总酚酸的保留率作为考察指标,对影响总酚酸纯化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行考察。结果:水洗液体积及上样液中总酚酸质量对树脂柱上总酚酸的保留率具有显著影响。采用大孔树脂分离纯化丹参粗提物中总酚酸,树脂柱上总酚酸的保留率可达87.52%,纯化后样品中总酚酸含量达到77.74%,总酚酸含量比粗提物中总酚酸含量提高了3.6倍。结论:采用大孔树脂分离纯化丹参总酚酸的方法是可行的,可应用于丹参总酚酸的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总酚酸 大孔树脂 正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旋糖酐阿司匹林偶联物的合成 被引量:5
4
作者 姚日生 高文霞 +1 位作者 邓胜松 徐琪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05-208,共4页
以右旋糖酐和乙酰水杨酰氯为原料,合成了高分子偶联物右旋糖酐 阿司匹林,并用FTIR、1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缚酸剂、右旋糖酐重均相对分子质量、反应温度和物料比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三乙胺和吡啶均可作为该酯化反应... 以右旋糖酐和乙酰水杨酰氯为原料,合成了高分子偶联物右旋糖酐 阿司匹林,并用FTIR、1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缚酸剂、右旋糖酐重均相对分子质量、反应温度和物料比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三乙胺和吡啶均可作为该酯化反应的缚酸剂,而浓氢氧化钠水溶液则不适合;乙酰水杨酰基的接入率随右旋糖酐重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减小,但随乙酰水杨酰氯与右旋糖酐的质量比的增加而增大;当选用Mw=20 000的右旋糖酐、缚酸剂三乙胺,反应温度在 60℃左右、m(乙酰水杨酰氯) /m(右旋糖酐 ) =3. 06时,乙酰水杨酰基的接入率和其有效转化率分别为 9. 30%和 3 .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旋糖酐-阿司匹林偶联物 右旋糖酐 阿司匹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改性聚乳酸共混物的降解性及毒性评价 被引量:2
5
作者 徐红梅 任娜 +5 位作者 宣怡红 桂豪冠 丁运生 郭斌斌 梁倩 李兴亚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3-117,共5页
用不同质量分数的1-乙酸乙酯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AOEMIM][BF4])与聚乳酸(PLA)熔融共混,制得[AOEMIM][BF4]/PLA共混物。通过分析共混前后PLA数均相对分子质量(Mn)的变化及共混物在PBS缓冲液中的质量损失率、黏均相对分子质量和溶... 用不同质量分数的1-乙酸乙酯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AOEMIM][BF4])与聚乳酸(PLA)熔融共混,制得[AOEMIM][BF4]/PLA共混物。通过分析共混前后PLA数均相对分子质量(Mn)的变化及共混物在PBS缓冲液中的质量损失率、黏均相对分子质量和溶液pH值的变化,研究了[AOEMIM][BF4]对PLA熔融加工稳定性的影响及共混物的降解性能;考察了共混物降解液对小鼠的急性毒性。结果显示,PLA经过熔融加工后,其Mn降低了16.7%,[AOEMIM][BF4]的加入可使Mn的变化减小,对加工过程具有稳定作用;在降解初期,共混物的黏均相对分子质量迅速减小,降解液的pH值由7.4下降到3.0;共混物的降解随[AOEMIM][BF4]添加量的增加而加速;其降解液对小鼠无明显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聚乳酸 降解性 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溴化1-十四烷基-3-甲基咪唑对小鼠的肝脏毒性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2
6
作者 徐红梅 宣怡红 +7 位作者 江云 任娜 丁运生 吕丹 张毅帆 李小雪 周剑 许凯兵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91-798,共8页
