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BD低温等离子体降解恶草酮工业废水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赵颖 陈龙威 姚日生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0-64,共5页
利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降解恶草酮工业废水,对比了不同进气方式和不同放电功率对COD降解效果的影响,探索了最佳的进气结构和处理条件。结果表明:低温等离子体对该工业废水的有机物含量、颜色、COD、BOD5和含盐质量浓度的削减均有比较积... 利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降解恶草酮工业废水,对比了不同进气方式和不同放电功率对COD降解效果的影响,探索了最佳的进气结构和处理条件。结果表明:低温等离子体对该工业废水的有机物含量、颜色、COD、BOD5和含盐质量浓度的削减均有比较积极的影响。该废水从棕红色、刺激性气味转变为无色无味;含盐质量浓度由269 000 mg/L降至79 500 mg/L;COD由28 250 mg/L降至2 883 mg/L;BOD5由7 769 mg/L降至2 463 mg/L。废水的可生化性得到了明显提高,经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后的废水样品直接采用生物法处理3 d,COD由2 833 mg/L降至853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恶草酮 工业废水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温控型工程菌的构建及其培养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凡宁 张洪斌 +2 位作者 凌凯 凌国庆 胡雪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55-159,共5页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法从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中扩增了β-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β-cyclodextrin glucanotransferase,β-CGTase)基因,将该基因克隆到pBV220质粒中,转化E.coli DH5α,经氨苄青...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法从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中扩增了β-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β-cyclodextrin glucanotransferase,β-CGTase)基因,将该基因克隆到pBV220质粒中,转化E.coli DH5α,经氨苄青霉素抗性筛选和酶切验证后,得到能表达β-CGTase的重组大肠杆菌E.coli DH5α/pBVcgt。通过对工程菌产酶条件的优化,得到最佳产酶条件为:OD600 nm值达到1.0、初始培养温度30℃、发酵培养基初始pH 8.0、温度梯度诱导39℃培养0.5 h,40℃培养0.5 h,41℃培养1 h,42℃培养2 h。酶活力由优化前的445 U/mL提高到956 U/mL,酶活力提高了1.15倍。温度梯度诱导比直接诱导酶活力提高20%。该酶的克隆表达以及发酵条件的研究表明,该酶能在大肠杆菌原核表达体系中高效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状芽孢杆菌 β-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 工程菌 表达 培养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样本熵的肌电信号起始点检测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成娟 陈勋 彭虎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79-484,共6页
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样本熵的动作肌电信号起始点检测方法,为肌电信号应用于智能假肢控制、人机交互,以及临床疾病诊断和评估等领域提供重要前提.首先利用固定长度的滑动窗对动作肌电信号分帧,然后计算每帧信号的样本熵值,之后设定自适... 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样本熵的动作肌电信号起始点检测方法,为肌电信号应用于智能假肢控制、人机交互,以及临床疾病诊断和评估等领域提供重要前提.首先利用固定长度的滑动窗对动作肌电信号分帧,然后计算每帧信号的样本熵值,之后设定自适应阈值确定动作肌电信号的起始点.实验结果表明,样本熵能够有效表征动作肌电信号的开启模式,对较短时间的肌肉收缩松弛有很好的连续性,较之于其他常见的几类检测算法具有更好的抗噪声性能,特别是对肌肉不自主收缩产生的尖锐毛刺信号具有优异的抑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电 起始点检测 样本熵 TKE算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角枫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毒性 被引量:17
4
