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9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造烟叶烟气中刺激性气味的关键化学组分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庄海锋 杨振 +4 位作者 章存勇 彭晓萌 贾良元 王健 葛少林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2-431,I0005,共11页
为研究再造烟叶烟气中刺激性气味的关键化学组分,本工作利用元素分析仪(EA)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表征天然烟叶、再造烟叶以及基片,解析3种原料的化学组成差异。利用U型固定床热解反应器对3种原料进行热解实验,产生的气态产物... 为研究再造烟叶烟气中刺激性气味的关键化学组分,本工作利用元素分析仪(EA)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表征天然烟叶、再造烟叶以及基片,解析3种原料的化学组成差异。利用U型固定床热解反应器对3种原料进行热解实验,产生的气态产物先通过与固定床反应器出口相连的光电离质谱(SPI-MS)进行实时在线检测,同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的离线定性分析结果确定热解产物的具体组成。随后,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法对谱图进行统计学分析,以区分3种原料热解后特征产物的质荷比(m/z),选择含量显著差异的产物作为模型化合物,开展嗅辨实验。结果表明,再造烟叶烟气中刺激性气味的关键化学组分主要为环戊酮、环己酮和4-乙基苯酚。此外,根据产物随温度的实时变化谱,能够准确了解上述模型化合物在热解过程中的温度释放范围。该研究可为后续减少再造烟叶中刺激性气味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造烟叶 刺激性气味 光电离质谱(SPI-MS) 主成分分析(P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化学降解类聚烯烃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立国 李武 +1 位作者 程岚军 李有桂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40-447,共8页
聚烯烃(主要是聚乙烯和聚丙烯)是应用最为广泛的高分子材料之一,但其广泛的使用也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为人类生存和地球生态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通过开环易位聚合(ROMP)的方法合成“类聚烯烃”,合成步骤简单,在控制聚合物组... 聚烯烃(主要是聚乙烯和聚丙烯)是应用最为广泛的高分子材料之一,但其广泛的使用也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为人类生存和地球生态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通过开环易位聚合(ROMP)的方法合成“类聚烯烃”,合成步骤简单,在控制聚合物组成、分子量和分散性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可以通过引入极性官能团合成对环境友好、绿色的可降解“类聚烯烃”材料。以二醇和十一烯酰氯为原料,合成了3种双烯酯类单体,在GrubbsⅡ催化剂的作用下分别与环辛烯(COE)、二聚环戊二烯(DCPD)生成热塑型和热固型2种类聚烯烃,并进行了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所合成的类聚烯烃材料的力学性能良好且可化学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聚烯烃 开环易位聚合(ROMP) 化学降解 热塑塑料 热固塑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补锂法再利用废旧LiFePO_4正极材料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22
3
作者 卞都成 刘树林 田院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1-74,共4页
以废旧磷酸铁锂(Li Fe PO_4)正极材料为原料,经过热处理除杂和固相补锂后,利用碳热还原反应重新获得了电化学性能优异的Li Fe PO_4/C正极材料。测试结果表明,补加物质的量分数为10%的Li2CO_3和质量分数为25%的葡萄糖可获得结晶度良好、... 以废旧磷酸铁锂(Li Fe PO_4)正极材料为原料,经过热处理除杂和固相补锂后,利用碳热还原反应重新获得了电化学性能优异的Li Fe PO_4/C正极材料。测试结果表明,补加物质的量分数为10%的Li2CO_3和质量分数为25%的葡萄糖可获得结晶度良好、无杂质的Li Fe PO_4/C正极材料,且能有效弥补其可循环锂的损失。在0.1C和20C倍率下,其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59.6 m A·h/g和86.9 m A·h/g,在10C倍率下,经1 000次循环后,再生Li Fe PO_4正极材料的容量保持率为91%。说明该方法可有效处理废旧Li Fe PO_4电池,为大规模循环再利用废旧Li Fe PO_4正极材料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锂离子电池 磷酸铁锂 补锂 再生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重点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静 赵恩秀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51-352,共2页