研究离子液体溴化1-十四烷基-3-甲基咪唑盐([C14mim]Br)对小鼠的肝脏毒性及其作用机制。实验设立3个剂量的染毒组(1/16 LD50、1/8 LD50、1/4 LD50)和1个空白对照组,考察昆明种小鼠染毒14 d后,[C14mim]Br对小鼠血清生化指标、肝脏抗氧化... 研究离子液体溴化1-十四烷基-3-甲基咪唑盐([C14mim]Br)对小鼠的肝脏毒性及其作用机制。实验设立3个剂量的染毒组(1/16 LD50、1/8 LD50、1/4 LD50)和1个空白对照组,考察昆明种小鼠染毒14 d后,[C14mim]Br对小鼠血清生化指标、肝脏抗氧化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产物的影响,并观察肝脏组织的病理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小鼠染毒后,血清中ALT、AST、DBIL和γ-GT明显升高;肝组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HSI增大,蛋白质含量降低。当染毒剂量为1/4 LD50时,肝脏中SOD活性和GSHPx活性显著降低,MDA的含量则明显增加。实验结果表明,[C14mim]Br可损伤小鼠的肝脏功能,破坏机体的抗氧化防御系统,造成氧化损伤和脂质过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溴化1-十四烷基-3-甲基咪唑盐 肝毒性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瓜枯萎病土壤拮抗菌的初步筛选 被引量:8
7
作者 苏晓飞 胡雪芹 张洪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24-226,共3页
[目的]从土壤中筛选对西瓜枯萎病具有稳定拮抗作用的细菌,以反施于土壤进行枯萎病生物防治。[方法]采用稀释分离平板法分离土样中的放线菌、荧光菌和芽孢杆菌,纯化菌落后用改良对峙培养法作抗性筛选,并对拮抗效果最佳的菌株进行鉴定归属... [目的]从土壤中筛选对西瓜枯萎病具有稳定拮抗作用的细菌,以反施于土壤进行枯萎病生物防治。[方法]采用稀释分离平板法分离土样中的放线菌、荧光菌和芽孢杆菌,纯化菌落后用改良对峙培养法作抗性筛选,并对拮抗效果最佳的菌株进行鉴定归属。[结果]从39份土样中共筛选出29株对西瓜枯萎病具有稳定拮抗作用的细菌,其中荧光菌15株,芽孢菌5株,放线菌9株。从中选出拮抗作用最强的3个拮抗菌FM2F、M3F、M4进行初步鉴定。[结论]菌株的培养特征和形态学观察及生理生化测试结果表明,FM2为枯草芽孢杆菌,FM3F、M4为微球菌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拮抗细菌 西瓜枯萎病 芽孢杆菌 微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注入诱变选育β-环状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高产菌株及其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洪斌 凌国庆 +1 位作者 胡雪芹 凡宁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239-245,共7页
以一株产β-环状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的蜡状芽孢杆菌BC-0801为出发菌株,利用10keV,剂量为40×2.5×1013ions/cm2氮离子进行诱变选育,获得一株高产β-环状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的突变体BC-0802。对该突变体BC-0802发酵培养基的碳源... 以一株产β-环状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的蜡状芽孢杆菌BC-0801为出发菌株,利用10keV,剂量为40×2.5×1013ions/cm2氮离子进行诱变选育,获得一株高产β-环状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的突变体BC-0802。对该突变体BC-0802发酵培养基的碳源、氮源及无机离子进行单因素试验分析,采用3个因素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佳发酵培养基成分质量浓度及发酵条件为:玉米粉30g/L、酵母浸膏15g/L、K2HPO41g/L,发酵温度30℃、pH 9.0、接种量2%、发酵周期36h。结果表明;突变体的平均酶活力可达3415.8U/mL,相较于出发菌株酶活力提高了3.67倍,且该突变体的遗传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注入 β-环状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 筛选 诱变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变选育雄烯二酮高产菌株及其发酵条件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黄丽君 张洪斌 胡雪芹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4期54-57,共4页