作者 张威 徐红梅 +3 位作者 任娜 丁运生 田芳 刘辉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32-836,共5页
文章通过考察八角枫醇提物、八角枫总碱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毒性,研究八角枫治疗关节炎的有效部位;分别采用足容积法和5级评分法测定大鼠足肿胀度及关节炎指数(AI),采用HE染色法观察大鼠关节和肝脏组织的形态学变化,并... 文章通过考察八角枫醇提物、八角枫总碱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毒性,研究八角枫治疗关节炎的有效部位;分别采用足容积法和5级评分法测定大鼠足肿胀度及关节炎指数(AI),采用HE染色法观察大鼠关节和肝脏组织的形态学变化,并作血清常规检测。结果表明,八角枫醇提物、八角枫总碱可明显减轻AA大鼠的足肿胀度,降低其关节炎指数,改善关节的病理学变化。实验证明了八角枫醇提物对AA大鼠的治疗作用较好,且对肝脏无明显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枫 佐剂性关节炎 足肿胀度 关节炎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多光谱成像稻谷品种鉴别 被引量:23
5
作者 刘伟 刘长虹 郑磊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5-151,共7页
为解决稻谷品种的快速无损鉴别问题,应用多光谱图像采集设备(VideometerLab)获取了5个品种稻谷共250个试验样本在405-970 nm波长范围内的多光谱图像,提取各品种稻谷在不同波长下的光谱反射率和图像特征(面积,宽长比,色差等)作为稻... 为解决稻谷品种的快速无损鉴别问题,应用多光谱图像采集设备(VideometerLab)获取了5个品种稻谷共250个试验样本在405-970 nm波长范围内的多光谱图像,提取各品种稻谷在不同波长下的光谱反射率和图像特征(面积,宽长比,色差等)作为稻谷品种鉴别的特征变量,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east-square-support vector machine,LS-SVM)建立鉴别模型,通过粒子群寻优(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算法搜索支持向量机的最优参数。将250个稻谷分为建模集(200个样本)和测试集(50个样本)分别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文的建模方法结合稻谷光谱特征和图像特征对预测集稻谷品种鉴别的正确率均在90%以上,高于对比的其他方法,该研究成果为稻谷品种的快速无损鉴别提供了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损检测 农作物 支持向量机 粒子群寻优 多光谱图像 稻谷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O型微乳法制备淀粉基纳米粒 被引量:14
6
作者 张洪斌 姚日生 +2 位作者 何葆芳 尤亚华 邓胜松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034-1037,共4页
在正己烷、Span60和NaOH水溶液的W/O型淀粉微乳液中,进行淀粉与环氧氯丙烷交联反应制备淀粉微球,用质量分数为1%的淀粉水浆液制备出微球的流体力学半径Rh为708~113nm,其中粒径不超过100nm的纳米粒在整个微粒体系中占69%,平均粒径为922n... 在正己烷、Span60和NaOH水溶液的W/O型淀粉微乳液中,进行淀粉与环氧氯丙烷交联反应制备淀粉微球,用质量分数为1%的淀粉水浆液制备出微球的流体力学半径Rh为708~113nm,其中粒径不超过100nm的纳米粒在整个微粒体系中占69%,平均粒径为922nm。TEM和DLS结果表明,制得的微粒呈圆球形,且微粒的流体力学半径随淀粉水浆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并分布变宽,淀粉水浆液的浓度低有利于淀粉基纳米粒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纳米粒 W/O型微乳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短短芽孢杆菌FM4B的发酵培养基 被引量:8
7
作者 芮广虎 胡雪芹 +1 位作者 殷坤 张洪斌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257-261,共5页
采用Plackett-Burman法考察发酵培养基中各组分对抗真菌活性物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蔗糖、K2HPO4的质量浓度对抗真菌活性物质产量影响显著。再采用最陡爬坡路径逼近最大响应区域,并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3个主要因素进... 采用Plackett-Burman法考察发酵培养基中各组分对抗真菌活性物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蔗糖、K2HPO4的质量浓度对抗真菌活性物质产量影响显著。再采用最陡爬坡路径逼近最大响应区域,并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3个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得到优化的发酵培养基组成(g/L):葡萄糖6.1、蔗糖31.3、蛋白胨23.1、K2HPO40.825、MgSO4.7H2O 0.5。采用该法优化所得的培养基,其抑菌圈面积增加了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短芽孢杆菌 生物防治 Box-Behnken试验 响应曲面法 培养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酸钠-琼脂混合固定化重组右旋糖酐蔗糖酶的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张洪斌 伊晓楠 +1 位作者 吴定涛 胡雪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25-228,共4页