关键词 高校 大学生 心理健康 调查 心理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沉淀法制备 ZrO_2 超细微粉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许煜汾 许珂敬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3期13-19,共7页
文章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ZrO2超细微粉,研究了各工艺参数对凝胶及粉末性能的影响,着重测试和研究沉淀过程中pH值与Zeta电位(ζ-电位)之间的关系以及添加不同表面活性剂对Zeta电位的影响。得到均匀分布的胶体溶液,凝... 文章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ZrO2超细微粉,研究了各工艺参数对凝胶及粉末性能的影响,着重测试和研究沉淀过程中pH值与Zeta电位(ζ-电位)之间的关系以及添加不同表面活性剂对Zeta电位的影响。得到均匀分布的胶体溶液,凝胶采用表面活性剂处理,改变胶粒的界面结构。从而使得粉体中的团聚现象得到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沉淀法 超细微粉 ZETA电位 氧化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吡咯/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和电化学电容性能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丁佩 王平华 +1 位作者 吴成高 李亚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1-143,145,共4页
在70℃的酸性水溶液中,以氧化石墨烯为氧化剂,实现了吡咯的原位氧化聚合。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形貌进行了表征;用循环伏安和... 在70℃的酸性水溶液中,以氧化石墨烯为氧化剂,实现了吡咯的原位氧化聚合。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形貌进行了表征;用循环伏安和恒流充放电对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吡咯吸附在氧化石墨烯的表面,发生了原位聚合反应;石墨烯剥离为片层,增大了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聚吡咯/石墨烯复合材料显示了可观的电化学性能,在电流密度为0.5A/g时,电容量达到了695.5F/g,明显高于纯聚吡咯的比电容,循环稳定性也得到了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聚吡咯 电化学电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偶氮苯修饰的Pd(Ⅱ)催化剂用于光调控异腈聚合研究
7
作者 贺楷 周丽 +1 位作者 周星宇 陈坤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79-1084,1091,共7页
文章合成了一种偶氮苯基团修饰的Pd(Ⅱ)催化剂,用于引发非手性、手性异腈单体的聚合。由于Pd(Ⅱ)催化剂中偶氮苯基团在紫外光和可见光下的顺式和反式光异构化的特性,使其在可见光或紫外光(365 nm)照射下引发异腈单体聚合时表现出不同的... 文章合成了一种偶氮苯基团修饰的Pd(Ⅱ)催化剂,用于引发非手性、手性异腈单体的聚合。由于Pd(Ⅱ)催化剂中偶氮苯基团在紫外光和可见光下的顺式和反式光异构化的特性,使其在可见光或紫外光(365 nm)照射下引发异腈单体聚合时表现出不同的催化行为。Pd(Ⅱ)催化剂引发非手性异腈单体A-1、手性异腈单体L-1和D-1聚合时,它们在可见光照射下聚合的反应速率常数约为紫外光照射下反应速率常数的6倍;Pd(Ⅱ)催化剂引发手性异腈单体L-1、D-1在可见光照射下聚合得到的聚合物poly-L-1_(100)和poly-D-1_(100)均具有光学活性,其摩尔吸光系数(Δ_(ε364))分别为-13.47、14.16 dm^(3)/(cm·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氮苯 Pd(Ⅱ)催化剂 光控 聚异腈 手性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改性纳米碳酸钙对水泥基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章婷 王帝 王文平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6-100,共5页
纳米碳酸钙经硅烷偶联剂KH570改性后,再与丙烯酸、羟丁基乙烯基聚醚(VPEG)进行共聚得到改性纳米碳酸钙。FT-IR、TG等测试证明纳米碳酸钙表面成功接枝聚羧酸减水剂,其接枝率约为25%。试验结果表明改性纳米碳酸钙具有良好的分散性,能够促... 纳米碳酸钙经硅烷偶联剂KH570改性后,再与丙烯酸、羟丁基乙烯基聚醚(VPEG)进行共聚得到改性纳米碳酸钙。FT-IR、TG等测试证明纳米碳酸钙表面成功接枝聚羧酸减水剂,其接枝率约为25%。试验结果表明改性纳米碳酸钙具有良好的分散性,能够促进水泥水化反应,优化水泥基材料内部的微观结构,增强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在改性纳米碳酸钙掺量为0.5%时,与参考样混凝土相比,28 d后掺杂改性纳米碳酸钙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提升4%,抗折强度提升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碳酸钙 水泥基复合材料 表面改性 梳形聚合物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相转移剂的筛选及工艺条件研究