以一株降解植物甾醇产生雄烯二酮的分枝杆菌为研究对象,先后利用亚硝基胍(NTG)和N+注入技术对其进行诱变处理。通过考察NTG浓度和N+注入剂量对菌株诱变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诱变条件为NTG浓度为0.6 mg/mL,N+注入剂量为60×1011ions... 以一株降解植物甾醇产生雄烯二酮的分枝杆菌为研究对象,先后利用亚硝基胍(NTG)和N+注入技术对其进行诱变处理。通过考察NTG浓度和N+注入剂量对菌株诱变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诱变条件为NTG浓度为0.6 mg/mL,N+注入剂量为60×1011ions/cm2。最终选育出一株高产突变株Mycobacterium sp.N-2,其生产雄烯二酮的能力较出发菌株提高了37.8%,且传至第七代仍基本稳定。进一步研究了初始pH值、接种量和摇床转速等对高产突变菌株发酵能力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发酵条件为初始pH值7.5,接种量12%,摇床转速260 r/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变 雄烯二酮 分枝杆菌 发酵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PTG与乳糖联合诱导重组大肠杆菌右旋糖酐蔗糖酶表达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攀峰 张洪斌 胡雪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5-188,共4页
研究异丙基硫代-β-D-呋喃半乳糖苷(isopropyl-β-D-1-thiogalactopyranoside,IPTG)与乳糖联合诱导重组大肠杆菌右旋糖酐蔗糖酶表达的效果。在利用IPTG和乳糖分别作为诱导剂对右旋糖酐蔗糖酶工程菌Escherichia coli BL21(DE3)/pET28-de... 研究异丙基硫代-β-D-呋喃半乳糖苷(isopropyl-β-D-1-thiogalactopyranoside,IPTG)与乳糖联合诱导重组大肠杆菌右旋糖酐蔗糖酶表达的效果。在利用IPTG和乳糖分别作为诱导剂对右旋糖酐蔗糖酶工程菌Escherichia coli BL21(DE3)/pET28-dexYG进行诱导表达的基础上,尝试将此两种诱导剂联合使用,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获得较好的表达效果。在获得最佳培养基的基础上,考察菌体IPTG与乳糖的联合加入量、菌体浓度、诱导时间对右旋糖酐蔗糖酶表达的影响。在菌浓(OD600 nm)达到3.0时,加入0.1 mmol/L IPTG 95μL+2.5 g/L乳糖,25℃混合诱导培养4 h,酶活力最高,达到40.44 U/mL。IPTG与乳糖联合诱导重组大肠杆菌右旋糖酐蔗糖酶表达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基-β-D-硫代吡喃半乳糖苷 乳糖 右旋糖酐蔗糖酶 表达 联合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链霉菌A0901产几丁质酶抑制剂的发酵条件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志斌 张洪斌 +1 位作者 胡雪芹 张宇琪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9-143,共5页
用响应面法优化链霉菌A0901产几丁质酶抑制剂的发酵条件,以提高几丁质酶抑制剂的产率。利用单因素试验筛选出最佳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氮源为KNO3。采用两水平Plackett-Burman法筛选出对产几丁质酶抑制剂有重要影响的3个因素:可溶性淀粉、... 用响应面法优化链霉菌A0901产几丁质酶抑制剂的发酵条件,以提高几丁质酶抑制剂的产率。利用单因素试验筛选出最佳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氮源为KNO3。采用两水平Plackett-Burman法筛选出对产几丁质酶抑制剂有重要影响的3个因素:可溶性淀粉、ZnCl2和培养温度,通过最陡爬坡试验逼近最佳响应面区域,最后通过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利用SA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得到最佳发酵培养条件:可溶性淀粉3.76 g/100 mL、NaCl 0.05 g/100 mL、KNO30.1 g/100 mL、K2HPO4·3H2O 0.05 g/100 mL、MgSO4·7H2O 0.04 g/100 mL、ZnCl20.024 g/100 mL、FeSO4·7H2O 0.001 g/100 mL、初始pH 6、温度28.54℃、转速250 r/min。在最优培养条件下,发酵液对几丁质酶的抑制率达到67.58%,较原发酵培养基的几丁质酶抑制率提高3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丁质酶抑制剂 食品保鲜 响应面法 发酵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胶型丹皮酚空气清新剂的制备及其抑菌性能评价 被引量:3