以海藻酸钠和琼脂混合物作为载体对右旋糖酐蔗糖酶固定化条件及其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海藻酸钠和1%琼脂按1:1(V/V)混合后作为载体制备的微球固定化酶表现出持续高活力,在第6批次转化率仍在40%左右;海藻酸钠-琼脂混合载体与酶液体... 以海藻酸钠和琼脂混合物作为载体对右旋糖酐蔗糖酶固定化条件及其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海藻酸钠和1%琼脂按1:1(V/V)混合后作为载体制备的微球固定化酶表现出持续高活力,在第6批次转化率仍在40%左右;海藻酸钠-琼脂混合载体与酶液体积比为2:1时固定化酶表现出的转化率最高;得到的固定化酶最适反应温度为40℃;最适反应pH值为5.4;最适底物质量浓度为5g/100mL蔗糖;35℃保温1h后剩余酶活力为原来的44%,固定化酶比游离酶的热稳定性好;固定化酶的动力学常数Km=0.02835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旋糖酐蔗糖酶 固定化 海藻酸钠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巢湖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沉积学意义 被引量:18
9
作者 徐利强 徐芳 周涛发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318-1324,共7页
对采自西巢湖湖心的一根长为143 cm的沉积柱进行了粒度分析,重建了粒度组成的演变过程。湖心沉积物主要为粉砂和黏土,粒度参数(平均粒径、标准偏差、偏度、尖度、分维值)分析表明沉积物分选程度较好,均为正偏态,峰态为很窄到非常窄,... 对采自西巢湖湖心的一根长为143 cm的沉积柱进行了粒度分析,重建了粒度组成的演变过程。湖心沉积物主要为粉砂和黏土,粒度参数(平均粒径、标准偏差、偏度、尖度、分维值)分析表明沉积物分选程度较好,均为正偏态,峰态为很窄到非常窄,且具有一定的分形特征。C-M图解和概率累积曲线揭示了较弱的水动力环境,颗粒的搬运方式主要为跃移和悬移,比例分别约为70%和25%~30%。结合因子分析,识别出第一主因子(PC1)对细粒物质含量存在显著影响,其值反映了碎屑物质在湖泊中的搬运距离,PC1因子与平均粒径Mz可作为巢湖湖泊水位的替代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湖 沉积物 粒度 分维值 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癌间质化疗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井泉 王世亮 +3 位作者 丁满志 陈殿良 祝牡丹 蒲永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2期3789-3791,共3页
目的探讨氟尿嘧啶缓释制剂间质化疗治疗进展期胰腺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71例经剖腹探查且行术中穿刺细胞学检查证实为不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随机分为间质化疗组(33例)和对照组(38例)。间质化疗组瘤内植入... 目的探讨氟尿嘧啶缓释制剂间质化疗治疗进展期胰腺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71例经剖腹探查且行术中穿刺细胞学检查证实为不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随机分为间质化疗组(33例)和对照组(38例)。间质化疗组瘤内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制剂,有胆、肠梗阻时行内引流术;对照组仅行剖腹探查,有胆、肠梗阻时行内引流术。以临床受益反应〔包括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VAS评分)、全身状况(全身状况评分,KPS)、体质量〕及生存状况为观察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前间质化疗组患者VAS评分、KPS及体质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8、3.4、3.6,P>0.05);治疗后间质化疗组VAS评分及KP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5.5、59.7,P<0.05),而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8,P>0.05)。间质化疗组随访1.0~19.5个月,33例患者中29例死亡,4例存活;对照组随访1.0~16.0个月,38例患者均死亡。间质化疗组中位生存时间为8.4个月,对照组为4.0个月。