9
作者 陈小龙 朱维菊 +2 位作者 杨保俊 王百年 童佳佳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1-536,共6页
文章针对一步相转移-沉淀法制备CaCO_(3)工艺中以D-葡萄糖酸钠为相转移剂所存在的体系黏度较大、碳化后所生成的CaCO_(3)沉淀与母液之间分离困难等主要问题,对新型相转移剂的筛选及工艺条件优化进行研究。以预处理后磷石膏为原料,相转... 文章针对一步相转移-沉淀法制备CaCO_(3)工艺中以D-葡萄糖酸钠为相转移剂所存在的体系黏度较大、碳化后所生成的CaCO_(3)沉淀与母液之间分离困难等主要问题,对新型相转移剂的筛选及工艺条件优化进行研究。以预处理后磷石膏为原料,相转移反应Ca^(2+)相转移率为主要考察指标,筛选并确定较适宜的新型相转移剂为柠檬酸铵(ammonium citrate,AC)。考察并确定较适宜的相转移反应工艺条件如下:n(AC)∶n(CaSO_(4)·2H_(2)O)为4∶3,反应温度为5℃,反应时间为10 min,搅拌速率为200 r/min;此条件下平均Ca^(2+)相转移率为95.08%。相转移液经碳化后,所制备的CaCO_(3)样品为纯相方解石型CaCO_(3);碳化母液中Ca^(2+)质量分数为0.17%,适于返回相转移反应工序循环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膏 碳酸钙 相转移 柠檬酸铵(A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量产率的玉米秸秆成型颗粒炭化工艺优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范方宇 邢献军 +2 位作者 蒋汶 施苏薇 糜梦星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2-178,共7页
以产率、热值及能量产率为评价指标,对影响玉米秸秆成型颗粒炭化工艺的炭化温度、升温速率、保留时间进行分析。在此条件下,生物质炭产率与热值呈负相关,即产率与热值目标无法同时满足。研究引入能量产率作为评价成型生物质炭产率和热... 以产率、热值及能量产率为评价指标,对影响玉米秸秆成型颗粒炭化工艺的炭化温度、升温速率、保留时间进行分析。在此条件下,生物质炭产率与热值呈负相关,即产率与热值目标无法同时满足。研究引入能量产率作为评价成型生物质炭产率和热值的综合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试验进行优化,并对最优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炭化温度432℃、升温速率4.0℃/min、保留时间43 min条件下能量产率最高,为57.56%;验证结果表明,此条件下能量产率为57.88%,说明该模型预测的最佳工艺条件稳定可靠,可用于指导生产高产率、高热值、高能量产率成型生物质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型 炭化 生物炭 能量产率 响应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面喷施钼肥提高濮豆206叶绿素含量、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
11
作者 丁嘉奕 努尔亚提·黑巴提 +2 位作者 王萍 刘荣 韩效钊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6期1-4,共4页
通过田间试验探讨了叶面喷施钼肥对大豆[Glycine max(Linn.)Merr.]生长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设置钼酸铵和钼酸钠2种钼肥,分别在大豆苗期、开花期和结荚期进行喷施处理,以清水为对照(CK),分别设置0.02%、0.05%、0.08%、0.10%、0.15%5个... 通过田间试验探讨了叶面喷施钼肥对大豆[Glycine max(Linn.)Merr.]生长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设置钼酸铵和钼酸钠2种钼肥,分别在大豆苗期、开花期和结荚期进行喷施处理,以清水为对照(CK),分别设置0.02%、0.05%、0.08%、0.10%、0.15%5个浓度梯度。结果表明,叶面喷施钼肥能提高大豆叶片的叶绿素含量,进而增强光合作用效率,促进大豆生长;钼酸铵和钼酸钠的最佳喷施浓度均为0.10%,且钼酸钠的效果优于钼酸铵;在0.10%浓度下,喷施钼酸铵和钼酸钠的大豆产量分别提高11.9%和14.2%,增加纯收入分别为727.2、996.3元/hm^(2)。此外,喷施钼肥还能提高大豆的脂肪和蛋白质含量,提升大豆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Glycine max(Linn.)Merr.] 濮豆206 钼酸钠 钼酸铵 叶面施肥 叶绿素含量 产量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掺杂FeS超薄纳米片电催化氮气还原合成氨的研究
12
作者 张刚 范旭卓 +3 位作者 张鉴定 何雨晴 郑栋 程盛 《现代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0-104,共5页