12
作者 朱传喜 张维博 +4 位作者 方强 吴道荣 王淮 邓胜松 姚日生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997-1998,共2页
中药空气清新剂一般采用具有广谱抗菌、抗病毒功效的中药材作为原料,且药材中大多含挥发油的成分.天然丹皮酚是从牡丹花的根皮中提取物出来的一种中药成分.丹皮酚具有抗惊厥、催眠、抗菌、抑制皮肤色素生成及增强免疫力等多种药理活... 中药空气清新剂一般采用具有广谱抗菌、抗病毒功效的中药材作为原料,且药材中大多含挥发油的成分.天然丹皮酚是从牡丹花的根皮中提取物出来的一种中药成分.丹皮酚具有抗惊厥、催眠、抗菌、抑制皮肤色素生成及增强免疫力等多种药理活性作用.本研究以中药成分丹皮酚作为抑菌原料,聚乙烯醇(PVA)为赋形剂制备了聚乙烯醇水凝胶基的丹皮酚清新剂.利用XRD和SEM分析了该清新剂的结构特征,并对该丹皮酚空气清新剂抑菌效果进行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皮酚 凝胶型空气清新剂 抑菌作用 最低抑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利用稻草秸秆发酵产油脂菌株的筛选及其发酵条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鹏 姚日生 +2 位作者 王淮 朱慧霞 邓胜松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86-90,共5页
从土壤中筛选到一株能在纤维素刚果红培养基上生长的真菌,经形态学和ITS全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长孢被孢霉PFY。菌株在发酵过程中不需额外添加纤维素酶就可直接利用预处理后的稻草秸秆进行发酵生产油脂。利用气质联用技术分析了所产油... 从土壤中筛选到一株能在纤维素刚果红培养基上生长的真菌,经形态学和ITS全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长孢被孢霉PFY。菌株在发酵过程中不需额外添加纤维素酶就可直接利用预处理后的稻草秸秆进行发酵生产油脂。利用气质联用技术分析了所产油脂成分,该油脂中含有较多的不饱和组分,其中油酸和亚油酸百分含量为31.70%和27.30%。对其利用预处理后的秸秆进行发酵因素的考察,适宜发酵条件为底物浓度20g/L,初始pH6,温度28℃,接种量2%,添加0.2%KH2PO4和0.05%ZnSO4。在适宜条件下发酵后油脂得率为8.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油脂 稻草秸秆 长孢被孢霉PFY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右旋糖酐蔗糖酶转糖基作用的槲皮素葡萄糖苷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任亮 张洪斌 +1 位作者 胡雪芹 牛博艺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5期93-98,共6页
右旋糖酐蔗糖酶是一种以蔗糖为唯一底物,将蔗糖分子中D-葡萄糖基催化转移到受体分子上的葡萄糖基转移酶。利用右旋糖酐蔗糖酶的转糖基作用,以蔗糖为葡萄糖糖基供体,槲皮素为糖基受体,对槲皮素糖苷的酶法合成进行了探索。通过对该酶催化... 右旋糖酐蔗糖酶是一种以蔗糖为唯一底物,将蔗糖分子中D-葡萄糖基催化转移到受体分子上的葡萄糖基转移酶。利用右旋糖酐蔗糖酶的转糖基作用,以蔗糖为葡萄糖糖基供体,槲皮素为糖基受体,对槲皮素糖苷的酶法合成进行了探索。通过对该酶催化反应体系、催化反应条件及产物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在25°C下,右旋糖酐蔗糖酶能够在30%DMSO-70%乙酸-乙酸钙(0.02 mol/L,pH值5.4)的反应体系中催化合成一种槲皮素葡萄糖苷,在这个反应体系下,以10%的蔗糖作为糖基供体,槲皮素为糖基受体,右旋糖酐蔗糖酶活力为40 U/mL,转速为150 r/min,槲皮素糖苷的转化率最高,可达39.5%。通过质谱分析确定是一种槲皮素单糖苷,分子量为464。该研究结果为黄酮类物质的糖基化修饰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旋糖酐蔗糖酶 转糖基 槲皮素 槲皮素葡萄糖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