间质化疗组和对照组6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63.6%(21/33)和31.6%(12/38);12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21.2%(7/33)和5.3%(2/38)。两组患者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4,P<0.05)。结论氟尿嘧啶缓释制剂间质化疗能够有效改善胰腺癌患者的生存状况,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可以作为不可切除胰腺癌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氟尿嘧啶 迟效制剂 间质化疗 临床受益反应 生存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酶法制备磷脂酰丝氨酸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1
作者 胡飞 段章群 +3 位作者 王淮 王瑛瑶 栾霞 姚日生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4-58,共5页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磷脂酰丝氨酸具有预防老年痴呆症、改善记忆力等功能。但是天然存在的磷脂酰丝氨酸很少,提取工艺繁杂,并且产品安全性受到人们质疑。生物酶法制备磷脂酰丝氨酸具有反应条件温和、环境友好、产品质量好等优点,近年来受...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磷脂酰丝氨酸具有预防老年痴呆症、改善记忆力等功能。但是天然存在的磷脂酰丝氨酸很少,提取工艺繁杂,并且产品安全性受到人们质疑。生物酶法制备磷脂酰丝氨酸具有反应条件温和、环境友好、产品质量好等优点,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从用于生物酶法制备磷脂酰丝氨酸的酶和反应体系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生物酶法制备磷脂酰丝氨酸的相关研究进展,并指出开发稳定高效的酶制剂和探寻绿色安全的新工艺等措施有助于促进生物酶法工业化生产磷脂酰丝氨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丝氨酸 磷脂酶D 反应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芴酮光度法测定聚乳酸辅料中Sn残留量 被引量:6
12
作者 赵国琴 高永清 +2 位作者 储成顶 俞敏 刘飞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76-78,共3页
目的 建立药用聚乳酸辅料的Sn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样品经硝酸 -硫酸消解处理 ,以分光光度法测定之。显色剂为苯芴酮 ,测定波长为 5 10nm。结果 线性范围为 1~10 μg ;r =0 .9997;检出限为 1~ 2 μg/ g ;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 10 0 .8... 目的 建立药用聚乳酸辅料的Sn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样品经硝酸 -硫酸消解处理 ,以分光光度法测定之。显色剂为苯芴酮 ,测定波长为 5 10nm。结果 线性范围为 1~10 μg ;r =0 .9997;检出限为 1~ 2 μg/ g ;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 10 0 .8% ;日内RSD为 5 .3%。结论 该方法已符合 2 0 0 0年中国药典关于杂质限量检测方法的规定 ,是检测此类辅料中Sn残留量的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芴酮光度法 聚乳酸 辅料 SN 残留量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丹参总酚酸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霄翔 邵胜男 +1 位作者 周慧慧 姚日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288-1291,共4页
目的:研究D101大孔树脂分离纯化丹参总酚酸的工艺条件及参数。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以大孔树脂柱上总酚酸的保留率作为考察指标,对影响总酚酸纯化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行考察。结果:水洗液体积及上样液中总酚酸质量对树脂柱上总酚酸的保留... 目的:研究D101大孔树脂分离纯化丹参总酚酸的工艺条件及参数。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以大孔树脂柱上总酚酸的保留率作为考察指标,对影响总酚酸纯化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行考察。结果:水洗液体积及上样液中总酚酸质量对树脂柱上总酚酸的保留率具有显著影响。采用大孔树脂分离纯化丹参粗提物中总酚酸,树脂柱上总酚酸的保留率可达87.52%,纯化后样品中总酚酸含量达到77.74%,总酚酸含量比粗提物中总酚酸含量提高了3.6倍。结论:采用大孔树脂分离纯化丹参总酚酸的方法是可行的,可应用于丹参总酚酸的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总酚酸 大孔树脂 正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水相生物催化制备甘油磷酸胆碱 被引量:8