超薄二维纳米片因其独特的尺寸依赖性而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然而,超薄纳米片合成方法以及纯的超薄片性能有待优化。建立了一种易于制备的不同Mo物质的量掺杂FeS超薄纳米片的合成方法,通过Mo掺杂FeS超薄纳米片调节活性位点的电子结构和环... 超薄二维纳米片因其独特的尺寸依赖性而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然而,超薄纳米片合成方法以及纯的超薄片性能有待优化。建立了一种易于制备的不同Mo物质的量掺杂FeS超薄纳米片的合成方法,通过Mo掺杂FeS超薄纳米片调节活性位点的电子结构和环境、缓冲多种反应中间体、促进N_(2)的吸收、降低电位测定步骤的能垒、加速催化过程来提高电催化氮还原反应(eNRR)的活性和选择性。结果表明,无贵金属催化剂Mo-FeS在eNRR中表现出高效催化性能,在0.1 mol/L Na_(2)SO_(4)、-0.1 V下(相对可逆氢电极)产氨速率为10.79μg/(h·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合成 超薄纳米片 氮气还原 硫化铁 Mo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场诱导梯度水凝胶的制备及其致动性能研究
13
作者 张伟腾 郑奥 从怀萍 《现代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0-177,共8页
采用酸刻蚀和高温热分解法合成了2D超顺磁性Fe_(3)O_(4)-MXene纳米片,以Fe_(3)O_(4)-MXene纳米片和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为原料开发了一种各向异性梯度水凝胶致动器。结果表明,Fe_(3)O_(4)-MXene纳米片在水凝胶前溶液中垂直向下移... 采用酸刻蚀和高温热分解法合成了2D超顺磁性Fe_(3)O_(4)-MXene纳米片,以Fe_(3)O_(4)-MXene纳米片和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为原料开发了一种各向异性梯度水凝胶致动器。结果表明,Fe_(3)O_(4)-MXene纳米片在水凝胶前溶液中垂直向下移动,产生增量含量梯度,交联固定后得到各向异性梯度的网络结构。水凝胶在厚度上形成不同尺寸的孔径,在远离磁体的一侧孔具有相对较大的尺寸,约有50μm,在靠近磁体附近尺寸逐渐减小到约5μm。Fe_(3)O_(4)-MXene纳米片赋予水凝胶优异光热效应,在近红外光的照射下能够实现多种可逆的形状变化和仿生软机器人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_(3)O_(4)-MXene磁性纳米片 N-异丙基丙烯酰胺 光聚合 梯度水凝胶 软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锌镍/铝层状双羟基/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电化学制备及光电催化性能(英文)
14
作者 田晶晶 陈涛 +4 位作者 包星辰 高梦旭 余业笑 彭思遥 晋冠平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92-400,共9页
本文采用电化学方法,制备了一种便于回收和分离的柔性锌镍/铝层状双羟基/碳纤维(Zn Ni/Al-LDHs/CFs)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场发射扫描电镜、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和电化学阻抗光谱技术表征了Zn Ni/Al-LDHs/CFs复... 本文采用电化学方法,制备了一种便于回收和分离的柔性锌镍/铝层状双羟基/碳纤维(Zn Ni/Al-LDHs/CFs)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场发射扫描电镜、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和电化学阻抗光谱技术表征了Zn Ni/Al-LDHs/CFs复合材料的结构、形貌和光电催化性能.与单独使用Zn/Al-LDHs/CFs作为光催化剂或Ni/Al-LDHs/CFs作为电催化剂相比较,Zn Ni/Al-LDHs/CFs复合材料显示了良好的光-电双功能催化特性,既可被用作乙醇和甲醇氧化的电催化剂,也可光电协同催化2,6-二氯苯酚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制备 柔性碳纤维复合材料 锌镍/铝层状双羟基/碳纤维 光电双功能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NiCoMo-LDH电催化5-羟甲基糠醛氧化制备2,5-呋喃二甲酸的性能
15
作者 惠辰洋 徐晨晖 +5 位作者 杨洋 刘佳伦 李亚太 郭振国 杨真真 张根磊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4-63,共10页