14
作者 毛慧芳 张洪斌 +1 位作者 赵艳艳 胡雪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67-71,共5页
通过在非水相中对生物催化剂脂肪酶水解大豆卵磷脂生成甘油磷酸胆碱的研究,确定最佳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条件为反应时间6h、反应温度40℃、pH5.0、加酶量12.5mg/mL、水含量4%,为了增加酶的利用率和减少有机溶剂的使用,反应1.5h后... 通过在非水相中对生物催化剂脂肪酶水解大豆卵磷脂生成甘油磷酸胆碱的研究,确定最佳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条件为反应时间6h、反应温度40℃、pH5.0、加酶量12.5mg/mL、水含量4%,为了增加酶的利用率和减少有机溶剂的使用,反应1.5h后补加底物,补加质量为初始质量的50%,补加的底物质量浓度为0.437g/mL。在此工艺条件下,经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分析,3次平行实验测得反应液经水萃取后甘油磷酸胆碱产率为97%。该工艺为甘油磷酸胆碱的制备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酶 卵磷脂 甘油磷酸胆碱 非水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浆中铂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世亮 叶红杨 +2 位作者 马晓芹 许媛媛 储成顶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7-259,共3页
提出了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顺铂人血浆中铂浓度。采集人静脉血作样品,用浓硝酸及过氧化氢消解。冷却至4℃,使脂肪固化并过滤除去。收集滤液,蒸干,用200μL盐酸(1+99)溶液浸取残渣,所得溶液供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方法的线性范... 提出了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顺铂人血浆中铂浓度。采集人静脉血作样品,用浓硝酸及过氧化氢消解。冷却至4℃,使脂肪固化并过滤除去。收集滤液,蒸干,用200μL盐酸(1+99)溶液浸取残渣,所得溶液供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2~1.00mg.L-1,检出限(3σ)为0.016mg·mL-1,回收率在94.6%~120.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n=5)小于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铂(Ⅳ) 顺铂 血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旋糖酐阿司匹林偶联物的合成 被引量:5
16
作者 姚日生 高文霞 +1 位作者 邓胜松 徐琪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05-208,共4页
以右旋糖酐和乙酰水杨酰氯为原料,合成了高分子偶联物右旋糖酐 阿司匹林,并用FTIR、1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缚酸剂、右旋糖酐重均相对分子质量、反应温度和物料比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三乙胺和吡啶均可作为该酯化反应... 以右旋糖酐和乙酰水杨酰氯为原料,合成了高分子偶联物右旋糖酐 阿司匹林,并用FTIR、1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缚酸剂、右旋糖酐重均相对分子质量、反应温度和物料比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三乙胺和吡啶均可作为该酯化反应的缚酸剂,而浓氢氧化钠水溶液则不适合;乙酰水杨酰基的接入率随右旋糖酐重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减小,但随乙酰水杨酰氯与右旋糖酐的质量比的增加而增大;当选用Mw=20 000的右旋糖酐、缚酸剂三乙胺,反应温度在 60℃左右、m(乙酰水杨酰氯) /m(右旋糖酐 ) =3. 06时,乙酰水杨酰基的接入率和其有效转化率分别为 9. 30%和 3 .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旋糖酐-阿司匹林偶联物 右旋糖酐 阿司匹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桂烯化学合成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杨阳 尤亚华 姚日生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039-2042,共4页
月桂烯是一种用途广泛的香料香精原料和有机中间体。本文综述了其化学合成方法,具体为类异戊烷结构酯的"积木"法,单萜类烯丙基乙酸酯和异戊二烯法合成月桂烯。其中,利用异戊二烯二聚合成月桂烯,因其原料广泛、价廉易得,能有... 月桂烯是一种用途广泛的香料香精原料和有机中间体。本文综述了其化学合成方法,具体为类异戊烷结构酯的"积木"法,单萜类烯丙基乙酸酯和异戊二烯法合成月桂烯。其中,利用异戊二烯二聚合成月桂烯,因其原料广泛、价廉易得,能有效利用C5资源,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提出了化学合成月桂烯未来的发展方向:研究和开发新型的催化剂、优化反应的工艺技术和路线、提高月桂烯的收率和选择性是未来工作的主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桂烯 异戊二烯 碱金属 二异丙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等离子体裂解煤制乙炔结焦物形成机理 被引量:3
18
作者 方世东 李绪奇 +3 位作者 赵颖 陈龙威 沈洁 孟月东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590-1595,共6页
为研究氢等离子体裂解煤制乙炔过程中的结焦物形成机理,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反应器内混合段和反应段结焦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位置的结焦物形貌和石墨化程度不同:混合段结焦物以碳纳米管和碳微球为主,石墨化... 为研究氢等离子体裂解煤制乙炔过程中的结焦物形成机理,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反应器内混合段和反应段结焦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位置的结焦物形貌和石墨化程度不同:混合段结焦物以碳纳米管和碳微球为主,石墨化程度最高;第一反应段结焦物中碳微球颗粒较大,石墨化程度较高;第二反应段结焦物中有炭黑颗粒,石墨化程度较低。结合化学平衡理论分析,推测了结焦物不同的原因是裂解产物经历了不同途径形成结焦:混合段中煤粉颗粒、气态碳、固态碳,在壁面形成结焦;第一反应段中气态碳的气相沉积对壁面结焦影响增加;第二反应段结焦以固相吸附而形成。对不同挥发份的煤进行了实验,发现挥发份高的煤结焦严重。因此为减少或抑制结焦物形成,应选用低挥发份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等离子体 裂解 乙炔 结焦物 石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羟基乙醇酸中锡的无火焰原子吸收测定法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赵国琴 高永清 +2 位作者 周安石 俞敏 储成顶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5期406-408,共3页
目的 建立聚羟基乙醇酸辅料的锡 (Sn)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样品经硫酸处理 ,干法马弗炉灰化 ,盐酸溶解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抗坏血酸为基体改进剂。结果 线性范围为 1~ 10mg/L ;r =0 996 8;检出限为 0 2 3mg/L ;方法的平... 目的 建立聚羟基乙醇酸辅料的锡 (Sn)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样品经硫酸处理 ,干法马弗炉灰化 ,盐酸溶解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抗坏血酸为基体改进剂。结果 线性范围为 1~ 10mg/L ;r =0 996 8;检出限为 0 2 3mg/L ;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 97 1% ;日内RSD为 6 9%。结论 该方法已符合 2 0 0 0年中国药典关于杂质限量检测方法的规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羟基乙醇酸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含量测定 硫酸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改性聚乳酸共混物的降解性及毒性评价 被引量:2
20
作者 徐红梅 任娜 +5 位作者 宣怡红 桂豪冠 丁运生 郭斌斌 梁倩 李兴亚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3-117,共5页
用不同质量分数的1-乙酸乙酯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AOEMIM][BF4])与聚乳酸(PLA)熔融共混,制得[AOEMIM][BF4]/PLA共混物。通过分析共混前后PLA数均相对分子质量(Mn)的变化及共混物在PBS缓冲液中的质量损失率、黏均相对分子质量和溶... 用不同质量分数的1-乙酸乙酯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AOEMIM][BF4])与聚乳酸(PLA)熔融共混,制得[AOEMIM][BF4]/PLA共混物。通过分析共混前后PLA数均相对分子质量(Mn)的变化及共混物在PBS缓冲液中的质量损失率、黏均相对分子质量和溶液pH值的变化,研究了[AOEMIM][BF4]对PLA熔融加工稳定性的影响及共混物的降解性能;考察了共混物降解液对小鼠的急性毒性。结果显示,PLA经过熔融加工后,其Mn降低了16.7%,[AOEMIM][BF4]的加入可使Mn的变化减小,对加工过程具有稳定作用;在降解初期,共混物的黏均相对分子质量迅速减小,降解液的pH值由7.4下降到3.0;共混物的降解随[AOEMIM][BF4]添加量的增加而加速;其降解液对小鼠无明显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聚乳酸 降解性 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