近年来,催化氧化5-羟甲基糠醛(5-HMF)合成2,5-呋喃二甲酸(FDCA)的研究备受关注.与传统热催化方法相比,电催化5-HMF氧化具有反应条件温和、环境污染小等优势,被认为是一种绿色可持续的替代方案.本文通过溶剂热与高温煅烧两步法制备了具... 近年来,催化氧化5-羟甲基糠醛(5-HMF)合成2,5-呋喃二甲酸(FDCA)的研究备受关注.与传统热催化方法相比,电催化5-HMF氧化具有反应条件温和、环境污染小等优势,被认为是一种绿色可持续的替代方案.本文通过溶剂热与高温煅烧两步法制备了具有独特海胆状形貌的P-NiCoMo-LDH材料,并研究了其在电催化5-HMF氧化制备FDCA反应中的催化性能.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对材料的组成、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同时,利用线性扫描伏安(LSV)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等方法评估了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展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和催化性能,在1.5 V(vs.RHE)电位下进行5-HMF氧化反应时,FDCA产率可达93.2%,法拉第效率可达89.7%,与未掺杂P的NiCoMo-LDH相比,分别上升了44.3%和40.5%.通过反应机理的探究和稳定性测试,进一步揭示了P-NiCoMo-LDH材料的催化机制及其在FDCA合成中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羟甲基糠醛 2 5-呋喃二甲酸 金属纳米材料 电催化氧化 生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胶囊化红磷基三元协效阻燃PC/ABS合金的制备与性能
16
作者 葛仁杰 杨保俊 +2 位作者 孙宇 窦旭 王百年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10-218,共9页
以钛酸四丁酯水解反应原位生成的TiO_(2)包覆微胶囊红磷(microcapsulated red phosphorus,TDP)为主体阻燃剂,开展PC/ABS合金的协效阻燃研究。以PC/ABS阻燃复合材料的LOI值、UL-94等级为主要考察指标,筛选并确定较适宜的TDP基三元协效复... 以钛酸四丁酯水解反应原位生成的TiO_(2)包覆微胶囊红磷(microcapsulated red phosphorus,TDP)为主体阻燃剂,开展PC/ABS合金的协效阻燃研究。以PC/ABS阻燃复合材料的LOI值、UL-94等级为主要考察指标,筛选并确定较适宜的TDP基三元协效复合阻燃剂及其质量配比为TDP∶ZnO∶DOPO=16∶4∶5。燃烧特性、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等测试、分析结果显示,随TDP/ZnO/DOPO添加量的增大,PC/ABS阻燃复合材料的着火时间(TTI)、热释放速率峰值(PHRR)、总热释放量(THR)、平均有效燃烧热(AEHC)、CO_(2)释放量峰值等燃烧特性数值均下降,阻燃性能(LOI值、UL-94等级)提升,但弯曲强度、拉伸强度均稍有下降。综合考虑,认为较适宜三元协效复合阻燃剂添加量为5%(质量分数),此时,PC/ABS阻燃复合材料的LOI值为28.6%、UL-94等级为V-0级;相较于PC/ABS合金,PC/ABS阻燃复合材料的TTI、PHRR、THR、AEHC、CO_(2)释放量峰值分别下降了27.27%、21.62%、22.10%、5.95%、25.97%,弯曲强度、拉伸强度分别下降了19.65%、13.26%。对三元协效复合阻燃剂的阻燃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TDP/ZnO/DOPO对PC/ABS合金的阻燃是DOPO的气相阻燃、TDP和ZnO的凝聚相阻燃两种作用机制协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化红磷 氧化锌 DOPO PC/ABS合金 阻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因环氧树脂反应性增容聚乳酸复合材料
17
作者 黄吟秋 闫成宇 +2 位作者 江德志 范家鑫 唐龙祥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68,共8页
聚乳酸(PLA)作为一种可生物降解材料近年来受到人们的关注,但其固有脆性限制了它的进一步应用,需对其进行增韧改性。热塑性聚氨酯(TPU)是一种高韧性橡胶,可用于PLA的增韧改性,但两者之间相容性较差,增韧效果有限。文中采用反应性相容剂... 聚乳酸(PLA)作为一种可生物降解材料近年来受到人们的关注,但其固有脆性限制了它的进一步应用,需对其进行增韧改性。热塑性聚氨酯(TPU)是一种高韧性橡胶,可用于PLA的增韧改性,但两者之间相容性较差,增韧效果有限。文中采用反应性相容剂海因环氧树脂(HY-EP),利用HY-EP的环氧基团在熔融共混过程中与PLA和TPU中的羟基或羧基结合,以环氧开环反应形成化学键合,通过强烈的界面作用改善PLA与TPU间的相容性,进而提升力学性能。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热重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动态力学热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等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相容性明显提升。当HY-EP的添加量为3phr时,PLA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达到15.08 kJ/m^(2),较纯PLA材料提升了近5倍;断裂伸长率最高达到337.56%,同时拉伸强度为50.42 MPa,获得了兼具较高强度与韧性的PLA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 海因环氧树脂 增韧改性 反应性增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AMAM@PLA复合纤维膜对水溶液中Cu^(2+)的吸附
18
作者 胡锦涛 杨文 +1 位作者 陆宇升 李雨晴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66-1071,共6页
文章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聚乳酸(PLA)电纺纤维膜,再利用浸泡-交联方法将合成的超支化聚酰胺-胺(HPAMAM)与PLA电纺纤维膜结合制备HPAMAM@PLA复合纤维膜,并对HPAMAM@PLA复合纤维膜的结构和对水溶液中Cu^(2+)的吸附过程进行研究。吸附结... 文章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聚乳酸(PLA)电纺纤维膜,再利用浸泡-交联方法将合成的超支化聚酰胺-胺(HPAMAM)与PLA电纺纤维膜结合制备HPAMAM@PLA复合纤维膜,并对HPAMAM@PLA复合纤维膜的结构和对水溶液中Cu^(2+)的吸附过程进行研究。吸附结果表明:复合纤维膜可有效去除水溶液中的Cu^(2+);复合纤维膜的最佳吸附pH值为6;其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等温吸附模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随着温度和水溶液中初始Cu^(2+)质量浓度增加膜的吸附量也随之增加,理论最大饱和吸附量可达到70.57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PLA) 超支化聚酰胺-胺(HPAMAM) 膜改性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氧-硫醇的高对比度彩色聚合物分散液晶的制备及性能
19
作者 莫顺聘 曾春辉 +2 位作者 白浩 徐苗 陆红波 《液晶与显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57-965,共9页
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材料因其独特的光电性能,在智能窗、隐私窗户、汽车天幕和显示技术等领域获得广泛的应用。然而,传统的PDLC膜大多为白色或灰色,仅能实现透过态和散射态之间的切换,这种单一的颜色限制了其在个性化设计以及高附加值... 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材料因其独特的光电性能,在智能窗、隐私窗户、汽车天幕和显示技术等领域获得广泛的应用。然而,传统的PDLC膜大多为白色或灰色,仅能实现透过态和散射态之间的切换,这种单一的颜色限制了其在个性化设计以及高附加值领域的应用潜力。为了丰富PDLC的颜色并优化其性能,本文引入3种蒽醌染料(分散橙、溶剂绿28和溶剂蓝104),探究染料浓度对PDLC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分散橙会使PDLC的驱动电压增加,但会显著优化其光电性能和力学性能。当分散橙质量分数为0.5%、液晶盒厚为15μm时,PDLC对比度高达203.53,开态透过率为81%,剥离强度为194.74 N/m。溶剂绿28和溶剂蓝104可降低驱动电压,其中溶剂绿28使饱和电压(Vsat)从28.67 V降至17.13 V,而溶剂蓝104将Vsat从28.67 V降至17.14 V。然而过量添加会导致剥离强度下降,从未添加染料的150.45 N/m分别降至124.47 N/m和133.07 N/m。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合理选择染料种类和浓度,可实现PDLC光电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双重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分散液晶 蒽醌染料 环氧-硫醇 光电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轭超交联聚合物催化光致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20
作者 杨桂宇 何涛 +2 位作者 陈自超 方蔚伟 范子回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72-1078,1138,共8页
文章通过两步反应合成共轭超交联聚合物(TPP-CHCP)。TPP-CHCP有较宽的光吸收区间(400~900 nm),可作为光致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photocatalyzed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P-ATRP)的光催化剂。TPP-CHCP可在940 nm近红外光照射... 文章通过两步反应合成共轭超交联聚合物(TPP-CHCP)。TPP-CHCP有较宽的光吸收区间(400~900 nm),可作为光致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photocatalyzed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P-ATRP)的光催化剂。TPP-CHCP可在940 nm近红外光照射下,驱动丙烯酸甲酯(M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P-ATRP反应且单体转化率达到99%。所得聚合物的结构明确,分子量可控,分子量分布(D-_(s)<1.18)窄。在太阳光照射条件下,TPP-CHCP依然具有优异的光催化活性,可高效制备嵌段共聚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超交联聚合物 光致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P-ATRP) 近红外光 太阳光 嵌段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